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能赢得京沪高速铁路定单(论文文献综述)
韩佳[1](2008)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国家内部的区域竞争层面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首位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内各省市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江三角洲具有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日益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政策和思想观念等软件条件。本文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长三角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已形成一定制度,城市间、企业间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城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世博会的联动效应也将有力推动长三角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诸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导致恶性竞争,产业升级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区域创新体系面临瓶颈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针对当前阻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进行研究,提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的关系、相关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问题。为保证制度性组织机构行使权力,区域内各省市可通过让渡部分权力,由区域协调机构统一调控。并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使一体化不断地向更高的形式发展。在中央政府协调下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区内协调和区外合作与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以产业、资源和地域为特征的区域协调发展基金或者通过制定区域政策所进行的利益协调,避开分割市场的行政地域边界,通过共同权力干预资源配置,进行全局和整体整合。并完善在国家以产业为特征的地区政策框架下的规范性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主要职责是在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基础产业等非竞争部门直接投资和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涉及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领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协调,并强化中央派驻长三角的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经济功能,解决城市土地、港口等资源紧缺的瓶颈。同时,积极培育非政府性的跨地区合作组织,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各类半官方和民间跨地区协调组织,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许素芹[2](2006)在《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车站货运业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石家庄车站的改革发展及货运业务服务现状,结合当前运输业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石家庄车站货运业务服务营销策略。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将市场服务营销理论与企业的运营相结合,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石家庄车站的微观环境的分析,着力研究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石家庄车站如何运用服务营销战略获得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本文首先对铁路货运业务宏微观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石家庄车站的微观货运市场,并对石家庄车站的货运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石家庄车站的货运流程,对石家庄车站当前的货运服务营销体系进行剖析,找出不足。最后结合有关理论制定了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及实施办法。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当前铁路货物运输经营情况、当前铁路改革方向;掌握石家庄车站的内部环境,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化过程及服务流程的完善过程;了解以客户管理为中心的服务营销策略及完善信息化服务系统。
刘溥[3](2005)在《中国北车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想以及加入WTO,机车车辆工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同时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自2000年与铁道部脱钩重组为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以来,市场格局和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把握外部战略机遇和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加快集团公司内部结构重组,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北车集团必须尽快解决的战略课题。本文从战略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回顾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史和变革情况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北车集团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加入WTO后对本行业的发展的多方位的影响,从多个方面对影响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多个内部重要因素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利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模型、BCG分析法、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竞争态势矩阵对集团公司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量化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针对本行业的特殊竞争状况,专门将中国北车集团与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南车集团的内部主要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利用SWOT综合分析,提出集团公司的战略选项,并对如何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提出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战略实施的一系列重点措施。
陈晓南[4](2005)在《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文中指出长三角经济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带组成的“T”字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是全国经济、科技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东部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目前,长三角大多数城市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正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演进。 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创业投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创业投资是现代财富神话的缔造者,其独特的制度功能、要素功能和嬗变功能,促进创业成为文化,逼迫产业前移至实验室,催化创意嬗变成财富;其出色的经济绩效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长三角必然借重创业投资建立起拥有自主创新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实现社会生产力质的提升和量的倍增,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以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带动全国经济布局的改善。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创业投资的基本原理,对创业投资促进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论文在综合分析长三角的区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产业整合演化趋势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了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论文从创业投资功能、区位选择、要素效率、投资绩效等方面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现机制;同时,就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进行了专题研究。最后,提出了构建长三角创业投资体系的设想。 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是长三角并行不悖的产业发展方向,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必然借重创业投资才能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据此,根据自身的区域经济累积因果效应,长三角北翼苏南地区应以创业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内生化”为主,增强自主技术创新型产业发展;而南翼浙东北地区应侧重以民间资本驱动产业升级为主,用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和
汤成明[5](2003)在《对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发展的思考》文中指出混凝土是建筑业最基本的材料之一,具有施工速度快、强度等级高、流动性强,尤其是对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可以节省能源,净化环境。混凝土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大,生产设备专业性较强,退出成本很高。目前的市场需求导致资金大量流入本行业,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如果不加以关注,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对南京几家较大规模的混凝土企业在规模、设备及市场占有率方面的调查,从纵向了解了各企业的发展进程,通过比较,从横向对各企业进行分析,总结出混凝土企业营销与生产运作的一般规律。着重对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在市场营销与生产运作方面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设性的意见,希望通过整改发挥优势,克服运作中的劣势,从而能够避免市场与企业运作中的不利因素,抓住机会,使公司的发展能够有质的飞跃。通过营销与运作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发面的根本的改善,使公司在混凝土市场更具竞争力。
二、谁能赢得京沪高速铁路定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谁能赢得京沪高速铁路定单(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长三角的界定 |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研究进展 |
一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
二 地方政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 |
三 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二节 经济区位理论 |
一 杜能农业区位论 |
二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
三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
第三节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一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二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
三 区域非平衡发展理论 |
四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一 新增长理论 |
二 区域创新理论 |
三 区域产业集群理论 |
第五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
一 增长极模式 |
二 点轴模式 |
三 网络开发模式 |
第六节 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
一 绝对成本学说 |
二 比较成本学说 |
三 要素禀赋理论 |
四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七节 梯度转移理论 |
第八节 都市圈理论 |
一 都市圈的一般概念 |
二 都市圈理论简述 |
第九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
一 西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概述 |
二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基本思路 |
第十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及启示 |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范例 |
一 欧盟 |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 |
三 亚太经合组织 |
四 珠江三角洲 |
第二节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渐进过程 |
二 建立具有一定权威的区域性组织机构 |
三 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
四 构建有限权能政府,平衡都市集权与地方自治关系 |
第三节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
一 CEPA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
二 港深都会制度合作对长三角的启示 |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 |
一 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 |
二 鸦片战争后新兴工商业城市群形成和发展阶段 |
三 计划经济时期地区发展失衡和城市功能趋同阶段 |
四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 |
一 地方领导人定期会晤磋商制度已基本形成 |
二 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
三 社会各界的众多交流合作活动相继展开 |
四 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市场融合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
五 城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
六 申办世博会成功产生区域联动效应 |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
一 长三角地区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 |
二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 |
三 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四 江浙沪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政府领导观念的重大转变 |
五 长三角自身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体制和制度问题 |
二 区域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 |
三 区域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个性塑造问题 |
四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问题 |
五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分工与配套衔接问题 |
六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
七 区域中心城市上海的能级提升问题 |
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一 区域管理协调主体缺失造成区域整体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 |
二 区域性法律法规缺失造成区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 |
三 四大机制缺失导致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与瓶颈制约的矛盾 |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 |
第一节 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四方面关系 |
一 厘清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
二 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关系 |
三 厘清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
四 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第二节 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
一 明确制度变迁主体,建立区域协调机构 |
二 建立地区政策框架下的法律体系 |
三 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 |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
一 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形成区域整体架构 |
二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
三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培育区域统一市场 |
四 协调机构,创新机制,提供区域一体化制度保障 |
五 多元主体,跨界合作,实现跨行政区公共服务 |
第四节 促进区域公共品资源的制度化合作 |
一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科学利用和保护流域水资源 |
二 发挥区域民航部门管理职能,合理建设配置机场资源 |
三 推进港口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港口群一体化 |
四 开展跨行政区划的公路规划,建成统一畅通的区域公路网 |
五 实行区域铁路网的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
六 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
七 推进区域信息化合作,构建区域通信一体化网络 |
八 加强区域防灾减灾工程的区域协作与配套衔接 |
第五节 政府主导推进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 |
一 城市跨界发展模式 |
二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过程 |
三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的特点 |
四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增长实践的经验借鉴 |
第六节 积极培育非政府性跨地区合作组织 |
一 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
二 非政府组织在协调长三角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 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非政府性跨地区协调组织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车站货运业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服务营销的基本理论 |
2-1-1 服务的涵义 |
2-1-2 服务的分类 |
2-1-3 服务营销组合要素 |
2-1-4 服务质量差距管理理论 |
§2-2 相关理论 |
2-2-1 波特五力模型 |
2-2-2 波特竞争战略 |
2-2-3 SWOT 分析 |
2-2-4 客户关系 |
2-2-5 现代物流理论 |
第三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全国铁路简介 |
3-1-1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史 |
3-1-2 我国铁路系统简介 |
3-1-3 我国铁路改革 |
3-1-4 2006 年我国铁路的发展目标 |
§3-2 我国铁路货运现状 |
3-2-1 我国铁路货运情况 |
3-2-2 我国铁路货运竞争结构的分析 |
3-2-3 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的关键因素 |
3-2-4 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 |
第四章 石家庄货运市场的需求分析 |
§4-1 石家庄经济与运输 |
4-1-1 石家庄概况 |
4-1-2 石家庄物流环境分析 |
4-1-3 石家庄货运量调查 |
§4-2 石家庄车站简介 |
4-2-1 石家庄车站概述 |
4-2-2 石家庄车站的组织机构设置 |
4-2-3 石家庄车站的作业能力 |
4-2-4 石家庄车站的改革 |
§4-3 石家庄车站货物发送市场调查与分析 |
4-3-1 车站货物发送市场调查 |
4-3-2 车站大客户意愿调查 |
4-3-3 车站货运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五章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的研究 |
§5-1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现状 |
5-1-1 车站货运服务营销机构与人员组成 |
5-1-2 车站货运人员的工作状态分析 |
5-1-3 车站货运规章 |
5-1-4 车站货运作业流程分析 |
§5-2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5-2-1 运输能力不足 |
5-2-2 业务流程不合理 |
5-2-3 收费管理差 |
5-2-4 服务质量差 |
5-2-5 产品质量差 |
5-2-6 营销管理工作落后 |
5-2-7 职工缺乏竞争意识 |
§5-3 石家庄车站货运目标市场的确定 |
5-3-1 石家庄车站的货运客户分析 |
5-3-2 石家庄车站货运目标市场的确立 |
5-3-3 石家庄车站货运的SWOT 分析 |
5-3-4 石家庄车站货运目标市场的定位 |
5-3-5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战略 |
§5-4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的设计 |
5-4-1 运输能力管理策略 |
5-4-2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5-4-3 第三方物流策略 |
5-4-4 服务质量控制策略 |
第六章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建立营销机构 |
6-1-1 建立面向市场的服务营销机构和队伍 |
6-1-2 构建相应的货运营销机制 |
6-1-3 货运营销机构的功能 |
§6-2 人力资源的保障 |
6-2-1 工作人员的培训 |
6-2-2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6-3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 |
6-3-1 石家庄车站货运部门组织结构的改善 |
6-3-2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 |
6-3-3 石家庄车站货运服务质量的控制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北车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战略管理基础理论 |
1.2 战略管理的目的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发展沿革及现状 |
2.1 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基本发展阶段 |
2.2 机车车辆工业的管理体制变革 |
2.3 中国北车集团简介 |
2.4 北车集团成员企业名单 |
第三章 中国北车集团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
3.1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机车车辆工业的影响 |
3.2 基本国情对机车车辆工业的影响 |
3.3 铁路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商机 |
3.4 城市化的加速对机车车辆工业发展的推进 |
3.5 管理体制改革对集团公司的影响 |
3.6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
3.7 铁路运输发展趋势对集团公司的影响 |
3.8 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 |
3.9 全球性的挑战 |
第四章 北车集团所处机车车辆行业分析 |
4.1 本行业的基本经济特性 |
4.2 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情况的差异分析 |
4.3 外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的建构 |
第五章 北车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5.1 集团公司价值链分析 |
5.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5.3 产品/经营结构分析 |
5.4 财务状况分析 |
5.5 质量管理及质量可靠性分析 |
5.6 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的利益搏弈 |
5.7 内部因素评价 |
第六章 北车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
6.1 北车集团公司竞争态势分析 |
6.2 北车集团公司的 SWOT 矩阵 |
6.3 北车集团公司战略选择与分析 |
第七章 中国北车集团战略选择与实施 |
7.1 强化研发战略 |
7.2 高质量差异化战略 |
7.3 低成本战略 |
7.4 企业文化一体化战略 |
7.5 多元经营战略 |
7.6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
第八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结构与内容 |
三、若干创新观点 |
第一章 基本范畴界定及相关理论回顾 |
第一节 创业投资的界定 |
一、创业 |
二、创业投资 |
三、创业与创新的阐释 |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界定 |
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内涵和特征 |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
第三节 相关理论回顾及文献述评 |
一、经济增长的动力 |
二、创业投资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 |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调整 |
第四节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述评 |
一、创业投资在中国 |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新进展 |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二章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和条件 |
第一节 长三角区情概述 |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界说 |
二、长三角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分析 |
三、长三角社会经济条件与历史演进 |
第二节 长三角产业结构及其演化趋势分析 |
一、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 |
二、长三角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
三、产业整合及其演化趋势分析 |
第三节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历史与现状分析 |
一、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历史演进 |
二、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宏观背景与国际条件 |
三、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条件 |
第四节 创业投资促进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探析 |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特征 |
二、创业投资的功能 |
三、创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机制 |
四、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三章 硅谷模式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 |
第一节 硅谷模式评析 |
一、硅谷模式概述 |
二、硅谷模式的示范效应 |
三、简要评价 |
第二节 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
一、温州模式 |
二、苏南模式 |
三、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比较 |
第三节 长三角模式与硅谷模式的比较及其走向 |
一、硅谷的文化内涵与制度分析 |
二、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 |
第四章 创业投资区位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 |
第一节 创业投资的区位选择 |
一、创业资本的要素区位寻优原理 |
二、创业投资的区位成本 |
三、区位选择的标准与方法 |
第二节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 |
一、分省区截面数据及空间分布 |
二、长三角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
三、产业集聚的区域效应 |
第三节 创业投资区位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 |
一、投资区位与产业空间配置效率分析 |
二、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与创业投资空间布局优化 |
第五章 创业投资与苏浙沪中小企业发展 |
第一节 苏浙沪中小企业的创业与融资 |
一、创业的宏观条件和微观动机 |
二、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工具 |
三、民间融资与创业投资本地化 |
第二节 长三角中小企业群落 |
一、中小企业群落的形成与发展 |
二、中小企业群落的经济学分析 |
三、中小企业群落的区域经济效应 |
第三节 创业投资与苏浙沪中小企业发展 |
一、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借鉴 |
二、创业投资、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发展 |
第六章 创业投资与长三角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 |
第一节 传统产业的再创业与创新 |
一、传统产业再创业及其动因 |
二、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理论解释 |
第二节 技术进步、研发投资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
一、技术进步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
二、区域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
三、技术溢出、研发投资与厂商行为分析 |
第三节 创业投资与传统产业技术进步 |
一、研发投资与预算软约束:技术创新的效率分析 |
二、区域政策性创业投资模式的最优激励 |
三、新增长方式、技术进步与广义创业投资的互动 |
第七章 长三角创业投资体系构建 |
一、创业投资的制度化过程 |
二、创业投资的制度创新意义 |
三、长三角创业投资本土化 |
四、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创新 |
五、构建长三角创业投资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 |
声明 |
致谢 |
(5)对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思路 |
2 南京混凝土市场行业状况 |
2.1 混凝土生产企业布局及其市场分布 |
2.1.1 双龙集团混凝土总公司 |
2.1.2 宏洋混凝土公司 |
2.1.3 建工集团混凝土总公司 |
2.1.4 普迪混凝土有限公司 |
2.1.5 南京天宝混凝土有限公司 |
2.2 南京市混凝土行业及各混凝土企业生产量、市场占有率情况 |
3 商品混凝土购买行为分析 |
3.1 商品混凝土市场的特点分析 |
3.2 影响业务采购行为的主要因素 |
3.2.1 环境因素 |
3.2.2 组织因素 |
3.2.3 人际因素 |
3.2.4 个人因素 |
3.3 机构与政府市场 |
4 双龙集团混凝土总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
4.1 公司概况 |
4.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经济环境 |
4.2.1 政治法律环境 |
4.2.2 经济环境 |
4.2.3 技术环境 |
4.3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微观环境 |
4.3.1 行业性质 |
4.3.2 竞争状况 |
4.3.3 顾客分析 |
4.3.4 供应商分析 |
4.4 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内外环境现状综述 |
4.4.1 优势 |
4.4.2 劣势 |
4.4.3 机会 |
4.4.4 威胁 |
5 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生产改进措施 |
5.1 混凝土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规范 |
5.1.1 对前区的管理 |
5.1.2 对后区的管理 |
5.2 龙集团混凝土公司生产改进措施 |
5.2.1 建立目标管理体系 |
5.2.2 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
5.2.3 加快第三站的调研与选址工作 |
5.2.4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
5.2.5 GPS在混凝土行业中的运用 |
6 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营销改进措施 |
6.1 加强信誉建设,继续扩大品牌优势 |
6.2 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开展营销活动 |
6.3 建立竞争性的价格机制,提高市场占有率 |
6.4 克服官僚主义,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6.5 关系营销 |
6.5.1 关系营销的中心---顾客忠诚 |
6.5.2 关系营销的构成----梯度推进 |
6.5.3 成本测定----顾客分析 |
6.5.4 建立关系营销计划方案的主要步骤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谁能赢得京沪高速铁路定单(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韩佳.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 [2]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车站货运业务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许素芹.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3]中国北车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刘溥. 天津大学, 2005(07)
- [4]创业投资与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化[D]. 陈晓南. 四川大学, 2005(03)
- [5]对双龙集团混凝土公司发展的思考[D]. 汤成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1)
标签: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