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医师成才之路——住院医师培训所感(论文文献综述)
齐学进[1](2021)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安排和要求》文中提出从2014年国家正式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制度算起,各位是进入住培的第8批学员。与前7批学员相比,你们是乘着住培制度迈入质量内涵建设新阶段的东风,进入住培这个大"学校"的。这就意味着大家将接受更好的教育培训,包括更为成熟的制度保障、更加良好的条件支撑,更富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当然也将面临更规范的管理和更严格的要求。
张娟[2](2020)在《山东省规培学员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转为正式工作人员的过渡阶段,是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桥梁,所有医学生都必须接受规范化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然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规培学员)整体年龄较小,工作经验较少,可能对医疗工作不适应,在此过程中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落差,易造成规培学员离职,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目前,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现状已经引起的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规培学员的工作压力,并对他们的职业生涯给予正确引导,预防规培结束后的辞职或人才流失情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深入探究山东省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具体目标如下:(1)调查目前山东省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的现状;(2)分析影响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相关性;(3)针对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存在的问题,为疏导规培学员工作压力、提供正确职业导向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规培学员培养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在2019年2月至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山东省9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规培学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电子问卷使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留职意愿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问卷,分别对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留职意愿和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调查。压力知觉量表得分在25分以上,可认为个体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水平;留职意愿量表得分在1~3.66之间,可认为个体的留职意愿处于中低水平。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528份,回收率为78.40%,其中包含妇产科、口腔科、儿科、放射科等科室的规培学员。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连续变量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利用单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探索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与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相关性采用R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纳入分析的规培学员样本平均年龄为29.38±2.60岁。女性比例略高,占总人数的59.7%。规培专业中,内科规培学员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27.6%。收入为3001-5000元的规培学员最多,占总人数的35.2%。本次研究中,样本的压力知觉得分为25.20±7.82,有52.6%的规培学员处于健康危险性压力中。样本的留职意愿得分为3.56±0.74,有58.4%的规培学员留职意愿处于低水平。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性别、学员身份、户籍、规培专业、月平均收入、轮转科室发放绩效、平均管理床位数在压力知觉得分的二分类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因素均会影响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性别、学员身份、进入基地培训时间、是否已获得医师资格证、规培专业、月平均收入、轮转科室发放绩效、平均管理床位数在留职意愿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些因素会影响规培学员的留职意愿。在共线性诊断中,由于月平均收入与轮转科室发放绩效的方差膨胀因子值大于10,两因素存在严重共线性,故剔除轮转科室发放绩效因素,将性别、户籍、学员身份、规培专业、月平均收入、平均管理床位6个变量和性别、学员身份、是否取得医师资格证、规培专业、月平均收入、平均管理床位数、进入基地培训时间、压力知觉水平8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变量对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相关分析表明,压力知觉的两个维度(紧张感和失控感)与留职意愿总得分均呈显着负相关。说明规培学员的紧张感或失控感程度越大,留职意愿越低。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分析了山东省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1)超50%的规培学员的整体压力知觉处于危险性压力中。(2)超50%的规培学员的整体留职意愿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表现出较低的留职意愿。(3)规培专业的不同会影响规培学员的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4)规培学员压力知觉水平和留职意愿与个人工资待遇相关。工资待遇越高,规培学员压力水平越低,留职意愿越强。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提高规培学员待遇,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保障规培学员应有权益。(2)积极开展规培学员思想教育工作,建立申诉机制,了解其职业压力,疏导规培学员情绪。(3)帮助规培学员做好职业规划,平衡其生活与工作的关系。(4)制定符合社会需要和成才规律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缓解规培学员学业和工作的矛盾。
廖吴美子[3](2020)在《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这为中医药现代发展和传承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标志着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下,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和当前我国中医药人才缺乏的矛盾,要求我们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我国的医学模式逐步发展成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相结合的新模式,尤其中医学中的“身心元一”理论、“治未病”思想和养生保健等对疾病和健康不同方面的认识,使其得到了高度关注,推动中医药发展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自我革命创新,对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目的:本研究将在查阅国内外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岗位胜任力考核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创新性地建立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检验评价广东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岗位胜任力现况,分析影响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岗位胜任力的因素,同时调查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条目筛选和重要性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将所得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构建了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临床技能、交流与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与学习研究能力)和65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赋值分别为0.2082、0.2082、0.2082、0.1984、0.0295、0.1141、0.0334;(2)运用所得的评价指标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自评得分的加权总分平均分为4.53±0.42,情况较好,一级指标自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4.75±0.591)、批判性思维与学习研究能力(4.56±0.671)、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4.51±0.732)、交流与沟通技能(4.51±0.669)、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4.48±0.759)、临床技能(4.44±0.725)、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4.43±0.723);(3)对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学位、规培期间身份、规培专业、工作经验、操作机会与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年龄、职称及工作经验与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水平存在相关关系;(4)调查对象对于当前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情况良好,针对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出需要加强改进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规培内容、带教老师及考核机制等方面。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权重赋值表明临床技能和医学及相关知识是医生的基本能力,而职业价值和职业素养是医生的执业灵魂。本研究针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进行的实证研究的抽样结果相对合理,该中医规培基地的学员岗位胜任水平普遍较高,但忽略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未能尽早树立中医思维。其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水平与中医师从业经验有一定关系。此外,临床带教、培训内容和薪酬待遇是当前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加强改进的主要方面。建议:(1)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医住院医师人才培养机制;(2)丰富规培内容,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和中医思维锻炼,提升学员综合素质;(3)完善规培制度,加强培训质量监督;(4)完善带教老师遴选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带教师资队伍的质量;(5)建立客观可行的多方位考核机制,重视考核反馈。
陈素凤[4](202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结合“医教协同”背景,研究H医院专硕的培养现状、培养模式的认知情况,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优化医院专硕培养方案,全方位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H医院专硕培养的基本信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H医院专硕和导师进行调查,调查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八项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认知情况。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导师、专硕、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专硕培养完善措施方面的创新性意见。结果:医教协同模式优势明显,72.3%的学生和72.6%的导师对医教协同模式满意;H医院的专硕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仍有35.2%的专硕和32.2%导师对整体培养效果不满意;专硕和其他住培学员同工不同酬的奖助体系会降低专硕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培养过程考核流于形式。31.8%的专硕只在少部分轮转科室能管理床位,53.0%的专硕在本学科临床工作期间仍不能独立值夜班,临床实践机会不够,临床技能考核不规范;导师认为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仍有待提升,61.4%的专硕未发表过文章,科研能力培养不受重视;导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较差,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均有待提升,英语自学能力较差,语言学习氛围不浓厚;H医院专硕经过三年的培养,医德医风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88.3%的学生表示没有承担过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只有47.7%的学生参加过教学制度、规范及教学技巧培训,临床教学能力明显不足;57.6%的学生表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有一点困难,42.4%的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导师认为主要是沟通经验不足、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等原因;64.6%的导师认为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自学卫生法律知识的学生只有42.4%,卫生政策法规学习缺位;专硕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采取分散式授课+脱产式集中授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未能贴合专硕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重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足。结论:H医院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制度体系成熟。专硕与住培衔接顺利,协同培养初见成效,但专硕整体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在专硕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奖助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忽略临床能力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力较差等问题。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过程管理;重视其他能力培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保障技能培训质量,理顺临床科研关系,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韩知微[5](2020)在《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构建符合新疆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运行过程中评价人才培养效果,适时提出阶段性改进建议及对策,为进一步优化“双规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参考。方法: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费法(Delphi)构建《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以运行实施《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的2018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4人为实验班,以运行实施《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的2015级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97人为对照班,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2个班级学生的阶段性培养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定性评价《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的阶段实施效果;应用专家访谈法征询“双规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结果:1)经两轮Delphi专家咨询,修订完善了包涵培养目标和要求、招生与培养原则、课程学习与考核、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科研与教学训练、学位论文与答辩、学位申请与授予和分流机制、组织管理八个要素的《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并于2018年9月开始运行实施;2)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定量分析: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方面,与对照班相比较,实验班公共必修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平均成绩均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英语》平均成绩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中《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为81.96±5.66分,而《中医基础理论专论》课程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为84.92±3.50分,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能力考核方面,实验班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为88.49%,高于对照班通过率(7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为408.82±27.27分,低于对照班成绩(418.39±30.5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位论文选题方面,实验班结合中医临床实践选题的学生有109人(81.34%)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开题成绩方面,实验班开题成绩为76.41±6.07分高于对照班(73.45±5.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教师对“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满意度总体上介于Likert 5级量表“一般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分别为2.958±0.924至4.026±0.675之间和3.374±0.820至3.875±0.756之间;调查对象中,有78.36%的学生和86.39%的教师认同修订后培养方案“合理,但需要部分修改”,50%的学生和52.38%的教师认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版)能更好的培养出“能看病、会看病”的医师;4)通过访谈各级管理人员,均表示“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较2015版培养方案相比较,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界定更加明确,按专业制定轮转计划并对临床科室轮转培养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对研究生科研思维启发较少,科研能力培养不理想,建议进一步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与临床轮转,科学化解理论学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科学研究任务之间的矛盾。结论:“双轨合一”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整合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同培养要求,具有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具有区域特色,强化中医临床能力等优点,对提高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提升中医素养等均有一定成效,为培养高质量中医专业人才提供了借鉴参考价值。
张丽[6](2018)在《浅谈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体会》文中研究表明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致力于培养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是医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儿科医师的培养及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住培医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儿科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及诊治水平。
杜川[7](2017)在《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研究》文中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在培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举措,师资的临床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到未来住院医师的塑成。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起步较晚,由于地区间的不平衡,配套政策尤欠完善,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参训人员积极性不高等导致质量和效果层次不齐,因而,存在着师资短缺、师资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于2015年正式启动,按照远程基本理论培训、集中面授培训和实践教学培训三个阶段进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将课程培训效果和考核成绩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影响师资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的七个模块,使师资了解了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培训理念、相关政策及发展方向,强化了临床教学意识。同时,培训师资的考核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自信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三阶段七模块师资培训模式的实施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构建的重要保证;2.相关政策发展和医学理念得到及时更新;3.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模块是提高师资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4.加强师资带教教学监管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根本举措;5.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符合培训目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师资培训内容的纳入标准,提高各方重视;二是优化远程理论教学课程;三是完善各级激励机制,建立师资绩效考核评估和监督体系;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以多种教学方式优化培训内容;五是引入教学区长制度,提高教学监管。
王健健[8](2016)在《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研究 ——以J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文中指出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专业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三种,其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相关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基于此,本文以J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对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理论基础阐述的基础上,先对发达国家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进行探讨,提出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然后通过实地调查和抽样访谈谈,对J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状况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最后,全面分析当前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对策。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美国、英国、法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有对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有三点启示: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注重住院医师培训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再次,住院医师培训应与现行医学教育体系相适应。第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J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培训的三级管理体系,努力从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但还应注重培训知识面的拓展,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医疗文书书写能力的提高,临床医学与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第三,对培训学员、培训导师、管理者三类人员的抽样访谈研究结果表明,J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工作正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三类人员已在四个方面形成共识:(1)应重视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2)应注重培训质量和培训学员的成长;(3)应注重培训制度完善和考核兑现:(4)应注重学员的切身利益和学习积极性。第四,总体而言,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工作存在以下不足:(1)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尚不完善;(2)培训实践环节不扎实:(3)培训导师带教工作不够规范;(4)培训经费紧张。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3)规范培训导师带教工作:(4)多途径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培训需要;(5)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的作用。
张超[9](2016)在《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培化训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者是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连续统一的整体。其中院校医学教育属于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的学生阶段,着重与奠定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基础技能;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属于医学人才培养的职业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着重于培养医师的临床能力,而继续医学教育则着重于医学知识的更新。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医学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才的塑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毕业后医学教育具体来说便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任务重,至今还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还未进过系统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便进入临床开展诊疗工作。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指标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非盈利组织医院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承担的主要机构,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本研究立足于我国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利用新公共管理学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了仔细调查和系统分析。从培训政策、培训内容、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非盈利组织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推进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陈丽芬,王亚军,樊洁,康骅,贾建国,王晓辉[10](2014)在《由临床能力大赛谈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北京市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大赛结果,探讨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外科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大赛250名参赛者的基本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医师辅助检查判读、接诊患者成绩及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较低(67.59±13.87、69.21±16.28、64.45±5.36);修改实习学生病历、书写病理申请单、危重病通知书和出院医嘱的能力较差(30.31±16.84、70.26±7.51、75.15±14.68、63.49±18.27)。结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大赛有利于检验住院医师水平,结业考核、指导老师带教意识、住院医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影响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
二、临床医师成才之路——住院医师培训所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医师成才之路——住院医师培训所感(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安排和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为什么要建立住培制度 |
1.1 从医师职业的极端重要性看 |
1.2 从医学教育的特殊规律看 |
1.3 从我国医生培养的特殊国情看 |
2 我国住培制度的主要内涵 |
2.1 培训年限 |
2.2 培训专业 |
2.3 培训基地 |
2.4 培训招收 |
2.5 培训内容 |
2.6 培训过程管理 |
2.7 结业考核 |
2.8 培训期间身份与待遇 |
2.9 政策保障 |
2.1 0 住培制度进程 |
3 职业发展与前景 |
3.1“两个同等对待”,带来重大利好 |
3.2 推进住培专培衔接,职业发展前景可期 |
3.3 中级职称报考新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
3.4 诚信为先,消除失信风险 |
4 对各位住培学员的期望和要求 |
4.1 修德 |
4.2 淬能 |
4.3 吃苦 |
4.4 实干 |
(2)山东省规培学员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压力知觉概念的界定 |
1.2.2 留职意愿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3.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概念及政策梳理 |
1.3.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的国内外研究 |
1.3.4 规培学员留职意愿的国内外研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资料来源 |
2.1 研究设计 |
2.2 调查方法与工具 |
2.2.1 问卷设计 |
2.3 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
2.3.1 文献资料 |
2.3.2 抽样方法 |
2.4 资料分析工具与方法 |
2.4.1 定量资料的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5.1 研究设计阶段 |
2.5.2 现场调查阶段 |
2.5.3 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规培学员的基本情况 |
3.1.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3.1.2 基本规培情况 |
3.2 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3.2.1 压力知觉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3.2.2 留职意愿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3.3 压力知觉、留职意愿的量表得分 |
3.4 压力知觉、留职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
3.4.1 规培学员基本特征与压力知觉分析结果 |
3.4.2 规培学员基本特征与留职意愿分析结果 |
3.5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5.1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5.2 规培学员留职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3.6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规培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
4.1.1 人口学特征 |
4.1.2 规培情况 |
4.2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分析 |
4.3 规培学员留职意愿分析 |
4.4 规培学员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综合分析 |
4.4.1 儿科规培学员压力知觉最高而留职意愿最低 |
4.4.2 收入越高,压力知觉越低,留职意愿越高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适当提高规培学员待遇,做好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保障规培学员应有权益 |
5.2.2 积极开展规培学员思想教育工作,建立申诉机制,了解其职业压力,疏导规培学员情绪 |
5.2.3 帮助规培学员做好职业规划,平衡其生活与工作的关系 |
5.2.4 制定符合社会需要和成才规律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缓解规培学员学业和工作的矛盾 |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附录 研究调查问卷(包含压力知觉和留职意愿量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对中医药人才发展的需要 |
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医师岗位胜任力的新要求 |
三、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医学教育资源配置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住院医师培养情况 |
二、国内外岗位胜任力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 |
一、胜任力理论 |
二、中医人才——中医(住院)医师的含义 |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资料来源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德尔菲法 |
三、层次分析法 |
四、统计分析 |
第三节 质量控制 |
一、德尔菲法函询专家阶段 |
二、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自评表调查阶段 |
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
二、指标体系条目的筛选和修改 |
第二节 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权重的确定 |
一、构建判断矩阵 |
二、计算指标权重 |
三、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第三节 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二、岗位胜任力自评调查问卷2效度检验 |
三、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的得分情况 |
四、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五、中医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情况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第一节 讨论 |
一、构建的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规培现状 |
二、广东省中医院实证研究岗位胜任力评价 |
第二节 建议 |
一、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医住院医师人才培养机制 |
二、丰富规培内容,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和中医思维锻炼,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
三、完善规培制度,加强培训质量监督 |
四、完善带教老师遴选制度和奖惩制度,确保带教师资队伍的质量 |
五、建立客观可行的多方位考核机制,重视考核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实验班与对照班 |
1.2 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
1.3 访谈对象 |
2 研究内容 |
2.1 采用 Delphi 法修订《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
2.2 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研究法 |
3.2 Delphi法 |
3.3 对比分析法 |
3.4 问卷调查法 |
3.5 专家访谈法 |
4 质量控制 |
4.1 专家咨询阶段 |
4.2 问卷调查及访谈阶段 |
4.3 数据录入阶段 |
5 统计分析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建议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国内外毕业后医学教育比较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浅谈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量身定制规培计划 |
2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注重“双基”能力的培养 |
2.1 启发性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理论知识 |
2.2 参加各种形式的讲课、讲座及业务学习 |
3 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
4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
5 独立处理问题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
6 职业精神素养的培养 |
(7)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调查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 |
2.1 人力资源管理 |
2.2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 |
2.3 师资和师资培训 |
2.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2.5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 |
第三章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
3.1 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构建情况 |
3.1.1 培训现状 |
3.1.2 存在问题 |
3.2 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构建情况 |
3.2.1 构建情况 |
3.2.2 存在的问题 |
3.3 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 |
3.3.1 师资培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
第四章 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合理性调查 |
4.1 调查问卷设计 |
4.2 调查一般情况 |
4.3 远程基本理论考核情况 |
4.4 培训前培训师资自我评价情况 |
4.4.1 培训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了解程度 |
4.4.2 培训前带教情况 |
4.5 调查结果分析 |
4.6 师资培训内容应用效果检验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8)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研究 ——以J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二章 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2 毕业后医学教育特征与要素 |
2.3 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考核评价 |
第三章 国外毕业后医学教育经验借鉴 |
3.1 美、英、法等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
3.2 美、英、法等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启示 |
第四章 J市一医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现状调查 |
4.1 J市第一人民医院基本情况 |
4.2 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现状述要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J市一医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访谈分析 |
5.1 访谈设计与访谈工作 |
5.2 访谈内容及分析 |
5.3 访谈分析结论 |
第六章 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
6.1 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
6.2 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的改进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附录: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访谈提纲 |
附录一:培训学员访谈提纲 |
附录二:培训导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培训管理者访谈提纲 |
(9)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培化训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住院医师 |
1.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1.2.3 非盈利组织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3.1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
1.3.2 人力资源管理学理论 |
1.3.3 组织行为学理论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我国存在的问题 |
2.1 国内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
2.1.1 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
2.1.2 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现状 |
2.2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
2.2.1 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文件不完善,政策的衔接性不够 |
2.2.2 缺乏问责机制 |
2.2.3 培训资金投入无保证 |
2.2.4 培训师资水平无保证 |
2.2.5 培训基地之间缺少有序竞争 |
2.2.6 培训基地内部管理混乱 |
2.2.7 培训学员流动性大 |
第三章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描述 |
3.1 泸医中医院基本情况 |
3.2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情况 |
3.2.1 完善规章制度 |
3.2.2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
3.3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软硬件情况 |
3.3.1 培训硬件状况 |
3.3.2 培训师资状况 |
3.4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 |
3.4.1 培训方式和内容 |
3.4.2 过程管理与监督 |
3.4.3 考核方式和内容 |
3.5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情况 |
3.5.1 培训生源状况 |
3.5.2 培训学员待遇 |
3.6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成效 |
第四章 泸医中医院政策、制度配套要素分析 |
4.1 泸医中医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做法 |
4.2 泸医中医院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
4.3 经验借鉴 |
4.3.1 完善相关制度 |
4.3.2 加强外部监管与内部评估,建立健全多方反馈机制 |
4.3.3 统一技能培训标准 |
第五章 泸医中医院资金投入及软硬件建设要素分析 |
5.1 泸医中医院资金投入和软硬件建设的具体做法 |
5.1.1 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金 |
5.1.2 软硬件建设规范有序 |
5.2 泸医中医院资金投入和软硬件建设的成效 |
5.3 经验借鉴 |
5.3.1 多方出资,补充培训资金来源 |
5.3.2 加强基地软硬件建设 |
5.3.3 建立培训基地联合体 |
5.3.4 加强培训师资建设 |
5.3.5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六章 泸医中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要素分析 |
6.1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管理情况 |
6.2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管理取得的成效 |
6.3 经验借鉴 |
第七章 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的启示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临床医师成才之路——住院医师培训所感(论文参考文献)
-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安排和要求[J]. 齐学进.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06)
- [2]山东省规培学员压力知觉与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D]. 张娟. 山东大学, 2020(02)
- [3]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力评价研究[D]. 廖吴美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H医院为例[D]. 陈素凤.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效果评价[D]. 韩知微.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 [6]浅谈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体会[J]. 张丽. 农垦医学, 2018(01)
- [7]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内容研究[D]. 杜川.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8]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研究 ——以J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D]. 王健健. 长江大学, 2016(02)
- [9]泸医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培化训案例研究[D]. 张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7)
- [10]由临床能力大赛谈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影响因素[J]. 陈丽芬,王亚军,樊洁,康骅,贾建国,王晓辉. 中国医刊,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