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放疗及PSA监测价值探讨

前列腺癌放疗及PSA监测价值探讨

一、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及PSA监测价值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邢朋毅[1](2021)在《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男性泌尿生殖系统造成巨大危害。202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在112个国家中是最常见的男性肿瘤,居于全球新发肿瘤病例第四位,作为男性死亡的第五大病因,其死亡率占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性疾病的97%以上。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高,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疾病最佳的影像学方法,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多参数磁共振的广泛应用,更多的局灶性前列腺癌被检出,并且定位精确,为早期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使前列腺磁共振成像的采集、解释和报告标准化,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于2012年开发了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ESUR与美国放射学院和Ad Me Tech基金会合作,于2015年发布了更新版PI-RADS v2,并于2019年发布了PI-RADS v 2.1。所有的PI-RADS版本都为图像采集的协议和规范提供了指导,该评分系统有助于活检的确定和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的管理。近年来随着PI-PADS的提出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使基于MRI的前列腺影像组学研究广泛开展。传统影像医学模式是对图像进行形态学及半定量的分析,而影像组学是将传统的医学影像图像转换为可挖掘的数据信息,将数字影像信息、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融合,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图像中潜在的信息,进行高通量定量分析,实现对影像学检查结果最高效地利用。影像组学比形态学视觉分析能更全面、定量地显示肿瘤的异质性,可以用于多种医学图像,以协助临床作出诊断和选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影像组学的分析方法为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异质性提供了一种无创的工具。影像组学目前在前列腺癌方面的应用包括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以及基因预测。基于这种背景,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本研究包含三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基于磁共振双参数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第二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第三章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第一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当今全球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随着我国居民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成为影响许多家庭正常生活的主要健康问题。2017年欧洲泌尿外科协会PCa指南建议格里森评分(Gleason score,GS)<7的PCa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和随访观察,而GS≥7的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CSPC)患者由于病情进展的风险增加,且总体生存期较短,应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因此,通过准确的风险评估为这些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影像组学纹理分析可以评估像素强度的空间相互关系,用于量化病变的异质性。从标准医疗成像中提取肉眼不可见的定量数据,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度和临床决策水平。本研究通过提取前列腺结节病灶及全前列腺内的双参数MR影像组学直方图纹理特征,应用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并评估PI-RADS、临床指标、纹理特征以及三者结合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的效能。方法:收集26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前列腺非癌性结节患者均行经超声引导下靶向穿刺活检,癌性病灶均行机器人前列腺根治全切术(RP)。病理标本均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中临床显着性癌(Gleason评分≥7)106例,非临床显着性癌(Gleason评分<7)15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参数相同,并统计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年龄、病灶大小、前列腺体积、PSAD、PSA)及PI-RADS评分。该研究基于双参数前列腺MRI(Bp MRI)序列(包括横轴位T2WI和ADC图像),使用原型多参数磁共振分析软件Multiparametric Analysis v1.2.0(Siemens Healthineers,Erlangen,Germany)进行图像校准、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直方图纹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临床特征的差异。对22个纹理参数进行单变量分析,当正态分布时,通过双样本t检验对参数进行统计比较;而在非正态分布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识别纹理中的显着变量,计算每个变量检检测临床显着性癌的AUC值,并进行效能对比。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建立鉴别模型,生成每个模型的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及最佳分界点的特异度,用Delong检验来比较不同模型ROC曲线的差异。结果:分别基于全病灶和全腺体建立模型。对全病灶进行纹理分析,检测移行带和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时,纹理模型的AUC分别为:0.903(95%IC:0.853-0.953)和0.859(95%IC:0.764-0.954),纹理-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938(95%IC:0.819-0.974)和0.894(95%IC:0.819-0.968),联合PI-RADS模型的AUC分别为0.971(95%IC:0.951-0.991)和0.888(95%IC:0.818-0.957);对全腺体进行纹理分析,检测移行带和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时,纹理模型的AUC分别为0.850(95%IC:0.787-0.913)和0.672(95%IC:0.555-0.789),纹理-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919(95%IC:0.642-0.965)和0.751(95%IC:0.6420.861),联合PI-RADS模型的AUC分别为0.981(95%IC:0.965-0.996)和0.804(95%IC:0.703-0.905)。无论是对全病灶还是全腺体的纹理分析,纹理模型、纹理-临床及联合PI-RADS模型对移行带临床显着性癌都有较高的检测效能,全病灶纹理分析时纹理模型、纹理-临床及联合PIRAS模型对外周带临床显着性癌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全病灶和全腺体MR双参数的直方图的纹理分析可以检测前列腺的临床显着性癌,并能够提高PI-RADS评分对临床显着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当PIRADS评分与纹理分析、临床因素结合使用时检测效能更高。第二章基于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背景和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公共问题,其死亡率占男性生殖器官肿瘤性疾病的97%以上,我国PC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是前列腺癌进展和生存的最有力预测指标之一,并且是影响PCa治疗方式的决定因素,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系统通过分析腺体分化的程度对前列腺进行组织学识别,并依照主要评分及次要评分来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根据GS可将PCa分为低风险PCa(GS≤3+4)和高风险PCa(GS≥4+3),GS≤3+3和GS=3+4患者的预后相近,并明显优于GS≥4+3的患者。近年来在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了影像组学方法。影像组学的巨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自动过滤从图像中提取的综合性数据,从宏观图像和分子水平的基因或蛋白质变化中识别肿瘤的异质性,并具有无创、高效、可重复性和成本低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预测头颈部、结直肠癌和肺癌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提取前列腺癌的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前列腺癌进行病理风险分层,协助优化治疗计划。方法:收集1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及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切除术,并获得病理大切片。其中低风险组(Gleason评分≤3+4)60例,高风险组(Gleason评分≥4+3)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参数相同,并统计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年龄、病灶位置、病灶体积、PSA及PI-RADS评分)。该研究基于双参数前列腺MRI(Bp MRI)序列(包括横轴位T2WI和ADC图像),在图像预处理之后,进行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分析。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LASSO)从训练数据集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依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对前列腺癌进行病理风险分层。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能够对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独立的危险因素,建立将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的预测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并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列线图的效能在训练数据集中进行评估,并在验证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决策曲线及校准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性能、临床效益及病理符合率。结果:PSA和PI-RADS评分可以作为风险分层的预测因子(p<0.05),在对前列腺癌进行风险分层时,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同[AUC:0.78(95%CI:0.63-0.93)]且均优于临床模型[AUC:0.75(95%CI:0.60-0.9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临床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净收益,校准曲线提示预测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结论: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对前列腺癌进行有效风险分层,与仅评估与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相比,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的临床-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风险分层预测的准确性。第三章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背景和目的:影像组学的特征分析可以作为疾病预测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目前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包括肿瘤的诊断及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分析及基因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中神经血管束的切除程度与患者术后功能(尿控或勃起)及无复发生存率关系密切,神经周围侵犯PNI(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PCa侵袭性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也是其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RP术前判断患者的PNI情况对选择手术的最佳方案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基于MRI构建和验证一个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包括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因素及相关特征,以预测PCa患者的术前PNI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经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术后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38例,并记录患者的PNI状态(212例阳性、126例阴性),其中246名患者经GE750 MR采集图像,92例患者经Siemens Skyra MR扫描,从T1WI、T2WI、DWI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最终将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进一步整合,建立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经GE750 MR扫描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174例)和内部验证组(72例),将经Siemens Skyra MR扫描的92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ASSO)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AUC的差异。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用于评估模型的校准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60,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75和0.71,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在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4和0.66。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显示了临床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影像组学模型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7%、62.5%和54.2%。临床模型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77.1%和58.3%。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在内部验证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9%、76.2%和46.7%。外部验证时,临床模型优于联合模型(AUC:0.82vs.0.69,P<0.001),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98.0%和53.5%。结论:基于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列线图)可以区分有PNI和无PNI病变,有助于预测前列腺切除术前的PNI状态,不优于临床模型,PI-RADS评分和临床T分期是PNI的独立预测因素。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2](2021)在《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是威胁我国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贯彻前列腺癌整个治疗过程。国际上多应用欧洲及美国前列腺癌指南,近年关于中国前列腺癌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指南结合最新版国内外各项研究,联合国内多家泌尿肿瘤诊疗权威单位,制定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进一步规范、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水平。

张超[3](2021)在《前列腺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MRI、DWI、MRS检查对临床前列腺活检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超声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75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患者的PSA值分组为≤4 ng/ml,4-10 ng/ml,10-20 ng/ml,>20 ng/ml四组,分析PSA、MRI、DWI、MRS等因素与前列腺活检病理阳性率的关系。应用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PSA<20 ng/ml时,前列腺癌活检病理阳性率较低(28.4%);当PSA≥20 ng/ml时前列腺癌活检病理阳性率明显升高(74.0%);前列腺MRI、DWI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活检病理阳性率高于结果阴性者(P=0.001)。MRI、DWI结果阳性时前列腺癌活检病理阳性率分别为61.8%,73.5%。MRS阳性时活检病理阳性率为63.3%,与MRS检查阴性组比较活检病理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11);MRI+DWI检查结果阳性时活检病理阳性率为76.7%,高于MRI结果阳性+DWI结果阴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49);MRI+MRS阳性时活检病理阳性率为66.7%,与MRI结果阳性+MRS结果阴性组活检病理阳性率相差不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99)。MRI、DWI、MRS单一检查结果与联合检查结果相比较,前列腺活检病理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MRI检查、DWI检查及MRI联合DWI检查可以提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前列腺MRS检查、MRI联合MRS检查不能有效提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

李文杰[4](2020)在《中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优势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多中心收集前列腺癌放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究中西医结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优势并探讨影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PFS及OS的预后因素,以期为晚期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放疗提供思路与证据。2.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接受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例。根据是否联合中药治疗分为中西医结合放疗组与放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FS以及OS。对所有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总共纳入的影响因素有22种,其中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模型检验,筛选晚期前列腺癌患者PF S及OS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判断预后独立危险因素。3.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有53例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中西医结合放疗组17例,放疗组组36例,两组患者基线水平一致。放疗6个月后前列腺病灶控制情况:中西医结合放疗组达到CR有3例,PR有8例,SD有5例,PD有1例;放疗组达到CR有2例,P R有8例,SD有22例,PD有2例。中西医结合放疗组ORR为64.71%,放疗组ORR为33.33%;中西医结合放疗组DCR为94.41%,放疗组DCR为94.44%。放射性不良反应方面:中西医结合放疗组出现I级骨髓抑制2例(11.8%)、II级骨髓抑制0例(0.0%)、I级泌尿道损伤2例(11.8%)、II级泌尿道损伤1例(5.9%)、I级下消化道损伤1例(5.9%)、II级下消化道损伤0例(0.0%);放疗组出现I级骨髓抑制14例(38.9%)、II级骨髓抑制4例(11.1%)、I级泌尿道损伤5例(13.9%)、II级泌尿道损伤3例(8.3%)、I级下消化道损伤9例(25.0%)、II级下消化道损伤4例(11.1%)。PFS方面:中西医结合放疗组18月疾病进展率为5.9%(1例)、24月疾病进展率为64.7%(9例),PFS为25.69±4.59月;放疗组18月疾病进展率为8.3%(3例)、24月疾病进展率为63.9%(23例),PFS为22.26±3.52月。OS方面:两组患者OS为35.31±2.938月(95%CI 31.401-34.599),中西医结合放疗组OS为37.6±2.408月(95%CI 34.61-40.59),放疗组OS为34.27±0.787月(95%CI 32.52-36.03);中西医结合放疗组总死亡率为29.4%(5例),中西医结合放疗组总死亡率为30.6%(12例)。预后影响因素方面:GS9-10分、M1期、有骨转移灶、放疗前前列腺体积>30ml、放疗前HGB≤120g/L、放疗前t PSA>20ng/ml、放疗前ALP>140IU/L、非联合中药治疗、气血两虚证是晚期前列腺癌患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PFS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G S9-10分、放疗前t PSA>20ng/ml是独立危险因素。M1分期、有骨转移灶、临床分期为IVB、放疗前NLR>2.99、放疗前ALP>140IU/L、是晚期前列腺癌患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OS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其中有骨转移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4.结论4.1中西医结合放疗能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PFS及OS,一定程度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疾病控制率4.2中西医结合放疗能改善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4.3 GS9-10分以及放疗前t PSA>20ng/ml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4.4有骨转移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于海舟[5](2020)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及危险分级关系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至2009年人群发生率达9.92/10万人口,在所有的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9位,至2014年其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前列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复杂、多步骤的过程,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确定,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代谢综合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腹型肥胖、血糖代谢异常、血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等在内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胰岛素抵抗是其最关键的病理机制,而内脏型肥胖是其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代谢综合征除了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近年的研究发现其尚与许多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如膀胱尿路上皮癌、肾透明细胞癌、前列腺癌等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系统地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尝试从代谢方面寻找前列腺癌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方法,为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地回顾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原发性前列腺癌的患者共200人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完整的病历资料,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现病史如有无排尿困难、骨骼疼痛、淋巴结肿大等,既往史如有无手术外伤史、药物过敏史、院外就诊情况、家族史等,体格检查资料如直肠指检有无硬结、活动度、触痛等,触诊全身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实验室检查资料如空腹血糖、血脂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如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即骨扫描、磁共振、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等。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2007年所制定的标准将上述临床资料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对两组间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及危险分级的关系。结果在α=0.05(双侧)检验水准下,可以认为MS组的平均BMI要大于nMS组的平均BMI。MS组高病理分级的概率要大于nMS组。MS组高临床分期的概率要大于nMS组。MS组高危险分级的概率要大于nMS组。根据Pearson χ2独立性检验,前列腺癌危险分级高低与不同血压分组之间存在相关性(χ2=27.087,P<0.001,r=0.345)。前列腺癌危险分级高低与是否存在血脂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χ2=71.271,P<0.001,r=0.513)。前列腺癌危险分级高低与是否患有MS之间存在相关性(χ2=138.359,P=0.031,r=0.639)。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之间有关(P=0.0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者较正常者优势比OR为0.23。是否合并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之间有关(P=0.044),合并糖尿病组的优势比OR为0.02。BMI与前列腺癌危险分级之间有关(P=0.043),BMI≥25kg/m2者较体重指数BMI<25 kg/m2者优势比OR为13.006。血甘油三酯TG浓度与前列腺癌危险分级之间有关(P=0.013),血甘油三酯TG异常者较甘油三酯TG正常者优势比OR为1.564。结论代谢综合征的各组成成分中,BMI、血压、是否存在血脂紊乱等因素与前列腺癌危险分级有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是前列腺癌临床分期高低的负相关因素;体重、BMI、TG与前列腺癌危险分级呈正相关。以体重≥71.89kg、BMI≥26.30kg/m2、血 TG≥4.64mmol/L 及 HDL-C≤1.00mmol/L 为诊断标准判断前列腺癌高临床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体重≥74.68kg、BMI≥25.00kg/m2、血TG≥4.88mmol/L及收缩压≥138mmHg为诊断标准判断前列腺癌高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王丽强[6](2020)在《VSTM2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影响西方社会的第二大常见男性癌症,尽管在探索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浸润性疾病的死亡率依然很高。因此有必要找出与前列腺癌进展和转移相关的有效预测因子,这可能有助于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监测。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GEO数据库筛选出前列腺癌中高表达V集和跨膜结构域含蛋白质样2(V-set and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like,VSTM2L)基因,进而验证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具体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了解前列腺癌的病理生理学和诊断、治疗提供进一步理论基础。方法:(1)检索GEO数据库,选取4张前列腺癌高通量m RNA表达芯片,包括GSE3325、GSE55945、GSE13131,GSE106363。GSE3325,GSE13131,GSE106363中过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倍数设置为4倍以上,GSE55945过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倍数设置为2.5倍以上。对GSE3325中良性与局限性98个差异基因,良性与转移性753个差异基因,GSE55945中112个差异基因,GSE13131中431个差异基因,GSE106363中4731个差异基因,采用Fun Rich软件做韦恩图得出VSTM2L基因为四张基因芯片共同过表达差异基因之一。同时采用多数据库进行验证。首先在线UALCAN数据库分析来自TCGA的VSTM2L基因数据,对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同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得分的高低是否具有相关性。其次检索ONCOMINE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验证前列腺癌组织中VSTM2L基因表达量是否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采用GEPIA数据库验证VSTM2L基因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影响。最后检索HPA数据库分析VSTM2L基因是否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及VSTM2L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前列腺癌免疫组化样品中VSTM2L基因编码Q96N03蛋白表达量的具体情况。使用DAVID及KOBAS 3.0对来自ONCOMINE等数据库筛选出的与VSTM2L共表达99个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2)使用在线软件linkedomics分析VSTM2L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下载TCGA数据分析VSTM2L基因表达与36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影响。(3)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VSTM2L蛋白在前列腺3例正常组织,2例癌旁组织及94例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其表达水平同临床病理关系。结果:(1)GEO数据分析VSTM2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在恶性程度高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更高。各在线数据库验证结果符合GSE基因芯片筛选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表明VSTM2L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整体表达量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p<0.05),同时随着Gleason评分的增高,VSTM2L基因的表达量增多,与前列腺正常组织相比,Gleason得分6,7,8,9组织表达量增多(p<0.05),但是与Gleason10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ONCOMINE及GEPIA数据库分析表明VSTM2L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5),但是表达量高低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及其无病生存期没有相关性(P>0.05)。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前列腺癌组织中VSTM2L蛋白表达上调。ONCOMINE等数据库筛选出与VSTM2L共表达基因99个。GO富集分析及Pathway分析表明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内部,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信号传导调节、细胞通讯调过节、磷酸化的负调控、蛋白质结合、Smad绑定等,主要通路集中在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2)在线分析网站Linked Omics分析结果表明VSTM2L基因表达量与肿瘤组织纯度存在正相关性(r=0.108,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下载TCGA数据分析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VSTM2Lm RNA的高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P=0.042)及阳性淋巴结数量(P=0.02)相关。VSTM2L m RNA表达与年龄、手术切缘状态、T分期、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同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VSTM2L 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活检阳性数量相关(P<0.05)。但是结果同样表明VSTM2L m RNA表达与年龄、手术切缘状态、T分期、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61例患者预后分析显示VSTM2L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中,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P=0.577)。(3)免疫组化组织芯片结果显示VSTM2L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染色高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表现为细胞质,细胞膜或部分细胞核中的棕黄色及棕褐色染色,间质染色。临床病理分析时可见前列腺癌中随着Gleason评分增高,VSTM2L蛋白表达率增高(P=0.005)。病理分化差组VSTM2L高表达率存为58.9%,分化良好组VSTM2L高表达率为26.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时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VSTM2L蛋白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年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相对于正常组织,VSTM2L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量的高低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转移侵袭、Gleason评分(6-9)分,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阳性数具有相关性。(2)GO分析及KEGG-Pathway分析表明VSTM2L及共表达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结合,氧气或细胞外基质的结合来影响癌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和信号翻译,从而在肿瘤细胞增殖、粘附,侵袭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3)相对于正常及癌旁组织,VSTM2L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细胞膜、部分细胞核,部分切片VSTM2L间质反应阳性。(4)VSTM2L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量的高低与Gleason评分,腺体病理分化程度相关。(5)TCGA数据分析结果未表明VSTM2L基因表达量高低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罗伟[7](2020)在《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探讨CRP及IL-6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患者,共计139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50例。收集患者年龄,BMI,前列腺癌家族史,吸烟史,前列腺Gleason评分等一般数据。同时,收集患者术前未经治疗前的循环PSA、CRP与IL-6水平,并对所有患者前列腺穿刺或手术后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RP与IL-6免疫组化染色,利用IPP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CRP与IL-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在年龄,BMI,家族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循环CRP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列腺增生组:2.61±0.99,前列腺癌组:7.23±13.48,P=0.02);两组患者循环IL-6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列腺增生组:2.79±3.46,前列腺癌组:5.05±7.14,P=0.014)。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循环CRP曲线下面积为0.683,95%置信区间为0.597-0.770(P<0.001);循环IL-6曲线下面积为0.667,95%置信区间为0.575-0.758(P=0.001);循环PSA曲线下面积为0.788,95%置信区间为0.714-0.862(P<0.001),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对CRP及PSA联合指标的概率进行预测并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18,95%置信区间为0.746-0.889(P<0.001),预测方程为(-0.317)*CRP+(-0.078)*PSA。特殊PSA区间(4-10ng/ml)内循环CRP与IL-6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CRP:P=0.168,IL-6:P=0.651)。两组患者CRP在组织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在前列腺癌组中,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1组与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组与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组与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组与5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P=0.032,P=0.01,P=0.373);中分化与低分化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IL-6在组织表达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在前列腺癌组中,Gleason评分分级分组4组与5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中分化与低分化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其余组间表达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炎症反应,特别是亚临床炎症反应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2、循环CRP与IL-6水平可以辅助进行前列腺癌的诊断,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CRP与PSA联合使用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CRP、IL-6在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中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4、CRP与IL-6在低分化癌组织中表达较中分化癌组织高,尤其是CRP与Gleason评分高度相关,检测组织CRP与IL-6表达水平有助于帮助判断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谭聪[8](2020)在《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术后肿瘤控制效果及尿控和性功能恢复效果,以期为开展RARP的医学中心进行术式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和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本研究纳入符合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前有性活动、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共86例,其中4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0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PSA水平、切缘阳性(PSM)率、生化复发(BCR)率、IIEF-5评分、尿控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所有对患者术后情况的评估分别是在患者术后6周、3月、6月、12月、24月的随访中进行的。数据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图描述分析累积生存函数,以log-rank检验发现经过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分级分层后可能存在的组间差异,所有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名患者,RARP组46人,LRP组40人。RARP组与LRP组相比,手术时间(208.72±33.63vs227.63±49.75,p=0.046)、术中失血量(132.24±46.83vs167.75±63.22,p=0.004)、术后住院天数(9.28±2.87vs12.54±5.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RP组相较LRP组术后即刻(78.3%vs57.5%)、3月(84.8%vs65.0%)及6月(91.3%vs75.0%)尿控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LRP组相比,RARP组患者术后IIEF-5评分在术后第12个月(14.54±6.09vs10.85±6.64,p=0.009)以及术后第24个月(17.50±5.35vs14.20±6.37,p=0.011)显着升高,但两组性交成功率及ED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6月时IIEF-5评分无明显区别(p=0.144)。两组患者术后12月尿控率、术后PSA水平、PSM发生率、24月内BCR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RARP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较LR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住院天数更短、术后6月内尿控恢复率更高,并且能显着提高术后第12月及第24月的IIEF-5评分,但对患者性交成功率和ED发生率无明显改善作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RARP手术在肿瘤控制、术后12月尿控恢复方面的作用与LRP的效果相似。

齐亚飞[9](2020)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PSA水平介于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癌,开发和验证基于前列腺多参数MRI(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PSA介于4-10ng/mL之间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行穿刺活检,并在穿刺前进行mpMRI检查。按照2:1比例分配至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轴位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DCE)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域(ROI),进行分割并提取图像特征。结合临床信息构建临床放射学模型,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构建各影像组学模型,并通过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放射学模型构建融合模型。计算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共199例前列腺癌患者数据纳入模型研究。融合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 0.956[95%CI:0.951-0.961]和 0.933[95%CI:0.918-0.948])表现优于临床放射学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06[95%CI:0.793-0.819]和0.858[95%CI:0.835-0.881]。融合模型的NPV和特异性分别为0.875和0.921。临床放射学模型的NPV和特异性分别为0.824和0.737。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融合模型在预测PCa方面优于临床放射学模型。结论:成功开发并验证基于mpMRI的前列腺癌影像组学模型,以提高PSA水平4-10ng/ml范围内诊断PCa的准确率。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提高PSA介于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检出率。目的:活检GS评分对于PCa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但是部分PCa患者存在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的GS升级问题,使该部分患者处于治疗不足的风险中。因此,开发和验证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PCa活检与RP的Gleason病理升级,以避免治疗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行RP后获得术后病理的PCa患者(训练集n=116;验证集n=50)。使用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序列勾画ROI,分割病灶,共提取了 4404个特征。应用融合信息最大化方法来识别每个序列上的最佳特征。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融合模型的诺模图。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来评估训练集和验证集之间临床病理数据的差异。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进行评估预测模型和诺模图的性能。结果:结合了三个序列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比任何单个序列都具有更好的性能,结合了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组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值分别为0.914和0.910)优于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值分别为0.677和0.646)或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值分别为0.899和0.868)。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融合模型诺模图在临床上是有用的。结论: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有潜力预测前列腺癌从活检到RP的Gleason评分升级。目的:临床上低危型前列腺癌(PCa)与高危型PCa推荐的治疗方法不同,在初次活检前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够更个性化地指导临床决策,有助于PCa患者的管理。因此,开发和验证基于前列腺多参数MRI(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PCa进行危险分层,从而鉴别诊断低危与高危型PCa以指导临床决策。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患者(训练集与验证集=6:4)接受前列腺mpMRI检查后行RP并获得术后病理。在每个T2WI、FS T2WI、DWI和DCE图像中进行分割,从感兴趣区域(ROI)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拉索回归(Lasso)算法来选择特征。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临床指标构建临床模型;在训练集中支持向量机被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指标作为多变量logistic回归输入变量构建融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验证了模型的性能,包括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该研究中将前列腺体积与PSAD来构建临床模型,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95%CI:0.71-0.88),验证集的 AUC 为 0.75(95%CI:0.61-0.88)。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的AUC为0.84(95%CI:0.77-0.92),验证集的AUC为0.79(95%CI:0.68-0.90)。影像组学模型、前列腺体积与PSAD作为多变量logistic回归输入变量构建融合模型,其在训练集的AUC为0.89(95%CI:0.82-0.95),验证集的AUC为0.83(95%CI:0.73-0.93)。与临床放射学模型相比(训练集:敏感性0.756和NPV 0.587;验证集:敏感性0.609和NPV 0.429),使用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提高PCa危险分层的敏感性(训练集:0.879和验证集:0.905)和NPV(训练集:0.927和验证集:0.938);与临床放射学模型相比(训练集:特异性0.818和PPV 0.908;验证集:特异性0.714和NPV 0.838),使用融合模型可以提高PCa危险分层的特异性(训练集:0.939和验证集:0.952)和PPV(训练集:0.963和验证集:0.971)。结论:我们构建和验证了基于mp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PCa进行危险分层,能在初次活检前提高低危型PCa与高危型PCa的检出率,为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使之在PCa患者管理中受益。

钟凯翔[10](2020)在《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磁共振成像(MRI)及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对前列腺癌病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在前列腺癌的初始分期及复发监测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显像手段来提高对病灶检测的准确性以更好的协助临床对前列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一种过表达的跨膜糖蛋白。近年来,已有多种靶向PSMA的显像剂相继问世并被加以研制及应用,其中又以68Ga标记的PET/CT显像剂68Ga-PSMA-11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最具代表性,在PCa的初始诊断分期以及治疗后复发、转移病灶检测等方面展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18F-PSMA-1007作为一种以PSMA为靶点的新型PET/CT显像剂,与68Ga-PSMA-11相比有多个优点,如半衰期更长、图像分辨率更高及膀胱放射性活度非常低等,在科研及临床上似乎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此类显像剂应用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数量有限,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第一部分18F-PSMA-1007 PET/CT对原发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目的:评估18F-PSMA-1007 PET/CT显像在原发性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拟对原发性前列腺癌进行初始诊断和临床分期的病例,所有病例最终都经过病理活检或临床随访确诊,共21例男性患者。分析、比较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的差异,并寻找PET/CT半定量参数(SUVmax和SUVmean)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PET/CT检查的半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出SUVmax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诊断阈值)。结果:(1)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情况:本部分研究共纳入患者21例,年龄55~79(70.9±7.9)岁,TPSA中位值为40.46 ng/ml(Q1~Q3:10.08~102.55ng/ml),最终确诊前列腺癌16例(Gleason评分即GS=7分8例,GS=8分4例,GS=9分4例),非前列腺癌5例(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前列腺脓肿1例)。(2)PET/CT半定量参数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患者的TPSA水平与SUVmax及GS之间具有中等强度正相关性(r=0.62,0.61,P<0.05)。18F-PSMA-1007 PET/CT在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到了至少一处阳性病变,共分析了76处阳性病变,GS>7、GS=7的病灶和前列腺良性病变之间的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SUVmax 25.3 vs 11.9 vs 4.9,SUVmean 12.6 vs 9.5 vs 4.1,H=15.032,16.338,P<0.05),前列腺癌组织对18F-PSMA-1007的摄取明显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但SUV水平与GS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41、0.26,P=0.095、0.299)。此外,在76处阳性病变中,包括非特异性良性病变和其他肿瘤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18F-PSMA-1007浓聚,非特异性良性病灶占所有阳性病灶的27.6%(包括淋巴结增生10.5%,骨良性病变7.9%,结核灶、神经节和非特异性炎症等其他良性摄取9.2%),其他恶性肿瘤占2.6%。(3)诊断效能分析:基于患者评估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3.8%(15/16),特异性为60.0%(3/5),准确性为85.7%(18/21),基于病灶分析的敏感性为94.4%(17/18),特异性为75.0%(9/12),准确性为86.7%(26/30)。半定量参数SUVmax和SUVmean诊断前列腺癌原发病灶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2和4.2,对应AUC分别为0.907和0.938,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5.3和4.2,对应AUC均为1.000,诊断骨转移的最佳临界值为4.8和4.3,对应AUC分别为0.848和0.841。结论:18F-PSMA-1007 PET/CT在原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初步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同时其他病变也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18F-PSMA-1007摄取,需要加以鉴别。第二部分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监测目的:评估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治疗后复发和转移灶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进行前列腺癌治疗后监测复发及转移灶的病例,共23例男性患者。评估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灶的检出效能,比较不同T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对18F-PSMA-1007 PET/CT阳性率的影响,同时测量不同TPSA水平下的SUVmax并分析TPSA和SUVmax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治疗后使用18F-PSMA-1007 PET/CT复查的病例进行治疗反应的初步评估。结果:(1)检出率分析:共入组23例患者,年龄5084(70.1±7.5)岁,TPSA中位值为2.72 ng/ml(Q1Q3:0.358.25 ng/ml),19名患者在18F-PSMA-1007 PET/C T上发现至少一个阳性病灶,总体检出率为82.6%(19/23),阳性组的TPSA中位值高于阴性组(3.62 ng/ml,Q1Q3:0.908.54 ng/ml vs 0.19ng/ml,Q1Q3:0.010.39 ng/ml,u=6.0,P<0.05)。分组分析显示,TPSA水平分别为<0.2、0.21.0、1.04.0和>4.0 ng/ml时PET/CT的检出率分别为50.0%(2/4)、60.0%(3/5)、100%(5/5)和100%(9/9),各TPSA分组间的检出率有差异(P<0.05),且检出率与TPSA水平正相关(r=0.553,P<0.05),GS=6、7、8、9、10分的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00%(3/3)、83.3%(5/6)、50.0%(1/2)、83.3(5/6)和75.0%(3/4),各GS分组之间在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P=0.808)。基于病灶的分析中一共评估了72处阳性病灶(其中局部复发灶17处,淋巴结转移灶23处,骨转移灶22处,远处脏器转移10处),不同部位病灶组别间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830,P=0.120)。TPSA水平分别为<0.2、0.21.0、1.04.0和>4.0 ng/ml时的平均病灶数量(每组病灶数量/患者数量)为0.75、1.40、2.60和5.44个/组,上述TPSA分组间的中位SUVmax分别为5.2、7.4、7.8和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359,P=0.225),SUVmax与TPSA水平呈正相关(r=0.517,P<0.05)。(2)疗效监测:用18F-PSMA-1007 PET/CT对2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治疗反应的评估,阳性病灶的SUVmax在治疗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18F-PSMA-1007 PET/CT能够敏感地检测前列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病灶,其检出率和TPSA水平呈正相关;对于治疗的监测,18F-PSMA-1007 PET/CT有可能更早期反映治疗变化。

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及PSA监测价值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及PSA监测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直方图的纹理分析检测前列腺临床显着性癌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双参数磁共振影像组学的前列腺癌风险分层研究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磁共振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前列腺癌神经周围侵犯的价值评估
    一、引言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和影像组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2)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2 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
3 辅助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
        3.1.1 一般检查
        3.1.2 肿瘤标记物
        3.1.3 DNA重组修复缺失基因检测
        3.1.4 免疫相关标志物检测
    3.2 影像学检查
        3.2.1 B超
        3.2.2 CT
        3.2.3 MRI
        3.2.3. 1 多参数成像
        3.2.3. 2 PI-RADS V2介绍与解读
        3.2.4 PET-CT
        3.2.5 骨扫描
4 前列腺穿刺活检
    4.1 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
    4.2 B超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活检
    4.3 磁共振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
    4.4 重复穿刺活检
5 其他检查
6 诊断
    6.1 临床诊断
    6.2 病理诊断
        6.2.1 前列腺癌形态学
        6.2.2 前列腺癌免疫组化
        6.2.3 Gleason评分
        6.2.4 前列腺癌分型
    6.3 分期和预后分组
7 鉴别诊断
    7.1 前列腺增生
    7.2 前列腺结核
    7.3 非特异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8.2 主动监测
    8.3 手术治疗
        8.3.1 手术治疗原则
        8.3.2 手术适应症
        8.3.2. 1 临床分期
        8.3.2. 2 预期寿命
        8.3.2. 3 健康状况
        8.3.2. 4 PSA或Gleason评分高危的患者
        8.3.3 手术禁忌症
    8.4 放射治疗
        8.4.1 根治性放疗
        8.4.1. 1 放疗技术
        8.4.1. 2 定位技术规范
        8.4.1. 3 放疗靶区定义
        8.4.1. 4 放疗计划优化
        8.4.1.5处方剂量和正常组织限量
        8.4.1. 6 验证和治疗
        8.4.1. 7 放疗后PSA失败的定义
        8.4.2 术后放疗
        8.4.2. 1 适应症
        8.4.2. 2 放疗技术
        8.4.2. 3 定位技术规范
        8.4.2. 4 靶区定义
        8.4.2. 5 放疗计划优化
        8.4.2. 6 处方剂量
        8.4.3 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
        8.4.3. 1 寡转移放疗
        8.4.3. 2 姑息放疗
        8.4.4 近距离放疗
        8.4.4. 1 患者选择
        8.4.4. 2 治疗时机
        8.4.4. 3 技术流程
        8.4.4. 4 处方剂量
        8.4.5 质子放疗
        8.4.6 放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8.4.6. 1 放射性膀胱炎
        8.4.6. 2 放射性直肠炎
        8.4.6. 3 性功能障碍
        8.4.7 放疗后随访
9 药物治疗
    9.1 内分泌治疗
        9.1.1 根治性放疗内分泌治疗
        9.1.1. 1 适应症
        9.1.1. 2 可选择的药物
        9.1.1. 3 开始时间
        9.1.2 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
        9.1.3 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9.1.4 不良反应
        9.1.5 新型内分泌治疗
        9.1.5. 1 阿比特龙
        9.1.5. 2 恩杂鲁胺
        9.1.5. 3 阿帕他安
        9.1.5. 4 其他
    9.2 化疗
        9.2.1 适应症
        9.2.2 使用方法
        9.2.3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
1 0 根治性放疗生化复发后治疗
    1 0.1 治疗原则
    1 0.2 挽救性手术治疗
        1 0.2.1 挽救性前列腺癌根治术
        1 0.2.2 挽救性淋巴结清除术
    1 0.3 再程放疗
    1 0.4 挽救性冷冻疗法
    1 0.5 挽救性高强度聚焦超声
    1 0.6 药物治疗

(3)前列腺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法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优势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排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中医辨证分型
    5 随访
    6 研究内容
    7 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一 中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疗效分析
        1 患者基本情况
        2 患者接受放疗6月后前列腺病灶控制情况
        3 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4 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分析
        5 患者远期生存情况
    结果二 晚期前列腺癌接受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探究
        1 赋值表
        2 NLR临界值测定
        3 影响患者PFS危险因素的探讨
        4 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影响因素
讨论
    1 中医学对前列腺癌的认识
    2 中医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有一定优势
    3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预后危险因素
    4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经验方治疗前列腺癌研究现状
    1 前言
    2 前列腺癌病因的认识
    3 前列腺癌病机的认识
    4 各家经验方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现状
    1 背景
    2 局限性前列腺癌放疗
    2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放疗
    3 转移性前列腺癌放疗
    4 前列腺根治术后辅助及挽救性放疗
    5 前列腺癌放疗不良反应
    6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及危险分级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全称及汉语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前列腺癌与代谢综合征的诊疗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VSTM2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治疗的主要研究进展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7)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
    2.2 手术方式
    2.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PSM和BCR等瘤控相关指标
    3.2 尿控恢复
    3.3 性功能恢复
第4章 讨论
    4.1 肿瘤控制
    4.2 尿控功能保护
    4.3 性功能保护
    4.4 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9)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在PSA 4-10ng /mL(诊断灰区)内筛查前列腺癌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活检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Gleason评分升级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低危与高危型前列腺癌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前列腺癌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介

(10)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18)F-PSMA-1007 PET/CT对原发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18)F-PSMA-1007 PET/CT对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监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不足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四、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及PSA监测价值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共振影像组学与数据分析在前列腺癌检测、风险分层与神经侵袭中的应用研究[D]. 邢朋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中国前列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何立儒,李春媚,刘明,刘跃平,马茗微,王皓,王萱,朱辉,钟秋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1(05)
  • [3]前列腺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穿刺病理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 张超.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中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优势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李文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及危险分级关系的探讨[D]. 于海舟. 郑州大学, 2020(02)
  • [6]VSTM2L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D]. 王丽强. 佳木斯大学, 2020(09)
  • [7]回顾性分析CRP与IL-6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D]. 罗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治疗中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瘤控、功能保护的临床对照研究[D]. 谭聪. 南昌大学, 2020(08)
  • [9]基于多参数磁共振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究[D]. 齐亚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18F-PSMA-1007 PET/CT在前列腺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D]. 钟凯翔.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前列腺癌放疗及PSA监测价值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