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罪恶大师”罗曼·波兰斯基(论文文献综述)
周星宇[1](2021)在《互文·符号·伦理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文本研究》文中提出
吕耀东[2](2021)在《刁亦男电影创作研究》文中提出
冯琪[3](2020)在《罗曼·波兰斯基创伤体验与影像救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曼·波兰斯基是世界电影史上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却又备受争议的导演。他的电影类型多样,但是在每种类型中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正是因为他的电影中蕴藏着属于他自己的创伤痕迹。波兰斯基在这些深深的印迹中,通过影像完成了对生命的感悟,对创伤的救赎。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选题原因,表明写作的问题意识,梳理和评述迄今为止关于波兰斯基的研究成果,对创伤、体验、救赎分别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发展的梳理,并运用创伤理论、精神分析学、文艺心理学、电影叙事学等相关理论,建构研究思路。正文部分:从波兰斯基创伤体验的成因,在影像中的呈现,以及他在影像中尝试自我救赎的过程。第一章是对波兰斯基生存处境中创伤体验的探讨,以及创伤体验如何造就他敏锐的感悟能力,激发他强烈的创作冲动。主要从二战阴影下的成长过程、命运多舛的爱情经历和负罪逃亡的亡命生涯三个部分进行深入挖掘。战争中宗教信仰的崩塌、寄养家庭的隔阂和波兰红色政权的冲击给波兰斯基留下了最初的创伤记忆。爱情中一次次被抛弃和丧妻之痛,在他心上留下创伤烙印。负罪逃亡中身体的囚禁和精神的漂泊,不可避免地浸染进他的生命中。第二章主要分析波兰斯基创伤体验的影像表达。波兰斯基复杂的生存处境,给了他一双怀疑的、发现悖论的眼睛。波兰斯基选择了将自己的创伤寄托于电影当中,他倾向通过矛盾成份的并置,使其作品产生另类的张力。在影像中表现为矛盾的人物形象、封闭空间的意义以及恐怖惊悚的美学风格。波兰斯基影像中的人物常常面临二难的困境,在进退维谷的情境下,陷入自相矛盾的焦虑中。生活在犹太隔离区的空间封闭、成长在波兰红色政权高压下的认知封闭,让波兰斯基在封闭空间中探寻人生的意义。至爱亲人的死亡所带来的悲伤和苦痛,以及自身对死亡的困惑和疑惧,激发了波兰斯基影像中突出的恐惧惊悚的风格。第三章主要分析波兰斯基创伤体验的影像救赎。这部分从镜头调度中直面创伤、色彩光影中展演创伤、暴力场面中净化创伤以及动人音乐中升华创伤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波兰斯基对于救赎的尝试。首先,波兰斯基通过冷静克制的长镜头和清醒客观的手持摄影表达了他直面创伤的勇气。其次,他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光线的明暗反差中展演内心的创伤。再次,他通过电影中的暴力场面来宣泄和净化痛苦,在血腥暴力中展现浪漫,在戏谑暴力中传达幽默,在荒诞暴力中反思人性。最后,他赋予胶片中的音符特殊的意义,在动人的音乐中赞颂自由、抚慰心灵、洗礼灵魂,从而升华创伤。结语部分:“救赎”并不是一个完成时,而是一个动态进行的过程,波兰斯基在影像中尝试救赎的努力已经是他与过往和解的体现。波兰斯基一直在他独特的影像世界中探索着,传达着他生生不灭的创作热情,尝试着救赎自己伤痕累累的心,也安慰着无数同样热爱电影的观众。最后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
曾慧楠[4](2018)在《作者电影理论下罗曼·波兰斯基电影风格浅析》文中指出罗曼·波兰斯基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他的电影不仅获奖无数,而且广受观众好评,在商业类型化程度颇高的基础之上,又难得地保留着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波兰斯基创作的影片虽然类型多样,但每部影片都饱含着波兰斯基独特鲜明的风格,将波兰斯基的电影放置于作者电影理论视域之下去分析和解读,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影片的逻辑与框架,形式与风格。文章从主题分析、叙事结构、电影语言三方面,来分析波兰斯基电影的叙事风格。
郭韫[5](2018)在《作者论视野中的罗曼·波兰斯基》文中研究表明"作者论"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滥觞,在这一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开始关注导演赋予电影的风格与个性。此后,弗朗索瓦·特吕弗又提出了"作者策略"的概念,二者虽然着重点和出发点不同,但是内涵是一样的。法国导演、编剧罗曼·波兰斯基在数十年的创作中,涉猎广泛,但其另类的独特风格又极为明显,有着"罪恶大师""阴郁的狮子"之称。可以说,当我们在提及作者论时,绝不可忽视罗曼·波兰斯基的名字。
马天博[6](2017)在《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的本能言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曼·波兰斯基从其初涉影坛开始就展开了关于性和暴力的言说,在其电影中,性和暴力并不是用来"搏出位"的手段,而是呈现个体本能、探讨人性的方式。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对罗曼·波兰斯基电影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生活经历,并兼述其从影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节点,重点以《水中刀》《苦月亮》《麦克白》《魔鬼圣婴》等影片入手,从生本能和死本能两方面探析罗曼·波兰斯基的本能言说。
王艳[7](2016)在《波兰斯基电影:对经典文学的重构》文中提出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艺术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叱咤影坛近半个世纪,作品达四十余部。波兰斯基初入影坛时,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品充满了荒诞性和反逻辑性。真正能够代表波兰斯基创作最高成就的电影是类型电影和改编电影。《麦克白》《雾都孤儿》《德伯家的苔丝》等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其改编的对象。文章从文学经典的特征、重构文学经典的手段——视觉冲击、波兰斯基改编电影的原则三方面,分析波兰斯基电影对经典文学的重构。
崔禹,戴馨洋[8](2016)在《波兰斯基电影的悲剧意识》文中提出悲剧意识在西方有着深刻的哲学与艺术根源。被电影界誉为"罪恶大师"的导演波兰斯基,其电影题材涉猎广泛,风格多变,但其影片中浓郁的哥特元素、人与环境之间的剧烈冲突,血腥与诗意并存,以暴力、死亡对人性本质的呈现和探索等,始终是其不变的审美特质。从本质上说,这些审美特质反映了波兰斯基电影中厚重而深沉的悲剧意识。本文从悲剧意识的表现、悲剧精神以及悲剧意识的来源三方面,分析波兰斯基电影中的悲剧意识。
秦喜清[9](2016)在《罗曼·波兰斯基:漂泊者的想象世界》文中认为本文以"漂泊者"为主题全面回顾了法国波兰裔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创作生涯。首先,文章对波兰斯基的整个创作进行了分期,并总结了每个时期的主要特色;其次,文章论述了波兰斯基游走于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的独特创作道路,论述了他的艺术电影与欧洲现代派之间的渊源关系,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不同叙事策略,以及两者之间的共性——即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最后,文章从波兰斯基的身份认同的矛盾结构中诠释了波兰斯基国际化和民族性的不同表现。
苏也[10](2014)在《《苦月亮》:爱的遭遇和性的对立》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而言,拍电影只是他多重社会身份的一个出口;对于我们而言,罗曼·波兰斯基这个名字是个文化符号:他既是电影天才,是艺术疯子,也是心理变态。这个老男人的个人历史过于传奇,其扑朔迷离的私人生活也一直被人们反复讨论——身为犹太人的他在童年经历过纳粹集中营;身为社会名流的他曾在事业巅峰时被指控强奸13岁少女而被判入狱;有过多段婚史的他还遭到过邪教势力的暗杀,包括妻子一行五人在加州
二、“罪恶大师”罗曼·波兰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罪恶大师”罗曼·波兰斯基(论文提纲范文)
(3)罗曼·波兰斯基创伤体验与影像救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理由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波兰斯基生存处境中的创伤体验 |
第一节 二战阴影下的成长过程 |
一、宗教信仰的崩塌 |
二、寄养生活的隔阂 |
三、红色政权的冲击 |
第二节 命运多舛的爱情经历 |
一、被弃之伤 |
二、丧妻之痛 |
第三节 负罪逃亡的亡命生涯 |
一、身体的囚禁 |
二、精神的漂泊 |
第二章 波兰斯基创伤体验的影像表达 |
第一节 对立与互补:人物形象的矛盾体现 |
一、男性与女性:性别认同的危机 |
二、常人与疯子:精神困境的突围 |
三、好人与坏人:道德界限的模糊 |
第二节 禁锢与庇护:封闭空间的意义探寻 |
一、封闭空间的符号:禁锢的牢笼 |
二、封闭空间的功能:提供庇护 |
三、封闭空间的选择:出走或滞留 |
第三节 恐惧与愉悦:恐怖惊悚的美学风格 |
一、诗意化的恐怖意境 |
二、陌生化的恐怖形象 |
三、悲剧化的恐怖叙事 |
第三章 波兰斯基创伤体验的影像救赎 |
第一节 镜头调度中直面创伤 |
一、长镜头的冷静克制 |
二、手持摄影的清醒客观 |
第二节 色彩光影中展演创伤 |
一、冷暖对比中的矛盾 |
二、明暗反差中的冲突 |
第三节 暴力场面中净化创伤 |
一、血腥暴力中的浪漫 |
二、戏谑暴力中的幽默 |
三、荒诞暴力中的反思 |
第四节 动人音乐中升华创伤 |
一、音乐叙事中赞颂自由 |
二、音乐渲染中抚慰心灵 |
三、音乐抒情中洗礼灵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罗曼·波兰斯基生平年表 |
附录二 罗曼·波兰斯基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4)作者电影理论下罗曼·波兰斯基电影风格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波兰斯基电影主题的分析 |
二、波兰斯基电影叙事结构的分析 |
三、波兰斯基电影电影语言的分析 |
(5)作者论视野中的罗曼·波兰斯基(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影类型选择 |
二、电影主题意蕴 |
三、电影风格: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
(6)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的本能言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罗曼·波兰斯基及其电影创作 |
二、罗曼·波兰斯基电影中的生本能 |
三、罗曼·波兰斯基电影中的死本能 |
(7)波兰斯基电影:对经典文学的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学经典的特征 |
二、重构文学经典的手段———视觉冲击 |
三、波兰斯基改编电影的原则 |
(8)波兰斯基电影的悲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波兰斯基电影中悲剧意识的表现 |
二、波兰斯基电影中的悲剧精神 |
三、悲剧意识的来源 |
(9)罗曼·波兰斯基:漂泊者的想象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我一生都在逃亡——波兰斯基 |
一、从波兰到巴黎 |
波兰时期 |
英国时期 |
重返欧洲 |
二、行走于艺术与商业之间 |
三、身份认同与跨国创作 |
四、“罪恶大师”罗曼·波兰斯基(论文参考文献)
- [1]互文·符号·伦理 ——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文本研究[D]. 周星宇. 西南大学, 2021
- [2]刁亦男电影创作研究[D]. 吕耀东.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罗曼·波兰斯基创伤体验与影像救赎[D]. 冯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作者电影理论下罗曼·波兰斯基电影风格浅析[J]. 曾慧楠. 文教资料, 2018(36)
- [5]作者论视野中的罗曼·波兰斯基[J]. 郭韫. 电影文学, 2018(15)
- [6]罗曼·波兰斯基电影的本能言说[J]. 马天博. 电影文学, 2017(23)
- [7]波兰斯基电影:对经典文学的重构[J]. 王艳. 电影文学, 2016(10)
- [8]波兰斯基电影的悲剧意识[J]. 崔禹,戴馨洋. 电影文学, 2016(07)
- [9]罗曼·波兰斯基:漂泊者的想象世界[J]. 秦喜清. 当代电影, 2016(04)
- [10]《苦月亮》:爱的遭遇和性的对立[J]. 苏也. 文学教育(上), 2014(12)
标签:暴力电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