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语否定语气词не的语言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杰[1](2021)在《俄语可能界限行为功能语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能界限行为意义”是界限意义与可能情态意义范畴下的一个共有子范畴,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可能界限行为意义”的语义丰富,表达手段多样,其表达手段之一为构式“Vb.perf”,此手段隐含着一种说话人意会却未言传的意图。本文以“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进行界定,对其表达手段进行归纳分析,采用实例分析法,从“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的众多表达手段中选取构式“Vb.perf”,并结合构式理论、题元与配价理论、预设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多视角全方位地把握构式“Vb.perf”的语言学特征,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俄语可能界限行为的功能语义。论文正文共四章,另外包括结语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正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目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以及关于这个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和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与该研究相关的一些理论基础,对功能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构式理论、题元与配价理论进行阐述。第三章对“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进行界定并对其表达手段进行归纳与分析。第四章从形式与语义、题元与配价、预设与陈说以及语用这四个角度出发对构式“Vb.perf”的句法语义进行分析。
波丽娜(ANISIMOVA POLINA)[2](2020)在《俄汉成语空间隐喻对比研究》文中指出作为语言世界图景的载体,含有空间词的俄汉成语展示了两种语言的空间概念和空间隐喻映射过程。虽然俄汉空间隐喻都是以特定的空间义项为基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产生俄汉空间隐喻映射的特点。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只有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成语所含有的隐喻,才能更好理解成语带有的概念,让成语的运用更加恰当,话语更自然而得体。本文以含有“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的俄汉成语为研究对象,自建了含有这些空间词的俄汉成语语料库,以进行细致详尽的对比研究。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俄汉语中的成语界定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俄汉成语的异同点,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成语”界定。同时对俄汉语空间概念的表达方式作了阐述,找出“上下”、“前后”、“左右”、“里外”汉语方位词的俄语对应形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几本较有代表性的俄汉成语词典的考察,找出含有空间指示语的236条俄语成语和234条汉语成语,建立了小型语料库,从语法、语义两个角度对其中的空间隐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俄汉成语中“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空间词的隐喻范围基本相同,空间词的隐喻义的解读起源于人们与客观世界接触经验。然而,俄汉语中有一部分成语,方位隐喻义的形成跟文化常识有关,其理解和解读需要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语用角度来看,汉语成语中出现的空间隐喻在言语实践中比较常见,在语言的不同层次上大部分隐喻义都有体现。而俄语成语中空间词的隐喻义更有特殊性,许多空间词只有在成语层次中才可以带有相当的隐喻意义。
冯晨阳[3](2019)在《苏联电影《爱情与鸽子》口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译者选取了由弗拉基米尔·缅绍夫于1984年拍摄的苏联抒情喜剧电影《爱情与鸽子》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材料。影片讲述了一对居住在俄罗斯乡村的夫妇经历曲折后重新认识到彼此非常相爱的故事。全片采用了大量乡土化的台词,口语语体色彩浓厚,句法结构丰富多样。人物对话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且意味悠远,耐人寻味。该影片的翻译对译者来说既有意思又富有挑战性。影片曾于1985年荣获托雷莫利诺斯国际喜剧电影节金船奖;2009年获得MTV俄罗斯电影“最佳苏联电影”提名奖。本翻译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翻译任务的描述,主要是讲述了翻译任务背景、翻译资料的简述以及翻译项目的意义和难点。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包括翻译策略的选定以及翻译计划的制定等等。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主要部分。译者采用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译法相结合的翻译策略,选取影片的部分对白作为例句,对影片对白中各种带有口语色彩的词汇的翻译、俗语、俚语以及典故的翻译、脏话的翻译等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翻译总结,总结了译者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感悟,对翻译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对以后的学习研究进行了展望。
陈丽娜[4](2019)在《俄语祈使语句的请求范畴情景研究》文中提出范畴情景(категориальнаяситуация)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学派功能语法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它是基于某一语义范畴和相应功能语义场的类型内容结构,其变体出现在不同语句中,范畴情景是形式表达结构与思维内容结构的双层级统一体。本文在俄罗斯语言学家邦达尔科(БондаркоА.В.)功能语法(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грамматика)理论指导下,以《大学俄语》(东方新版)一至八册中表达请求范畴的语句为语料,研究俄语祈使语句的请求范畴情景,抽象出其形式表达结构模式、思维内容结构模式,通过探讨二者的对应关系揭示语言内容和思维内容的相互关系。希望为俄语学习者全面、深入地掌握请求范畴的内容方面和表达方面,领悟俄语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以达成准确使用请求范畴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论文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确定本论文的选题。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重难点,说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体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国内外请求范畴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综述不同视角下请求范畴的相关研究。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阐释功能语法学理论的双层级统一体原则、范畴情景理论以及功能语法学理论对语言内容和思维内容的阐释。第三章是相关概念界定。界定语句、祈使语句的概念及其功能类型。第四章是俄语祈使语句请求范畴情景的分析。我们以《大学俄语》(东方新版)一至八册中用于表达请求范畴的祈使语句为语料,抽象出请求范畴情景的表达结构模式和内容结构模式,探讨语言内容和思维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得出结论。
陈艳蓉[5](2019)在《俄语否定重复对语的语义结构及语用研究》文中提出俄罗斯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现并开始关注重复对语(реплика-повтор)。重复对语并非简单重复,而必需是有主观模态的重复。否定重复对语是重复对语中对刺激对语的命题内容持否定态度的反应对语。否定重复对语具有丰富的词汇-句法模式,其中显性否定重复对语主要由不同的否定成分+ПС构成,隐性否定重复对语构成模式分为非变异性重复、变异性重复。显性否定重复对语和隐性否定重复对语的模式化规律,是对其进行语义形式描写的结构基础。对其语用研究中发现,否定重复对语不仅旨在表达否定,还伴随表达更加细致的情感色彩,其语力各不相同。
刘照玉[6](2017)在《现代俄语中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手段。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时,除了逻辑因素外,还会受到情感、修辞、语境等其它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语言本身的形式和意义之间可能呈现出一种不对应的情形。比如,有些语言手段虽然字面上是询问的意思,但实际上却是表达否定意义,如:Ктоможетобъятьнеобъятное?(=Никтонеможетобъятьнеобъятного.)/Дакомуоннужен?(=Онникомуненужен.)/Откудаязнаю?(=Янезнаю.)疑问句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语言学中占有突出地位。疑问是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问和答是言语交际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在问和答中最大限度地展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当代语言学热烈地探讨和疑问句有关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疑问句的句法结构、语义功能、语用修辞等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俄语中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该类疑问句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考察该类疑问句在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特征、感情色彩及语调特点等。疑问句的主要功能是询问功能,即说话人向受话人提出问题并要求受话人回答该问题。此外,疑问句还能表达判断、祈使等意义以及多样化的修辞色彩,这是疑问句的派生功能。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行使的就是疑问句的派生功能。否定评价是一种主观情态,是一个包含不赞、不满、指责、坚决型祈使等等情感意义的集合。本文采用描写法、实例分析法、分类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来研究现代俄语中带有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在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基础上,疑问句所表达的否定评价意义也可分为规约性否定和非规约性否定。规约性否定是指那些根据一定的词汇填充、句法结构模式就能推断出来的否定意义。表达规约性否定的疑问结构往往具有固定的词汇搭配和规律性结构特征,具体体现为特定的词汇标识和句法标识。词汇标识主要包括否定词не、作谓语的动词、名词、不定式以及疑问语气词。句法标识主要有反诘问句、情感否定问句和熟语性结构等。非规约性否定则复杂得多,且没有规律性可言,需要借助语调、语境、交际双方共知的知识、交际原则,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来判断。疑问句的功能从“问”迁移到“非问”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结果。整个语用功能变化的过程涉及两个阶段:1)从强发问过渡到弱发问;2)从“(弱)问”到“非问”。表否定评价意义的疑问句和一般否定句虽然都能表达否定意义,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观情态性、语境依赖度和句法功能等方面。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对现代俄语中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进行系统描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传统语法对该课题的研究,拓宽对该课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其它句子类型和其它语言中此类疑问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其次,俄语中非纯疑问句的理解对我们这些非母语学习者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句子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是句中暗含的伴随意义和情感色彩,使得我们常常不能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涵义。本研究有助于帮助俄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类特殊疑问句,理解句子所隐含的深层意义,提高俄语学习者的言语运用能力和交际水平。同时,本研究对俄语翻译理论和实践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倪璐璐[7](2017)在《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以梳理翻译实践中“换译”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起点,以换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切入点,以俄汉双向语料对比为参照点,归纳并解析翻译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换译具体类型,以语料库和翻译实例为支撑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阐释换译理据。换译方法随翻译实践产生而产生,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整理“换译”相关文献,梳理“换译”称名流变,发现其应用领域广泛。对换译现象认识的不足必将影响翻译学科的发展,因而本文通过归纳换译现象,意欲探究换译本质,统计换译类型,以期模拟换译运行机制,阐释换译原因,以便系统性地研究换译。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换译研究概述,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俄苏及欧美一些学者对“换译”的研究情况,简述国内研究进展,肯定换译的地位和价值。随后从换译术语流变、类型理据和多学科等视角对换译研究进行简评,指出换译研究不足之处,预测换译发展趋势。第二章从换译称名流变得出“换译”这一术语,相较于其他术语更具科学性。紧接着从换译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界定换译概念,加深对换译本质的理解。第三章解析换译类型,从形态入手将换译分为有形换译和无形换译,即从可视到现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流程,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论证。第四章为换译机制假说,借鉴思维认知科学成果及方法,尝试模拟换译运行过程和方式。第五章阐释换译理据,说明换译的语言学、思维学、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理据。本文尝试建立“现象-概念-类型-机制-理据”要素齐全、相对客观、自成体系的换译研究。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吸收历史上翻译家翻译方法的精华,明确了换译由翻译技巧上升为翻译方法是学科完善的标志,深化了对全译的理解,更促进了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换译处于全译七法范畴中心,遵循全译求化机制,利于全译方法论的建设,直接补充应用翻译理论,间接促进翻译理论的完善。
刘佳昕[8](2016)在《俄罗斯学生习得“不”和“没”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指出现代汉语中否定词及否定结构使用频率极高,句式结构复杂。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经常出现使用错误的情况,因此否定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选取现代汉语否定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不”和“没”,对其语用及语义进行历时的研究总结,并将其与俄语中常用的否定词“не”进行对比分析。俄语中常用否定词较少,用“не”可以表达多数否定意义。此外,由于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词“不”和“没”有较大不同,但在俄语中“не”具有广泛的否定意义,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所以俄罗斯学生在使用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时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产生偏误。本文的目的在于能在前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俄罗斯学生使用“不”和“没”产生的偏误问题,探索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期对汉语教学提供些许帮助。本文包括引言和结论在内,共有六部分:第一章是引言,分三小节介绍了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和范围,文中语料来源以及对研究成果综述;第二章主要包括对否定词“不”和“没”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的系统阐述和分析,以及对否定词“不”和“没”的对比分析;第三章将汉语否定词“不”和“没”与俄语中常用否定词“не”的语义及语用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两者的异同之处;第四章主要从俄罗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入手,辅以调查问卷,通过对整合的偏误情况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总结俄罗斯学生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及偏误成因;第五章是在前几章的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第六章为结语,在文章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
封桂平[9](2015)在《俄汉语目的动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俄语常用目的动词有собираться6(СОВ.собраться),намереваться(≈СОВ.вознамериться),думать3(СОВ.нет),планировать23(СОВ.запланировать)及намерен,汉语常用目的动词包括“想3”、“要24”、“打算”、“准备2”、“计划”,它们形成一个目的语义场。本文以语义场理论为依据,从语法、语义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俄语和汉语常用目的动词语法结构的分析,依据的是“确立目的”这一情景所包括的要素:(1)确立目的的主体和完成实现该目的行为的主体;(2)确立目的这一行为(过程,状态)本身和行为的特征;(3)目的的内容。在语法表达上,这些要素由相应的句子成分来表达,而表达手段的不同则直接体现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对俄语和汉语常用目的动词语义的分析,依据的是:(1)过程特征意义的强度;(2)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3)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与实施行为的主体;(4)目的/意图的确定性程度;(5)确立目的/意图的自愿性与被迫性;(6)实现目的/意图行为的可控性。通过对俄语和汉语目的动词语法搭配特点、语义特点的分析和对比,揭示出它们在语法和语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郭放[10](2014)在《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也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语法习得研究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在俄语的语法系统里,否定范畴一直备受关注,否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俄语否定结构与汉语否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较多差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以往的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研究结合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通常以英语为研究对象,本文以俄语为语料,针对俄语否定结构的类型和特点,以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依据,利用二语习得中描述统计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研究数据和偏误语料,分析中国学生习得俄语否定结构的偏误情况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习得建议,为俄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俄语否定语气词не的语言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语否定语气词не的语言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俄语可能界限行为功能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结构 |
五、论文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功能主义与形式主义 |
(一)功能主义理论 |
(二)形式主义理论 |
二、其他语言学理论 |
(一)构式理论 |
(二)题元与配价理论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的界定与表达手段 |
一、可能界限行为意义的界定 |
二、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的表达手段 |
(一)词汇手段+语法手段 |
(二)语法手段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俄语可能界限行为意义构式“V_(b.perf)”的句法语义分析 |
一、构式“V_(b.perf)”的形式与语义分析 |
(一)构式“V_(b.perf)”的形式限制与形式允许 |
(二)构式“V_(b.perf)”的构式义 |
二、 “V_(b.perf)”的题元与配价分析 |
(一)一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 |
(二)二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 |
(三)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 |
三、 “V_(b.perf)”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一)完成体将来时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二)完成体过去时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三)完成体不定式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四)完成体命令式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五)完成体假定式的预设与陈说分析 |
四、 “V_(b.perf)”的语用分析 |
(一)俄语陈述句中构式“V_(b.perf)”的语用分析 |
(二)俄语疑问句中构式“V_(b.perf)”的语用分析 |
(三)俄语祈使句中构式“V_(b.perf)”的语用分析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俄汉成语空间隐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
第二章 俄汉成语的界定与特点对比分析 |
2.1 俄汉成语的界定 |
2.2 俄汉成语语法特点 |
2.3 俄汉成语语义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汉空间概念表达方式对比分析 |
3.1 俄汉空间指示语的范围 |
3.1.1 汉语空间指示语 |
3.1.2 俄语空间指示语 |
3.1.3 俄汉空间指示语的范围对比分析 |
3.2 俄汉空间指示语语义特点 |
3.2.1 汉语空间指示语语义特点 |
3.2.2 俄语空间指示语语义特点 |
3.2.3 俄汉空间指示语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3.3 俄汉空间指示语语法特点 |
3.3.1 汉语空间指示语语法特点 |
3.3.2 俄语空间指示语语法特点 |
3.3.3 俄汉空间指示语语法特点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汉含有“上下”成语的空间隐喻对比分析 |
4.1 俄汉成语中“上下”空间隐喻的范围 |
4.2 “上下”隐喻“范围” |
4.2.1 汉语成语中“上下”隐喻“范围” |
4.2.2 俄语成语中“上下”隐喻“范围” |
4.2.3 “上下”隐喻“范围”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4.2.3.1 “上下”隐喻“范围”的语法特点 |
4.2.3.2 “上下”隐喻“范围”的语义特点 |
4.3 “上下”隐喻“社会” |
4.3.1 汉语成语中“上下”隐喻“社会” |
4.3.2 俄语成语中“上下”隐喻“社会” |
4.3.3 “上下”隐喻“社会”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4.3.3.1 “上下”隐喻“社会”的语法特点 |
4.3.3.2 “上下”隐喻“社会”的语义特点 |
4.4 “上下”隐喻“状态” |
4.4.1 汉语成语中“上下”隐喻“状态” |
4.4.2 俄语成语中“上下”隐喻“状态” |
4.4.3 “上下”隐喻“状态”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4.4.3.1 “上下”隐喻“状态”的语法特点 |
4.4.3.2 “上下”隐喻“状态”的语义特点 |
第五章 俄汉含有“前后”成语的空间隐喻对比分析 |
5.1 俄汉成语中“前后”空间隐喻的范围 |
5.2 “前后”隐喻“时间” |
5.2.1 汉语成语中“前后”隐喻“时间” |
5.2.2 俄语成语中“前后”隐喻“时间” |
5.2.3 “前后”隐喻“时间”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5.2.3.1 “前后”隐喻“时间”的语法特点 |
5.2.3.2 “前后”隐喻“时间”的语义特点 |
5.3 “前后”隐喻“次序” |
5.3.1 汉语成语中“前后”隐喻“次序” |
5.3.2 俄语成语中“前后”隐喻“次序” |
5.3.3 “前后”隐喻“次序”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5.3.3.1 “前后”隐喻“次序”的语法特点 |
5.3.3.2 “前后”隐喻“次序”的语义特点 |
5.4 “前后”隐喻“状态” |
5.4.1 汉语成语中“前后”隐喻“状态” |
5.4.2 俄语成语中“前后”隐喻“状态” |
5.4.3 “前后”隐喻“状态”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5.4.3.1 “前后”隐喻“状态”的语法特点 |
5.4.3.2 “前后”隐喻“状态”的语义特点 |
第六章 俄汉含有“左右”成语的空间隐喻对比分析 |
6.1 俄汉成语中“左右”空间隐喻的范围 |
6.2 “左右”隐喻“正派/反派” |
6.2.1 汉语成语中“左右”隐喻“正派/反派” |
6.2.2 俄语成语中“左右”隐喻“正派/反派” |
6.2.3 “左右”隐喻“正派/反派”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6.2.3.1 “左右”隐喻“正派/反派”的语法特点 |
6.2.3.2 “左右”隐喻“正派/反派”的语义特点 |
6.3 “左右”隐喻“积极/消极” |
6.3.1 汉语成语中“左右”隐喻“积极/消极” |
6.3.2 俄语成语中“左右”隐喻“积极/消极” |
6.3.3 “左右”隐喻“积极/消极”的语法语义特点对比分析 |
6.3.3.1 “左右”隐喻“积极/消极”的语法特点 |
6.3.3.2 “左右”隐喻“积极/消极”的语义特点 |
第七章 俄汉含有“里外”成语的空间隐喻对比分析 |
7.1 俄汉成语中“里外”空间隐喻的范围 |
7.2 俄汉成语中的容器隐喻 |
7.2.1 汉语成语中的容器隐喻 |
7.2.2 俄语成语中的容器隐喻 |
7.2.3 俄语成语中的容器隐喻对比分析 |
7.2.3.1 容器隐喻的语义特点 |
7.2.3.2 容器隐喻的语法特点 |
7.3 “里、中、内/外”汉语方位词其他隐喻义 |
第八章 研究结论 |
8.1 认知角度下俄汉空间隐喻的异同 |
8.2 “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的映射领域与认知特点 |
8.3 俄汉成语空间隐喻的通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含有空间指示语的俄语成语 |
附录二 含有空间指示语的汉语成语 |
后记 |
(3)苏联电影《爱情与鸽子》口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摘要 |
Главная роль(主要角色) |
原文与译文 |
翻译报告 |
1 翻译任务描述 |
1.1 翻译任务背景 |
1.2 翻译项目简介 |
1.3 翻译项目的意义和难点 |
2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资料和翻译工具的准备 |
2.1.2 翻译理论及策略准备 |
2.1.3 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 |
2.1.4 翻译计划的制定 |
2.1.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2.2 口译过程 |
2.3 译后评价 |
3 翻译案例分析 |
3.1 语气词ну在口语中的用法 |
3.2 具有口语色彩词汇的翻译 |
3.3 俗语、俚语、典故的翻译 |
3.4 脏话的翻译 |
3.5 口语中指小表情的翻译 |
4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实践中的体会 |
4.2 对今后学习的启发 |
参考文献 |
(4)俄语祈使语句的请求范畴情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及重、难点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国外学者有关请求范畴的研究 |
二、国内学者有关请求范畴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功能语法学理论 |
一、双向统一体原则 |
二、范畴情景理论 |
三、语言内容与思维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祈使语句概述 |
一、语句的定义及功能类型 |
(一)句子与语句 |
(二)语句的功能类型 |
二、祈使语句的定义及类型 |
(一)祈使语句的定义 |
(二)祈使语句的功能类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祈使语句请求范畴情景分析 |
一、请求范畴情景的表达结构 |
(一)请求范畴情景的祈使语句表达手段及结构模式 |
(二)请求范畴情景的陈述语句表达手段及结构模式 |
(三)请求范畴情景的疑问语句表达手段及结构模式 |
(四)请求范畴情景的感叹语句表达手段及结构模式 |
二、请求范畴情景的内容结构 |
(一)请求范畴情景内容结构的语义成素 |
(二)请求范畴情景内容结构模式 |
三、内容结构与表达结构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俄语否定重复对语的语义结构及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重复对语的概念及特征 |
二、否定重复对语的词汇-句法模式 |
1. 显性否定重复对语 (ЭОП) 的词汇-句法模式 |
2. 隐性否定重复对语 (ИОП) 的词汇-句法模式 |
A. 非变异性重复表否定 |
B. 变异性重复表否定 |
1) 重复对语以副词语气词、代词语气词 (как, где, куда, какое, никаких, чего, что, так и等) +ПС的结构表达反问、不满意、气愤, 不同意等语气, 否定刺激对语的命题。例如: |
2) 熟语化结构+ПС |
3) 代副词почему, почему это/же, откуда + ПС。 |
三、否定重复对语的语义结构 |
1. — (Может быть, это) Секрет? |
2. — (Я думаю, ) А не помешают вам мои малыши? У меня их двое. |
3. — Кажется, проспишь? |
四、否定重复对语的语用分析 |
结语 |
(6)现代俄语中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1. 选题依据 |
2. 研究对象 |
3. 论文的主要观点 |
4. 研究意义 |
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6. 语料来源 |
7.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俄语疑问句研究综述 |
1.1 俄罗斯学界对俄语疑问句的研究 |
1.2 国内俄语学界对俄语疑问句的研究 |
1.3 带否定评价意义的俄语疑问句的研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研究的理论前提 |
2.1 疑问句的功能语义类型及其派生功能 |
2.1.1 疑问句的功能语义类型 |
2.1.2 疑问句的否定评价意义 |
2.2 间接言语行为 |
2.2.1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
2.2.2 间接言语行为与疑问句 |
2.2.3 带否定评价意义的疑问间接言语行为 |
2.3 否定和否定评价 |
2.3.1 逻辑和语言中的否定 |
2.3.2 语言否定的本质 |
2.3.3 语言中的否定评价 |
2.4 标记理论 |
2.4.1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 |
2.4.2 标记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 |
2.4.3 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的标记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形式上带否定评价意义标识的非纯疑问句 |
3.1 词汇标识 |
3.1.1 带否定词не的非纯疑问句 |
3.1.2 带否定评议意义谓语词的非纯疑问句 |
3.1.3 带否定评价意义语气词的非纯疑问句 |
3.2 句法标识 |
3.2.1 反诘问句 |
3.2.2 情感否定问句 |
3.2.3 熟语性疑问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形式上不带否定评价意义标识的非纯疑问句 |
4.1 非规约性修辞问句 |
4.2 非规约性修辞问句表否定评价意义的制约因素 |
4.2.1 语调 |
4.2.2 上下文语境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和一般否定句的功能差异 |
5.1 疑问句表否定用法的嬗变 |
5.1.1 疑问句表否定用法产生的机制 |
5.1.2 从疑问到否定的嬗变过程:询问-怀疑-否定 |
5.2 情态性差异 |
5.3 语境依赖度差异 |
5.4 句法功能差异 |
5.5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Аннотация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 |
第一章 换译研究述评 |
第一节 换译研究综述 |
一、国外换译研究概述 |
二、国内换译研究简述 |
第二节 换译研究简评 |
一、换译视角研究简评 |
二、换译研究不足之处 |
三、换译研究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换译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换译称名流变 |
一、换译称名梳理 |
二、换译称名溯源 |
三、换译称名术语化 |
第二节 换译内涵 |
一、换译的特点 |
二、换译的本质 |
三、换译的定义 |
第三节 换译外延 |
一、换译的类型 |
二、换译的目的 |
三、换译的原则 |
四、换译的领域 |
五、换译的地位 |
六、换译的联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换译类型解析 |
第一节 有形换译 |
一、单位换译 |
二、标点换译 |
三、形象换译 |
第二节 无形换译 |
一、词类换译 |
二、语气换译 |
三、语态换译 |
四、视角换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换译机制假说 |
第一节 显性换译机制 |
一、概念替代机制 |
二、意象替代机制 |
第二节 隐性换译机制 |
一、(语义→语形)+语用思维假说 |
二、语用→语义→语形思维假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换译理据阐释 |
第一节 换译的语言学理据 |
一、换译的语形理据 |
二、换译的语义理据 |
三、换译的语用理据 |
第二节 换译之思维学理据 |
一、双语思维同一性理据 |
二、双语思维矛盾性理据 |
第三节 换译的文化学理据 |
一、换译的文化同质性理据 |
二、换译的文化异质性理据 |
第四节 换译的其他理据 |
一、换译之哲学理据 |
二、换译之美学理据 |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俄罗斯学生习得“不”和“没”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否定词 “不” “没”本体研究 |
1.3.2 对外汉语教学中 “不” “没”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 “不”和 “没”语义特征与用法及对比分析 |
2.1 否定词 “不”的语义特征及搭配用法 |
2.1.1 “不”的语义特征 |
2.1.2 “不”与词或短语的搭配用法 |
2.2 否定词 “没”的语义特征及搭配用法 |
2.2.1 “没”的语义特征 |
2.2.2 “没”与动词或短语的搭配用法 |
2.3 “不”和 “没”的对比小结 |
2.3.1 用法方面的差异 |
2.3.2 语义方面的差异 |
第三章 俄语否定词 “не”与汉语否定词 “不”和 “没”对比 |
3.1 俄语否定词 “не”的意义及基本用法 |
3.1.1 俄语否定词 “не”的意义 |
3.1.2 俄语否定词 “не”的基本用法 |
3.2 俄语否定词 “не”与汉语否定词 “不”和 “没”在句中相应形式对比 |
3.2.1 与动词连用情况 |
3.2.2 与形容词连用情况 |
3.2.3 其他否定结构对比 |
3.3 小结 |
第四章 俄罗斯学生使用 “不”和 “没”偏误调查及偏误分析 |
4.1 调查背景及调查对象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4.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4 学生常见偏误类型小结 |
4.5 偏误产生的原因 |
4.5.1 主观因素 |
4.5.2 客观因素 |
第五章 教学对策 |
5.1 教学对策 |
5.1.1 俄汉否定词对比教学 |
5.1.2 教师充分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 |
5.1.3 合理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
5.1.4 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俄汉语目的动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Резюме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
四、研究目的 |
五、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目的与目的范畴 |
第一节 哲学中的目的 |
第二节 目的范畴 |
一、语言中“目的”的定义 |
二、目的义词语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汉语目的动词语法搭配对比 |
第一节 俄语目的动词语法搭配分析 |
一、与表达确立目的主体的词语搭配 |
二、与表达确立目的行为特征的词语搭配 |
三、与表达目的内容的词语搭配 |
四、与否定语气词 не 搭配 |
第二节 汉语目的动词语法搭配分析 |
一、与表达确立目的主体的词语搭配 |
二、与表达确立目的行为特征的词语搭配 |
三、与表达目的内容的词语搭配 |
四、与否定词“不”和“没(有)”搭配 |
第三节 俄汉语目的动词语法搭配对比分析 |
一、与表达确立目的主体的词语搭配的对比分析 |
二、与表达确立目的行为特征的词语搭配的对比分析 |
三、与表达目的内容的词语搭配的对比分析 |
四、与否定词搭配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汉语目的动词语义对比 |
第一节 俄语目的动词语义分析 |
一、过程特征意义的强度 |
二、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 |
三、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与实施行为的主体 |
四、目的/意图的确定性程度 |
五、确立目的/意图的自愿性与被迫性 |
六、实现目的/意图行为的可控性 |
第二节 汉语目的动词语义分析 |
一、过程特征意义的强度 |
二、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 |
三、确立目的/意图的主体与实施行为的主体 |
四、目的/意图的确定性程度 |
五、确立目的/意图的自愿性与被迫性 |
六、实现目的/意图行为的可控性 |
第三节 俄汉语目的动词语义对比分析 |
一、过程特征意义强度的对比分析 |
二、确立目的/意图主体的对比分析 |
三、确立目的/意图主体与实施行为主体的对比分析 |
四、目的/意图确定性程度的对比分析 |
五、确立目的/意图的自愿性与被迫性的对比分析 |
六、实现目的/意图行为可控性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Резюме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研究综述 |
一、国外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研究 |
二、国内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研究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对象及其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 |
二、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否定与否定结构的界定 |
一、否定的概念 |
二、关于否定结构的界定 |
第二节 俄语否定结构的类型及特点 |
一、俄语否定结构分类 |
二、俄语否定结构的特点 |
第三节 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的理论基础 |
一、对比语言学理论 |
二、中介语理论 |
三、语言相对论 |
第四节 第二语言否定结构习得的心理认知过程 |
一、认知过程 |
二、思维过程 |
三、理解过程 |
四、记忆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题型设计 |
三、调查问卷的合格标准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及目的 |
二、问卷调查所选的被试情况与调查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分析 |
一、调查结果整体概述 |
二、俄语否定结构的偏误分析及形成偏误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建议 |
第一节 增加输入与输出 |
一、语言的输入 |
二、语言的输出 |
三、输入与输出的重要性及增加途径 |
第二节 克服习得性无助 |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
二、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 |
第三节 重视自动化加工 |
一、自动化加工的含义 |
二、重视自动化加工的必要性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俄语否定语气词не的语言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俄语可能界限行为功能语义研究[D]. 李红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俄汉成语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 波丽娜(ANISIMOVA POLINA).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3]苏联电影《爱情与鸽子》口译报告[D]. 冯晨阳. 河南大学, 2019(01)
- [4]俄语祈使语句的请求范畴情景研究[D]. 陈丽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5]俄语否定重复对语的语义结构及语用研究[J]. 陈艳蓉. 俄语学习, 2019(01)
- [6]现代俄语中带否定评价意义的非纯疑问句研究[D]. 刘照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 [7]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D]. 倪璐璐.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8]俄罗斯学生习得“不”和“没”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刘佳昕. 吉林大学, 2016(10)
- [9]俄汉语目的动词对比研究[D]. 封桂平. 黑龙江大学, 2015(05)
- [10]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分析[D]. 郭放. 黑龙江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