一、贸易自由化、壁垒隐性化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蒋永宏[1](2013)在《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转向新贸易保护主义,此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不断发展和加强,并对其国内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又一次经济危机。目前,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也会更加复杂,并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国际贸易理论对保护贸易政策的研究主要以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价格数量限制措施为主,分析论证实施上述贸易保护措施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经济福利、贸易条件等的影响,并形成了理论界普遍认同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随着关贸总协定不断加强对关税和配额等贸易保护手段的约束,以新型非关税措施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形成,并成为当下贸易保护的主流。但是,由于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导致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滞后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践。美国是众多非关税措施的发轫者,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使得美国一边垂涎于贸易自由化的好处,一边引领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上述现实需要和理论困惑,本文在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研究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脉络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Eviews和SPSS软件,从进口贸易、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分析了这种贸易保护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并进一步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对经济影响进行度量。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后危机时期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调整方向进行判断,并最终提出中国的因应之策。全文共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短评述,在此基础上勾勒出论文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预期的突破。第二章,首先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进行拓展。其次,针对现有支撑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再思考。第三章,阐述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及发展背后的经济动因,分析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现实逻辑,对比分析各个阶段的政策手段选择,从而展现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第四章,将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置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和经济目标的背景下,揭示了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机制和目标指向。第五章,选取1980-201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数据,利用Eviews和SPSS软件做协整分析和因果检验,考量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第六章,利用Eviews软件,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保护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利用近年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统计数据来考察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进口贸易的影响,以此反映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程度。第七章,阐述了研究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影响的启示,并进一步提出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贸易的增长,从而对其国内经济增长、就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从1980-2012年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抑制了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同时,也不利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对控制失业率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进口贸易和TBT来衡量,这种影响的取值为:美国TBT数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美国进口减少0.2913个百分点。
张淑娜[2](2013)在《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零售业2004年对外全面开放后,外资进入规模发展迅速,同时各种经营理念、方式及新型业态不断移入我国市场。我国零售业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零售业态种类日趋多样化,传统业态不断转型,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而且各个业态在获利能力、市场份额、发展速度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性。外资进入是否对零售业态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全面了解零售业态相关概念、理论、影响要素以及现状等的基础上,本文从定性角度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并采用相关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获利能力以及饱和度的影响。文章写作目的是在于确定外资在我国零售业的参与是如何影响业态各方面变化的及其幅度,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提高本土零售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必要的建议。
王佩[3](2013)在《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及其变化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现代保险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保险市场深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保险中介三驾马车之一的保险经纪人,不仅是保险市场上连接保险供需双方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保险营销的重要生力军,其市场作用无可替代。目前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经营特征表现为:行业集中度持续高企;业务收入排名经年微调;市场份额分化明显;股东型公司名列前茅。种种特征充分表明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存在严重的隐性壁垒问题。同时隐性壁垒给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第一,大量设立机构吸引大型企业合作入股,经营方式呈现粗放式状态;第二,经纪业务出现两极化特征,即业务经营两极化和业务来源同质化;第三,影响公司专业化发展,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支撑;第四,行业市场化发展进程缓慢,社会资本难以进入保险经纪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缺失。第五,引发保险经纪公司产生道德风险。在我国,保险经纪行业之所以产生隐性壁垒问题有其深远的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首先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形成与发展的经营模式导致保险经纪公司从发展之初就形成了对股东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并最终利用股东背景建立行业隐性壁垒,这是隐性壁垒产生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其次,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无论是静态抑或是动态博弈论分析都论证出已有保险经纪公司和新设立保险经纪公司都有建立行业隐性壁垒的较大动机,这是隐性壁垒形成的理论根源。虽然已有少数学者、专家从不同的侧面提及过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存在的隐性壁垒问题,但是政府与保险监管部门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度,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认知不够;另外保险监管部门对隐性壁垒影响力的变化趋势把握不足。因此本文详细深入地分析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别从全国、地区以及业务结构三个角度对我国保险经纪市场隐性壁垒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从全国来看股东背景对保险经纪公司的保费收入的影响力比较小,但是观察其变化趋势发现股东背景的影响力呈现上升势头,即全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程度不高,但是有上升趋势。其次,从地区间保险经纪市场来看,中西部地区隐性壁垒高于东部地区隐性壁垒程度,而且各地区隐性壁垒都表现为上升趋势。最后,从不同业务结构的保险经纪市场来看,建工险业务的保险经纪市场隐性壁垒明显高于非建工险业务的保险经纪市场,且建工险业务的保险经纪市场隐性壁垒稳定于非建工险业务的保险经纪市场。针对全国、地区间以及不同业务结构的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市场化水平低,市场主体较少,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与此同时我国保险经纪公司自有资本较少、发展模式滞后、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及行业政策针对性较差等都是影响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各家保险经纪公司、政府以及保险监管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构建行业竞争机制;第二,开拓保险经纪行业融资渠道,保险经纪公司应积极规范经营行为争取早日达到上市标准;第三,规范保险经纪市场经营秩序;第四,加强人才、技术和产品创新,不断提高行业专业化水平,转变行业发展模式;第五,强化保险经纪行业政策差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隐性壁垒问题变化特征制定相应策略,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王飞[4](2013)在《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6月30日韩美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2年3月15日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韩美FTA的实施不仅对韩美两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周边国家。韩美FTA的实施使韩美两国的贸易额和贸易规模有所扩大,福利有所增加,竞争力有所增强,大大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然而对于韩国的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则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中美两国的农产品在韩国市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竞争性,由于韩美FTA的实施,将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市场更加困难。伴随着韩美FTA的实施,韩国将立即或者逐步废除绝大部分美国农产品的贸易关税,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将被美国农产品所取代,中韩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将会缩小,贸易环境遭到恶化。通过相似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供求关系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了在韩国市场中国农产品会遭到巨大贸易转移损失的结论。为了减少和避免中国农产品的贸易转移损失,中国将加快推动中韩FTA中农业协议的谈判。韩美FTA对中韩FTA的谈判也有着深入的影响。一方面韩美FTA能促进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谈判;另一方面韩美FTA也将给中韩FTA的谈判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可以预见,中韩FTA的谈判将非常的困难,但是由于中韩两国之间的相互需要,相信中韩FTA最终将会达成。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贸易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作为中韩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贸易额屡创新高。随着韩美FTA的实施,在韩国市场中国农产品被美国农产品所取代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对韩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额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倒退。为了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以及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中国需要通过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出口质量;通过提高最低价收购政策和以收入补贴逐步取代价格补贴的方式加大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处理机构;通过中韩两国的差异化生产加强两国的农业合作;通过机制、制度、具体措施和政策的改变完善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通过韩美FTA的签订及实施加快中韩FTA尤其是FTA中农业协议的谈判。韩美FTA的实施给中韩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要不断完善农产品的贸易制度,改善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环境,在WTO框架的指导下,站在战略的高度,确定合理的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过渡时间和自由化程度,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以此尽快完成中韩FTA以及与其他国家FTA的谈判,优化农产品的贸易环境,扩大农产品的贸易规模,提高农产品的贸易质量,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农产品贸易强国。
郑辉[5](2009)在《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服务贸易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迅猛发展,在各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因而,对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更显得弥足重要。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交代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和主体框架以及主要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重点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为了给全文的理论分析设定逻辑起点并做好必要的基础性铺垫,第三部分对服务贸易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服务、服务的可贸易性及贸易形式、比较优势原理与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以及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互补性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主要从要素禀赋、技术水平、需求差异以及规模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分部门跨国比较研究。第五部分是关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重点交代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含义以及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方法,接着利用三种指标方法对23个国家(地区)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最后还特别讨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第六部分深入探讨了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首先分析了经济增长导致服务部门扩张进而对服务贸易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然后从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两个方面论述了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七部分是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服务出口则显着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基于22国(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则证实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存在的。第八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魏清华[6](2009)在《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研究》文中提出WTO管理下的国际贸易体系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商品、服务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呈现出自由流动的趋势。贸易自由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对世界经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遭遇到新的挑战。什么是民间壁垒,民间壁垒有哪些形式,具有什么特征,对经济有多大的影响,民间壁垒的动因是什么,在WTO条件下,如何应对民间壁垒的挑战?本研究试图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本研究首先对民间贸易壁垒这个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归纳它的形式,概括其主要特征,从而把它与传统的国家贸易壁垒区别开来。然后探讨民间贸易壁垒的影响,包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对WTO的影响。在讨论这种影响作用的时候,试图将民间贸易壁垒与国家贸易壁垒的影响进行比较。接着探讨民间壁垒的动因,分别从经济动因、社会动因、政治动因、文化动因等角度来解释民间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国家及WTO三个层面,分别提出应对民间壁垒的挑战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其一对贸易壁垒的研究由来已多,但是从民间主体这个角度提出贸易壁垒我们认为具有新意;其二,提出民间贸易壁垒这个概念并不新,但是对民间壁垒进行严格的界定,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其三,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现成的,但是把它引进对民间贸易壁垒动因的解释中来,有我们的创新。现阶段,WTO条件下,由于民间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贸易远没有实现自由化。民间贸易壁垒的兴起是当今世界贸易不可回避的问题,民间壁垒作为一种与国家壁垒相区别的力量,发挥着阻碍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对其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它的危害,对其进行适当管理,维护自己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陈衍冰[7](2009)在《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大量涌入中国,带来了大量新型业态。中国的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情况: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原有业态转型;有些业态发展规模过大,有些则发展规模不足;不同业态之间效益差异大,增长幅度波动大等。因此关于零售业开放影响我国零售业态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引起政府、企业和学者们极大的关注。影响零售业态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来说,外资的进入对这转变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国内外已有研究对这方面的关注非常少,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对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研究零售业态数量关系、资产结构、销售结构以及利润结构与外资进入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获利能力和饱和度三方面的影响,其次通过实证分析对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的资产利润率的均衡程度、获利能力和饱和度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对零售业态这三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为中国制定优化零售业态的相关外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国零售业态优化和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同时对于中国零售业未来走向国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永胜[8](2006)在《企业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策略分析》文中提出外国运用新型非关税壁垒已影响到我国企业出口和生存发展,其非关税壁垒能够直接达到限制商品进口的目的,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本文在分析了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和特点后。对企业如何应对提出了建议。
李波[9](2005)在《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新型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中的现实反映。新型非关税壁垒介于合理和不合理之间,具有双重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对进口国和出口国会产生很强的经济效应。新型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并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玲丽[10](2004)在《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文中研究指明世界贸易组织(WTO)自成立以来发展的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管辖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成员日益增多,WTO本身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等问题日益突出。西雅图会议的失败给WTO敲响了警钟。WTO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二、贸易自由化、壁垒隐性化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贸易自由化、壁垒隐性化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评析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分析 |
2.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 |
2.1.1 学术界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内涵的界定 |
2.1.2 本文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界定 |
2.1.3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动态延伸 |
2.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平贸易论 |
2.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3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原因及其特点 |
3.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
3.1.1 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的转变期 |
3.1.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全面实施期 |
3.1.3 新贸易保护的完善和成熟期 |
3.1.4 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期 |
3.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及产生原因剖析 |
3.2.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
3.2.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剖析 |
3.3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
3.3.1 实施中的多轨并行性 |
3.3.2 开放式保护主义 |
3.3.3 政策措施的制度保障性 |
3.3.4 战略上的进攻性 |
3.3.5 保护动机的合理性 |
3.3.6 贸易政策作用的多重性 |
3.4 危机以来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调整 |
3.4.1 这一时期的发展方向 |
3.4.2 这一时期的产业分布 |
第4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及其目标指向 |
4.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机制 |
4.1.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框架 |
4.1.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体系 |
4.1.3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框架 |
4.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主体与目标指向 |
4.2.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运行主体 |
4.2.2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指向 |
第5章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影响的机理 |
5.1.1 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内经济的载体和作用机制 |
5.1.2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影响的发生过程 |
5.1.3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
5.1.4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5.1.5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
5.2 基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5.2.1 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总量分析 |
5.2.2 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
5.2.3 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
5.3 基于就业的实证研究 |
5.3.1 失业率与进口、出口的关系 |
5.3.2 失业率与净出口的关系 |
5.4 实证结论 |
第6章 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研究——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 |
6.1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进口贸易的机制 |
6.1.1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界定 |
6.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 |
6.2 美国的 TBT 体系及其实践 |
6.2.1 美国的 TBT 体系概述 |
6.2.2 美国 TBT 的实践 |
6.3 美国 TBT 对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
6.3.1 TBT 定量测算方法的选取 |
6.3.2 模型的构建及假设 |
6.3.3 样本及数据 |
6.3.4 实证结果 |
6.3.5 结论 |
第7章 对中国的启示与对策 |
7.1 对中国的启示 |
7.1.1 实行开放条件下的合理贸易保护 |
7.1.2 实行适度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7.1.3 贸易保护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 |
7.1.4 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 |
7.1.5 贸易保护措施应隐蔽化、动态化 |
7.2 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
7.2.1 从进口管理和出口管理两个层面应对美国的 TBT |
7.2.2 对美国重点保护的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建立专门的预警体系 |
7.2.3 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
7.2.4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
7.2.5 将利益集团和行业协会力量强大的行业作为关注重点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小节与评价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零售业态概述 |
2.1 零售业态定义和分类 |
2.1.1 零售业态定义 |
2.1.2 零售业态分类 |
2.2 零售业态理论基础 |
2.2.1 一般均衡理论 |
2.2.2 垄断优势理论 |
2.2.3 零售生命周期理论 |
2.2.4 两极化理论 |
2.3 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 |
2.4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 |
2.5 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
2.5.1 宏观角度 |
2.5.2 微观角度 |
3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分析 |
3.1 外资在我国零售业投资状况及零售业态发展态势分析 |
3.1.1 外资在我国零售业投资状况 |
3.1.2 我国零售业态发展态势分析 |
3.2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分析 |
3.2.1 积极影响 |
3.2.2 消极影响 |
4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评价依据及评价指标 |
4.1.1 零售业态结构评价依据及评价指标 |
4.1.2 零售业态获利能力评价依据及评价指标 |
4.1.3 零售业态饱和度评价依据及评价指标 |
4.1.4 外资进入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指标 |
4.2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2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获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3 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饱和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 结论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 |
5.2 政策启示 |
5.2.1 政府角度 |
5.2.2 企业角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序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现实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隐性壁垒的研究 |
1.2.2 关于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的研究 |
1.3 文章结构及内容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主要研究框架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概述 |
2.1 我国保险经纪业的发展现状 |
2.2 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现状 |
2.3 隐性壁垒对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影响 |
2.3.1 隐性壁垒造成保险经纪公司粗放式经营 |
2.3.2 隐性壁垒导致保险经纪公司两极化 |
2.3.3 隐性壁垒影响保险经纪公司专业化发展 |
2.3.4 隐性壁垒抑制保险经纪行业市场化进程 |
2.3.5 隐性壁垒引发保险经纪公司产生道德风险 |
3.保险经纪行业隐形壁垒成因分析 |
3.1 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形成的现实原因分析 |
3.2 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形成的理论原因分析 |
3.2.1 保险经纪公司间的静态博弈分析 |
3.2.2 保险经纪公司间的动态博弈分析 |
4.保险经纪行业隐形壁垒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
4.1 实证研究的假设条件 |
4.2 变量的选取与设定 |
4.2.1 保险经纪公司内部影响因素 |
4.2.2 保险经纪公司外部影响因素 |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4.4 实证分析模型的设计 |
4.5 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
4.5.1 全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
4.5.2 不同地区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
4.5.3 不同业务结构下保险经纪市场隐性壁垒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
5.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
5.1 结论分析 |
5.2 政策建议 |
5.2.1 提升保险经纪行业市场化水平 |
5.2.2 开拓保险经纪行业融资渠道 |
5.2.3 规范保险经纪市场经营秩序 |
5.2.4 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 |
5.2.5 强化保险经纪行业政策差异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2.3 研究述评 |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0.4 研究方法 |
0.5 创新之处 |
1 韩美 FTA 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自由贸易区理论 |
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1.1.2 自由贸易区理论 |
1.2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理论 |
1.2.1 自由贸易理论 |
1.2.2 贸易保护理论 |
2 韩美 FTA 概况 |
2.1 韩美 FTA 签订的原因以及主要内容 |
2.1.1 韩美 FTA 签订的原因 |
2.1.2 韩美 FTA 的主要内容 |
2.1.3 韩美 FTA 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
2.2 韩美农产品贸易概况 |
2.2.1 2007 年之前韩美农产品贸易概况 |
2.2.2 2007 年之后韩美农产品贸易概况 |
2.3 韩美 FTA 对韩美贸易环境的影响 |
2.3.1 韩美 FTA 中有关农业的内容 |
2.3.2 韩美 FTA 对韩国农业部门的影响 |
2.3.3 韩美 FTA 对韩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韩美 FTA 对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及环境的影响 |
3.1 韩美 FTA 对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 |
3.2 韩美 FTA 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环境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韩美 FTA 对中国农产品贸易转移效应分析 |
4.1 从出口相似性指数角度分析 |
4.2 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角度分析 |
4.3 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韩美 FTA 对中韩 FTA 谈判中农业协议谈判的影响 |
5.1 韩美 FTA 对中国向韩国出口造成的影响 |
5.2 韩美 FTA 对中韩 FTA 谈判中农业协议谈判的正面影响 |
5.3 韩美 FTA 对中韩 FTA 谈判中农业协议谈判的负面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对韩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
6.1 对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政策建议 |
6.2 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
6.3 对建立贸易摩擦处理机构的政策建议 |
6.4 对中韩两国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
6.5 对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政策建议 |
6.6 对中韩 FTA 中农业协议谈判的政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5)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和文章主体框架 |
1.3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述评 |
2.1.1 关于经济增长与服务部门发展的研究 |
2.1.2 传统贸易理论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 |
2.1.3 新贸易理论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增长研究 |
2.1.4 分工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 |
2.1.5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
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
2.3 本章小结 |
3 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问题 |
3.1 服务、服务的可贸易性及贸易形式 |
3.1.1 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 |
3.1.2 服务的可贸易性 |
3.1.3 服务贸易的界定与贸易形式 |
3.2 比较优势原理与服务贸易的贸易基础 |
3.3 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互补性问题 |
3.3.1 国际分工的演进与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 |
3.3.2 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互补下的贸易平衡问题 |
3.3.3 关于贸易失衡的进一步思考 |
3.4 本章小结 |
4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与国际比较研究 |
4.1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分析 |
4.1.1 要素禀赋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
4.1.2 技术水平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
4.1.3 需求差异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
4.1.4 规模经济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 |
4.1.5 总结性说明 |
4.2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经验分析 |
4.2.1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 |
4.2.2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跨国比较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经济影响 |
5.1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
5.2 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方法 |
5.2.1 频度指标方法 |
5.2.2 价格差异法 |
5.2.3 模型估测法 |
5.3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跨国比较分析 |
5.3.1 做出承诺的服务活动数量比较 |
5.3.2 频度指标值比较分析 |
5.3.3 服务贸易开放度比较分析 |
5.4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分析 |
5.5 服务贸易自由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 |
5.5.1 数据和方法 |
5.5.2 面板协整检验结果 |
5.6 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
5.7 本章小结 |
6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
6.1 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的扩张 |
6.1.1 资本积累与服务贸易扩张 |
6.1.2 技术进步与服务贸易扩张 |
6.1.3 需求膨胀与服务贸易扩张 |
6.1.4 总结性分析 |
6.2 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6.2.1 服务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6.2.2 服务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6.3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7.1 服务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7.1.1 模型说明、变量定义和数据采集 |
7.1.2 ADF单位根检验 |
7.1.3 Johansen协整检验 |
7.1.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7.1.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7.1.6 结论与政策启示 |
7.2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
7.2.1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 |
7.2.2 服务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 |
7.2.3 生产者服务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语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不足之处 |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 23国(地区)GDP,EX,IM,PROEX,PROIM序列原始数据:1980-2007 |
表2 22国(地区)LNGDP序列统计描述 |
表3 22国(地区)LNEX序列统计描述 |
表4 22国(地区)LNIM序列统计描述 |
表5 22国(地区)LNRPOEX序列统计描述 |
表6 22国(地区)LNRPOIM序列统计描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6)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0.导言 |
1.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 |
2.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的界定 |
2.1 民间贸易壁垒的定义 |
2.2 民间贸易壁垒的形式 |
2.2.1 有组织劳工的集体行动所形成的"劳工壁垒" |
2.2.2 环境保护主义者推行的"环境壁垒" |
2.2.3 政治性压力集团所推行的"政治壁垒" |
2.2.4 居民由于心理的、文化的隔阂而形成的"文化壁垒" |
2.2.5 以企业或者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为主体的"行业壁垒" |
2.3 民间贸易壁垒的特征 |
2.3.1 双重性 |
2.3.2 隐蔽性 |
2.3.3 争议性 |
2.3.4 非国家强制性 |
2.3.5 非理性 |
3.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影响 |
3.1 民间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 |
3.2 民间贸易壁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
3.3 民间贸易壁垒福利分配效应 |
3.4 民间贸易壁垒对本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
3.5 民间壁垒改变WTO谈判进程和议程 |
4.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动因 |
4.1 民间壁垒的经济动因 |
4.2 民间壁垒的社会动因 |
4.3 民间壁垒的政治动因 |
4.4 民间壁垒的文化动因 |
5.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的对策 |
5.1 企业应对民间壁垒的策略 |
5.1.1 规范自身商业行为 |
5.1.2 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 |
5.1.3 组织起来,参与政治过程 |
5.1.4 调整经营战略 |
5.2 政府应对民间壁垒的政策 |
5.3 WTO对民间贸易壁垒的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文献 |
2.2 国内相关文献 |
2.3 文献小结及评价 |
3 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外资在中国投资状况及零售业态结构发展态势 |
3.1.1 外资在中国零售业投资状况 |
3.1.2 中国零售业态结构发展态势 |
3.2 外资对中国零售业态获利能力的影响 |
3.2.1 溢出效应增大 |
3.2.2 市场壁垒重建 |
3.2.3 市场集中度提高 |
3.2.4 价格竞争加剧 |
3.3 外资对中国零售业态饱和度的影响 |
3.3.1 地区差距拉大 |
3.3.2 业态移植增加 |
3.3.3 企业并购加剧 |
3.3.4 内资企业扩张 |
3.4 本章小结 |
4 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外资对我国零售业态结构影响研究 |
4.1.1 评价依据 |
4.1.2 相关指标选取及评价 |
4.1.3 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
4.2 外资对我国零售业态获利能力影响研究 |
4.2.1 评价依据 |
4.2.2 相关指标选取及评价 |
4.2.3 相关性分析 |
4.3 外资对我国零售业态饱和度影响研究 |
4.3.1 评价依据 |
4.3.2 相关指标选取及评价 |
4.3.3 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政策建议 |
5.1 政府角度 |
5.2 企业角度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9)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及特点 |
二、技术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
三、环境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
四、社会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
五、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影响分析 |
(一)已经成为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严重障碍 |
(二)导致企业出口产品成本的增加和竞争优势的削弱 |
(三)阻碍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
(四)不利于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发展 |
(10)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WTO面临的外在挑战 |
二、WTO内在缺陷与不足 |
(一) 组织法角度: |
(二) 实体法角度: |
(三) 程序法角度: |
三、WTO的改革良方 |
四、贸易自由化、壁垒隐性化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其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D]. 蒋永宏. 辽宁大学, 2013(05)
- [2]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研究[D]. 张淑娜. 兰州商学院, 2013(08)
- [3]我国保险经纪行业隐性壁垒及其变化趋势研究[D]. 王佩. 江西财经大学, 2013(12)
- [4]韩美FTA对中韩农产品贸易影响研究[D]. 王飞.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5]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D]. 郑辉. 暨南大学, 2009(10)
- [6]WTO条件下民间贸易壁垒研究[D]. 魏清华. 厦门大学, 2009(12)
- [7]外资进入对中国零售业态的影响[D]. 陈衍冰. 浙江大学, 2009(08)
- [8]企业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策略分析[J]. 赵永胜. 科技信息, 2006(06)
- [9]新型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分析[J]. 李波. 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 [10]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 郑玲丽. 河北法学,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