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强,徐砚通,胡翠敏,孟怡然,胡蕴慧,王文佳,孙鹤,王海荣[1](2021)在《芪参益气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应用及作用机制异同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中成药具有质量稳定、使用方便、起效迅速等优势,在冠心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二者在功效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长,临床上容易产生用药混淆,因此将二者在治疗冠心病中的组方、适应症、作用机制等进行比较,以期望对二者的临床应用及病证结合研究提供参考。
石兆峰[2](2021)在《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医临床治疗作为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个体化模式,其临床疗效虽然已经过长期验证,但是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证据。当前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为主导的群体化研究方法已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之中,虽然规范了临床证据产出,但是带来了辨证论治特色缺失问题,难以满足个体化实践与分析的需求,与客观评价中医真实疗效水平尚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符合辨证论治特色的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在时间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框架、探讨实施步骤,并结合具体疾病进行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系统研发以及临床验证,以期建立完整的方法研究和实践体系,实现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客观动态评价和长期预测指导,助力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研究方法: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梳理辨证论治时空特征,分析当前群体化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的局限性,凝练论文科学问题;基于本团队工作基础,提出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并明确其内涵和主体;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构建角度,参考PICO模型分析中医个体化诊疗和评价的思辨过程,转化形成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框架,探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以契合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完善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主体。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进行示范构建:1)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系统评价联合专家头脑风暴、聚类和因子分析,形成个体化结局指标汇总清单;2)以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为疾病范例,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形成中医固定干预方法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汇总清单;3)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梳理形成个体化比较方法汇总清单;4)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汇总多学科纵向数据模型,梳理形成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汇总清单。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形成的汇总清单,将固定干预措施在不同指标间疗效排序清单和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搭建形成个性化选用模块;选用个体化疗效比较方法中的“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搭建形成逻辑分析模块;选用纵向数据模型中的“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搭建形成外部调用分析模块。以三层架构为指导,分别采用Eclipse+JDK+SDK+ADT作为Android移动客户端系统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MySQL+Java Web+Tomcat作为系统后台服务器搭建的集成开发平台,设计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以信息化模式优化长时程评价方法。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纳入1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基于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观察,选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量化评价自身治疗前后中医个体化疗效;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从个体层面解析疗效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从患者层面预测长期个体化疗效趋势,结合疗效影响因素给予个体化指导。研究结果:1.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辨证论治诊疗的时空特征是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本论文科学问题是探索解决因个体差异在动态变化中引起的复杂化评价难题。明确随时间推移的每个访视点,中医都需要通过评价重新定义患者整体状态,其过程实践就是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长时程评价方法的内涵是中医个体化诊疗数据的完整采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多时点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价、中医个体化疗效的长期预测和指导;方法的主体初步选用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参考PICO模型并转化构成要素为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形成了中医个体化长时程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和实施步骤。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1)针对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纳入130篇随机对照试验,形成125项结局指标清单和7类指标准则层,指标合并优化后获得24项结局指标,使指标清单在全面合理的基础上突出层次重点。2)针对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纳入16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种固定干预模式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对7项评价指标中疗效排名前10的共44类不同组合中成药进行汇总分析,展示了同一种中成药在不同指标中的疗效排序。3)针对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纳入74篇中医个体化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得出5种比较模式:个体治疗前后疗效的比较、个体疗效和公认疗效评价标准的比较、个体疗效和群体疗效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线性趋势的比较、个体指标与多指标权重体系的比较。4)针对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纳入115篇文献和34种纵向数据模型,模型集中学科主要为数学,热点研究领域为医学。模型主要分为五大类:线性模型、混合效应模型、联合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梳理并呈现了模型与方法内涵的对应特征。上述示范构建为长时程评价方法中结局指标的个性化制定、个体化治疗优化选用、疗效量化比较方式设定、疗效个体化动态分析提供了支持和完善。3.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由客户端和后台管理两个区域和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三层架构搭建。客户端区域由研究者登录、项目经理登录和系统管理员三大模块组成,后台管理区域由研究中心管理、试验管理、疾病管理、受试者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六大模块组成。基于长时程评价方法示范构建所搭建的信息化模块,Android系统客户端和后台服务器完成了个体化数据采集、录入和动态分析,初步实现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优化。4.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基于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临床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循证目标成就评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时点评分均显着高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中医个体化疗效显着。非线性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的截距、斜率和二次斜率的均值、方差和相关系数显示回顾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既往不同个体对疗效的反馈不同,存在应答和提升迅速的个体;前瞻性研究的中医个体化疗效呈非线性变化而初始水平存在个体差异(P<0.05),提示治疗初期存在疗效反馈不同个体。模型协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回顾性研究中疗效初始水平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既往病史、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证候;前瞻性研究中评量初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脉象,评量后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是年龄、证候虚实类型和脉象(P<0.05)。以前瞻性研究中一名患者为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其中医个体化长期疗效较好,个体化指导提示患者需要关注随年龄增长可能带来的合并慢性疾病负担,结合证候和脉象偏虚需要注重补气活血。上述结果共同验证了长时程评价方法的临床可行性。结论:本论文紧扣辨证论治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建立了以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难题为导向、长时程评价方法构建为驱动、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和实践体系,初步实现了中医个体化疗效的动态评价、长期预测和个性化指导,能够助力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完善和创新,辅助和优化中医临床证据的产出和应用。
郑盈盈,王晓丽,王宪英[3](2021)在《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M eta分析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9月1日,提取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复方丹参滴丸组(观察组)与硝酸异山梨酯片组(对照组)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1.21%和76.56%,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6.27%和52.19%,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述两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OR=0.31,95%CI(0.23,0.40),P <0.000 01],[OR=0.31,95%CI(0.24,0.39),P <0.000 01]。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增量成本-效果比值为566.73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价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与硝酸异山梨酯片相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支付意愿选择治疗方案,若意愿支付值高于566.73元,则复方丹参滴丸具有经济学优势。
李雪靖,王宪英,郄素会,韩丽[4](2021)在《复方丹参滴丸与麝香保心丸分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综合评价复方丹参滴丸与麝香保心丸对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等4个数据库,纳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或麝香保心丸治疗UAP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根据Meta分析结果选择成本-效果分析法或最小成本分析法来比较两者的经济性。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包含8 460例UAP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与麝香保心丸治疗UAP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87~1.07,P>0.05)。最小成本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的治疗费用分别为121.7、191.5元;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结论,在治疗UAP方面,复方丹参滴丸的经济性优于麝香保心丸。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一般,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彭启龙[5](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不同中成药在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各种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采用布尔逻辑运算的检索方式,结合主题词加自由词的形式,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收集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常规DAPT治疗联合中成药方案的文献,将术后治疗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再狭窄、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情况、血瘀证候积分、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等指标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结局指标。使用Stata 14.0和R语言3.5.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以pairswisedata格式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分别运用Stata软件包networkplot、netweight、ifplot、netfunnel绘制网状证据图,贡献图,不一致性检测图,发表偏倚图;在Java环境下,运用Ge MTC0.14.3软件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使用R语言迭代运算绘制轨迹密度图,收敛证据图等级概率图;综合上述图表结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共计5559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网状Meta分析异质性显示: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试验组ISR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1.92,95%CI:1.58,2.34,P=0.000);改善中医血瘀证候积分(SMD=0.79,95%CI:0.66,0.93,P=0.000);减少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OR=2.21,95%CI:1.8,2.27,P=0.000),结果表明试验组较对照组MACE发生率低;减少心绞痛复发(OR=3.84,95%CI:2.88,5.12,P=0.000);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SMD=-0.63,95%CI:-0.81,-0.54,P=0.000),提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证据图、网状贡献图和迭代分析后等级排序图分析可知,在指南推荐的DAPT的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中成药可以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获益,方案最优。针对减少心绞痛复发情况,在DAPT方案基础上联合芎芍胶囊显示出明显优势。对于改善血瘀证候积分方面,血府逐瘀胶囊联合DAPT的治疗方案最优。关于减少术后ISR的发生方面,在DAPT方案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有比较优势。通过网状贡献图显示,在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纳入的研究对整个Meta分析的直接和间接比较之间的比重没有差异。结论:1.在冠心病PCI术后治疗中,相比单纯的DAPT治疗方案,中成药联合DAPT方案可增强临床疗效;2.在防治PCI术后减少心绞痛复发方面,以DAPT联合芎芍胶囊的治疗方案可能更具有优越性;对于改善血瘀证候积分方面,常规DAPT联合血府逐瘀胶囊的临床获益最优;3.在改善术后小血管再狭窄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以常规DAPT联合通心络胶囊的术后治疗方案,可能更具有优越性。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6](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孙怿泽,王哲义,唐卓然,黄乐曦,赵海滨[7](2021)在《理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理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筛选出理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和R3.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8个研究,总样本量7 467例,干预措施包括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理气活血滴丸、冠心丹参滴丸、心可舒片、血府逐瘀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共8种理气活血类中成药。结果显示,心绞痛疗效方面,累积概率排序为:速效救心丸(0.815)>复方丹参滴丸(0.804)>银丹心脑通软胶囊(0.801)>冠心丹参滴丸(0.447)>心可舒片(0.444)>血府逐瘀胶囊(0.378)>理气活血滴丸(0.247)>复方丹参片(0.063)。心电图疗效方面,累积概率排序为:速效救心丸(0.790)>冠心丹参滴丸(0.784)>血府逐瘀胶囊(0.734)>理气活血滴丸(0.569)>心可舒片(0.519)>银丹心脑通软胶囊(0.362)>复方丹参滴丸(0.242)>复方丹参片(0.000)。综合2个结局指标,速效救心丸、冠心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疗效较佳。结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可优选速效救心丸,但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该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8](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提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庄韶苹,主有峰,韦建瑞[9](2021)在《联用复方丹参滴丸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缓解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尚不完全明确,本文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检索Pubmed、维普、万方医学、CNKI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3月,收集关于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比单用硝酸酯类药物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查找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最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18项研究,总共1 90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943例患者,干预组有9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①心绞痛临床疗效中,复方丹参滴丸+硝酸酯类药物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43,95%CI(1.28~1.59);Z=6.48,P<0.000 01],总有效率亦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23,95%CI(1.18~1.29);Z=8.91,P<0.000 01];②心电图临床疗效中,复方丹参滴丸+硝酸酯类药物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36,95%CI(1.27~1.44);Z=9.57,P<0.000 01],总有效率亦高于单用硝酸酯类药物组[RR=1.39,95%CI(1.31~1.47);Z=10.71,P<0.000 01]。结论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复方丹参滴丸联用硝酸酯类药物比单用硝酸酯类药物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改善的程度上疗效均更优,然而证据等级仍有待提高。
胡宇才,董倩,秦元梅,彭广操[10](2021)在《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0月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手册5.1.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RCT文献进行偏倚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丹参滴丸与西药联合应用较单纯西药治疗在心绞痛症状改善方面疗效较好[(RR=1.20,95%CI:(1.10,1.30),Z=4.18,P<0.0001)];冠心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疗效(RR=1.27,95%CI:[1.19,1.34],Z=7.60,P<0.00001),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WMD=-0.93,95%CI:[-1.18,-0.69],Z=7.53,P<0.00001)。结论: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其在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或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较为轻微,提示安全性较好,但受到纳入研究的质量影响,部分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偏倚,因此,近一步证据仍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供。
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芪参益气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应用及作用机制异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者组方及适应症的异同 |
1.1 组方异同 |
1.2 适应症异同 |
2 二者相同的作用机制 |
2.1 抗血小板聚集 |
2.2 改善血流变 |
2.3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2.4 抑制炎症因子 |
2.5 调节血脂 |
2.6 减轻心肌损伤 |
3 二者作用机制的差异 |
3.1 芪参益气滴丸独有的作用机制 |
3.1.1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
3.1.2 促进血管新生 |
3.2 复方丹参滴丸独有的作用机制 |
4 结语 |
(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的热点与前沿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提出 |
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科学问题 |
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工作基础 |
3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和主体 |
3.1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内涵 |
3.2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主体 |
4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框架 |
4.1 问题研究模型的梳理和选择 |
4.2 参考PICO模型的研究框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示范构建 |
1 疾病范例选择依据 |
2 要素一:个体化结局指标的优化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3 要素二:个体化干预方法的优化 |
3.1 资料与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4 要素三:个体化比较方法的优化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5 要素四: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优化 |
5.1 资料与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系统的探索研发 |
1 系统模块设计准备 |
1.1 个体化结局指标优化清单 |
1.2 个体化干预方法优化清单 |
1.3 个体化比较方法的选用 |
1.4 个体化数据分析方法的选用 |
1.5 循证目标成就评量法的制定 |
2 系统设计方法 |
2.1 整体设计 |
2.2 安卓核心组件与生命周期 |
2.3 系统搭建工具 |
2.4 运行环境 |
3 研究结果 |
3.1 系统操作界面展示 |
3.2 系统模拟数据测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 |
1 回顾性研究部分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2 前瞻性研究部分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M eta分析及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Meta分析 |
1.3 药物经济学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
2.2 Meta分析结果 |
2.3 药物经济学评价 |
3 讨论 |
(4)复方丹参滴丸与麝香保心丸分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效果数据来源 |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2 文献检索策略: |
1.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1.4 文献质量评价: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药物经济学评价 |
1.2.1 干预措施: |
1.2.2 成本及效果数据: |
1.2.3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 |
1.2.4 敏感性分析: |
2 结果 |
2.1 疗效评价结果 |
2.1.1 文献筛选结果与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1.2 文献质量评价: |
2.1.3 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 |
2.2 药物经济学评价 |
2.2.1 最小成本分析: |
2.2.2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5)中成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 |
1.1 冠心病PCI治疗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 |
1.2 冠心病PCI治疗的现状 |
2 冠心病的中医学研究 |
3 网状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 |
4 研究对象及方法 |
4.1 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5 资料与方法 |
5.1 文献检索策略 |
5.2 研究筛选 |
5.3 资料提取 |
5.4 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5.5 统计分析 |
6 结果 |
6.1 文献检索结果 |
6.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6.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6.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7 讨论 |
8 本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 PCI 术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1 通心络胶囊(1C) |
3.1.3.2 脑心通胶囊(1C) |
3.1.3.3 丹蒌片(2B) |
3.1.3.4 麝香保心丸(1B) |
3.1.3.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6 丹红注射液(2D) |
3.1.3.7 红花注射液(2C) |
3.1.3.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1 通心络胶囊(1C) |
3.2.3.2 脑心通胶囊(2D) |
3.2.3.3 丹蒌片(2C) |
3.2.3.4 麝香保心丸(1B) |
3.2.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7 丹红注射液(1C) |
3.2.3.8 红花注射液(2D) |
3.2.3.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1 麝香保心丸(1B) |
3.3.3.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1 通心络胶囊(1C) |
3.4.3.2 脑心通胶囊(2D) |
3.4.3.3 丹蒌片(2B) |
3.4.3.4 麝香保心丸(1C) |
3.4.3.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6 丹红注射液(2C) |
3.4.3.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
3.5.1.1 临床问题 |
3.5.1.2 推荐意见 |
3.5.1.3 证据描述 |
3.5.1.3.1 稳心颗粒(1B) |
3.5.1.3.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1 临床问题 |
3.5.2.2 推荐意见 |
3.5.2.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
3.5.3.1 临床问题 |
3.5.3.2 推荐意见 |
3.5.3.3 证据描述 |
3.5.3.3.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3.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1 速效救心丸(1C) |
3.7.3.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3 麝香保心丸(1C) |
3.7.3.4 宽胸气雾剂(1C) |
4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药物推荐及证候分型判断流程(见图1、图2)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7)理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2.1 研究类型 |
1.2.2 研究对象 |
1.2.3 干预措施 |
1.2.4 质量评价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结局指标 |
1.5 资料提取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表 |
2.3 偏倚风险评估 |
2.4 网状Meta分析 |
2.4.1 心绞痛疗效 |
2.4.1.1 证据网络 |
2.4.1.2 异质性和不一致性检验 |
2.4.1.3 不同中成药疗效比较 |
2.4.1.4 模型收敛度 |
2.4.1.5 发表偏倚比较-校正漏斗图 |
2.4.2 心电图疗效 |
2.4.2.1 证据网络 |
2.4.2.2 异质性和不一致性检验 |
2.4.2.3 不同中成药疗效比较 |
2.4.2.4 模型收敛度 |
2.4.2.5 发表偏倚比较-校正漏斗图 |
2.4.2.6 两结局排序图 |
3 讨论 |
(8)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2 指南制定方法 |
2.1 临床问题构建 |
2.2 中成药遴选 |
2.3 检索策略 |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
2.4.1 纳入标准 |
2.4.2 排除标准 |
2.4.3 资料提取 |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 证据综合分析 |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
2.8 推荐意见形成 |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
3.1 稳定性心绞痛 |
3.1.1 临床问题 |
3.1.2 推荐意见 |
3.1.3 证据描述 |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
3.1.3. 3 丹蒌片(2B) |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
3.2.1 临床问题 |
3.2.2 推荐意见 |
3.2.3 证据描述 |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
3.2.3. 3 丹蒌片(2C) |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
3.3 急性心肌梗死 |
3.3.1 临床问题 |
3.3.2 推荐意见 |
3.3.3 证据描述 |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
3.4 围介入手术期 |
3.4.1 临床问题 |
3.4.2 推荐意见 |
3.4.3 证据描述 |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
3.4.3. 3 丹蒌片(2B) |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
3.5.1. 1 临床问题 |
3.5.1. 2 推荐意见 |
3.5.1. 3 证据描述 |
3.5.1. 3. 1 稳心颗粒(1B) |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
3.5.2. 1 临床问题 |
3.5.2. 2 推荐意见 |
3.5.2. 3 证据描述 |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
3.5.3. 1 临床问题 |
3.5.3. 2 推荐意见 |
3.5.3. 3 证据描述 |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
3.5.3. 3. 2 稳心颗粒(1C) |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
3.6.1 临床问题 |
3.6.2 推荐意见 |
3.6.3 证据描述 |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
3.7.1 临床问题 |
3.7.2 推荐意见 |
3.7.3 证据描述 |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
4 |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
5.1 药物的遴选 |
5.2 干预措施 |
5.3 结局指标 |
5.4 证据的筛选 |
5.5 诊断标准 |
5.6 辨证分型 |
5.7 共识结果 |
6 更新计划 |
6.1 更新时间 |
6.2 更新方法 |
(10)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心绞痛疗效: |
2.3.2 心电图指标改善率: |
2.3.3 心绞痛发作频率: |
2.3.4 血脂水平改善: |
2.3.5 血液流变学: |
2.3.6 发表偏倚分析: |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 论 |
3.1 临床疗效分析 |
3.2 安全性评价 |
3.3 局限与展望 |
四、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芪参益气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应用及作用机制异同的研究进展[J]. 李晓强,徐砚通,胡翠敏,孟怡然,胡蕴慧,王文佳,孙鹤,王海荣. 中草药, 2021(23)
- [2]中医个体化长时程疗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构建及临床实证研究[D]. 石兆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M eta分析及药物经济学评价[J]. 郑盈盈,王晓丽,王宪英. 中国药业, 2021(12)
- [4]复方丹参滴丸与麝香保心丸分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 李雪靖,王宪英,郄素会,韩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05)
- [5]中成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网状Meta分析[D]. 彭启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毛静远,吴永健,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9)
- [7]理气活血类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网状Meta分析[J]. 孙怿泽,王哲义,唐卓然,黄乐曦,赵海滨. 世界中医药, 2021(21)
- [8]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9]联用复方丹参滴丸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 庄韶苹,主有峰,韦建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04)
- [10]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J]. 胡宇才,董倩,秦元梅,彭广操. 陕西中医,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