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曲微生物分离筛选简报

浓香曲微生物分离筛选简报

一、浓香型曲药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研究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刘延波,张世凯,赵志军,王贤,潘春梅,孙西玉[1](2020)在《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赊店老酒大曲中分离筛选产淀粉酶的细菌,通过碘熏蒸产生透明圈法进行初筛,淀粉酶活力测定进行复筛,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16SrDNA同源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对筛选获得的高产淀粉酶细菌进行鉴定,研究影响细菌产淀粉酶能力的单因素:碳源、发酵时间、初始pH、接种量,采用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6-10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产酶工艺条件最佳为:发酵时间4d,初始pH 5,接种量10%。优化后产酶能力达到(164.37±3.25)U/mL,是优化前产酶能力的4.43倍,具有较强的产淀粉酶能力。

王鑫昕,耿霄,吴子龙,王磊[2](2017)在《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为从丛台酒中温大曲中分离高产淀粉酶的菌株,通过透明圈法和淀粉酶活力测定分别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并通过生理生化性能鉴定确定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类。经筛选得到的高产淀粉酶细菌C3,其淀粉酶活力为63.1 U,比原厂浓香型大曲提高了44.4%。经鉴定,C3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菌落为黄褐色,表面无光泽、不透明且边缘整齐,有不规则突起。对丛台酒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将为酒厂提高大曲质量和出酒率提供菌种和依据。

尤小龙[3](2016)在《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代谢活性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酱香型白酒口感细腻,工艺独特,酿造过程中的得天独厚的开放式制曲环境高温堆积和窖池发酵形成了复杂特殊的微生态环境,其中各种功能微生物在独特的酿造环境发挥产酒、生香和生物调节作用,而对发酵基质的双边发酵进程产生影响,形成特殊的风味成分,造就了酱香型白酒酒体与众不同的风味。对于白酒的研究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白酒酿造环境中的蕴藏的生物学关系,放线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科学认识放线菌对酿造环境中功能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成分与作用机制,对于深入研究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科学指导酱香型白酒生产具有长远意义。本研究以分离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放线菌为目标,以探究放线菌代谢的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及其活性作用、分析其对白酒酿造过程调控作用为目的。通过筛选鉴定生物活性放线菌,运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OD600法、牛津杯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对同一酿造环境中其他代表性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作用,取得了如下成果:(1)从酱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得到了25株放线菌,以代谢活性成分为靶向复筛获得一株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放线菌(菌株编号S5),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其归属于白色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albus),将其命名为Streptomyces albus S5。(2)分析研究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活性产物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0℃、摇床转速230 r/min、发酵液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时间60 h的条件下其代谢活性产物积累量最多,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活性产物对供试菌株抑制率达47.22%。(3)富集并分离Streptomyces albus S5发酵液中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运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实验进行鉴定,并用液质联用和内标法进行确认,最终确定Streptomyces albus S5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盐霉素(Salinomycin),并用生物活性实验成功验证了这一结论。(4)用OD600法结合牛津杯法同时分析盐霉素(Salinomycin)对同一酿造环境中的其他代表性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作用,结果表明盐霉素对酿造环境中某些功能细菌和致病性杂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酿造环境中的酵母菌并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Streptomyces albus S5在酿造环境具有调控风味、抑制有害杂菌生长的作用。

张建敏[4](2015)在《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的筛选与风味研究》文中提出酱香型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开放式的固态发酵造就了复杂而又特殊的酿酒微生态系统,最终形成酱香型白酒独一无二的酒体风格。酱香型白酒酿造体系微生态系统研究是科学认识酱香型白酒发酵中所蕴藏生物学问题的关键之一。放线菌作为酱酒酿造中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既有风味特征作用又有微生态功能作用。放线菌与产酱香功能细菌之间的微生态研究及风味影响机制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酱香型白酒发酵机理,促进酱香型白酒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从产异味的放线菌出发,以探究白色链霉菌亚种(Streptomyces albus subsp.)(编号A22)与产酱香功能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编号B6)发酵体系中风味影响机制为目的。通过对产异味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酿造环境胁迫条件耐受性、特征代谢产物以及对产酱香功能细菌特征代谢风味成分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通过对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放线菌初筛得到30株,再通过固态发酵感官闻香,筛选到一株产异味突出的菌株(编号A22),经多相分类鉴定为白色链霉菌亚种(Streptomyces albus subsp.)。(2)对A22菌株进行主要酿造环境胁迫条件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2菌株能耐45℃高温、4%vol乙醇、pH4.0环境,其对主要酿造环境胁迫条件适应性较好。(3)通过HS-SPME和GC-MS对B6、A22、A22B6固态发酵代谢产特征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22代谢所产土臭素是发酵醅中异味的主要来源,为关键特征性成分;功能细菌B6代谢所产吡嗪类物质是酱酒中的健康功能成分,高温有利吡嗪类总量和种类的增加;混菌发酵时,B6抑制A22产土臭素,发酵醅异味得到调节,风味得到改善,正常酿造条件调节减少酒醅异味;混菌发酵时,A22抑制B6产吡嗪类总量,从风味角度来说A22对B6吡嗪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运用微生物计数方法对A22与B6混菌固态发酵的微生态生物学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2与B6存在明显的生物学关系。

马晓梅[5](2015)在《白酒窖泥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文中认为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为白酒发酵提供原料,同时还可以产生香味物质,增强白酒香气,改善白酒风味。淀粉酶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脱支酶。虽然四种淀粉酶的调控基因不同,作用位点不同,但水解条件基本相同,所以在白酒发酵过程中,四种酶协同作用,能更好地降解原料,提高原料利用率,以期在白酒发酵中增加出酒率。本课题是以东北寒区优质老窖窖泥为试验材料,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五点取样法采样。以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初筛出具有透明圈的淀粉酶产生菌,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再测定糖化酶、脱支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进行复筛,将获得的功能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研究,经响应面法对产酶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并验证,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从优质窖泥中初筛得到细菌53株,真菌10株,对复筛出的高活力的糖化酶、脱支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MSP2、MZP7、MZB3为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菌株MSP8、MJZ1、MJZ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MSP3和MSP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株MZJ1和MZJ8为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黄青霉),菌株MZJ3为Aspergillus flavus(黄曲霉),菌株MZJ10为Talaromyces flavus(黄色蠕形霉)。鉴于细菌的繁殖速度快、产酶周期短、易于培养、对白酒发酵后期的增香有重要作用,所以选取综合酶活力较高的菌株MJZ3进行响应面产酶条件优化,确定三个显着影响因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钙离子和镁离子,其添加量分别为6.5 g/L、钙离子0.15 g/L和镁离子0.3 g/L,优化后糖化酶活力为37.52U/mL、脱支酶活力为29.190 U/m L、α-淀粉酶活力为15.310 U/mL和β-淀粉酶活力为46.630 U/mL,四种酶活力比优化前平均提高了46.85%。

李天婵[6](2013)在《古井酿酒微生物群落快速定量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土壤、空气以及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酿造企业都依赖于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继而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所以,定期的检测所依赖的微生物群落构成是十分必要的,而现在测定微生物群落构成的技术速度都很慢,快速定量检测技术亟需研究,本课题对这一技术进行初步的研究,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通过影响样品的Tm值来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区分,筛选出对微生物群落区分有明显效果的PCR增效剂和增效剂组合。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古井中的酿酒微生物进行鉴定,主要是窖泥中的微生物,分析其中的主要种属和含量,与大曲中的微生物进行比较,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模板;其次使用13种单一增效剂和78种增效剂组合对模板进行QPCR扩增,看是否可以对选择出的主要种属进行明显的区分;最后使用模板模拟大曲中的微生物所占比例,通过QPCR方法和做导数图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比例混合的模板能否通过此种方法检测到菌群的变化,并将PCR增效剂添加到其中,了解对定量识别效果有何影响。经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古井窖泥中已知菌属较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少且含量少,两者之间的微生物构成有很大不同;筛选出了对微生物群落有明显区分效果的9种单一PCR增效剂和12种增效剂组合,进一步筛选得到了单一增效剂甜菜碱和增效剂组合甜菜碱和乙二醇;使用QPCR方法和做导数图的方法可以检测到混合模板的比例发生变化。

李海营[7](2013)在《高产酯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酵母液体曲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白酒酿造中,产酯酵母参与酒精发酵,其代谢产生的酯化酶在酿造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同时将窖池内其他功能菌产生的酸与醇脱水结合生成酯,进而增加了酯的含量,增强白酒的香气,改善白酒的风味。本课题对黑龙江省富裕老窖酒业有限公司的窖泥、酒糟以及酒曲进行采样,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样品中微生物的纯培养。经产气与嗅香初筛,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酸、酯的含量与α-乙酸萘酯比色法测酯化酶活力进行复筛,筛选出高产酯与酯化酶的酵母菌株。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将获得的功能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研究,并进行复配试验,制备出初级酵母液体曲,经响应面法对液体曲制备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参数并验证,获得优质酵母液体曲。从酒曲、窖泥以及酒糟中分离得到5株高产醋的酵母菌株,经鉴定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zvii)、拜耳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sp.)。以 Pichia kudriavzvii、Zygosaccharomyces baili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为实验菌株,其发酵最适条件:初始糖度12°Bx,pH值为5,培养温度为28℃。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菌株复配,确定最适接种量分别为5%、5%、5%,获得初级的酵母液体曲。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液体曲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三个显着因子为乙醇、KH2P04、大曲粉,其最适浓度分别为3.72mL/100mL、1.03g/100mL、4.05g/100mL,此时酒曲质量最佳,菌体浓度为5.01×108CFU/mL。将酵母液体曲初步应用于实验室以玉米和高粱粉为原料的糖化醪中进行液体白酒发酵,将其蒸馏成35%.(v/v)白酒后,其总酯量分别为2.5324g/L、2.4311g/L;乙酸乙酯含量分别为0.7214g/L、0.6977g/L,白酒风味清香纯正,口感醇厚,达到国家清香型白酒优级标准。

杜春迎[8](2012)在《浓香型大曲中高产酯化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文中提出大曲中含有多种酯化菌,其代谢产生的酯化酶在酿造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使酸醇结合脱水生成酯。酯化酶是一类能使呈香前体物质转化为香味物质的酶的总称,将其用于白酒生产,可以增加白酒中酯的含量,提高出酒率和优质率,但实际应用中存在酶活低、增香针对性不强、生香效果不稳定、使用范围不广等问题。从浓香型大曲中筛选高产酯化酶菌株、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对白酒增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参考意义。经透明圈法初筛、α-乙酸萘酯比色法复筛,筛选出高产酯化酶菌株,并通过皂化-滴定法测定总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酸、酯的含量进行验证。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最后以伞枝犁头霉为供试菌株,经单因素法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从大曲中筛选、鉴定了5株高产酯化酶菌株,分别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霉菌分属于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伞枝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以伞枝犁头霉为实验菌株,单因素优化出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4℃、装液量75 m L/250 mL、接种量3 mL、摇床转速190 r/min、培养时间48 h。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酶培养基,确定三个显着影响因子为葡萄糖、K2HPO4、MnSO4,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569 g/100 m L、0.075 g/100 m L、0.042 g/100 m L,此时酯化酶活力达最大值128.92 U/m L,比优化前菌株的酯化酶活力(63.46 U/mL)提高了一倍。

董士伟[9](2012)在《豉香型白酒中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文中认为豉香型白酒产于我国珠三角,具有突出的豉香味而得名,独具南国特色。该酒种的代表产品有玉冰烧、红米酒和九江双蒸酒。其历史悠久,特有的米香和豉香味,玉洁冰清的酒体,绵软甘滑的口感,深受珠三角、华人及港澳同胞的喜爱。其独特的风味及特有的生产工艺使得豉香型白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乙酸乙酯是豉香型白酒中主要的酯类物质,但由于豉香型白酒发酵过程的特点(酒精发酵快,温度较高)不利于酯类代谢,导致豉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含量较低,这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本次试验从豉香型白酒发酵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优良产酯酵母,试验室命名为产酯1号。该菌株本次试验表明产酯1号在接种量为5%、pH为6、32℃、发酵5d的情况下产乙酸乙酯能力最高;将该产酯酵母在豉香型白酒生产中进行了初步的强化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提高乙酸乙酯量49%,同时酒体口感评价更优。以豉香型酒曲为筛选源,采用感官品评和GC-MS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编号10。对该菌株进行了16SrDNA分析序列测定及生理化鉴定,初步判定TM-01为Bacillussubtilis,测定了10号菌株进行生香和生长特性的研究;以制曲原料为培养基时,10号菌株主要风味代谢产物为四甲基吡嗪,苯乙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丙酸,2-甲基-4-戊烯酸;以酿酒原料为培养基时,10号菌株其主要风味代谢产物为四甲基吡嗪,2-甲基丙酸,2,3-丁二醇,3-甲基乙酸,苯乙酸;研究证明10号菌株在接种12h进入对数生长期,在培养24h进入稳定期;其最适生长生长温度为40℃,最适宜生长初始PH值为79;四环素、青霉素、那卡霉素、硫酸链霉素对其致死浓度分别为10ug/L、15ug/L、1ug/L、30ug/L;10号菌株四甲基吡嗪的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发酵96h达到最大值;最适宜产生四甲基吡嗪的温度为3945℃;最适产四甲基吡嗪的pH在7-8之间;有机氮较无机氮更有利于四甲基吡嗪的产生;四甲基吡嗪产量随其前驱物3-羟基-2-丁酮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适宜的浓度范围为40-60·L-1;在一定量的范围内,四甲基吡嗪的产量随着氧气的增加而增加,最适宜的菌种添加量为6%。四甲基吡嗪是白酒行业公认的会提高白酒口感和品质的物质,在豉香型白酒小试试验中加入10号菌株后,经过品评口感更佳。可以提高了豉香型白酒的品质。这两株菌株应用于豉香型白酒生产中,大大提高了豉香型白酒的酯香及适口度,从而提高了豉香型白酒的质量和档次。本文对豉香型白酒中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进行系统的筛选及性能测定。在豉香型白酒中筛选高产四甲基吡嗪的菌株并应用到豉香型白酒中。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赵爽,杨春霞,窦屾,徐曼,廖永红[10](2012)在《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品质、风味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白酒香型为分类依据,对近年来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白酒生产中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为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并提出了白酒微生物与风味之间的联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二、浓香型曲药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研究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浓香型曲药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研究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样品
        1.1.2 培养基
        1.1.3 主要试剂、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1.2.2 菌株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及生理生化试验
        1.2.3 6-10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初筛
    2.2 淀粉酶活力测定
    2.3 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形态与分子学鉴定及生理生化试验
        2.3.1 形态鉴定
        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3 生理生化试验
    2.4 6-10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
        2.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4.2 Box-Behnken设计与结果
        2.4.3 酶活的响应曲面分析
        2.4.4 发酵最佳条件确定及实验验证
3 结论

(2)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培养基
    1.3 产淀粉酶细菌的初筛和复筛
    1.4 产淀粉酶细菌的生理生化性能鉴定
    1.5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曲中产淀粉酶菌株的初筛结果
    2.2 大曲中产淀粉酶菌株的复筛结果
    2.3 对高产淀粉酶细菌的生理生化性能鉴定
        2.3.1 革兰氏染色实验
        2.3.2 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2.3.3 测定过氧化氢酶产生实验
        2.3.4 耐热性实验
3 结论

(3)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代谢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1.1 酱香型白酒概述
        1.1.2 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
        1.1.3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
        1.1.3.1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分离
        1.1.3.2 酱香型白酒香气成分与微生物关系
        1.1.3.3 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生物调控研究
        1.1.4 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放线菌
        1.1.4.1 放线菌与白酒风味的关系
        1.1.4.2 白酒酿造过程中的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
        1.1.4.3 白酒酿造过程中放线菌生物调控研究
        1.1.5 酱香型白酒领域放线菌研究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代谢生物活性产物放线菌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样品
        2.1.1.2 试剂
        2.1.1.3 复筛供试菌株
        2.1.1.4 培养基
        2.1.1.5 仪器和设备
        2.1.2 方法
        2.1.2.1 取样方法
        2.1.2.2 样品处理方法
        2.1.2.3 放线菌初步筛选
        2.1.2.4 代谢生物活性菌株复筛
        2.1.2.5 活性菌株的形态观察
        2.1.2.6 活性菌株的分子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放线菌的初步分离筛选
        2.2.2 放线菌的生物活性复筛
        2.2.3 具有生物活性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2.2.4 菌株S5的鉴定
    2.3 结论
第三章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生物活性化合物发酵条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菌株
        3.1.1.2 试剂
        3.1.1.3 仪器和设备
        3.1.1.4 培养基
        3.1.2 方法
        3.1.2.1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生物活性物质单因素条件分析
        3.1.2.2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活性产物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OD_(600)值与菌浓的线性关系
        3.2.2 单因素发酵条件的菌浓OD_(600)值测定结果
        3.2.2.1 发酵温度对生物活性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3.2.2.2 摇床转速对生物活性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3.2.2.3 发酵液装液量对生物活性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3.2.2.4 发酵时间对生物活性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Streptomyces albus S5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富集与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菌株
        4.1.1.2 试剂
        4.1.1.3 仪器和设备
        4.1.1.4 培养基
        4.1.2 方法
        4.1.2.1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产物的富集
        4.1.2.2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产物的分离
        4.1.2.3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产物的鉴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Streptomyces albus S5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4.2.1.1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确认结果
        4.2.1.2 洗脱液衍生化后进行HPLC分析
        4.2.1.3 Streptomyces albus S5活性代谢产物的LC-MS分析结果
        4.2.2 Streptomyces albus S5代谢活性产物成分验证
        4.2.2.1 内标法确认成分
        4.2.2.2 Streptomyces albus S5洗脱液中活性物质浓度确认
    4.3 结论
第五章 Streptomyces albus S5对其他发酵微生物的生物活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1.1 菌株
        5.1.1.2 试剂
        5.1.1.3 仪器和设备
        5.1.1.4 培养基
        5.1.2 方法
        5.1.2.1 盐霉素浓度的确定
        5.1.2.2 盐霉素对酿造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生物活性物质活性实验浓度确认
        5.2.2 盐霉素对酿造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
        5.2.3 Streptomyces albus S5在其酿造环境中生物活性作用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4)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的筛选与风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1.1 酱香型白酒概述
        1.1.2 固态法白酒酿造微生物
        1.1.3 传统白酒固态发酵过程放线菌的研究
        1.1.4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放线菌的研究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酱酒酿造过程代谢产异味放线菌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样品
        2.1.1.2 试剂
        2.1.1.3 仪器和设备
        2.1.1.4 培养基
        2.1.2 方法
        2.1.2.1 样品采集
        2.1.2.2 样品处理
        2.1.2.3 放线菌筛选
        2.1.2.4 固态发酵闻香复筛
        2.1.2.5 菌株形态学观察
        2.1.2.7 菌株的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分离筛选
        2.2.2 形态学观察
        2.2.3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2.4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菌株固态发酵胁迫条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菌株
        3.1.1.2 试剂
        3.1.1.3 仪器和设备
        3.1.1.4 培养基
        3.1.2 方法
        3.1.2.1 pH耐受性实验
        3.1.2.2 乙醇耐受性实验
        3.1.2.3 温度耐受性实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22菌株pH耐受性
        3.2.2 A22菌株乙醇耐受性
        3.2.3 A22菌株温度耐受性
    3.3 结论
第四章 A22菌株代谢风味特征成分及对产香功能细菌代谢B6风味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供试菌种
        4.1.1.2 试剂
        4.1.1.3 仪器和设备
        4.1.1.4 培养基
        4.1.2 方法
        4.1.2.1 种子液制备
        4.1.2.2 固态发酵闻香
        4.1.2.3 菌株固态发酵风味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固态发酵闻香
        4.2.2 菌株固态发酵所产挥发性物质分析
        4.2.2.1 固态发酵 4d所产挥发性物质分析
        4.2.2.2 固态发酵 5d所产挥发性物质分析
        4.2.2.3 固态发酵 4d、5d所产挥发性物质分析
        4.2.2.4 关键特征性成分分析
    4.3 结论
第五章 A22菌株固态发酵过程对风味影响机制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1.1 供试菌株
        5.1.1.2 试剂
        5.1.1.3 仪器和设备
        5.1.1.4 培养基
        5.1.2 方法
        5.1.2.1 固态发酵
        5.1.2.2 样品稀释
        5.1.2.3 涂布培养计数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版

(5)白酒窖泥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酒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 窖泥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 微生物淀粉酶的研究
        1.3.1 淀粉酶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1.3.2 在酶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4 培养基及试剂盒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2.2.3 菌株的形态学描述和生理生化鉴定
        2.2.4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16Sr DNA、18Sr DNA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产淀粉酶菌株的初筛
        2.3.2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复筛
        2.3.3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
        2.3.4 窖泥中淀粉酶产生菌的初步分析
        2.3.5 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分子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菌株MJZ3产酶条件优化
    3.1 菌株MJZ3的生长曲线和酶活曲线的绘制
    3.2 单因素试验
        3.2.1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3.2.2 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3.2.3 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3.2.4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3.2.5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
        3.2.6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3.2.7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3.3 响应面优化
        3.3.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3.2 Box-Behnken设计实验
        3.3.3 优化条件下的淀粉酶活力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菌株MJZ33生长和产酶曲线的绘制
        3.4.2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3.4.3 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3.4.4 金属离子对产酶的影响
        3.4.5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3.4.6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
        3.4.7 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3.4.8 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3.4.9 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
        3.4.10 Box-Behnken设计实验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与分离
    4.2 筛选产四种淀粉酶活力均较高的意义
    4.3 淀粉酶产生菌在窖泥和酒曲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仪器和设备
附录2 16SrDNA和18SrDNA鉴定方法
附录3 菌株的透明圈图
附录4 菌株序列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古井酿酒微生物群落快速定量技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白酒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1.3.1 酒曲简介
        1.3.2 酒醅及窖泥简介
        1.3.3 酒曲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4 酒醅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5 窖泥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6 白酒发酵微生物研究方向
    1.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1.4.1 传统的培养方法
        1.4.2 群落水平生理学指纹方法 (CLPP)
        1.4.3 生物标记物方法
        1.4.4 以 PCR为基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1.5 古井贡酒简介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古井窖泥中微生物的初步鉴定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讨论
        2.3.1 窖泥DNA的提取
        2.3.2 窖泥中提取的DNA扩增结果
        2.3.3 16SrDNA的连接、转化、筛选
        2.3.4 克隆测序结果分析与分子鉴定
        2.3.5 与古井大曲中的群落构成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CR增效剂对古井大曲中主要种属区分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重组质粒的提取结果
        3.3.2 引物的筛选结果
        3.3.3 QPCR实验结果(未加 PCR 增效剂)
        3.3.4 QPCR实验结果(添加单一 PCR 增效剂)
        3.3.5 QPCR实验(添加 PCR 增效剂组合)
        3.3.6 QPCR实验总结
        3.3.7 增效剂验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CR增效剂对不同比例混合模板定量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2.4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未添加PCR增效剂的不同模拟比例混合的模板的扩增结果
        4.3.2 不同模拟比例混合的模板的溶解曲线分析
        4.3.3 PCR增效剂对不同模拟比例混合模板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高产酯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酵母液体曲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白酒香味成分特点
    1.2 白酒香味成分与微生物
    1.3 微生物酯化酶的研究
    1.4 产酯酵母
        1.4.1 产酯酵母的产酯代谢
        1.4.2 产酯酵母的产酯条件
    1.5 白酒大曲的研究
        1.5.1 酒曲中微生物研究
        1.5.2 固体曲与液体曲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2.3.2 产酯酵母菌的筛选
        2.3.3 筛选菌株的鉴定
        2.3.4 筛选功能菌株的初步研究
        2.3.5 酵母液体曲的制备
        2.3.6 酵母液体曲应用于液体白酒发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高产酯酵母菌分离筛选
        3.1.1 酵母菌的分离
        3.1.2 高产酯酵母菌的初筛
        3.1.3 高产酯酵母菌的复筛
    3.2 筛选功能菌株的鉴定
        3.2.1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
        3.2.2 菌株的ITS序列分子鉴定
    3.3 筛选功能菌的初步研究
        3.3.1 筛选功能菌株生长、产酶曲线的绘制
        3.3.2 筛选功能菌株培养条件的研究
        3.3.3 筛选功能菌株的酯化酶活力与酯产量
    3.4 酵母液体曲的制备
        3.4.1 正交试验确定菌体复配
        3.4.2 乙醇浓度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3 不同无机盐的添加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4 酒糟浸出液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5 高粱粉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6 豆芽汁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7 大曲粉对液体曲制备中菌体浓度的影响
        3.4.8 响应面法优化酵母液体曲制备的影响因素
    3.5 酵母液体曲应用于液体白酒发酵
第4章 讨论
    4.1 高产酯酵母菌株的筛选
    4.2 酯化酶活力测定与细胞破碎的方法
    4.3 高产酯酵母菌株应用于液体曲的制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酯化酶活力测定方法
附录Ⅱ 菌株气相色谱图
附录Ⅲ 菌株菌落形态与显微形态图
附录Ⅳ 菌株序列
致谢

(8)浓香型大曲中高产酯化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浓香型大曲中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1.2 酯化酶概述
        1.2.1 酯化酶的定义与分类
        1.2.2 酯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1.3 酯化酶的研究进展
        1.3.1 酯化酶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1.3.2 酯化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1.3.3 酯化酶的应用研究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产酯化酶菌株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3 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分离纯化
        2.2.2 酯化酶产生菌的初筛
        2.2.3 酯化酶产生菌的复筛
        2.2.4 皂化法测总酯
        2.2.5 气相色谱法测定酸、酯的量
    2.3 实验结果
        2.3.1 菌种的分离、纯化
        2.3.2 酯化酶产生菌的初筛
        2.3.3 酯化酶产生菌的复筛
        2.3.4 皂化法测总酯
        2.3.5 气相色谱法测定酸、酯的含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产酯化酶菌株的鉴定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形态学鉴定
        3.2.2 生理生化鉴定
        3.2.3 分子鉴定
    3.3 鉴定结果
        3.3.1 形态学鉴定
        3.3.2 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3.3.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筛选菌株产酶条件优化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的活化
        4.2.2 种子培养
        4.2.3 发酵培养
        4.2.4 菌株生长、产酶曲线的测定
        4.2.5 单因素法优化培养条件
        4.2.6 响应面法优化产酶培养基
    4.3 实验结果
        4.3.1 菌株的生长、产酶曲线
        4.3.2 单因素法优化发酵条件
        4.3.3 单因素法优化产酶培养基
        4.3.4 Placket-Burman实验筛选影响产酶的显着因子
        4.3.5 最陡爬坡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水平
        4.3.6 响应面分析(RSA)优化培养基成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主要仪器和设备
附录Ⅱ 主要试剂(AR)
附录Ⅲ 测序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豉香型白酒中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白酒的发展与白酒中的微生物
    1.2 豉香型白酒研究现状
        1.2.1 豉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1.2.2 豉香型白酒中微生物的研究
        1.2.3 豉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的研究
        1.2.4 豉香型白酒的市场
    1.3 选题背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产酯酵母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产酯酵母筛选
        2.2.2 产酯1号酵母的性能测定
        2.2.3 产酯酵母中试结果
        2.2.4 菌种鉴定
    2.3 结论
第三章 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的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种与培养基
        3.1.2 菌种筛选
        3.1.3 分子生物学特征
        3.1.4 生理生化特性
        3.1.5 生香特性研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种筛选
        3.2.2 16SrDNA序列分析
        3.2.3 生理生化特征及生长特性
        3.2.4 生香特性研究
    3.3 结论
    3.4 中试品评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10)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酿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1.1 浓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
        1.1.1 酒曲微生物
        1.1.2 窖泥微生物
        1.1.3 酒醅微生物
    1.2 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
    1.3 清香型白酒微生物的研究
2 展望

四、浓香型曲药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研究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J]. 刘延波,张世凯,赵志军,王贤,潘春梅,孙西玉. 食品与机械, 2020(01)
  • [2]丛台酒大曲中高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鉴定[J]. 王鑫昕,耿霄,吴子龙,王磊. 酿酒科技, 2017(01)
  • [3]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代谢活性成分研究[D]. 尤小龙. 贵州大学, 2016(03)
  • [4]酱香白酒酿造过程放线菌的筛选与风味研究[D]. 张建敏. 贵州大学, 2015(01)
  • [5]白酒窖泥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D]. 马晓梅. 黑龙江大学, 2015(12)
  • [6]古井酿酒微生物群落快速定量技术的初步研究[D]. 李天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7]高产酯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酵母液体曲的制备[D]. 李海营. 黑龙江大学, 2013(04)
  • [8]浓香型大曲中高产酯化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D]. 杜春迎. 黑龙江大学, 2012(06)
  • [9]豉香型白酒中功能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D]. 董士伟. 河南工业大学, 2012(02)
  • [10]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进展[J]. 赵爽,杨春霞,窦屾,徐曼,廖永红. 中国酿造, 2012(04)

标签:;  ;  ;  ;  ;  

浓香曲微生物分离筛选简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