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T89C2051与MC14499构成显示、键盘接口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涛[1](2011)在《基于Pt100的喷油泵测温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利用PT100温度传感器检测油温,51系列单片机AT89C2051实现主系统,LM358、MC1403、TLC1549完成信号放大和A/D转换,采用74164来完成系统的显示,设计了喷油泵温度测控系统。该控制系统降低了成本、节约电路板空间,在喷油泵试验台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李德扬[2](2011)在《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排矿阀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脱水槽排矿阀门控制系统,实现工业上的自动化,达到节能减排目的。通过SS490传感器进行实时浓度采集,经V/F转换通过中断口进行测频,单片机P3.0、P3.1、P3.5串行驱动74HC595显示频率值,通过键盘可设置控制参数,由P1.0和P1.1控制继电器工作,控制电机正反运行,提升和降落阀门实现浓度的自动控制。
肖赵栋[3](2010)在《嵌入式无线外设接口与会议系统终端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针对单片机高低端应用展开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无线外设接口和基于ARM单片机的会议系统终端两个嵌入式无线设备。所开发的无线外设接口主要功能是将基于PS2的有线鼠标、键盘等转换为无线设备,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发射器基于AT89C2051处理器平台,接收器基于CY7C68013处理器平台,采用RF2410数字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无线通信功能。本文阐述了外设接口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硬件部分包括键盘鼠标接口设计、无线收发模块接口设计、电压转换电路设计、E2PROM电路设计及最终的PCB板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无线模块软件接口设计以及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单片机固件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开发出来的无线外设接口能够成功将有线键盘鼠标转换成无线键盘鼠标,使用距离达到15米,且使用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实现了即插即用。会议无线信息系统终端的开发,硬件部分基于ARM920T内核的S3C2410处理器平台,采用USB接口的无线网卡实现无线通信功能。软件部分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作为操作系统,采用了Qtopia4作为终端的桌面环境。包括了软硬件开发环境的建立,BootLoader的移植,Linux内核的移植,无线网卡驱动的移植以及根文件系统的制作实现,QT/Embedded4开发环境的安装,Qtopia4桌面系统的移植,以及基于UDP协议的局域网聊天室应用程序的开发等,并对相关原理、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测试结果表明,终端设备能够提供图形用户界面,支持触摸屏操作,两个终端设备可以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中通过开发出来的聊天室程序进行信息通信。本文成功开发出了实用的无线外设接口,扩展部分初步实现了一种带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为整个会议无线信息系统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陈国亮[4](2010)在《基于微处理器控制的自动血培养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检测、分离和鉴定引起病症(如:败血症,菌血症等)的微生物并进行相关的试验。例如,与败血症相关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因为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与败血症的治疗效果直接相关。许多因素可影响抗菌剂最初的经验选择,如免疫状态和可能的感染源等。若引起败血症的微生物对所选抗菌剂敏感可增加治愈的可能。因此,我们应当选择快速检测和分离病原体的最适程序。现知自动血液培养仪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强和准确快速等优点。自动血培养仪是为方便检查血液样品中有无细菌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查设备,对于快速检测临床上的败血症、菌血症患者血液中是否有细菌存在以及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作用,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已经研制出许多带微处理器的智能型自动血培养仪。自动血培养仪包括培养系统或恒温孵育系统、检测系统、主控器及外围设备。本文介绍了一种以w77ie58单片机为核心,以温度传感器和颜色传感器为主要外围器件,并结合时钟和外扩展存储器等构成自动血培养仪系统。该系统可以定时采集并自动记录数据,具有显示直观、使用方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等优点,能适用于多种温度下的自动化血液培养和检测。
马跃进[5](2009)在《辊材堆焊锤击消除应力机理及随焊锤击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轧辊作为轧机的关键部件,在轧钢过程中消耗量极大。堆焊技术近年来在轧辊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堆焊修复的轧辊具有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可使废旧轧辊重新利用,节约生产成本。但是堆焊产生的残余应力严重影响了修复轧辊的使用性能,使轧辊易产生剥落、裂纹等失效形式。随焊锤击工艺可以有效消除修复轧辊中的残余应力,提高轧辊表面疲劳强度,减少轧辊表面冷硬层材质不均匀和微型缺陷,从而提高修复轧辊的使用性能。电磁锤装置是实现随焊锤击工艺的关键部件,分参数检测模块、锤击参数控制电路、执行机构等三个部分。选用两种不同焊丝和堆焊试件进行试验,采用小孔法测量残余应力。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锤击力、锤击温度、锤击频率和锤头面积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其次,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未锤击试件和锤击试件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和对比;利用正交试验法对随焊锤击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采用最优锤击参数,针对轧辊材料进行随焊锤击试验。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研制了针对轧辊堆焊的电磁式随焊锤击系统,试验表明运行良好。(2)经过不同规范的锤击处理,焊缝及附近的残余应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焊缝处应力降低的幅值最大,距离焊缝越远,应力降低的幅值越小。(3)焊缝金相组织分析表明:锤击处理可以细化晶粒,增加焊缝的强韧性,提高焊缝的硬度。(4)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得出了电磁锤随焊锤击工艺的最优方案;通过多元一次回归分析得出了残余应力与锤击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5)针对轧辊材料的随焊锤击试验表明,随焊锤击工艺可显着降低堆焊焊道的残余应力,改善其金相组织。
潘飞[6](2008)在《基于单片机的印制电路板智能定位冲孔系统》文中研究指明印制电路板(PCB)是集成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信息载体,是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持续进步,电子产品趋于更轻、更薄、更短、更小,也使得PCB制造技术朝更高密度发展。PCB板基准孔的精确定位是保证PCB加工精度的关键。此次研究根据当前形势,结合实际作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文献查阅,开发了基于FPGA的基准孔智能定位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CCD摄像头和步进电机及计算机系统等组成。针对PCB基准孔特殊的图像信号,CCD摄像头获取PCB基准孔的图像信号,转变成视频信号输出,经数字化处理后存入图像存储器,由SST89E516RD为主单片机处理图像信息,将基准孔中心位置传给由两片AT89C2051构成的从单片机,从单片机控制二维平台的移动距离与移动速度,构建一个PCB基准孔自动定位主/从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二维平台的高速、高精度的定位,确保PCB板基准孔的定位精度和速度。该系统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低成本的单片机实现能对基准孔图像进行处理,并能在图像噪声中快速地识别和精确地定位基准孔,如何控制二维平台高速、精确的定位。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CCD视频信号的二值化处理方案,视频图像采样频率及采集方法、图像滤波算法、基准孔的识别和定位算法、步进电机的速度控制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PWM脉宽调制,提高弱视频信号的基准电位,以获取最佳图像的二值化处理;设计了视频信号采集与合成的电路,实现了视频信号的自动采集及LCD图像、菜单显示,解决了视频信号的分辨率与CPU运行速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快速图像处理算法,其中包括图像边界点的识别、配对、滤波、中心坐标的求取;分析步进电机的力矩与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测定了步进电机最佳的变速控制曲线,完成了定位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现PCB基准孔智能定位。实践证明,这些分析与设计提出了许多基于单片机的图像处理和定位、变速控制的新思想,与同类产品相比,由于摒弃了工控机、图像采集卡等设备,使得系统的体积和成本有了较大的降低,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王毅[7](2008)在《温室环境多参数微机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度控制成为一个难题。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检测系统大多采用由模拟温度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及单片机等组成的传输系统。这种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不利于控制者根据变化及时做出决定。在这样的形式下,开发一种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信息的测控系统就很有必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并采用数字化单总线技术的温度测控系统应用于温室大棚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室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变换成电流的变化,再转换为电压变化输入模数转换器,其值由单片机处理,最后由单片机去控制数字显示器,显示温室大棚内的实际温度。一旦该温度值超过我们预先设定的上、下限值,单片机便启动报警系统进行报警,进而对大棚内温度进行控制。这种设计方案能对多点的温度进行实时巡检,各检测单元能独立完成各自功能,同时能够根据主控机的指令对温度进行定时采集,测量结果不仅能在本地显示,而且可以利用单片机串行口,通过RS-485总线及通信协议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存档、处理。主控机负责控制指令的发送,控制各个从机进行温度采集,收集测量数据,并对测量结果(包括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显示和存储。该测控系统不需要任何固定网络的支持,安装简单方便,系统稳定可靠、可维护性好。
邵文革[8](2008)在《节能灯注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研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除加强电力建设之外,对节能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节能灯,也叫紧凑型荧光灯,因其节能效果良好而备受欢迎。我国已经把节能灯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节能产品(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和使用。我国是节能灯生产和消费大国,2003年使用量已近10亿只。国内有大量的节能灯生产厂家,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生产技术能力薄弱,自动化程度很低。在节能灯生产过程中,注汞工艺是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节能灯生产,仍以手工注汞为主,不仅注汞精度差,生产效率低,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市场迫切需求自动化程度高的液态注汞机。本文介绍了节能灯生产设备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着重说明了注汞机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提出研制开发自动注汞机。首先提出并论证了注汞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最佳方案,然后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进行具体设计。在硬件部分,采用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光电开关检测汞和汞管的有无;以步进电机控制注汞量;以LCD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设有缺汞、缺管报警乃至停机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各部分硬件电路。在软件部分,根据系统控制要求,详细论述了系统软件设计的方法和功能实现,给出了程序流程图并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程序。最后,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调试和检测,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开发的自动注汞机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李冉琦,白丽嫒[9](2007)在《基于单片机的PS/2标准键盘接口制作》文中认为标准PS/2键盘在微机中广泛使用,其性能优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由于此键盘接口通信协议简洁、在系统中占用软硬件资源少、可靠性高、表达信息量大,因而同样适合于要求按键较多的嵌入式系统。本文介绍在单片机系统平台上制作PS/ 2键盘接口的方法。
王嵘[10](2007)在《轻武器射击参数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弹丸飞行参数检测技术包括弹着点、弹丸速度、射频等的检测。在结合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国内对射击参数检测系统的要求的实际需求,及研究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基础上,本文详细阐述了射击参数综合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测系统)设计的主要设计思想,经过分析研究和选型,设计了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和硬件电路。设计的系统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UDU2C作为检测元件,信号放大部分采用了精密仪表运放AD626,配以LCD显示检测结果,同时通过485总线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首先,论文研究了时间—空间坐标转换方法,设计了基于激光技术的平行光源光幕系统。采用单片机及高速光电器件实现了弹丸飞行参数的自动检测。同时,论文从系统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系统抗干扰的措施和方法。其次,论文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并对系统检测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数字滤波、有序样品聚类分析和样条函数算法,提高了系统检测精度。最后,论文介绍了下位机与上位机通信接口的设计以及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论文还根据实验数据对综合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二、AT89C2051与MC14499构成显示、键盘接口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89C2051与MC14499构成显示、键盘接口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t100的喷油泵测温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测温系统整体结构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温度测量放大电路 |
2.2 主要接口电路 |
2.2.1 模数转换电路 |
2.2.2 键盘接口和数码显示 |
3 系统软件设计 |
4 结语 |
(3)嵌入式无线外设接口与会议系统终端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
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无线外设接口的研究意义 |
1.3.2 会议无线信息系统终端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无线外设接口的硬件设计 |
2.1 无线外设接口的工作原理 |
2.2 无线外设接口的硬件模块介绍 |
2.3 发射器电路设计 |
2.3.1 PS2键盘鼠标接口电路设计 |
2.3.2 无线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2.4 接收器电路设计 |
2.4.1 电压转换电路设计 |
2.4.2 E2PROM电路设计 |
2.4.3 无线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
2.5 印刷电路板设计 |
第3章 无线外设接口的软件设计 |
3.1 无线模块软件接口程序设计 |
3.1.1 无线模块的工作模式 |
3.1.2 无线模块的配置 |
3.1.3 无线模块接口函数设计 |
3.2 发射器固件设计 |
3.2.1 PS2设备与单片机的通信程序设计 |
3.2.2 发射器主函数流程设计 |
3.3 接收器固件设计 |
3.3.1 USB规范简介 |
3.3.2 USB描述符设计 |
3.3.3 USB端点配置 |
3.3.4 无线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3.4 无线外设接口设计小结 |
第4章 无线终端操作系统的移植 |
4.1 软硬件平台及开发环境的建立 |
4.1.1 硬件平台简介 |
4.1.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
4.1.3 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 BootLoader的移植 |
4.2.1 vivi简介 |
4.2.2 vivi的配置、编译及下载 |
4.3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 |
4.3.1 修改内核源码 |
4.3.2 配置编译下载内核 |
4.4 构建根文件系统 |
4.4.1 建立根文件系统 |
4.4.2 NFS方式挂载根文件系统 |
4.4.3 烧写YAFFS文件系统到终端设备 |
第5章 终端GUI应用程序开发 |
5.1 Qt嵌入式开发平台的建立 |
5.1.1 安装Qt/Embedded for x86(宿主机版本) |
5.1.2 安装Qt/Embedded for arm(目标平台版本) |
5.1.3 移植Qtopia4到终端设备 |
5.2 基于UDP的聊天室程序设计 |
5.2.1 UDP和Socket简介 |
5.2.2 聊天室界面设计 |
5.2.3 逻辑代码设计 |
5.2.4 移植聊天室程序到终端设备 |
5.3 无线终端的测试 |
5.3.1 终端设备无线通信功能的添加 |
5.3.2 无线局域网的搭建 |
5.3.3 无线网络聊天室程序测试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无线外设接口的发射器原理图 |
附录二 无线外设接口的接收器原理图 |
附录三 无线模块接口函数的实现 |
附录四 第二套键盘扫描码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4)基于微处理器控制的自动血培养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自动血培养仪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研究 |
1.2 目前市场常见的几款自动血培养仪的简介 |
1.3 目前市场常见的血培养仪的技术原理简介 |
1.4 自动血培养仪发展趋势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血液细菌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分析 |
2.1 细菌的培养方法 |
2.2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
2.3 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分析 |
2.4 自动血培养仪的性能改进 |
2.5 影响血培养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主要临床因素 |
第三章 样本的颜色检测 |
3.1 颜色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3.1.1 TCS230芯片的结构框图与特点 |
3.1.2 TCS230识别颜色的原理 |
3.2 颜色识别电路 |
3.3 颜色传感器TCS230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3.4 16位元等电流LED驱动器MBI5026 |
3.5 16位元等电流LED驱动器MBI5026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 |
第四章 自动血培养仪的温度控制 |
4.1 温度控制原理 |
4.2 具体方案 |
4.3 温度传感器DS18B20 |
4.3.1 温度传感器DS18B20简介 |
4.3.2 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温原理 |
4.4 温度控制算法 |
4.4.1 PID算法与PWM控制的原理 |
4.4.2 PID参数的调整 |
4.4.3 温控系统PID控制的改进措施 |
第五章 RS485网络的应用 |
5.1 RS485串行接口标准 |
5.2 RS485组网 |
5.3 RS485与RS232的区别 |
第六章 单片机的应用 |
6.1 AT89C2051芯片介绍 |
6.1.1 AT89C2051的功能介绍 |
6.1.2 AT89C2051的引脚说明 |
6.1.3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 |
6.1.4 时钟电路 |
6.1.5 复位原理及电路设计 |
6.2 W77IE58简介 |
第七章 硬件模块设计 |
7.1 温度显示 |
7.1.1 显示及显示接口 |
7.1.2 LE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 |
7.1.3 LED显示方式及工作原理 |
7.1.4 LED显示器接口设计 |
7.2 键盘设定 |
7.3 时钟芯片模块 |
7.4 通信模块 |
7.4.1 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
7.4.2 PC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
7.5 看门狗模块 |
7.6 蜂鸣器报警电路设计 |
7.7 外扩展存储器模块 |
7.7.1 AT29C040芯片的简介 |
7.7.2 AT29C040芯片的基本操作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5)辊材堆焊锤击消除应力机理及随焊锤击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轧辊失效形式简介 |
1.1.2 轧辊修复的发展现状 |
1.1.3 堆焊残余应力的形成和分类 |
1.1.4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
1.2 锤击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 |
1.2.1 锤击力大小对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 |
1.2.2 锤击时机对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 |
1.3 锤击对其它性能的影响 |
1.3.1 锤击消除热裂纹的机理 |
1.3.2 锤击提高工件疲劳强度的研究 |
1.4 锤击消除应力的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随焊锤击系统总体方案 |
2.1 引言 |
2.2 随焊锤击装置的基本要求 |
2.3 随焊锤击控制系统基本要求 |
2.4 总体方案的确定 |
2.4.1 锤击力和电流关系的确定 |
2.4.2 单片机的选择 |
2.4.3 调频调压电路 |
2.4.4 恒频脉冲调宽功率放大电路 |
2.4.5 步进电机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随焊锤击装置的设计与标定 |
3.1 电磁锤的设计 |
3.1.1 电磁锤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3.1.2 锤头设计 |
3.2 电磁锤夹具的设计 |
3.2.1 电磁锤夹具的设计要求 |
3.2.2 夹具各部分的设计及装配图 |
3.3 小结 |
第四章 随焊锤击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4.2.1 红外传感器的选择 |
4.2.2 温度检测电路 |
4.3 各组成电路的设计 |
4.3.1 参考电压输出电路 |
4.3.2 采样比较放大电路 |
4.3.3 开关元件的选择及驱动电路 |
4.3.4 显示电路 |
4.3.5 通讯电路 |
4.3.6 保护电路 |
4.4 电路抗干扰措施 |
4.4.1 供电系统干扰及抗干扰设计 |
4.4.2 通道干扰及抗干扰设计 |
4.4.3 空间干扰及抗干扰设计 |
4.4.4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随焊锤击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系统功能分析 |
5.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5.3 温度数据采集分析程序 |
5.4 自动控制子程序设计 |
5.4.1 锤击力和锤击频率的控制 |
5.4.2 锤击力显示 |
5.4.3 锤击频率显示 |
5.5 USB 通讯接口程序设计 |
5.5.1 本地端的单片机软件 |
5.5.2 计算机端的软件接口 |
5.6 软件抗干扰措施 |
5.6.1 指令冗余设计 |
5.6.2 软件陷阱设计 |
5.6.3 程序运行监视系统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随焊锤击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 试验材料及试件 |
6.2 试验设备与工艺 |
6.3 应力测试 |
6.3.1 应力测试原理 |
6.3.2 应力测试设备 |
6.3.3 应力测试过程 |
第七章 随焊锤击消除焊接应力的试验研究 |
7.1 随焊锤击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
7.1.1 锤击力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
7.1.2 锤击温度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
7.1.3 锤击频率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
7.1.4 锤头面积对焊接应力的影响 |
7.2 随焊锤击对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
7.2.1 随焊锤击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7.2.2 随焊锤击对焊接接头硬度的影响 |
7.3 随焊锤击工艺参数优化 |
7.3.1 试验方法 |
7.3.2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7.4 针对轧辊材料的随焊锤击试验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基于单片机的印制电路板智能定位冲孔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产品及其技术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图像处理技术 |
2.1 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
2.1.1 视频信号的采集 |
2.1.2 视频图像信号的合成与叠加 |
2.2 PCB基准孔识别与定位技术 |
2.2.1 边界点的识别 |
2.2.2 基准圆的识别 |
2.2.3 基准孔的快速识别 |
2.2.4 靶心绝对位置的获取及步长、脉冲数的计算 |
第3章 系统方案设计 |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
3.1.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
3.1.2 系统方案分析 |
3.1.3 系统的总体结构 |
3.2 系统的硬件结构 |
3.3 系统软件的框架 |
第4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1 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1 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
4.1.2 键盘的设计 |
4.1.3 存储器设计 |
4.1.4 主、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 |
4.2 机械设备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2.1 机械设备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 |
4.2.2 步进电机驱动器接口设计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
5.2 机械设备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2.1 主程序流程 |
5.2.2 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程序设计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指标 |
6.2 X和Y方向步长和脉冲当量的测试 |
6.3 步进电机变速控制曲线的测定 |
6.4 定位精度测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温室环境多参数微机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 发达国家温室产业的现状 |
1.3 国内温室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1.4.论文的研究意义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硬件设计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2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
2.2.1 温度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2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2.2.3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2.2.3.1 DS18B20 简介 |
2.2.3.2 DS18B20 的性能特点 |
2.2.3.3 DS18B20 的管脚排列 |
2.2.3.4 DS18B20 的控制方法 |
2.2.4 单片机的选择 |
2.2.4.1 AT98C2051 芯片的主要性能 |
2.2.4.2 AT89C2051 芯片的引脚说明 |
2.3 湿度的检测与控制 |
2.3.1 湿度检测的原理 |
2.3.2 装置的硬件组成 |
2.3.2.1 传感器和处理器部分 |
2.3.2.2 按键和显示部分 |
2.3.2.3 数据存储和与PC 机通讯部分 |
2.4 CO2 浓度采集电路 |
2.5 光照采集电路 |
2.6 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
2.6.1 键盘接口设计 |
2.6.1.1 键盘工作原理 |
2.6.1.2 AT89C2051 经 8155 与键盘接口方法 |
2.6.2 显示器接口设计 |
2.6.2.1 LED 显示器结构与原理 |
2.6.2.2 AT89C2051 经8155 与显示器接口方法 |
2.7 执行及报警电路 |
2.8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
3.1 主程序设计 |
3.2 键盘程序设计 |
3.3 A/D 转换程序设计 |
3.4 滤波程序设计 |
3.5 模糊控制程序设计 |
3.6 显示程序设计 |
3.7 DS18B20 的流程图 |
3.8 关于 DS18B20 的程序 |
3.8.1 温度系统主程序 |
3.8.2 DS18B20 初始化子程序 |
3.8.3 DS18B20 读子程序 |
3.8.4 DS18B20 写子程序 |
3.8.5 DS18B20 定时显示子程序 |
3.8.6 DS18B20 温度转换子程序 |
第四章 RS-485通信设计 |
4.1 串行通信的分类 |
4.2 串行通信的制式 |
4.3 串行通信的总线接口标准 |
4.4 RS-485 的硬件设计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5.1 总结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8)节能灯注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节能灯应用现状 |
1.2 节能灯注汞工艺及设备现状 |
1.3 课题的意义、主要工作与内容 |
1.3.1 本研制课题的意义 |
1.3.2 本研制课题的主要工作 |
1.3.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节能灯注汞机自动控制系统 |
2.1 概述 |
2.2 电源模块 |
2.3 单片机模块 |
2.4 键盘模块 |
2.5 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 |
2.6 显示模块 |
2.7 报警模块 |
2.8 主电机控制模块 |
2.9 步进电机模块 |
2.10 自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
第三章 节能灯注汞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3.1 硬件设计原则 |
3.2 电源模块 |
3.3 单片机模块 |
3.3.1 AT89C52单片机 |
3.3.2 AT89C2051单片机 |
3.3.3 存储器AT24C01 |
3.3.4 单片机模块接口与电路设计 |
3.4 信号检测和预处理模块 |
3.4.1 光电开关 |
3.4.2 检测过程分析 |
3.4.3 光电隔离 |
3.5 键盘输入模块 |
3.6 显示控制模块 |
3.6.1 LCD的结构 |
3.6.2 HD44780显示模块 |
3.7 报警模块 |
3.8 主电机控制模块 |
3.9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
3.9.1 步进电动机 |
3.9.2 控制电路设计 |
3.10 印刷电路板设计和硬件抗干扰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节能灯注汞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单片机的编程语言 |
4.1.1 单片机的C语言编译器 |
4.1.2 Keil C51简介 |
4.1.3 QTH-8052F仿真器的使用 |
4.2 AT89C52主机模块的软件设计 |
4.2.1 主程序 |
4.2.2 延时程序 |
4.2.3 参数设置程序 |
4.2.4 连动运行程序 |
4.2.5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 |
4.2.6 I~2C数据读写程序 |
4.3 AT89C2051从机模块的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机调试、结论与展望 |
5.1 整机调试 |
5.2 结论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单片机的PS/2标准键盘接口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 PS/2协议分析 |
(1)PS/2键盘到主机的通信 |
(2)主机到PS/2键盘的通信 |
(3)键盘命令 |
(4)键码分析 |
2. 实现原理 |
3. 驱动程序设计 |
(10)轻武器射击参数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射击参数检测的目的、意义 |
1.2 相关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小结 |
2 系统设计 |
2.1 系统方案设计 |
2.1.1 设计思想 |
2.1.2 检测系统组成与功能设计 |
2.1.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2.1.4 系统抗干扰方案设计 |
2.2 系统硬件设计 |
2.2.1 光源的特性分析与光源的选择 |
2.2.2 滤光器设计 |
2.2.3 传感器性能分析与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
2.2.4 AT89C2051 单片机的应用 |
2.2.5 其它电路单元设计 |
2.3 小结 |
3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3.1 误差分析 |
3.2 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
3.3 数字滤波 |
3.4 有序样品的聚类分析 |
3.5 样条函数算法 |
3.6 小结 |
4 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
4.1 上位机通讯程序的设计 |
4.2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1 数据表建立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2 数据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3 数据库启动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4 数据接收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5 查询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6 数据管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7 数据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过程 |
4.2.8 曲线显示模块研究与实现过程 |
4.3 小结 |
5 实验研究 |
5.1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5.2 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AT89C2051与MC14499构成显示、键盘接口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t100的喷油泵测温系统设计[J]. 周文涛. 机电信息, 2011(15)
- [2]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排矿阀门控制系统设计[J]. 李德扬. 电子技术, 2011(02)
- [3]嵌入式无线外设接口与会议系统终端的开发[D]. 肖赵栋.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2)
- [4]基于微处理器控制的自动血培养仪研究[D]. 陈国亮.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5)
- [5]辊材堆焊锤击消除应力机理及随焊锤击系统研究[D]. 马跃进. 天津大学, 2009(12)
- [6]基于单片机的印制电路板智能定位冲孔系统[D]. 潘飞.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温室环境多参数微机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毅. 延安大学, 2008(09)
- [8]节能灯注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 邵文革.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
- [9]基于单片机的PS/2标准键盘接口制作[J]. 李冉琦,白丽嫒. 电子制作, 2007(11)
- [10]轻武器射击参数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 王嵘. 重庆大学, 2007(05)
标签:单片机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单片机复位电路论文; 技术原理论文; 显示接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