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制备过程中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香烟制备过程中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一、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卢绍浩,张嘉雯,赵喆,钟秋,王俊,宋朝鹏,邹宇航,张华述,赵铭钦[1](2020)在《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为调控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碳氮代谢水平,改善雪茄烟叶质量。【方法】以德雪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雪茄烟叶水分、化学成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1)不同晾制湿度条件下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水分、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蛋白质以及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和烟碱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淀粉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呈单峰变化,但到达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3)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下降趋势。4)雪茄烟叶晾制过程湿度控制在凋萎期80%~85%、变黄期75%~80%、变褐期70~75%、定色期65%~70%、干筋期45%~5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高,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整体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较好。【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控晾制湿度有利于提高烟叶碳氮代谢能力,促进烟叶内含物质转化,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烟叶的可用性。

吴飞跃[2](2019)在《失水胁迫对采后烟叶淀粉和蔗糖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明确不同失水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和蔗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设置了不作失水处理(CK)、失水10%(T1)处理和失水20%(T2)处理三个失水梯度,对采后烟叶淀粉含量、糖含量、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究失水胁迫处理的烟叶淀粉、蔗糖代谢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淀粉代谢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采后烟叶的直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前期(0-18 h),而支链淀粉降解主要集中在失水处理的后期(18 h后),与不作失水处理相比,失水10%和失水20%处理采后烟叶的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 30%和14%。失水处理烟叶的AGP和GBSS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两者酶活性在后期(12 h后)快速下降,此外烟叶的DBE活性和SBE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也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失水胁迫处理抑制了烟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表明,AGP和GBSS基因表达量随采后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说明后期(12 h后)淀粉合成代谢抑制作用增强,DBE和SBE基因表达量随采后时间延长降低(SBE除外),因此抑制了采后烟叶淀粉的合成。而淀粉分解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且相应酶基因表达量升高。结合淀粉物质变化规律,说明失水胁迫处理促进了采后烟叶淀粉物质的快速降解,促进了可溶性性含量的增加。2、蔗糖代谢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与不作失水处理相比,失水处理增加了采后烟叶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可溶性糖的含量,失水10%处理烟叶的SPS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SPS基因表达量降低,而SS和INV酶活性随采后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SS和INV基因表达量增加;失水20%处理烟叶的SPS、SS和INV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则与失水10%处理的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分别呈相反的变化规律,说明失水10%处理下烟叶在采后以糖分解代谢为主,而失水20%处理则抑制了糖分解代谢进行,但均促进了采后烟叶糖含量增加。综上,从不同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和蔗糖代谢的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来看,两失水胁迫处理抑制了烟叶淀粉合成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促进了淀粉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使淀粉降解量增大;失水10%处理促进了蔗糖分解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使蔗糖进一步分解增加糖含量,而失水20%处理则抑制了蔗糖分解代谢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降低糖的增加量。失水胁迫处理的采后烟叶以失水10%处理效果较优。

郎彬[3](2019)在《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在同一环境中,运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和调制方法,来对比延边晒红烟不同品种的经济性状、光合特性、叶片组织结构以及生长与调制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筛选出适应当前种植要求以及卷烟工业需求的优质品种。同时得出各品种各部位烟叶调制阶段主要酶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各品种针对性调整晒制条件,优化烟叶的内部成分,达到高品质晒烟奠定基础。1.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延晒二号长势最快,以至于株高最高,延晒六号与延晒七号在生长后期生长较快,自来红株高最低,其他品种相对较高·;延晒三号、延晒六号茎较粗;延晒三号、延晒六号、自来红叶片宽大。以移栽后70 d的农艺性状各项指标综合看,田间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延晒六号(S6)、延晒三号(S3)、延晒二号(S2)、延晒五号(S5)、自来红(S1)、延晒七号(S7)、延晒四号(S4)。2.移栽后45 d,光合特性各项指标表现最好为S3与S5,其次为S1、S2、S6,最后为S7;移栽后60 d,光合特性各项指标表现最好为S2、S6、S7,其次为S3、S4、S5,最后为S1。叶绿素含量生长前期各品种相差不大,后期S4、S5、S7降解较快。烟叶结构中,品种S3各项数据均最好,其次是品种S6,最差为品种S5;品种S1、S2仅烟叶组织比例较好。3.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品种淀粉酶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成熟期(移栽后70 d)达到最高。其中总体看淀粉酶活性品种S2最高,S1、S6次之,S7最低。各品种烟叶转化酶(INV)活性均在现蕾至成熟阶段出现下降,之后变化不大,且较平稳;其中S6最高。硝酸还原酶(NR)从旺长期(移栽后40 d)开始,NR活性均出现下降的趋势;品种S2、S6、S7NR活性相对较高。4.各品种各部位烟叶淀粉酶活性在整个调制过程中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中S1、S2、S4、S5酶活性较高;蛋白酶活性部分烟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一部分呈降低的趋势,上部叶S1、S2、S5、S6酶活性较高,中部叶S1、S5、S6、S7较高;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上部叶酶活性S1、S3较低,中部叶S2、S3、S4较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对总体而言,不同品种同一部位叶片在同一时间酶活性变化有略微差异;各品种中,上、中部叶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5.各品种各部位烟叶淀粉含量整个调制前期呈快速下降,后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总氮与蛋白质含量变化总体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调制过程出现小范围波动;多酚与烟碱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6.各品种化学成分均在合理范围内,S6蛋白质含量最低,但上部叶烟碱含量较高;S2淀粉含量最低,但蛋白质含量最高。经济性状中,S6产量最高,S5次之,S2最低;S6产值最高,S1次之,第三为S5,S2最低。7.综合以上结果,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中,以延晒六号表现最佳,其次为自来红、延晒三号、延晒五号。

蒋东来[4](2018)在《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文中提出成熟采收是影响雪茄外包皮烟叶品质形成和工业可用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把烟叶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作为重点,于2017年至2018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畅好乡雪茄种植基地进行了多次大田实验,研究了雪茄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感官质量与采收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内酶活性的影响海南五指山雪茄烟叶处在田间的成熟阶段时,POD活性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PPO、SOD和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打顶后30天采收的中部叶PPO、SOD和淀粉酶活性最高;上部叶打顶后40天采收时,烟叶内PPO、SOD和淀粉酶活性处于最高值。2.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海南五指山雪茄烟叶在田间成熟过程中,中部叶色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打顶后30天达到最高值,然后其含量则会逐渐下降。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烟叶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趋势缓慢,从而导致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逐步增加,但各个试验之间比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随着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中、上部叶的淀粉、烟碱以及总糖等化学成分含量在烟叶成熟的前期呈现升高趋势,而在成熟后期则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叶与上部叶相比,总氮含量较高,烟碱含量较低,两者的烟碱含量在该过程中主要呈现的是上升趋势,总氮与总碱之间的比值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不断减小。随着采收时间不断延迟,晾晒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逐渐增大,钾含量不断减少,氯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在总糖含量与糖碱比上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总氮与总碱之间的比值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不断减小。采收中部叶的最合适时间应当是打顶后30天,而采收上部叶的最合适时间应当是打顶后40天,这个时期的茄衣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能充分表现出雪茄烟叶“低糖高氮”的品质特点,并且与国外优质雪茄外包皮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相似。4.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雪茄的中部烟叶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过程中的平衡含水率基本不变,叶厚、叶质重以及拉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叶厚以及拉力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在打顶后30天,烟叶含梗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叶片厚度呈负相关性,在打顶后30天时烟叶含梗率最小。对于雪茄上部烟叶来说,叶厚和质重随着采收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打顶后50天时最小,拉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打顶后40天最大,含梗率不断增大;平衡含水率不断下降。就叶厚和拉力而言,海南中部叶茄衣适宜采收时间为打顶后30天,即MC3处理,上部叶茄衣适宜采收时间为打顶后40天,即MB3处理。5.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能够明显增加雪茄茄衣烟叶中的致香物质的含量,但中部叶和上部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峰值并不处在同一个时期内。针对于中部叶来说,试验检测的28种香气物质,有17种在MC3出达到了顶峰;从上部叶角度来讲,包括苯甲醇、面包酮以及愈创木酚等香气在内的11种不同香气成分在MB2采收时达到了顶峰。由于雪茄烟具有高香气的特性,综合来看中部叶最适宜的采收时间在其烟叶打顶后的30天(MC3处理),而对于上部茄衣烟叶来说,应当在打顶40天(MB2处理)后进行采收。6.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伴随烟叶采收程度的不断提高,晾制后烟叶的香气质与香含量会有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劲头、甜度、燃烧性、透发性、灰分等特征先上升后下降,刺激性、细腻度、吃味等口感特征稍有下降,杂气、成团性和浓度等特征变化不大。中部叶MC2、MC3时期采收的烟叶、上部叶MB2、MB3时期采收的烟叶卷制后,抽吸质量评价得分最高,主要表现为燃烧性好,劲头大、香气醇厚丰满、香气质好、吃味回甘,刺激性强、茄灰雪白等方面。综合考虑海南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感官质量评价等指标,海南雪茄烟叶中部叶应在打顶后25-30天内采收,此时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体现为:烟叶主脉、支脉变白发亮,烟叶落黄,茸毛少数至大部分脱落,叶尖下垂程度较多,茎叶角度大约为60°。上部叶应在打顶后35-40天内采收,此时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体现为:此时烟叶为淡绿色,主脉变白发亮,支脉由青转黄,茸毛少数脱落,叶尖稍微下垂,茎叶角度大约为45°。

马波波[5](2017)在《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针对吉林晒红烟产区存在的种植密度较大,忽视烟叶产质量协调,导致烟叶产量高,但是烟株个体生长发育较差、烟叶工业可用性差、晒红烟风格弱化等问题,于2014~2015年分别在吉林省农安县和吉林省蛟河市研究了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烟田小气候、晒红烟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产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两地寻求适宜的种植密度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降低种植密度,大叶黄和漂河1号的叶长、叶宽及单株叶面积均有显着增加,其中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烟株各器官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整体也随降低种植密度而增加,在成熟期大叶黄以T3处理最优,烟叶干物质重较对照处理增加了28.8%,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70cm和90cm处理最优,较对照处理增加高达64.03%。降低种植密度的各处理根体积较对照处理均有增加,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2种植密度对烟田小气候的形成有显着影响。大叶黄各部位的光照强度最种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漂河1号降低种植密度的各处理,田间风速及光照强度较对照均有显着增加,处理间整体表现为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3晒红烟烟株养分积累量整体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降低种植密度有效促进了晒红烟烟株对钾素的吸收积累,整体上促进了对养分含量的积累,处理间大叶黄以株行距50cm、120cm下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60cm和110cm处理较好。4适宜的种植密度能有效解决烟株群个体矛盾,促进产质量的协调。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大叶黄产量先增高后降低,个体生产力、均价、上等及中上等烟比例提高,产值却表现为对照处理最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低种植密度促进了晒红烟产质量的协调。5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漂河1号晒红烟中部叶生育前期的氮代谢,对整个生育期的碳代谢也有促进作用。对照处理中部叶在成熟期时氮代谢较高,碳代谢与其他处理接近,说明其进入成熟期晚,不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充分转化积累。对照处理质体色素含量在烟叶生育前期整体较低,在叶龄50d时却较高;在烟叶成熟期时,降低种植密度的处理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与峰值相比的降解程度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110.88%和48.00%以上。说明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利于烟叶质体色素在生育前期的积累及生育后期的降解。6种植密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提高晒红烟的叶长、叶宽及单叶重。大叶黄含梗率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最低,叶质重则表现为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高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种植密度最小的株行距50cm、120cm处理物理特性较好。漂河1号以株行距为70cm和90cm处理表现较好。7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大叶黄的糖含量及中部叶的氯含量明显降低,总氮、烟碱、钾含量以及钾氯比值显着提高。漂河1号糖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与大叶黄相反,但是钾、氯含量整体与大叶黄表现一致,钾氯比值也以对照处理较低。种植密度的降低整体促进了晒红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8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利于晒红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积累。大叶黄各类致香物质含量整体以对照处理较低,致香物质总量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漂河1号中部叶致香物质总量以株行距50cm、110cm处理最高,对照处理最低,新植二烯的含量表现为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上部叶降低种植密度能提高除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外其他大部分致香物质的含量,对致香物质总量的提高整体上也有促进作用。9种植密度的降低有助于提高大叶黄晒红烟的感官质量,两个部位均以株行距50cm、120cm处理得分最高。对漂河1号的影响表现为中部叶以株行距60cm、110cm处理得分最高,上部叶以株行距70cm、90cm处理得分最高。通过研究认为,长春地区大叶黄的种植密度在株行距50cm、120cm,蛟河地区漂河1号的种植密度在株行距60cm、110cm条件下有利于晒红烟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协调。

陈小敏[6](2016)在《晾晒烟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及其在烟草加工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晾晒烟种类繁多,很多都具有地方性特色,发展中国式卷烟,特别是中式混合型卷烟更是脱离不了地方性晾晒烟原料,但目前我国的晾晒烟原料存在着质量不佳,受天候影响较大的先天性问题,还不能直接用作混合型卷烟的原料,晾晒烟还需经过调制[1]。目前,普遍认为酶和微生物对烟叶发酵过程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中采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江西“黑老虎”晾晒烟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从中分离筛选出一些产酶微生物和微生物菌群。另外,将这些产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和菌群添加到一些低等级的烟丝上,以期提高烟丝的吸食性,挖掘这些微生物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包含三部分:结合传统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来自于江西“黑老虎”的四种晾晒烟丝样品表面微生物经过两种培养方式(烟叶汁液体培养基培养和肉汤固体平板培养,简称lc、pc)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的16SrDNA进行测序和分析,得到其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经高通量测序分析后,四种样品中微生物经烟叶汁培养丰度多于或持平肉汤培养基培养。“黑老虎”晾晒烟表面主要有3个门类,分别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门是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从“黑老虎”晾晒烟烟叶表面分离出一些产酶微生物,筛选到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的细菌,共得到85株细菌。结果发现,这些细菌具有产木聚糖酶、果胶酶、蛋白酶相对较强的能力,其次是淀粉酶,最后是纤维素酶。其中一些产酶较强的细菌被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将产酶细菌和菌群制备成微生物制剂,其活菌数达到109-1011cfu/g,仍有相应的产酶能力。这些菌剂回添到低等级的金圣烟叶组和单料烟进行陈化,结合专家评吸进行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computer)来分析陈化后产香物质和有刺激性有害物质的变化。结果发现,有些菌剂能够明显提高烟叶的吸食性,感官评价得分提高13.5分,GC-MS结果显示产生产香物质,同时有害物质含量降低。对于挖掘晾晒烟表面微生物资源及其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赵晓军[7](2016)在《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20132014年研究了吉林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激素含量和主要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成熟度和调制方法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晒红烟在发育及成熟过程中上部叶和中部叶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B(C)M3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中上部叶转化酶(INV)活性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低趋势,均在B(C)M3时达到最高峰值;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B(C)M3时达到最大值;中上部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均分别出现在叶龄30d和B(C)M3时;进入成熟期后,ABA、IAA呈上升趋势,ZR、GA3呈下降趋势,ABA、ZR、GA3含量均在B(C)M3之后有较大幅度的增加,IAA则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2.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环境昼夜均温度表现为T3>T2>T1,昼夜均相对湿度表现为T1>T2>T3;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表现为T3>T2>T1;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1>T2>T3。3.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含量表现为T3>T2>T1;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及莨菪亭)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3>T2>T1;TSNAs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NAT、NNK、NNN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1>T2>T3;淀粉含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其降解速度表现为T3>T2>T1。4.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B(C)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中上部叶B(C)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中上部叶B(C)M3烟叶感官质量整体最佳,B(C)M1最差,B(C)M3烟叶香气质、余味、燃烧性较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刺激性、杂气小;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5.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及氮碱比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含量较高,淀粉、烟碱及氯含量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处于较低水平;中上部叶众多中性、碱性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高;中上部叶中NAT、NNK、NNN、NAB及TSNAs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低,在传统露天晒制(T1)烟叶中含量最高;中上部叶均表现为大棚晒制(T3)烟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及叶质重优于露天晒制(T1、T2)烟叶,不同调制方法烟叶填充值差异较小,且符合优质晒烟要求;中上部叶大棚晒制烟叶中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灰色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评分均为大棚晒制烟叶较好;T3(大棚晒制)烟叶亩产量产值均高于露天晒制的T1和T2,上等烟比例也以大棚晒制占优势。6.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长春农安烟区上部叶和中部叶按B(C)M3进行成熟采收,并采用大棚晒制方法进行调制,有利于晒红烟品质的提升。

李宝宝[8](2016)在《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广昌黑老虎晒烟烟叶质量风格弱化、燃烧性差、总体质量不高的现象,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了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论如下:1)调制期间,烟叶的失水速率表现为先慢后快再慢的变化趋势。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失水速率及调制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常规调制(晾制)烟叶的失水速率较慢,调制时间最长;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均加速了烟叶水分的排除,缩短了调制时间,特别是全晒调制时间最短。2)在调制过程中,烟叶的淀粉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淀粉降解速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调制方法的烟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淀粉降解速率均有明显差异,常规调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较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较慢,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相对较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较快,特别是全晒处理的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最快,降解也最彻底。3)烟叶的糖含量和多酚含量在调制期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的烟叶糖含量和多酚含量增加,尤以全晒处理烟叶糖和多酚含量最高。4)调制期间,常规调制的NNN、NAB、NNK、NAT的含量一直在增加,而其它4个处理均为先升后降。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显着降低了烟叶TSNA的含量,提高了烟叶的安全性。5)SOD、POD和CAT的活性在调制期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MDA的含量则一直在增加。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的烟叶SOD、POD和CAT的活性较高,MDA的积累量降低。6)不同调制方法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显着,与常规调制相比,延长晒制时间可提高烟叶糖含量和糖碱比,协调烟叶的化学成分,增加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改善烟叶的感官质量,以全晒处理的烟叶感官质量最高,变黄期和变红期晒制干筋期晾制处理的烟叶感官质量次之。7)不同堆捂时间研究表明,适当增加堆捂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的失水速率以及MDA的积累量,增加脂氧合酶、淀粉酶、SOD和CAT的活性。上部叶采收后堆捂2-3 d、中部叶采收后堆捂1-2 d,有利于烟叶调制过程中色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促进烟叶变黄和香味物质的形成,改善烟叶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

王洁[9](2015)在《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及调制发酵技术研究》文中指出2013—2014年在海南省儋州市光村镇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成熟度、调制温度、发酵湿度等采收及采后技术对海南茄衣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研究(1)茄衣大田成熟过程中,中部烟叶色素含量先增后减,到打顶后26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中部烟叶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减少;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逐渐增大,但与烤烟不同,大多数不同成熟度茄衣烟叶之间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差异不显着,从而解释了不同成熟度茄衣鲜烟叶外观颜色差别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判断茄衣是否成熟度不能仅从烟叶颜色判断。(2)随着茄衣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晾制后烟叶中烟碱含量逐渐增大,总糖含量和糖碱比先升后降,而总氮和氮碱比逐渐降低。上部叶以打顶后32d38d采收、中部叶以打顶后26d32d采收,其化学成分指标与进口印尼茄衣最为接近,表现为总糖含量较低,总氮含量较高,烟碱含量适中,钾氯比较高,反应了雪茄烟叶“低糖高氮”的品质特点。(3)随着茄衣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中部叶叶厚度、抗张力、叶质重和含梗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质重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含梗率也逐渐增大。就茄衣的抗张力而言,中部叶以打顶后32d采收最大,上部叶以打顶后44d采收最大。(4)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中部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呈倒“U”型变化,以打顶后32d采收的烟叶含量最大,所测的28种香气物质中有22种在此时达到峰值;对于上部叶而言,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香气物质总量打顶后44d之前逐渐增加,之后降低,所测的28种香气物质中有18种在打顶后44d达到峰值。(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香气质和香气量等香气特征先提高后下降,浓度和细腻度等烟气特征变化不大,干净度和刺激性等口感特征稍有降低,燃烧性和灰色稍有改善。综合考虑茄衣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香气成分以及抽吸质量,海南茄衣烟叶采收中部叶以打顶后26d32d采收较好,上部叶打顶后38d44d采收较好。2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海南茄衣质量的影响(1)整体而言,质体色素含量在调制过程呈持续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在调制前6d的下降速度较快,18d后基本稳定。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整个调制过程降解缓慢,变化不大。烟叶中质体色素含量的下降速度表现为:高温模式>中温模式>低温模式。(2)调制过程中,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温模式和中温模式下总糖下降速度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低温模式;总氮含量逐渐减小,高温模式下下降最快,中温模式次之,但都以调制后期下降幅度较大;烟碱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在调制前6d即达到峰值,之后随着调制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三种温度模式下,调制结束时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3)不同调制温度处理间叶质重、厚度和拉力的比较表现为:中温模式>低温模式>高温模式;而含梗率高温模式最大,中温模式最小。由此可见,三个处理中,中温模式调制的烟叶工业可用性最好,高温模式的最差。(4)不同调制环境下,茄衣内中性香气物质总量表现为:中温模式>高温模式>低温模式。综上所述,高温模式下调制的烟叶色素降解的最充分,达83.8%,但是高温处理下的烟叶叶质重、厚度和拉力均为最低,其工业可用性最差。中温模式下调制的烟叶色素降解较充分,为76.4%,之后的发酵过程可经一步降解,而且中温处理下的烟叶叶质重和拉力最大,说明其工业可用性最好,另外中温模式下调制的烟叶香气物质含量最高,为930.573μg/g,远高于高温模式和低温模式,因此认为中温模式较较适合海南茄衣烟叶的调制。3不同发酵湿度环境对海南茄衣质量的影响(1)茄衣烟叶在发酵过程中,总糖含量明显减少,发酵结束时总糖含量表现为:低湿模式>中湿模式>高湿模式<;总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发酵结束时,高湿模式>中湿模式>低湿模式;烟碱含量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发酵结束时,烟碱含量表现为:中湿模式>低湿模式>高湿模式。(2)随着发酵环境中湿度的升高,叶厚和叶质重逐渐减小,含梗率逐渐增大,但拉力和平衡含水率中湿模式最大。发酵后,中湿模式和高湿模式下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变大,而低湿模式则降低。(3)随着发酵环境湿度的提高,烟叶中性致香成分含量逐渐升高,烟叶内部化学成分转化程度也越高,就香气物质含量考虑,高湿发酵环境最利于烟叶香气的提高。(4)感官评析结果表明中湿模式下发酵的烟叶评分最高,香气特性中香气质中等,香气量尚足,透发性中等,杂气稍重;烟气特性中浓度稍浓,劲头、细腻度和成团性中等;口感特性中各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燃烧性稍好,灰色灰白。综上所述,中湿模式最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和物理特性的提高,而高湿模式最有利于香气物质的转化合成,但当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5%时,烟叶中糖类等化学物质过度降解,使烟叶的刺激性增大,且高湿环境下,烟叶在发酵过程中升温较快,易于发生霉变,大大降低烟叶的可用性。综合考虑,发酵过程中,环境相对湿度为75%时,最适于生产操作。

王洁,曾代龙,符雷,祝春岗,时向东[10](2014)在《晾晒烟叶发酵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烟草行业降焦减害工作的开展,卷烟香气质、香气量下降的问题日渐显着,加大晾晒烟在配方中的应用可以改善这一问题。发酵是决定晾晒烟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发酵处理,晾晒烟叶中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而趋于协调,使烟草特征香气更加显露,青杂气和刺激性下降,减少了原烟某些品质缺陷,吸食品质及可用性都显着提高。综述了晾晒烟发酵机制、发酵过程中晾晒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微生物和酶在晾晒烟烟叶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今后应加强对晾晒烟发酵工艺和发酵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卷烟降焦减害提供原料。

二、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含水率测定方法
        1.3.2 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质体色素含量
        1.3.3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1.3.4 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评价
    1.4 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含水率的影响
    2.2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3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4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5 晾制过程不同湿度对雪茄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湿度对晾制后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及感官质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失水胁迫对采后烟叶淀粉和蔗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微词
1 文献综述
    1.1 失水胁迫研究进展
        1.1.1 植物失水胁迫的研究
        1.1.2 烟草失水胁迫的研究
    1.2 烟草碳代谢研究进展
        1.2.1 烟草淀粉代谢研究进展
        1.2.1.1 淀粉合成代谢相关酶研究
        1.2.1.2 淀粉分解代谢相关酶研究
        1.2.2 烟草蔗糖代谢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技术路线与试验设计
        3.1.1 技术路线
        3.1.2 试验设计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1 淀粉和糖物质含量的测定
        3.2.2 酶活性的测定
        3.2.3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2.3.1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3.2.3.2 基因定量RT-PCR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采后烟叶淀粉和糖物质含量变化
        4.1.1 失水胁迫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
        4.1.2 失水胁迫处理对采后烟叶糖含量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采后烟叶淀粉和糖相关酶活性变化
        4.2.1 失水胁迫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4.2.2 失水胁迫处理对采后烟叶淀粉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4.2.3 失水胁迫处理对采后烟叶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采后烟叶淀粉和糖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
        4.3.1 失水胁迫处理对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2 失水胁迫处理对淀粉分解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3 失水胁迫处理对糖相关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失水胁迫处理的采后烟叶淀粉代谢变化规律
    5.2 失水胁迫处理的采后烟叶蔗糖代谢变化规律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3)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晒烟
        1.1.1 延边晒烟概况
        1.1.2 各地晒烟种质资源鉴定研究进展
    1.2 光和特性与叶片组织结构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3 烟叶发育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 烟叶调制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1 烟叶淀粉酶、蛋白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4.2 烟叶淀粉、蛋白质、多酚、总氮及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农艺性状的调查
        2.3.2 光合性状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3 叶片组织观察
        2.3.4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5 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2.3.6 经济性状计算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表现
    3.2 不同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2.1 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3.2.2 不同品种蒸腾速率的比较
        3.2.3 不同品种气孔导度的比较
        3.2.4 不同品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比较
        3.2.5 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3 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3.4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生理指标的变化
        3.4.1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3.4.2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3.4.3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
    3.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3.5.1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烟叶含水量的变化
        3.5.2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淀粉酶活性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3.5.3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蛋白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5.4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多酚含量的变化
        3.5.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总氮含量的变化
        3.5.6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烟碱含量的变化
    3.6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及比例的比较
        3.6.1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6.2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比例的比较
    3.7 不同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品种农艺性状的比较
    4.2 不同品种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4.3 不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4.4 不同品种大田时期生理指标的变化
    4.5 不同品种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4.5.1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淀粉酶活性和淀粉含量变化
        4.5.2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蛋白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4.5.3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多酚含量的变化
        4.5.4 不同品种调制期间烟叶总氮含量与烟碱含量的变化
    4.6 不同品种调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及比例的比较
    4.7 各品种各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不同品种叶片横切图

(4)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雪茄烟发展情况
        1.1.1 雪茄简介
        1.1.2 国内外雪茄烟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2.1 雪茄烟叶的成熟
        1.2.2 成熟度与烟叶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
        1.2.3 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1 酶活性测定方法
        3.2.2 质体色素测定方法
        3.2.3 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2.4 物理特性测定方法
        3.2.5 中性香气物质测定方法
        3.2.6 感官质量评价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酶活性的影响
        4.1.1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4.1.2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4.1.3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4.1.4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淀粉酶活性
    4.2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4.2.1 茄衣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4.2.2 采收时间对晾制后茄衣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4.3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4.3.1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总氮含量变化
        4.3.2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烟碱含量变化
        4.3.3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总糖含量变化
        4.3.4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淀粉含量变化
        4.3.5 采收时间对晾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4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4.6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酶活性的影响
    5.2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5.3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4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5.5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5.6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5)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种植密度对烟草的影响
        1.1.1 种植密度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1.2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小气候的影响
        1.1.3 种植密度对烟草生理代谢的影响
        1.1.3.1 对烟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1.1.3.2 对烟叶碳氮代谢的影响
        1.1.3.3 对烟叶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影响
        1.1.4 种植密度对烟草产质量的影响
        1.1.4.1 对烟草产量产值的影响
        1.1.4.2 对烟草物理特性的影响
        1.1.4.3 对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
        1.1.4.4 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3.1.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3.2 试验设计
        3.2.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3.2.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3.3.1 农艺性状
        3.3.2 干物质积累
        3.3.3 根系指标的测定
        3.3.4 叶面积系数
        3.3.5 光照强度
        3.3.6 晒红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漂河1 号)
        3.3.7 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
        3.3.7.1 含梗率的测定
        3.3.7.2 叶质重的测定
        3.3.8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
        3.3.9 中性香味物质
        3.3.10 感官质量评价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产质量的影响
        4.1.1 种植密度对大叶黄生长发育的影响
        4.1.1.1 农艺性状
        4.1.1.2 干物质积累
        4.1.1.3 根体积及根鲜重
        4.1.2 对大叶黄品种田间光照强度的影响
        4.1.3 对大叶黄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4.1.3.1 根系养分积累量
        4.1.3.2 茎养分积累量
        4.1.3.3 叶养分积累量
        4.1.4 对大叶黄叶面积系数及产量产值的影响
        4.1.5 对大叶黄烟叶品质的影响
        4.1.5.1 物理特性
        4.1.5.2 化学成分
        4.1.5.3 香气物质
        4.1.5.4 感官质量
    4.2 种植密度对漂河1号产质量的影响
        4.2.1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1 农艺性状
        4.2.1.2 干物质积累
        4.2.1.3 根体积
        4.2.2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4.2.2.1 风速
        4.2.2.2 光照强度
        4.2.2.3 CO_2 浓度
        4.2.3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4.2.3.1 根养分积累量
        4.2.3.2 茎养分积累量
        4.2.3.3 叶养分积累量
        4.2.4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中部叶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1 硝酸还原酶活性
        4.2.4.2 蔗糖转化酶活性
        4.2.4.3 淀粉酶活性
        4.2.4.4 质体色素含量
        4.2.5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群个体产量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晒红烟产值的影响
        4.2.7 种植密度对漂河1 号烟叶品质的影响
        4.2.7.1 物理特性
        4.2.7.2 化学成分
        4.2.7.3 香味物质
        4.2.7.4 感官质量
5 结论与讨论
    5.1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群体小气候及产量产值的影响
        5.1.1 对晒红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5.1.2 对晒红烟田间小气候的影响
        5.1.3 对晒红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5.2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生理代谢的影响
        5.2.1 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5.2.2 对质体色素的影响
    5.3 种植密度对晒红烟品质的影响
        5.3.1 对晒红烟物理特性的影响
        5.3.2 对晒红烟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5.3.3 对晒红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5.3.4 对晒红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6)晾晒烟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及其在烟草加工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烟草概况
        1.1.1 晾晒烟的简介
        1.1.2 烟叶的陈化
    1.2 烟叶陈化过程中微生物与酶的发现
        1.2.1 烟叶陈化中微生物的发现
        1.2.2 烟叶陈化中酶的发现
    1.3 产酶微生物在烟草中的分离与应用
        1.3.1 烟叶表面产酶微生物的分离
        1.3.2 微生物和酶在提高烟叶品质中的应用
    1.4 烟叶表面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晾晒烟叶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样品信息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处理
        2.3.2 基因组提取
        2.3.3 16SrRNA V3-V4区段扩增
        2.3.4 Meta 16s-seq测序方法
        2.3.5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因组提取及 16S rRNA扩增
        2.4.2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2.4.3 物种多样性分析
        2.4.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晾晒烟叶表面产酶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在烟草加工上的应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样品信息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烟丝表面微生物的分离
        3.3.2 烟丝表面分离细菌的产酶能力分析
        3.3.3 产酶细菌和菌群菌剂的制备
        3.3.4 添加菌剂至烟丝上陈化
        3.3.5 陈化烟丝的感官评价
        3.3.6 陈化烟丝表面挥发性物质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烟丝表面分离出的细菌及菌群
        3.4.2 分离出的细菌的产酶情况分析
        3.4.3 单菌菌株和菌群的人工陈化效果感官评价分析
        3.4.4 单菌菌株和菌群的人工陈化效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晾晒烟中产酶细菌的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2 主要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产酶细菌生长曲线
        4.3.2 产酶细菌鉴定
        4.3.3 产酶细菌培养条件初步优化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单菌和菌群的生长曲线
        4.4.2 单菌的鉴定
        4.4.3 两株单菌的培养条件初步优化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7)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叶成熟度
    1.2 烟叶调制方法
    1.3 烟叶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指标的变化
        1.3.1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3.2 烟叶转化酶、淀粉酶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
        1.3.3 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1.4 烟叶晒制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1.4.1 烟叶晒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1.4.2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4.3 烟叶淀粉酶、脂氧合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1.4.4 烟叶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TSNAs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1.5 成熟度与调制方法与烟叶质量关系
        1.5.1 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5.2 对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1.5.3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5.4 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成熟度试验
        3.1.2.1 试验设计
        3.1.2.2 取样方法
        3.1.3 调制方法试验
        3.1.3.1 试验设计
        3.1.3.2 取样方法
    3.2 测指定标与方法
        3.2.1 生理指标的测定
        3.2.2 温湿度的测定
        3.2.3 调制后烟叶各指标的测定
        3.2.3.1 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2.3.2 中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3 碱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4 物理特性的测定
        3.2.3.5 感官质量的测定
        3.2.3.6 经济性状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4.1.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色素含量变化
        4.1.2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4.1.3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1.4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4.1.5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4.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环境温湿度变化
        4.2.1 温度
        4.2.2 相对湿度
    4.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指标的变化
        4.3.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4.3.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3.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4.3.4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3.5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4.3.6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4.3.7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TSNAs含量的变化
        4.3.8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
    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4.1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4.4.2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
        4.4.3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4.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4.5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5.1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中外观特征的影响
        4.5.2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5.3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4.5.3.1 中性香味物质
        4.5.3.2 碱性香味物质
        4.5.4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TSNAs的影响
        4.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6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5.7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
    5.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环境温湿度变化
    5.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生化变化
        5.2.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5.2.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部分酶活性变化
        5.2.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内在成分的变化
    5.4 不同成熟度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8)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的变化
        1.1.1 调制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脂氧合酶的变化
        1.1.2 调制过程中淀粉酶的变化
        1.1.3 调制过程中内源保护体系的变化
    1.2 调制方法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1.2.1 总氮和烟碱
        1.2.2 总糖和还原糖
        1.2.3 淀粉
    1.3 调制过程中多酚的变化
    1.4 烟草特有亚硝胺与安全
    1.5 主要晾晒烟的调制工艺
    1.6 堆捂方式对晾晒烟品质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调制试验
        3.2.2 堆捂试验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3.1 烟叶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
        3.3.2 调制后烟叶物理性状的测定
        3.3.3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3.4 中性致香物质的测定
        3.3.5 感官质量的评定
        3.3.6 TSNA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4.1.1 水分含量
        4.1.2 质体色素含量与脂氧合酶活性
        4.1.3 主要碳水化合物(总糖、还原糖、淀粉)与淀粉酶
        4.1.4 多酚含量
        4.1.5 主要内源保护体系(SOD、POD、CAT)和MDA
        4.1.6 总氮和烟碱
        4.1.7 TSNA含量
        4.1.8 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4.2 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
        4.2.1 烟叶的物理特性
        4.2.2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
        4.2.3 烟叶感官质量
        4.2.4 烟叶中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4.2.5 晒红烟产量产值
        4.2.6 烟叶的调制时间
    4.3 堆捂时间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4.3.1 水分含量
        4.3.2 烟叶的质体色素
        4.3.3 主要碳水化合物(总糖、还原糖、淀粉)与淀粉酶
        4.3.4 多酚含量
        4.3.5 主要内源保护体系(SOD、POD、CAT)和MDA
        4.3.6 总氮和烟碱
        4.3.7 钾离子和氯离子
        4.3.8 色素与各指标间的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4.4 不同堆捂时间对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
        4.4.1 烟叶的物理特性
        4.4.2 烟叶的化学成分
        4.4.3 调制后烟叶的感官质量
        4.4.4 中性香味物质
5 结论与讨论
    5.1 调制方法与晒红烟品质的关系
    5.2 堆捂时间对晒红烟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9)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及调制发酵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雪茄烟发展状况
    1.2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3 调制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4 发酵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1 常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2.2 质体色素的测定方法
        3.2.3 有机酸类成分测定方法
        3.2.4 香气物质提取及定性定量测定
        3.2.5 物理特性
        3.2.6 感官质量评价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研究
        4.1.1 成熟度与质体色素含量的关系
        4.1.2 成熟度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
        4.1.3 成熟度对调制后茄衣烟叶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4.1.4 成熟度对调制后茄衣烟叶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1.5 成熟度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4.1.6 成熟度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4.1.7 成熟度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4.2 海南茄衣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其质量的影响
        4.2.1 茄衣调制过程中烟叶相对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4.2.2 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质体色素降解规律的影响
        4.2.3 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2.4 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物理特性的影响
        4.2.6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4.3 海南茄衣不同发酵湿度环境对其质量的影响
        4.3.1 发酵过程中不同湿度环境对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3.2 发酵过程中不同湿度环境对多酚含量的影响
        4.3.3 不同发酵环境对茄衣物理特性的影响
        4.3.4 不同发酵环境对茄衣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4.3.5 不同发酵环境对茄衣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不同成熟度对茄衣质量的影响
        5.1.1 茄衣烟叶成熟度与色素含量的关系
        5.1.2 茄衣烟叶成熟度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5.1.3 茄衣烟叶成熟度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5.1.4 茄衣成熟度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
        5.1.5 茄衣烟叶成熟度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5.2 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环境对茄衣质量的影响
        5.2.1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质体色素降解规律的影响
        5.2.2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化学成分的影响
        5.2.3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物理特性的影响
        5.2.4 不同调制环境对茄衣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5.3 不同湿度发酵环境对茄衣质量的影响
        5.3.1 不同湿度发酵环境对茄衣化学成分的影响
        5.3.2 不同湿度发酵环境对雪茄茄衣物理特性的影响
        5.3.3 不同湿度发酵环境对雪茄茄衣烟叶香气物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香料烟调制期间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晾制湿度对雪茄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J]. 卢绍浩,张嘉雯,赵喆,钟秋,王俊,宋朝鹏,邹宇航,张华述,赵铭钦. 中国烟草学报, 2020(04)
  • [2]失水胁迫对采后烟叶淀粉和蔗糖代谢的影响[D]. 吴飞跃.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3]延边晒红烟主推品种田间及调制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研究[D]. 郎彬. 延边大学, 2019(01)
  • [4]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D]. 蒋东来.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5]种植密度对吉林省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D]. 马波波.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6]晾晒烟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及其在烟草加工上的应用[D]. 陈小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7]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D]. 赵晓军.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8]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 李宝宝.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9]海南茄衣采收成熟度及调制发酵技术研究[D]. 王洁.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6)
  • [10]晾晒烟叶发酵研究进展[J]. 王洁,曾代龙,符雷,祝春岗,时向东.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4)

标签:;  ;  

香烟制备过程中淀粉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