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秀[1](2020)在《南涧无量山乌骨鸡的人工授精及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县"烟、茶、牛、鸡、药、核桃"六大产业的不断发展,无量山乌骨鸡从传统的散养模式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种鸡也从小群放养转化为大规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县无量山乌骨鸡种鸡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难度不大、设备简单、投资少,不仅能提高公鸡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还能保证母鸡的受精率,发挥优良公鸡在种群发展中的优势。但是,在人工授精过程中,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易发疾病也不少。本文将无量山乌
何晓燕[2](2019)在《海扬黄鸡配套亲本精液品质比较及特定稀释液稀释效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以中速型海扬黄鸡三系配套系亲本公鸡为素材,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比较三个亲本群体公鸡各30个个体精液品质间的差异,揭示三个亲本群体的精液品质的特性,为后续公鸡繁殖性能的提高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以FF群体公鸡的精液为试验材料,利用京海集团研制的精液稀释液研究不同稀释倍数和稀释后不同放置时间对精液品质的影响,寻找最佳稀释比例,提出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保存时间,为鸡的人工授精提供参考;最后研究了稀释液高温灭菌和加双抗后,不同存放时间对精液品质的影响,以期解决精液稀释液保质期的问题。论文研究围绕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提高公鸡的种用价值,保证受精率,从而降低种公鸡的饲养量,节省种公鸡养殖成本。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扬黄鸡亲本配套系三个品系之间的精液品质存在一定差异,FF系公鸡精液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率、质膜完整性和有效精子数均极显着高于JJ和BB系公鸡(P<0.01);FF系公鸡精液畸形率极显着低于BB系公鸡(P<0.01),但和JJ系公鸡没有显着差异(P>0.05)。2、特定稀释液不同稀释倍数对精液品质的影响以1:2倍数稀释的精液活率在体外存放2小时之后极显着高于原精液和1:1倍数稀释的精液(P<0.01),1:2倍数稀释的精液死精率极显着低于1:1倍数稀释和原精液(P<0.01),不同稀释倍数对精液的畸形率无显着影响(P>0.05);在体外存放2小时后,1:2倍数稀释的精液活率高于1:1稀释和原精液,死精率和畸形率明显低于1:1稀释和原精液,1:1倍数稀释的精液效果最不好,1:2倍数稀释效果最好。3、不同稀释液在存放不同时间下对精液品质的影响自配稀释液在0.5和1.5小时的精液活率均显着高于基础稀释液和BPSE稀释液(P<0.05),BPSE稀释液的精液畸形率在0.5小时和1.5小时均显着大于基础稀释液和自配稀释液(P<0.05);但三种稀释液对精子死精率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4、不同处理的稀释液存放不同时间对精液品质的影响稀释液经过高温灭菌和加双抗两种处理之后,分别存放了3天和6天,检测这两个时间点的精液品质。结果表明,这两种处理在不同存放时间点的精液品质之间无显着差异,但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的稀释液效果较优于加双抗处理的稀释液效果。
孙书静[3](2014)在《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文中研究表明1人工授精的好处1.1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乌骨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1∶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1∶40。不仅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提高饲养种鸡的效益。1.2提高受精率乌骨鸡的自然交配受精率为85%左右,而人工授精可达90%以上。1.3种蛋合格率高种鸡平养时,难免有脏蛋、破壳蛋。采用人工授精改为笼养,种蛋清洁卫生,破损少,相应地提高了种蛋的合格率。1.4繁殖率高使用笼养乌骨鸡人工授精,不用单间配
陈祥,许厚强,张勇,付言勇,田启培[4](2012)在《竹乡乌骨鸡与珍珠鸡人工授精效果观测》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将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于竹乡乌骨鸡与珍珠鸡的远缘杂交中,探讨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种蛋受精率的影响。试验以10只竹乡乌骨鸡作父本,150只珍珠鸡作母本,进行一周一次人工授精和两次人工授精的种蛋受精率比较。结果显示一周二次人工授精的种蛋受精率比一周一次高9.18%,差异极显着(P<0.01),一周二次人工授精效果优于一周一次。
唐仲林,张顺均,涂云凤,胡琨,刘树权[5](2009)在《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分析》文中认为试验将200只盐津乌骨母鸡按公母1∶25配种,笼养,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200只母鸡按公母1∶8配种,地面平养,自由交配,以研究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结果:人工授精比自然配种公鸡利用率提高3.1倍,节约饲料成本2 068元,经济效益显着,且产蛋量增加20.28%,其受精率达到93.25%,比对照组71%高31.3%;两组孵化率差异显着,说明盐津乌骨鸡适宜采用人工授精来提高其繁殖性能。
王建[6](2008)在《不同品种乌骨鸡主要性状指标及其杂交效果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乌骨鸡是我国特有的具有保健功能的药用鸡种。研究比较不同品种乌骨鸡在新疆地区的生产性能和杂交利用效果,对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选择中国黑凤鸡、黑羽乌骨鸡、黑羽绿壳蛋鸡和盐津乌骨鸡等四个乌鸡品种,测定了不同品种乌骨鸡纯繁及杂交的种蛋孵化性能;不同品种乌骨鸡及其杂交F1代的生长发育性能和屠宰性能;鸡黑色素基因MC1R多态性与其肤色、胫色表型相关性的测定和分析;花粉和大麦芽对黑羽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四个黑色羽乌骨鸡纯繁种蛋受精率在90-94%,孵化率达到84.44-87.23%,盐津乌骨鸡初生重(39.20±2.88g)最重,中国黑凤鸡初生重(23.07±1.72g)最轻。四个品种黑色羽乌骨鸡0-14周龄生长发育以盐津乌骨鸡增重性能最好,14周龄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1687.41±156.22g和1236.51±130.99g。杂交组合分别为中国黑凤鸡与贵妃鸡杂交、黑羽绿壳蛋鸡做母本与黑羽乌骨鸡和隐性白羽肉鸡杂交、盐津乌骨鸡与黑羽乌骨鸡正反交、盐津乌骨鸡与隐性白羽肉鸡正反交。杂交种蛋受精率在90.00-93.33%,孵化率达到80.00-85.71%,隐性白羽肉鸡(♂)×黑羽绿壳蛋鸡(♀)组合初生重(37.34±3.39g)最重,中国黑凤鸡(♂)×贵妃鸡(♀)组合初生重(26.80±3.85g)最轻。杂交乌骨鸡0-14周龄生长发育以盐津乌骨鸡(♂)×隐性白羽肉鸡(♀)组合增重性能最好,14周龄F1代公母鸡体重分别达到2271.00±198.74g和1635.33±111.56g。根据七个杂交组合的简单综合选择指数和杂交F1代肉用性能指标杂种优势比的综合比较,中国黑凤鸡(♂)×贵妃鸡(♀)组合和盐津乌骨鸡(♂)×隐性白羽肉鸡(♀)组合为两个最佳杂交组合。在引进的隐性白羽肉鸡和黑羽乌骨鸡的资源家系及由该亲本建立的资源家系群体中,对黑色素基因(MC1R)进行PCR-SSCP,分析肤色和胫色性状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A、BB和AB基因型的分布在不同肤色性状中差异显着(P<0.05);CC和CE基因型的分布在不同活体胫色性状中差异显着(P<0.05)。初步推测黑色素的沉积与MC1R基因的突变有关。日粮添加花粉对黑羽乌骨鸡0-9周龄生长发育影响试验表明,添加2%花粉组增重效果最好。日粮添加大麦芽76g,可以有效地提高黑羽乌骨鸡的产蛋性能。
刘伟石,邹琦,李明富[7](2005)在《乌骨鸡与珍珠鸡的自然交配杂交种——骡鸡》文中提出
刘兰,雷荷仙,安军,曾凡菊,潘存堂[8](2004)在《贵州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刘兰,雷荷仙,安军,曾凡菊,潘存堂[9](2004)在《贵州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观察》文中指出本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笼养的贵州乌骨鸡进行杂交改良,与肉黄鸡自然交配的繁殖性能作比较,阐述了人工授精的优越性,讨论了鸡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张学余[10](2002)在《发展乌骨鸡生产的途径》文中研究说明
二、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南涧无量山乌骨鸡的人工授精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
1.1 购置器具 |
1.2 挑选种鸡 |
1.3 采集精液 |
1.4 完成输精 |
1.5 操作要点 |
2 易发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
(2)海扬黄鸡配套亲本精液品质比较及特定稀释液稀释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国地方鸡选育现状 |
2 精液品质 |
2.1 精液品质的评价指标 |
2.2 精液品质的检测方法 |
2.3 精液品质的研究进展 |
3 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因素 |
3.1 种公鸡的选留和训练 |
3.2 营养因素 |
3.3 采精时间和次数 |
4 公鸡精液稀释液的研究进展 |
4.1 鸡精液稀释液的分类 |
4.2 鸡精液稀释液的pH |
4.3 鸡精液稀释液的渗透压 |
4.4 鸡精子稀释液的物质 |
4.5 影响公鸡精液稀释液的其他因素 |
5 海扬黄鸡配套系简介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方法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1 精液量 |
1.4.2 精液pH值 |
1.4.3 精子密度 |
1.4.4 精子活率 |
1.4.5 精子畸形率 |
1.4.6 质膜完整性 |
1.4.7 有效精子数 |
1.5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公鸡精液品质特征 |
2.2 海扬黄鸡配套系亲本精液品质比较结果 |
2.3 精液品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特定稀释液不同稀释倍数和体外存放时间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稀释液配方 |
1.3 研究方案 |
1.4 试验仪器设备与试剂 |
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稀释倍数对FF系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 |
2.2 不同体外存放时间对FF系公鸡精液品质的比较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稀释液以及体外存放时间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 |
1.2 稀释液的制备 |
1.3 仪器设备及试剂 |
1.4 测定指标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稀释液在体外存放不同时间的精液品质比较结果 |
2.2 不同稀释液存放不同天数对精液稀释效果的比较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授精的好处 |
1.1 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 |
1.2 提高受精率 |
1.3 种蛋合格率高 |
1.4 繁殖率高 |
2 种鸡的选择 |
3 采精技术 |
3.1 按摩采精 |
3.2 采精次数 |
3.3 采精应注意的事项 |
4 输精技术 |
4.1 输精操作 |
4.2 输精深度 |
4.3 输精时间 |
4.4 输精次数与数量 |
5 精液品质的评定 |
5.1 外观检查 |
5.2 精液量检查 |
5.3 活力检查 |
5.4 密度检查 |
6 精液的稀释与保存 |
6.1 精液的稀释 |
6.2 精液的保存 |
7 人工授精常用器具 |
(4)竹乡乌骨鸡与珍珠鸡人工授精效果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鸡群 |
1.2 主要仪器 |
1.3 采精 |
1.4 输精及孵化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精液品质评定结果 |
2.2 种蛋受精率结果 |
3 讨论 |
(5)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种鸡选择 |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
1.3 试验方法及分组 |
1.4 测定项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公鸡的利用情况 |
2.2 产蛋情况 |
2.3 种蛋受精率及出雏情况 |
2.3.1 种蛋受精率 |
2.3.2 出雏情况 |
2.4 种鸡疫病及死亡情况 |
3 讨论 |
(6)不同品种乌骨鸡主要性状指标及其杂交效果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乌骨鸡的品种类型和特征 |
1.1.1 乌骨鸡的外貌特征 |
1.1.2 乌骨鸡的品种与品系 |
1.2 乌骨鸡生产性能 |
1.2.1 繁殖性能 |
1.2.2 生长发育 |
1.2.3 产肉性能 |
1.3 乌骨鸡的遗传特性 |
1.3.1 乌骨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1.3.2 乌骨鸡羽色和肤色的遗传研究 |
1.4 乌骨鸡的遗传改良 |
1.4.1 乌骨鸡品种内纯繁及对遗传参数的估测 |
1.4.2 不同乌骨鸡品种间的杂交改良 |
1.4.3 乌骨鸡与其它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不同品种乌骨鸡生产性能测定 |
2.1.1 黑色羽乌骨鸡品种 |
2.1.2 饲养方式与饲料营养 |
2.1.3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2.2 不同组合杂交F1代生产性能测定 |
2.2.1 杂交亲本与杂交组合 |
2.2.2 饲养方式与饲料营养 |
2.2.3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2.2.4 杂交组合筛选 |
2.3 黑色素基因(MC1R)多态性检测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4 饲料添加物对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4.1 饲料添加物 |
2.4.2 饲养及饲料营养 |
2.4.3 试验方法 |
2.5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乌骨鸡生产性能 |
3.1.1 不同品种乌骨鸡种蛋孵化性能 |
3.1.2 不同品种乌骨鸡生长发育性能 |
3.1.3 不同品种乌骨鸡屠宰性能 |
3.2 不同组合杂交F1代生产性能 |
3.2.1 不同组合杂交种蛋孵化性能 |
3.2.2 不同组合杂交F1代生长性能 |
3.2.3 不同组合杂交F1代屠宰性能 |
3.2.4 不同组合杂交F1代杂种优势 |
3.2.5 最佳杂交组合筛选 |
3.3 黑色素基因(MC1R)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分析 |
3.3.1 基因组DNA |
3.3.2 基因型与黑色素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4 饲料添加物对黑羽乌骨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
3.4.1 花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2 大麦芽对黑羽乌骨鸡产蛋性能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4.1 种蛋孵化特性 |
4.2 生长发育性能 |
4.3 屠宰性能 |
4.4 杂交优势与杂交组合选择 |
4.5 黑色素基因(MC1R)多态性 |
4.6 饲料添加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涧无量山乌骨鸡的人工授精及护理[J]. 刘金秀.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02)
- [2]海扬黄鸡配套亲本精液品质比较及特定稀释液稀释效果的分析[D]. 何晓燕. 扬州大学, 2019(06)
- [3]乌骨鸡的人工授精技术[J]. 孙书静.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4(05)
- [4]竹乡乌骨鸡与珍珠鸡人工授精效果观测[J]. 陈祥,许厚强,张勇,付言勇,田启培. 中国畜禽种业, 2012(08)
- [5]盐津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分析[J]. 唐仲林,张顺均,涂云凤,胡琨,刘树权. 云南畜牧兽医, 2009(04)
- [6]不同品种乌骨鸡主要性状指标及其杂交效果比较研究[D]. 王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7]乌骨鸡与珍珠鸡的自然交配杂交种——骡鸡[J]. 刘伟石,邹琦,李明富.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08)
- [8]贵州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观察[J]. 刘兰,雷荷仙,安军,曾凡菊,潘存堂.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4(08)
- [9]贵州乌骨鸡人工授精效果观察[J]. 刘兰,雷荷仙,安军,曾凡菊,潘存堂. 畜禽业, 2004(04)
- [10]发展乌骨鸡生产的途径[J]. 张学余. 中国禽业导刊, 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