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DGF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倪慧明[1](2021)在《盐酸青藤碱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弥漫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常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Ms PGN,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及不良反应较多等原因,使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暂无较好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良好的成效。青风藤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青藤碱(Sinomenine,SIN)。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H)作为青藤碱的水溶性盐酸盐,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药理作用,目前临床上将其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物,同时也是肿瘤的潜在治疗药物。Ms PGN是以系膜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我们提出假设SH能否用于Ms PGN的治疗。本研究拟通过建立Ms PGN动物模型——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探究SH对Ms PG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Ms PGN在临床治疗方面及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H治疗Ms PGN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研究:(1)在小鼠腹腔注射OX-7杂交瘤细胞,诱导其产生含m Ab OX-7的单克隆抗体腹水,产生的腹水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得到抗Thy-1抗体;(2)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H低剂量治疗组(21.6mg/kg)、中剂量治疗组(43.2mg/kg)、SH高剂量治疗组(86.4mg/kg)。模型组及SH治疗组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抗Thy-1抗体(2.5mg/kg),建立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SH治疗组大鼠造模后每日连续灌胃给药,同时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在建模后第3、7、14天分别取材;(3)PAS染色观察光镜下各组病理变化情况;(4)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蛋白、尿肌酐水平;(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系膜细胞增殖、免疫细胞浸润及p-STAT3表达情况;(6)Western blot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TNF-α的蛋白表达变化。SH对原代人肾脏系膜细胞(HRMC)异常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1)利用PDGF-BB建立细胞增殖模型;(2)CCK-8检测法确定SH有效给药浓度;(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表达情况;(4)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制备抗Thy-1抗体,并建立大鼠抗Thy-1肾炎模型。光镜观察PAS染色结果显示,建模第3天模型组肾小球系膜细胞溶解;第7天模型组系膜细胞增殖显着,中、高剂量治疗组可呈剂量依赖性改善系膜细胞增殖;模型建立第14天,模型组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尿蛋白肌酐比值结果显示,建模后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治疗组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第7天系膜细胞显着增殖、巨噬细胞浸润增多、STAT3磷酸化水平增高,而经中、高剂量SH治疗后均有改善。CCK-8检测结果显示,50ng/ml的PDGFBB刺激HRMC 48h引起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建立成功。加入50μM的SH后减轻HRMC异常增殖。体内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处理后,p-JAK2、p-STAT3及炎症相关因子TNF-α蛋白表达减少。结论:SH治疗可以降低抗Thy-1肾炎大鼠尿蛋白肌酐比,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同时减少巨噬细胞浸润;SH处理能够抑制PDGF-BB诱导的HRMC的异常增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本研究利用SH治疗Ms PGN模型动物,并发现其对Ms PGN大鼠的保护作用,初步证实SH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减轻肾脏局部免疫炎症反应。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H可能是Ms PGN潜在的治疗药物,为SH在以系膜细胞增殖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颖华[2](202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最主要原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 PGN)以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是PG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探究Ms PGN的具体发病机制,更深入了解PGN病理改变,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减少CKD的发病率。实验性Ms PGN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损伤的同时,肾小球内皮细胞也发生病理改变。由此可见,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存在密切的交互作用。但参与两细胞间信号传导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引起内皮细胞活化。实验性Ms PGN研究表明,活化的系膜细胞VEGFA表达明显增多。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pt2)与内皮细胞TEK酪氨酸激酶(TEK Tyrosine Kinase,Endothelial,Tie2)受体结合,也能够引起内皮细胞活化。在肾小球中,Angpt2主要由内皮细胞表达。在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A和Angpt2表达同步升高,并且抗VEGFA治疗能有效减少Angpt2表达,提示两者在肿瘤疾病中发挥协同作用。但两者在Ms PGN中表达改变及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究。目的:1.建立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探索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病理改变。2.体外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揭示两细胞间相互作用并探究参与两细胞信号传导具体分子机制。3.探索体内促进内皮细胞表面受体Tie2磷酸化对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为Ms PGN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建立Ms PGN大鼠模型(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于模型建立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留取尿液样本,于第7天留取肾小球组织及血清样本。利用血肌酐、尿素氮试剂盒检测血清内肌酐(Serum Creatinine)和尿素氮(Serum Urea Nitrogen)含量。利用尿蛋白、肌酐试剂盒检测尿蛋白肌酐比(Urine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病理学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内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大鼠内皮细胞抗原1(Rat Endothelial Cell Antigen 1,REC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蛋白CD34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VEGFA和Angpt2表达。Thy-1与VEGFA免疫荧光共染对VEGFA表达进行定位。RECA-1与Angpt2免疫荧光共染对Angpt2表达进行定位。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Angpt2含量。2.为探索系膜细胞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我们首先应用RT-qPCR检测活化系膜细胞产生与内皮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随后,将两种细胞在Transwell内体外共培养。Ed U摄取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迁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3.为探索内皮细胞对系膜细胞的作用,我们首先应用RT-qPCR检测活化内皮细胞产生与系膜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随后,将两种细胞在Transwell内体外共培养。Ed U摄取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迁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表达。4.体外Transwell内共培养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利用VEGFA中和抗体阻断VEGFA;Angpt2竞争性拮抗剂Angpt1促进内皮细胞表面受体Tie2磷酸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系膜细胞VEGFA表达和内皮细胞Angpt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R2、Tie2磷酸化和Erk1/2表达改变。Ed U摄取法检测细胞增殖。5.建立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后,于第4天、第5天和第6天连续腹腔注射Vasculotide,于第7天留取肾小球组织及血清样本。病理学PAS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球PCNA和RECA-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Tie2和CD34表达。结果:1.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建立后第7天肾小球内细胞明显增殖。肾小球内PCNA和RECA-1阳性细胞数增多,同时CD34表达升高,表明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存在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2.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建立后第7天肾小球系膜区表达VEGFA明显增多。由此可见,系膜细胞来源的VEGFA在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Western Blot及血清ELISA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Angpt2表达增多,血清Angpt2含量明显升高。同时,免疫组织荧光共染色显示Angpt2主要由内皮细胞表达。由此可见内皮细胞来源的Angpt2在抗Thy-1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理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3.RT-qPCR结果表明,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表达与内皮细胞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VEGFA和IL-6。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Ed U摄取实验表明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提高;结晶紫染色实验表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内皮细胞表达α-SMA增多。因此,活化的系膜细胞促进内皮细胞活化。4.RT-qPCR结果表明,VEGFA活化的内皮细胞表达与系膜细胞活化相关的细胞因子PDGF-BB。VEGFA活化的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Ed U摄取实验表明系膜细胞增殖能力提高;结晶紫染色实验表明系膜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系膜细胞表达α-SMA增多。因此,活化的内皮细胞促进系膜细胞活化。5.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表达VEGFA增多。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内皮细胞表面受体VEGFR2磷酸化水平升高。但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VEGFA中和抗体后,VEGFR2磷酸化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由此可见,活化的系膜细胞表达VEGFA,促进内皮细胞表面受体VEGFR2磷酸化,从而引起内皮细胞增殖。6.VEGFA能够促进内皮细胞表达Angpt2。并且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内皮细胞表达Angpt2增多。但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VEGFA中和抗体后,内皮细胞表达Angpt2明显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活化的系膜细胞通过产生VEGFA刺激内皮细胞表达Angpt2。7.与PDGF-BB活化的系膜细胞共培养,内皮细胞表面受体Tie2磷酸化水平下调。但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VEGFA中和抗体后,Tie2磷酸化水平恢复正常。由此可见,活化系膜细胞表达VEGFA抑制内皮细胞Tie2磷酸化。VEGFA能够抑制内皮细胞表面受体Tie2磷酸化。而向内皮细胞内转染si-Angpt2,抑制Angpt2表达后,VEGFA对Tie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由此可见,活化的系膜细胞来源的VEGFA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产生Angpt2,从而抑制内皮细胞表面受体Tie2磷酸化。8.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Angpt1(Angpt2竞争性抑制剂)后,内皮细胞Tie2磷酸化水平升高,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内皮细胞Tie2磷酸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同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加入Angpt1后,内皮细胞内Erk1/2信号通路明显受到抑制。Angpt2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并且U0126(Erk1/2信号通路特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Angpt2对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由此可见,Angpt2/Tie2信号通路促进Erk1/2磷酸化,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9.抗Thy-1肾炎大鼠腹腔注射Vasculotide,PAS染色显示肾小球病理改变得到缓解。Vasculotide干预组大鼠肾小球内PCNA、RECA-1阳性细胞数减少,CD34表达下降,并且Tie2磷酸化水平升高。由此可见,Vasculotide能够促进Tie2磷酸化,有效缓解抗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结论:1.抗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并且肾小球内VEGFA及Angpt2表达增多。2.体外共培养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证实两细胞间存在信号传导。3.活化的系膜细胞通过VEGFA/VEGFR2和Angpt2/Tie2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4.Angpt2/Tie2信号通路促进Erk1/2磷酸化,引起内皮细胞增殖。5.提高Tie2磷酸化水平能有效缓解抗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
陈良妹[3](2021)在《代谢重编程和PI3K-Akt-mTOR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再生修复不良可导致肾脏纤维化,逐渐进展至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于肾间质是肾脏纤维化的组织学特征,而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肌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周细胞是肾脏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在急性缺血、缺氧及炎性因子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并诱导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pericyte-myofibroblasttransition,PMT)。代谢重编程(metabolicreprogramming,MR)指的是细胞主要供能方式从氧化磷酸化转换为糖酵解的现象,也叫Warburg效应。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代谢重编程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平衡改变,扩展至包括脂肪酸、氨基酸、谷氨酰胺等各类营养物质在内的代谢变化。研究发现,代谢重编程与神经元细胞、足细胞、脂肪前体细胞等细胞转分化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肾脏周细胞的代谢研究较少,代谢重编程与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之间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目的:分析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主要转录组学变化,并对其中显着变化的细胞增殖通路和细胞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利用体外模型观察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细胞糖酵解与氧化磷酸化的具体变化,深入研究PI3K-Akt-mTOR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机制,为干预肾脏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比周细胞对照组和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组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与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通过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 andgenomes,KEGG)富集分析鉴定DEGs富集的分子通路,对其中显着变化的细胞增殖通路和细胞代谢通路进行研究。2.体内外共同研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通路的改变:(1)体内实验:利用C57BL/6J雄性小鼠通过单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构建急性肾损伤进展至慢性肾脏病(acute kidney injury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AKI-CKD)模型,分别于术后2天、7天、14天和21天留取血清样本和肾脏组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利用Masson染色评估肾间质胶原沉积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β,PDGFRβ)的表达观察周细胞的增殖情况。(2)体外实验:利用磁珠分选的方法筛选PDGFRβ阳性原代周细胞,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进行鉴定。使用5ng/mLTGFβ1刺激第1代周细胞,诱导构建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体外模型;通过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评估细胞转分化水平;利用RT-qPCR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3.利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观察代谢通路的改变:通过Seahorse实时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速率测定试剂盒明确周细胞的主要代谢方式;利用细胞靶向能量代谢物相对定量检测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代谢产物的表达变化;通过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RT-qPCR检测代谢酶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蔗糖/葡萄糖检测分析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通过电镜观察检测线粒体数量、形态;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电位。4.通过2-脱氧-右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特异性抑制己糖激酶、降低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的糖酵解水平,观察降低糖酵解水平对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中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情况;利用LY294002和Rapamycin抑制PI3K-Akt-mTOR通路,通过Seahorse糖酵解压力测试试剂盒检测糖酵解水平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代谢酶的表达及周细胞的转分化情况。研究结果:1.代谢通路和细胞增殖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显着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周细胞对照组和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组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DEGs共计1485个,其中上调基因884个,下调基因601个。对这些DEGs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找到58条通路,其中包括碳代谢、嘌呤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等14条与代谢相关的通路;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6条与细胞增殖相关的通路。2.体内外实验观察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通路的激活成功建立AKI-CKD小鼠模型:术后2天肾功能迅速恶化,术后7天、14天和21天肾功能好转但仍高于假手术组。Masson染色显示肾脏组织在造模后第7天开始出现纤维化,第14天后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肾间质;随着纤维化的加重,PDGFRβ阳性周细胞数量显着升高。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成功提取原代周细胞:PDGFRβ、CD73阳性,CD31、α-SMA、E-cadherin阴性,其中PDGFRβ和CD73阳性率分别为85.7%和75.3%。5ng/mL TGFβ1刺激48h可显着诱导建立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α-SMA在刺激24h时开始升高,α-SMA、Vimentin和Desmin的表达在48h时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 48h 组中 CyclinE1、CDK1、CDK2、CDK4、Ki67 等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表达显着升高。3.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均增强正常情况下,周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的ATP是糖酵解产生ATP的2-7倍。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48h组有31种代谢产物表达显着升高,这些差异代谢产物主要聚集在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等途径中。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48h组的葡萄糖转运体表达升高,且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减少;TGFβ1刺激48h组的糖酵解水平显着升高;TGFβ1刺激48h组的糖酵解酶表达升高,糖酵解代谢产物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刺激48h组中丙酮酸脱氢酶表达增加;线粒体转录因子A转录水平升高,动力相关蛋白1转录减少;棒形线粒体比例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升高;氧化磷酸化水平有所升高。对照组和TGFβ1刺激48h组间三羧酸循环中的差异代谢产物较少。对比两组的糖酵解储备和备用呼吸能力的比值,TGFβ1刺激48h组显着高于对照组。4.降低糖酵解可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通过2-DG抑制己糖激酶活性后,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的糖酵解水平显着降低、下游糖酵解关键酶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2-DG干预组α-SMA、Vimentin和Desmin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5.抑制PI3K-Akt-mTOR通路可降低糖酵解、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I3K-Akt-mTOR通路被激活。通过LY294002和Rapamycin抑制PI3K-Akt-mTOR通路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LY294002干预组和Rapamycin干预组的糖酵解水平降低,己糖激酶2表达水平降低;同时 LY294002 干预组和 Rapamycin 干预组的 α-SMA、Vimentin 和 Desmin表达均显着降低。研究结论:1.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代谢通路和细胞增殖相关通路发生明显改变。2.正常状态下,肾脏周细胞主要依赖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均升高。3.降低周细胞糖酵解水平可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4.PI3K-Akt-mTOR通路可通过介导糖酵解参与调控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高小民[4](2021)在《EZH2抑制剂3-DZNeP在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肾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高,而且目前为止有关肾结石发病机制一直不是很明确,因此在临床上该疾病是长期困扰泌尿外科医师的难题。尿液中草酸浓度的升高是诱导肾结石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本次课题采用高草酸尿模型。我们课题组前期成功在小鼠上构建了肾结石模型,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比对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近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表观遗传分子EZH2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升高。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在多种肾损伤模型中,使用3-DZNe P靶向抑制EZH2的表达均能明显减轻肾脏损伤,改善肾功能。因此,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是探求使用3-DZNe P能否逆转高草酸刺激环境下诱导的肾损伤,以期为肾结石的发病以及复发提供相关治疗思路。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CCK-8实验,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活性氧检测等方法测试高草酸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及3-DZNe P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探索方面,我们回顾性检索相关文献报道,筛选3-DZNe P作用的,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经典通路,并采用通路抑制剂以及小干扰RNA(si RNA)敲减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探索上游转录因子对于下游目的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一)EZH2抑制剂3-DZNe P能减轻高草酸尿症大鼠模型诱导的肾损伤及减少结石形成首先,我们发现相比对照组,模型组中肾小管损伤明显加重,肾功能明显受损,肾结晶明显形成;模型组中EZH2和H3K27me3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并且造模第4周比第2周的表达更高。PCR和免疫组化结果也表明EZH2在模型组中高表达,并且EZH2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其次,我们使用EZH2抑制剂3-DZNe P抑制EZH2高表达后发现cleaved-caspase3,IL-6和MCP-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这表明3-DZNe P明显减轻了高草酸尿症模型组中肾小管损伤,减少了肾结晶的形成,改善了肾功能。(二)EZH2抑制剂3-DZNe P能减轻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首先,CCK-8、LDH释放实验和ROS检测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的草酸和不同时长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均会降低细胞的活力,增加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其次,我们发现随着刺激浓度的升高和刺激时间延长,细胞内的凋亡指标cleaved-caspase3和炎症指标IL-6和MCP-1表达逐渐增高,这表明草酸会促使NRK-52E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增加。TUNEL实验也证实高草酸刺激会诱导细胞凋亡。然而草酸的刺激并没有导致NRK-52E细胞内EZH2高表达,但是其修饰作用的H3K27me3随着草酸刺激的浓度和时间的增加逐渐表达上调,这说明了NRK-52E在草酸刺激下EZH2虽然表达水平不发生改变,但是活性逐渐增强。最后,我们使用3-DZNe P预处理NRK-52E细胞后再用草酸刺激发现,相比单纯草酸刺激组,加药组EZH2表达显着下调,随之cleaved-caspase3,IL-6和MCP-1也表达明显下降。TUNEL实验也发现3-DZNe P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CCK-8、LDH释放实验和ROS检测实验也证实3-DZNe P组细胞活力明显恢复,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显着减轻。随后我们使用Sh RNA敲减EZH2后发现,同样在高草酸刺激下,Sh-EZH2组内细胞比Sh-NC组cleaved-caspase3,IL-6和MCP-1蛋白表达水平更低,氧化应激水平更低,凋亡细胞更少。(三)EZH2抑制剂3-DNZe P通过抑制JNK/Fox O3a通路来减轻草酸诱导的肾损伤首先在体外实验中,通过蛋白电泳我们发现草酸刺激能激活MAPK(ERK,JNK和P38)通路,并且能导致Fox O3a蛋白表达升高。使用3-DZNe P能抑制ERK,JNK,P38磷酸化和Fox O3a表达升高,而敲减EZH2之后Fox O3a表达也明显下调了。随后我们在3-DZNe P预处理和草酸刺激基础上设置组别各加入了CC90003,SP600125,SB203580通路抑制剂分别阻断ERK,JNK和P38通路后发现,仅有SP600125能显着降低Fox O3a表达。最后我们用si RNA敲减Fox O3a发现能减轻细胞凋亡。其次体内实验同样发现模型组中p-ERK,p-JNK,p-P38还有Fox O3a表达相比对照组显着上调,而3-DZNe P能逆转该现象。结论:在草酸诱导的肾损伤环境中,使用3-DZNe P能明显减轻细胞凋亡,下调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减少肾结晶。3-DZNe P有可能是通过下调EZH2后抑制JNK磷酸化并随后下调Fox O3a表达来发挥作用的,JNK/Fox O3a可能是介导3-DZNe P减轻高草酸诱导的肾损伤的信号通路。因此使用3-DZNe P靶向EZH2有望未来成为治疗和预防肾结石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秦田雨[5](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周珊珊[6](2020)在《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经典名方,临床上加减广泛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目前关于桃核承气汤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疗效研究方面,而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十分缺乏。本研究建立在临床疗效确切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中药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分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进行了Meta分析,筛选了该方抗肾脏纤维化的有效物质部位,分析鉴定了有效物质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对有效物质部位进行了抗肾脏纤维化的体内外作用机制研究。系统地对桃核承气汤进行了临床疗效评价、物质基础研究及药效作用机制研究,从而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研究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Meta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维普,VIP)数据库、万方医学网(Wangfang)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disc)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年限至2020年1月。以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由两位评价人员独立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用Review Man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2桃核承气汤各极性部位的提取分离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方中桃仁、大黄、桂枝、甘草混合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分别为2h和1.5h,减压浓缩后将醇提液挥发至无醇味。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最后依次得到石油醚萃取物质部位,氯仿萃取物质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将其进行减压浓缩干燥后备用,芒硝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位。3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研究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HK-2细胞构建体外肾纤维化模型,用桃核承气汤各萃取物质部位以不同浓度干预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胶原蛋白Iα1(COLIα1),纤维粘连蛋白(FN)含量;利用CCK-8法确定筛选出的有效物质部位的最佳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胶原蛋白Ⅰ(Co L-Ⅰ),胶原蛋白Ⅲ(Co 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m RNA的表达。4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使用Welch Ultimate TM uplc XB-C18 column(100 mm×2.1mm,1.8μm)分析色谱柱;流动相A为水(含0.1%甲酸),流动相B为色谱乙腈;梯度洗脱程序:025min,5%B;2565min,95%B;柱温:40℃;流速:0.3ml/min;进样体积:2μL;吸收波长为210nm。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采用高分辨率质谱测定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氮气流速800L/h,气体温度200℃,毛细管电压30k V,扫描范围m/z 50-1500。5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26个化合物的OB、DL值,以OB≥30%和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成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导入到SEA、SIB数据库获取化合物靶标,从Dis Ge Net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收集疾病靶标,将化合物靶标和疾病靶标整合得到化合物潜在治疗靶标。将治疗靶标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关键蛋白相互作用(PPI)信息。利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lue Go Version 2.5.4插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DAVID Version 6.8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Version 3.6.0软件构建PPI网络、活性成分-靶标网络、活性成分-靶标-信号通路网络。6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1)体外实验:TGF-β1诱导HK-2细胞构建体外肾纤维化模型。CCK8法检测桃核承气汤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α-SMA、E-cadherin、FN以及PI3K/AKT/m TOR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SMA、Ecadherin、FN和TNF-α的表达;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中F-actin微丝蛋白。(2)体内实验: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构建UUO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将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组(NE-THCQ)。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后7天、14天分批次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制备血清标本,摘取肾脏。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Col-Ⅰ、Col-Ⅲ、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 TOR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Meta分析纳入8篇文献,共63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21例,对照组309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桃核承气汤加减联合用药能改善CRF患者症状的总有效率[OR=4.89,95%CI为[3.28,7.29]];降低血尿素氮(BUN)[SMD=-0.62,95%CI为[-0.81,-0.43]]和血肌酐(Scr)[SMD=-3.12,95%CI为[-4.72,-1.52]];升高肌酐清除率(Ccr)[SMD=-0.56,95%CI为[-0.34,-077]],肾小球滤过率(e GFR)[SMD=0.62,95%CI为[0.30,0.94]]和血红蛋白(Hb)[SMD=-0.71,95%CI为[0.39,1.03]]。2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研究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萃取物质部位在200、400mg/m L浓度下能显着降低COLIα1和FN含量,CCK8法筛选出最佳干预浓度为200mg/m L。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萃取物质部位均能降低Co L-Ⅰ,Co L-Ⅲ,TIMP2、CTGF、α-SMA表达,上调MMP2的表达,其中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作用效果最为显着(P<0.01)。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萃取物质部位均能抑制PAI-1m RNA的表达,且正丁醇部位最为显着(P<0.01)。3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初步鉴定出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中可能的26个化合物,其中2个来自桃仁,1个来自桂枝,8个来自大黄,15个来自甘草。主要为皂苷,黄酮,萜类化合物。4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7个潜在活性化合物,得到活性成分靶标484个,潜在治疗靶标118个。通过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发现,7,2’,4’-三羟基-5-甲氧基-3-苯基香豆素度值最高,表明其潜在治疗靶点最多,其余依次为甘草苷E、常春藤皂苷元、β-谷甾醇、甘草苷、没食子酸-3-O-(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18α-羟基甘草次酸。在PPI网络中前16个关键靶标依次是ALB、IL6、AKT1、VEGFA、MAPK3、EGFR、TNF、CASP3、SRC、PTGS2、MAPK8、FN1、MMP9、JUN、KDR、IL1B。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NE-THCQ主要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内信号级联。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富集靶点最多,关联性最强,此外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MAPK、TNF、Ras、HIF-1、NOD-like receptor、Toll-like receptor、VEGF、m TOR等信号通路均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肾纤维化过程。5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1)体外研究:CCK8法筛选出药物干预浓度为200mg/ml,孵育时间为12h、24h、48h时对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NE-THCQ能显着降低α-SMA和FN表达,并上调了E-cadherin,在48h作用最为显着(P<0.01);显着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TNF-α的表达(P<0.01)和F-actin蛋白的重排;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p-PI3K/PI3K(P<0.01)、p-m TOR/m TOR和p-AKT/AKT的比值(P<0.05);显着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HIF-1α(P<0.01)和VEGF的表达(P<0.05)。(2)体内研究:NE-THCQ能改善UUO大鼠肾脏形态病理学改变;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的水平(P<0.01);显着减少血清IL-6、IL-β1的含量(P<0.01);显着抑制Col-Ⅰ、Col-Ⅲ和α-SM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P<0.05或P<0.01);抑制UUO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显着下调p-PI3K/PI3K、p-m TOR/m TOR(P<0.05)和p-AKT/AKT的比值(P<0.01);显着抑制UUO大鼠肾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P<0.01)。结论:1桃核承气汤加减辅助治疗CRF,较西药单纯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状态,但纳入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限,相关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2初步筛选出桃核承气汤的有效物质部位群,分别为氯仿萃取物质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部位和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其中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为活性最佳。3初步鉴定出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26个可能的化合物,筛选出7个潜在活性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机制奠定了基础。4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推测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m TOR、HIF、VEGF等信号通路,靶向炎症因子(如TNF、IL-6、IL-1β等),影响ECM降解酶活性(如MMP1、MMP2、MMP3等)以及刺激相关信号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炎症、缺氧、血管生成、ECM的合成和降解进行综合调控,以发挥其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5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PI3K/AKT/m TOR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介导了肾纤维化的发生。NE-THCQ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PI3K/AKT/m TOR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骨架重排、逆转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抑制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与分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以及适应缺氧损伤有关。
危志强[7](2020)在《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机制的体外研究背景: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即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肾脏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常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整合蛋白联接激酶(ILK)信号通路和整合素β1(integrinβ1)/ILK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过程中对间质的慢性炎症变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炎性介质ILK活性,延缓EMT。多个研究证实mi RNAs参与了肾小管水平细胞发育,如mi R-4756,mi R-34a和mi R-210。微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MIR-541的靶点,MITF/mi R-541轴是心肌肥厚的一种新的调节途径。肿瘤转移和EMT的重要调节因子mi RNAs通过调节EMT相关基因参与各种肿瘤的进展。那么,mi R-541是否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的尚不清楚。二十碳五烯酸(EPA)具有降低蛋白尿、减轻肾脏损害、延缓肾脏进展等作用,然而EPA的肾脏保护作用是否通过TGF-β1/ILK信号通路和或integrinβ1/ILK信号通路、是否有mi R-541参与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对HK-2模型采用人血白蛋白(Alb)刺激,并对体内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发生蛋白尿后的病理改变过程进行模拟。分析EPA对肾脏EMT、纤维化和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mi R-541在此过程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基于此,本体外实验研究将探讨EP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对数生长期HK-2细胞,对其进行培养24h后,将其放置在无血清培养24h,将细胞培养为G0期。(1)将5.0mg/ml Alb加入为白蛋白组(模型组);将EPAl0μmol/l+5.0mg/ml Alb(低剂量EPA干预组),EPA30μmol/l+5.0mg/ml Alb(高剂量EPA干预组),另外设置正常对照组。对以上各组进行培养24h、48h、72h,并对其具体指标进行测定。(2)细胞转染mi R-541抑制剂或mi R-NC抑制剂24h后,洗涤细胞,然后用或不用5mg/ml Alb处理,有或没有30μmol/l EPA刺激24h,对具体指标进行测定。各实验组均设置6个重复孔。(3)采用MTT法测定Alb或EP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ILK、integrinβ1、PPARγ、mi R-541、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纤维连接蛋白(FN)等m RNA表达。(4)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LK通路相关蛋白TGF-β1、p Smad2/3、Smad7和ILK蛋白水平,同时测定integrinβ1、PPARγ、mi R-541、a-SMA、E-Cadherin、collagen I等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FN的水平。(5)mi R-541和TGF-β1之间的目标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荧光素酶基因测定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证实。结果:(1)低剂量的Alb对HK-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没有影响,而EP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K-2细胞的细胞活力。(2)HK-2在Alb的作用下,ILK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而integrinβ1、PPARγ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EPA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过程,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3)EPA可抑制Alb诱导的HK-2细胞的EMT和纤维化,并增加mi R-541表达。mi R-541的引入有效地消除了Alb刺激的HK-2细胞的EMT和纤维化。(4)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TGF-β1作为mi R-541的靶基因,随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预测。mi R-541可下调TGF-β1的表达,并抑制TGF-β1/Smad3/ILK通路。Alb处理激活TGF-β1/Smad3/ILK途径,而EPA抑制该途径的激活。(5)mi R-541抑制剂逆转了EPA对Alb诱导的HK-2细胞的EMT、纤维化和TGF-β1/Smad3/IL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EPA可通过PPARγ介导的ILK/integrinβl信号通路直接激活核受体,或靶向mi R-541通过TGF-β1/Smads/ILK通路,抑制EMT和肾纤维化。第二部分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机制的体内研究背景: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辅助采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使患者受益,比如降低蛋白尿、减轻肾脏损害、延缓肾脏进展等作用,然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拟对早期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KK-Ay/Ta小鼠采用EPA干预,通过检测小鼠表型变化、分析肾脏病理变化等,探讨体内试验研究中EPA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的机制,为EPA治疗慢性肾脏病尤其是早期糖尿病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本次体内实验中,将20只KK-Ay/Ta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2组每组均为10只雄性小鼠,其中治疗组从小鼠周龄自第12周开始给予EPA给药,每次腹腔内注射EPA1g/kg/d,连续注射8周,非治疗组在自第12周开始给予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g/kg/d,连续注射8周。对照组小鼠为10只Balb/c A雄性小鼠。分别在小鼠12周、16周及20周时对小鼠血压、血糖、尿蛋白肌酐比值等表型变化进行检测,并在小鼠20周龄时对血清脂肪酸、甘油三酯、胆固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胰岛素、糖耐量水平进行检测。对KK-Ay/Ta雄性小鼠进行8周治疗后处死,将肾组织取出,并采取形态学对肾组织进行观察及检测,采用图象分析软件、免疫组化对肾脏中TGFβ1、α-SMA、I型胶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的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采用RT-PCR检测MCP-1、TGFβl、α-SMA和I型胶原m RNA表达。结果:对KK-Ay/Ta雄性小鼠经EPA治疗后,相比于未治疗组,血清磷脂中EPA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腹腔内注射EPA被KK-Ay/Ta雄性小鼠充分吸收。经过EPA治疗后,KK-Ay/Ta雄性小鼠的AOPP、MDA水平明显得到降低,且KK-Ay/Ta雄性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下降明显,对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起到明显降低作用,对葡萄糖不耐受现象明显得到改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及形态学检查均证实对KK-Ay/Ta雄性小鼠进行EPA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同时可减少EMT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另外可有效减弱肾脏中MCP-1及巨噬细胞的浸润。通过RT-PCR检测结果提示,对KK-Ay/Ta雄性小鼠进行EPA治疗后,与未治疗组相比,MCP-1、TGFβl、α-SMA及I型胶原m RNA表达均呈下降状态。结论:EPA可通过抑制肾脏局部的炎症、纠正体内异常代谢、调节TGFβ1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等有效地缓解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减轻EMT和肾间质纤维化。
刘伟伟[8](2019)在《曲尼司特对UUO大鼠肾组织PDGF-D、PDGFR-β表达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曲尼司特(Tranilast,TNL)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 bstruction,UUO)大鼠肾组织血小板生长因子D(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D,PDGF-D)、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 FR-β)表达及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肾纤维化机制,为肾间质纤维化(RI F)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性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1)将72只体重约(120-150g,6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组,24只)、曲尼司特治疗组(TNL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24只)。UUO组和TNL组的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Sham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不做结扎,随即缝合。TNL组于手术前1天给予曲尼司特,剂量为150 mg·kg-1·d-1[1],以1.5%浓度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制成混悬液灌胃,共14天。(2)术后第3、7、14天时,分别从3组中取8只大鼠处死。摘取左肾组织,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及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M asson染色和PDGF-D蛋白、PDGFR-β蛋白、p-p38MAPK蛋白(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产物)的免疫组化检测。利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多组间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HE染色结果:UUO组术后第3天时,大鼠肾组织开始出现肾小管损伤,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小管进行性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增多,部分小管萎缩、破坏增多,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IS)逐渐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 ham组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性改变,与Sham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UUO组TIS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TNL组肾小管损伤减轻,TIS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sson染色结果:UUO组术后第3天时,肾间质胶原纤维开始增多,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间质胶原纤维沉积面积增大,出现弥漫增生的纤维组织,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比(RIF指数)逐渐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ham组肾间质胶原纤维绿染面积较小,无肾间质纤维化表现,与Sham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UUO组RIF指数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TNL组间质纤维化程度均有减轻,RIF指数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DGF-D、PDGFR-β蛋白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组大鼠肾组织PDGF-D、PD GFR-β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各时间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UUO组PDGF-D、PDGFR-β蛋白的表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TNL组PDGF-D、PDGFR-β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p38MAPK蛋白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组p-p38MA PK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各时间点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UUO组p-p38MAPK蛋白的表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UO组对应的时间点相比较,TNL组p-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PDGF-D、PDGFR-β及p-p38MAPK蛋白表达增高,提示PDGF-D、PDGFR-β及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2.通过曲尼司特治疗后,PDGF-D、PDGFR-β和p-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说明在肾纤维化中,曲尼司特通过抑制PDGF-D分泌,下调PDGFR-β表达,进而减少PDGFR-β下游信号通路p38MAPK磷酸化的激活,降低p-p38MAPK蛋白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为进一步揭示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肾纤维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赵宇[9](2019)在《活性维生素D3通过TREM-1调控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功能及表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浸润是DN重要病理特征,也是导致DN进展的关键因素。巨噬细胞主要通过粘附和迁移过程进入肾组织。糖尿病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主要存在两个表型,即M1/M2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参与组织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则具有组织修复作用。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DN)肾组织存在M1/M2巨噬细胞表型失衡并以M1型浸润为主。因此,探讨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达到减少肾组织M1型巨噬细胞浸润的目的,以及寻找有效可行的调节巨噬细胞的药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显着的肾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及体外巨噬细胞培养模型两方面,观察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同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通过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C组)、DN组、VD干预组(DN+VD组,骨化三醇0.1μg·kg-1·d-1灌胃)、VD对照组(骨化三醇0.1μg·kg-1·d-1灌胃),干预后18w末处死,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D68+巨噬细胞浸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D68以及M1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iNOS、TNF-α表达,M2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Arg-1、MR表达以及TREM-1、STAT-1、p-STAT-1表达。免疫共聚焦检测CD68和iNOS,CD68和MR,CD68和TREM-1共表达。体外实验:采用体外培养小鼠永生系RAW264.7巨噬细胞,对巨噬细胞予不同的刺激,观察1,25(OH)2D3、TREM-1siRNA,TREM-1过表达质粒,以及STAT-1siNA,STAT-1激活剂对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粘附、迁移以及M1/M2表型的影响。粘附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测巨噬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能力,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TREM-1,STAT-1,p-STAT-1以及M1标志物(iNOS、TNF-α)M2标志物(Arg-1、MR)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与对照组相比,DN组Scr、BUN、24小时尿蛋白及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程度显着增加(均P<0.05)。VD干预后能明显改善上述病理现象(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DN大鼠组肾组织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TNF-α表达,TREM-1表达以及p-STAT-1表达显着增加,VD能显着降低DN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降低iNOS、TNF-α、TREM-1以及p-STAT-1的表达。体外实验:为了探究高糖状态下巨噬细胞浸润及表型转化的机制,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巨噬细胞粘附迁移数量显着增加(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着增加(P<0.05);巨噬细胞TREM-1和p-STAT-1表达显着增加(P<0.05)。为进一步确定TREM-1和STAT-1对巨噬细胞粘附迁移以及巨噬细胞M1/M2表型的调节作用,分别用TREM-1siRNA和STAT-1siRNA干预巨噬细胞观察巨噬细胞粘附迁移和M1/M2表型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高糖环境下,TREM-1siRNA组与TREM-1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粘附和迁移数量显着下降(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着下降(P<0.05),但是巨噬细胞STAT-1表达无显着差异。高糖环境下,STAT-1 siRNA组与STAT-1 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粘附和迁移数量显着下降(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着下降(P<0.05)同时,巨噬细胞TREM-1表达显着下降(P<0.05)。上述实验结果证实,TREM-1和STAT-1参与巨噬细胞粘附迁移和M1/M2表型的调节,同时STAT-1是TREM-1上游调控因子。为了观察VD对巨噬细胞的调节作用发现,与高糖组相比,VD能显着降低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粘附迁移数量(P<0.05);显着降低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TREM-1和p-STAT-1的表达(P<0.05);显着降低高糖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P<0.05)。为了进一步探究VD调节巨噬细胞的机制发现,在高糖环境下,TREM-1质粒过表达组与质粒空载阴性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粘附和迁移数量显着升高(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着升高(P<0.05),但是巨噬细胞STAT-1表达并无明显变化。高糖环境下,STAT-1激活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巨噬细胞粘附和迁移数量显着升高(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显着升高(P<0.05),同时巨噬细胞TREM-1表达显着升高。结论1.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多,并且以M1型浸润为主。2.高浓度葡萄糖环境下,STAT-1/TREM-1信号通路的上调促进巨噬细胞粘附迁移以及向M1型转化。3.活性维生素D3能够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STAT-1/TREM-1信号通路,降低巨噬细胞粘附迁移并抑制其向M1型转化,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王梦[10](2019)在《内皮祖细胞经旁分泌作用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改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损伤和纤维化》文中研究表明肾脏毛细血管的稀疏既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导致的结果,又是促进CKD向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关键环节,了解毛细血管稀疏的触发机制,对探讨改善血管稀疏现象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皮祖细胞(putativ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pEPCs)是由一群具有分化成内皮细胞潜能的干细胞组成,机体组织缺血时,可以分泌干细胞衍生因子(stem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等,促进pEPCs从骨髓动员,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改善组织缺血,减轻组织损伤。但关于pEPCs作用于缺血脏器改善血管损伤的具体机制却不大统一,有的研究表明pEPCs通过直接分化成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有的研究又表明pEPCs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远距离靶向受体细胞,通过促进血管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参与血管的生成。本实验旨在研究pEPCs在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构建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实验选择从小鼠骨髓提取并培养得到的pEPCs以及pEPCs上清(pEPCs-cultured medium,pEPCs-CM)分别输注到IR小鼠体内,观察其对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探讨pEPCs、周细胞与肾脏纤维化三者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pEPCs上清具有pEPCs等同的肾脏保护作用,都可以改善肾脏毛细血管稀疏现象,减轻肾损伤和间质纤维化。且pEPCs可以调控PDGFR-β的表达,抑制PDGF-BB加剧的肾损伤和纤维化。因此pEPCs可以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抑制肾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第一部分内皮祖细胞通过改善毛细血管稀疏,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内皮祖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脏损伤和慢性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选取C57BL/6雄性小鼠共20只,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组(N)、正常加内皮祖细胞组(N+p EPCs)、造模组(IR)和造模加内皮祖细胞组(IR+p EPCs)。小鼠行假手术或被实施左侧肾脏缺血再灌注手术,采用血管夹夹住肾血管,30分钟后恢复血流,观察肾脏血流在几秒钟内恢复即为缺血再灌注成功。手术后6小时给予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内皮祖细胞(2×105个p EPCs/只小鼠)或者相等剂量的细胞悬浮液(磷酸盐缓冲液)注射,于术后第5天、10天和30天收取组织标本。通过基础病理染色、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q RT-PCR技术评估肾脏损伤以及纤维化程度;采取荧光染色检测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的数目和分布、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与周细胞的结构定位。结果:内皮祖细胞输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维持了血管结构的稳定,从而改善了肾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稀疏现象,减轻了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结论:内皮祖细胞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血管的生成和维持了血管结构稳定,减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第二部分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肾血管稀疏现象,减轻肾损伤和肾脏纤维化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内皮祖细胞参与肾脏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1.选取GFP小鼠提取内皮祖细胞,输注入IR造模小鼠体内,于手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追踪内皮祖细胞在小鼠肾脏中的数量和位置。2.实验选取C57BL/6雄性小鼠共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正常加给内皮祖细胞上清组(N+p EPCs-CM)、造模组加给基础培养基组(IR+EBM-2)和造模加给内皮祖细胞上清组(IR+p EPCs-CM)。小鼠行假手术或被实施左侧IR手术。术后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给予内皮祖细胞上清(一共2×105个内皮祖细胞收集的上清,分三次等量尾静脉注射)或者相等剂量的内皮祖细胞基础培养基EBM-2注射,于术后5天收取组织标本。3.选取雄性C57BL/6小鼠,行双侧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N组,IR组,IR+p EPCs组和IR+p EPCs-CM组,术后5天收取标本。4.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过氧化氢构建内皮细胞缺氧模型,观察内皮祖细胞上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通过组织染色、以及从蛋白水平和RNA水平评估肾脏损伤以及纤维化;荧光染色追踪内皮祖细胞以及检测间质血管;体外在蛋白和RNA水平检测内皮细胞凋亡,采取荧光和3D基质胶检测体外内皮细胞血管形成,检测RNA水平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发现输注的内皮祖细胞仅有少量几颗存留在损伤的肾脏间质并参与血管的形成,而内皮祖细胞上清也可以改善肾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稀疏,减轻周细胞的增殖和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轻肾脏纤维化。p EPCs和p EPCs-CM改善IR导致的肾功能损伤具有同样的效果。体外内皮祖细胞上清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增加了内皮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促进血管形成因子的分泌,提高了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结论: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改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管稀疏,减轻肾损伤和肾脏纤维化。第三部分内皮祖细胞通过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改善肾脏纤维化目的:本部分研究主要探讨了内皮祖细胞通过调控周细胞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具体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中选取C57BL/6雄性小鼠共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正常加给内皮祖细胞上清组(N+p EPCs-CM)、造模加给基础培养基组(IR+EBM-2)和造模加给内皮祖细胞上清组(IR+p EPCs-CM)。小鼠行假手术或被实施左侧IR手术。术后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给予内皮祖细胞上清(一共2×105个内皮祖细胞收集的上清,分三次等量尾静脉注射)或者相等剂量的内皮祖细胞基础培养基EBM-2注射,于术后5天收取组织标本。体外实验采取内皮祖细胞上清与周细胞共培养,采取TGF-β和PDGF-BB刺激周细胞,构建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实验探讨了p EPCs在周细胞增殖和转分化中的作用,观察内皮祖细胞通过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对肾损伤和纤维化的影响。采取Western blot检测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与刺激因子的关系。结果:体内实验中发现IR激活了肾脏PDGFR-β通路,刺激了周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增加了肾脏纤维化的来源。p EPCs-CM抑制了PDGFR-β通路,从而抑制周细胞及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从来源上减轻了肾脏纤维化。体外实验中发现PDGF-BB参与促进了周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阻断PDGF-BB可以抑制周细胞的生长,而p EPCs-CM减轻了PDGF-BB对周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作用。采取TGF-β刺激周细胞,可以观察到周细胞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增加。PDGF-BB具有协助作用促进TGF-β诱导的α-SMA的表达。p EPCs-CM减轻了TGF-β诱导的α-SMA表达增加。结论:p EPCs-CM通过调控PDGFR-β通路抑制周细胞的增殖和转分化从而改善肾脏纤维化。
二、PDGF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DGF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青藤碱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1.1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 |
1.1.2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 |
1.1.3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
1.2 青藤碱 |
1.2.1 青藤碱的药理作用 |
1.2.2 青藤碱与肾脏疾病 |
1.3 JAK2/STAT3 信号通路 |
1.4 实验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
1.4.1 实验目的 |
1.4.2 实验意义 |
1.4.3 实验创新性 |
第二章 盐酸青藤碱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细胞 |
2.2.2 实验动物 |
2.2.3 实验仪器 |
2.2.4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制备和提纯抗Thy-1 抗体 |
2.3.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药物干预 |
2.3.3 血肌酐、血尿素氮检测 |
2.3.4 尿蛋白、尿肌酐检测 |
2.3.5 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 |
2.3.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
2.3.7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
2.3.8 统计学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抗Thy-1 抗体的鉴定 |
2.4.2 抗Thy-1 肾炎模型建立 |
2.4.3 盐酸青藤碱治疗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
2.4.4 抗Thy-1 肾炎大鼠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 |
2.4.5 抗Thy-1 肾炎大鼠血生化检测 |
2.4.6 盐酸青藤碱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
2.4.7 盐酸青藤碱减轻系膜细胞过度活化 |
2.4.8 盐酸青藤碱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 |
2.4.9 盐酸青藤碱抑制STAT3 激活 |
2.4.10 盐酸青藤碱抑制JAK2/STAT3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TNF-α蛋白表达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盐酸青藤碱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细胞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试剂 |
3.2.4 实验中所需试剂配制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常规培养 |
3.3.2 细胞分组 |
3.3.3 CCK-8 细胞增殖检测 |
3.3.4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
3.3.5 统计学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人肾脏系膜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 |
3.4.2 盐酸青藤碱有效浓度的确定 |
3.4.3 盐酸青藤碱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
3.4.4 盐酸青藤碱抑制JAK2、STAT3 磷酸化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系膜细胞功能研究 |
1.2 肾小球内皮细胞功能研究 |
1.3 不同肾脏疾病中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相互作用 |
1.3.1 糖尿病肾病 |
1.3.2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1.3.3 高血压肾病 |
1.3.4 阿尔伯特综合征 |
1.4 总结 |
第2章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病理改变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细胞 |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2.1.4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抗Thy-1 抗体制备 |
2.2.2 抗Thy-1 肾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
2.2.3 动物标本留取及处理 |
2.2.4 过碘酸-希夫氏(PAS)染色 |
2.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2.6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
2.2.7 肾小球总蛋白提取 |
2.2.8 组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2.2.9 统计学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功能检测 |
2.3.2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病理染色 |
2.3.3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PCNA表达 |
2.3.4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RECA-1 表达 |
2.3.5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CD34表达 |
2.3.6 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VEGFA表达 |
2.3.7 抗Thy-1 肾炎大鼠Angpt2表达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探究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内皮细胞间信号传导 |
3.1 实验材料 |
3.1.1 细胞来源 |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3.1.3 主要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3.2.3 EdU摄取实验 |
3.2.4 结晶紫染色 |
3.2.5 细胞总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 |
3.2.6 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3.2.7 实时定量PCR(RT-qPCR) |
3.3 实验结果 |
3.3.1 活化内皮细胞对系膜细胞影响 |
3.3.2 活化系膜细胞对内皮细胞影响 |
3.3.3 活化的系膜细胞通过VEGFA/VEGFR2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
3.3.4 活化的系膜细胞产生VEGFA促进内皮细胞Angpt2表达 |
3.3.5 活化的系膜细胞产生VEGFA通过Angpt2抑制内皮细胞Tie2磷酸化 |
3.3.6 Tie2磷酸化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
3.3.7 Angpt2/Tie2信号通路促进Erk1/2 磷酸化引起内皮细胞增殖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促进TIE2磷酸化对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病理改变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Vasculotide |
4.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耗材 |
4.1.4 主要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示意图(图 4.1) |
4.2.2 标本留取及处理 |
4.2.3 PAS染色及肾小球系膜增殖病理评分 |
4.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4.2.5 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
4.2.6 Western Blot |
4.2.7 统计学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Vaculotide对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 |
4.3.2 Vasculotide对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4.3.3 Vasculotide对抗Thy-1 肾炎大鼠肾小球Tie2磷酸化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学术成果 |
致谢 |
(3)代谢重编程和PI3K-Akt-mTOR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周细胞概述 |
1.1.1 周细胞的形态与分布 |
1.1.2 周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
1.1.3 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 |
1.2 周细胞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
1.2.1 周细胞与肾脏纤维化 |
1.2.2 周细胞与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 |
1.3 代谢重编程 |
1.3.1 代谢重编程的定义及其基本研究现状 |
1.3.2 代谢重编程的主要调节通路 |
1.3.3 细胞转分化与代谢重编程 |
1.4 周细胞的代谢重编程 |
1.5 小结与展望 |
第2章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代谢和增殖通路的显着改变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器械 |
2.2 实验方法 |
2.2.1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数据集的获取和数据标准化 |
2.2.2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2.2.3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2.2.4 AKI-CKD小鼠模型的建立 |
2.2.5 动物样本的留存 |
2.2.6 小鼠肾脏组织Masson染色 |
2.2.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
2.2.8 原代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2.2.9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2.2.10 体外诱导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 |
2.2.11 细胞蛋白提取、浓度测定及Western Blot |
2.2.12 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
2.2.13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
2.3.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3.3 AKI-CKD小鼠模型建立后的肾功能检测 |
2.3.4 肾脏纤维化进展过程中伴随周细胞增殖 |
2.3.5 原代周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2.3.6 TGFβ1诱导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的建立 |
2.3.7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基因表达上调 |
2.4 讨论 |
第3章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代谢重编程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器械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2.2 原代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
3.2.3 体外诱导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 |
3.2.4 细胞计数 |
3.2.5 Seahorse XF细胞能量代谢分析 |
3.2.6 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测定 |
3.2.7 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
3.2.8 细胞蛋白提取、浓度测定及Western Blot |
3.2.9 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检测 |
3.2.10 细胞样本透射电镜标本制作 |
3.2.11 细胞靶向能量代谢物相对定量检测 |
3.2.12 统计学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周细胞的代谢表型分析 |
3.3.2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代谢组学分析 |
3.3.3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糖酵解的变化 |
3.3.4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氧化磷酸化的变化 |
3.3.5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谷氨酰胺代谢的变化 |
3.4 讨论 |
第4章 PI3K-Akt-mTOR通路可能通过介导糖酵解参与调控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器械 |
4.2 实验方法 |
4.2.1 Seahorse XF细胞能量代谢分析 |
4.2.2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4.2.3 细胞蛋白提取、浓度测定及Western Blot |
4.2.4 RT-q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
4.2.5 糖酵解抑制试验 |
4.2.6 PI3K-Akt通路抑制实验 |
4.2.7 己糖激酶活性检测 |
4.2.8 统计学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抑制糖酵解可显着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
4.3.2 PI3K-Akt-mTOR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激活 |
4.3.3 抑制PI3K-Akt-mTOR通路可降低糖酵解水平及己糖激酶表达 |
4.3.4 抑制PI3K-Akt-mTOR通路可减少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
4.4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科研成果 |
致谢 |
(4)EZH2抑制剂3-DZNeP在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EZH2抑制剂3-DZNeP对高草酸尿症大鼠模型诱导的肾损伤及结石形成的影响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EZH2抑制剂3-DZNeP在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EZH2抑制剂3-DNZeP通过抑制JNK/FoxO3a通路来减轻草酸诱导的肾损伤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
致谢 |
(5)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病因研究 |
2 发病机制研究 |
3 治疗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
1 病名研究 |
2 病因病机研究 |
3 防治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和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的Meta分析 |
引言 |
1 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资料提取与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 |
3 讨论 |
第二章 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桃核承气汤醇提物的制备及各部位的分离 |
1 材料 |
2 方法 |
3 小结 |
第二节 桃核承气汤有效物质部位的筛选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引言 |
1 材料 |
1.1 试药与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 |
2.1 供试药品制备 |
2.2 色谱条件 |
2.3 质谱条件 |
3 分析结果 |
3.1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萃取物质部位总离子图 |
3.2 色谱峰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鉴定 |
4 讨论 |
第四章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引言 |
1 方法 |
1.1 活性成分的筛选 |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标预测 |
1.3 疾病靶标收集 |
1.4 网络构建与分析 |
2 结果 |
2.1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的活性成分 |
2.2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活性成分-治疗靶标网络构建 |
2.3 PPI网络构建 |
2.4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5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活性成分-靶标-信号通路网络构建 |
3 讨论 |
第五章 桃核承气汤正丁醇有效物质部位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体外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节 体内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综述1:肾脏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中医药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26个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图 |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编论着情况 |
致谢 |
(7)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 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机制的体外研究 |
引言 |
1.实验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机制的体内研究 |
引言 |
1.实验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综述一 二十碳五烯酸在蛋白尿相关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EPA和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8)曲尼司特对UUO大鼠肾组织PDGF-D、PDGFR-β表达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附图1 |
附图2 |
附图3 |
附图4 |
附图5 |
附图6 |
(9)活性维生素D3通过TREM-1调控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功能及表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注释表(Abbreviations) |
绪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活性维生素D3通过免疫调节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三: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与肾脏疾病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高糖状态下巨噬细胞功能和表型的变化 |
1.1 前言 |
1.2 材料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结果 |
1.5 讨论 |
1.6 结论 |
1.7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STAT-1/TREM-1 在高糖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和表型中的作用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研究内容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结论 |
2.7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活性维生素D对高糖状态下巨噬细胞功能、表型、STAT-1及TREM-1表达的调节作用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研究内容 |
3.4 结果 |
3.5 讨论 |
3.6 结论 |
3.7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STAT-1/TREM-1通路在活性维生素D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和表型中的作用 |
4.1 前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3 研究内容 |
4.4 结果 |
4.5 讨论 |
4.6 结论 |
4.7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内皮祖细胞经旁分泌作用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改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损伤和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内皮祖细胞通过改善毛细血管稀疏,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肾血管稀疏现象,减轻肾损伤和肾脏纤维化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内皮祖细胞通过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改善肾脏纤维化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综述 内皮祖细胞与肾脏疾病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PDGF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青藤碱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 倪慧明.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研究[D]. 赵颖华. 吉林大学, 2021(01)
- [3]代谢重编程和PI3K-Akt-mTOR通路在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D]. 陈良妹. 吉林大学, 2021(01)
- [4]EZH2抑制剂3-DZNeP在草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高小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桃核承气汤抗肾脏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周珊珊.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二十碳五烯酸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及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危志强. 苏州大学, 2020(06)
- [8]曲尼司特对UUO大鼠肾组织PDGF-D、PDGFR-β表达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D]. 刘伟伟. 佳木斯大学, 2019
- [9]活性维生素D3通过TREM-1调控糖尿病肾病巨噬细胞功能及表型的研究[D]. 赵宇. 东南大学, 2019(05)
- [10]内皮祖细胞经旁分泌作用调控PDGFR-β阳性的周细胞改善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损伤和纤维化[D]. 王梦.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