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E/Ref-1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蕾,龙艳芳,唐兴江[1](2018)在《普罗布考预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预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将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然后以脑缺血2h再灌注时间点不同(6h、12h、24h、48h、72h)分为5个亚组,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 AO)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APE/Ref-1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各时间点APE/Ref-1表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APE/Ref-1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升高(P<0.05),高剂量普罗布考组高于低剂量普罗布考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具有脑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APE/Ref-1的表达实现。
毛海峰[2](2017)在《运动与虎纹毒素-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脑缺血是指长时期的脑部血流灌注不充分,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老年性/早老性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过程,最终可导致持久或进展性的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对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与Ca2+信号转导异常导致胞浆Ca2+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虎纹捕鸟蛛是分布于越南、缅甸以及我国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的珍稀蛛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虎纹蜘蛛毒素-I(HWTX-Ⅰ),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HWTX-Ⅰ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N型钙离子通道,从而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而阻断神经传导,是一种新型的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并已发现HWTX-Ⅰ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体育运动在预防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功能性康复治疗手段,在多种慢性疾病动物模型上,有明显抗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小鼠慢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有氧运动和HWTX-Ⅰ尾静脉注射进行单独及联合干预,通过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钙超载及神经修复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脑缺血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同时对脑组织与血液相关因子mRNA的差异表达进行对比,探讨两种不同组织mRNA表达的相关性及对脑组织mRNA等进行测序分析,为相关疾病的监测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小鼠脑和血液Notch通道相关细胞因子Notch1、Jagged1、NICD及钠钙交换蛋白NCX1、突触素SYP、钙结合蛋白CaBP-D28k mRNA组织差异性表达水平、脑组织mRNA差异分析及其与慢性脑缺血损伤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小鼠慢性脑缺血模型,7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组)、HWTX-Ⅰ组(脑缺血后尾静脉注射HWTX-Ⅰ,H组)、有氧运动跑台组(TM组)、HWTX-Ⅰ结合跑台运动联合干预组(H+TM组)、有氧运动游泳组(SW组)、HWTX-Ⅰ结合游泳运动联合干预组(H+SW组)、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结扎右颈总动脉,SO组)。分组3天后TM组、H+TM组、SW组、H+SW组进行有氧运动,每周6次,共5周,H组、H+TM、H+SW组组隔日尾静脉注射(0.05ug/g体重)一次HWTX-Ⅰ,30天共注射15次,于分组后即刻、运动第五周末进行Clark神经功能评分。实验结束后,小鼠禁食过夜,处死动物,眼球取血并分离出脑组织。采用Clark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小鼠局灶神经功能和一般神经功能情况;通过全脑外观解剖学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萎缩及缺血灶的外观情况;运用Nissl染色对各组小鼠缺血侧脑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NSE、S100B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Notch1、Jagged1、NICD、NCX1、SYP、CaBP-D28k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检测脑组织和血液中Notch1、Jagged1、NCX1、SYP、CaBP-D28k mRNA差异表达;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脑组织mRNA进行测序,筛选特异性地在运动过程中分泌差异较大的脑组织mRNA分子。结果:1)尼氏染色形态学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空泡明显、深染、大量核固缩、核坏死,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HWTX-Ⅰ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空泡不明显、部分细胞核及尼氏体清晰可见;跑台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明显,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但优于模型对照组;HWTX-Ⅰ+跑台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少,细胞核染色浅,神经元丢失少;游泳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较明显,但少于模型对照组,深染、少部分核固缩、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但好于模型对照组;HWTX-Ⅰ+游泳组皮质神经细胞空泡依然较多,核固缩较明显,部分深染,但细胞核清晰,细胞质中尼氏体清晰且边集,染色深,神经元丢失少。2)模型对照组小鼠右侧大脑萎缩明显,两种方式的运动对小鼠脑部缺血侧血流的增加有正向作用,毒素与运动联合干预的效果更加明显;毒素与运动联合干预延缓了缺血黄斑的形成。3)各干预组的Clark神经功能评分均好于模型对照组。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跑台组、游泳组、HWTX-Ⅰ+游泳组血清NSE蛋白含量差异均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WTX-Ⅰ+游泳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及Realtime-PCR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HWTX-Ⅰ组、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小鼠脑组织Notch1、Jagged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Notch1、Jagged1、NICD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但跑台组和游泳组的蛋白与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WTX-Ⅰ组比较,HWTX-Ⅰ+跑台组的Notch1和Jagged1蛋白表达出现上调(P<0.01),HWTX-Ⅰ+游泳组的Jagged1和NICD蛋白表达出现上调(P<0.01),HWTX-Ⅰ+游泳组的Notch1、Jagged1 mRNA表达出现上调(P<0.05)。HWTX-Ⅰ组、跑台组、HWTX-Ⅰ+跑台组和HWTX-Ⅰ+游泳组突触素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出现上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的突触素蛋白表达均出现上调,HWTX-Ⅰ组、跑台组脑组织突触素蛋白含量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与HWTX-Ⅰ组的NCX1 mRNA和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或P<0.01)。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的CaBP-D28k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HWTX-Ⅰ+跑台组、HWTX-Ⅰ+游泳组与HWTX-Ⅰ组的CaBP-D28k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出现上调(P<0.05)。6)小鼠血液中Notch1、Jagged1、Ncx1 mRNA的表达量均较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低(P﹤0.05),在两者中的表达具有中度的相关关系(r>0.5)。7)通过高通量测序共得到18714个基因,游泳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共有650个,上调183个,下调467个,并按功能及与脑缺血和运动的关系分为通道相关因子类、信号传递相关因子类、代谢相关因子类、炎性相关因子类、应激相关因子类等五类。结论:1)有氧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HWTX-Ⅰ的神经保护机制可通过钙结合蛋白-D28k、突触素等及经典的Notch信号通路介导。有氧运动的神经保护机制可通过上调SYP表达来促进脑缺血后突触的发生与重塑。3)Notch1、Jagged1和Ncx1因子及650个差异基因有可能成为慢性脑缺血治疗的新靶点和/或标记物。
王智,薛荣亮,赵红霞,高慧,魏欣[3](2013)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APE/Ref-1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凋亡与DNA修复蛋白APE/Ref-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姜黄素干预组(CU组)各48只。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U组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腹腔注射姜黄素。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处死大鼠,提取大鼠脑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PE/Ref-1的表达。结果 SO组神经元细胞凋亡较少,IR组凋亡的神经元细胞于再灌注6 h开始增多,48 h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与SO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CU组在再灌注6 h后的各时点神经元细胞凋亡较IR组少(P均<0.01)。SO组APE/Ref-1阳性细胞在各时点较多;IR组于再灌注后2 h APE/Ref-1阳性细胞开始出现明显减少,一直持续至72 h,与SO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U组APE/Ref-1阳性细胞率各时点与IR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姜黄素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缓DNA修复蛋白APE/Ref-1表达的下降和阻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有关。
刘玉凤,黄枚[4](2013)在《红景天苷对脑部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全草。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全株也可入药,主要化学成分以红景天苷及其苷元酪醇、酪萨维为主,其它有效成分还包括黄酮、多元酚、多糖、三萜等类化合物等。近年来研究证明红景天苷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调节免疫系统、防辐射、抗疲劳、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就红景天苷作用于脑部疾
邵艳敏[5](2013)在《AP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不仅限于梗死灶局部,还可出现于梗死灶以外的远隔部位。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机体启动以碱基切除修复为主的DNA损伤修复机制。APE(无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又名氧化还原因子1,Ref-1)是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生物大分子,具有DNA氧化损伤修复和氧化还原两大功能,是该过程的限速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APE与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在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缺血后远隔部位的变化规律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脑缺血后远隔部位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63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pMCAO组(按时间点分为M2h、M6h、M12h、M24h、M48h、 M72h组),每组各9只,pMCAO组根据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pMCAO)模型,术后2小时大鼠清醒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假手术组和pMCAO组每组各3只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相应时间点直接断头取脑,行TTC染色明确梗死部位;假手术组和pMCAO组每组各6只于造模成功后相应时间点灌注取脑,制作石蜡切片,片厚3μm,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APE、8-OHdG在缺血侧海马区的表达变化,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TTC染色发现,pMCAO组大鼠缺血侧额、颞、顶叶及部分皮层下组织被染成白色(为梗死灶),其余脑组织被染成红色(为正常组织),假手术组脑组织均被染成红色。脑梗死范围符合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pMCAO模型制作成功。2.尼氏染色示: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的尼氏体数量多,染色深,细胞排列规整。与假手术组相比,M2h、M6h组缺血侧海马CA1区的尼氏体含量逐渐减少,染色变浅(P>0.05);M12h、M24h、M48h、 M72h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肿胀,排列凌乱,胞核固缩,尼氏体及轴突数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示:APE在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表达自缺血2h起开始下降,随缺血时程延长,APE阳性表达持续下降(P<0.05);8-OHdG在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表达自缺血6h起开始出现,随缺血时程延长,8-OHdG阳性表达持续增加(P<0.05),缺血24h至72h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4.TUNEL染色示:缺血侧海马CA1区自缺血6h开始出现TUNEL阳性细胞,随缺血时程延长,TUNEL阳性表达逐渐增加(P<0.05),缺血24h至72h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结论:1.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存在DNA氧化损伤;2.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APE表达下降,DNA氧化损伤积累和发展诱导细胞凋亡。
汪效松,雷惠新,张旭,李智文,张志坚[6](2012)在《亚低温对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后APE/Ref-1表达、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来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APE/Ref-1(apurinic/apyrimidimic endo-nuclase/redox factor 1,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表达及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分假手术组、手术后常温存活1 d、2 d、3 d组及手术后亚低温存活1 d、2 d、3 d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PE/Ref-1蛋白的表达;用TUNEL染色观察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假手术组神经元广泛表达APE/Ref-1蛋白。在10 min全脑缺血后的1 d时,海马CA1区APE/Ref-1阳性细胞开始减少,2 d时明显减少。该区TUNEL阳性细胞在缺血后2 d时出现,3 d时表现明显。亚低温缺血组APE/Ref-1蛋白表达下降程度较常温缺血组明显减轻(P<0.01)且时间推迟;神经元凋亡出现的时间亦比常温缺血组迟,且凋亡数较常温组少(P<0.01)。APE/Ref-1和TUNEL双重染色提示丧失了APE/Ref-1免疫活性的细胞转变为TUNEL阳性细胞。[结论]亚低温对缺血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缺血后APE/Ref-1下降,及减少神经元凋亡。
张爱梁[7](2011)在《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是椎管狭窄症手术减压术后、腹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行手术修补术后的一灾难性并发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脊髓缺血引起的原发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也是造成神经细胞损伤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一些导致脊髓缺血因素去除后,脊髓恢复血供,神经功能不仅得不到改善,反而在原缺血损伤基础上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现象。脊髓缺血再灌损伤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及死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尽管调节脊髓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死亡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但近来有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在脊髓缺血再灌注中保护神经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st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多的细胞,在神经元存活、突触形成、神经再生和神经元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2]。Ast与神经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在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及保证神经元的活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Ast与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元共同组成神经血管单位( The Neurovascular Unit),调节中枢血流量及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对中枢缺血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减轻包括脊髓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因此,维持Ast的正常功能,抑制Ast的凋亡,是神经保护的重要策略。在脑缺血性中风的研究中,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缺血缺氧、葡萄糖缺乏、ATP耗竭、氧化应激及Ca2+稳态破坏从而引起内质网功能障碍,触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ERS反应时内质网膜上的3种跨膜蛋白如PERK(pancreatic ER kinase (PKR)-like ER kinase), Irel (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和ATF6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可以感知应激信号并由内质网膜向胞质和胞核转导。过度ERS则诱导细胞凋亡而加重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过度或长时间的ERS反应时,内质网稳态不能重新建立,从而启动凋亡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在ROS生成超过抗氧化防御系统时或者在抗氧化剂活性降低时发生,氧化应激和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密切相关。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ROS的清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及其发生的氧化应激损伤,都会加剧病程的发展。文献研究显示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 oxygen-glucose-serum deprivation/restoration, OGSD/R)能够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其主要途径是经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我们推断内质网应激(ERS)是否参与了OGS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过程?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在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同时存在,并且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内质网应激(ERS)参与了OGS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氧自由基清除剂(Eda),减少ROS的形成,部分缓解内质网应激,减少凋亡的发生?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工作的研究目的:1、内质网应激(ERS)是否参与了OGS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2、Eda对OGS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内质网应激(ERS)的调节。第一部分脊髓来源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获取较高纯度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取SD新生大鼠(1-2天),碘伏消毒,断头处死,切开皮肤皮下,用显微外科镊打开全长椎板,取出脊髓,小心去除硬脊膜,在0.25%胰酶消化成细胞悬液后, 10%的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1500rpm离心5分钟后,按5×105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到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内。置于37℃、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传代所得到的细胞形态、状态良好。所分离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GFAP和DAPI双染的方法行鉴定,结果超过95%的细胞胞浆区染色呈阳性。结论:脊髓来源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分离、提取和培养操作简便易行,所获取的脊髓来源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高。可以用于下一步实验研究。第二部分内质网应激参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诱导的凋亡目的:研究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 oxygen-glucose-serum deprivation/restoration, OGSD/R)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行鉴定。应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和CCK8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p-eIF2α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位;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ERK、p-PERK、eIF2α、p-eIF2α、ATF4、caspase-12、caspase-3的水平变化。结果:1)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能够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加重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导致凋亡增多。2) caspase-3和caspase-12在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活化;在正常未处理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12表达非常低,在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OGSD)后,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12的表达明显增加,而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再恢复后导致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12表达进一步增加;3)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在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前后p-eIF2α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变化,结果发现在正常未处理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胞浆区p-eIF2α几乎不表达。而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胞浆区p-eIF2α表达明显增强; 4) PERK/eIF2α/ATF4通路在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过程中活化。在正常未处理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p-PERK、p-eIF2α的表达很低。而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OGSD)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PERK、p-eIF2α表达明显增强,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再恢复(restoration)后,p-PERK、p-eIF2α表达进一步增强,并在氧葡萄糖血清再恢复(restoration)15分钟后达到峰值。与此同时在OGSD/R前后,PERK、eIF2α表达无明显变化。ATF4在正常未处理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亦很低,给予OGSD/R后,表达逐步增加。结论: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能够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并发现PERK/eIF2α/ATF4通路及caspase-12在此过程中活化。表明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第三部分依达拉奉对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所致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xygen-glucose-serum deprivation/restoration, OGSD/R)诱导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行鉴定。应用CCK8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和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应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ROS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caspase-12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位;应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caspase-12、CHOP/GADD153的水平变化及活化情况。结果:1)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诱导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预先给予Eda可以抑制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2)以DCFH-DA荧光探针检测Eda对OGS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胞内ROS生成变化的影响。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内ROS的水平,预先给予100μM Eda预处理部分抑制OGSD/R诱导的胶质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3)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诱导脊髓星形胶质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而给予Eda100μM预处理显着减少caspase-3的剪切活化,使cleaved-caspase-3表达减少。4)我们首先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在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前后caspase-12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变化。在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胞浆区caspase-12表达明显增强,而给予100μM Eda预处能后caspase-12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的方法半定量分析cleaved-caspase12的表达,给予100μM Eda预处能部分抑制OGSD/R诱导的胶质细胞内cleaved-caspase12水平的增高。5)在给予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 8h /R 6h)CHOP/GADD15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100μM Eda预处可一定程度减少OGSD/R诱导的星形胶质细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结论:Eda通过抑制ROS生成、减少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活化,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OGSD/R)诱导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薛荣亮,何家璇,王宁,姚凤珍,吕建瑞,吴刚[8](2009)在《细胞信号通路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及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英文)》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蛋白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表达。将跨细胞膜信号转导与胞内DNA损伤修复相联系,探讨ERK信号通路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pd98059抑制剂组(PD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时间5min,再灌注后2、6、12、24、48、72h,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磷酸化ERK和APE/Ref-1蛋白的表达,HE和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IR组CA1区TUNEL阳性细胞于缺血再灌注6h后开始出现,24h至48h达高峰;TUNEL阳性细胞在PD组表达最强。IR组磷酸化ERK于再灌注2h后,在海马CA3区可见明显表达,再灌注6h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后48h未见,PD组表达弱于IR组。IR组的APE/Ref-1蛋白于再灌注后2h在海马CA1区可见表达,2h到12h表达无明显变化,再灌注后24h明显减少,之后表达逐渐下降,PD组表达弱于IR组。磷酸化ERK表达下降的同时伴随有细胞凋亡的增加,APE/Ref-1在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变化与p-ERK一致,并且随着ERK磷酸化的被抑制APE/Ref-1的表达更加减弱。结论缺血再灌注中ERK通路的激活能增加APE/Ref-1蛋白的表达,对DNA的修复起支持作用,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发挥抗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
刘晓梅,王淑英,刘斌[9](2009)在《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APE/Ref-1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神经可塑性和DNA修复酶APE/Ref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和红景天苷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大脑局灶缺血(2h)/再灌注模型,于灌注后0.25、1、3、7d4个时间点断头取脑,HE和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无嘌呤无嘧啶位点/氧化还原因子-1(APE/Ref-1)的表达。结果与其他两组比较,红景天苷组梗死灶范围明显减小,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P<0.05);APE/Ref-1阳性细胞数表达显着增高(P<0.05)。结论红景天可以易化脑I/R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和修复的可塑性,抑制APE/Ref-1降低可能是其在I/R早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张维波[10](2007)在《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测定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和GSH含量,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学变化、APE/Ref-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以及中药复方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软脉灵口服液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软脉灵高剂量组、软脉灵低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方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灌胃给药,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和GSH的含量。通过HE染色、APE/Ref-1蛋白免疫组化与TUNEL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APE/Ref-1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研究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GSH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增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蛋白表达下降、凋亡细胞增多。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固缩,部分神经元缺失,细胞层次不完整。2.软脉灵口服液及尼莫地平治疗,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拟VaD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GSH含量,减少MDA的含量,抑制拟VaD大鼠海马CA1区APE/Ref-1蛋白表达的下降,减少拟Va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改善拟VaD大鼠海马的形态学变化,其中以软脉灵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治疗组。行为学测试表明,软脉灵高剂量及尼莫地平治疗能明显改善拟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中以软脉灵高剂作用优于尼莫地平组,而软脉灵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后,大鼠海马自由基代谢失衡,导致自由基堆积,同时APE/Ref-1表达下降,进而导致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丢失。这可能是慢性脑缺血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原因之一。2.软脉灵口服液及尼莫地平治疗,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拟VaD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抑制APE/Ref-1蛋白表达的下降,进而减少拟Va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软脉灵口服液及尼莫地平治疗提高拟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原因之一。其中,软脉灵口服液治疗VaD的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软脉灵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
二、APE/Ref-1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E/Ref-1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普罗布考预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1) 动物: |
1.2 方法 |
1.2.1 给药方法: |
1.2.2 动物模型制备: |
1.2.3 标本制备: |
1.2.4 组织免疫组化: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高脂模型 |
2.2 高脂组中各组不同时间点缺血区APE/Ref-1表达结果 |
3 讨论 |
(2)运动与虎纹毒素-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效果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对象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动物模型构建 |
2.1.5 实验动物分组 |
2.1.6 给药方案 |
2.1.7 运动方案 |
2.1.8 Clark神经功能评分 |
2.1.9 组织取材与处理 |
2.1.10 全脑外观观察与缺血区测量 |
2.1.11 石蜡切片制备 |
2.1.12 Nissl染色 |
2.1.1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2.1.14 质量控制 |
2.1.15 统计学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Clark神经功能评分情况 |
2.2.2 全脑外观观察与缺血侧黄斑灶比较 |
2.2.3 Nissl染色形态学观察 |
2.2.4 小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
2.3 讨论 |
2.3.1 KM小鼠慢性脑缺血损伤模型 |
2.3.2 Clark神经功能评分 |
2.3.3 全脑外观观察与缺血侧黄斑灶比较分析 |
2.3.4 Nissl染色形态学变化 |
2.3.5 小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 |
3 运动与HWTX-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干预作用的机制探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1.4 动物模型构建 |
3.1.5 实验动物分组 |
3.1.6 给药方案 |
3.1.7 运动方案 |
3.1.8 组织取材与处理 |
3.1.9 石蜡切片制备 |
3.1.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1.11 脑组织总RNA提取 |
3.1.12 血液总RNA提取 |
3.1.13 反转录 |
3.1.14 Real-time PCR反应 |
3.1.15 质量控制 |
3.1.16 统计学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小鼠脑组织Notch1、Jagged1、NICD、NCX1、SYP、CaBP-D28k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3.2.2 血液及脑组织Notch1、Jagged1、NCX1、SYP、CaBP-D28k mRNARQ值检测结果 |
3.3 讨论 |
3.3.1 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分析 |
3.3.2 钙相关因子表达分析 |
3.3.2.1 钠钙交换蛋白NCX1的表达分析 |
3.3.2.2 突触素SYP的表达分析 |
3.3.2.3 钙结合蛋白CaBP-D28k的表达分析 |
4 慢性脑缺血标志物筛选及测序差异分析 |
4.1 脑组织与血液中已测因子mRN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 |
4.1.1 实验结果 |
4.1.2 讨论 |
4.2 脑组织mRNA的高通量测序差异分析 |
4.2.1 实验对象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动物模型构建 |
4.2.5 实验动物分组 |
4.2.6 运动方案 |
4.2.7 高通量测序 |
4.2.8 高通量测序差异表达结果 |
4.2.9 结果分析 |
4.2.9.1 通道相关因子 |
4.2.9.2 信号传递相关因子 |
4.2.9.3 代谢相关因子 |
4.2.9.4 炎性相关因子 |
4.2.9.5 应激相关因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科研情况 |
致谢 |
(3)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APE/Ref-1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动物分组 |
1.2.2 建立模型和取材 |
1.2.3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
1.2.4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APE/Ref-1蛋白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比较 |
2.2 各组APE/Ref-1阳性细胞率比较 |
3 讨论 |
(5)AP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损伤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药品 |
2.2 主要仪器与软件 |
2.3 溶液配制 |
2.4 实验动物 |
2.5 实验方法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3.2 TTC染色证实pMCAO模型制作成功 |
3.3 不同时间点尼氏染色结果 |
3.4 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APE表达阳性细胞数 |
3.5 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8-OHdG表达阳性细胞数 |
3.6 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 |
3.7 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APE、8-OHdG与TUNEL阳性表达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动物模型评价 |
4.2 APE、8-OHdG与细胞凋亡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及关系 |
4.3 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损伤的可能机制 |
4.4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亚低温对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后APE/Ref-1表达、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1.2 仪 器 |
1.3 试 剂 |
1.4 温度控制 |
1.5 方 法 |
1.6 结果判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APE/Re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
2.2 TUNEL 染色结果 |
2.3 APE/Ref-1蛋白免疫组化与TUNEL双重染色 |
2.4 不同温度全脑缺血后APE/Ref-1的变化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
3 讨 论 |
(7)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脊髓来源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内质网应激参与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氧葡萄糖血清剥脱/再恢复诱导的凋亡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依达拉奉对氧葡萄糖血清剥脱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全名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细胞信号通路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及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Animals and establishment of CIR rat model |
2.2 HE and TUNEL staining |
2.3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
2.4 Statistical analysis |
3 Results |
3.1 Results of HE and TUNEL Staining and the apoptosisindices(AIS)in three groups |
3.2 Phospho-ERK expressions in three groups |
3.2 Phospho-APE/Ref-1 expressions in three groups As |
4 Discussion |
(9)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APE/Ref-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试剂和仪器 |
1.2动物及分组 |
1.3局灶性I/R模型制造方法 |
1.4 HE和尼氏染色 |
1.5组织免疫组化 |
1.6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HE染色结果 |
2.2 红景天苷对APE/Ref-1的影响 |
2.3 尼氏染色结果 |
3 讨 论 |
(10)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实验一: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实验二: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SOD、MDA、GSH的影响 |
实验三: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 区APE/Ref-1 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四、APE/Ref-1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普罗布考预处理对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PE/Ref-1表达的影响[J]. 王新蕾,龙艳芳,唐兴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01)
- [2]运动与虎纹毒素-Ⅰ对慢性脑缺血小鼠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D]. 毛海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3]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APE/Ref-1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王智,薛荣亮,赵红霞,高慧,魏欣. 山东医药, 2013(37)
- [4]红景天苷对脑部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刘玉凤,黄枚.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3(05)
- [5]AP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部位DNA损伤修复的影响[D]. 邵艳敏. 中南大学, 2013(05)
- [6]亚低温对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后APE/Ref-1表达、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 汪效松,雷惠新,张旭,李智文,张志坚.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06)
- [7]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张爱梁. 南京医科大学, 2011(10)
- [8]细胞信号通路与DNA损伤修复的关系及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英文)[J]. 薛荣亮,何家璇,王宁,姚凤珍,吕建瑞,吴刚.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09(03)
- [9]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元APE/Ref-1的影响[J]. 刘晓梅,王淑英,刘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05)
- [10]软脉灵口服液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张维波. 福建医科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