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产业化

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产业化

一、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工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勇[1](2019)在《基于三元溶剂与离心萃取协同技术的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资源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和资源回收的需求日益迫切。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苯酚的剧毒废水,若不妥善处置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溶剂萃取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含酚废水处理方法,但普通的萃取剂往往无法满足高萃取性能、低溶解度、再生性能等多种工业使用要求。本文研发了一种绿色、高效、新型的三元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碳酸二乙酯(DEC)/环己烷(CYH)来处理硫酸钠废水,随后以碱液作为反萃剂完成萃取剂的再生和苯酚的回收。为了满足工业连续处理要求,以离心萃取机为设备平台,研究了设备的水力特性和内部流动特性,实现了三元萃取剂与离心萃取协同处理硫酸钠废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了萃取剂配方的影响,发现TBP/DEC/CYH的最佳体积比为20%:20%:60%,反萃取剂NaOH最佳浓度为lmol/L。系统地考察了萃取条件和反萃取条件的影响,获得最大的萃取和反萃取效率分别为99.79%和96.29%。采用FTIR证明了TBP和DEC共同发挥了萃取作用。(2)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和反萃取过程,建立了预测萃取-反萃取效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在高效率低相比的优化原则下,优化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99.4 s,温度33.43℃,相比为0.45,萃取效率达到98.40%。在高效回收苯酚资源的优化原则下,反萃取优化条件为反萃取时间213.4 s,温度为36.85℃,相比为0.97,反萃取效率为96.39%。(3)设计并搭建离心萃取平台,研究了在萃取剂-NaSO4溶液体系下的水力特性。体系的相分离能力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加,相夹带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大分离容量线性增加,存液量减少;当流比远离1,相夹带量会快速上升,导致最大分离容量降低,合适的流比范围为0.25-4。(4)基于CFD计算和PIV实验验证,研究了混合区域泰勒涡流态变化和转鼓内流场分布。泰勒涡混合能力和转鼓抽吸能力都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对离心萃取机内的气-液界面进行调控,获得了转速对于气-液界面的影响规律;混合区域内的液-液两相混合计算表明转速的增加和流量的减少能够使两相混合更加均匀。(5)采用三元萃取剂和离心萃取对硫酸钠废水进行协同处理研究,研究了流比、转速、流量对级效率和萃取效率的影响。流比远离1时,级效率将逐渐下降;转速对于效率有一定的增益作用;流量增加使效率呈现减小的趋势:设备单级最大萃取效率可达99.76%,级效率接近100%;二级萃取后废水中的含酚量低于0.12mg/L,达到排放要求。

李蓓蓓[2](2017)在《旋转填充床强化离子液体脱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无污染、热稳定性良好、可再生的绿色溶剂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它可用于材料制备、生物催化、酸性气体的吸收等领域。离子液体作为酸性气体的吸收剂,具有无污染、稳定性优良、解吸后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符合当今社会广为流行的绿色化学原则。然而由于离子液体的粘度较高,导致了其在常规反应器中气液传质效率较低,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旋转填充床(工业俗称超重力机,英文Rotating packed bed,简称RPB)是一种优秀的强化气液传递的化工装备。本文配制了三种不同体系的己内酰胺四丁基溴化铵离子液体吸收液,将旋转填充床应用于离子液体脱除气体中二氧化硫,探究操作条件对旋转填充床中离子液体体系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研究其解吸再循环利用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CPL][TBAB]离子液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证明了实验合成的[CPL][TBAB]离子液体纯度较高。配制了不同浓度的离子液体/水吸收液,考察了吸收液浓度、超重力水平、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温度等因素对SO2脱除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吸收液进行解吸再循环吸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重力水平和液体流量的增加,SO2的脱除效率随之增大;随着吸收温度的升高和气体流量的增加,SO2的脱除效率降低。脱硫后的离子液体通过解吸之后可循环再利用,且多次吸收和解吸后的离子液体/水吸收液对SO2的脱除效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2)为解决离子液体/水吸收液体系再生时能耗较大的问题,选用离子液体/乙二醇(EG)吸收液体系,开展旋转填充床离子液体/乙二醇吸收液的脱硫性能研究,考察了超重力水平、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温度等因素对SO2脱除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操作参数的影响规律与离子液体/水吸收液体系类似。在高温低压的情况下,离子液体/乙二醇的吸收液体系解吸时间短于离子液体/水体系(约短30分钟),即再生能耗降低,该体系的吸收液在第一次解吸后脱硫率有下降,之后的多次解吸循环吸收,脱硫率无明显下降。(3)在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旋转填充床离子液体/聚乙二醇(PEG)吸收液体系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分子量对脱硫效率有比较显着的影响。综合考虑,选用离子液体/PEG-400作为后续脱硫实验的吸收液。在超重力水平为478,SO2浓度为1000 ppm、气体流量为200 L/h、液体流量为5 L/h、吸收液浓度为0.5 mol/L的条件下,离子液体/聚乙二醇体系的最大脱硫率为96.5%,优于同样情况下离子液体/水和离子液体/乙二醇吸收液的脱硫率。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PEG-400吸收液体系的解吸时间比离子液体/乙二醇短10分钟,即再生能耗进一步降低,且验证了该体系的吸收液在多次循环利用后,脱硫率并无明显下降。

曾嵘[3](2015)在《填料塔络合萃取回收制药废水中6-APA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6-APA(6-氨基青霉烷酸)是半合成青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市场前景广阔。回收制药废水中的6-APA,具有显着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已有的6-APA分离方法包括:树脂吸附法、纳滤浓缩法、反渗透法等,均有显着缺点。为此,本课题构建了新型络合萃取体系分离回收6-APA,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填料萃取塔小试实验,而后对填料萃取塔分离回收6-APA工艺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分析,为填料萃取塔分离回收6-APA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首先,本文基于络合萃取原理和萃取平衡实验,确定了以aliquat 336为络合剂,氯仿为稀释剂的络合萃取体系。研究了各因素对萃取和反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络合剂浓度为0.1175mol/L、相比为0.4、pH为6,此时络合萃取分配系数为3.31;原料液浓度在0.5g/L4g/L范围内,分配系数均维持在较高水准,没有降低。较优的反萃pH在12之间,反萃相比为0.4,反萃分配系数为2.65。共萃效应研究表明,pH越高、络合剂浓度越大、相比越小、原料液浓度越低时,络合选择性越低,共萃效应显着。三级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为98.62%和96.28%,络合萃取剂在再生重复使用7次后分配系数没有明显的降低。其次,基于络合萃取实验得出的最优操作条件,提出了6-APA的填料塔萃取工艺并进行小试。研究了填料类型、两相流比和操作流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初步探究了填料塔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在内径45mm的塔内,散装θ环填料萃取效果优于规整丝网波纹填料。较优的操作条件为,分散相流量25L/h,流比2.5,萃取率达73.95%;反萃流比为3,萃取相流量为24L/h,反萃率达68%。最后,进行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的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流比和分散相表观流速对液泛速度、分散相存留分数、传质比表面积和滑动速度的影响。应用湍流内循环模型计算了液滴内外分传质系数,确定络合萃取过程主要为外扩散控制,阻力集中在络合物在连续相中的扩散。考察了不同流比和分散相表观流速下的总传质系数、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较优操作条件下的总传质系数为Kod为4.1×10-5m/s,传质单元高度Hod为0.3418m,传质单元数Nod为2.048。络合萃取工艺能有效的分离回收废液中的6-APA,填料萃取塔工艺具有处理量大、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研究为填料萃取塔络合萃取回收6-APA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宋琼[4](2013)在《群体平衡模型模拟φ38脉冲萃取柱水力学行为》文中指出液-液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技术,脉冲筛板萃取柱是核燃料循环的乏燃料后处理工程中的关键设备。脉冲筛板萃取柱内分散相存留分数的大小及其液滴尺寸分布等水力学性能对其传质和处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群体平衡模型描述柱内两相流体的流动,将分散相视为具有一定尺寸分布的球形液滴群,并充分考虑液滴间破裂、聚并等相互作用的影响。群体平衡方程以液滴体积为内部特征变量,时间为外坐标系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式进行求解。通过分析比较,本文选用矩积分方法对群体平衡方程进行求解,矩方法则是通过跟踪分布函数的积分量矩,并通过引入高斯积分假设解决矩方法的封闭性问题。本文研究停留时间和源项聚并、破裂参数对分散相存留分数和液滴的平均滴径的影响,并对S. Mohanty的部分工作以及Φ38mm脉冲筛板萃取柱中30%磷酸三丁酯(TBP)煤油-硝酸体系部分操作条件下的分散相存留分数及液滴平均滴径进行模拟。矩积分求解群体平衡模型过程中,通过求解范德蒙线性矩阵,确定了矩求解方法的10个特征体积,来表征液滴的体积分布。破裂及聚并率函数参考文献中经验关联式,计算得到存留分数及平均滴径的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型及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分散相液滴行为。脉冲强度增加时,分散相停留时间增长,脉冲萃取柱在输出达到稳定时分散相液滴体积总体积更大,其达到平衡时的存留分数更大,这也与实际测量结果相符。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Φ38mm脉冲筛板萃取柱内存留分数、平均滴径大小及达到稳定的时间。

唐康[5](2012)在《环隙式离心萃取回收己内酰胺废液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己内酰胺(CPL)是聚酰胺6纤维和塑料的重要生产原料,在其精制工序会产生大量废液,废液中己内酰胺平均含量约2wt.%,造成产品大量流失。针对己内酰胺废液回收问题,开发了环隙式离心萃取工艺,用Φ50mm环隙式离心萃取机进行己内酰胺回收冷模优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和几何尺寸对传质效率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在保证相夹带低于0.5%以下时,传质效率最高可达99.8%,最大分离容量为109L/h:同时,从数值模拟出发,以相同尺寸的环隙式离心萃取机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环隙单相流场,研究了内在的传质机理,模拟所得的流场结构特征能够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依托20万吨/年己内酰胺工程项目,采用Φ350mm环隙式离心萃取机建成工业装置,在废液流量为1m3/h,苯量为3.5 m3/h,转速为900r/min时,相夹带低于0.5%,回收效率可达到75.3%,废液平均己内酰胺含量可降至0.7%以下,具有十分突出的经济效益。

姜方[6](2012)在《已内酰胺生产装置模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己内酰胺(CPL)是生产锦纶和工程塑料等产品的重要原料。本文以巨化锦纶厂实际生产为背景,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CPL生产精制工序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新方案能达到节能降耗、节省原料和减少己内酰胺损失的目的。本文为获得切实可行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和有关物性数据,直接在工厂用工业物料测取恒温条件下的相平衡数据和有关物性数据。在热力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中的数据回归系统分别对环己酮-环己酮肟-水、苯-己内酰胺-水(硫铵)苯-己内酰胺-水(粗油)三个物系进行相平衡数据回归计算。将模拟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确定了合适的热力学计算方法为NRTL。其次,对单塔的模拟计算得到了每个塔合适的操作参数。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工厂数据以及流程物料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数据与工厂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模拟的可行性。并对每个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的操作条件。在单塔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流程的模拟,并将全流程模拟的数据与工厂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数据和工厂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证明了全流程模拟的可行性,也为全流程优化奠定了基础。由于原工艺方案中,2#粗油塔的进料含己内酰胺59.9%,苯循环量较大造成整个精制装置的能耗较高。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改变2#粗油塔进料己内酰胺含量的生产精制工艺改进方案。通过对新旧方案流程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新方案减少了苯循环量,减少了1669.7kg/h的蒸汽用量,总体上每年可带来160万元的经济效益。

周捷[7](2011)在《萃取与溶剂回收联合装置的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筛选乙酸-水-乙酸乙酯为物系,在中试装置中进行了萃取与溶剂回收循环操作的全面研究。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分离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优化了操作条件,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在■80nm,转盘数44块,有效传质高度1080mm的转盘萃取塔中,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连续逆流萃取水溶液中的乙酸,考察了流量、相比和外加能量对传质单元高度和溶质回收率的影响,并获得了该塔的极限通量。在■78mm,开孔率6.08%,15块塔板的筛板精馏塔中,对萃取相和萃余相进行了溶剂回收,考察了筛孔动能因子对溶剂回收率的影响,计算得到了精馏段塔板的负荷性能图,确定了过程的操作条件。此外,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进行萃取-溶剂回收两塔联合操作,对其进行了完整的能耗,收率和经济评价。

李亮[8](2010)在《多级多尺度烟气脱硫液柱塔的改造与性能测试》文中认为液柱喷射烟气脱硫技术由于气液相互作用强烈,运行稳定可靠,烟气脱硫效率高等特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为目的,通过喷嘴雾化特性试验、液柱塔内的流场模拟、脱硫性能试验开展研究,对雾化喷嘴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多级液柱喷射脱硫的方法和概念。多级液柱喷射塔内,液滴雾化形成液滴的滴径分布及液滴运动状况对脱硫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压力旋转喷嘴和扇形喷嘴进行喷射试验,利用痕迹法测试了塔内雾化液滴的滴径分布,利用Rosin-Rammler经验式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液滴滴径分布的规律。利用流体力学软件CFD模拟压力旋转和扇形雾化喷嘴,找出其对塔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以雷诺时均的奈维-斯托克斯方程(N-S)为基础,采用Lagrange离散相模型,预测喷嘴对气体流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压力旋转和扇形喷嘴组合条件下,浆液喷淋对烟气具有明显的整合作用,防止气体撞击,避免了雾沫夹带现象。模拟分析了进口气速、喷射浆液量对塔内烟气轨迹的影响,得到最佳的操作参数ν=20m/s、Q=2.88m3/h。同时得到液滴在烟气逆流流场中的断裂机理:端部夹断机理和颈部夹断机理。实验考察了喷液量、塔内风速、吸收液pH值、SO2入口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塔内风速、吸收液pH值、SO2入口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液气比增大而增大。SO2入口浓度470mg/m3条件下得到最佳操作液气比为1.5L/m3,脱硫效率达到96.5%,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对多级液柱塔喷射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张宇,于才渊,王玉荣,宋西全,杨文华,潘士东[9](2008)在《脉冲萃取塔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4种工业上常用的低沸点萃取剂对废水中的二甲基甲酰胺进行萃取比较,筛选其分离效果最好的萃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该萃取剂萃取二甲基甲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1025℃,萃取剂与废水体积比为12∶1,脉冲频率为80次/m in,脉冲振幅为25 mm。废水中的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由20%40%降至0.5%以下,将萃取液精馏,回收得二甲基甲酰胺,其含水量为0.7%。

谢云荣[10](2008)在《从高镁低硼强酸性卤水中萃取提硼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某厂酸化提硼后的老卤为原料,研究了在高镁低硼的强酸性体系中硼酸的萃取回收过程。通过小试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通过中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萃取工艺的可行性,并在中试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返流模型的模拟计算。采用异辛醇和航空煤油的混合溶剂进行了溶剂萃取法分离硼酸的实验研究。通过小试实验确定了异辛醇与航空煤油适宜的配比为体积比1:1,Mg2+的最佳浓度应大于85g·l-1,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该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得出了萃取提硼的适宜的工艺条件:相比(O/A)为0.5,萃取级数为8级,在该条件下萃余液中的硼酸含量低于30mg·l-1。溶剂的再生采用反萃取法,用自来水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在有机相对自来水相比为1:0.7进行6级反萃后有机相中硼酸被反萃干净。为了以后更加深入的研究硼酸的萃取机理,本文采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组成,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萃合物的结构,确定了硼酸萃取的机理为硼酸与异辛醇反应生成中性酯,其主反应为生成二元酯,同时伴随着一元酯的生成。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酯与一元酯的摩尔比为7:3。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萃取工艺的可行性,采用筛板萃取塔(直径800mm,高17430mm,塔板数为40,板间距300mm)进行了中试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数据,当老卤流量为14m3·h-1时,萃余液中硼酸含量最终降至0.563g·l-1。本文建立了逆流萃取的返流模型,并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所得萃余液浓度和实验测定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0.2%,证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这一萃取过程。采用该模型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拟优化,在保持现有塔板结构的情况下,确定了最优的结构参数为板间距为300mm,塔板数为52。

二、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工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工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元溶剂与离心萃取协同技术的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资源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煤焦油加工工艺及废水来源
        1.2.1 煤焦油加工工艺
        1.2.2 煤焦油加工废水
        1.2.3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3 酚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1.3.1 酚萃取剂的研究进展
        1.3.2 萃取过程的研究
        1.3.3 萃取设备与离心萃取机的优势
    1.4 离心萃取机的研究进展
        1.4.1 环隙式离心萃取的结构设计与水力特性
        1.4.2 环隙式离心萃取内部流场研究
        1.4.3 离心萃取的应用研究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硫酸钠废水中酚的萃取与反萃取基本参数研究
    2.1 引言
    2.2 含酚废水萃取实验材料及方法
        2.2.1 主要仪器、试剂及废水来源
        2.2.2 实验过程
        2.2.3 分析方法
    2.3 萃取过程中萃取条件的影响
        2.3.1 混合溶剂组分和比例的影响
        2.3.2 萃取时间的影响
        2.3.3 相比O/A的影响
        2.3.4 初始PH值的影响
        2.3.5 萃取等温线和温度的影响
        2.3.6 硫酸钠浓度的影响
        2.3.7 萃取机理
    2.4 反萃取过程中萃取条件的影响
        2.4.1 反萃取剂浓度
        2.4.2 反萃取时间
        2.4.3 相比A/O的影响
        2.4.4 反萃取温度
        2.4.5 反萃取机理
    2.5 萃取剂的重复利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响应面优化萃取率和反萃取率
    3.1 引言
    3.2 响应面分析与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萃取过程Box-Behnken designer(BBD)实验结果
        3.3.2 萃取过程响应面(RSM)分析
        3.3.3 反萃取过程BBD实验结果
        3.3.4 反萃取过程RSM分析
        3.3.5 萃取与反萃取条件的优化
    3.4 实际废水的萃取与反萃取
    3.5 小结
第4章 离心萃取机的设计和水力性能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离心萃取机的结构与水力设计
        4.2.1 离心萃取机的结构
        4.2.2 离心萃取机水力性能及重要参数的计算
        4.2.3 离心萃取机的三维模型
        4.2.4 离心萃取实验平台与操作流程
    4.3 离心萃取机的水力性能测试方法
        4.3.1 萃取剂的相分离性能N_(Di)
        4.3.2 离心萃取机的相夹带和最大分离容量测定
        4.3.3 存液量的测定
    4.4 不同萃取剂-硫酸钠废水体系的相分离性能
        4.4.1 单溶剂-硫酸钠废水体系
        4.4.2 混合溶剂-硫酸钠废水体系
    4.5 相夹带特性
        4.5.1 流比Q_h/Q_l的影响
        4.5.2 萃取机转速的影响
    4.6 最大分离容量
        4.6.1 流比Q_h/Q_l的影响
        4.6.2 萃取机转速的影响
    4.7 存液量
        4.7.1 流比Q_h/Q_l的影响
        4.7.2 萃取机转速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离心萃取机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模拟方法
        5.2.1 控制方程
        5.2.2 湍流模型
        5.2.3 流体模型与流体网格
        5.2.4 边界条件
        5.2.5 交界面
        5.2.6 网格无关性验证
    5.3 离心萃取机内部流场的PIV实验
        5.3.1 实验设备与仪器
        5.3.2 实验测试流程
    5.4 离心萃取机流场分布
        5.4.1 混合区域内流场计算及PIV验证
        5.4.2 导流叶片流场
        5.4.3 转鼓区域内的流场分布
    5.5 离心萃取机的流场特性计算
        5.5.1 漩涡涡量的变化
        5.5.2 抽吸量随着转速的变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离心萃取机内部多相流动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计算方法
        6.2.1 多相流模型
        6.2.2 分散相粒径的计算
        6.2.3 两相及多相流动设置
    6.3 离心萃取机内部气-液两相界面调控
        6.3.1 混合区域自由液面的计算结果和验证
        6.3.2 转速对转鼓区域的离心分离界面的影响
    6.4 离心萃取机内部液-液两相混合流动
        6.4.1 液-液两相混合流动计算及验证
        6.4.2 离心萃取机内部混合流动的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硫酸钠废水的连续离心萃取-反萃取实验
    7.1 引言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装置
        7.2.2 萃取效率和级效率
    7.3 硫酸钠废水的连续萃取实验
        7.3.1 流比Q_h/Q_l的影响
        7.3.2 萃取机转速N的影响
        7.3.3 流量的影响
    7.4 硫酸钠废水的连续反萃实验
        7.4.1 流比对于反萃效率的影响
        7.4.2 转速对于反萃效率的影响
        7.4.3 流量对于反萃效率的影响
    7.5 硫酸钠废水的两级连续萃取/反萃取实验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1.1 主要研究工作
    8.2 主要特色和创新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旋转填充床强化离子液体脱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二氧化硫脱除
        1.1.1 二氧化硫的来源
        1.1.2 二氧化硫的危害
        1.1.3 二氧化硫问题的治理
    1.2 离子液体
        1.2.1 离子液体简介
        1.2.2 离子液体的用途
        1.2.3 离子液体脱硫性能研究
    1.3 超重力技术
        1.3.1 超重力技术简介
        1.3.2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
        1.3.3 超重力脱硫技术
    1.4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旋转填充床离子液体/水吸收液脱硫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装备及仪器
        2.2.3 实验流程
        2.2.4 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离子液体合成及表征
        2.3.2 超重力水平和吸收液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2.3.3 液体流量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
        2.3.4 气体流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2.3.5 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2.4 脱硫率关联式拟合
    2.5 解吸再循环脱硫实验探究
        2.5.1 解吸条件
        2.5.2 解吸后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2.5.3 解吸再循环脱硫效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转填充床离子液体/乙二醇吸收液脱硫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药品
        3.2.3 实验装置及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超重力水平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3.3.2 气液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3.3.3 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3.4 脱硫率关联式拟合
    3.5 解吸再循环脱硫实验探究
        3.5.1 解吸条件
        3.5.2 吸收液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3.5.3 解吸再循环脱硫效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转填充床离子液体/聚乙二醇吸收液脱硫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药品
        4.2.3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聚乙二醇分子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4.3.2 离子液体/PEG-400吸收液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4.3.3 超重力水平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4.3.4 气液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4.3.5 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
    4.4 脱硫率关联式拟合
    4.5 解吸再循环脱硫实验探究
        4.5.1 解吸条件
        4.5.2 解吸后吸收液中溶硫量的测定
        4.5.3 解吸再循环脱硫效果
    4.6 不同脱硫技术的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填料塔络合萃取回收制药废水中6-APA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6-APA简介
        1.1.1 6-APA理化性质
        1.1.2 6-APA生产方法
        1.1.3 6-APA用途
        1.1.4 6-APA发展现状
        1.1.5 6-APA废液处理方法
    1.2 络合萃取技术简介
        1.2.1 络合萃取原理
        1.2.2 络合萃取特点
        1.2.3 络合萃取应用
        1.2.4 Aliquat 336 的优点
    1.3 萃取塔简介
        1.3.1 萃取设备分类
        1.3.2 填料萃取塔特点
    1.4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文的研究目的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6-APA的络合萃取
    2.1 6-APA络合萃取机理
    2.2 6-APA络合萃取实验方案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分析检测方法
        2.2.4 实验步骤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萃取平衡条件
        2.3.2 共萃效应分析
        2.3.3 6-APA反萃过程
        2.3.4 多级萃取结果及分析
        2.3.5 多级反萃结果及分析
        2.3.6 络合萃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料萃取塔回收 6-APA的实验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工艺流程简介
    3.4 实验步骤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填料类型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3.5.2 萃取流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3.5.3 操作流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3.5.4 萃余相中的氯仿残留
        3.5.5 填料塔反萃操作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料萃取塔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分析
    4.1 概述
    4.2 填料萃取的流体力学分析
        4.2.1 液滴直径
        4.2.2 分散相存留分数
        4.2.3 液泛速度
        4.2.4 滑动速度
        4.2.5 计算结果与讨论
    4.3 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分析
        4.3.1 液滴内外分传质系数k_d、k_c
        4.3.2 总传质系数K_(od)
        4.3.3 传质单元高度
        4.3.4 传质单元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和展望
        5.2.1 主要创新点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符号说明
致谢

(4)群体平衡模型模拟φ38脉冲萃取柱水力学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脉冲筛板萃取柱结构及性能简介
        1.2.1 脉冲筛板萃取柱各种操作工况
        1.2.2 脉冲筛板萃取柱水力学性能及其实验研究
    1.3 液-液萃取器的模拟研究方法
        1.3.1 经验关联法
        1.3.2 分级模型
        1.3.3 微分接触模型
    1.4 脉冲筛板萃取柱水力学性能模拟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对象
第2章 群体平衡模型及求解方法
    2.1 群体平衡模型的概念
    2.2 群体平衡模型的求解方法
        2.2.1 直接离散方法
        2.2.2 Monte Carlo 方法
        2.2.3 矩方法
    2.3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2.4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用群体平衡模型的模拟过程
    3.1 群体平衡的形式
    3.2 源项的形式
    3.3 群体平衡方程中的参数问题
        3.3.1 聚并率的考虑
        3.3.2 破裂率的考虑
        3.3.3 破裂子液滴分布函数的考虑
        3.3.4 液滴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考虑
    3.4 分散相液滴初始分布的考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拟实验及结果讨论
    4.1 聚并过程的模拟计算
    4.2 破裂过程的模拟计算
    4.3 对脉冲萃取柱的模拟计算
        4.3.1 模型Ⅰ
        4.3.2 模型Ⅱ
    4.4 Φ38 脉冲萃取柱的模拟计算
        4.4.1 群体平衡模型模拟计算
        4.4.2 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环隙式离心萃取回收己内酰胺废液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己内酰胺概况
    1.2 己内酰胺废液现状
    1.3 环隙式离心萃取技术原理
        1.3.1 传质原理
        1.3.2 分离原理
    1.4 环隙式离心萃取技术研究进展
        1.4.1 总体进展
        1.4.2 环隙流场
        1.4.3 传质性能
        1.4.4 分离性能
    1.5 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环隙式离心萃取冷模实验装置设计
    2.1 实验物料
    2.2 实验流程
    2.3 设备结构设计
        2.3.1 环隙间距
        2.3.2 重相堰半径
        2.3.3 其它参数
    2.4 操作参数设定
        2.4.1 转速
        2.4.2 流比
    2.5 性能参数
        2.5.1 级效率
        2.5.2 相夹带
        2.5.3 回收效率
        2.5.4 最大分离容量
    2.6 实验内容
    2.7 分析方法
        2.7.1 水中己内酰胺含量分析
        2.7.2 相夹带量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环隙式离心萃取冷模实验研究
    3.1 平衡浓度
    3.2 两相夹带
        3.2.1 流比对相夹带的影响
        3.2.2 重相堰对相夹带的影响
        3.2.3 转速对相夹带的影响
        3.2.4 总流量对相夹带的影响
    3.3 最大分离容量
    3.4 传质效率
        3.4.1 传质效率随转速的变化
        3.4.2 传质效率随流比的变化
        3.4.3 传质效率随环隙间距的变化
        3.4.4 传质效率随总流量的变化
    3.5 小结
第4章 离心萃取机环隙流场CFD模拟
    4.1 湍流数值模型
    4.2 数值模拟方法
        4.2.1 有限体积法FVM
        4.2.2 离散方法
        4.2.3 求解方法
    4.3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3.1 环隙模型尺寸
        4.3.2 环隙模型的网格划分
    4.4 边界条件
        4.4.1 进口设置
        4.4.2 出口设置
        4.4.3 MRF模型
        4.4.4 求解过程
    4.5 模拟结果分析
        4.5.1 不同环隙间距下的流场
        4.5.2 不同转速下的流场
    4.6 小结
第5章 工业装置及其运行结果
    5.1 工业装置
    5.2 物料性质
    5.3 工艺流程
    5.4 运行调节内容
    5.5 分析方法
    5.6 工业运行结果
        5.6.1 苯量对两相夹带的影响
        5.6.2 转速对两相夹带的影响
        5.6.3 进口已含量对回收效率的影响
        5.6.4 高转速下的萃取效果
        5.6.5 低萃取剂用量下的萃取效果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已内酰胺生产装置模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己内酰胺(CPL)生产工业
        2.1.1 CPL简介
        2.1.2 CPL生产技术
    2.2 己内酰胺生产简介
        2.2.1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及市场发展
    2.3 己内酰胺生产工艺
        2.3.1 己内酰胺各种生产工艺简介
        2.3.2 环己烷氧化法生产己内酰胺
        2.3.3 环己酮生产的工序
    2.4 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改进
        2.4.1 国内研究进展
        2.4.2 国外新工艺路线
    2.5 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及流程模拟软件
        2.5.1 化工模拟及软件
        2.5.2 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
        2.5.3 Aspen Plus计算方法
        2.5.4 Aspen Plus收敛方法
第3章 物性计算方法的选择
    3.1 环己酮肟-环己酮-水体系物性方法的选择
        3.1.1 试验数据的测定
        3.1.2 物性方法
    3.2 苯-己内酰胺-水体系物性方法的选择
        3.2.1 试验数据的测定
        3.2.2 物性方法
    3.3 结论
第4章 精制工序单设备模拟
    4.1 引言
    4.2 工艺流程框图
    4.3 物料衡算
    4.4 反应器和单塔模拟
        4.4.1 塔的参数的设定
        4.4.2 肟化工序反应器
        4.4.3 转位反应器
        4.4.4 中和反应器
        4.4.5 肟化硫铵萃取塔
        4.4.6 1#硫铵萃取塔
        4.4.7 2#粗油萃取塔
        4.4.8 蒸苯塔
    4.5 结论
第5章 CPL生产精制全流程模拟及优化
    5.1 CPL生产精制工艺流程简介
    5.2 全流程模拟结果
    5.3 己内酰胺生产精制流程优化
        5.3.1 精制流程的改进方案
        5.3.2 CPL粗油浓度改为67%的物料计算
        5.3.3 技术经济核算和比较
    5.4 工业操作结果验证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计算得到的各个流股组分流量
附录二 己内酰胺生产工序流程图

(7)萃取与溶剂回收联合装置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液-液萃取技术概述
        2.1.1 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2.1.2 液-液萃取的操作方式
        2.1.3 液-液萃取的操作设备
        2.1.4 萃取技术的应用实例
        2.1.5 萃取技术的发展
    2.2 精馏技术概述
        2.2.1 精馏的基本原理
        2.2.2 精馏的分类
        2.2.3 精馏设备
        2.2.4 精馏技术的发展
    2.3 萃取与精馏联合法的工业应用
        2.3.1 液液萃取与精馏联合法分离叔戊醇-水共沸物
        2.3.2 萃取-精馏工艺处理三氯甲烷—丙酮—水三元有机废液
        2.3.3 加盐萃取-精馏耦合分离苯-环己烷共沸物
    2.4 小结
第3章 萃取与溶剂回收实验装置的开发
    3.1 物系的选择
        3.1.1 原料液的选择
        3.1.2 萃取剂的选择
        3.1.3 物质的物化性质
    3.2 实验装置及工艺流程
        3.2.1 实验主要设备
        3.2.2 实验装置流程图
    3.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1 准备工作
        3.3.2 开车
        3.3.3 正常操作
        3.3.4 停车
    3.4 装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第4章 分析测试方法
    4.1 数据采集与气相色谱分析
        4.1.1 数据收集
        4.1.2 气相色谱分析
    4.2 色谱校验
        4.2.1 乙酸乙酯低浓度样品的标定
        4.2.2 乙酸乙酯高浓度样品的标定
        4.2.3 酸低浓度样品的标定
    4.3 流量计校验
    4.4 测试方法的误差分析
第5章 流程模拟
    5.1 Aspen Plus在精馏分离中的应用和数学模型的选择
        5.1.1 Aspen Plus模拟软件简介
        5.1.2 Aspen Plus操作的具体步骤
        5.1.3 Aspen Plus中的单元操作模型块
        5.1.4 Aspen Plus模拟计算中的热力学模型及选择
    5.2 萃取分离流程
    5.3 溶剂回收流程
        5.3.1 理论板数计算
        5.3.2 精馏模拟流程图
        5.3.3 灵敏度分析
        5.3.4 各理论板上的温度、气液负荷和气液组成分布图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6.1 萃取
        6.1.1 萃取过程的数学描述
        6.1.2 操作通量极限
        6.1.3 相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6.1.4 外加能量(转速)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6.1.5 流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6.1.6 其他工艺参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6.1.7 萃取过程的改进
    6.2 萃取相的溶剂回收
        6.2.1 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
        6.2.2 精馏过程的操作参数
        6.2.3 全塔效率和回收率的计算
        6.2.4 筛孔动能因子的计算
        6.2.5 筛孔动能因子对溶剂回收率的影响
        6.2.6 流体力学性能和负荷性能图
    6.3 萃余相的溶剂回收
    6.4 两塔联合操作
    6.5 能耗和经济性分析
        6.5.1 能耗分析
        6.5.2 经济性评价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多级多尺度烟气脱硫液柱塔的改造与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SO_2 的污染及危害
        1.1.1 SO_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2 SO_2 对动植物的影响
        1.1.3 SO_2 对金属的腐蚀
        1.1.4 SO_2 对生态环境影响
    1.2 当前我国燃煤电厂存在的问题
        1.2.1 燃煤电厂减排SO_2 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1.2.2 经济政策不落实,投资问题长期困扰电厂脱硫
        1.2.3 国产化脱硫技术开发起步较晚,装备水平不高
    1.3 烟气脱硫技术
        1.3.1 湿法脱硫技术
        1.3.2 干法脱硫技术
        1.3.3 半干法脱硫工艺
        1.3.4 新兴的烟气脱硫方法
    1.4 湿法烟气脱硫设备
        1.4.1 喷淋塔
        1.4.2 填料塔
        1.4.3 喷射鼓泡塔
        1.4.4 液柱塔
    1.5 国内外发展现状
    1.6 烟气脱硫塔的模拟
    1.7 多级多尺度液柱喷射脱硫塔
2 喷嘴选择及雾化性能
    2.1 雾化喷嘴
        2.1.1 喷嘴特性参数
    2.2 雾滴测量手段及仪器
        2.2.1 雾滴测量方法
        2.2.2 液滴收集装置
        2.2.3 膜片制备
    2.3 试验流程图
    2.4 实验步骤
    2.5 实验结果及分析
        2.5.1 扇形喷嘴液滴尺寸频度
        2.5.2 压力旋转喷嘴的雾滴尺寸频度
        2.5.3 扇形喷嘴不同高度雾滴尺寸累计
        2.5.4 压力旋转喷嘴雾滴尺寸累计
        2.5.5 线性回归
    本章小结
3 新型液柱塔及雾化喷嘴的数值模拟
    3.1 CFD 模拟软件简介
        3.1.1 GAMBIT 软件概述
        3.1.2 FLUENT 软件概述
    3.2 新型液柱塔几何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方法选择
        3.2.1 模型建立
        3.2.2 几何模型
        3.2.3 计算网格划分
        3.2.4 数值计算方法的确定
        3.2.5 湍流模型的选择
        3.2.6 求解器的选择
        3.2.7 差分格式和压力插补格式的选择
        3.2.8 边界条件设置
    3.3 液柱塔内的流场分析
        3.3.1 空塔内气相流场
        3.3.2 空塔内气相速度场
        3.3.3 空塔内气相矢量图
        3.3.4 塔内压力场
    3.4 离散相模型
        3.4.1 雾化模型
        3.4.2 基本假设
        3.4.3 求解方法
    3.5 多级液柱塔的流场模拟
        3.5.1 单级扇形喷嘴
        3.5.2 单级压力旋转喷嘴
        3.5.3 压力旋转与扇形雾化喷嘴组合
    本章小结
4 液滴破碎与聚并
    4.1 二维模型
        4.1.1 液滴在液柱塔中的受力情况
        4.1.2 计算参数
        4.1.3 基本假设
        4.1.4 求解方法
        4.1.5 湍流模型
    4.2 液滴破碎聚并
        4.2.1 单个液滴破碎对烟气迹线的影响
        4.2.2 流场内烟气速度的变化
        4.2.3 湍动能的变化
        4.2.4 液滴颈部断裂过程
        4.2.5 液滴端部断裂过程
    4.3 液滴群破碎模型
    4.4 液滴群破碎
        4.4.1 液滴群破碎过程
        4.4.2 液滴群个数的改变情况
        4.4.3 多个液滴的破碎过程
        4.4.4 多个液滴破碎对湍动能的影响
    本章小结
5 多级多尺度液柱脱硫塔性能试验
    5.1 实验系统
        5.1.1 实验流程
    5.2 实验测试设备及原理
        5.2.1 孔板流量计
        5.2.2 KC-6D 型气体采样器
    5.3 实验工况和内容
        5.3.1 物料粒度分析
        5.3.2 实验原理
    5.4 单级实验结果
        5.4.1 单级扇形喷嘴喷射下的脱硫效率
        5.4.2 单级压力旋转喷嘴喷射下的脱硫效率
    5.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5.1 烟气速度与脱硫效率
        5.5.2 pH 与脱硫效率
        5.5.3 SO_2 入口浓度与脱硫效率
        5.5.4 液气比与脱硫效率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脉冲萃取塔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剂的选择
    2.2 单因素实验
        2.2.1 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2.2 萃取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2.3 脉冲频率对萃取的影响
        2.2.4 振幅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3 多级错流萃取和连续逆流萃取
        2.3.1 多级错流萃取
        2.3.2 连续逆流萃取
    2.4 精馏操作
3 结 论

(10)从高镁低硼强酸性卤水中萃取提硼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硼与硼酸
        1-1-1 硼与硼酸的性质
        1-1-2 硼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2 我国盐湖硼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2-1 盐湖硼资源概况
        1-2-2 硼酸产品的生产开发历史与现状
        1-2-3 盐湖卤水中提取硼的方法
    §1-3 溶剂萃取提硼的原理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溶剂萃取提硼的反应机理
        1-3-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3 总结与展望
    §1-4 萃取设备的主要类型
    §1-5 本文工作
第二章 硼酸萃取平衡过程的研究
    §2-1 实验及分析方法
        2-1-1 原料、试剂及分析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1-3 分析方法
        2-1-4 异辛醇和航空煤油的性质
    §2-2 络合萃取剂的筛选
        2-2-1 萃取剂的筛选
        2-2-2 稀释剂的选择
    §2-3 单因素变化对硼酸萃取平衡过程的影响
        2-3-1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2-3-2 MG~(2+)浓度的影响
        2-3-3 饱和萃取容量实验
        2-3-4 相比的确定
        2-3-5 液液萃取相平衡数据的测定
        2-3-6 萃取级数的确定
    §2-4 异辛醇萃取硼酸的机理研究
        2-4-1 萃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4-2 萃合物组成的确定
        2-4-3 萃取机理
    §2-5 络合萃取剂再生研究
        2-5-1 反萃取剂的选择
        2-5-2 反萃取最小相比的确定
        2-5-3 反萃取级数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硼酸萃取的中试研究
    §3-1 中试实验流程
    §3-2 原料与设备
        3-2-1 原料
        3-2-2 主要设备参数
    §3-3 实验方案的确定
        3-3-1 分散相的选择
        3-3-2 实验方案
    §3-4 萃取塔生产运行及结果分析
        3-4-1 运行时间对萃余液浓度的影响
        3-4-2 流量对萃余液浓度的影响
        3-4-3 反萃效果对萃余液浓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硼酸逆流萃取过程的返流模型模拟与优化
    §4-1 返流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假设
        4-1-2 模型建立
        4-1-3 模型参数的求解
        4-1-4 方程求解
    §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值与模拟值的比较
        4-2-2 塔高的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工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元溶剂与离心萃取协同技术的煤焦油加工硫酸钠废水资源化研究[D]. 杨晓勇.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8)
  • [2]旋转填充床强化离子液体脱硫研究[D]. 李蓓蓓.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3]填料塔络合萃取回收制药废水中6-APA的应用研究[D]. 曾嵘. 天津大学, 2015(03)
  • [4]群体平衡模型模拟φ38脉冲萃取柱水力学行为[D]. 宋琼.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5)
  • [5]环隙式离心萃取回收己内酰胺废液的研究与应用[D]. 唐康.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6]已内酰胺生产装置模拟的研究[D]. 姜方.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7]萃取与溶剂回收联合装置的开发研究[D]. 周捷.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8]多级多尺度烟气脱硫液柱塔的改造与性能测试[D]. 李亮.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9]脉冲萃取塔回收废水中二甲基甲酰胺的研究[J]. 张宇,于才渊,王玉荣,宋西全,杨文华,潘士东. 辽宁化工, 2008(09)
  • [10]从高镁低硼强酸性卤水中萃取提硼的试验研究[D]. 谢云荣.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脉冲筛板塔回收废液中己内酰胺的中试及产业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