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枝江大曲酿造的微生物状态看产品品质风格的形成

从枝江大曲酿造的微生物状态看产品品质风格的形成

一、从枝江大曲酿造微生物状态看产品质量风格的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谭光迅[1](2020)在《基于活菌数据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组成、来源和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白酒历史悠久,属世界上六大知名蒸馏酒之一。白酒酿造过程中,众多微生物发挥了作用,是白酒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基因测序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白酒酿造微生物全局性的研究。创办于1817年的枝江大曲是长江中游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200多年酿造历史,这一地理气候特征下的酿酒微生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枝江白酒为对象,系统研究了白酒发酵相关微生物的活菌组成、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白酒品质的关系;同时,分析了酿酒系统中死菌的存在对大曲、窖泥及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解答了对过往研究没有区分酿酒系统中的死菌和活菌,死菌干扰可能带来研究结果和认识上失真的疑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来自新、老窖池的浓香型原酒的香味物质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以5年和20年窖池所产的浓香型原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来表征白酒中的差异性香味物质,并通过雷达图评价其感官质量。总计筛选出30种差异性香味物质。相比新窖池,老窖池所产的白酒中己酸乙酯含量更高,乙醛和乙缩醛含量更低,其辛辣感和刺激性更弱,醇厚度和爽净感都更好,因而感官质量更佳。2.浓香型白酒大曲、窖泥、酒醅中存在死菌细胞。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可用于除去死菌。使用PMA结合q PCR的手段发现:(1)大曲中死细菌极少,死真菌较多,占总真菌数的71.3%。(2)5年和20年窖泥中存在大量的死细菌细胞,分别占总细菌的50.8%和71.8%;20年窖泥的总细菌、活菌均比5年窖泥高。(3)发酵7天时,两种酒醅中死细菌较多,均占总细菌数的约50%,而发酵15天,30天和60天时,死细菌极少;整个发酵过程酒醅中死真菌均极少;活细菌和活真菌均在发酵30天时达到峰值。3、浓香型白酒大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结构不受死菌细胞影响,其中酒醅活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结构随发酵时间变化。使用PMA结合扩增子测序分析大曲、5年和20年的窖泥、5年和20年的窖池内酒醅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发现:大曲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及结构均不受死菌细胞的影响;两种窖泥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不受死细菌的影响,但受窖池年龄影响;两种酒醅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均不受死菌细胞的影响。发酵过程中,两种酒醅的活细菌的多样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发酵7天的和发酵15天的酒醅活细菌结构之间存在显着不同,而发酵30天的和发酵60天的酒醅活细菌结构之间差异不显着。5年窖池内酒醅中活真菌多样性整体较稳定,而20年窖池内酒醅中活真菌的多样性波动较大。5年窖池酒醅真菌结构整个发酵过程中相对稳定,而20年窖池酒醅活真菌结构在发酵30天后才趋于稳定。4、大曲、窖泥和酒醅的活菌群落组成各不相同,且来源于环境的细菌对酒醅的影响最大。使用PMA结合扩增子测序,分析了大曲、窖泥和酒醅的活菌组成,主要发现如下。(1)大曲中占优势地位的细菌的属主要有Bacillus(16.6%)和Kroppenstedtia(15.1%)等16个;高丰度的真菌主要有Aspergillus(40.7%),Thermoascus(24.6%)和Thermomyces(11%)等8个属。(2)窖泥中共存在18个优势细菌属。新老窖泥的细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5年窖泥中来自Lactobacillaceae科的未知分类地位的新属和Lactobacillus最丰富,占总丰度的81.6%。20年窖泥中,除Lactobacillus外,Clostridium和Caproiciproducens丰度最高,分别为11.9%和12.8%。(3)酒醅中,属一级分类地位的占优势地位的细菌和真菌分别为35个和9个。发酵0到15天,占主导的活细菌种有Lactobacillus(8.0%-70.9%),Pseudomonas(2.3%-7.7%),Bacillus(1.2%-17.1%),Acetobacter(0.002%-12.52%)等。发酵30天以后,窖池内酒醅的细菌基本上以Lactobacillus(83%-92%)为主。就真菌而言,整个发酵过程基本以Saccharomyces(40,7%-80.7%)为主。使用Source tracker软件对酒醅微生物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环境的细菌对酒醅的影响最大,大曲和窖泥次之。窖泥细菌对老窖池酒醅影响大而对新窖池影响相对较小。酒醅中的芽孢杆菌主要来源于大曲和环境,乳酸菌则主要来源于窖泥。5、新老窖池酒醅细菌单菌基因组以乳酸菌为主,其关键基因随发酵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利用宏基因组组装和Binning技术,从5年和20年窖池酒醅中共获得161个非冗余的细菌单菌基因组,占主导的属(平均相对丰度>1%)有19个,其中Lactobacillus最丰富。基于微生物组学的功能分析发现,产生乙醇、丁酸、己酸的关键基因在发酵前期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而发酵后期相对丰度则较低。5年窖池酒醅中,产生乙酸和乳酸的关键基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占有较高的比例,但在20年窖池酒醅中,它们在发酵前期相对丰度较高,后期相对丰度低。同时还发现,发酵前期,乳酸菌以抗酸基因(arg R,asp A,ilv E,cfa)实现抗酸功能,而在发酵后期则主要以Dna K基因来实现抗酸功能。本研究评估了死菌细胞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估计的影响,详细描述基于活菌的群落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酒醅微生物来源,定量分析酒醅细菌同大曲细菌、窖泥细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刻画和理解白酒微生物群落。同时,从基因层面揭示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白酒微生物产香关键基因的变化规律和乳酸菌耐酸机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白酒微生物产香功能和乳酸菌耐酸功能的认识,对提高白酒品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罗方雯[2](2020)在《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造酵母类资源多样性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酱香型白酒独一无二的酿造环境和酿造工艺造就了特殊的微生物区系,最终形成酱香型白酒独有的酒体风格。其独特的开放式发酵,使酿造环境、酿造用大曲、空气中的微生物迁徙、进入发酵过程。酵母菌是酒精发酵的主要动力,且在酿造环境中大量存在。酱香大曲在储存过程中不断从酿造环境、空气中富集酿造酵母菌,保证了后续白酒的正常发酵。因此,解析酿造环境和酱香大曲之间酵母关系以及酵母代谢风味物质,对揭示其酿造机理,优化工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方法,系统地解析了酿造环境及高温大曲1-7轮次中酵母菌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并对分离得到的酵母开展模拟固态发酵解析其代谢产物之间的差异。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酿造环境和酿造用高温大曲中共检测到53个酵母属。酿造环境中检出51种酵母属,高温大曲中检出39种酵母属。酿造环境的优势酵母属为Saccharomycopsis、Wickerhamomyces、Cryptococcus、Debaryomyces、Brettanomyces和Rhodotorula和unclassified_Saccharomycetaceae。高温大曲的优势酵母属为Saccharomycopsis、Wickerhamomyces和Millerozyma。首次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检出14种新酵母属(Agaricostilbum、Arachnomyces、Bullera、Cystofilobasidium、Dioszegia、Erythrobasidium、Fellomyces、Filobasidium、Gibellulopsis、Kuraishia、Eremothecium、Ballistisporomyces、Aessosporon和Kurtzmanomyces)。酿造环境和高温大曲中酵母属多样性和丰度存在差异,不同酿造环境中酵母属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明显,高温大曲中酵母属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较小。(2)运用可培养方法从酿造环境和高温大曲分离鉴定得到18个属36个种酵母。酿造环境中共鉴定25种酵母,高温大曲中共鉴定22种酵母。W.anomalus、S.cerevisiae、C.glabrata和T.asahii是酿造环境的核心酵母菌。S.fibuligera和W.anomalus是高温大曲的核心酵母菌。首次分离出7种未报道酵母(Trichosporon faecale、Issatchenkia sp.S612Y5、Kazachstania solicola、Pseudozyma sp.、Zygosaccharomyces sp.H2Y3、Helicoceras oryzae和Nectaromyces rattus)。7个轮次酿造环境和高温大曲中可培养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存在差异,酿造环境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明显,高温大曲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小。高通量测序结果和可培养结果都表明,高温大曲中酵母群落结构较稳定,特征性酵母可作为检验大曲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3)运用SPME-GC-MS从34株酵母菌发酵产物中定性关键挥发性化合物186,包括酮、醇、酯、芳香、醛、烃、吡啶环、酸、醚、羰基、胺、呋喃和其他类化合物。34株酵母代谢能力不同,代谢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大相径庭。其中,HQ19代谢吡啶环类、H33代谢酯类、H35代谢醇类具、Q34同时代谢呋喃类和芳香类、H5代谢酮类具有优势;而胺类、羰基类和其他化合物相对含量都很少。对34株酵母代谢各种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酵母代谢产物存在差异。其中,Q22同时代谢19种化合物具有优势、H17、Q20、HQ25、HQ26、H31和Q35都可同时代谢5种以上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可作为重点菌株进一步研究。

卢振[3](2018)在《芝麻香型白酒窖泥质量的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窖泥质量是影响白酒风味的重要因素,其质量评价对白酒酿造生产意义重大,本论文以芝麻香型白酒窖池窖泥为研究对象,对其质量进行了综合的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窖泥理化指标分析发现,退化窖泥除在水分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外,pH值、腐殖质、有效磷、有效钾、氨态氮含量均低于正常和优质窖泥;窖泥理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表明,pH值与其它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最高,是造成窖泥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质量等级窖池的原酒微量成分差异分析发现,退化窖池的原酒酯类成分中乳.酸乙酯含量偏高,己酸乙酯偏低,乳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比例不均匀;在酸类成分中,退化窖池的原酒中己酸含量高于正常窖池和优质窖池;在醇类成分中,退化窖池原酒中醇类含量均低于正常窖池,正常窖池原酒中除正丙醇含量高于优质窖池外,其余醇类含量均低于优质窖池。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的PLFA(磷脂脂肪酸)共检出25种,优质窖泥和正常窖泥的优势脂肪酸仅在种类上表现出差异;退化窖泥中脂肪酸含量整体低于正常和优质窖泥,而且存在于正常和优质窖泥中的部分特征脂肪酸未检测到。利用细菌引物分析窖池泥微生物,所有测序条带的最高相似菌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3个门类,共21个属,其中退化窖泥以互营单孢菌属和乳酸菌属最为明显,正常窖泥以魏氏菌属、厌氧分支杆菌属、四体球菌属、瘤胃菌属的优势度最高,优质窖泥中梭菌属、醋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固氮菌属的优势度最高;利用梭菌纲引物分析窖池泥微生物,所有测序条带的最高相似菌均属于梭菌纲,共11个属。综合DGGE图谱和菌种测序结果发现,优质窖泥中细菌和梭菌纲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都最高,正常窖泥次之、退化窖泥最低。新窖泥培育过程中理化指标的跟踪分析发现,新窖泥中除水分外,氨态氮、有效磷、有效钾、腐殖质含量、pH值变化均呈现为先降低再升高最后保持含量相对稳定的趋势;利用细菌引物跟踪分析新窖泥中优势微生物,所有测序条带的最高相似菌共包括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互养菌门5个门类,在属水平上,以乳酸菌属、魏氏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杆菌属、短稳杆菌属、棒杆菌属、白色杆菌属、普氏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假单胞菌属和从毛单胞菌属为优势微生物。

周平,罗惠波,黄丹,邓波,王庆,黄治国,卫春会,邓杰[4](2016)在《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风味代谢产物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以培菌完成的中高温大曲为样品,分离鉴定耐热细菌并对其风味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富集培养和稀释涂布分离、形态学观察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生长特性分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固态和液态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耐热能力较好的细菌NR2,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细菌培养第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24 h达稳定期;液态发酵可以产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等风味物质,其中3-羟基-2-丁酮为主要代谢产物;固态发酵代谢产物种类要高于液态发酵,主要是2,3,5-三甲基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等吡嗪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结论:曲香的形成及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与耐热细菌NR2的代谢特性有关。

周平,罗惠波,黄丹,邓波,王庆,冯兴垚,王洪[5](2016)在《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地衣芽孢杆菌耐受性及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中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耐热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进行耐受性分析,发现其耐盐、耐p H能力较强;能耐14%的盐浓度,能耐p H范围为p H3.010.5;耐乙醇能力较弱,不能耐6%的乙醇浓度;耐温度能力较好,最高能耐55℃的高温。通过3种酶鉴定培养基对地衣芽孢杆菌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定性鉴定,发现在3种酶鉴定培养基上均能形成透明圈。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的产酶特性研究发现,在液态培养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最适时间均为36 h,最适产酶温度分别为45、40℃,最适产酶转速均为240 r/min;地衣芽孢杆菌产FPA酶和CMC酶的最适产酶时间分别为36、48 h,最适产酶温度均为30℃,最适产酶转速分别为120、90 r/min。

张红霞[6](2016)在《PLFA对清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酯酵母的筛选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清香型白酒生产用曲有三种,即清茬曲、红心曲和后火曲,生产中采用分别制曲,混合使用的工艺。大曲生产工艺特点为生料制曲、自然接种和固态发酵,导致曲块之间均一性较差,不同季节或批次之间有波动。大曲是酿酒的糖化发酵剂,其中微生物数量是评价大曲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仍为平板菌落计数法,耗时且不准确。迫切需要快速准确定量方法分析大曲微生物数量。酵母菌是酿酒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尤其在清香白酒生产中,既关系到酒的产量,也关系到酒的质量。清香主体香气成分乙酸乙酯主要由酵母菌产生。对清香白酒生产中涉及到的酵母菌类群及产酯酵母的研究非常重要。本论文尝试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方法分析大曲中微生物类群。从大曲及酒醅中分离酵母菌,进行鉴定及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筛选产酯较高的酵母菌,优化培养条件的相关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PLFA指纹图谱的方法研究三种清香型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三种大曲各自显示了不同的指纹图谱特征。PLFA 18:3 w 6c(3,6,9)作为常用的真菌标记,在后火曲中最多,红心曲中最少,在这两种样品中分布较为稳定,而在清茬曲中呈现一定波动。PLFA 18:1 w 9c另外常用的一个真菌标记,仅仅在红心曲中检测到,并且具有稳定的含量。红心曲中真菌与细菌的比例为11.2,这个数值明显高于清茬和后火曲,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红心曲在制曲过程中形成了红心,其中含有较多真菌类微生物。主成分分析发现,指纹图谱的变异是由于大曲类型的不同引起的。方差分析显示,某些特定的脂肪酸在三种大曲中含量有显着性的差异,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表征不同类型大曲。2)从清香大曲及酒醅中分离到48株酿酒相关酵母。通过WL培养基培养后主要展示出5种不同的菌落特征,结合磷脂脂肪酸(PLFAs)图谱和26SrDNA D1/D2区序列,得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ssatchenkia orientalis(Candida krusei/Pichia kudriavzevii)、Cryptococcus uzbekistanensis、Rhodotorula mucilaginosa、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5个类群。进一步分析其PLFAs发现,16:1 Cis 9(w 7)和18:2 CIS 9,12/18:0a可以作为特征磷脂脂肪酸区分酿酒酵母与非酿酒酵母。PLFA得到的纯酵母菌的指纹图谱有利于对大曲及酒醅中酵母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3)将分离得到的48株酵母全部进行发酵力及产酯量的测定。综合多种指标筛选出产酯高的优良菌株Wickerhamomyces anomalus酵母菌J2-5。经产酯条件优化,选用高粱糖化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0℃,培养基p H值为4,糖度为白利度7度。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总酯有增加的趋势。在高粱液体糖化液中发酵20天产酯量可达7.63g/L。比初始条件产酯量提高了3倍多。固体发酵酒醅与酯化液进行串蒸,酒样总酯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4倍。麸曲实验证明,J2-5酵母菌在麸皮中生长良好,在水分为50%的麸皮上培养48小时,活酵母菌数量可达109个/g麸曲。实验室条件下,在高粱固体发酵时添加酵母菌液或酵母麸曲都会提高最终酒体中总酯的含量。经过ARTP诱变,筛选到J2-51和J2-56菌株总酯含量在2.5g/L以上,与CK菌株有显着性差异,总酯含量约提高了2倍多。

王媚,傅小红,冯学愚,王涛,张宿义,游玲,曹子建,杨平,徐坤,马蓉,税梁扬,邱树毅[7](2014)在《浓香型白酒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和分析。认为微生物多样性是白酒酿造的自然资源,资源特性和生产技术水平是白酒产品质量、香型和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原因。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发酵生产技术根本性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发结合进行研究,可以加速发酵生产技术创新进程,并展望了研究模型构建的途径。

王旭亮,王德良,王异静,胡建华,郝文军,闻泽喜,张五九[8](2014)在《大曲微生物及其内在物质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协同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进一步弄清大曲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清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曲微生物及其内在物质在清香型白酒酵母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曲在清香型白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具有发酵力作用的酿酒酵母菌株,还提供了能协同促进酿酒酵母完成酒精发酵的菌株;同时,大曲还提供了有助于酵母酒精发酵的物质。

丁雪松[9](2012)在《传统白酒窖泥中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基础,窖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类别和比例关系对白酒风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厌氧菌是窖泥中的主要优势菌群,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中存在的种群并建立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与浓香型白酒发酵风格的关系。黑龙江省白酒产量高、质量低,销售额高、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白酒企业中优质的窖池较少,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白酒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分布及其代谢产物,分离筛选功能菌株,对提高黑龙江省白酒质量和建立白酒窖池微生态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对黑龙江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不同窖龄的两个窖池中不同部位窖泥进行采样,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样品中微生物的纯培养,对不同窖龄不同部位窖泥中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利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所获的厌氧菌进行种属鉴定,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窖泥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利用理化和气相色谱检测筛选出窖泥功能菌。分析两窖内各层的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分布情况可知:两窖内厌氧菌均占细菌总数的30%以上;无论从细菌总数,厌氧菌数还是兼性厌氧菌数来看,II号窖的每一层都大于I号窖;两个窖池厌氧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越接近窖底越多的趋势。从两窖窖泥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1株厌氧菌纯培养,分别命名为FB2、FB3、FB8、FB21、FB23、SB4、SB8、TB4、TB5、TB7、TB14,经鉴定,确定FB2为Clostridium sporogenes(生孢梭菌),FB3和TB4为Propionibacterium acnes(痤疮丙酸杆菌),FB8可能为梭菌属一新种,FB21为Clostridium mesophilum;FB23和SB4为Clostridium bifermentans(双酶梭菌),SB8为Paenibacillus anaericanus,TB5为Clostridium sartagoforme(煎盘梭菌),TB7为Sporolactobacillus sp.,TB14为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酪丁酸梭菌),其中梭菌属细菌在窖泥厌氧菌中占绝对优势。以发酵液中乙酸、丁酸和己酸的含量为指标,利用气相色谱法筛选出三株功能菌,并对其中一株功能性最好的FB8做进一步研究,GC/MS检测发酵产物表明含有较多对白酒有益的风味成分。

刘翠花[10](2011)在《黑龙江优质白酒窖泥兼性厌氧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窖泥是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基础,窖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类别和比例关系对白酒风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兼性厌氧细菌是窖泥中的主要优势菌群,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中存在的种群及其比例分布,并建立它们所具有的特性与浓香型白酒发酵风格的关系。黑龙江省白酒产量高、质量低,销售额高、效益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白酒企业中优质的窖池较少,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白酒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分布及其代谢产物,分离筛选功能菌株,对提高黑龙江省白酒质量和建立白酒窖池微生态数据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对黑龙江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的不同窖龄的两个窖池中不同部位窖泥进行采样;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样品中微生物的纯培养,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对所得纯培养进行种属鉴定及不同窖龄不同部位窖泥细菌种群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利用理化和气相色谱检测筛选功能菌株,并利用16S rDNA分子鉴定的方法确定种属;将传统可培养方法和PCR-DGGE分子技术相结合,分析窖泥样品中微生物种群结构,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窖泥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Ⅰ窖和Ⅱ窖两个窖池不同部位窖泥中细菌种群分布可知,不同窖龄窖泥中细菌种类和数量存着明显差异,同一窖池不同部位细菌不相同。对窖泥中微生物种群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分析可知,其为芽孢杆菌属、盐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硫胺素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芽孢八叠球菌属等7个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利用理化和气相色谱检测指标筛选出高产酸酯的10株功能菌株,经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植物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嗜盐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米氏硫胺素芽孢杆菌(Aneurinibacillus migulanus)、梭状芽孢杆菌(Bacillusfusiform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利用DGGE法对窖泥中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5个不同的条带,其中10个不同部位的样品中微生物丰度不同。Ⅰ窖窖底泥中微生物最丰富,有7个不同的条带,Ⅱ窖窖底泥样中,有5个不同的条带。10个不同部位样品间相似度不高,Ⅱ窖窖壁第一层与第三层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似性最高为75.7%,Ⅱ窖窖壁第二层和Ⅰ窖窖壁第四层间的相似性最低为6.4%。

二、从枝江大曲酿造微生物状态看产品质量风格的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枝江大曲酿造微生物状态看产品质量风格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活菌数据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组成、来源和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1章 前言
    1.1 白酒生产工艺简介
    1.2 中国白酒风味物质
        1.2.1 白酒香味物质分析
        1.2.2 风味物质的风味贡献评价
    1.3 白酒酿造微生物
        1.3.1 基于可培养技术的白酒微生物研究
        1.3.2 基于PCR-DGGE技术的白酒微生物研究
        1.3.3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白酒微生物研究
        1.3.4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白酒微生物研究
        1.3.5 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白酒微生物研究
    1.4 活菌微生物群落研究
    1.5 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新老窖池所产浓香型原酒的香味成分差异性分析
    2.1 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感官评价方法
        2.1.3 香味物质含量测定方法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感官评价
        2.2.2 香味物质含量测定
        2.2.3 PCA主成分分析
        2.2.4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得分图
        2.2.5 拟合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可靠度
        2.2.6 OPLS-DA分析筛选5年和20年窖池所产原酒的差异代谢物
    2.3 讨论
第3章 浓香型白酒酿酒大曲微生物群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取样
        3.1.2 大曲悬浮液和阳性对照组的制备
        3.1.3 PMA处理大曲悬浮液和阳性对照
        3.1.4 DNA提取
        3.1.5 qPCR
        3.1.6 PMA去除大曲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3.1.7 大曲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3.1.8 扩增子测序
        3.1.9 大曲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3.1.10 大曲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3.1.11 大曲理化指标与活微生物的关系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MA去除大曲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3.2.2 大曲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3.2.3 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3.2.4 大曲微生物组成分析
        3.2.5 大曲理化指标与活菌微生物的关系
    3.3 讨论
第4章 浓香型白酒窖泥细菌群落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窖泥悬浮液和阳性对照组的制备
        4.1.3 PMA处理窖泥悬浮液和阳性对照组
        4.1.4 DNA提取
        4.1.5 qPCR
        4.1.6 PMA去除窖泥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4.1.7 窖泥细菌定量分析
        4.1.8 扩增子测序
        4.1.9 窖泥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4.1.10 窖泥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4.1.11 环境与活细菌的关系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MA去除窖泥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4.2.2 窖泥细菌定量分析
        4.2.3 窖泥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4.2.4 窖泥细菌组成分析
        4.2.5 环境与活细菌的关系
    4.3 讨论
第5章 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酒醅悬浮液及阳性对照组的制备
        5.1.3 PMA处理
        5.1.4 DNA提取
        5.1.5 qPCR
        5.1.6 PMA去除酒醅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5.1.7 酒醅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5.1.8 扩增子测序
        5.1.9 酒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5.1.10 酒醅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5.1.11 活细菌和活真菌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5.1.12 活细菌溯源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理化分析
        5.2.2 PMA处理酒醅死菌DNA有效性验证
        5.2.3 酒醅微生物的定量分析
        5.2.4 酒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5.2.5 酒醅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5.2.6 活细菌和活真菌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5.2.7 酒醅活细菌溯源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样品采集
        6.1.2 样品处理
        6.1.3 DNA抽提
        6.1.4 宏基因组测序
        6.1.5 宏基因组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样品序列组装结果
        6.2.2 单菌基因组的物种组成及进化分析
        6.2.3 蛋白质直系同源簇数据库(COG)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数据库注释
        6.2.4 关键基因丰度变化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表

(2)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造酵母类资源多样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背景
        1.1 酱香型白酒概述
        1.2 白酒酿造环境
        1.3 大曲糖化发酵剂
        1.4 酵母类资源及其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酵母菌群结构的多样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样品总DNA提取
        2.2.3 PCR扩增及Illumina Miseq测序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酿造环境及高温大曲中酵母群多样性分析
        2.3.2 不同轮次酿造环境酵母属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2.3.3 不同轮次高温大曲酵母属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2.3.4 酿造环境与高温大曲中酵母属组成异同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可培养酵母菌群结构多样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酵母菌株分离与鉴定
        3.2.2 提取酵母菌基因组DNA
        3.2.3 PCR扩增和产物检测
        3.2.4 菌种保藏
        3.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3 不同轮次酿造环境可培养酵母种群结构多样性
        3.3.4 不同轮次高温大曲可培养酵母种群结构多样性
        3.3.5 酿造环境和高温大曲中的酵母菌群结构差异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S-SPME-GC-MS解析单菌株酵母固态发酵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蒸馏酒感官评定分析
        4.3.2 酵母菌代谢风味物质GC-MS定性定量分析
        4.3.3 不同酵母菌代谢各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4 不同酵母菌代谢酮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5 不同酵母菌代谢醇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6 不同酵母菌代谢酯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7 不同酵母菌代谢芳香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8 不同酵母菌代谢醛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9 不同酵母菌代谢烃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10 不同酵母代谢吡啶环类、胺类、呋喃类和其他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11 不同酵母代谢酸类、醚类和羰基类挥发性化合物聚类分析
        4.3.12 各挥发性物质呈香气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3)芝麻香型白酒窖泥质量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芝麻香型白酒相关简介
    1.2 芝麻香型白酒窖泥质量概述
    1.3 窖泥质量分析方法研究概述
        1.3.1 理化指标法分析窖泥质量
        1.3.2 微生物培养方法分析窖泥微生物多样性
        1.3.3 分子生物学法分析窖泥微生物多样性
        1.3.4 分子生物学法分析窖泥质量展望
    1.4 课题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现状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与溶液
        2.2.1 实验试剂
        2.2.2 主要溶液
    2.3 分析方法
        2.3.1 水分的测定方法
        2.3.2 腐殖质的测定方法
        2.3.3 pH的测定方法
        2.3.4 氨态氮的测定方法
        2.3.5 有效磷的测定方法
        2.3.6 有效钾的测定方法
        2.3.7 芝麻香型原酒成分的测定方法
        2.3.8 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测定窖泥中微生物含量
        2.3.9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鉴定窖泥优势微生物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的综合分析
        3.1.1 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3.1.2 不同质量等级窖池中原酒微量成分含量分析
        3.1.3 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的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分析
        3.1.4 不同质量等级窖泥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分析
        3.1.5 不同质量等级窖泥梭菌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分析
        3.1.6 小结
    3.2 新窖泥培育过程的跟踪分析
        3.2.1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氨态氮的变化
        3.2.2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有效磷的变化
        3.2.3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有效钾的变化
        3.2.4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腐殖质的变化
        3.2.5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3.2.6 新窖泥培育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2.7 新窖泥在培育过程中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9 附录

(4)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风味代谢产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耐热细菌的分离及纯化
        1.2.2 耐热细菌的形态及生长特性
        1.2.3 耐热细菌的鉴定
        1.2.4 耐热细菌液态发酵与固态发酵[15]
        1.2.5 风味代谢产物检测[16]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耐热细菌的分离筛选与观察
    2.2 耐热细菌NR2的生长特性
    2.3 耐热细菌NR2分子生物学鉴定
        2.3.1 耐热细菌NR2的DNA提取及PCR扩增
        2.3.2 耐热细菌NR2的16S r 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2.4 耐热细菌NR2的风味代谢产物分析
        2.4.1 耐热细菌NR2液态发酵代谢产物
        2.4.2 耐热细菌NR2固态发酵代谢产物
3 结论

(5)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地衣芽孢杆菌耐受性及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地衣芽孢杆菌的耐受性实验
        1.3.2 地衣芽孢杆菌酶活性的初步鉴定
        1.3.3 地衣芽孢杆菌产酶条件研究
        1.3.4 地衣芽孢杆菌产酶活力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衣芽孢杆菌的耐受性研究
    2.2 地衣芽孢杆菌产酶能力的初步鉴定
    2.3 地衣芽孢杆菌的最适产酶时间
    2.4 地衣芽孢杆菌的最适产酶温度
    2.5 地衣芽孢杆菌的最适产酶转速
3 结论

(6)PLFA对清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酯酵母的筛选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酒曲简介
        1.1.1 酒曲的种类和功能
        1.1.2 清香型大曲
    1.2 清香型白酒工艺简介
    1.3 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技术
        1.3.1 可培养方法
        1.3.2 免培养的方法
    1.4 清香型白酒酿造相关微生物
        1.4.1 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
        1.4.2 酵母菌群落及多样性
        1.4.3 清香白酒酿造相关微生物研究与应用现状
    1.5 本论文立题的目的和意义
2 PLFA对清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1.3 方法及技术流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曲样品理化特征参数检测
        2.2.2 清香型大曲PLFA组成及频次
        2.2.3 不同类型大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2.4 不同类型大曲中脂肪酸的分类分析
        2.2.5 主成分( PCA)分析
        2.2.6 不同类型大曲中PLFA的差异性分析
        2.2.7 大曲常规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2.3 本章小结
3 清香白酒酿造环境中酵母菌的聚类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3 方法与技术流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3.2.2 WL培养基初步分类
        3.2.3 PLFA鉴定及指纹图谱分析
        3.2.4 酵母菌的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3.2.5 酵母菌株的特征磷脂脂肪酸分析
    3.3 讨论
4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产酯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方法与技术流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产酯酵母优良菌株的选择
        4.2.2 J2-5 菌株生长曲线的绘制
        4.2.3 J2-5 生长特性的研究
        4.2.4 不同培养基对酵母产酯情况的影响
        4.2.5 J2-5 酵母产酯特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J2-5 的应用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仪器与主要药品
        5.1.3 方法及技术流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酯化液串蒸
        5.2.2 J2-5 菌株液体菌种酿酒实验
        5.2.3 J2-5 酵母菌株应用于酵母麸曲的实验
        5.2.4 J2-5 诱变实验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浓香型白酒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1 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2 大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生产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糟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 结果与讨论
    2.1 现阶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2.2 发酵生产技术创新的瓶颈和目标
    2.3 发酵生产技术创新的展望
3 小结

(8)大曲微生物及其内在物质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协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及仪器药品
        1.1.2 发酵培养基
    1.2 试验方法
        1.2.1 大曲酒精发酵性能与其中酿酒酵母Sc-1之间发酵性能的比较
        1.2.1. 1 低浓度条件下大曲与Sc-1发酵性能比较
        1.2.1. 2 超高浓度条件下大曲与Sc-1发酵性能比较
        1.2.2 大曲中各菌株对Sc-1酒精发酵性能的影响
        1.2.2. 1 低浓度条件下大曲中各菌株对Sc-1酒精发酵性能影响
        1.2.2. 2 超高浓度条件下Co-2对Sc-1和Sc-2酒精发酵性能影响
        1.2.3 超高浓度条件下大曲及曲料对酿酒酵母Sc-1和Sc-2酒精发酵的影响
        1.2.4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曲酒精发酵性能与Sc-1发酵性能比较
        2.1.1 低浓度条件下大曲与Sc-1酒精发酵性能比较
        2.1.2 超高浓度条件下大曲与Sc-1酒精发酵性能比较
    2.2 大曲中各菌株对Sc-1酒精发酵性能的影响
        2.2.1 低浓度条件下大曲中各菌株对Sc-1酒精发酵性能影响
        2.2.2 超高浓度下Co-2对酿酒酵母酒精发酵的影响
    2.3 超高浓度条件下大曲及曲料对酿酒酵母Sc-1和Sc-2酒精发酵的影响
3 结论

(9)传统白酒窖泥中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酒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白酒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1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2 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3 窖泥厌氧菌的研究进展
    1.3 窖泥功能菌的研究及应用
        1.3.1 己酸菌
        1.3.2 丁酸菌
        1.3.3 甲烷菌
        1.3.4 放线菌
        1.3.5 其他功能菌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供试菌种
        2.1.3 主要试剂及配置
        2.1.4 培养基及试剂盒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窖泥取样
        2.3.2 窖泥厌氧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2.3.3 窖泥中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的分布及厌氧菌的分离
        2.3.4 窖泥厌氧菌的鉴定
        2.3.5 窖泥功能菌的筛选
        2.3.6 疑似新菌FB8的初步研究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窖泥中厌氧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分析
    3.2 窖泥中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的分布情况及厌氧菌的分离
        3.2.1 不同窖泥样品中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的分布情况分析
        3.2.2 不同窖泥样品中厌氧菌的分离纯化
    3.3 窖泥厌氧菌的鉴定结果分析
        3.3.1 传统方法鉴定结果分析
        3.3.2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分析
    3.4 窖泥功能菌的筛选
        3.4.1 发酵液总酸总酯分析
        3.4.2 发酵液气相色谱分析
    3.5 疑似新菌FB8的初步研究
        3.5.1 FB8生长温度的研究
        3.5.2 FB8生长pH的研究
        3.5.3 FB8生长曲线
        3.5.4 扫描电镜观察FB8的菌体形态
        3.5.5 透射电镜观察FB8的菌体形态
        3.5.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FB8发酵液微量成分
第4章 讨论
    4.1 厌氧菌培养方法的选择
    4.2 疑似新菌FB8的分类鉴定程序
    4.3 所分离厌氧菌的分析
    4.4 己酸的生成途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10)黑龙江优质白酒窖泥兼性厌氧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酒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白酒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1.2.1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1.2.2 窖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1.2.3 窖泥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研究
    1.3 窖泥功能菌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1.4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4.1 传统培养方法
        1.4.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供试菌种
        2.1.3 主要试剂及配置
        2.1.4 培养基及试剂盒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窖泥取样
        2.3.2 窖泥细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
        2.3.3 不同窖龄不同部位窖泥兼性厌氧细菌分离与纯化
        2.3.4 不同窖龄不同部位窖泥兼性厌氧细菌初步鉴定与分类统计
        2.3.5 主要功能菌的筛选
        2.3.6 利用16S rDNA进行功能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2.3.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窖泥中细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分析
    3.2 不同窖龄不同部位窖泥中兼性厌氧细菌多样性分析
        3.2.1 窖泥兼性厌氧细菌的分离纯化
        3.2.2 兼性厌氧细菌菌株形态及生理生化初步鉴定
    3.3 白酒窖泥中功能菌的筛选
        3.3.1 细菌产酸分析
        3.3.2 细菌产酯分析
        3.3.3 细菌发酵液微量成分分析
    3.4 利用16S rDNA进行功能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3.5 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
        3.5.1 窖泥中细菌总DNA提取
        3.5.2 窖泥细菌总16S rDNA V3区PCR扩增
        3.5.3 DGGE电泳及其图谱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窖泥和白酒质量的关系
    4.2 黑龙江省白酒窖泥微生物的研究意义
    4.3 新老窖池窖泥中细菌种群差异的分析
    4.4 功能菌筛选的重要性
    4.5 DGGE法分析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从枝江大曲酿造微生物状态看产品质量风格的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活菌数据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组成、来源和变化规律研究[D]. 谭光迅.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2]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酿造酵母类资源多样性特征研究[D]. 罗方雯. 贵州大学, 2020(04)
  • [3]芝麻香型白酒窖泥质量的评价研究[D]. 卢振.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4]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风味代谢产物分析[J]. 周平,罗惠波,黄丹,邓波,王庆,黄治国,卫春会,邓杰. 食品工业科技, 2016(24)
  • [5]中高温大曲中一株耐热地衣芽孢杆菌耐受性及产酶特性的初步研究[J]. 周平,罗惠波,黄丹,邓波,王庆,冯兴垚,王洪. 食品科技, 2016(11)
  • [6]PLFA对清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酯酵母的筛选应用研究[D]. 张红霞.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4)
  • [7]浓香型白酒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J]. 王媚,傅小红,冯学愚,王涛,张宿义,游玲,曹子建,杨平,徐坤,马蓉,税梁扬,邱树毅. 酿酒科技, 2014(08)
  • [8]大曲微生物及其内在物质对酵母酒精发酵的协同作用[J]. 王旭亮,王德良,王异静,胡建华,郝文军,闻泽喜,张五九. 酿酒科技, 2014(10)
  • [9]传统白酒窖泥中厌氧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的筛选[D]. 丁雪松. 黑龙江大学, 2012(06)
  • [10]黑龙江优质白酒窖泥兼性厌氧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D]. 刘翠花. 黑龙江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从枝江大曲酿造的微生物状态看产品品质风格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