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的制定(论文文献综述)
孙敬华[1](2021)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以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传统的老年长期照护模式面临困境。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已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严峻挑战。为积极应对老年人口的失能风险,中国政府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探索具有本土化意义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政府及学界都强调要总结试点经验,但现阶段对于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总体现状、已形成的共同特征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仍疏于研究,特别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践行了积极老龄化理论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此,本文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研究视角,结合政策产出模型,分析了30个试点城市颁布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总体现状、共同特征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就如何推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也进行了探索。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以及政策产出模型,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分析框架,由参与、健康和保障三个维度构成。(1)参与维度是指维护失能老人获得福利并根据个人需要参与到为其提供的长期照护服务中的机会与权利,即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社会分配基础,具体包括参保范围、保障对象、失能认定的标准与主体三个部分。(2)健康维度是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和社会服务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该体系由社会供给类型和输送系统构成。其中社会供给类型进一步细分为服务项目、服务形式、待遇给付标准三个部分;输送系统可以分为政府部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机构、定点护理机构以及非正式照护主体。(3)保障维度是指为失能老人解决长期照护服务费用问题的筹资模式,主要包括筹资渠道、筹资形式与标准以及启动资金三个部分。其次,运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分析框架对30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发展现状及其共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1)30个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其一,在参与维度,一是参保范围主要依据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确定;二是保障对象取决于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长度、失能失智程度、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场所以及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的时间长度四个方面的限制因素;三是失能评估工具主要有三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I《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以及当地自主建立的综合性失能评定标准;四是评定主体主要包括保险经办机构、劳动鉴定委员会、第三方评估机构、定点护理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以及鉴定专家。其二,在健康维度,一是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生活照护、医疗照护、预防性照护、康复照护以及心理疏导;二是服务形式可以分为定点机构照护(医疗机构照护、养老机构照护)、居家照护(居家上门照护、居家自主照护)以及失智专区;三是待遇给付标准可以分为按比例给付、定额给付或者差别化补偿方式。其三,在保障维度,一是最为普遍的筹资渠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划转、政府补助以及个人缴费;二是筹资形式主要有比例筹资、定额筹资和混合筹资三种;三是大多数城市都具有长期护理保险的启动资金。(2)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共同特征是,其一,在参与维度,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是一种以诊断差异为社会分配基础的补缺型社会政策;其二,在健康维度中,试点城市采取了以服务福利为主、现金福利为补充的事后补救型风险应对策略;福利输送系统属于决策、执行与输送职能相互独立的国家主导型;其三,在保障维度,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型,主要依托于医疗保险。再次,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审视现阶段30个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1)参与维度的社会分配基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未将城乡居民纳入覆盖范围、将重度失智老人排斥在福利申请者之外、失能认定评估工具结构简单、失能评估等级的设定粗略且不统一、缺少独立且专业的失能等级评定机构。(2)健康维度的社会供给类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预防性策略缺失、服务供给内容的精准度较低;福利输送系统的主要问题是:忽视了社区的重要作用,以机构照护为核心的服务输送布局难以解决长期照护供需失衡的难题。(3)保障维度的筹资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筹资主体缴费能力有限、待遇给付与个人缴费存在不一致性、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的筹资模式面临较大争议。接下来,本文梳理了荷兰、德国和日本三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较为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并从中得到了以下启示:(1)在参与维度,三个国家的覆盖范围根据运行状况进行调整,总体上荷兰和德国覆盖了全体公民,日本主要针对老年人;三个国家都建立了统一的评估体系;失能老人都具有福利给付形式的自主选择权。(2)在健康维度,重视非正式照护的发展;社区在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中作为服务系统中枢,将居家照护、机构照护与非正式照护连接与整合,解决了服务供给碎片化的问题;在服务供给中加强服务质量监督;注重预防性策略;三个国家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之前都允许一个“准备”阶段,为制度正式运行储备服务供给者。(3)在保障维度,一是专项筹资专项使用,增加了引入这项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将资金从更大的政府预算分离促使长期护理保险的融资不会与军事、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优先项目产生直接的冲突。三是三个国家都是以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作为基础筹资模式,同时还采取了其他方式作为补充。最后,提出了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1)遵循分配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奉行机会平等、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分配标准和程序合理以及纠正不公四项原则。(2)在参与维度,需要完善失能评估体系、扩大失能老人自主选择福利内容的权利以及政策性支持老年人参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3)在健康维度,通过共同推进社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基于生命历程的跨部门服务供给机制的构建以及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在地化的整合照护服务体系。(4)在保障维度,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其中长期照护补贴制度是基础,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核心,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是重要补充。
韩胜猛[2](2021)在《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有利支持。截至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为5.8万亿元,其中个人支出占28.7%。随着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的迅猛增长,医疗资源供需日趋紧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慢病人群激增。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应对疾病风险的方式仍较为传统,主要依靠基本医保和自筹资金。到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仍不足10%。如果希望商业健康保险能够真正意义成为社保的重要补充,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和政府仍需要不断努力,给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升和居民对健康保险的认知提升,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商业健康保险的关注度大幅提升。T人寿重庆分公司作为在重庆商业健康险市场的佼佼者,近些年致力于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开发,在先进的营销思想的指导下,稳步的进行市场开拓,但同时也面临着产品缺乏创新、促销手段落后、新型营销渠道拓展不足、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发展瓶颈,其营销策略亟待优化。本文首先对健康保险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调研并收集T人寿重庆分公司有关资料数据,对消费者开展商业健康险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公司营销经理和客户进行访谈,了解掌握公司商业健康险营销方面的情况。指出公司商业健康险营销面临的问题,分别为产品缺乏创新、促销手段落后,新型营销渠道拓展不足、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高。通过PEST、SWOT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面临的营销环境。针对公司面临的营销问题,运用定位理论、7Ps营销组合理论,制定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策略、多样化的促销策略、加强互联网营销策略、提升健康管理服务策略、打造高端客户的社群营销体系策略。从而有利于优化公司商业健康保险营销策略,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健康保险业务持续向好。
段玉[3](2021)在《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依靠机构业务强有力的支撑,机构业务市场成了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Y银行石家庄分行多年来的迅速成长,培育出其发展机构业务独特的优势。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Y银行石家庄分行在认准自身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去挖掘机构业务市场份额。Y银行石家庄分行目前机构业务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甚至有些支行机构业务发展领域仍是空白。本文通过研究得出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Y银行石家庄分行面向机构业务研发提供的机构产品与同业同质化严重;其次对于机构客户的日常维护和跟踪管理机制水平较差;再次无专门负责机构业务人员,人员兼职严重,能力欠缺;最后Y银行石家庄分行对机构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能力较低。通过上述问题分析,论文给出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总体发展策略,尽快适应市场改革趋势、紧抓机构类改革发展机遇、开拓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并针对重点机构业务提出发展策略,从发展机遇、找准关键人,如何切入业务合作等各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发展策略实施建议,在Y银行石家庄分行系统营造机构业务工作氛围,解决业务目标、工作统筹、压力传导、营销激情、协调机制的问题;强化机构队伍建设,建立一套有政策研究、有工作统筹、有发展政策、有业务目标、有落实督导的完整工作体系,解决统筹能力弱、人力精力不足、业务不持续的问题;建立机构业务绩效考核体系,解决工作指挥棒问题;加大系统投入力度,解决业务技术支撑问题。希望本文对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王夏春子[4](2021)在《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也随之大幅提升,然而仅仅依赖社保在应对医疗费用的问题上显然不能全面覆盖,面对“就医贵”的普遍问题,国家和社会亟待需要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费用保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起步较晚,主要由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承保销售,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监管的大力推动,保险行业对健康保险产品的重视程度大幅攀升,整个市场的健康保险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本文以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的营销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学理论,运用营销管理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参考国内外管理学期刊及文献,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现有的营销工作进行梳理,将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围绕河南寿险市场进行STP分析,通过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市场,并提出健康险产品的市场定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合营销的优化策略。论文以经典经销管理理论“4P理论、4C理论、4A理论”为基础,尝试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创新维度提出营销策略组合思路。在产品策略上突出“产品、消费者、创新”,虽然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卖方市场,但想要取得良好的市场销量必须考虑消费者需求因素,同时作为一家新公司应结合优势突出产品特色,避免陷入价格战。价格策略上突出“价格、成本、心理溢价”,既要确保公司经营的正常价格,又要兼顾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成本,同时关注产品能够带来的心理溢价,通过折扣、差异化、组合式的定价方式确定产品价格。渠道策略上聚焦“渠道、便利、线上线下”,结合现状选择渠道,在考虑可行性的同时要体现渠道业务的成长性和长期价值,关注互联网渠道的发展。促销策略注重“宣传、沟通、共鸣共赢”,在达成促销目标的同时强化与客户的沟通互动,从品牌宣传到客户活动再到事件营销,让客户与恒大人寿形成品牌同理心,实现互利共赢。最后,论文从恒大人寿的企业导向与河南健康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营销策略整合下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价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营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进行描述。本论文为新兴的寿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的营销工作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为相近企业的类似业务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翟雪燕[5](2020)在《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今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吸收存款积极完善各自营销战略。乌鲁木齐招商银行作为新疆地区一家具有科技金融优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增量主要来自当地企业客户,拓展优质存款客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保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但仍然存在业务办理效率低、缴费渠道单一、社保基金贬值等问题难以满足公众便利性需求,亟待寻求社会保障发展的金融“解码”。在此背景下,乌鲁木齐招商银行要抓住发展机会,找到银行社保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文以乌鲁木齐招商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首先,简略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路线。其次,作者在充分借鉴差异化营销战略理论、STP理论、4P营销理论和4C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现状和存在难于满足客户个性化社保需求、产品定价未充分考虑客户购买成本、业务办理效率低、缴费渠道缺乏便利性以及银行社保业务与客户沟通不畅等问题。然后,采用定性、定量和STP等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通过目标市场比较选择,重新确定了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市场定位是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发展乌鲁木齐市城镇银行社保市场,重点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等参保单位提供个性化的银行社保产品和服务,拓宽参保个人使用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电子支付缴费的渠道,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在招行办理开户、保值增值、资金划转以及会计核算等业务的交易量。再次,基于4C营销理论从客户、成本、便利性、沟通性四个层面制定营销策略:一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开发银行社保产品和服务;二是从客户购买角度出发在降低货币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节约客户时间、精力、体力成本;三是提供便利性的银行社保业务查询、支付、核算等银行社保产品和服务;四是建立银行社保业务与客户深层次多领域的沟通机制。最后,从营销制度、风险控制、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保障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的研究分析,旨在探索“银社一体化”深度合作趋势,以便更好地为商业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周晶[6](2020)在《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保险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18年,我国保险业年保费收入达到3.8万亿元,保险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反映出我国保险市场的繁荣。目前,我国保险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市场上大量的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域尤为明显。广东省作为我国保险业最为发达的省份,保险公司要想在此立足,就要在其业务的各个环节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其中,营销作为保险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并获得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认可,是保险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公司目前营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营销相关理论对这些问题给予解决,完善了公司的营销体系。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整体的研究内容,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保险领域的研究动态;第二部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深入探讨招商仁和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产品缺乏创新、定价覆盖范围不足、渠道发展不均衡、促销方法比较落后。第三部分利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对公司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从同业竞争、潜在竞争者、替代品、议价能力几个方面对公司的微观环境进行分析,随后使用SWOT分析模型详细分析公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在此基础上罗列了公司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竞争策略。第四部分首先使用STP理论对招商仁和的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明确其市场定位,然后采用4P营销组合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增加产品创新性、设计组合类产品、灵活制定价格、发展新型创新渠道、改进促销方式几个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营销策略能够顺利实施。
张靖[7](2020)在《L公司商业健康险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商业健康险作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疗负担的加剧,“新医改”的深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也推动了健康险需求的增长。但我国商业健康险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整体水平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给商业健康险的营销带来了与机遇和挑战。L公司是一家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人寿保险公司,本文围绕7P理论分析公司在健康险营销上面临的突出问题。文章首先采用文献法比较国内外健康险发展的相关研究情况,为阐明本次研究意义提供依据。其次,通过外部市场调查和内部的问卷调查,从L公司健康险营销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公司健康险业务在产品、促销、人力、过程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运用营销理论和分析工具,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实际经营特点,提出优化策略,产品策略如提供“保险+健康管理”服务、增加个人税优健康险的销售比重,促销策略如加入“互联网+”在保险营销中的运用、加强保险宣传,人力策略如建立底薪制度和系统化培训制度,过程策略如优化流程,有形展示策略如树立标准化品牌形象等。力图有助于公司开拓健康险业务渠道和营销方式,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然后,通过市场监管行业自律等多层次保障体系确保优化对策的实施,文末浅谈我国健康险未来的发展的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7P等管理学方法分析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应的优化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公司制定现阶段健康险营销策略的同时,对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苏瑞珍[8](2020)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项应对疾病风险冲击的制度安排,医疗保障制度从两个方面发挥减贫效应,一是提供财务保护,避免或减少因医疗费用支出而陷入贫困,二是促进医疗服务利用,避免或减少因健康人力资本损害而陷入贫困,因此,发挥减贫效应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内在功能。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型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模式,农村地区已被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所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制度安排,在减轻农村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改善健康、增进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减贫效应。进一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不仅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托底保障之一,同时也是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减贫战略转向、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所必须依赖的重要制度路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减贫的路径和方式面临可持续困境。一是资源约束下通过提高制度保障水平增强普惠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面临边际效应递减困境。二是特惠性医疗救助制度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济贫效应,但是也面临补偿水平提升困境。三是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政策有利于改善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但是也产生了“悬崖效应”,引致新的社会不公平和社会矛盾。基于此,首先,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机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农村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并阐述了发挥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其次,基于功能定位及传导机制,分别对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再次,在分析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国际经验借鉴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及内容,指出了研究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认为深入研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第二章是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首先,从历史视野下的贫困研究和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两个方面,分析了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背景。其次,阐述了医疗保障减贫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可行能力理论、健康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公平正义理论,并指出这些理论的启示意义。再次,从内在机理、亲贫性及基本依据、逻辑动因、制度条件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最后,从功能定位和传导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一是界定了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在减贫中的功能定位,认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应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医疗救助在减贫中应发挥“平整竞技场”保障效应和托底保障效应。二是分析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济贫”和“防贫”机制。第三章是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在阐释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变迁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农村减贫中的重要贡献。二是深入阐述了社会医疗保险发挥减贫效应的再分配实现路径,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的观点,并运用实证方法评估了制度变迁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亲贫性改善,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亲贫性趋恶化,筹资和偿付环节都加剧了逆向再分配,不利于推进公平减贫,而农村医疗救助并未发挥有效的“平整竞技场”效应。三是利用CFPS(2016)数据测算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中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并未有效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但是降低了非低收入群体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而且社会医疗保险补偿后,农村低收入家户的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依然高达30%到50%,比非低收入家户高10到20个百分点。第四章是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一是分析了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二是基于减贫目标实证评估了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果。结果显示,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覆盖缺口率分别高达58.02%和47.66%,而总体保障水平远未到实现减贫目标的保障需求,即减贫目标下应该有80.46%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获得的医疗救助补偿资金占家户自付医疗费用支出的比重应在60%以上,而实际上只有19.75%的医疗救助农村家户在这一比重范围内。三是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指出实际救助对象识别中可能存在问题。四是测算了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资金需求规模。测算结果显示,以2016年为例,减贫目标下全国低保户需要医疗救助资金805亿元、低保边缘户需要446亿元、因病致贫户需要1000亿元,如果把医疗救助支出占政府医疗保障财政支出比由当前的5%提高到10%,则可以实现对低保户的充分保障。第五章从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以及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现实困境。第六章基于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深入分析了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特征,并总结出经验教训和方法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累进性、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第七章从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以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效应。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基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安排,创新性地梳理和探索了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了医疗保障制度“济贫”和“防贫”的功能差异及其不同传导机制,并尝试拓宽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的研究视域。论文通过对当前基于灾难性医疗支出设计的农村医保制度所做的评估,发现现行农村医疗保障的减贫效应对低收入群体是不敏感的,可能存在对低收入群体的挤出现象,即减贫有限、亲贫不足。因此,引入医疗保障的“亲贫”概念,建议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医疗保障制度优化的方向,以实现惠及更广泛群体的防贫减贫目标。第二,提出社会医疗保险要在改善亲贫性中增强减贫效应。本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存在逆向收入再分配效应,因此仅具有“涓滴”减贫效应。应把改善亲贫性作为增强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减贫效应的实现路径,并据此对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第三,基于减贫目标,利用微观数据对农村医疗救助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利用CFPS(2016)数据,对充分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医疗救助的覆盖缺口、保障水平、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并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因素,特别是从政府医疗救助支出与政府医疗保障支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并未体现出良好亲贫性的观点。
袁晓龙[9](2020)在《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专业化经营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在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与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水平,从最初的人身保险、意外险等险种的购买。逐渐提升到对健康保险产品的购买需求中。同时,由于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工作强度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也导致人民的身体水平下降,疾病触发几率增加,也激发了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健康险的发展还不成熟,还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险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以及经济意义。中国人保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作为中国人保集团下属子公司在青岛地区健康险业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通过提出专业化经营战略思路,为该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论文以企业战略管理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人保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概况,分别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SWOT分析对其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其内外部竞争情况进行较为深入分析。在一系列环境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化经营战略,并根据公司实际,提出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创新力度;进行产品创新,谋求新的发展思路等的具体专业化经营战略,并为保障专业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实施提出了建立风险预警体制等保障措施。
何彧[10](2020)在《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投保重大疾病保险的意识逐渐增强。对于人寿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来说,由于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为应对日益激烈的重疾险市场竞争,各家公司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发展对策。G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银保监会相关要求,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希望通过大力发展重大疾病保险业务,扩大其健康险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收益。而目前针对某家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在整理了大量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收集公司内部数据,结合作者工作实践,深入分析了G保险公司Y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总结了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G保险公司及同业公司重大疾病保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广大消费者选择重疾险产品提供有利的建议。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首先,说明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介绍了创新点和不足。随后,介绍了重大疾病保险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我国重疾险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机遇。然后,在描述了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遇到的各地分公司发展不平衡、自主销售能力弱、产品创新不足、服务时效不佳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接着,归纳了国外在发展重大疾病保险中的一些经验以及对我国发展重大疾病保险的启示。最后,从业务宣传、销售渠道、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为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的制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老年长期照护 |
二、长期护理保险 |
三、社会政策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
四、失能老(年)人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评析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政策分析样本的选择 |
一、研究方法 |
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六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一、技术路线图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政策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积极老龄化理论 |
一、积极老龄化的提出 |
二、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
三、积极老龄化的三个行动支柱 |
四、积极老龄化的核心理论 |
第二节 政策分析框架 |
一、应用较为广泛的政策分析框架 |
二、本文政策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三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现状 |
第一节 参与维度: 社会分配基础现状 |
一、参保范围 |
二、保障对象 |
三、失能评定标准与主体 |
第二节 健康维度: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现状 |
一、社会供给类型现状 |
二、福利输送系统现状 |
第三节 保障维度:筹资模式现状 |
一、筹资渠道 |
二、筹资形式与筹资标准 |
三、启动资金 |
第四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主要特征 |
第一节 参与维度的主要特征 |
一、社会分配基础:以诊断差异为主的资格审查 |
二、社会政策类型:补缺型社会政策 |
第二节 健康维度的主要特征 |
一、社会供给类型:以服务福利为主的补救型风险应对策略 |
二、福利输送系统:多主体参与的国家主导型福利输送架构 |
第三节 保障维度的主要特征 |
一、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 |
二、财务模式:现收现付制 |
第五章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参与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参保范围与保障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分配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分配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健康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社会供给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福利输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保障维度面临的主要困境 |
一、筹资主体的缴费能力有限,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
二、不同城市之间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三、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否独立建制仍存在争议 |
第六章 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荷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
一、参与维度:荷兰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
二、健康维度:荷兰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
三、保障维度:荷兰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
第二节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
一、参与维度:德国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
二、健康维度:德国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
三、保障维度:德国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
第三节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 |
一、参与维度:日本社会分配基础的发展经验 |
二、健康维度:日本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发展经验 |
三、保障维度:日本筹资模式的发展经验 |
第四节 三个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一、参与维度:三个国家社会分配基础对我国的启示 |
二、健康维度:三个国家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三、保障维度:三个国家筹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七章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 |
第一节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
一、机会平等原则 |
二、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 |
三、分配标准和程序合理原则 |
四、纠正不公原则 |
第二节 参与维度:完善失能评估体系、维护老年人社会参与权利 |
一、完善失能评估体系 |
二、扩大失能老人自主选择福利内容的权利 |
三、政策性支持老年人参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 |
第三节 健康维度:发展在地化的整合照护服务体系 |
一、在地老化:推进社区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
二、整合照护:构建基于生命历程的跨部门服务供给机制 |
三、培养服务提供者:促进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相结合 |
第四节 保障维度:推进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体系的构建 |
一、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推进路径 |
二、长期照护补贴制度的推进策略 |
三、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制度的推进策略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英文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附录 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样本汇总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保险 |
2.1.2 人身保险 |
2.1.3 商业健康保险 |
2.2 健康保险营销特征分析 |
2.3 理论基础 |
2.3.1 保险营销理论 |
2.3.2 7Ps营销组合理论 |
2.3.3 相关分析工具 |
第3章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现状 |
3.1 T人寿重庆分公司及其业务简介 |
3.2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营销现状 |
3.2.1 产品和价格营销现状 |
3.2.2 营销渠道现状 |
3.2.3 服务营销现状 |
3.3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保险调研及数据分析 |
3.3.1 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方面的数据 |
3.3.2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方面的数据 |
3.3.3 商业健康保险推广和渠道方面的数据 |
3.3.4 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方面的数据 |
3.3.5 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形象和品牌方面的数据 |
3.3.6 调研分析结论 |
3.4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3.4.1 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不足 |
3.4.2 健康保险促销手段落后 |
3.4.3 互联网营销渠道发展迟缓 |
3.4.4 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
第4章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3 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
4.2.4 潜在的进入者 |
4.2.5 替代品 |
4.3 客户及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5章 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营销策略优化 |
5.1 目标市场策略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
5.2.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策略 |
5.2.2 多样化的促销策略 |
5.2.3 加强互联网营销渠道策略 |
5.2.4 提升健康管理服务策略 |
5.2.5 打造高端客户的社群营销体系策略 |
第6章 保障措施 |
6.1 人员保障 |
6.2 组织保障 |
6.3 技术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T人寿重庆分公司访谈提纲 |
附录 B 关于商业健康险营销消费者问卷调查 |
致谢 |
(3)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机构业务发展概述 |
2.1.1 商业银行业务及其分类 |
2.1.2 商业银行机构业务 |
2.1.3 商业银行机构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
2.2 发展策略相关理论和方法 |
2.2.1 竞争战略理论 |
2.2.2 市场细分理论 |
2.2.3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3.1 Y银行石家庄分行发展概况 |
3.1.1 石家庄市金融机构发展概况 |
3.1.2 Y银行石家庄分行发展概况 |
3.2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现状 |
3.2.1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的分类 |
3.2.2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数据统计分析 |
3.2.3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横向比较 |
3.3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
3.3.1 机构业务发展比重存在差异 |
3.3.2 机构业务市场及服务处于劣势 |
3.3.3 机构业务区域发展不平衡 |
3.3.4 机构业务发展内部结构不均衡 |
3.3.5 多因素制约机构业务发展 |
第四章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
4.1 机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
4.1.1 外部环境的机遇分析 |
4.1.2 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Y银行石家庄分行的内部优势分析 |
4.2.2 Y银行石家庄分行的内部劣势分析 |
4.3 SWOT矩阵分析 |
第五章 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策略 |
5.1 机构业务总体发展策略 |
5.1.1 尽快适应市场改革趋势 |
5.1.2 紧抓机构改革发展机遇 |
5.1.3 开拓互联网信息化服务 |
5.2 重点机构业务发展策略 |
5.2.1 财政业务发展策略 |
5.2.2 社保业务发展策略 |
5.2.3 公积金业务发展策略 |
5.2.4 国土住建业务发展策略 |
5.2.5 教育业务发展策略 |
5.2.6 卫生业务发展策略 |
5.3 发展策略实施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4)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工具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健康保险 |
2.1.2 保险营销 |
2.1.3 整合营销 |
2.2 相关理论 |
2.2.1 营销相关理论基础 |
2.2.2 整合营销策略模型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文献综述 |
2.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恒大人寿健康保险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恒大人寿简介 |
3.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结构 |
3.2.2 渠道布局 |
3.2.3 队伍建设 |
3.2.4 营销创新 |
3.3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存在问题 |
3.3.1 产品结构不合理,内涵价值较低 |
3.3.2 渠道销售不均衡,存在不良竞争 |
3.3.3 队伍建设速度慢,服务制约发展 |
3.3.4 营销宣传力度弱,业务品质堪忧 |
第4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因素 |
4.1.2 经济环境因素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科学技术环境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同行竞争者格局生变 |
4.2.2 潜在竞争者势头强劲 |
4.2.3 互助众筹的替代乱象 |
4.2.4 消费者议价能力增强 |
4.2.5 监管及投资阶段调控 |
4.3 企业SWOT分析 |
4.3.1 公司的内部优势 |
4.3.2 公司的内部劣势 |
4.3.3 公司的外部机会 |
4.3.4 公司的外部威胁 |
第5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STP分析及整合营销策略优化 |
5.1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STP分析 |
5.1.1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市场细分 |
5.1.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目标市场 |
5.1.3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市场定位 |
5.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策略优化 |
5.2.1 基于“产品+顾客+引领创新”的产品策略 |
5.2.2 基于“价格+成本+心理溢价”的价格策略 |
5.2.3 基于“渠道+便利+恰当途径”的渠道策略 |
5.2.4 基于“促销+沟通+共鸣共赢”的促销策略 |
第6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政策层面 |
6.1.1 来自外部的市场监管政策 |
6.1.2 内部集团公司的政策保障 |
6.2 技术层面 |
6.2.1 风险管控技术 |
6.2.2 人员管理技术 |
6.2.3 信息及大数据技术 |
6.3 渠道层面 |
第7章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健康保险营销工作访谈计划和提纲 |
附录 B 健康保险产品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5)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第2章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基本情况 |
2.1.1 招商银行总行及乌鲁木齐分行总体介绍 |
2.1.2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介绍 |
2.2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现状 |
2.2.1 主体业务稳步发展 |
2.2.2 自主定价能力增强 |
2.2.3 体系设置合理统一 |
2.2.4 服务理念持续深入 |
2.3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2.3.1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不准确 |
2.3.2 营销策略偏离市场需求 |
第3章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市场细分与定位 |
3.1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市场调查 |
3.1.1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 |
3.1.2 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
3.2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市场细分 |
3.2.1 银行社保业务市场细分类型 |
3.2.2 银行社保业务市场细分现状 |
3.3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目标市场选择 |
3.3.1 社保基金比较选择 |
3.3.2 银行社保业务比较选择 |
3.3.3 参保单位比较选择 |
3.3.4 参保个人比较选择 |
3.4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市场定位 |
3.4.1 银行社保业务同业竞争分析 |
3.4.2 明确市场定位 |
第4章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制定 |
4.1 客户层面策略 |
4.1.1 深入研究银行社保客户需求 |
4.1.2 开发符合需求的银行社保产品和服务 |
4.2 成本层面策略 |
4.2.1 减少客户购买的货币成本 |
4.2.2 缩短客户购买的时间成本 |
4.2.3 节约客户购买的精力和体力成本 |
4.3 便利性层面策略 |
4.3.1 提供便利的客户端查询系统 |
4.3.2 提供便利的征缴支付转移渠道 |
4.3.3 提供便利的财务核算系统 |
4.3.4 提供便利的人员沟通机制 |
4.4 沟通性层面策略 |
4.4.1 组建纵向营销“铁三角”支持团队 |
4.4.2 加强横向多条线协同联动整合营销 |
4.4.3 完善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 |
4.4.4 建立银行与客户双向沟通体系 |
第5章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5.1 营销制度保障 |
5.2 风险控制保障 |
5.3 人力资源保障 |
5.4 企业文化保障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 |
2.1 公司概况 |
2.2 公司营销现状 |
2.3 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
第3章 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2 微观环境分析 |
3.3 SWOT 分析 |
第4章 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 |
4.1 STP 策略 |
4.2 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
4.3 营销组合策略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L公司商业健康险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医疗保险相关概念 |
一、我国主要医疗保险政策 |
二、商业健康保险概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7P营销理论 |
二、公平理论 |
三、STP营销理论 |
四、定位理论 |
第三章 L公司健康险营销现状及调查研究 |
第一节 L公司概况 |
一、L公司简介及组织框架 |
(一)L公司简介 |
(二)L公司组织架构 |
(三)L公司营销渠道 |
二、L公司健康险经营现状 |
(一)L公司2018年度健康险业务收入情况 |
(二)L公司主营健康险产品 |
第二节 L公司健康险营销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商业健康险营销现状调查问卷1》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商业健康险业务发展情况调查问卷2》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L公司健康险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产品问题 |
一、产品定价复杂、价格普遍较高 |
二、健康险产品功能较单一 |
第二节 渠道问题 |
一、L公司销售渠道较单一 |
二、大量银行客户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
第三节 人力问题 |
一、营销员离职率较高 |
二、员工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
第四节 过程问题 |
一、消费者投诉问题 |
二、售后理赔问题 |
第五章 L公司健康险营销策略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一、探索保险+健康管理服务 |
二、增加个人税优健康险的产品销售比重 |
第二节 促销策略 |
一、加入“互联网+”在保险营销中的应用 |
二、加强保险宣传,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
三、加强多渠道合作 |
第三节 人力策略 |
一、建立代理人底薪制度 |
二、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 |
第四节 过程策略 |
一、优化核保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
二、合理运用有形展示策略 |
(一)人员有形展示 |
(二)营业场所有形展示 |
第六章 保障与实施 |
一、行业监管 |
二、保险体系诚信建设 |
第七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
一、结论 |
二、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商业健康险营销现状调查问卷1(消费者答) |
附录 Ⅱ 商业健康险营销现状调查问卷2(公司员工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3.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 |
2.1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背景 |
2.1.1 历史视野下的贫困问题研究 |
2.1.2 新时代我国减贫战略的转向 |
2.2 医疗保障减贫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干预的再分配理论 |
2.2.2 可行能力理论 |
2.2.3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
2.2.4 社会公平正义理论 |
2.3 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一般机理分析 |
2.3.1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内在机理 |
2.3.2 医疗保障制度的亲贫性含义及基本依据 |
2.3.3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逻辑动因 |
2.3.4 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的制度条件 |
2.4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分析 |
2.4.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功能定位 |
2.4.2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 |
3.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
3.1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 |
3.1.1 “旧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
3.1.2 “新农合”的历史演进与制度特征 |
3.2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减贫贡献 |
3.2.1 构建起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的制度框架 |
3.2.2 整体上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负担 |
3.2.3 纵向上改善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 |
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及对减贫的影响 |
3.3.1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减贫的再分配实现路径 |
3.3.2 实证评估的分析模型、方法与数据说明 |
3.3.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亲贫性评估与分析 |
3.4 减贫目标下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评估 |
3.4.1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必要性分析 |
3.4.2 评估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缺口的基本方法 |
3.4.3 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缺口分析 |
4.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减贫实现路径及政策效果分析 |
4.1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不断增强的实现路径 |
4.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实证评估分析 |
4.2.1 评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应的方法 |
4.2.2 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减贫效果的评价 |
4.3 农村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适度资金规模 |
4.3.1 农村家户医疗救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2 减贫目标下农村医疗救助的适度规模与资金缺口 |
5.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减贫效应面临的现实困境 |
5.1 医疗资源非均衡配置导致的医保利用困境 |
5.2 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逆向收入再分配困境 |
5.3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不足及结构性困境 |
5.3.1 农村医疗救助的补偿困境 |
5.3.2 农村医疗救助的结构困境 |
5.4 农村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充足性困境 |
5.5 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性困境 |
6.典型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分析及经验启示 |
6.1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效果评价 |
6.1.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 |
6.1.2 美国弱势群体的公共保险计划 |
6.1.3 美国医疗保障减贫的效果评价 |
6.2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现实困境 |
6.2.1 印度医疗卫生的基本情况 |
6.2.2 印度的医疗健康保险体系 |
6.2.3 印度医疗保障减贫的困境 |
6.3 欧洲部分国家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与评价 |
6.3.1 德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2 法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3 英国医疗保障减贫的制度安排 |
6.3.4 制度优势与现实困境 |
6.4 国外医疗保障减贫实践的经验启示 |
6.4.1 增强医疗保障的筹资累进性 |
6.4.2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力度 |
6.4.3 提高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6.4.4 改善医疗保障制度治理水平 |
7.增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
7.1 明确减贫功能定位,增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协同效应 |
7.1.1 功能定位协同 |
7.1.2 保障项目协同 |
7.1.3 管理服务协同 |
7.2 统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改革发展,助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贫效应 |
7.2.1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其它基本卫生制度统筹 |
7.2.2 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与突发重大卫生事件统筹 |
7.2.3 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7.3 改善社会医疗保险的亲贫性,增强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 |
7.3.1 增强公共筹资累进性,改善筹资环节的亲贫性 |
7.3.2 强化医保利用公平性,改善偿付环节的亲贫性 |
7.4 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并优化结构,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 |
7.5 发展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壮大农村医疗保障减贫力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9)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专业化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战略理论 |
2.2 战略分析 |
2.3 商业健康险 |
第3章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战略环境的分析 |
3.1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概况 |
3.2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3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3.4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SWOT分析 |
第4章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经营战略选择和制定 |
4.1 公司经营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
4.2 专业化经营战略内容的制定 |
4.3 专业化经营战略风险评价 |
第5章 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专业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及保障策略 |
5.1 立足自身优势,深化创新力度 |
5.2 进行产品创新,谋求新的发展思路 |
5.3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
5.4 健全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专业化经营保障策略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论文不足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企业员工调查问卷 |
附录2 企业战略管理状况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重大疾病保险基础理论及发展机遇 |
2.1 重大疾病保险定义及分类 |
2.2 重大疾病保险的功能 |
2.3 重大疾病保险责任 |
2.4 重大疾病保险的基础理论 |
2.5 我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 |
2.6 我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机遇 |
第三章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状况 |
3.1 G保险公司概况 |
3.1.1 G保险公司简介 |
3.1.2 G保险公司组织架构 |
3.1.3 G保险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3.1.4 G保险公司销售渠道情况 |
3.1.5 G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情况 |
3.2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简介 |
3.2.1 产品及销售渠道简介 |
3.2.2 产品特色 |
3.2.3 投保规则及投保流程 |
3.2.4 产品基本条款 |
3.2.5 产品附加服务 |
3.3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现状 |
3.3.1 销售业绩情况 |
3.3.2 渠道及人员配置情况 |
3.3.3 产品发展情况 |
3.3.4 客户服务情况 |
第四章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
4.1.1 整体落后于行业水平,各地分公司发展不平衡 |
4.1.2 过度依赖G银行渠道,自主销售能力弱 |
4.1.3 产品更新换代慢,缺乏个性定制 |
4.1.4 基础服务时效性低,附加服务缺乏实用性 |
4.2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业务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
4.2.1 客观因素限制 |
4.2.2 短期内开拓新销售渠道困难 |
4.2.3 销售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
4.2.4 产品设计缺乏优势 |
4.2.5 基础服务流程环节复杂 |
4.2.6 附加服务未考虑客户需要 |
第五章 国外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经验 |
5.1 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经验 |
5.2 美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经验 |
5.3 新加坡重大疾病保险发展经验 |
5.4 国外重大疾病保险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六章 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建议 |
6.1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公众保险观念 |
6.1.1 加强监管政策宣传 |
6.1.2 提升公众重疾险观念 |
6.2 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人员综合能力 |
6.2.1 加快销售渠道拓展 |
6.2.2 加强销售人员准入和培训 |
6.3 细分目标市场,提升产品创新设计优势 |
6.3.1 细分目标市场 |
6.3.2 加快产品创新 |
6.4 提升服务效率,丰富附加服务内容 |
6.4.1 优化基础服务效率 |
6.4.2 打造附加服务特色品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的制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研究 ——基于试点城市的比较分析[D]. 孙敬华. 山东大学, 2021(11)
- [2]T人寿重庆分公司健康险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韩胜猛.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Y银行石家庄分行机构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段玉.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4]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王夏春子. 兰州大学, 2021(12)
- [5]乌鲁木齐招商银行社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翟雪燕. 新疆大学, 2020(07)
- [6]招商仁和人寿广东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周晶. 吉林大学, 2020(01)
- [7]L公司商业健康险营销策略研究[D]. 张靖.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8]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减贫机理及政策效果研究[D]. 苏瑞珍.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9]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专业化经营战略研究[D]. 袁晓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10]G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 何彧. 广西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