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一、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琴[1](2021)在《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仁市近年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产业成为铜仁市的特色扶贫产业,推进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铜仁市目前存在的产业组织模式进行梳理比较,找到适合铜仁市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对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农户选择,提出适合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后续发展的优化对策。通过对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现状分析将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分为专业大户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社带动模式三类。通过对这三类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和优劣分析得出:农户在产业组织模式中参与度较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不明显。农户是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主体,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发展过程,也是农户不断选择的过程。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得出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生产专业化程度、政府支持程度会影响农户的决策,相较于自行生产,农户年龄越小,专业化程度越高,政府越支持,农户越倾向于参与专业大户带动模式;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政府支持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公司带动模式;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带动模式的结论。通过前面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以加强农户对产业组织模式的认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户在产业组织模式中的谈判地位;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模式运行效率;政府保障制度供给的优化对策。

焦惠惠[2](2021)在《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以河北省广平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揭示食用菌产业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河北省广平县为例,通过对该县10余个有代表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00余名相关人员进行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对广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取得成效、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广平县食用菌产业对于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成效显着。广平县通过食用菌产业实现贫困户零投资、零风险、零距离就业和产业园区带贫全覆盖,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县贫困户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最高的产业。2.广平县食用菌产业的组织模式有“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党建+村干部+基地+农户”、“党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三种。贫困户可通过入股分红、临时就业、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大棚四种方式获取收益。广平县政府还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技能培训、资金补贴扶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3.广平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存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高、帮扶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配套条件不完善、市场风险较大等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农户自身能力和视野局限、帮扶主体和农户未能形成共同体、政府后续服务机制不健全等。4.提出广平县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规范提升帮扶主体带动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拓展产销模式,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引导产业向纵深、多元化方向发展。

李磊[3](2021)在《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第一条就为产业兴旺,在全国农业中,食用菌产业总产值排在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将“食用菌”写入特色优势产业中,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食用菌,同样面临着提档升级的重任。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具有较高营养和保健价值的珍稀食用菌的需求正逐年增加。目前,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到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面临着产业链条短,消费者认知不够等问题。通过分析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对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做出正确评价,进而找出提升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对于推进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珍稀食用菌”进行概念界定,“珍稀食用菌”是指近年来真菌研究科技人员在自然界发现一些相对容易驯化的野生菌种,通过人工驯化等途径,培育出一批具有食药用价值的食用菌。河北省目前主要珍稀菇种为白灵菇、姬菇、秀珍菇、滑子菇、栗磨、大球盖菇、鸡腿菇等。从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河北省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经过一段时间波动后稳定在新的水平,产量和产值呈不断增长趋势,生产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燕山-太行山一带,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在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方面,气候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其次,基于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对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然后运用频度分析法构建出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河北省主要珍稀菇种相关数据,对各珍稀菇种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整体综合效益较好且经济效益带动明显,但是两级差异化明显,具体表现为分布在河北省北部的珍稀菇种(栗蘑、北虫草、滑子菇)综合效益较高,南部的珍稀菇种(鸡腿菇、秀珍菇、姬菇)综合效益较低。为进一步探究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选取综合效益排名最高的栗蘑产业进行案例评价研究,研究得出2016年-2019年迁西县栗蘑产业综合效益在不断提升。为促进珍稀食用菌产业更好发展,首先要开拓珍稀食用菌产品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其次通过建立种植示范园区把科技服务体系和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有机结合,做好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最后以加强监管为抓手,开发药用保健价值为重点,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和附加值。本文的创新点是(1)构建出了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大宗类食用菌品种分析转向珍稀菇种进行分析。(2)对河北省主要珍稀菇种进行综合效益评价。以河北省主要珍稀菇种的综合效益得分来客观地反映出河北省各珍稀菇种综合效益水平。

代勋[4](2020)在《朝阳市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食用菌产业自21世纪以来取得巨大的发展,产业规模和产业产量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特色农业产业。朝阳市联合镇是辽宁省的一个贫困镇,近年来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扶贫减贫做出很大贡献。课题从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历史出发,实地考察、调研了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归纳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总结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链利益机制不完善,产业链销售渠道狭窄,协同创新体系不健全;二是生产环节薄弱,食用菌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三是食用菌产业链不完整,对产品附加值的开发不足,缺少产品加工企业;四是产业链品牌建设滞后,地理品牌标志市场认可度低。针对联合镇食用菌产业现存问题,结合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和国内食用菌发展先进经验,从产业链路径、产业链整合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对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提出优化建议,进而提出促进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即协同创新,打造双核心模式;政策引导,健全食用菌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环节建设;建设绿色品牌,扩大产业规模。

阙真瑜[5](2020)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食用菌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因其行业门槛低,生产灵活,并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问题,近些年来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已成为古田县的支柱产业。古田县积极制定实施各种鼓励政策,从个体散户积极向工厂化升级进行引导,提供资金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完善市场配套,快速发展当地电子商务和物流业,从而带动了古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约50%来自食用菌产业。同时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规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就整体而言,目前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食用菌种植技术的缺乏创新,从业人员技术薄弱,食用菌文化发展相对单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食用菌产业急需通过整体产业调整与转型实现新的发展。本文在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进行详细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探究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挑战:优势在于市场配套完善、科研能力及文化发展较先进、自然资源条件良好、建立了电子商务园、物流发展迅速,再加上政府资金及政策扶持等,都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有利于效益提升;劣势在于从业人员散落且技术相对薄弱、菌种保存能力相对较差,食用菌食品安全以及加工升级投入较弱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效益;机遇在于民众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政府建立扶贫政策给予了大力支持,再加上“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未来食用菌产业在民众中的推广;挑战在于目前食用菌的市场标准不一,食用菌市场竞争激烈等,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风险。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针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的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及建议。政府方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国家标准法规体系,加大资金扶持与补贴。社会方面,联合强企整合产业资源现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小型企业,建立更多的属于古田县自己的特色品牌,大力发展当地食用菌旅游文化建设。企业方面,要抓住电子商务这一重要转型机遇,建立电子商务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重视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三管齐下,最终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突破现有的发展局限,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增速发展,效益提升再上新台阶。

李彩萍[6](2019)在《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食用菌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手段,并且是产地人们致富奔小康的首选,已成为循环农业的重要一环。我国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方法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升食用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产量、出口等方面还存在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目前,就随县而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境。为了对食用菌产业今后发展提出较好的思路,本文从随县食用菌发展历史出发,实地考察、文献搜集去了解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并作出深入分析,系统分析后总结出目前制约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失衡。区域间食用菌的分布不均衡,改良品种栽培比例不协调;二是产品创新能力滞后,加之深加工力度较小致使产业附加值低;三是由于随县现有食用菌产业企业规模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四是销售渠道不畅。目前食用菌面临销售渠道单一、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五是食用菌存在杂菌感染隐患,且病虫害较多,其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问题。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结合县域经济学,运用增长极理论、产业链理论和特色产业理论,分析提出了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应建议与对策:实施多元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力推先进技术,保持竞争优势;引导企业重组,壮大龙头企业;搭建共享信息平台,提高产业盈利能力;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用菌安全质量。这将有利于整合随县各方优势,促进食用菌产业不断持续发展,实现随县农民增收,从而提高随县整体生活水平。

袁霄飞[7](2019)在《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和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自上世纪80年代“南菇北移”的现象开始出现,西峡县的食用菌产业得益于其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经历多年,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西峡县政府已将食用菌产业规划为西峡县主导农业产业之一,以此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西峡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西峡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在充分调研、有详实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特色农业产业相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规模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峡县食用菌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调查、归纳了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主要包括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优势分析、发展历程和现状中的总体情况和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等七个方面,得知其基础条件优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并根据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条短,企业竞争优势弱,支持项目建设发展的资金不足,科技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建设等方面。其中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条短的成因主要是食用菌企业普遍加工能力低等;企业竞争优势弱的成因是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创新营销手段不足等;产业项目资金不足的成因主要是财税金融政策缺乏有效支持等;科技服务水平较低的成因是科研条件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建设的成因主要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针对以上问题及成因,笔者提出了推动西峡县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如:强化引导食用菌产业链条发展,切实加快食用菌品牌培育进程,加大食用菌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食用菌产业科研水平,加强农业教育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本文通过发现问题,找出成因,提出对策的逻辑研究思路,为以后研究西峡县食用菌产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求推动西峡县食用菌产业乃至其他特色农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刘倩[8](2019)在《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山东省是中国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生产不仅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何整合食用菌产业结构、规范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高食用菌产业绩效,成为食用菌产业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议题。本文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经典范式,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食用菌生产户特征、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程度、食用菌种植效益与效率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山东省食用菌生产仍然处于小规模分散种植阶段,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高、产品同质化严重、贸易壁垒高、产业扶持政策匮乏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生产户生存能力的提升。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应对市场竞争,部分食用菌生产户选择参与横向合作。从山东省17地市的249份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比例为34.94%,大部分参与合作社的年限主要集中在4-10年,生产户在获取菌棒和参与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化程度比较高。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样本生产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食用菌年产量、种植年限、专业化程度以及入社对增加收入的认知对生产户参与横向合作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对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的成本、收益水平和成本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绩效高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利用DEA数据包络法,对平菇生产户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平菇生产户的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轻微无效,规模效率较为有效;参与横向合作的生产户技术效率均值较高,行为绩效优于独立经营的生产户。为优化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组织结构,改善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经营绩效,需要规范食用菌生产户种植管理行为,提升食用菌种植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政府职能落实,改善食用菌产业组织政策环境。

王丽娜[9](2019)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营绩效研究:与农户相对照》文中提出目前我国食用菌主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手工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零星分散的小农生产,使食用菌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而工厂化生产是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食用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给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食用菌周年化生产,缓解散养户季节性生产造成的食用菌阶段性供应不足的问题,保持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入成本过高,如何提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生产收益和生产绩效是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山东省食用菌主产区的生产农户和工厂化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相关调查问卷后,基于调研数据,对食用菌工厂化和农户生产的生产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调研的41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中,平均生产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和双孢菇。从收益情况看,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平均收益最好,其次为杏鲍菇和金针菇,平菇的工厂化生产平均收益状况较其他三种食用菌差。相比较而言,平菇在工厂化生产和农户生产的两种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绩效都较好,但更适宜农户进行生产,金针菇在两种模式下的绩效水平相差较大,在当前市场和环保政策的约束下更适宜于进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食用菌种植农户和工厂化生产的生产收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净收益水平均受到食用菌销售价格、食用菌年产量、原材料成本和固定资产成本的影响。采用DEA模型对两种生产模式下的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都要高于食用菌生产农户,并且生产经营规模相对于食用菌生产农户更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生产效率受到机械化程度、生产管理水平、加工产品种类和生产年限的影响。

赵依琼[10](2017)在《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枝食用菌,指的是以优质桑枝条作为食用菌培养原料,经过科学配方栽培而成的各种食用菌,具有其它食用菌不可比拟的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桑枝食用菌产业的相关研究,以系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从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及生产效益、技术保障等方面,对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发展前景、资源基础、经济效益、营销推广、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珙县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客观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同时借鉴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查走访得到的数据,对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珙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蚕业+桑枝食用菌的综合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增强县域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珙县。同时,通过这一产业研究,求证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为更多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有益借鉴。经过采用SWOT分析法对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但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优势,加上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政府对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政策支持,为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总的来说,珙县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应从加强政府主导实现科学布局、多元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技术创新、健全市场体系等方面着手,为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图
        1.3.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产业化
        2.1.2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2.1.3 新型经营主体
    2.2 研究范畴
    2.3 理论基础
        2.3.1 产业组织理论
        2.3.2 交易成本理论
        2.3.3 农户行为理论
3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发展现状
    3.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生产加工现状
        3.1.1 食用菌产业生产现状
        3.1.2 食用菌产业加工现状
    3.2 铜仁市的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现状
        3.2.1 家庭分散的经营模式
        3.2.2 专业大户带动模式
        3.2.3 合作社带动模式
        3.2.4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3.3 政府引导食用菌产业发展
        3.3.1 推动产业带项目建设
        3.3.2 保障原材料供应
        3.3.3 支持基础产业的设施建设
        3.3.4 注重产业主体培养
        3.3.5 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3.4 本章小结
4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化组织模式比较及优劣分析
    4.1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
        4.1.1 产业组织模式参与主体分析
        4.1.2 产业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4.1.3 产业组织模式稳定性分析
    4.2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优劣分析
        4.2.1 专业大户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2.2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2.3 合作社带动模式优劣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铜仁市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框架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设置
    5.2 变量描述性分析
    5.3 模型构建
        5.3.1 多分类logistic模型的构建
        5.3.2 模型检验
        5.3.3 模型估计结果
    5.4 结果分析
6 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优化对策及结论
    6.1 优化对策
        6.1.1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6.1.2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参与产业组织模式意愿
        6.1.3 健全品牌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带动力
        6.1.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食用菌产业专业化水平
        6.1.5 政府保障制度供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2 结果与展望
        6.2.1 结论
        6.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参与食用菌产业组织行为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以河北省广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贫困
        1.2.2 扶贫
        1.2.3 产业扶贫
        1.2.4 食用菌产业扶贫
        1.2.5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
    2.1 广平县基本情况及产业扶贫概况
        2.1.1 广平县基本情况
        2.1.2 广平县产业扶贫概况
        2.1.3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概况
    2.2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2.2.1 东张孟镇牛庄村
        2.2.2 平固店镇东李白营村
        2.2.3 南阳堡镇后南阳堡村
        2.2.4 典型案例经验启示
    2.3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路径
        2.3.1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动力来源
        2.3.2 广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具体做法
        2.3.3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的组织模式
        2.3.4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的增收模式
第3章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3.1.1 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不高
        3.1.2 帮扶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3.1.3 食用菌产业的相关配套条件不完善
        3.1.4 食用菌产业市场风险较大
    3.2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问题原因探析
        3.2.1 农户自身能力和视野有局限
        3.2.2 帮扶主体和农户未能形成共同体
        3.2.3 政府后续保障服务机制不健全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4.1 规范提升各帮扶主体带动能力
        4.1.1 进一步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发挥社会力量
        4.1.2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帮扶效应
    4.2 加强食用菌产业相关配套条件建设
        4.2.1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
        4.2.2 拓展产销模式,提升产品效益
        4.2.3 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
        4.2.4 引导产业向纵深、多元化方向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广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农户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3)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1 相关概念界定
        1.5.2 理论基础
    1.6 创新点
2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2.1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2.2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生产现状分析
        2.2.1 栽培面积经过较大波动后稳定在新的水平
        2.2.2 产量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稳定
        2.2.3 产值呈不断增长的上升趋势
        2.2.4 珍稀菇种生产集中度高
        2.2.5 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2.3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加工现状分析
        2.3.1 加工能力下降
        2.3.2 产品层次偏低
    2.4 河北省珍稀菇种市场现状分析
        2.4.1 栗磨价格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2.4.2 羊肚菌价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2.4.3 大球盖菇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2.4.4 欧美地区对牛肝菌需求较大
        2.4.5 日本对珍稀类食用菌需求高
    2.5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2.5.1 气候条件优越
        2.5.2 生产原料丰富
        2.5.3 资源利用率高
        2.5.4 营养价值丰富
    2.6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6.1 栽培风险高,科技贡献度低
        2.6.2 机械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
        2.6.3 经营主体弱,技术人才缺乏
        2.6.4 流通效率低,市场开拓不足
3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分析
        3.1.1 珍稀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3.1.2 珍稀食用菌产业的社会效益分析
        3.1.3 珍稀食用菌产业的生态效益分析
    3.2 综合效益指标选取的原则
    3.3 指标选取方法
    3.4 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3.5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说明
        3.5.1 经济效益指标
        3.5.2 社会效益指标
        3.5.3 生态效益指标
4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
    4.1 数据来源
    4.2 研究方法
        4.2.1 AHP层次分析法适用性分析
        4.2.2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4.2.3 构造判断矩阵
        4.2.4 权重计算
    4.3 评价过程
    4.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4.1 经济效益
        4.4.2 社会效益
        4.4.3 生态效益
    4.5 主要珍稀菇种综合效益得分
    4.6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5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典型案例研究
    5.1 河北省栗蘑产业发展现状
        5.1.1 产业规模
        5.1.2 产品流通
        5.1.3 品牌建设
        5.1.4 技术推广
    5.2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统计
        5.2.1 经济效益
        5.2.2 社会效益
        5.2.3 生态效益
    5.3 综合效益得分
    5.4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科学规划,建立种植示范园区
        6.2.2 人才支撑,培育科技服务体系
        6.2.3 技术保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6.2.4 管理优化,加强产业组织建设
        6.2.5 加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6.2.6 精深加工,开发药用保健价值
        6.2.7 开拓市场,畅通产品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附录A 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重要性问卷调查
附录B
作者简介
致谢

(4)朝阳市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食用菌产业和农业产业化
        1.3.2 关于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链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1 文献资料研究法
        1.5.1.2 实地调研法
        1.5.1.3 归纳分析与实证分析法相结合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
    2.2 农业产业化
        2.2.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2.2.2 农业产业化特点
    2.3 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优化理论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2.3.2 农业产业链优化理论
    2.4 相关理论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3.1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
        3.1.1 联合镇食用菌企业的兴起
        3.1.2 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
    3.2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情况
        3.2.1 产业发展受到政策扶持
        3.2.2 产量持续增长
    3.3 联合镇产业集群的特征
        3.3.1 科技型企业提供菌种服务
        3.3.2 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3.3.3 产业集群规模增长
    3.4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3.4.1 产业集群带动农户脱贫
        3.4.2 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改革
第四章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存在问题
    4.1 产业链利益机制不完善
        4.1.1 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
        4.1.2 销售渠道狭窄
    4.2 食用菌产业链不完整
    4.3 生产环节薄弱
        4.3.1 食用菌产量增长与需求不匹配
        4.3.2 食用菌生产工艺更新慢
    4.4 产业链品牌建设滞后
    4.5 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4.5.1 森源集团的经验借鉴
        4.5.2 辽宁田园实业的经验借鉴
        4.5.3 岫岩县食用菌产业集群的经验借鉴
    4.6 小结
第五章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优化
    5.1 优化食用菌产业链发展路径
    5.2 优化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
        5.2.1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整合
        5.2.2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延伸
        5.2.3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链提升
    5.3 食用菌产业链整合、延伸、提升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 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6.1 协同创新,打造双核心模式
    6.2 政策引导,健全食用菌产业链
    6.3 提高产品产量,加强生产环节建设
    6.4 建设绿色品牌,扩大产业规模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记录
致谢

(5)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研究
        1.3.2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研究
        1.3.3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社会效益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描述性研究法
        1.5.2 文献调研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问卷调查法
        1.5.5 SWOT分析法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食用菌内涵
        2.1.2 食用菌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特色产业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3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情况
        3.1.2 社会经济情况
        3.1.3 农业发展概况
    3.2 区域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3.2.1 农民收入影响分析
        3.2.2 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3.2.3 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
    3.3 社会效益影响分析
        3.3.1 带动劳动力就业
        3.3.2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3.4 生态效益影响分析
4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4.1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
    4.2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SWOT分析
        4.2.1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
        4.2.2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劣势
        4.2.3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机遇
        4.2.4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挑战
5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2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及补贴
    5.3 加强品牌建设
    5.4 人才培养
        5.4.1 食用菌教学内容及模式的开发
        5.4.2 专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5.4.3 加强个体散户的培训
        5.4.4 发展特色教育
    5.5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5.6 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
        5.6.1 主题农业观光园
        5.6.2 主题食用菌餐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古田县农民收入来源问卷调查
致谢

(6)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2 食用菌产业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1 食用菌
        2.1.1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2.1.2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2.2 食用菌产业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增长极理论
        2.3.2 产业链理论
        2.3.3 特色产业理论
    2.4 县域经济的相关理论
        2.4.1 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
        2.4.2 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3 随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1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条件
        3.1.1 自然条件
        3.1.2 交通状况
        3.1.3 食用菌种植传统
    3.2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慨况
        3.2.1 随县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2.2 生产方式跨越和加工能力增强
    3.3 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
        3.3.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3.3.2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史
    3.4 随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3.4.1 技术力量雄厚
        3.4.2 龙头效益明显
        3.4.3 销售市场成熟
        3.4.4 品牌影响深远
        3.4.5 政府政策扶持
4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4.1 产业结构失衡
        4.1.1 区域分布不均衡
        4.1.2 品种栽培比例不协调
    4.2 产业附加值低
        4.2.1 产品创新能力滞后
        4.2.2 深加工力度小
    4.3 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3.1 企业规模小
        4.3.2 融资渠道窄
    4.4 销售渠道不畅
        4.4.1 销售渠道单一
        4.4.2 流通秩序混乱
    4.5 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4.5.1 杂菌感染隐患
        4.5.2 病虫害较多
5 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5.1 实施多元战略,优化产业结构
    5.2 力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5.3 引导企业重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5.4 搭建信息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5.5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致谢

(7)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二、特色农业产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特色农业产业的相关概念
        1.特色经济
        2.特色农业
        3.特色产业
    (二)理论基础
        1.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规模经济理论
        3.比较优势理论
三、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
    (一)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区位条件
        2.自然条件
        3.经济条件
        4.社会条件
    (二)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规模优势
        2.品牌优势
        3.市场优势
        4.营销优势
    (三)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发展历程
        2.发展总体情况
        3.种植环节发展情况
        4.加工环节发展情况
        5.销售环节发展情况
四、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用菌产业融合度不高
        1.优势资源开发不足
        2.食用菌产业链条短
    (二)食用菌企业竞争优势弱
        1.食用菌企业整体规模小
        2.食用菌对外贸易壁垒高
    (三)食用菌产业项目资金不足
        1.已规划重点项目规模小
        2.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慢
    (四)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低
        1.食用菌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五)食用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复合型人才储备紧缺
        2.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制度
五、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食用菌产品加工能力低
        1.加工企业后劲不足
        2.加工企业技术落后
    (二)食用菌企业营销创新不足
        1.“互联网+”运用不普及
        2.原字号产品出口比例高
    (三)财税金融政策缺乏有效扶持
        1.财政信贷支持不足
        2.招商中的外资利用度小
    (四)食用菌产业科研条件不足
        1.现有科研机构水平低
        2.政府忽视科技战略
    (五)食用菌产业复合型人才匮乏
        1.从业者接受能力不足
        2.农民技术培训不到位
六、推动西峡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引导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
    (二)切实加快食用菌品牌培育进程
    (三)加大食用菌产业项目资金扶持
    (四)全力提高食用菌产业科研水平
    (五)壮大食用菌产业专业人才队伍
七、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等

(8)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食用菌
        2.1.2 食用菌生产户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3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分析
    3.1 食用菌生产户竞争环境分析
        3.1.1 产业扶持政策方面
        3.1.2 国际贸易方面
        3.1.3 产品差异化程度
        3.1.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 空间布局市场集中度
        3.2.1 产量布局
        3.2.2 品种布局
    3.3 食用菌规模化特征
    3.4 进入和退出壁垒
    3.5 本章小结
4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行为分析
    4.1 食用菌生产户的生产行为
        4.1.1 种植品种选择行为
        4.1.2 生产要素投入行为
        4.1.3 技术选择行为
    4.2 食用菌生产户的销售行为
        4.2.1 销售行为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
        4.2.2 销售渠道选择和影响因素
    4.3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行为
        4.3.1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4.3.2 生产户之间横向合作行为关系
        4.3.3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认知
        4.3.4 食用菌生产户横向合作意愿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经营绩效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食用菌生产户的成本收益分析
        5.2.1 食用菌生产户的生产成本分析
        5.2.2 食用菌生产户的成本收益率分析
    5.3 食用菌生产户的技术效率分析
        5.3.1 研究方法
        5.3.2 数据来源
        5.3.3 变量选取
        5.3.4 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5.3.5 不同产业组织形式下生产户技术效率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优化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食用菌生产户行为,提升食用菌种植的层次和水平
        6.1.1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食用菌生产户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6.1.2 实行多元化经营,优化食用菌产品的产业结构
        6.1.3 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提高生产户种植收益
        6.1.4 完善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空间布局,切实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6.2 完善食用菌合作组织,提高食用菌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6.2.1 加大宣传培训,强化合作组织的业内认知
        6.2.2 合理掌握发展节奏,提高合作组织管理水平
        6.2.3 发挥食用菌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展其辐射范围
        6.2.4 改进合作社组织形式,完善监督机制
    6.3 强化政府职能落实,优化食用菌产业组织政策环境
        6.3.1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深入普及扶持政策内容
        6.3.2 完善政策的监督实施,进一步巩固政策扶持效果
        6.3.3 明确政府引导方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营绩效研究:与农户相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2.1.2 食用菌生产农户
        2.1.3 经营绩效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盈亏平衡理论
        2.2.2 成本收益理论
        2.2.3 经济效率理论
3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营分析
    3.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3.1.1 工厂化企业数量变化
        3.1.2 工厂化企业生产品种分类
        3.1.3 工厂化生产产量
    3.2 食用菌工厂化平均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3.2.1 数据来源
        3.2.2 平均成本分析
        3.2.3 平均收益分析
    3.3 企业盈亏平衡分析
        3.3.1 企业基本情况
        3.3.2 企业盈亏平衡分析
        3.3.3 企业经营安全性分析
4 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和农户生产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
    4.1 生产成本的比较
        4.1.1 食用菌生产企业成本分析
        4.1.2 食用菌生产农户成本分析
        4.1.3 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户生产成本比较
    4.2 食用菌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收益比较
        4.2.1 数据来源
        4.2.2 平菇生产收益的比较
        4.2.3 金针菇生产收益的比较
    4.3 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和农户生产收益的影响因素比较
        4.3.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4.3.2 模型构建与检验
        4.3.3 模型结果分析
5 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和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分析
    5.1 生产效率的测度方法
        5.1.1 参数方法
        5.1.2 非参数方法
    5.2 生产效率的比较
        5.2.1 数据来源
        5.2.2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定
        5.2.3 两种模式下生产效率的比较
    5.3 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比较
        5.3.1 变量选择与基本假设
        5.3.2 模型设定
        5.3.3 模型结果分析
6 提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绩效的对策建议
    6.1 适度规模生产
    6.2 提高机械化水平
    6.3 加强成本管理
    6.4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6.5 进行产品深加工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3 国内外食用菌发展现状
    3.1 国外发展现状
    3.2 国内发展现状
4 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4.1 种植规模现状
        4.1.1 珙县桑枝食用菌的地位
        4.1.2 珙县桑枝食用菌分布
        4.1.3 珙县桑枝食用菌的产业效益
    4.2 发展模式情况
    4.3 技术保障体系
5 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5.1 发展优势
        5.1.1 资源优势
        5.1.2 劳动力优势
        5.1.3 产业基础优势
    5.2 发展劣势
        5.2.1 技术支撑不足
        5.2.2 品牌打造不够
        5.2.3 生产规模小
    5.3 面临机遇
        5.3.1 政策有支持
        5.3.2 市场有需求
        5.3.3 社会资本回流
        5.3.4 电子商务的兴起
    5.4 面临挑战
        5.4.1 市场竞争激烈,突破难度大
        5.4.2 地域条件较差,引入企业和资本较难
6 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管理
    6.2 多元化发展模式,扩大产业规模
    6.3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技术创新
    6.4 健全市场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四、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铜仁市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及农户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朱晓琴.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以河北省广平县为例[D]. 焦惠惠.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9)
  • [3]河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李磊.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4]朝阳市联合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代勋.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5]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D]. 阙真瑜.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6]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D]. 李彩萍.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7]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D]. 袁霄飞.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8]山东省食用菌生产户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D]. 刘倩.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9]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营绩效研究:与农户相对照[D]. 王丽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D]. 赵依琼.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1)

标签:;  ;  ;  

信阳市食用菌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