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健,薛婉婷,刘红英,董静,杨志远,王鸿儒,元旭日[1](2021)在《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下低龄儿童心理反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下低龄儿童心理应激反应和畏惧程度,提高人们对低龄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方法对接受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的60例≤4周岁低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应用改良中文版儿童畏惧表-牙科分量表(CFSS-DS)评价患儿治疗前、后和2周复诊时主观畏惧程度的变化,在治疗后及复诊前调查观察患儿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及复诊时CFSS-DS改良中文版量表得分均值分别为(45.77±14.65)分,(73.38±9.49)分,(68.12±13.60)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21.41,P<0.001),复诊时较治疗前也明显上升(t=14.74,P<0.001),较治疗后显着下降(t=6.83,P<0.001);治疗后和复诊前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各有22例和19例,治疗后畏惧水平对心理应激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下低龄儿童心理反应强烈,一定程度上加重患儿的牙科畏惧程度,甚至会导致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
张清[2](2021)在《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日益重视,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功能层面。我国儿童口腔患病率高,但儿童牙科治疗产品的行业现状与设计现状无法跟上人们的需求。在牙科治疗过程和牙科综合治疗台的设计过程中,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重视。由于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他们理解和接受事物的能力有限,不良的治疗经验更容易导致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对牙科综合治疗台设计时,为了帮助解决人们不断升级的情感体验需求,应在保证医疗器械功能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儿童患者的情感需求,运用情感化设计理念指导设计。儿童牙科治疗产品应该“以儿童为本”,通过情感化设计改善儿童患者的就医体验,能有效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儿童牙科治疗现状着手考察,对比分析国内外牙科产品现状,细化痛点,发掘出儿童牙科治疗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情感化设计理论和人机工程学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基础,归纳出情感化设计原则,并针对本课题研究对象-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进行设计方法构建;然后梳理分析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对目标用户进行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目标用户需求;最后以情感化设计方法为理论指导,分别从机械结构、人机交互、造型、色彩及材质方面对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进行设计改良,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其中机械结构部分以人机工程学原理为指导进行尺寸设计,再通过运动学仿真分析进行优化再设计;服务设计部分对利益相关者展开分析,实地考察体验儿童牙科治疗流程,从优规划构建用户治疗旅程图;牙科综合治疗台的造型、色彩及材质部分,根据调研结果和语意差分法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草图设计和建模设计,依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和情感化设计理论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人机互动过程对儿童群体的特殊关照性,并通过人机工程学软件分析验证人机界面符合产品使用规律。如今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中的设计应用日趋重要。我国在此方面对于情感和医疗产品的结合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仍需加强实际应用。在理论研究和设计生产中都需要学者和设计师的协作与努力,从而生产设计出更为符合儿童或者情感需求,提升使用体验的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该论文有图76幅,表12个,参考文献77篇。
任文娟[3](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并探究儿童牙科焦虑症与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就诊经历等因素的相关性;2.评价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对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2019.10-2020.10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12岁儿童305名,经患者及其家长知情同意后,在患儿候诊时由调查员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口腔检查,获取儿童的牙科焦虑状况、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就诊经历、身高体重与口腔健康状况等资料,诊疗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进行诊疗评价。调查员均经过培训并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回收、清洗调查数据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2.选择符合全麻手术适应症且为牙科焦虑症的3-5岁患儿,其中,家长意向全麻的患儿纳入全麻组行全麻下口腔治疗,其余患儿行保护性固定下的口腔治疗。根据全麻组患儿的基本特征在行保护性固定下治疗的患儿中寻找匹配患儿(匹配要求:年龄相差≤3个月、焦虑评分差异≤3分、父母文化程度相当),最终全麻组、保护性固定组各纳入患儿32名。在干预前、干预后2小时,干预后1周分别测评患儿的CFSS-DS焦虑评分与Venham治疗依从性评级,建立数据库,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及每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差异。结果:1.在本次调查中,共调查儿童患者320名,回收有效问卷与检查表305份,数据有效率为95.3%。调查儿童改良中文版CFSS-DS量表的平均评分为27.21±8.67,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为23.9%,12.8%的儿口门诊患者为高度焦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期(3-5岁)儿童的患病率(46.1%)高于在学龄期(6-12岁)儿童(25.2%)(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患病率(41.7%)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大学(25.7%)、研究生及博士(12.1%)的儿童(P<0.05);患有成人牙科焦虑症的家长其儿童患病率(48.9%)明显高于家长未患该病的儿童(19.4%)(P<0.05);CFSS-DS评分与患者的DMFT-deft、DMFS-defs皆呈低度相关(P<0.01);有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如口腔诊疗时哭闹)患病率(47.2%)显着高于无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11.2%)(P<0.01)。相比诊疗一般患儿,诊疗CDF患儿时口腔医师自述压力、焦虑甚至想终止治疗的比例较大(67.1%)(P<0.01)。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口腔门诊3-5岁患儿,母亲学历、家长对待CDF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是否有错畸形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对于口腔门诊6-12岁患儿,家长是否患牙科焦虑症、家长对待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的不良口腔诊疗经历、患儿的DMFT-deft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3.全麻组患儿在术后2h时CFSS-DS评分(27.88±7.06)明显低于术前评分(34.06±9.69),全麻干预后的患儿,在复诊中焦虑、失控的行为明显减少(Z=-2.843,P=0.004<0.01);保护性固定组患儿干预后2h时CFSS-DS评分(36.63±9.15)明显高于干预前评分(34.13±8.70),复诊时儿童焦虑、失控等的临床就诊行为没有减少(Z=-0.421,P=0.674>0.01)。结论:1.在儿童口腔门诊中,3-12岁患者中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23.9%),学龄前儿童(3-5岁)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高达46.1%,提示在口腔临床诊疗中须首要加强学龄前儿童牙科焦虑症的防治,儿童口腔科推广舒适化口腔治疗迫在眉睫,亟需规范且行之有效的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2.儿童牙科焦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家长对待口腔诊疗的态度、患儿的诊疗经历、母亲的学历与口腔健康状况;其中,家长有牙科焦虑症状、患儿负面口腔诊疗经历及口腔健康状况不良是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3.应用保护性固定技术管理牙科焦虑症患者不能缓解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焦虑;全身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可降低牙科焦虑症患儿的焦虑程度,全身麻醉为牙科焦虑症有效的干预方法。
周玭娉[4](2021)在《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牙科治疗的幼儿逐年递增,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儿克服牙科焦虑症以顺利完成治疗,恢复牙齿功能,有助于恒牙生长发育,并且可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 L)。但部分父母和儿科医生表示对麻醉药物是否存在长期中枢神经功能影响感到担忧。本试验的研究目标是研究和探讨儿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龋齿治疗是否会对神经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方法:在这项前瞻性、对照、等效性试验中,拟招募340名小于7岁的无影响神经发育因素的健康儿童在全凭七氟醚全身麻醉下与常规清醒局部麻醉下接受龋齿治疗进行比较。观察记录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儿在围术期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开展患儿父母对治疗方式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在手术后六个月时,使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对受试儿童的神经认知功能实施测验,选取评估结果中的全量表总智商(FSIQ)作为试验的主要结果。等效性界值定义为5(FSIQ标准差的1/3),若两组FSIQ分数均值之差的95%CI在(-5,+5)之间,则可认为两组的FSIQ分数具有等效性。结果:在招募的研究对象中,共有306例完成了所有治疗(全身麻醉组150例,局部麻醉组156例)。局部麻醉组有一名患儿在术中发生了局部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暂停手术操作后自行恢复。全身麻醉组有两名儿童在术后麻醉复苏期间出现了轻度喉痉挛,未发现明显缺氧。全身麻醉组中使用七氟醚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25min(IQR 105150),其术后的不良反应以苏醒期躁动为主(39%)。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父母(83%)对在全身麻醉下的治疗方式表示高度满意。在术后半年时,全身麻醉组有129名儿童、局部麻醉组有144名儿童完成了所有评估项目。全身麻醉组的FSIQ分数均值为103.12(SD 8.94),局部麻醉组为103.58(SD 8.40)。两组FSIQ分数均值相差0.46,95%CI为-2.531.61,证明了两组间的FSIQ分数呈等效性。在年龄亚组中,两组FSIQ分数也具有等效性。全身麻醉组中,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分组的FSIQ分数间未发现显着性差异。在可能影响主要结果的因素中,只发现了母亲的学历对FSIQ分数有显着影响。结论:在全凭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下接受口腔治疗,可使严重牙科焦虑症患儿安全且高效的完成手术,大多数父母对此表示高度满意。在本试验中,与清醒局部麻醉相比,未发现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在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进行较长时间牙科治疗对术后六个月时的神经认知功能产生影响的证据。
王倩,王伟平,张娟,刘海凤,李辉,李秀娥[5](2021)在《我国牙科焦虑症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我国牙科焦虑症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词为"牙科焦虑"或"牙科恐惧"或"牙科畏惧"为检索式,检索CNKI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我国牙科焦虑症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94家机构,638名学者的941篇期刊论文;1986年~2020年该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学者为吴友农,发文机构分布广泛且合作极少,网络密度仅为0.0009(<0.1);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主要集中在发病人群、影响因素、防治措施、测评4个方面。结论牙科焦虑症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研究热点及前沿为牙科焦虑症的测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但该领域发文作者及各研究机构间缺少合作,应加强机构间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6](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指出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燕飞,杨钰云,蔡蕾,刘佳乐[7](2020)在《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绍兴市口腔医院儿童收治的80例牙科畏惧症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笑气镇静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和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Frankl行为量表、Houpt行为量表及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CFSS-DS量表、Frankl行为量表、Houpt行为量表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DBP、HR高于对照组,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Frankl行为量表、Houpt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CF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 h、3 h,研究组患儿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可有效缓解患儿就诊中的焦虑、恐惧情绪,改善就诊行为表现,减轻疼痛程度。
王春丽,李华,李秀娥[8](2020)在《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科焦虑症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牙科心理问题,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逃避治疗、延迟复诊等诸多负面行为问题,给口腔诊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口腔健康维护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回顾了牙科焦虑症研究的发展过程、流行病学、病因、干预及结局研究的现状,认为我国目前牙科焦虑症的研究应注意开展大样本基于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干预、深入开展病因和结局研究、开展全生命周期牙科焦虑症预防,不断降低人群牙科焦虑水平,推动牙科舒适和无痛治疗的发展。
贾正宇[9](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文中认为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全人”照顾的医疗服务日益被重视,因此面对儿童口腔治疗的恐惧,从个人到环境层面的全方位支持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现状,寻找有效缓解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介入对策,这对于解决儿童就医多方面和较复杂的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口腔治疗恐惧让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经受着挑战,因此,口腔治疗恐惧的儿童处于相对弱势的处境,他们需要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支持。本研究以口腔治疗恐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出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整合系统资源的作用,协助患儿缓解或克服恐惧。全文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运用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来探究与儿童紧密相关的两大环境系统(医疗机构和家庭系统),并以类属分析的方法进行资料整理。笔者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医务社工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现状研究;第二部分是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第三部分是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支持服务模式的评估研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第一,介入儿童口腔治疗恐惧不仅需要关注儿童本身的需求,也需要考虑儿童所处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第二,医务社工能够作为服务模式的主导者和服务的实施者,运用专业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现其整合功能的优势,主动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以医疗机构为阵地,将社会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组建成复合式的团队,提供利他的支持性服务;第三,本文所提出的服务模式其作用体现有:在医务社工的参与下能够为口腔患儿、儿童家庭和医疗机构提供系统的就医支持,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检验该服务模式的有效性,使其能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总之,笔者所提出的服务模式,为解决儿童口腔治疗恐惧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社会工作在医务领域的较新探索,为处理儿童口腔治疗恐惧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参考和方向。
夏彦[10](2020)在《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与学界对于儿童心理状态日益关注,对儿童医疗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儿童牙科医疗产品最主要的设计痛点是如何缓解治疗畏惧感,吸引儿童主动参与治疗,提升就医情感体验。基于行为分析方法,对牙科医疗过程中引起儿童产生畏惧行为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从中准确挖掘出儿童对于牙科医疗产品的具体需求。通过叙事性设计解决具体的需求问题,达到缓解儿童治疗畏惧感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行为分析方法,量化牙科各项因素对于儿童治疗畏惧行为的影响程度,从中提取了用于设计转换的具体需求,为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的需求匹配提供了参考。(2)在叙事性设计理论指导下,明确了叙事性游戏与叙事性产品的关系。分析各功能层级对应的需求问题,建立目标人群具体需求与功能层级匹配关系,将功能层级需求分别划分到叙事性游戏构建和叙事性产品设计中。通过AHP层级分析法评价各功能层级的重要度,判定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的优先级,为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和医疗产品设计提供解决需求问题的优先级。(3)基于功能层级明确需求问题与叙事性游戏要素的关系;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确定儿童偏爱的游戏核心元素表现形式。以上述结论为依据,构建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确定运用于医疗过程中的游戏主题和情节,限定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种类和统一的设计元素表现形式。(4)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设计,明确医疗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展开产品设计实践,提出具体设计方案,并论证功能层级需求在各类产品设计方案中的体现。
二、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下低龄儿童心理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儿童主观牙科畏惧水平的评定标准 |
1.4 儿童心理应激反应变化的调查 |
1.5 方法及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畏惧水平变化 |
2.2 心理应激反应 |
2.3 刷牙及使用牙线 |
3 讨论 |
(2)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分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框架 |
2 设计理论研究 |
2.1 情感化设计理论及应用分析 |
2.2 人机工程学理论及应用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的情感化分析 |
3.1 儿童用户分析 |
3.2 调研与需求分析 |
3.3 结构设计的情感化分析 |
3.4 外观设计的情感化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儿童牙科椅的机械结构设计 |
4.1 儿童牙科椅尺寸设计 |
4.2 儿童牙科椅升降结构设计 |
4.3 牙科椅升降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4.4 儿童牙科椅升降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深化设计 |
5.1 服务流程设计 |
5.2 外观设计 |
5.3 人机工程学仿真试验 |
5.4 整体展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CDF的相关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 |
1.3 调查内容 |
1.4 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1 问卷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2 检查工具及标准 |
1.5 调查方法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2.2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现况 |
2.3 CDF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1.1 不同家庭环境对CDF的影响 |
2.3.1.2 不同就诊经历对CDF的影响 |
2.3.1.3 不同体格、生育方式对CDF的影响 |
2.3.1.4 CDF与口腔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
2.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2.1 3-5 岁年龄组 |
2.3.2.2 6-12 岁年龄组 |
2.4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情况 |
3.2 影响儿童口腔门诊CDF的相关因素 |
3.2.1 人口学因素 |
3.2.2 家庭环境因素 |
3.2.3 口腔科就诊经历 |
3.2.4 CDF与口腔健康 |
3.3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治疗CDF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与样本纳入 |
1.3 实验工具及实验人员 |
1.4 实验方法 |
1.4.1 样本纳入 |
1.4.2 干预的实施 |
1.4.3 干预前后牙科焦虑水平测评与术后回访 |
1.5 质量控制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样本特征 |
2.2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3 GA、PSD干预前后的患儿的焦虑水平 |
2.3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3 讨论 |
3.1 GA干预效果评价 |
3.2 PSD干预效果评价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牙科焦虑症患者的评估与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儿童评估量表 |
附件2:医生评估量表 |
附件3:儿童牙科焦虑症(CDF)影响因素调查表——家长问卷 |
附件4:Wong and Baker面部表情量表 |
附件5:口腔健康状况检查表 |
附件6:2-18 岁儿童与青少年BMI参考值 |
附件7:美国麻醉师协会患者体质评估(ASA) |
附件8:知情同意书 |
附件9:全麻手术知情同意书 |
附件10: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治疗的应用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单一七氟醚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对儿童近期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婴幼儿全身麻醉与神经发育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我国牙科焦虑症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年度分布 |
2.2 研究力量 |
2.2.1 发文作者分析 |
2.2.2 发文机构分析 |
2.3 研究热点 |
2.4 研究前沿 |
3 讨论 |
(6)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
(一)史前医学时期 |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
一、心脏主题展 |
二、大脑主题展 |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
结束语 |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
后记与致谢 |
附件 |
(7)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检测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儿CFSS-DS量表、Frankl行为量表、Houpt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儿VAS评分比较 |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9)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原因分析 |
1.3.2 文献中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研究的对比分析 |
1.3.3 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必要性分析 |
1.3.4 总结 |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理论基础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2 研究对象 |
1.5.3 研究方法 |
1.5.4 研究过程 |
1.6 研究伦理 |
2 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现状分析 |
2.1 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现状 |
2.1.1 患儿较难遇到对儿童友好的口腔诊室环境 |
2.1.2 儿童牙科机构尚未按恐惧源进行分类就诊 |
2.1.3 儿童牙科机构需要跨学科团队的就医支持 |
2.2 家庭系统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现状 |
2.2.1 家庭关系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就医支持的影响 |
2.2.2 家庭规则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就医支持的影响 |
2.2.3 家庭教育对儿童口腔治疗恐惧就医支持的影响 |
2.3 小结 |
3 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 |
3.1 儿童口腔治疗恐惧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构建 |
3.1.1 既有模式探讨 |
3.1.2 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的支持服务模式分析 |
3.2 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的支持服务模式管理 |
3.2.1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人员构成 |
3.2.2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筹资方式 |
3.2.3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主要目标 |
3.2.4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主要原则 |
3.2.5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工作内容 |
3.2.6 复合式支持服务模式的工作流程 |
4 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支持服务模式的评估分析 |
4.1 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支持服务模式的作用分析 |
4.1.1 服务模式对口腔患儿的帮助 |
4.1.2 服务模式对儿童家庭的帮助 |
4.1.3 服务模式对医疗机构的帮助 |
4.2 复合式儿童口腔治疗的支持服务模式检验分析 |
4.2.1 成效评估分析 |
4.2.2 满意度的评估 |
5 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反思 |
5.2.1 医务社会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反思 |
5.2.2 服务模式中专业服务提供的反思 |
5.2.3 服务模式运行有效性评估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家庭系统调查访谈提纲 |
附录 B 访谈参与者的基本信息表 |
附录 C 测量工具 |
附录 D 主观成效评估表 |
附录 E 满意度评估图 |
致谢 |
(10)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痛点问题 |
1.1.3 叙事性设计方法在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中的优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牙科医疗产品的设计现状 |
1.2.2 行为分析的研究现状 |
1.2.3 叙事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4 动态叙事性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畏惧因素分析及需求提取研究 |
1.4.2 叙事性游戏设计指导下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建构 |
1.4.3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 |
1.4.4 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的医疗相关产品设计实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创新点 |
2 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畏惧因素分析及需求提取 |
2.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流程 |
2.2 儿童牙科畏惧因素获取 |
2.2.1 文献法收集 |
2.2.2 访谈收集 |
2.3 基于动态叙事性理论的畏惧因素整合分类 |
2.3.1 动态叙事性理论层级划分 |
2.3.2 运用动态叙事性理论对畏惧因素进行分类的作用 |
2.3.3 畏惧因素整合分类 |
2.4 牙科相关因素对畏惧心理行为影响度的量化分析 |
2.4.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2.4.2 问卷分析 |
2.4.3 因素对畏惧行为影响度量化总结表 |
2.5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需求分析 |
2.5.1 医护人员的需求分析 |
2.5.2 儿童的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建构 |
3.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流程 |
3.2 叙事性游戏对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要求 |
3.2.1 叙事性游戏运用于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作用 |
3.2.2 基于同一情境下叙事性游戏和叙事性产品的关系 |
3.2.3 叙事性游戏的基本特征 |
3.2.4 叙事性游戏对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要求 |
3.3 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构建 |
3.3.1 现有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分析 |
3.3.2 基于叙事性游戏功能要求完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功能层级 |
3.4 基于医护人员及儿童需求的功能层级设计要素分析 |
3.4.1 医护人员及儿童需求与各功能层级的对应关系 |
3.4.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各功能层级需求问题分析 |
3.5 基于功能层级排序的设计重点总结 |
3.5.1 基于AHP层级分析法的功能层级排序 |
3.5.2 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功能层级评价结果 |
3.5.3 需求重点总结与分类 |
3.6 本章小结 |
4.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构建 |
4.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流程 |
4.2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叙事性游戏构成分析 |
4.2.1 叙事性游戏构成内容 |
4.2.2 叙事性游戏内容对应的功能层级 |
4.3 基于总结学龄前儿童能力的叙事性游戏设计建议 |
4.3.1 基于DSD儿童分析卡片的学龄前儿童能力总结 |
4.3.2 相关的游戏设计建议分析 |
4.4 针对儿童牙科医疗的叙事性游戏设计 |
4.4.1 各功能层级需求对应的游戏设计元素 |
4.4.2 叙事性游戏角色类型及主题内容调研分析 |
4.4.3 叙事性游戏元素调研 |
4.4.4 构建叙事性游戏框架 |
4.4.5 叙事性游戏内容设计 |
4.4.6 叙事性游戏对于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的要求 |
4.5 本章小结 |
5.基于儿童牙科叙事性游戏的医疗产品设计实践 |
5.1 研究目的与流程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流程 |
5.2 设计任务 |
5.3 基于功能层级需求的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分析 |
5.3.1 基本医疗功能层级的需求 |
5.3.2 舒适性功能层级的需求 |
5.3.3 其他功能层级设计调研与分析 |
5.3.4 叙事性儿童牙科医疗产品设计表现形式总结 |
5.4 设计方案 |
5.4.1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诊室桌椅方案设计 |
5.4.2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儿童牙科治疗器具方案设计 |
5.4.3 基于叙事性游戏的奖励道具方案设计 |
5.5 功能层级需求在设计方案中的体现 |
5.5.1 功能层级需求在诊室桌椅方案中的体现 |
5.5.2 功能层级需求在儿童牙科治疗器具方案中的体现 |
5.5.3 功能层级需求在奖励道具方案中的体现 |
5.6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文献整理 |
附件B:访谈记录表 |
附件C:儿童牙科畏惧因素问卷样本 |
附件D:功能层级专家评价表 |
附件E: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四、儿童牙科治疗中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保护性固定口腔治疗下低龄儿童心理反应的研究[J]. 李健,薛婉婷,刘红英,董静,杨志远,王鸿儒,元旭日. 河北医药, 2021
- [2]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牙科综合治疗台研究[D]. 张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3]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D]. 任文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全凭吸入麻醉下口腔治疗对幼儿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D]. 周玭娉.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我国牙科焦虑症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王倩,王伟平,张娟,刘海凤,李辉,李秀娥. 医学信息, 2021(08)
- [6]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7]音乐疗法辅助笑气镇静系统对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J]. 张燕飞,杨钰云,蔡蕾,刘佳乐. 中国妇幼保健, 2020(21)
- [8]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王春丽,李华,李秀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2)
- [9]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儿童口腔治疗恐惧的就医支持服务模式探索[D]. 贾正宇. 西华大学, 2020(01)
- [10]基于行为分析的儿童牙科医疗产品叙事性设计研究[D]. 夏彦.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