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王彦艳,苗丽阳,汤云山[1](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MM骨病患者96例临床资料,分析MM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体力状况和脊柱功能损伤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Kamofsky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COG)评分、Frankal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至末次随访时,96例患者中死亡20例(20.83%),生存76例(79.17%);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氛酶(LDH)、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MM细胞类型与MM骨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手术部位、低蛋白血症、术前Frankal评分、脊柱病变数量、术前有无放疗、手术方式、ECOG评分、Durie-Salmon(DS)分期、血肌酐与MM骨病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DH≥240 U/L、CRP≥5 mg/L、β2-MG≥3.5 mg/L、瘤细胞呈幼稚浆细胞型是影响MM骨病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能够改善MM骨病患者疼痛程度,减轻脊柱功能损伤,提高患者体力与生活质量,而LDH、CRP、β2-MG、MM细胞类型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倪亚茜[2](2021)在《21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总结21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病理性骨折护理,术后饮食、药物护理,康复锻炼,感染、贫血护理,术后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等。21例患者手术后恢复效果良好。
陈卫琼[3](2021)在《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性-1ɑ(MIP-1ɑ)与Erk1/2/Bax信号通路在骨髓瘤骨病(MB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方法:选取MBD患者骨髓液22例(实验组)及正常人的骨髓液8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IM-9骨髓瘤细胞株方法构建MB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按药物给予分别为对照组、硼替佐米(Bor)组、MIP-1ɑ拮抗剂(Bx471)组、硼替佐米(Bor)联合MIP-1α拮抗剂(Bx471)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定量MIP-1ɑ、SOST、IL-6、BALP、RANKL、OPG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水平,X线评估骨质破坏程度。结果:MBD组中MIP-1ɑ、SOST、IL-6、Erk、Bax、Caspase 3、Caspase 9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MBD小鼠中,X线显示荷瘤小鼠(对照组)出现病理性骨折,Bor组、Bx471组及Bor联合Bx471组骨质破坏程度低于对照组。Bor联合Bx471组中的MIP-1α、SOST、RANKL、IL-6水平低于Bor组及Bx471组(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5),而OPG、BALP的表达高于Bor组及Bx471组(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5)。Bor联合Bx471组的Erkl/2、Bax、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低于及Bor组及Bx471组(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5)。结论:MIP-1α、SOST、IL-6与Erk1/2/Bax在MBD患者中呈高表达。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有可能抑制Erk1/2/Bax信号通路促进MBD成骨作用增值。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对于MBD成骨作用效果可能更为显着。
杨应丽[4](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伴肾功能损伤(renal impairment,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以期对MM伴RI患者的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3年01月至2020年11月初诊未治的、合并RI的57例MM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化疗前及化疗1个周期后的实验室指标,根据治疗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变化情况分为肾功能好转组和肾功能进展组。分析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起病症状、首次就诊科室、ISS分期、免疫分型、尿蛋白、化疗方案,化疗前和化疗1个周期后的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尿酸、血钙、血磷、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骨髓细胞学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 25.0和Excel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7例MM伴RI患者中,男性36例(63.2%),女性21例(36.9%);发病年龄在34-79岁之间,中位年龄62岁,50岁以下11例(19.2%),50-65岁30例(52.6%),65岁以上16例(28.1%);首次就诊科室为血液科的患者有36例(63.1%),其余为肾内科、心内科及脊柱外科等科室。2、免疫分型中,以Ig G型最为多见,其次为Ig A型和轻链型,Ig M型最少;ISS分期均为II期和III期。3、单因素分析表明,轻链类型、治疗方案、治疗后尿蛋白(尿蛋白转阴率)、治疗后肾功能水平(血尿素氮、β2-MG、血尿酸)、治疗前血钙水平、治疗前白蛋白水平及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MM伴RI的患者中,肾功能恢复的预测指标为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及治疗前白蛋白水平。结论:1、MM患者常常合并RI,但经过积极的化学治疗及对症治疗,RI可有较高的逆转率。2、在治疗前有较高白蛋白水平及治疗后较低血尿酸水平的患者的肾功能更易恢复,提示早期、快速启动治疗降低血尿酸水平的重要性。3、含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对肾功能的逆转作用优于其他方案。
左娟[5](2021)在《基于“赋能教育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应对方式水平、生活质量的现况,分析患者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三者关系;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在衡阳市5家三甲医院住院的符合纳排标准的180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Connor-Davidsion心理韧性量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收回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6.6%。2、按照病人入院的先后顺序,从横断面研究的5家医院中选取2家医院规模、医疗水平、护理水平、病人数相当的三甲医院,各抽取符合条件的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41名纳入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掷硬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4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月的基于赋能教育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β2-M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干预组有1人无法取得联系、对照组有1人病情发生变化而退出,最终两组的研究对象均为40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3、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描述、卡方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结果1、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总得分为(48.61±8.23)分,低于该量表总分的中间值,坚韧维度均分(23.89±4.33),自强维度均分(16.68±2.59),乐观维度均分(8.56±2.31)。生活地区、家庭收入、医保类型是影响心理韧性的主要因素,可解释其总变异的41.1%。2、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应对方式的得分范围是(16-44)分,均分为(30.16±5.48),积极应对方式维度条目均分为(1.56±0.41)、消极应对方式维度条目均分为(1.43±0.36),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比消极应对方式的高。3、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功能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社会功能(65.66±11.45)、躯体功能(70.33±15.27)、角色功能(71.02±14.07)、情绪功能(77.41±10.06)、认知功能(77.51±16.39),症状量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疼痛(29.04±6.63)、疲倦(26.03±5.14)、恶心与呕吐(5.28±1.45),其中单项条目得分最高的是便秘(44.35±14.73),生活质量总分(55.34±9.14),功能量表的躯体、角色、社会功能的评分与Norwegian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症状量表的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与Norwegian常模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事情变化的适应能力、为自己感到自豪、面对困难是个坚强的人、没希望依然不放弃、职业、β2-M,可解释生活质量变异的46.7%。4、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的坚韧、自强、乐观维度与积极应对维度呈正相关,坚韧维度与生活质量的经济困难呈正相关,乐观维度与生活质量的情绪功能呈正相关;积极应对维度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均呈负相关,与总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消极应对维度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恶心与呕吐呈正相关。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理韧性水平、应对方式水平、生活质量及β2-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干预前(P<0.001),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低于干预前(P<0.001);干预后,干预组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除了躯体功能之外,功能领域的其他维度及总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症状领域的得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β2-M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患者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性,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的情绪功能、经济困难存在正相关性,积极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存在负相关性。2、基于赋能教育模式的护理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积极应对水平及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β2-M值。
肖玉敏[6](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MM)起源于B淋巴细胞,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并分泌的无功能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轻链,引起相关器官功能障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的运用,预期寿命得到改善。本研究探讨MM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数据收集自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泉州市第一医院的符合条件的MM患者86名。以MM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首先,分析MM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分期、分型、血常规+CRP、白蛋白、球蛋白、肾功能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瘤细胞比例、影像学表现及FISH检测。其次,比较MM组和对照组NLR、ANC及ALC的差异,其中NLR为ANC与ALC的比值;以NLR均值为截点,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二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最后,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1.(1)MM患者中位年龄65岁,年龄跨度30~85岁;男女比例1.39:1;首诊症状以骨痛、贫血多见;IgG型占49.1%(42/86),IgA型26.7%(23/86);ISS分期Ⅲ期50%(43/86);Hb<85 g/L59.3%(51/86);CRP>8 mg/L32.6%;白蛋白<35g/L占74.4%(64/86),血钙>2.65 mmol/L占10.5%(9/86),校正后血钙增高占22.1%(19/86);β2-MG>5.5 mg/L 50%(43/86);LDH>245 U/L18.5%(16/86);Cr>177μmol/L 19.7%(17/86);瘤细胞>10%占81.4%(70/86);骨损害77.6%(66/86);(2)FISH异常占70.9%(22/31),RB1缺失占38.7%(12/31)、D13S319缺失占22.6%(7/31),IGH重排占29.0%(9/31),P53基因缺失占9.7%(3/31),1q21扩增占48.4%(15/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校正血钙>2.65 mmol/L、β2-MG>5.5 mg/L、白蛋白<35 g/L及NLR>2.66是M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血钙>2.65 mmol/L、白蛋白<35 g/L及NLR>2.66是初诊M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3.MM组与对照组NLR比较(2.66±2.02 vs 1.87±0.60 P=0.001),ALC比较(1.957±0.52 vs 1.56±0.73 p<0.0001);高NLR和低NLR在血钙(校正)、免疫分型、ISS分期、尿素、球蛋白、β2-MG、PFS、OS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均P<0.05),两组性别、年龄、Hb、CRP、LDH、ALB、尿酸、肌酐、瘤细胞比例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低、高水平NLR中位PFS和OS存在显着差异,PFS分别为29.6个月(95%CI 23.5~35.7)和22.3个月(95%CI 15.4~29.2)(P=0.01);中位OS分别为47.0个月(95%CI 30.5~63.5)和26个月(95%CI 22.2~30.4)(P=0.007)。结论:1.骨髓瘤以中老年男性多发;首诊症状以骨痛、贫血多见;分型以IgG、IgA型最常见,分期偏晚;多合并中重度贫血、白蛋白减少、β2-MG升高、瘤细胞比例升高和骨损害;伴有血钙、LDH、Cr、CRP异常较少见。FISH检测以RB1缺失及IGH重排更常见。2.血钙(校正)、β2-MG、白蛋白、NLR是MM不良预后危险因素,其中血钙、白蛋白、NLR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初诊MM患者ALC减少,NLR增高,且高水平NLR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许伟[7](2020)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标准组和低剂量组,各38例。标准组接受标准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剂量组接受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与标准剂量地塞米松相似,但不良反应少于标准剂量,值得应用。
杨小娟[8](2020)在《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骨病(溶骨性损害、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贫血等;M蛋白的分泌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导致患者容易发生全身及局部感染;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肾严重功能受损。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虽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约4/10万),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MM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单抗等免疫药物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疗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疾病结局的关键预测因素,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M患者营养状态严重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多数MM患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机体瘦组织群不断消耗,导致组织功能受损,是最终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不良还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影响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患者症状不易控制,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结局不佳。MM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该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能有效的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最终结局,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关于多发性骨髓瘤营养不良的报道较少,临床上对MM患者营养不良状态认识不足,对其营养支持持可有可无态度。此外,患者对营养知识缺乏,认识误区较多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当,据调查超过90%的肿瘤患者认为患病后不可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对于同意接受营养补充的患者,目前临床也大多采取口服营养补充为主,而多数MM患者化疗后会出现口腔粘膜大面积溃疡导致经口摄入障碍,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因此,大部分经口摄入障碍或疼痛的患者很难能达到营养目标摄入量。补充性肠外营养(supplementary parenteral nutrition,SPN)是指当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还需要更多营养底物时,利用肠外途径加以补充所采取的混合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研究发现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相比,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并没有增加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在EN不能满足MM患者目标需要量的条件下,SPN能有效保证MM患者营养的摄入。相对于全肠内营养,SPN在临床MM患者营养支持方面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手段。SPN可满足患者实际营养需求,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进而调节机体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整体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MM营养不良患者实施SPN,比较SPN与EN两种营养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探索临床上更适合MM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法,为MM患者补充性肠外营养规范治疗以及未来临床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预估经过5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仍无法达到60%营养目标量,且预期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2、实验分组:根据随机单盲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00名MM患者分为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组(SPN组),其中EN组100例,SPN组100例。3、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流程依次为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营养监测、营养再评估和再治疗。EN组在患者入组当天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联合普通流质,能量和蛋白质分别按30kcal/kg/d和1.2g/kg/d供给,在此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及腹胀等,治疗时间为15天。SPN组患者入组当天予以SPN加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与对照组等能量等氮等蛋白质,主要为添加谷氨酰胺注射液的复方氨基酸、中长链脂肪乳剂的全合一补充性肠外营养,使用剂量1000m L,治疗时间为15天。4、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评估相关指标,包括NRS-2002评分、PG-SGA评分、人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BMI、体脂比、骨骼肌含量、相位角PA等);(2)营养支持前后生化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肌酐、TNF-α、IL-6、胱抑素C等);(3)两组患者的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4)住院天数。5、统计学分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2检验,等级比较使用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调查MM患者营养干预前均有营养不良,预估5d经口饮食达不到60%目标需要量。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在年龄(t=1.41,P=0.16)、性别(?2=2.44,P=0.12)、入院时间(t=1.57,P=0.12)、BMI(t=1.55,P=0.12)、皮褶厚度(t=0.62,P=0.54)、NRS-2002筛查评分(t=0.96,P=0.34)、PG-SGA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2=0.20,P=0.65)、人体成分分析[总骨骼肌(t=0.76,P=0.45)、体脂百分比(t=1.12,P=0.27)和相位角PA(t=1.09,P=0.28)]均无显着差异。3、营养治疗后,与EN组比较,SPN组皮褶厚度(t=0.36,P=0.72)、骨骼肌含量(t=1.57,P=0.12)及体脂百分率(t=0.25,P=0.80)等方面无明显变化;而BMI(t=4.82,P<0.001)及相位角明显增加(t=17.89,P<0.001)。4、营养治疗后,EN组NRS-2002评分虽低于支持前(t=0.60,P=0.44),但没有统计学意义;SPN组营养支持后NRS-2002评分明显低于支持前(t=10.36,P<0.001)。EN组治疗前后PG-SGA营养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无明显变化(?2=0.39,P=0.53);而SPN组PG-SGA评估中度营养不良率由90%下降至72%(?2=10.53,P=0.001),且明显低于EN组(?2=5.01,P=0.03)。5、营养治疗后,SPN组血浆前白蛋白(t=10.21,P<0.001)及上臂围(t=16.38,P<0.001)明显高于EN组;而白蛋白(t=1.49,P=0.14)、血红蛋白(t=1.08,P=0.28)治疗后两组间无显着差异。6、营养支持后,与EN组比较,SPN组ALT(t=1.09,P=0.28)、空腹血糖(t=0.42,P=0.67)无明显变化,而血肌酐明显下降(t=208.8,P<0.001)。7、营养支持后,SPN组感染发生率为12%,显着低于EN组(?2=4.19,P<0.05)。SPN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EN对照组(?2=6.82,P<0.05)。8、SPN组营养支持后,IL-6(t=7.86,P<0.001)、TNF-α(t=18.97,P<0.0001)和CRP(t=28.96,P<0.001)水平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且营养支持后SPN组IL-6(t=8.12,P<0.001)、TNF-α(t=16.08,P<0.001)和CRP(t=41.19,P<0.001)水平显着低于EN组。9、SPN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87±1.23)d,EN组为(22.31±1.57)d,营养治疗后,SPN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EN组(t=2.81,P=0.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MM营养不良患者实施EN和SPN营养支持,比较两种营养治疗方式对MM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示对MM患者除关注能量和蛋白质供给外,还应关注营养支持方式的路径,重视营养治疗的个体化。2、补充性肠外营养可更好地降低MM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况,减少患者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补充性肠外营养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益于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好转。
付明倜,苟丽,刘珊珊,李莎莎[9](2020)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P-13、NF-κB-p65、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核因子(NF)-κB-p6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2例,依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MMP-13水平、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和C/EBPαmRNA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18.270,对照组:t=10.80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49,P<0.05)。两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χ2=28.990,对照组:χ2=11.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30,P<0.05)。两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t=24.277,对照组:t=8.91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570,P<0.05)。观察组PFS和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良好,可下调MMP-13和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C/EBPα蛋白表达,且预后良好。
沈奕新,鲍莉莉,周迎杏[10](2020)在《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医院收治的74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焦虑状态-特质问卷评分较对照组低,Herth希望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3.86±0.12)分,疼痛控制障碍问卷评分为(22.52±1.61)分,分别较对照组的(5.49±0.16)分、(31.32±1.43)分低(P<0.05);干预后试验组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并缓解疼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MM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
2.2 影响MM骨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2.3 影响MM骨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21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治疗效果 |
2 手术前后的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心理护理 |
2.1.2 疼痛护理 |
2.1.3 病理性骨折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2.1 饮食护理 |
2.2.2 用药护理 |
2.2.3 功能锻炼 |
2.2.4 并发症的护理 |
2.2.4. 1 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 |
2.2.4. 2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
2.2.4. 3 贫血护理 |
2.2.4. 4 肾功能损害及高钙血症等护理 |
3 小结 |
(3)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MIP-1ɑ与Erk1/2/Bax在骨髓瘤骨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主要试剂 |
1.3 实验主要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1.1 实验主要试剂 |
1.2 实验主要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资料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基本临床资料 |
3.2 实验室指标 |
3.3 骨髓细胞学指标 |
3.4 MM伴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57 例 MM 伴 RI 患者的基本资料 |
4.2 MM伴R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 |
4.3 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血液净化在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赋能教育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操作性定义 |
1.3 理论基础及架构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5 研究路线 |
第2章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赋能教育模式在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5.1 创新之处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赋能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组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 |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8)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营养筛查与评估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部分 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补充性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9)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P-13、NF-κB-p65、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择标准 |
1.3 方法 |
1.4 疗效标准 |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MMP-13水平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C/EBPα mRNA表达比较 |
2.5 两组预后比较 |
3 讨 论 |
(10)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王慧,王彦艳,苗丽阳,汤云山. 实用癌症杂志, 2021(12)
- [2]21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 倪亚茜. 天津护理, 2021(03)
- [3]MIP-1ɑ拮抗剂联合硼替佐米通过抑制Erk1/2/Bax促进骨髓瘤骨病成骨作用研究[D]. 陈卫琼.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D]. 杨应丽. 大理大学, 2021(09)
- [5]基于“赋能教育模式”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左娟. 南华大学, 2021
- [6]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因素分析[D]. 肖玉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许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7)
- [8]补充性肠外营养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杨小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9]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P-13、NF-κB-p65、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J]. 付明倜,苟丽,刘珊珊,李莎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5)
- [10]集束化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 沈奕新,鲍莉莉,周迎杏. 全科护理,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