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坏账问题

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坏账问题

一、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不良债务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熠[1](2021)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民社会保障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厘清了资产范围,进行了股权量化,但同时继承了历史遗留的债务。这些债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债务构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债务形成的原因,研究通过政策与法律途径解决历史遗留的负债问题,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与经营管理行为,控制新增不良债务,对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学术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集体债务数据,并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债务构成及成因进行梳理,针对解决农村集体债务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的政策与法律建议。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发展,具体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高度集中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发展与农村产权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个发展阶段。第二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其成因分析,分为旧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及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三部分。旧村级债务包括垫付税费导致的债务、兴办村企导致的债务、“普九”等公益性事业导致的债务等;新村级债务包括维持农村集体日常运转形成的债务、“项目制”形成的债务、村集体发放福利负债等;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按用途划分为经营性债务、公益事业债务、管理费用债务、历年税费尾欠及其他支出债务等。第三部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不清、通过资产清偿债务的困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等方面。其中,困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支持不足、法律主体资格缺位、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授信主体缺位、盘活集体资产困难、吸引人才和社会资本困难等。第四部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有效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必须运用政策化解债务、分类解决历史遗存的债务、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事主体资格与资产偿债范围、探索“债转股”清偿机制及终止破产清算程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加强监管遏制过度举债等对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呈现出形成时间长、类型多样、债务构成复杂、解决债务难度大等诸多特点,因而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策的与法律的措施与手段,特别需要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是解决农村集体债务的治本之策。

张秀豪[2](2020)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文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我国企业债务问题和银行不良资产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引发持续关注。对适合银行未来发展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展开研究,对指引不良资产风险管控和科学处置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提出以清收、呆账核销和以资抵债等为代表的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存在金融风险积聚、资产加速贬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寻以风险隔离理论、看涨期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解决思路,指出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足应主要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其次,本文针对三种优化模式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对三种模式的发展概况进行研判,提出各优化模式发展存在的现实障碍,并基于此提出各模式如何解决问题的发展方向。同时,本文选取“19工元”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华菱钢铁市场化债转股和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平安自建AMS平台等案例,分析各案例及对应模式的特点,为三种模式优化的对比研究提供现实证据和案例支撑。然后,本文着重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重组和互联网平台化三种优化模式在应用分布、资产特征、效率效益和存在的风险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银行和AMC(以及AIC)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重组两个业务范畴分别具体突出优势,且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可以帮助前两种模式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同时,由于三种模式应用的区域和行业存在差异,为分区域和分行业制定模式发展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此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互联网平台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较不充分、各模式中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最为突出等结论。最后,针对三种模式的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提出关于法制建设和信息披露、资本市场体系、不良资产基金、律师角色转变以及各方式结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对不良资产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边际贡献。

姜放[3](2020)在《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服务港区企业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并将其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航空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郑州航空港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以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参与了包括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结算、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在内的各项活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枢纽,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金融业作为连接各企业的桥梁,可以实现多家企业的集约经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实现企业间的联合经营,为大量企业的经营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个性化服务水平,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水平。本文的研究通过对郑州航空港区金融环境发展现状描述,针对区域内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各种困境逐一剖析,立足于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自身发展情况,以具体金融产品及融资案例为依托,就A行港区支行在服务航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产业基金、房地产项目开发、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等金融业务开展分析,揭露分析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在服务企业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就区域内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融资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自身发展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优化建议,探讨出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与不同股权背景企业未来资产业务合作模式,同时也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升级指出方向;最后为实现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对港区企业相关融资方案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指出航空港区政府、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区域内民营企业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以实现未来郑州航空港区政银企三方可持续发展、协同共赢。

赵琪[4](2020)在《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企业的负债规模不断加大,杠杆率不断上升,许多钢铁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通过去杠杆加强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对钢铁行业而言刻不容缓。2016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拉开了市场化债转股的序幕。当时,重庆钢铁正面临重整危机,在此契机下公司采用市场化债转股进行重整,成功摆脱了困境。因此,本文以重庆钢铁为研究对象,对其破产重整下的市场化债转股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给拟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摆脱困境的企业提供借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前人关于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权衡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了重庆钢铁的基本概况以及其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方案,分析其市场化债转股实施的动因。运用比较分析法选取重庆钢铁债转股实施前后共五年的财务数据对其债务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效果:市场化债转股有利于帮助重庆钢铁摆脱退市风险,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化债转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企业摆脱困境;市场化债转股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市场化债转股可以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企业治理,促进企业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市场化债转股可以提高股价;市场化债转股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由此得出本文的结论: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受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并且通过债转股可以实现企业、债权人以及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基于以上结论,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可以给其他拟实施债转股摆脱困境的企业提供借鉴:(1)企业要积极探索,选择合适的方式摆脱困境。(2)可以引入产业调整基金,引入专业人员及机构参与企业经营。(3)债转股是多方博弈的过程,转股方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的利益,达到多赢,提高转股效率。(4)债转股要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彻底实现扭亏为盈。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选取评价市场化债转股实施财务效果时,从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等方面进行市场化债转股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沈国庆[5](2019)在《金融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以财政分权为特征的分税制改革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经济行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抵御外部金融危机冲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模式、政府性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以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及提供担保等形式,举借了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较大的财政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中央近年来三大攻坚战之一。已有研究多从财政体制、官员晋升、经济增长、政绩考核、风险预警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缺少从金融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从金融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最新发展情况、风险表现进行了分析,从地方税收与地方债务关系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从地方政府债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等三个具体的金融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深化了从金融视角检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认识,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内容是:首先,本文在梳理、述评国内外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从全国和各地区比较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发展规模、发债主体结构和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对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势头得到控制。但各地区债务风险程度不一,个别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超过国际警戒线,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较大风险。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呈规模大、发展迅速、底数不明的特征,产生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其次,借鉴已有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必然要求自身掌握的行政资源最大化。而行政资源最大化最直接的内容就是增加地方税收收入。在分税制体制下,由于地方税收由地方政府直接支配,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能有效促进地方性税收增长,因此,地方政府必然会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地方性税收增长。而在财力紧张和软预算约束下,举债投融资成为合理的选择。为此,本文以全国各地区政府债务、税收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性税收收入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而属于国家税收的增值税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关系则不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特征对上述结论有着显着性影响,西部债务投融资促进地方税收增长效果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按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小划分后的实证证明,债务投融资对促进地方税收增长效率上随规模增大而递减,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投融资促进地方税收增长效应存在极限值,债务规模较小地区以债务投融资促进地方税收增长效果明显高于规模较大地区。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扩张增加税收财力增长不可持续,且导致了更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三,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购买主体为商业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对接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一旦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出现信用违约和流动性违约风险,最终都将表现为金融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质上是金融风险。本文在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理和脆弱性根源,着重以未定权益分析法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的途径,以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向银行风险转化的数理推导,分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演化的逻辑和机理。并利用银行风险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不良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且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一举措可以减小银行不良率。第四,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中引起的资金流向和相关主体变化,以货币供给原理和机制分析为基础,本文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全过程中,由于债务置换引起的基础货币和信用货币供给变化情况。分析表明,从单笔债务置换过程看,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资金变动在短时内对基础货币、M1和M2造成波动。从基础货币层面而言:在发行地方债券时,央行需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流动性支持,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过程中,发债资金在国库政府存款账户和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银行账户转换中引起基础货币先减后增。从商业银行广义货币创造看,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购债会增加M2,而企业购债则导致M1减少;发债资金在国库政府存款账户和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银行账户转换中,M2先减少后增加,M1增加。当资金用于偿还存量银行贷款时,M2、M1均减少;当用于偿还个人贷款时,M1减少,M2不变。第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本质是银行贷款等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转为地方政府债券,导致债券规模扩张,债券收益率发生变化;同时,贷款类地方政府债务减少,会引起信贷利率发生变化。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从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产生影响。实证发现,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较好地促进了货币市场利率的传导,对我国货币政策达成宏观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很好的传导效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后,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发行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明显提升了国债收益率传导货币市场利率的效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信贷利率传导货币政策利率的效率有正向影响;比较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引致的债务市场债券收益率变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程度,显着大于信贷利率途径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变化对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有重大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其风险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升级方面: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投资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方面:构建科学完备的央地财政事权关系、构建规范的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机制、构建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金融改革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本文的创新主要在于:(1)从地方税种收入增长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实证关系出发,探讨了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而追逐行政资源最大化,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根源。从公共选择视角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地方性税种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关系为切入点,应用各地区相关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地方政府及其官员通过大规模举债投融资促进地方性税种收入增长,以达到行政资源最大化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是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扩张的一个重要根源。这为全面准确理解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丰富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的认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客观现实。以地方政府债务视角审视税制改革和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理解营改增的现实意义。地方税体系构建不仅应考虑税源可得性,也应关注到其引导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作用,深化了建设地方税体系的认识。(2)从金融风险视角,理论和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的途径和机理。在分析金融风险性质及其脆弱性根源的基础上,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的演变机理和途径,并应用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数据,从商业银行不良率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引致银行风险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来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为从金融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的深化和发展。(3)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为切入点,从金融视角中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两个方面,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分析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货币供给产生短期波动,对基础货币、信用货币中的M1和M2变化有显着影响。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影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实证中,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债务置换后的国债收益率和信贷市场利率均对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且债券收益率方面产生的影响强于信贷市场利率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从金融视角拓展了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视野,有助于把握地方政府债务的金融风险性质及其管理。为金融部门制定金融政策、深化金融市场管理提供了一个应关注的视角,有利于金融监管和金融政策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中央政府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采取对策措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杨婷婷[6](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工具,在弥补地方财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且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还存在隐性债务考虑不充分、风险成因定量研究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框架下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相关公开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等4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接着运用常规指标、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然后,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目标,分别从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分税制改革后四个阶段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接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现状(包括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及隐性债务规模)、结构现状(包括行政层级、区域、举债主体、资金来源、债务投向、债务偿还期限等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深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文章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制度四个角度对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财政分权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中的政绩考核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催化剂,而债务管理制度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技术层面原因。第三,根据以上分析,从省级层面定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运用30个省级政府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因素、政绩考核因素等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着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债务风险越低;政府间晋升竞争越激烈,债务风险越高。通过对比定量分析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逻辑可知,定量分析结果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这为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四,多角度、全面、客观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首先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形式,将债务风险分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在风险,并分别进行阐述。然后运用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等六大常规指标对债务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存在一定举债空间,但债务隐性化问题严重,局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风险不容忽视。接着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从总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角度分别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总资产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总资产完全可以覆盖其总负债且还有一定空间;从流动性资产角度考虑,当或有债务转化率高于50%时,需警惕和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后,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政策目标下,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较低,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反而较高,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第五,对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体制,梳理巴西和墨西哥处置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做法,并阐述哥伦比亚的债务风险预警经验,文章得出可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有必要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也要结合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将风险管理纳入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中,完善债务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李丽霞[7](2018)在《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提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程度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而村级集体经济想要良性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但从现实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探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履行自身职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不但涉及到农村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职能治理的题中应有之意。基于此,本文以洛江区村级集体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虹山乡白凤村作为具体的对比分析个案,以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洛江区政府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尝试及其初步成效等予以梳理和总结,探寻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履行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结合国内其他地方政府在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洛江区政府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认为,由于履职态度偏差、缺乏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在资产监管力度的疏忽和“全能型政府”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导致洛江区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着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资源统筹力度、对集体资产监管力度不足和现行体制与基层组织建设落后等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必须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措施。

王靖春[8](2019)在《煤炭产能过剩的测度及产能退出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2~2011年是煤炭行业发展最为景气的“黄金十年”,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大量投资,新建煤矿数量不断增加,煤炭产能扩张迅速。然而,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期,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致使对煤炭的消费需求放缓。并且,由于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政府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非煤能源的要求,这些使得对煤炭的需求量进一步下降。前期的大量投资引致煤炭产能集中释放,煤炭供给能力大于需求,造成煤炭供需严重失衡,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供过于求也造成了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012年~2016年6月,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为改善煤炭行业的经济运行状况,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和退出过剩产能的要求。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煤炭价格逐步回归至合理区间,煤炭行业经济状况出现好转。判定我国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提出过剩产能退出的标准和机制,测度我国去产能政策对于煤炭行业去产能、行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有利于认清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产能利用情况,弄清楚应该去多少产能的问题;有利于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哪些煤矿应该退出,退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什么,弄清楚怎么去产能的问题;有利于明晰在产能退出后,如何处理资产债务和职工安置的问题,弄清楚产能退出后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利于认识政策的实施效果,弄清楚后续政策制定和调整的问题。本文围绕着去多少产能、怎么去产能、去产能政策的效果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是:首先从煤炭供求状况、煤炭价格、行业经营状况和产能过剩情况等方面分析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四个方面的研究问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从产能及产能过剩的定义、产能过剩测度、过剩产能退出评价、政策影响效应评估和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煤炭产能过剩测度研究。归纳总结了产能过剩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收集了 2002~2016年我国25个产煤省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煤炭产能过剩测度模型,分段计算出2002年~2011年与2012年~2016年我国25个产煤省和全国的产能状况,得到了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周期性变动较为明显,变动情况与行业和经济周期的特点基本一致的结论。2002~2011年“黄金十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96%,属于正常水平范围内;2012~2016年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9.63%,产能处于过剩状态。最后,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取得的成绩与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仍存在的问题。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评价研究。界定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的范围,研究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资源禀赋、生产安全、开采技术、生态环保及经营效益五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立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VIKOR多属性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阳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35个煤矿进行验证,对A类非去产能序列的23个煤矿和B类建议去产能序列中的12个煤矿分别进行排序,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对VIKOR测算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VIKOR测算和聚类结果,提出了科学合理去产能和改善煤炭过剩产能程度方面的建议。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分析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布的去产能相关政策,归纳了自去产能政策发布以来2016~2017年全国以及各煤炭生产省份的实际去产能情况。构建了面板数据单差法模型,研究了去产能政策对我国煤炭开采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和行业经济增长的平均影响。得到了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促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提高了 4.6%,促使行业产值平均增长了10.36%;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前10大主要产煤省为处理组,其他省份为对照组,研究了去产能政策对我国煤炭开采洗选业产能利用率和行业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得到了去产能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不显着,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异质性影响,与其他省份相比,该政策促使主要产煤省煤炭采选业产值多增长了 13.77%。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机制研究。构建了煤炭产能退出机制框架模型,分析了当前资产处置模式、债务处置模式和职工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设计了资产处置、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提出了进场交易和租赁两种固定资产处置模式和非公开协议转让、置换两种无形资产处置模式,提出了破产清算、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三种债务处置模式,提出通过原单位就业、内部退养、内部转岗、特殊疾病职工安置、待岗培训等内部分流,以及退休退职,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自谋置业、自主创业和退岗创业、组织参与外部岗位招聘等外部分流的职工安置模式。并以阳煤集团为案例进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超越对数可变成本函数的煤炭产能过剩测度模型,测算了 2002~2016年全国及各省煤炭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揭示了我国煤炭产能利用率的波动规律,判定了煤炭产能过剩的程度。(2)构建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VIKOR的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测算模型,计算了阳煤集团的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提出了基于聚类模型的煤炭过剩产能退出顺序决策方法。(3)建立了面板数据单差分及双重差分模型,定量测算了煤炭去产能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平均影响和异质性影响;建立了去产能政策对煤炭行业经济增长的单差分及双重差分模型,验证了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有效性。(4)构建了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机制框架模型,提出了资产处置、债务处置和职工安置模式及建议,设计了阳煤集团煤炭过剩产能的退出方案。

周健奇[9](2018)在《强化国企资产负债约束 重在深化国企改革》文中研究指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防范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

吴芳飞[10](2018)在《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重点领域和“深水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了很多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由此引发了企业历史包袱过重、社会管理职能移交缓慢等多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也阻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江西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套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的解决机制和方法,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价值。本文围绕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展开研究,以江西国有企业改革为对象,介绍了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背景、改革过程及改革成果等基本情况。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后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历史遗留问题,对问题表现形式、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了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共分6章。其中,第1章为导论;第2章为相关理论概述;第3章为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第4章为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现状分析;第5章为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对策建议;第6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案例研究,以江西国有企业为例,对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全国及江西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办教育医疗机构、办市政社区管理进展情况,指出了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难点和关键,提供了江西国有企业江铜集团、新钢集团、江钨集团的成功案例,系统阐述了解决该问题的机制流程,并以此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政企分开、分类指导、多方筹资、安置职工、注重考核等措施,为全国解决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提供了借鉴参考。

二、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不良债务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不良债务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高度集中阶段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发展
    四、农村产权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其成因分析
    一、旧村级债务
        (一)垫付税费导致的债务
        (二)兴办村企导致的债务
        (三)“普九”等公益性事业导致的债务
    二、新村级债务
        (一)维持农村集体日常运转形成的债务
        (二)“项目制”形成的债务
        (三)村集体发放福利负债
    三、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
第三章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困境
    一、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不清的困境
    二、通过资产清偿债务的困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
        (一)财政支持不足
        (二)“特别法人”特别性不明确
        (三)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授信主体缺位
        (四)盘活集体资产的困境
        (五)吸引人才与社会资本的困境
第四章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性化解农村集体债务
    二、分类解决历史遗存的债务
    三、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特别属性
    四、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偿债范围
    五、探索“债转股”清偿机制
    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
    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终止及破产清算程序
    八、加强举债监督管理,遏制过度举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不良资产成因研究
        1.2.2 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1.2.3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逻辑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方向
    2.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2.1.2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发展趋势
    2.2 银行不良资产传统处置模式及其现实问题
    2.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3.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3.2 不良资产重组的概念
        2.3.3 互联网平台化的概念
    2.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方向
        2.4.1 优化方向一:缓解金融风险积聚
        2.4.2 优化方向二:克服资产加速贬值
        2.4.3 优化方向三:降低信息不对称
        2.4.4 优化方向的不确定性
3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证券化
    3.1 不良资产证券化概况
    3.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障碍
    3.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方向
        3.3.1 稳步提升投资者的认购信心
        3.3.2 科学组合基础资产的贷款分布
        3.3.3 强化证券化中银行的主导地位
    3.4 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以“19工元”为例
4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不良资产重组
    4.1 不良资产重组概况
    4.2 不良资产重组的现实障碍
    4.3 不良资产重组的发展方向
        4.3.1 丰富市场化参与主体
        4.3.2 加强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协调
        4.3.3 完善投资者现金回流和退出机制
    4.4 不良资产重组的实践:以“华菱钢铁”为例
5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优化及其实践:互联网平台化
    5.1 互联网平台化概况
    5.2 互联网平台化的现实障碍
    5.3 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方向及实践
        5.3.1 债权人处置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平安模式
        5.3.2 不良资产服务商催收产业链创新:青苔模式
        5.3.3 AMC和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创新:“AMC—阿里模式”
6 三种优化模式的比较研究
    6.1 三种优化模式的应用分布比较研究
        6.1.1 发起主体的性质和优势
        6.1.2 参与主体的数量和标准
        6.1.3 实施的动因和政策支持
    6.2 三种优化模式的资产特征比较研究
        6.2.1 债权的类型和质量分布
        6.2.2 债权的区域和行业分布
    6.3 三种优化模式的效率效益比较研究
        6.3.1 处置周期和信息披露
        6.3.2 处置成本和社会效益
    6.4 三种优化模式的风险比较研究
        6.4.1 投资主体面临的风险
        6.4.2 发起主体面临的风险
        6.4.3 其他主体面临的风险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截至2019/12/12)
附录二 市场化债转股典型案例汇总(2016-2019年)
附录三 文中简称与全称对应表

(3)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服务港区企业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发展现状及企业融资困境
    第一节 郑州航空港区金融现状
        一 航空港区金融机构体系设立现状
        二 航空港区投融资平台构筑情况
        三 航空港区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情况
    第二节 郑州航空港区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 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
        二 区域内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均衡
        三 区域金融生态不成熟,结构单一
        四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融资业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第三章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融资业务概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A商业银行概述
        一 A商业银行简介
        二 A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三 A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优势
    第二节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发展概况
        一 内部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二 业务经营概况
        三 业务发展相关支持情况
    第三节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对港区企业融资服务概况
        一 服务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棚户区改造业务
        二 服务国有企业产业基金融资业务
        三 服务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融资业务
        四 服务航空港供应链企业融资业务
        五 服务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融资业务
    第四节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服务港区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 信贷业务发展结构不合理,支行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二 支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支行人才团队建设滞后,绩效激励机制仍需完善
        四 “部门银行”作风不利于支行业务全面发展
第四章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服务港区企业融资方案设计
    第一节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政府平台融资方案设计
        一 航空港区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及发展形势
        二 严监管政策下航空港区政府平台变革对A行港区支行的影响
        三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政府平台融资实施方案
    第二节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国有企业融资方案设计
        一 航空港区国有企业融资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二 优化航空港区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重要性意义
        三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国有企业融资实施方案
    第三节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民营企业融资方案设计
        一 航空港区民营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二 航空港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三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民营企业融资实施方案
    第四节 A行港区支行服务航空港区企业融资实施保证
        一 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层面
        二 郑州航空港区政府层面
        三 郑州航空港区企业层面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债转股的实施动因的研究
        1.3.2 关于债转股的实施效果的研究
        1.3.3 关于破产重整下债转股效果的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债转股概述
        2.1.1 政策性债转股
        2.1.2 市场化债转股
        2.1.3 两轮债转股的比较
    2.2 债转股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2.3 撤销退市警示条件
    2.4 理论基础
        2.4.1 代理成本理论
        2.4.2 权衡理论
        2.4.3 不完全契约理论
3 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介绍及动因分析
    3.1 重庆钢铁债转股案例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的背景
        3.1.3 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方案
    3.2 重庆钢铁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动因
        3.2.1 化解企业退市危机
        3.2.2 钢铁行业去杠杆需求
        3.2.3 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资本结构
        3.2.4 提高企业债务清偿率
        3.2.5 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4 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效果研究
    4.1 企业撤销退市警示分析
    4.2 财务效果分析
        4.2.1 财务比率分析
        4.2.2 EVA分析
    4.3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4 市场绩效分析
    4.5 社会效益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启示
        5.2.1 选择适合的方式脱困
        5.2.2 引入产业调整基金,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5.2.3 转股方案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5.2.4 转股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金融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政府债务的研究
        2.1.1 政府公债
        2.1.2 地方债务
    2.2 国内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
        2.2.1 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研究
        2.2.2 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债务
        2.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2.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3 对国内外地方政府债务研究的评述
        2.3.1 国外研究述评
        2.3.2 国内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风险分析
    3.1 地方政府债务界定概述
        3.1.1 地方政府债务概念和内涵
        3.1.2 地方政府债务分类
    3.2 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
    3.3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
        3.3.1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前债务规模和结构
        3.3.2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后的债务规模
    3.4 地方政府债务层级及发债主体结构
    3.5 地方政府债务举债主体和资金来源
        3.5.1 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主体分析
        3.5.2 地方政府债务债权主体分析
    3.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3.6.1 负债率和债务率分析
        3.6.2 债务增速分析
    3.7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
        3.7.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生根源
        3.7.2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表现形式
        3.7.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现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理论与实证分析
    4.1 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理论分析
        4.1.1 公共产品理论——债务的客观基础
        4.1.2 公共选择理论——债务的主观基础
        4.1.3 委托代理理论——债务的现实基础
    4.2 地方税收增长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4.3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4.3.1 实证模型与变量选择
        4.3.2 数据描述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4.1 地方政府债务投融资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
        4.4.2 按地方政府债务分地区、分规模回归结果
    4.5 工具变量和稳健性检验
        4.5.1 工具变量
        4.5.2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视角
    5.1 金融风险根源
        5.1.1 金融风险产生的宏观根源—货币非中性
        5.1.2 金融风险产生的中观根源—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5.1.3 金融风险产生的微观根源—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5.1.4 风险扩散和传染的根源—信息不对称
    5.2 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分析
        5.2.1 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的逻辑
        5.2.2 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风险传导途径
        5.2.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商业银行
        5.2.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风险
    5.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的机理分析
    5.4 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与银行风险关系探讨
    5.5 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风险关系实证研究
        5.5.1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5.5.2 实证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基于货币供给视角
    6.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概述
        6.1.1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背景和成效
        6.1.2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具体情况
    6.2 我国货币供给逻辑分析
        6.2.1 二级银行体系
        6.2.2 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逻辑
        6.2.3 商业银行货币供给的逻辑
        6.2.4 我国货币供给的计量标准
    6.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货币供给的关系分析
    6.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6.4.1 存量债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6.4.2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时发行债券环节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6.4.3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实施环节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6.4.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货币供给影响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基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视角
    7.1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后债券发行收益率情况概述
    7.2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7.2.1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分析
        7.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7.3 实证检验
        7.3.1 变量说明
        7.3.2 实证模型选择
    7.4 实证结果
        7.4.1 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传导货币利率效率的实证结果
        7.4.2 地方债务置换对国债收益率传导货币市场利率效率的影响
        7.4.3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后信贷市场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影响
    7.5 稳健性检验
        7.5.1 国债收益率传导货币市场利率效率的影响
        7.5.2 信贷市场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8.2.2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8.2.3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8.2.4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8.2.5 加强财政金融部门协作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6)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六、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地方政府债务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建立前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三、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四、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分析
        一、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测算
        二、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现状分析
        一、债务层级结构
        二、债务区域结构
        三、举债主体结构
        四、资金来源结构
        五、债务投向结构
        六、债务期限结构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性分析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财政分权因素
        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问题突出
        三、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不健全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政治体制因素
        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三、地方官员违规举债问责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宏观政策性因素
        一、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影响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四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债务管理制度因素
        一、缺乏有力的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二、用债效率低
        三、偿债无保障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量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节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模型设计
        二、样本数据及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
        一、规模风险
        二、结构风险
        三、效率风险
        四、外在风险
    第二节 运用常规指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债务负担率
        二、债务率
        三、偿债率
        四、债务依存度
        五、或有债务比例
        六、或有债务与综合财力比率
    第三节 运用资产负债分析法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三、考虑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联合分析
    第四节 稳增长和防风险目标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一、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三、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节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三、风险管理机制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及风险预警
        一、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二、墨西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三、哥伦比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第四节 国际比较对我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启示
        一、对地方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
        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
        三、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四、应对地方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
第八章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正确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城镇化的关系
        三、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区域差异的关系
    第二节 中央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二、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
        三、完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第三节 地方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
        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三、积极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7)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基层政府职能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村级集体经济
        二、政府及地方政府
    第二节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第三节 地方政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与实施途径
        一、具体要求
        二、实现途径
第三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与初步成效
    第一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论文选取永安村和白凤村作为研究与比较对象的原因
    第二节 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一、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第三节 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一、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第四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初步成效
        一、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产业化经营程度加深
        四、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五、公共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第四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引导力度不足
        二、政府统筹资源力度不足
        三、政府对集体资产监管力度不足
        四、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第二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履职态度和全能主义政府理念问题
        二、政策支持缺乏力度
        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
第五章 地方基层政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基层政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河南省临颍县政府促进南街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二、浙江省缙云县政府促进笕川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 经验借鉴
        一、依托当地特色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三、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
第六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力度
        一、盘活存量资产要素以促进集体资产资本化
        二、推行农业资源资本化经营
        三、多元化发展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二节 持续转变政府职能
        一、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农村建设投入
        二、全面规范和整合涉农资源
        三、积极化解遗留不良债务
    第三节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债权分级风险制度
        二、有效监管资产交易
        三、发挥集体资产使用效益
    第四节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一、通过“组团党建+”工作优化“经联社+合作社+农户”模式
        二、创建集体经济组织
        三、完善股权管理制度
    第五节 选强配优村级班子成员
        一、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带头引领作用
        三、优化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结构
        四、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和帮扶政策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煤炭产能过剩的测度及产能退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产能及产能过剩的界定
    2.2 产能利用率测度研究现状
    2.3 产能评价及退出标准研究现状
    2.4 政策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2.5 产能退出机制研究现状
    2.6 文献评述
3 煤炭产能过剩测度研究
    3.1 煤炭产能过剩测度方法确定
        3.1.1 产能过剩测度方法分析
        3.1.2 煤炭产能过剩测度方法比较及选择
    3.2 基于面板数据的煤炭产能过剩测度模型
        3.2.1 模型构建
        3.2.2 变量确定及数据来源
    3.3 基于面板数据的煤炭产能过剩测算
        3.3.1 描述性统计
        3.3.2 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3.3.3 各省煤炭产能过剩测度结果
    3.4 测度结果分析
        3.4.1 各省产能过剩测度结果分析
        3.4.2 全国产能过剩测度结果分析
        3.4.3 我国煤炭产能过剩测度结果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4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评价研究
    4.1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范围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4.1.1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范围界定
        4.1.2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4.2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说明
    4.3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测算研究
        4.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基于VIKOR的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测算研究
        4.3.3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实证研究
        4.3.4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指数聚类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5.1 去产能相关政策概述
        5.1.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5.1.2 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5.2 政策对去产能的实际影响情况
        5.2.1 全国去产能情况
        5.2.2 各省份去产能情况
    5.3 去产能政策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5.3.1 对产能利用率的平均影响
        5.3.2 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影响
    5.4 去产能政策的经济影响
        5.4.1 政策的平均经济影响
        5.4.2 政策的异质性经济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煤炭过剩产能退出机制研究
    6.1 煤炭产能退出机制模型构建
        6.1.1 煤炭产能退出机制理论依据
        6.1.2 煤炭产能退出政策概述
        6.1.3 煤炭产能退出机制框架模型
    6.2 资产处置模式及建议
        6.2.1 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2.2 固定资产处置模式设计
        6.2.3 无形资产处置模式设计
        6.2.4 去产能资产处置建议
    6.3 债务处置模式及建议
        6.3.1 债务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3.2 债务处置模式设计
        6.3.3 去产能债务处置建议
    6.4 职工安置模式及建议
        6.4.1 职工安置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4.2 职工安置模式设计
        6.4.3 去产能职工安置建议
    6.5 阳煤集团过剩产能退出案例分析
        6.5.1 关闭矿井现状
        6.5.2 关闭矿井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5.3 关闭矿井资产处置方案设计
        6.5.4 关闭矿井债务处置方案设计
        6.5.5 关闭矿井职工安置方案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9)强化国企资产负债约束 重在深化国企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国企是“去杠杆”的重点和焦点
深化国企改革, 建立国企资产负债约束长效机制

(10)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文献简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重点
        1.4.3 研究的难点
        1.4.4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5.4 综合分析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国有企业
        2.1.1 国有企业的界定
        2.1.2 国有企业的类型与特征
        2.1.3 国有企业改革
    2.2 相关理论
        2.2.1 国有企业属性理论
        2.2.2 核心能力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第3章 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1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阶段
        3.1.1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阶段
        3.1.2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阶段
    3.2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
        3.2.1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3.2.2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3.3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3.3.1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作用
        3.3.2 江西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意义
第4章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现状分析
    4.1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进展情况
        4.1.1 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情况
        4.1.2 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情况
        4.1.3 国有企业办市政社区管理情况
    4.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存在问题
        4.2.2 原因分析
    4.3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成功案例
        4.3.1 江铜集团案例
        4.3.2 新钢集团案例
        4.3.3 江钨集团案例
第5章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对策建议
    5.1 政企分开
    5.2 分类指导
    5.3 多方筹资
    5.4 安置职工
    5.5 注重考核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本文研究的不足
        6.2.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不良债务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D]. 王熠. 兰州大学, 2021(02)
  • [2]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三种模式的比较[D]. 张秀豪. 浙江大学, 2020(02)
  • [3]A行郑州航空港支行服务港区企业融资研究[D]. 姜放. 郑州大学, 2020(02)
  • [4]重庆钢铁市场化债转股效果研究[D]. 赵琪.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5]金融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 沈国庆.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6]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 杨婷婷.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 李丽霞. 华侨大学, 2018(01)
  • [8]煤炭产能过剩的测度及产能退出机制研究[D]. 王靖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9]强化国企资产负债约束 重在深化国企改革[J]. 周健奇. 紫光阁, 2018(07)
  • [10]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吴芳飞. 南昌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多渠道解决河南省国有企业坏账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