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绳无切绳摩擦提升机的可行性及试验分析

四绳无切绳摩擦提升机的可行性及试验分析

一、FEASIBILITY AND EXPERIMENT ANALYSIS OF FOUR-ROPES FRICTION HOIST WITHOUT ROPE GROOVES CUTTING(论文文献综述)

李远东[1](2021)在《基于轮系调整的并联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钢丝绳作为深部矿井提升系统的重要部件,承受了提升系统几乎所有运动部件的重量及提升容器的载荷,随着提升系统深度与载荷的不断增大,为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提升系统采用的钢丝绳数量不断增加。多根钢丝绳之间由于绳槽直径偏差、各钢丝绳的刚度偏差、各钢丝绳的长度偏差、钢丝绳的蠕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提升钢丝绳存在张力不均衡的问题,如何使各钢丝绳达到均匀受力,是增加钢丝绳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提升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现有钢丝绳张力平衡装置却存在着调绳距离小、油压泄漏影响工作可靠性等局限性。本文针对多绳提升系统张力不均衡现象且现有张力平衡装置存在调节距离短等局限性的问题,运用行星轮系拓扑理论设计了一套多根钢丝绳的张力均衡装置,并采用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所设计的装置对多根钢丝绳间张力均衡的有效性。首先,通过分析现有张力平衡装置的差动性,引入多自由度轮系进行张力均衡装置的机构设计,进而进行轮系的拓扑分析和构型综合,针对综合结果,根据相应的原则优选构型;对所选构型进行机构反演,并进行了两种张力均衡装置的机构方案设计和张力均衡原理分析,同时针对所需调节行程较小的工况补充设计了一种轮系-液压式张力均衡装置;最后,针对所设计的机构方案进行了张力均衡装置的结构设计,同时,为提高空间结构布置方式的泛用性,设计了一种并联分布式的张力均衡装置。通过张力均衡装置的机构设计,为钢丝绳张力均衡动态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针对所设计的卷筒集成式张力均衡装置,将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分为轮系与钢丝绳子系统、提升容器子系统进行了理论建模,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方程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提升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使用龙格-库塔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多种不同工况下系统的响应,研究了系统的不同参数对张力均衡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系统对钢丝绳张力均衡的有效性。再次,运用Siemens Simcenter AMESim软件建立了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轮系的串联与并联联接方式;针对提升系统停车和运行、卷筒卷绕误差、紧急制动等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根据前文的设计与分析,在考虑卷筒集成式张力均衡装置串联与并联的情况下进行了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实验平台的总体设计,加工制造了系统的各零部件,并搭建了具有张力均衡装置的提升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串联张力均衡实验与并联张力均衡实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本装置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92幅,表3个,参考文献76篇。

王国营[2](2021)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消耗殆尽,煤炭矿井朝着更深方向发展。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是深部矿井的关键提升装备,其安全、可靠运行对深部煤炭的开发极其重要。然而,矿井深度的增加会导致提升系统对外部扰动更敏感,易使钢丝绳产生剧烈振动,导致钢丝绳张力异常波动,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因此,解决外部扰动对矿井提升系统的振动与张力波动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深部矿井所使用的双绳缠绕式提升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天轮摆动和刚性罐道扰动的提升系统的振动与控制进行了以下研究:(1)构建了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连续介质的有限形变与分布参数理论,得到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的动能、势能、虚功及钢丝绳张力描述。利用广义Hamilton原理建立了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动力学分布参数模型。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模型中,考虑了提升绳的横-纵向耦合振动,卷筒与提升绳缠绕,悬绳与垂绳在天轮处耦合,两根钢丝绳与提升容器间耦合,刚性罐道与容器的相互作用。结合变积分范围的Leibnitz定律与分部积分法,同时应用时间和边界条件得到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横-纵耦合无限维偏微分运动方程。基于Galerkin方法将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难以求解的无限维偏微分运动方程离散为易于求解的有限维常微分方程。利用缠绕式提升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2)针对天轮摆动导致提升系统钢丝绳的振动,构建了天轮摆动下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方程。将天轮摆动看作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悬绳末端和垂绳初端的边界激励。利用Hamilton原理和多项式插值法得到天轮摆动下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偏微分运动方程。基于时间域归一法和Galerkin方法,得到提升系统常微分方程。通过数值仿真与实验方式分析了天轮摆动振幅与相位对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钢丝绳振动和张力的影响。(3)针对刚性罐道弯曲和倾斜导致提升系统钢丝绳的振动,建立了刚性罐道扰动下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方程。将刚性罐道弯曲和倾斜激励转化为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垂绳末端的横向和纵向激励。基于Hamilton原理和Galerkin方法,得到了刚性罐道扰动下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方程。通过仿真与实验分析了刚性罐道弯曲与倾斜对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垂绳振动和张力的影响。(4)针对天轮摆动、刚性罐道弯曲和倾斜导致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张力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在提升绳末端安装磁流变减振器,并根据磁流变减振器的测试性能构建了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磁流变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基于Hamilton原理和Galerkin方法建立了含有磁流变减振器的天轮摆动和刚性罐道扰动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控制方程。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天轮摆动和刚性罐道弯曲及倾斜的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得到了连续可调的磁流变阻尼力,分析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磁流变减振器的提升系统钢丝绳间张力不平衡的控制方法。该论文有图90幅,表9个,参考文献153篇。

郑余胜[3](2020)在《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动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丝绳张力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检测参数之一。由于钢丝绳张力差过大、提升载荷过重,提升钢丝绳可能会发生蠕变、打滑、甚至导致钢丝绳的损伤破坏,严重影响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因此,在工业现场,能够实时监测钢丝绳的张力值及张力不平衡度变得至关重要。钢丝绳提升张力动态测量方式主要通过间接法测量,分为油压法和张力/压力转换方式,使用油压传感器方式测量,则受油管特性和活塞与油缸壁摩擦的影响,将导致测量精度降低及液压油泄露的问题;在张力/压力转换方式中,传感器有一定程度的高度,将会导致油缸活塞的行程变短,钢丝绳的可调节的绳长将变短。为实现精确有效且方便的测量钢丝绳的动态张力,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针对矿井提升过程中存在的张力不平衡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在线监测系统。根据提升机和衬垫结构特点,设计了大量程压力传感器,确定了最佳的安装位置和布线方案。(2)研究了钢丝绳张力与其对衬垫压力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衬垫的压力分布曲线图,为钢丝绳张力的准确地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3)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设置了信号控制系统;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可视化监测系统,实时显示钢丝绳张力变化情况。(4)制作样机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工业性实验,结构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钢丝绳的张力平衡情况,提高了矿井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陈潇[4](2020)在《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浅层矿产资源的开采殆尽,深井开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双绳缠绕式提升机,作为深井提升的重要装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战略的有效实施。双绳缠绕式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绳槽偏差、卷绕误差及两侧钢丝绳性能的不一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绳张力不平衡现象,影响到运输设备及人员安全。同时,双绳缠绕式提升机在服役过程中,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系统执行器子系统和传感器容易发生故障,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闭环控制系统一旦出现失稳,极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各种工况下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是实现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真正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课题。本文在973计划课题“非定常工况下超深井提升系统危机预防及安全运行研究”的资助下,结合双绳缠绕式提升机的实际工况,综合运用非线性系统建模、自适应控制、迭代学习控制、容错控制等理论,开展了多种工况下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建立了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提升子系统模型、提升容器子系统模型和浮动天轮驱动子系统模型,最终构建了双绳缠绕式提升机耦合模型;给出了卷绕误差激励和钢丝绳特性偏差的等效模型;在AMESim软件和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分别搭建了双绳缠绕式提升机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卷绕误差激励和两侧钢丝绳存在特性偏差工况下钢丝绳末端张力和张力差的响应规律。(2)基于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正常运行工况下误差激励和参数不确定性有界假设,利用动态面控制理论设计了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器;考虑提升子系统非线性特性及其所受扰动的时变特性,设计了迭代学习观测器,对未知动态特性和扰动进行综合观测;考虑控制器参数和实际物理参数的偏差,引入自适应理论,对参数偏差引起的控制器性能下降进行补偿;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3)针对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系统执行器子系统发生故障的工况,建立了执行器子系统故障树,给出了执行器子系统典型故障的等效模型;设计了可以对故障进行实时检测的自适应观测器,对故障观测器的稳定性和收敛性进行了证明;利用故障检测信息,基于浮动天轮冗余特性,同时为了保障故障工况下液压缸速度跟踪误差的有界,提出了一种执行器子系统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执行器子系统故障工况下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收敛性和有效性。(4)针对双绳缠绕式提升机运行过程中反馈传感器可能发生掉电、漂移等故障工况,建立了反馈传感器的等效故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融合的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设计了有限时间观测器和参数估计器,实现了对传感器故障的实时检测;考虑传感器故障风险,基于系统物理特性分析和故障检测结果,提出了传感器故障工况下基于扩张状态逼近的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并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传感器故障工况所提出混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5)基于xpc技术搭建了双绳缠绕式提升机模拟实验平台;分别开展了正常运行工况、执行器故障工况和传感器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论文有图74幅,表10个,参考文献153篇。

黄帅[5](2020)在《基于结构光的提升钢丝绳振动监测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提升钢丝绳作为摩擦提升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提升过程中会持续受到各种载荷的耦合作用,从而引发持续的振动,通过有效监测钢丝绳振动并进行故障报警对提升系统智能化运行以及矿井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监测方法,对提升钢丝绳的横向振动进行监测,在实验室搭建实验台对监测方法的性能进行试验,并在现场进行实验。首先,提出了基于线结构光测量方法的振动监测方法,该计算机视觉方法根据线光源照射在钢丝绳上的变形光条曲线来获取钢丝绳的三维空间信息。制约线结构光测量法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光平面结构参数的标定是否准确,本文在张正友标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线结构光测量仪器的标定方法。标定时,在使用摄像头拍摄方格标定板图像的同时获取光平面与标定板的光条交线,结合张氏标定法的标定结果分析得到了不同空间位姿下标定板上光条交线的空间方程,并进一步使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光平面的空间方程,完成标定。为了便于观察结果,根据标定结果,建立了测量坐标系,并制定了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的测量原理。其次,提出了基于深度相机KinectV1测量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的测量方法。使用深度相机获取钢丝绳的三维点云,对点云进行直通滤波、统计滤波处理以及精简采样,消除了背景点云等干扰因素。基于初步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制定了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的测量原理。然后,在实验室内搭建了实验台对上述两种计算机视觉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建立了以准确性、实时性与稳定性为指标的测量方法实用性能评估方法。对于线结构光测量法,为了保证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与实时性,监测系统采用了计算机视觉目标追踪技术,对包含光条交线的钢丝绳目标区域进行实时追踪,采用上述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的测量原理对追踪区域进行图像处理,进而得到钢丝绳横向振动的实时位移数据。最后,在Visual Studio编程环境下,基于OpenCV视觉函数库及现场监测的功能需要,制定了基于线结构光测量法的提升钢丝绳横向振动实时监测的系统方案,并在某矿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针对监测获得的钢丝绳振动数据,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处理振动数据,以各分量的能量以及原始数据能量熵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特征向量,对提升系统的载荷工况进行预测。

杨芬[6](2019)在《矿井提升系统天轮轴承故障诊断及其智能润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在矿业立井生产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它类型的提升机相比,落地式摩擦提升机的天轮轴承系统承载着整个提升载荷,几乎是连续运转,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着矿山的生产效率和提升安全性。天轮轴承系统承受着几百吨的冲击载荷,并且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甚至存在极端气候的影响,这些因素间接或直接导致天轮轴承系统得不到合理的润滑,从而引起一系列因润滑不足而导致的故障,如连接天轮轴和两端支承的滚动轴承工作表面发生剥落、游动轮与天轮轴之间的滑动轴承轴瓦磨损等。这些故障轻则导致停产维修,重则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针对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系统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轴承不同故障时的轴承力模型,研究了轴承故障对天轮系统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天轮轴承的故障特征。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天轮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发现故障,但无法减少故障,因而进一步开展了天轮轴承系统智能润滑方法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天轮轴承的承载特点和常见故障,分析了轴承故障对天轮系统响应的影响和天轮轴承的故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承早期的剥落故障,滚动轴承发生故障的位置不同,天轮系统响应时的振动波形、强度和频谱也会随之改变。针对本文的研究发现,轴承内圈故障时引起的系统振动幅值是正常情况幅值的9.68倍,轴承外圈故障时引起的系统振动幅值是正常情况幅值的19.35倍。这说明轴承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很大,因此通过诊断技术尽早发现故障和采取相应方法减少故障的研究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通过轴承故障对天轮系统响应影响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基于振动信号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是可靠的。(2)为了能够尽早发现故障,从而防止天轮轴承故障引发严重安全事故,从信号处理的角度开展了天轮轴承故障诊断的研究。针对天轮轴承故障信号微弱、背景噪声强、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熵反褶积(Minimum Entropy Deconvolution,MED)和改进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D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相结合的天轮轴承微弱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采用MED作为前置滤波器,减轻了噪声对ICEEMDAN的干扰。为了能够筛选出有效的模态分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样本熵(MI-SE)的有效分量筛选方法,能够在尽可能保留多的有用信号的前提下消除尽可能多的噪声成分,克服了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在轴承微弱故障特征提取方面的局限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3)在振动信号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天轮轴承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针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中惩罚因子和径向基核参数难选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工鱼群算法(Artificial Fish-Swarm Algorithm,AFSA)优化的支持向量机(AFSA-SVM)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对基于EMD能量熵、EEMD能量熵和ICEEMDAN能量熵三种轴承振动信号特征向量构建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基于ICEEMDAN能量熵构建的特征向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能获得最高的故障诊断准确率。最后,利用基于ICEEMDAN能量熵的特征向量构建方法和AFSA-SVM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故障诊断模型的准确率比优化前的故障诊断模型准确率提高了10%,平均均方误差减小了74.4%。(4)以某煤矿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采集天轮轴承振动的软硬件系统。基于Labview和MATLAB联合编程设计了基于AFSA-SVM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针对现场采集到的故障信号,分别利用提出的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设计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5)利用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发现故障,但无法减少故障,所以研究减少故障发生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润滑问题是导致天轮轴承故障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开展了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系统智能润滑方法的研究。以某煤矿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系统为对象,对其天轮轴承开展了智能润滑方法研究。针对实现智能润滑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天轮轴的天轮轴承系统新型智能润滑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新型天轮轴,可实现利用一套润滑系统同时对天轮系统的两个滚动轴承和三个滑动轴承进行智能润滑。基于三个滑动轴承处注油量基本相等的目标,根据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天轮轴承系统中三个径向注油流道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入口压力为30 Mpa,三个径向注油流道的直径分别设置为3 mm、4 mm和5 mm时,出油口的最小流量比最大流量少29.5%,与文中其他两种模型相比,从加工工艺和实际应用角度考虑,该模型是能满足需求的最优模型。

李泽纬[7](2019)在《双斜撑矿山井架正常工作及断绳事故下的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斜撑矿山井架是煤矿生产期间提升煤炭、矸石、设备和人员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承力构件为斜撑柱,斜撑柱通常采用箱型截面设计,并设置大量加劲肋,承载力富余较大,设计不经济的同时还会导致施工工艺繁琐。目前关于矿山井架的研究大多基于静力研究。实际上井架提升系统在提升、下放过程中钢丝绳张力会发生波动,即井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会受到振动激励,同时井架设计中通常采用断绳荷载作为控制荷载,发生断绳事故时井架受力会急剧上升然后卸载,是一个典型的冲击荷载。而目前双斜撑矿山井架动力响应相关的研究极少。所以对于双斜撑矿山井架结构利用斜撑柱局部屈曲后强度,研究其在正常工作状态及断绳事故下的动力响应,求得相应的动力放大系数,可使井架设计更为经济合理,同时简化施工流程、设计过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及MATLAB编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并得出相关结论:(1)考虑双斜撑矿山井架斜撑柱初始几何缺陷组合和主斜撑柱残余应力,对甘肃某煤矿双斜撑矿山井架主斜撑柱截面进行参数优化,通过静力分析数据证实了断绳荷载下利用斜撑柱局部屈曲后强度的可行性。(2)考虑提升钢丝绳质量的变化,给出了提升、下放工况下的绳中张力微分方程。利用Matlab-Simulink对张力微分方程进行仿真,得到数值解,并分析评估了工作状态下井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在重力与工作振动激励共同作用下井架上下天轮加载点处三个方向在提升系统启动阶段初期振动最为强烈,但很快趋于平缓。工作全过程位移最大幅值均远小于规范限制,且构件应力处于降低水平,无构件进入屈服,满足提升工艺要求与承载力要求。并给出正常工作状态下天轮加载点的水平X方向位移动力放大系数建议取值。(3)将断绳激励简化为三角形脉冲激励,对脉冲激励持时进行变参分析,研究断绳事故下井架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上、下天轮发生断绳事故时,上天轮水平X方向明显大于Y、Z方向位移,但仍小于规范限值。当上天轮发生断绳时,上、下天轮水平X方向位移幅值均出现在td/T2=1时;下天轮发生断绳时,上天轮位移幅值出现在td/T2=1.25,下天轮位移幅值出现在td/T2=0.1。井架发生断绳事故时仅主斜撑柱四个角边附近的发生塑性拉应变以及少数板件中央的塑性压应变,未出现全截面屈服产生塑性铰的情况。最后综合考虑最不利影响,给出了断绳激励下的天轮加载点水平X方向位移动力放大系数。

雷高阳[8](2019)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及载荷动态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研究中提升载荷可用各钢丝绳张力之和表示。钢丝绳张力差过大、提升载荷超载、超最大载荷差等会引起钢丝绳的蠕动、打滑,甚至断绳,严重影响着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基于张力液压平衡装置的张力测量方法主要有油压传感器法和拉压转换法,采用油压传感器法时受油管特性以及活塞与液压缸壁摩擦力的影响,易造成张力测量不准确;拉压转换法中使用普通压块传感器时受钢丝绳振动及载荷冲击影响,所测张力信号波动较大,不能获取有效的张力信号及表征实际提升载荷。为实现张力及载荷的准确有效测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1)建立了提升钢丝绳纵向振动动力学模型,由于钢丝绳的纵向振动对张力液压平衡装置的动态特性、拉压转换法测量张力的影响较大,忽略钢丝绳横向振动及扭转影响,利用哈密顿原理、中心差分离散方法建立动张力模型并求解,结合现场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得到动张力曲线。通过AMESim软件对提升系统进行整体建模仿真,分析载荷变化对张力液压平衡装置压力、流量、活塞杆位移等动态特性的影响,采用压力公式、摩擦模型对油压传感器法的钢丝绳张力测量进行补偿。分别对钢丝绳张力动态监测系统的方案、平台进行了设计、搭建,构建了源信息的硬、软件感知系统,实现了钢丝绳张力及载荷的实时动态监测。(2)研制了一种具有减振滤波功能的颗粒阻尼传感器,结合钢丝绳张力液压平衡装置的特点,对颗粒阻尼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其弹性体采用轮辐式弹性体结构;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建立颗粒之间、颗粒与圆柱形空腔之间的简化受力模型,对其受力及做功进行研究;建立基于离散单元体方法的颗粒之间的法向、切向、滚动黏-弹性接触模型,对颗粒阻尼效应的主要因素及颗粒系统的耗能进行研究。(3)对传感器弹性体结构及颗粒自身参数的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ANSYS对轮辐式弹性体静态、模态进行分析得到轴向灵敏度、固有频率,通过正交试验法、极限差分法获得最优的弹性体结构参数;采用离散单元法仿真软件EDEM,通过改变颗粒的材质、直径,以及不同材质、直径的混合方式,对颗粒间的法向力、切向力、动能等阻尼效果参数进行仿真,确定最优的颗粒材质、直径达到最佳的颗粒阻尼效果,实现拉压转换法张力及载荷的准确测量。(4)结合最优的弹性体结构参数、最佳的颗粒自身参数,研制了颗粒阻尼传感器并对其进行线性标定,分别对普通压块传感器、颗粒阻尼传感器进行现场测试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研制的颗粒阻尼传感器有较好的减振滤波效果。采用基于算术平均滤波方法对张力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减少了测量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噪声的干扰,实现了更准确的张力测量。采用基于小波框架阈值滤波方法对所测张力信号进行处理,为基于钢丝绳张力信号的故障诊断做准备。此外,测量现场张力液压平衡装置活塞杆伸缩到极限时对钢丝绳张力测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实现了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及载荷的动态准确监测,为基于钢丝绳张力的故障预警提供了基础,对提高提升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该论文有图94幅,表8个,参考文献160篇。

张明文[9](2017)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矿山在提升作业中使用的提升机主要有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和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两种,使用的钢丝绳按种类分为首绳、尾绳、制动绳、稳绳几类。本文主要研究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中最难更换的首绳的更换方案。目前,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采用的首绳更换方案多为建矿初期所采用的方案,由于涉及到安全、工期、现场设备、现场场地等等因素的局限,大多不愿意采用新的方案。近年来,技术革新很快,专用设备更新多,老方案在更换周期上,作业劳动强度上,作业安全方面,都有可以优化更改的空间。本文研究与探讨的主要意义在于总结目前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使用的更换方案,逐个分析方案中的优缺点,并结合目前技术和专用设备的更新,对各个方案进行优化,达到单个方案最优,能对以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更换首绳作业中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邹春雨[10](2017)在《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提升机是矿山运输与提升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提升机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矿山生产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所以矿井提升机性能与质量的优劣对采矿效率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轴装置是提升机承受载荷与传递动力的关键部件,因此,主轴装置的动态特性与提升机的健康状态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此,以提升机主轴装置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机的可靠状态监测为研究目标,开展主轴装置静力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方面的动态特性研究。研究成果将为提升机主轴装置故障诊断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提高矿井提升机状态监测的可靠性。本文以2JTP-1.2×0.8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的主轴装置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四方面的研究,包括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与瞬态动力学分析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提升机主轴装置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在分析结果中查看主轴装置的应力应变特性,得到各工况下各零件的最大应力值与变形量,然后与各零件材料的许用应力进行对比,进行强度的校核,再通过查看主轴的最大变形量对主轴进行刚度校核。通过对静力学分析结果的分析与对各零件的校核,得出各零件均满足强度要求并且主轴满足刚度要求。其次,为了避免主轴装置发生共振或者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对主轴装置进行模态分析。从分析结果得到了主轴装置的前6阶固有频率与所对应的主振型。然后对主轴装置进行谐响应分析,确定结构在承受不同频率成分的载荷时的稳态响应。分析结果显示提升机主轴装置的敏感频率范围在44Hz,64Hz和156Hz附近,接近于模态分析中的第1阶,第3阶和第5阶固有频率,提升机工作时应避免该频率段的激励。然后,分别对主轴装置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与卡罐状态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卷筒的最大应力值为167 Mpa,变化规律与作用在筒壳表面的均布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主轴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最大应力保持在40Mpa左右,变化规律与作用在卷筒上的钢丝绳拉力造成的扭矩的变化规律相似。当发生卡罐事故时,卷筒与主轴的应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主轴的最大应力值增大的程度相对较大。两次分析结果显示主轴装置在正常运行时与卡罐断绳时均可以保证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后,对主轴装置进行振动特性的研究。先对主轴装置进行运行速度为0.5m/s、1m/s、1.5m/s、2m/s与2.5m/s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查看运行过程中主轴装置的振动特性。然后搭建试验台,在提升机试验台上进行主轴装置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拾取轴承座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将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式所得到振动加速度的幅值变化规律一致,振动加速度的幅值随提升机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所以,对主轴装置振动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可以通过仿真分析完成。

二、FEASIBILITY AND EXPERIMENT ANALYSIS OF FOUR-ROPES FRICTION HOIST WITHOUT ROPE GROOVES CUTT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EASIBILITY AND EXPERIMENT ANALYSIS OF FOUR-ROPES FRICTION HOIST WITHOUT ROPE GROOVES CUTTING(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轮系调整的并联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轮系调整的并联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设计
    2.1 引言
    2.2 基于轮系调整的张力均衡机构设计
    2.3 基于轮系调整的张力均衡装置结构设计及原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与动态特性
    3.1 引言
    3.2 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
    3.3 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求解及张力计算
    3.4 钢丝绳张力动态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仿真分析与验证
    4.1 引言
    4.2 AMESim仿真模型建立
    4.3 AMESim系统仿真与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轮系调整的提升系统实验平台设计与验证
    5.1 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5.2 实验平台的制造与搭建
    5.3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分布参数模型及实验验证
    2.1 引言
    2.2 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分布参数模型建立
    2.3 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分布参数模型离散化
    2.4 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分布参数模型实验验证
    2.5 本章小结
3 天轮摆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天轮摆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模型
    3.3 天轮摆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仿真分析
    3.4 天轮摆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刚性罐道扰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刚性罐道扰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模型
    4.3 刚性罐道扰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仿真分析
    4.4 刚性罐道扰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张力控制研究
    5.1 引言
    5.2 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与动力学建模
    5.3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天轮摆动提升绳张力控制
    5.4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刚性罐道扰动提升绳张力控制
    5.5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提升系统张力控制实验验证
    5.6 基于阻尼连续可调磁流变减振器提升绳张力控制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动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丝绳张力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2 摩擦提升钢丝绳张力及不平衡分析
    2.1 钢丝绳张力提升系统
    2.2 滚筒衬垫压力模型的计算
    2.3 钢丝绳张力不平衡分析
        2.3.1 钢丝绳张力测量方式对比
        2.3.2 钢丝绳张力动态不平衡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钢丝绳张力动态监测方案设计
    3.1 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
    3.2 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4.1 衬垫压力传感器的选型设计与优化
        4.1.1 传感器的设计要求
        4.1.2 传感器弹性体的结构设计
        4.1.3 传感器弹性体的结构优化
        4.1.4 弹性体的建模
        4.1.5 弹性体的仿真分析
    4.2 信号采集与无线模块的设计
        4.2.1 信号采集
        4.2.2 无线模块的设计
    4.3 供电电源的选择
        4.3.1 5V/3.3V电源设计
        4.3.2 供电电池选型
        4.3.3 电池管理系统选型
    4.4 本章小结
5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监测系统组成
    5.2 系统管理模块
    5.3 数据采集模块
    5.4 参数设置及报警
    5.5 数据处理模块
        5.5.1 数据保存
        5.5.2 数据处理
    5.6 模拟试验
    5.7 本章小结
6 现场钢丝绳张力监测系统安装与测试
    6.1 张力监测系统的安装
    6.2 监测系统试验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4)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总体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双绳缠绕式提升机建模与钢丝绳张力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双绳缠绕式提升机动力学模型构建
    2.3 钢丝绳张力特性分析
    2.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正常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
    3.1 引言
    3.2 动态面控制技术概述
    3.3 钢丝绳张力协调动态面控制方法
    3.4 基于迭代学习的钢丝绳张力协调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方法
    3.5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执行器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
    4.1 引言
    4.2 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系统执行器子系统故障树
    4.3 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系统执行器子系统故障检测与状态评估方法
    4.4 执行器子系统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器设计
    4.5 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传感器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
    5.1 引言
    5.2 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分析
    5.3 基于信号融合的传感器故障检测与评估
    5.4 基于扩张观测器的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器设计
    5.5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试验台搭建与实验验证
    6.1 引言
    6.2 双绳缠绕式提升装备实验平台介绍
    6.3 参数辨识与提升曲线设置
    6.4 正常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试验验证
    6.5 执行器子系统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试验验证
    6.6 传感器故障工况下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方法试验验证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结构光的提升钢丝绳振动监测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况
        1.1.1 课题来源背景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
        1.2.1 钢丝绳横向振动监测研究现状
        1.2.2 计算机视觉及结构光测量技术
        1.2.3 目标追踪研究概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方案
第二章 基于线结构光的钢丝绳横向振动测量研究
    2.1 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系统钢丝绳振动源分析
    2.2 基于线结构光的振动测量方法
        2.2.1 线结构光法基本原理
    2.3 线结构光标定
        2.3.1 线结构光测量仪器标定具体步骤
        2.3.2 线结构光标定结果分析
    2.4 提升钢丝绳横向振动数据的坐标转换研究
        2.4.1 成像面与相机坐标系
        2.4.2 振动位移测量坐标系
        2.4.3 基于线结构光的钢丝绳横向振动位移测量原理
        2.4.4 测量仪器安装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相机与线结构光测量法的对比研究
    3.1 基于KinectV1 的钢丝绳横向位移测量原理
        3.1.1 获取包含钢丝绳的三维点云
        3.1.2 钢丝绳三维点云数据处理
        3.1.3 钢丝绳横向位移计算原理
    3.2 基于KinectV1 的钢丝绳横向位移测量精度研究
        3.2.1 测试实验台
        3.2.2 光照条件对深度相机测量精度的影响
        3.2.3 距离对深度相机测量精度的影响
    3.3 基于线结构光的钢丝绳横向位移测量精度研究
        3.3.1 光照条件对线结构光法测量精度的影响
        3.3.2 距离对线结构光法测量精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FC的钢丝绳振动监测软件
    4.1 振动监测应用程序设计
        4.1.1 基于Visual Studio C++的应用程序框架
        4.1.2 MFC对话框界面设计
    4.2 Visual Studio应用程序
        4.2.1 基于目标追踪的线结构光条区域追踪
        4.2.2 兴趣域追踪模块
        4.2.3 图像处理功能及数据保存模块
        4.2.4 振动位移实时曲线绘制模块
    4.3 应用程序其他功能实现
        4.3.1 差影法确定兴趣区域
        4.3.2 报警功能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研究与数据分析
    5.1 基于线结构光的钢丝绳横向位移测量实时性分析
    5.2 现场应用实验
        5.2.1 测量结果分析
    5.3 基于EEMD-PSO-SVM的提升系统载荷故障诊断
        5.3.1 EEMD分解监测数据
        5.3.2 PSO-SVM结果预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矿井提升系统天轮轴承故障诊断及其智能润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况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轮系统结构及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天轮轴承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3 天轮轴承系统润滑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对系统响应影响的研究
    2.1 引言
    2.2 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机理
        2.2.1 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系统受力分析
        2.2.2 天轮轴承故障机理及其常见形式
    2.3 轴承故障对天轮系统响应影响的研究
        2.3.1 天轮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3.2 滚动轴承力模型
        2.3.3 天轮系统动力学响应仿真分析
        2.3.4 实验研究
    2.4 落地式摩擦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特征
        2.4.1 天轮轴承故障振动的理论模型
        2.4.2 天轮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轮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MED-AMMF的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特征提取
        3.2.1 基本理论
        3.2.2 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仿真分析
    3.3 基于MED-ICEEMDAN的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特征提取
        3.3.1 基本理论
        3.3.2 基于MI-SE的有效模态分量的筛选
        3.3.3 天轮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仿真分析
    3.4 实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天轮轴承故障诊断
    4.1 引言
    4.2 支持向量机原理
        4.2.1 线性支持向量分类机
        4.2.2 非线性支持向量分类机
    4.3 天轮轴承AFSA-SVM故障诊断模型
        4.3.1 基于传统SVM的故障诊断模型
        4.3.2 基于AFSA优化的SVM故障诊断模型
    4.4 基于ICEEMDAN能量熵的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
    4.5 故障诊断结果分析
        4.5.1 SVM优化前的故障诊断结果
        4.5.2 AFSA-SVM的故障诊断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轮轴承故障诊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天轮平台监测系统设计
        5.2.1 提升机天轮轴承感知系统硬件设计
        5.2.2 提升机天轮轴承感知系统软件设计
    5.3 提升机天轮轴承故障诊断
        5.3.1 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
        5.3.2 基于AFSA-SVM智能诊断系统的故障诊断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轮轴承系统智能润滑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天轮轴承系统智能润滑
        6.2.1 天轮滚动轴承智能润滑
        6.2.2 天轮滑动轴承智能润滑
    6.3 天轮轴承系统新型智能润滑方法
        6.3.1 新型智能润滑方法的总体方案
        6.3.2 天轮轴承系统智能润滑模拟系统方案
    6.4 注油流道理论设计
    6.5 注油流道流场仿真分析
        6.5.1 仿真模型的建立
        6.5.2 网格无关性验证
        6.5.3 结果分析
    6.6 智能润滑监控系统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7)双斜撑矿山井架正常工作及断绳事故下的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发展趋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矿山井架结构研究现状
        1.2.2 矿山井架研究存在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2 矿山井架结构有限元建模
    2.1 矿山井架结构的分析处理
        2.1.1 矿山井架结构概述
        2.1.2 矿山井架结构计算假定
        2.1.3 矿山井架结构荷载计算
    2.2 矿山井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2.2.1 选取壳单元
        2.2.2 边界条件的处理及荷载施加方向
    2.3 结构材料本构关系
    2.4 初始几何缺陷的施加
    2.5 残余应力的施加
    2.6 本章小结
3 矿山井架利用局部屈曲后强度的优化
    3.1 静力学求解控制
    3.2 矿山井架主斜撑柱的优化
        3.2.1 斜撑柱构件初始缺陷的组合选取
        3.2.2 矿山井架原模型极限承载力分析情况
        3.2.3 矿山井架主斜撑柱截面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矿山井架结构正常工作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4.1 钢丝绳提升张力的理论推导
        4.1.1 简化提升系统建模
        4.1.2 钢丝绳等效质量
        4.1.3 提升系统提升过程中的钢丝绳张力微分方程推导
    4.2 钢丝绳提升张力微分方程的仿真模型建立
        4.2.1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简介与仿真参数
        4.2.2 钢丝绳仿真模型的建立
        4.2.3 钢丝绳张力仿真结果分析
    4.3 井架结构阻尼的选用
    4.4 矿山井架正常工作振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评估
        4.4.1 上天轮提升,下天轮下放工作状态(考虑重力)
        4.4.2 上天轮下放,下天轮提升工作状态(考虑重力)
    4.5 矿山井架正常工作荷载下的位移动力放大系数
    4.6 本章小结
5 矿山井架结构断绳事故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5.1 断绳事故原因分析
    5.2 断绳冲击激励的近似描述
    5.3 井架上天轮绳断,下天轮承受0.33倍断绳激励(考虑重力)
    5.4 井架下天轮绳断,上天轮承受0.33倍断绳激励(考虑重力)
    5.5 矿山井架断绳激励下的位移动力放大系数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及载荷动态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总体结构
2 钢丝绳张力及液压平衡装置动态特性研究
    2.1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运行及张力变化特点
    2.2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动力学模型
    2.3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液压自动平衡装置
    2.4 基于AMEsim的张力液压平衡装置动态特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钢丝绳张力测量方法及动态监测系统
    3.1 基于钢丝绳张力液压自动平衡装置的张力测量方法
    3.2 钢丝绳张力及提升载荷动态监测系统
    3.3 本章小结
4 颗粒阻尼传感器设计及其减振滤波研究
    4.1 颗粒阻尼传感器的设计
    4.2 颗粒阻尼传感器的减振耗能研究
    4.3 基于DEM的颗粒阻尼建模
    4.4 基于DEM的黏-弹性接触模型耗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颗粒阻尼传感器仿真及相关参数优化
    5.1 颗粒阻尼传感器弹性体结构优化
    5.2 颗粒参数对减振滤波阻尼效果的仿真
    5.3 颗粒阻尼传感器的标定
    5.4 本章小结
6 现场试验数据及问题分析
    6.1 钢丝绳张力有线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及现场平台搭建
    6.2 现场采集数据对比分析
    6.3 油压法、拉压转换法所测张力对比分析
    6.4 钢丝绳张力信号数字滤波处理的现场应用
    6.5 钢丝绳张力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常用的换绳方案
    2.1 提升系统简介
        2.1.1 缠绕式提升机与摩擦式提升机
    2.2 提升钢丝绳简介
        2.2.1 提升钢丝绳失效的原因
    2.3 本文采用的样本介绍
    2.4 更换首绳的工艺方案
        2.4.1 新绳绑旧绳型更换方案
        2.4.2 旧绳引新绳型更换方案
        2.4.3 循环绳式首绳更换方案
        2.4.4 稳车式单绳更换方案
        2.4.5 罐笼收放绳式首绳更换方案
        2.4.6 步进式首绳更换方案
第3章 方案总结
    3.1 新绳绑旧绳型总结:
    3.2 旧绳引新绳型总结
    3.3 新旧绳循环式换绳法总结
    3.4 稳车式单绳更换方案总结
    3.5 罐笼收放绳式更换方案总结
    3.6 步进式换绳方案总结
第4章 专用设备研制状况
    4.1 专用设备一:防扭卡和卡绳器
        4.1.1 防扭卡
        4.1.2 卡绳器
    4.2 专用设备二:摩擦提升系统装备调换装置
    4.3 专用设备三:旧绳回收装置
    4.4 专用设备四:换绳车
        4.4.1 换绳车简介
        4.4.2 换绳车的实际换绳工艺流程
第5章 方案优化设计
    5.1 新绳绑旧绳型优化设计
    5.2 旧绳引新绳型优化设计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10)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提升机主轴装置振动特性
        1.2.2 提升机主轴装置应力应变特性
        1.2.3 提升机主轴装置疲劳特性
        1.2.4 相关问题的讨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双卷筒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载荷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双卷筒缠绕式提升机的结构
    2.3 主轴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正常状态下所受载荷的计算方法
    2.5 卡罐状态下所受载荷的计算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主轴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
    3.1 引言
    3.2 主轴装置零件建模
    3.3 主轴装置结构的装配
    3.4 小结
第四章 主轴装置的静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静力学分析方程
    4.3 静力学分析流程
    4.4 主轴装置三维模型的导入
    4.5 单元类型和网格的划分
    4.6 载荷与边界条件的施加
        4.6.1 载荷分析
        4.6.2 施加约束
    4.7 结果分析
    4.8 小结
第五章 主轴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提升设备运动学
        5.2.1 提升速度图
        5.2.2 运动学参数选取
        5.2.3 运动学参数计算
    5.3 提升设备动力学模型
    5.4 主轴装置模态分析
        5.4.1 模态分析方程
        5.4.2 模态分析流程
        5.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4 施加约束
        5.4.5 结果分析
    5.5 主轴装置谐响应分析
        5.5.1 谐响应分析方程
        5.5.2 谐响应分析流程
        5.5.3 施加载荷
        5.5.4 结果分析
    5.6 主轴装置正常状态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5.6.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6.2 载荷与边界条件的施加
        5.6.3 六阶段运行速度图
        5.6.4 结果分析
    5.7 主轴装置卡罐状态下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5.7.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7.2 边界条件的施加
        5.7.3 结果分析
    5.8 主轴装置振动特性分析
        5.8.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8.2 边界条件的施加
        5.8.3 结果分析
    5.9 小结
第六章 主轴装置振动特性试验
    6.1 引言
    6.2 提升机试验台
        6.2.1 结构组成
        6.2.2 技术参数
        6.2.3 测试系统设计
        6.2.4 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
    6.3 试验方案设计
    6.4 试验结果
    6.5 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主要结论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FEASIBILITY AND EXPERIMENT ANALYSIS OF FOUR-ROPES FRICTION HOIST WITHOUT ROPE GROOVES CUTTING(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轮系调整的并联钢丝绳张力均衡装置及动态特性研究[D]. 李远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双绳缠绕式提升系统振动与控制研究[D]. 王国营.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3]摩擦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动态监测系统研究[D]. 郑余胜.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4]双绳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 陈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结构光的提升钢丝绳振动监测的研究与应用[D]. 黄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矿井提升系统天轮轴承故障诊断及其智能润滑方法研究[D]. 杨芬. 太原理工大学, 2019
  • [7]双斜撑矿山井架正常工作及断绳事故下的动力响应研究[D]. 李泽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
  • [8]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张力及载荷动态监测研究[D]. 雷高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9]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方案的研究[D]. 张明文. 武汉工程大学, 2017(04)
  • [10]缠绕式提升机主轴装置动力学特性研究[D]. 邹春雨.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四绳无切绳摩擦提升机的可行性及试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