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林江泽,李佳哲[1](2022)在《教学策略对八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为了解新课改背景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为指导的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作用,对我国中部某省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教学策略、阅读兴趣、阅读成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学策略对学生阅读成绩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成绩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未来,课程教学改革需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重视不同内容领域的阅读,凸显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情境。
胡洁,王美姝[2](2022)在《基于HLM模型的阅读素养影响效应研究——以我国四省市PISA 2018阅读素养数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阅读素养作为人类语言发展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引发全球的关注,对影响阅读素养的因素及其机理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我国推行卓越阅读教育提供有效路径。【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教育生产力心理学理论,依托全球权威的大规模学生素养的国际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的阅读素养数据库,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简称HLM)为研究方法,从多维度对我国四省市361所学校11,993名的阅读素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个人能力、教学情况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均对阅读素养有显着影响,且不同因素对阅读素养影响效应不同。【创新/局限】本研究通过学生个体因素和学校环境不同层级数据间的联合效应和多维影响,分析影响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动态发展的因素,较为准确地还原了阅读教育系统的全貌,促进我国阅读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朱永新[3](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鲍珍[4](2021)在《词汇搭配类型对高中生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本实证研究以搭配类型为自变量、阅读理解成绩为因变量,探究不同搭配类型(V-N搭配、A-N搭配)对高中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的被试为89名上海市高二学生,收集了学生的V-N搭配成绩、A-N搭配成绩及三次阅读成绩。经过SPSS数据处理,研究发现学生的V-N搭配成绩、A-N搭配成绩均和阅读成绩呈显着正相关;V-N搭配、A-N搭配的中、高水平组的阅读成绩显着高于低水平组,而高水平组的阅读成绩没有显着高于中水平组;V-N搭配水平、A-N搭配水平均对阅读成绩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总之,搭配类型对阅读成绩有显着影响。
李文烨[5](2021)在《竞争与合作:哪种学校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PISA 2018的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氛围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但目前学界有关学校氛围的研究往往关注关系性的存在,对学生主观感受的探讨较少。选择PISA 2018的学生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技术、分位数回归技术分析高竞争学校氛围和高合作学校氛围对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高合作氛围,高竞争氛围的负面影响比较显着,不利于学生成长;高合作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任务掌握型学习动机,学会高效地分工、合作;高竞争氛围对高分位学生促进作用不明显,但会阻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构建合作型的学校氛围,发挥合作氛围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效能,用制度保障合作型学校氛围的活力。
李赛男,闫国利,王亚丽,刘敏,赵淑萍[6](2021)在《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文中指出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考察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的知觉广度,同时分析了一年级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差异。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为3个汉字,包括被注视字及被注视字的左侧及右侧各1个字,表现出对称性的特点;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均能从相同的知觉广度范围内获取信息。
盖莉莉[7](2021)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的多重中介模型,探究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其传导机制。自变量为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阅读指导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因变量为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迁移能力四个维度;三个中介变量分别是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环境,中介变量1学生阅读行为包括学生阅读态度、阅读动机、阅读策略、阅读习惯四个维度;中介变量2家庭阅读环境包括父母阅读习惯、家庭阅读资源、亲子阅读互动三个维度;中介变量3学校阅读环境包括学校阅读资源、阅读活动两个维度。基于黑龙江省内4个地区的7所农村小学所收集到的495份调查问卷,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整体基本情况不理想;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家庭阅读环境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之间中介效应显着,而学校阅读环境中介作用不显着。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学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显着地影响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不显着。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路径及传导机制进行了学理分析。农村学校因其地理位置而有自身的地域特殊性。因此,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应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改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加强家校合作,增强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建构农村学校阅读环境,发挥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潜移默化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从而为提升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供实践支撑。
云薏霏[8](2021)在《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两个研究共八个实验考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有关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且学生对这些信息有怎样的认知加工机制。也尝试分析这些认知加工规律对于高校制定回应策略的启示。研究一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维度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考察在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连贯性、区别性和一致性)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考察责任归因、惩罚动机(包括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和改正动机)、负性情绪的中介作用。实验一发现,⑴三种归因维度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⑵学生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报应、效用动机)可以中介区别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改正动机不能中介归因维度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学生的责任归因和负性情绪不能中介三种归因维度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实验二发现,⑴三种归因维度信息共同影响学生的负性情绪,连贯性信息影响学生对校方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⑵学生的惩罚动机(各维度)和责任归因可以中介连贯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学生的责任归因和负性情绪也可以中介连贯性信息对惩罚决策的影响。实验三考察不同调节取向回应策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干预效果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⑴阻止取向回应策略对于气愤组的学生更有效,促进取向回应策略对于恐惧组的学生更有效。⑵促进取向回应策略对于较强情绪体验组的学生更有效。研究二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微博新闻报道、用户评论以及学生在阅读新闻报道后对于危机事件的初始感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评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共包括五个实验。实验四考察微博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并考察责任归因、惩罚动机(包括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和改正动机)、负性情绪、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⑴微博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⑵学生的责任归因与惩罚动机(各维度动机)对于评论责任归因与情绪基调对惩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负性情绪与惩罚动机(报应动机、效用动机)对于评论情绪基调对惩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对于评论责任归因与情绪基调对二次沟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学生的责任归因与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对于评论责任归因对二次沟通决策的影响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实验五、实验六分别考察微博新闻报道中危机事件、高校与学生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与评论同时呈现时,哪种线索会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两个实验都发现,评论的责任归因仍然影响了学生对校方的责任归因和惩罚动机。实验七考察在学生阅读微博新闻后形成了对危机事件初始感知的前提下,评论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⑴在不同的危机反应变量下,学生可能会被独立呈现的与初始感知不一致的评论线索所影响,但也可能仍会维持初始感知。⑵在不同的危机反应变量下,学生可能会在混合评论线索中选择与初始感知一致的信息,但也可能被与初始感知不一致的信息所影响。实验八考察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干预效果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发现,⑴认知性应对策略对于气愤组学生更有效,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恐惧组学生更有效,认知性和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悲伤组学生更有效。⑵认知性和情绪性应对策略对于较强情绪体验组的学生更有效。综合两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⑴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危机事件与公共关系归因维度信息(连贯性、区别性、一致性)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责任归因、惩罚动机、负性情绪间接影响惩罚决策。⑵社交媒体评论的内容和数字线索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危机反应。而且相比于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评论线索的影响更加稳固。评论线索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责任归因、惩罚动机、负性情绪间接影响惩罚决策,以及通过责任归因、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负性情绪间接影响二次沟通决策。⑶不同危机沟通策略的干预效果受到学生所体验到的情绪类型或强度的调节。
陶佳雨[9](2020)在《聋人大学生视觉注意再分配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聋人听力缺失后,视觉功能会发生改变,聋人将更多的视觉注意资源分配给了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在低水平的视觉任务中,表现出了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的选择性注意增强。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聋人在低水平的视觉任务中,表现出视觉脑区和听觉脑区的激活增强,表明聋人产生了视觉脑区和跨视听通道的脑结构改变和脑功能重组。与低水平的视觉任务相比,视觉注意在阅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文本阅读中,读者不仅可以在中央凹获得有效信息,而且可以在副中央凹获得有效信息。副中央凹信息可以指引读者眼跳距离和落点位置。研究表明,副中央凹信息的获得,是由视觉注意资源决定的。在句子和文本阅读中,注意的分配是把双刃剑。在字词进入中央凹之前,有效、合理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资源分配,可以帮助读者获得预视信息,从而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而过多的将注意资源分配给副中央凹,会和中央凹形成竞争,阻碍中央凹的词汇加工。因此,读者需要向副中央凹处合理的分配注意资源,使得这种注意资源能够促进而不是阻碍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影响阅读效率。考虑到视觉注意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聋人低水平视觉任务中发现的聋人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从聋人视觉特征角度出发,尝试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对高水平阅读任务影响角度出发,采用眼动技术,探究聋人阅读的特征与规律。这些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是探究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副中央凹和边缘视野,是否会促进阅读任务中的副中央凹加工。第二个方面是,如果聋人注意资源改变促进了副中央凹加工,那么这种副中央凹的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作用?目前,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视角研究聋人阅读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发现了聋人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并且研究初步发现,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作用,但这些研究发现多为拼音文字的阅读研究。汉语和拼音文字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汉语具有字与字之间没有空格,副中央凹字(词)距离中央凹注视字(词)更近,视敏度更高的特点。目前,还鲜有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的视角,探究聋人汉语阅读特征与规律。汉语阅读中,聋人读者是否存在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如果存在,那么这种副中央凹的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会有怎样影响(促进或阻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探究。本研究从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角度出发,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主要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第一个是通过词汇判断任务(研究一)和句子阅读中的副中央凹加工任务(研究二),探究聋人汉语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第二个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在自然句子阅读任务中(研究三),探究汉语阅读中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作用。研究一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干扰范式,从词汇加工水平考察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以聋人大学生读者、阅读匹配组(健听中学生)和年龄匹配组(健听大学生)为被试,包括实验1a和1b两个实验。实验1a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7(干扰条件:无干扰、左2°、左3°、左4°、右2°、右3°、右4°)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1a实验假设如果聋人读者存在词汇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那么与健听控制组相比,聋人读者会表现出更大的远端副中央凹干扰效应。实验1a发现,聋人读者在左侧3个干扰条件(左2°、左3°、左4°)和右侧3个干扰条件(右2°、右3°、右4°)下,比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的干扰效应。实验1b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3(干扰条件:无干扰、左1°、右1°)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1b实验假设如果聋人读者存在词汇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那么与健听控制组相比,聋人读者会表现出更大的副中央凹干扰效应。实验1b发现聋人读者在右侧1°干扰条件比阅读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干扰效应。与此同时,聋人读者在左侧1°干扰条件和右侧1°干扰条件下,都比年龄匹配组词汇判断的反应时更长,干扰量更大,产生了更大干扰效应。研究一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验证了聋人大学生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研究二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在句子阅读中,探究聋人读者句子阅读中的副中央凹增强,包括实验2a和2b两个实验。实验2a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8(窗口条件:R0、R1、R2、R3、R4、L1R4、L2R4及整行条件)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a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考察聋人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结果表明,聋人读者的知觉广度左侧大于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并且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少的高效眼动特征。实验2b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5(预视类型:等同预视条件、音同条件、形似条件、义同条件、控制条件)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b采用边界范式,考察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N+1合体字不同类型信息(字形、字音、字义)的预视效应,研究发现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N+1合体字字音和字义预视。研究二在句子阅读中,进一步验证了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研究三通过实验3探究聋人大学生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于聋人读者阅读的影响。实验3采用3(被试类型:聋人大学生、阅读匹配健听中学生、年龄匹配健听大学生)×2(词频:高频、低频)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聋人大学生读者在自然句子阅读中眼动模式,进而探究聋人注意资源改变对阅读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实验3同时探究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以此来探究聋人读者的视觉注意再分配对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影响。实验3结果发现,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表现出再注视比率低的高效眼动特征。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分析发现,与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并未产生更大的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明聋人读者的视觉注意再分配,并未对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产生显着影响。词频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明,聋人读者高效的眼动特征,可能不是通过改变一次性注视中副中央凹对中央凹的影响而实现的。因此,聋人读者这种高效的眼动特征,可能是由于其副中央凹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而实现的。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词汇判断实验中,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更大的副中央凹干扰效应,验证了聋人大学生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2)在知觉广度实验中,聋人读者的知觉广度左侧大于阅读匹配组和年龄匹配组。研究表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使聋人读者左侧获得了更大的知觉广度。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大学生读者表现出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少的高效眼动特征。(3)在N+1合体字预视实验中,高技能聋人读者可以获得合体字字音和字义预视。研究表明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促进了高技能聋人读者N+1预视效益的获得。(4)在自然句子阅读实验中,同阅读匹配组相比,聋人读者表现出再注视比率低的高效的眼动特征。这种效率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其副中央凹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促进该词汇之后在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实现的。综上所述,本研究验证了聋人汉语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此外,研究证明了聋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聋人汉语阅读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刘婉华[10](2020)在《竞争情景下高中生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执行功能与阅读理解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国内外研究对于学生执行功能在教育环境中的表现,对于高中生执行功能于阅读理解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简单阅读模型理论和相关认知资源理论的支持下,探究高中生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并进一步探究竞争情境对高中生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包括预研究、研究一和研究二这三个子部分。预研究探讨高中生执行功能的三个成分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及其原因。收集了南京某高中4个班141名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验数据,其中,男生59人,女生64人(18人性别信息缺失)。在预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一选取南京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女子班共97名女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设计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改进,探究抑制和刷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探究抑制、刷新对阅读理解(记叙文篇章理解和段落阅读)的预测,进一步讨论执行功能以及测量任务与阅读理解机制的关系。研究二选择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组44人(男生24人,女生20人),对照组44人(男生20人,女生24人),探究竞争情境下执行功能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竞争情境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的影响;竞争情境与性别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的交互效应;并建立调节模型,探究竞争情境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关系的调节效应。预研究发现,执行功能中,抑制与刷新1、刷新1与刷新2均具有显着相关,刷新1、刷新2与阅读总分有边缘显着的正相关。研究一发现,(1)刷新1与刷新2显着相关,抑制与刷新1显着相关;(2)抑制对记叙文阅读有显着预测作用;控制年龄和学业成绩后,刷新2对阅读理解总分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研究二发现,(1)竞争情境下抑制水平显着高于非竞争情境下的抑制表现,竞争情境下刷新1与刷新2水平略高于非竞争情境下表现,差异边缘显着;阅读理解成绩无显着变化。(2)竞争情境和性别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没有交互效应。(3)竞争情境对抑制与段落阅读关系的调节效应显着,非竞争情境下抑制显着正向预测段落阅读得分,竞争条件下抑制负向预测段落阅读得分,该预测边缘显着;竞争情境与刷新1对阅读理解总分的交互效应显着,但竞争情境的调节效应不显着。最后,本文总结了本研究对理论和教育实践贡献,分析了研究不足,并对教育环境中,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和认知训练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二、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教学策略对八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
1. 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业成绩 |
2. 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 |
三、研究方法 |
1. 研究样本 |
2. 测量工具 |
3. 统计处理 |
四、研究结果 |
1. 八年级学生阅读成绩及其相关因素的基本特征 |
2. 教学策略及阅读兴趣对阅读成绩的预测作用 |
3. 阅读兴趣在“教学策略—阅读成绩”中的中介作用 |
五、结果讨论 |
1. 教学策略和阅读成绩的关系 |
2. 阅读兴趣是教学策略起作用的重要途径 |
六、启示与建议 |
1. 重视不同内容领域的阅读,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 |
2. 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开展阅读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
3.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阅读情境 |
(2)基于HLM模型的阅读素养影响效应研究——以我国四省市PISA 2018阅读素养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与过程 |
1.1理论模型 |
1.2数据来源 |
1.3变量选取 |
1.4多层线性模型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与建议 |
3.1学习者个人水平对阅读素养的影响 |
3.2教学情况对阅读素养的影响 |
3.3社会心理因素对阅读素养的发展 |
3.4建议 |
4 结语 |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
(一)营造书香校园 |
(二)师生共写随笔 |
(三)聆听窗外声音 |
(四)培养卓越口才 |
(五)构筑理想课堂 |
(六)建设数码社区 |
(七)推进每月一事 |
(八)缔造完美教室 |
(九)研发卓越课程 |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
3. 新德育课程 |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
5. 特色教育课程 |
(十)家校合作共育 |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
(4)词汇搭配类型对高中生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搭配 |
1.2 搭配与阅读 |
2. 研究设计 |
2.1 被试 |
2.2 实验变量 |
2.3 实验工具 |
2.4 搭配实验教学过程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3. 数据分析 |
3.1 V-N搭配水平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3.1.1 V-N搭配水平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3.1.2 V-N搭配水平三组间阅读成绩的差异 |
3.1.3 V-N搭配水平与阅读成绩的回归分析 |
3.2 A-N搭配水平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
3.2.1 A-N搭配水平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3.2.2 A-N搭配水平三组间阅读成绩的差异 |
3.2.3 A-N搭配水平与阅读成绩的回归分析 |
4. 结果讨论 |
4.1 搭配中、高水平组之间在阅读成绩方面没有显着差异的原因 |
4.2 搭配中、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的阅读成绩存在显着差异的原因 |
5. 结语 |
(5)竞争与合作:哪种学校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PISA 2018的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 |
1. 数据来源 |
2. 变量设定 |
(1)学校合作与竞争氛围 |
(2)学生阅读素养 |
(3)学生家庭经济文化 |
(4)学生和学校背景变量 |
3. 研究方法 |
(1)倾向得分匹配 |
(2)分位数回归 |
4. 研究步骤 |
三、研究结果 |
1. 描述统计结果 |
2. 基准回归结果 |
3. 倾向得分匹配结果 |
4. 分位数回归结果 |
四、讨论与启示 |
1. 高竞争氛围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
2. 高合作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
3. 学校氛围的作用受到学生阅读素养水平的影响 |
五、教育建议 |
1. 积极构建高合作的学校氛围 |
2. 发挥合作氛围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效能 |
3. 用制度保障合作型学校氛围的活力 |
(6)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设计与程序 |
2.4.1 实验设计 |
2.4.2 窗口设置 |
2.4.3 实验程序 |
2.5 分析指标 |
3 结果 |
3.1 数据处理 |
3.2 一年级小学生的知觉广度 |
3.3 一年级学生快慢读者的知觉广度 |
4 讨论 |
5 结论 |
(7)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二、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三、国际测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阅读能力研究现状 |
二、学生阅读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三、已有文献的评述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农村学校 |
二、小学高段 |
三、语文教学 |
四、阅读能力 |
五、阅读行为 |
六、学校阅读环境 |
七、家庭阅读环境 |
八、多重中介效应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研究理论分析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三、认知心理学理论 |
四、窦桂梅主题教学理论 |
五、阅读循环圈理论 |
六、社会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质量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及样本基本信息 |
三、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基本情况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三、本节小结 |
第三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机制分析 |
一、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独立影响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多重中介效应 |
三、本节小结 |
第四节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 |
一、农村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基本状况不理想 |
二、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不同阅读能力影响存在差异 |
三、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与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存在差异 |
第四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学理探究 |
第一节 教师专业特征影响了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效能 |
一、教师专业素质对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限制其教学能力发展 |
三、教师教学培训机会较少影响其专业素质提升 |
第二节 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足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
一、教师的阅读指导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 |
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需要教师有效指导 |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导致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性 |
第三节 农村家长教育理念淡薄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关注 |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
二、家庭阅读资源丰富程度是学生课后获得阅读机会的重要途径 |
三、家长教育知识不足导致其疏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农村学校阅读环境不理想影响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引导 |
一、学校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二、农村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阅读环境不理想 |
第五章 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建议 |
第一节 教师应改进语文教学促进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二、教师应整合课内外教学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 |
三、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以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
第二节 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学生良好阅读行为的产生 |
一、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
二、教师应加强阅读训练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 |
第三节 教师应发挥家校合作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一、教师应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家庭阅读氛围 |
二、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以共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第四节 学校应构建校内阅读环境发挥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隐性功能 |
一、学校应加强图书室建设以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
二、学校应加强阅读设施使用率以优化校内阅读环境 |
三、学校应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
第五节 教师应提升专业素质促进阅读指导能力的提高 |
一、教师要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以发挥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影响 |
二、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以提高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校园危机沟通的相关概念 |
2 文献回顾 |
2.1 校园危机沟通研究 |
2.2 危机信息加工中的归因 |
2.3 归因对行为决策的直接影响 |
2.4 归因对行为决策的间接影响 |
2.5 危机情绪对读者回应策略偏好的影响 |
2.6 基于社交媒体的危机沟通特点 |
2.7 社交媒体线索对读者危机反应的影响 |
3 理论解释 |
3.1 Yum和 Jeong的危机沟通模型 |
3.2 危机情绪影响回应策略偏好的相关理论 |
3.3 社交媒体线索对读者危机反应的影响机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
1 对前人研究的分析 |
2 本研究的问题 |
3 研究思路 |
4 研究假设 |
5 研究意义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 大学生对报纸新闻报道中高校危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 |
实验1 危机事件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2 公共关系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3 学生的负性情绪对不同调节取向回应策略偏好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一 讨论 |
研究一 结论 |
研究二 大学生对微博中高校危机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 |
实验4 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5 新闻中危机事件归因维度信息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6 新闻中公共关系归因维度信息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7 学生阅读新闻后对危机事件的初始感知与用户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8 学生的负性情绪对不同情绪应对策略偏好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研究二 讨论 |
研究二 结论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1 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2 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归因维度信息对学生危机反应影响的认知加工机制 |
3 微博评论线索对学生危机反应的影响 |
4 微博评论对学生危机反应影响的认知加工机制 |
5 报纸与微博平台上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认知加工机制的异同 |
6 本研究对高校危机沟通实践的启示 |
7 本研究的不足 |
8 研究展望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聋人大学生视觉注意再分配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的行为研究 |
1.1 刺激识别 |
1.2 视觉定向与搜索 |
1.3 其它视觉注意任务 |
1.4 低水平视觉任务中的副中央凹与中央凹关系 |
2 聋人视觉注意再分配的脑机制研究 |
2.1 聋人视觉增强的电生理研究 |
2.2 聋人视觉增强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
3 聋人阅读的眼动研究 |
3.1 视觉注意在阅读中的作用 |
3.2 副中央凹预视加工的眼动研究 |
3.3 国内外聋人阅读的眼动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思路 |
3 研究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践意义 |
第三部分 预实验阶段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聋人大学生词汇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来自副中央凹干扰效应的证据 |
实验1a:中央凹词汇识别中的远端副中央凹干扰效应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2.5 统计方法与处理 |
3 结果 |
3.1 错误率 |
3.2 反应时 |
4 讨论 |
5 结论 |
实验1b:中央凹词汇识别中的N±1 干扰效应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2.5 统计方法与处理 |
3 结果 |
3.1 错误率 |
3.2 反应时 |
4 讨论 |
5 结论 |
研究二:聋人大学生句子加工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 |
实验2a:汉语句子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2.5 统计方法与处理 |
3 结果 |
3.1 阅读速度 |
3.2 向右眼跳幅度 |
3.3 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 |
4 讨论 |
5 结论 |
实验2b:汉语句子阅读副中央凹合体字N+1 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2.5 统计方法与处理 |
3 结果 |
3.1 聋人读者与健听读者预视效益比较 |
3.2 不同群组预视效益类型分析 |
4 讨论 |
4.1 聋人与健听读者预视效益比较 |
4.2 不同群组预视效益类型 |
5 结论 |
研究三: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聋人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
实验3 :汉语自然句子阅读的眼动研究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仪器与程序 |
2.5 统计方法与处理 |
3 结果 |
3.1 词频效应整体指标分析 |
3.2 词频效应局部指标分析 |
3.3 PoF效应局部指标分析 |
4 讨论 |
4.1 词频效应和基本眼动特征分析 |
4.2 PoF效应分析 |
5 结论 |
第五部分 综合讨论 |
5.1 聋人汉语阅读中的副中央凹注意增强 |
5.2 汉语阅读中聋人副中央凹注意增强对阅读的影响 |
5.3 聋人大学生视觉注意再分配的理论思考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六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竞争情景下高中生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设计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主要变量的概念 |
2.1.1 执行功能及其三成分 |
2.1.2 阅读理解 |
2.1.3 竞争 |
2.2 本研究理论基础 |
2.3 主要变量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影响 |
2.3.2 竞争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2.3.3 竞争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2.4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 |
2.4.1 国外研究存在的不足 |
2.4.2 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
2.5 本研究假设模型 |
2.6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2.6.1 研究问题 |
2.6.2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预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测量工具 |
3.4 测试程序 |
3.5 结果 |
3.5.1 数据处理 |
3.5.2 主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关系 |
3.5.3 执行功能的各成分与阅读理解每道题目的相关 |
3.5.4 执行功能与学科成绩的相关关系 |
3.6 讨论 |
3.6.1 抑制、刷新和转换三成分的相关 |
3.6.2 抑制与阅读理解的相关关系 |
3.6.3 刷新与阅读理解的相关关系 |
3.6.4 转换与阅读理解 |
3.7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一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测量工具 |
4.3.1 执行功能 |
4.3.2 阅读理解 |
4.3.3 学业成绩 |
4.4 测试程序 |
4.5 结果 |
4.5.1 数据处理 |
4.5.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4.5.3 回归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二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 |
5.3 测量工具 |
5.3.1 竞争情境 |
5.3.2 执行功能 |
5.3.3 阅读理解 |
5.3.4 学业成绩 |
5.4 测试程序 |
5.5 结果 |
5.5.1 数据处理 |
5.5.2 执行功能与阅读理解的描述性统计 |
5.5.3 竞争情境与性别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的差异分析 |
5.5.4 相关分析 |
5.5.5 竞争情境的调节效应 |
5.6 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6.1 研究工具在高中生群体中的适用性 |
6.1.1 抑制测量任务 |
6.1.2 刷新测量任务 |
6.1.3 阅读理解测量任务 |
6.1.4 竞争情境的操控 |
6.2 高中生执行功能两成分之间的关系 |
6.3 高中生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 |
6.3.1 抑制对记叙文阅读的预测作用 |
6.3.2 刷新2对阅读理解总分的预测作用 |
6.4 高中生执行功能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
6.4.1 抑制对语文成绩的预测 |
6.4.2 刷新1对英语成绩的预测 |
6.5 竞争情境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的影响 |
6.5.1 竞争情境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
6.5.2 竞争情境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6.5.3 竞争情境与性别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的影响 |
6.6 竞争情境对执行功能和阅读理解关系的调节效应 |
6.6.1 竞争情境对抑制和段落阅读关系的调节效应 |
6.6.2 竞争情境对刷新1和记叙文关系的调节效应 |
6.6.3 年龄和学业成绩作为协变量 |
第七章 结论、研究贡献、不足及对教育的启示 |
7.1 本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贡献及不足 |
7.2.1 研究贡献 |
7.2.2 研究不足 |
7.3 对教育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学策略对八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阅读兴趣的中介作用[J]. 林江泽,李佳哲.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2(01)
- [2]基于HLM模型的阅读素养影响效应研究——以我国四省市PISA 2018阅读素养数据为例[J]. 胡洁,王美姝. 情报科学, 2022(02)
-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4]词汇搭配类型对高中生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 鲍珍. 语言、翻译与认知, 2021(02)
- [5]竞争与合作:哪种学校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基于PISA 2018的数据分析[J]. 李文烨.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10)
- [6]一年级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李赛男,闫国利,王亚丽,刘敏,赵淑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1(05)
- [7]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对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D]. 盖莉莉.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8]大学生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D]. 云薏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9]聋人大学生视觉注意再分配对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D]. 陶佳雨.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竞争情景下高中生执行功能对阅读理解的影响[D]. 刘婉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