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手术治疗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

激光手术治疗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

一、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朝辉,孟超群[1](2021)在《介入栓塞治疗回结肠血管畸形引起腹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肠血管畸形为肠血管发育异常,过去也有称肠血管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症、错构瘤以及末端毛细血管扩张症[1]。指正常黏膜和黏膜下畸形小血管发生的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血管壁变薄、血管扩张,临床特征为迁延性、隐匿性、反复性出血,不易诊断[2]。

范西杰[2](2020)在《胃肠道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我院102例胃肠道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肠道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2例胃肠道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本研究共纳入102例胃肠道血管扩张症患者,平均年龄(62±16.2)岁,其中男性44例,女性58例。患者居住地分布情况,其中城市患者人口25例,农村患者人口77例。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7.2)天,其中最长住院时间37天,最短住院时间2天。所有患者入院时平均血红蛋白(74±28.0)g/L,最高152g/L,最低20g/L。病灶位置分布,其中胃8例,小肠51例,大肠43例。关于病灶数量,其中单发的患者63例,两处及以上的患者39例。本组病例中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房颤3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慢性肾病2例。2.胃肠道不同部位血管扩张症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胃、小肠、大肠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发现,在年龄及病灶数量方面,三者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年龄分布,其中在平均年龄<62岁的患者中,小肠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是大肠,而在平均年龄≥62岁的患者中,大肠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小肠次之。在病灶数量上,8例胃血管扩张症患者病灶全部为单发病灶,而小肠血管扩张症单发病灶患者明显多于多发病灶患者,大肠血管扩张症单发和多发病灶患者人数相差不大。三者在性别、居住地、住院时间和入院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都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其中呕血2例,黑便58例,血便36例。部分患者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其中头晕9例,乏力10例,心慌4例。还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其中腹痛11例,腹胀1例,腹泻1例。另外有3例患者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4.辅助学检查: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所行辅助学检查包括内镜、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其中行内镜检查患者76例,其中胃镜8例,小肠镜13例,胶囊内镜22例,结肠镜33例。胃肠道血管扩张症患者影像学检查手段较多,在本研究中,患者所行影像学检查包括: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 TA)、小肠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本研究中重点收集的患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隐血及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5.治疗及预后:在本组病例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及对症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止血药物、奥曲肽、沙利度胺、输血、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内镜下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多点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局部喷洒、钛夹止血、电热钳灼烧术、氩离子凝固术(Arg 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本组病例中行手术治疗患者17例。通过我们随访发现,手术组患者,约22%再发消化道出血;非手术组(包括内镜和药物)患者,约55%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胃肠道血管扩张症多见于老年人,病灶位于小肠的患者最多。年龄越大,大肠血管扩张症发病率越高。胃血管扩张症及小肠血管扩张症单发病灶患者明显多于多发病灶患者。内镜是胃肠道血管扩张症诊断的主要手段。手术治疗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比非手术治疗更低。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潘晓婷[3](2017)在《急诊结肠镜在下消化道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近7年急诊结肠镜(emergency colonoscopy,ECS)检查对下消化道疾病(low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LGID)检出情况,探讨出血与年龄、性别、季节相关因素关系,总结规律,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室或相关住院科室床边行ECS检查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ECS总的疾病检出情况,对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的分布差异、梗阻病例的病因和内镜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本组中ECS总的检查例数、疾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高总例数和最高检出率均是2016年最多。肛周病变(perianal lesion,PL)最多见(18.6%),甲组(2010-2013年)不明原因出血(unexplained hemorrhage,UEH)检出比例多于乙组(2014-2017年)(P<0.05)。(2)ECS在出血病因检出中,内痔破裂出血(hemorrhoids bleeding,HB)最多见(19.3%),术后吻合口出血(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bleeding,POAB)(9.6%)次之。中青年组息肉切除术后出血(postpolypectomy bleeding,PPB)的检出率多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UEH多于老年组(P<0.05);女性组结直肠溃疡(colorectal ulcer,CRU)出血的检出率多于男性组(P<0.05);冬春组、夏秋组在出血病因检出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ECS内镜下即时止血率100%,再出血率26.7%,联合止血法与单一止血法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ECS在梗阻病因检出中,结直肠癌变(colorectal cancer,CRC)最多见(55.6%)。6例行内镜下支架或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均成功解除梗阻(100%)。结论:ECS检查例数、疾病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L最多见,UEH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HB是最常见出血原因;不同年龄、性别出血的病因有差别,急诊内镜可以达到较好即时止血效果。CRC是最常见肠梗阻原因,内镜下治疗可有效解除梗阻。

聂川,吕黄勇,李政文,韩峰,肖萧,黄华[4](2015)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例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诊断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其中2例累及全结肠,1例累及降、乙状结肠。1例患者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2例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均未再出现便血现象,大便潜血逐渐转为阴性。随访3个月1年,未再出血。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和贫血,老年患者多见,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需考虑该病,电子结肠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均是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

张开光,王巧民,郑帮海,吴正祥,贾勇,丁西平,张明黎[5](2013)在《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的内镜下治疗疗效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肠道血管畸形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内镜下表现差异大,无公认的分类标准,临床既可表现为致命的大出血,也可表现为数年不明原因的贫血。因诊断难,临床和内镜表现复杂,加之部分患者为多发性病灶,无论内科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均较困难。内镜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短期疗效肯定,但中远期疗效缺乏随访研究的证实。现本研究探索各种内镜下治疗方法的要领及内镜干

刘振珍[6](2012)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LGIH)是指十二指肠空肠移行部、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可来自小肠、大肠及直肠。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黑便、便血、腹痛、贫血等,也可由于起病突然而就诊,并且由于出血不止可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是临床中常遇到的急重症。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LGIH预后及干预措施存在差异,并且只有做出正确诊断、迅速止血才是下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病因诊断至关重要。而LGIH的病因复杂,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为了解LGIH的病因特点,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资料完整的5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LGIH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加强临床医生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认识,以此指导临床医生对病因更快更准的做出判断及制定合理的临床干预措施,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并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资料与方法:56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38例,女性224例。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儿童组62例(≤14岁),青中年组259例(1559岁),老年组241例(≥60岁).伴随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及贫血等。临床表现为黑便、便血等。对56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年龄、性别、死亡率、检查方法等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1.总体病因构成562例下消化道出血者中,肿瘤122例,炎症性肠病112例,息肉88例,肛周疾病65例,出血性肠炎21例,缺血性肠病37例,梅克尔憩室30例,医源性21例,全身疾病25例,血管畸形18例,肠套叠6例,原因不明17例。总体病因中占前三位的是肿瘤、炎症性肠病、息肉。2.本组病例中,三组患者的病因构成有显着性差异(P<0.05)。老年组、青中年组和儿童组中占首位的分别是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梅克尔憩室。三组首位病因与其它两组的病因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本组统计数据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与年龄有密切关系。3.本组病例中,男女发病例数之比为1.51:1(338:224)。男性下消化道出血前三位的是炎症性肠病、肿瘤、息肉;女性下消化道出血前三位的是肿瘤、炎症性肠病、肛周疾病。男女两组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比较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4.本组资料中,下消化道出血总死亡14/562例,总病死率2.5%。其中老年组10/241例,占4.1%;非老年组5/341例,占1.5%。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老年组中共有135例(56%)合并并存病,非老年组中有21.2%合并并存病,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5.本组资料中,结肠镜检查确诊的例数为362例,占64.4%,综合胶囊内镜、小肠镜、外科手段及影像学手段的综合确诊率92.3%。结论:1.肿瘤、炎症性肠病、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病因。年龄在病因构成上有显着性差异,老年组、青中年组和儿童组中占首位的分别是肿瘤、炎症性肠病和梅克尔憩室。性别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上无显着性差异。2.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主要的确诊手段,综合运用胶囊内镜、小肠镜、影像学检查及外科手段,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

罗学宁,黄祖平[7](2011)在《肠血管畸形的介入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肠血管畸形临床少见,但却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1]。随着选择性腹腔内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肠血管畸形已成为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老年人反复发生的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2]。

黄纪伟,曾勇[8](2010)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2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2例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35例(83.3%)。经血管造影后介入治疗治愈28例(66.7%),经内镜治愈1例(2.4%),手术治愈13(31.0%)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加血管介入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肠血管畸形的首选有效手段,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仍是治疗肠血管畸形出血最可靠方法之一。

田剑峰[9](2008)在《肠血管畸形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经肠镜或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而持续或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引起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很多,而血管畸形是不明原因出血中最常见因素之一。而畸形血管的定位诊断有时给临床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科近期开展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对肠血管畸形进行定性定位诊断。本文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2-2008我院11例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地址及电话、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胃镜、肠镜、核素检查结果、手术日期、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大便隐血情况。结果共收集我院2002-2008 11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1例。本组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6例,急诊手术病例中,术中结合美兰注射确定病变部位的2例;择期手术病例中,术中结合美兰注射确定病变部位的3例。本组手术11例,全组随访1-7年,临床症状缓解者11例,大便隐血阴性10例,复发者1例。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是目前肠血管畸形定性、定位诊断较理想的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陈传真,何志洪[10](2001)在《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资料表明 ,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伴出血实为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只要在病灶充分准确定位的情况下 ,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指导 ,熟练掌握激光治疗要点 ,定会达到较理想临床效果。此方法可作为临床医师在处理该类疾病时选用。

二、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介入栓塞治疗回结肠血管畸形引起腹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胃肠道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胃肠道血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急诊结肠镜在下消化道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人选择
    1.3 相关疾病分类定义
2. 方法
    2.1 诊疗及分组
    2.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数据基本特征
    3.2 不同年份ECS检查情况
    3.3 不同年份ECS检出疾病变化情况
    3.4 LGIB病例诊疗情况
    3.5 AIOB病例诊疗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2.1胶囊内镜检查
        1.2.2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1.2.3结肠镜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胶囊内镜检查
    2.2 DSA检查
    2.3 结肠镜检查
    2.4 APC治疗
3 讨论
    3.1 病因及临床表现
    3.2 诊断
    3.3 治疗

(6)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下消化道出血(LGIH)常见病因
    2.2 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2.3 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检查
    2.4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2.5 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病因构成情况
        4.1.1 总体病因构成
        4.1.2 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情况比较
        4.1.3 不同性别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情况比较
    4.2 各年龄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存病比较
        4.2.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病死率(死亡数/病例数)比较
        4.2.2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中合并并存病患者的发病率比较
    4.3 下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检查手法的诊断价值
第5章 讨论
    5.1 总体病因构成
    5.2 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情况比较
    5.3 不同性别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情况比较
    5.4 各年龄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存病比较
    5.5 下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检查手法的诊断价值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肠血管畸形的介入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病理
2 临床及检查
3 经导管血管造影
4 经导管灌注治疗
5 经导管栓塞治疗
6 并发症及处理
7 问题与讨论

(9)肠血管畸形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研究背景及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10)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器及临床资料
2 激光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作用机理探讨
3 讨论
    3.1 出血病因
    3.2 出血病灶定位
    3.3 激光手术治疗
    3.4 寻找出血病变时有价值的参考要素
4 激光手术治疗优点

四、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介入栓塞治疗回结肠血管畸形引起腹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J]. 张朝辉,孟超群. 巴楚医学, 2021(02)
  • [2]胃肠道血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D]. 范西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急诊结肠镜在下消化道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探讨[D]. 潘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4]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诊疗分析[J]. 聂川,吕黄勇,李政文,韩峰,肖萧,黄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15(12)
  • [5]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的内镜下治疗疗效的随访研究[J]. 张开光,王巧民,郑帮海,吴正祥,贾勇,丁西平,张明黎. 中华消化杂志, 2013(07)
  • [6]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D]. 刘振珍. 吉林大学, 2012(09)
  • [7]肠血管畸形的介入诊断与治疗[J]. 罗学宁,黄祖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11)
  • [8]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2例报告[J]. 黄纪伟,曾勇. 腹部外科, 2010(03)
  • [9]肠血管畸形的诊断与外科治疗[D]. 田剑峰. 浙江大学, 2008(09)
  • [10]激光手术治疗肠道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J]. 陈传真,何志洪. 华西医学, 2001(04)

标签:;  ;  ;  ;  ;  

激光手术治疗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35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