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高血压(论文文献综述)
肖参参[1](2021)在《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近年来的资料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始终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现阶段已达11.2%,其中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而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以及下肢功能的减退,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会逐渐发生改变,常伴随着足底压力异常分布、身体的稳定性下降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以健身气功·大舞作为运动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共经过4轮不同方式的评估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志愿者30人,并随机分成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实验组成员进行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练习频率为每天一次,每次70分钟,共练习14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指标变化,分析健身气功·大舞对实验组受试者步态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经过14周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后,实验组受试者相对于实验前,多项指标具有显着性或非常显着性差异,具体结果如下:(1)步态指标:(1)支撑期各阶段比例:左脚初始着地期(P1)、支撑后期(P4)、右脚支撑后期(P4)占比显着性增加(P<0.05),左、右脚中点支撑期(P3)占比出现非常显着性下降(P<0.01)。(2)步态的空间参数:步长出现显着性增加(P<0.05),步速出现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步宽、右侧足轴角出现显着性下降(P<0.05)。(2)平衡指标:(1)睁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Y轴平均摆幅均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2)闭眼期间的摆动长度、椭圆倾斜角度出现非常显着性减小(P<0.01),椭圆面积出现显着性减小(P<0.05)。(3)足底各区域指标:(1)接触面积:左脚T1、右脚HM的接触面积下降显着(P<0.05),左脚M2-M3、HL增加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HM、右脚M2-M3、M4-M5、HL增加显着(P<0.05)。(2)峰值压力:左脚M2-M3、右脚M2-M3、M4-M5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非常显着(P<0.01)。左脚M4-M5、AL、HL、右脚HM部位的峰值压力下降显着(P<0.05)。结论:(1)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步态指标具有积极影响,支撑期的各个阶段所占比例趋于合理化,步长、步速增加、步宽、足轴角减小。(2)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可以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衡能力,睁眼和闭眼期间站立时的身体稳定性显着增加。(3)健身气功·大舞练习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峰值压力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使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和压力更趋于合理化分布,降低峰值压力。
黄馥桦[2](2021)在《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及综合代谢现状,揭示影响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低收入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数据库,为循证医学提供依据,实现糖尿病患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中顺序性解释策略,按照量性-质性的研究顺序进行,首先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糖尿病健康知识及行为能力量表》、《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人口基本信息资料、既往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情况、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行为管理能力、心理痛苦现状;患者综合的生化代谢指标,探讨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再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按%为界分为两组,制定访谈提纲,对各组的个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最后结合量性研究的结果和质性访谈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客观揭示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影响因素。收集数据经双人编码、核对、数据录入、校对,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正态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绘制ROC曲线等。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和11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七步分析法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量性研究的结果:(1)低收入2型糖尿患者知识行为量表得分的达标率只有22.14%,23.69%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在中等及以上,需要引起临床关注。(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的达标率极低: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为26.41%、血压的达标率为20.39%,血脂的达标率为18%,BMI的达标率为58.44%,综合代谢均达标的患者只有5位,占比0.97%。(3)经单因素及进一步的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知识量表得分、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是Hb A1c达标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进一步计算知识量表、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中的临界点,得出三个量表对于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中的临界点分别为44.5、47.5、36.5。(4)68.7%的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参加过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培训,81.6%的患者最希望通过医生的介绍来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最希望得到的糖尿病管理知识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以及患病时的护理,他们无法坚持饮食、运动、及药物等自我管理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知识。2.质性访谈的结果:(1)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规范的自我管理,包括药物、监测血糖、获取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坚持运动、严格管理好饮食、定期复查以及综合控制;患者优秀的个人品、个体特征、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心情的调节;良好的环境因素的支持。(2)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患者缺乏规范的、综合的自我血糖管理,血糖控制率低下;患者缺乏与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有关,对血糖管理、控制的知晓率低下;患者个人的品质、对待疾病的态度等自身因素相关;缺乏患者周围的环境因素如家庭、社区等的支持。结论:1.低收入2型糖尿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较低,存在与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关注。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达标率极低,血糖、血压、血脂综合代谢均达标的患者只占0.97%。3.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知识量表得分、行为量表得分、心理痛苦量表得分是影响Hb A1c达标与否的主要因素。患者规范的自我管理、优秀的个人品质及良好的环境支持是促进糖化达标的保护性因素;相反,患者缺乏规范的、综合的自我管理、消极地应对疾病的态度及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是血糖控制的不利因素。4.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的知识非常欠缺,并且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这也是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
吴倩[3](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本研究依托于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人GLP-1和β细胞功能的研究(项目批号:81373594)。论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三部分,文献综述为中医从脾胃论治的研究进展及现代医学2型糖尿病与胃肠类激素的相关研究进展,理论研究为总结倪青教授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临床研究为半夏泻心汤对初诊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1.文献综述:总结概括中医学从脾胃论治的生理、病理、病机联系以及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包括对其理论应用、机制、临床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等进行综述。2型糖尿病以脾胃不和为核心病机,痰浊、瘀血为重要病理产物,从脾胃论治T2DM选用半夏泻心汤具有理论基础。2.倪青教授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目的:对倪青教授临床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的理论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整理探析倪青教授以脏腑辨证为理论基础从脾胃角度诊治T2DM的学术经验及思路方法。方法:总结倪青教授从脾胃论治T2DM的思路与方法,包括“脾胃”“胃气”的概念,T2DM脾、胃、肠病机发展的动态演变,脏腑分治法及脾系统合治法的内涵,并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归纳随证化裁加减规律,并附二则典型病例加以解释其临床应用。结论:“脾胃”的内涵其可概指脾、胃、肠,甚至可指消化、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即“大脾胃”的理论体系。T2DM的病程中,脾、胃、肠三者盈亏进退、虚实与共,可同病、并病,虚实转变无端,阴阳消长,寒热错杂,气血损益,证候更易具有动态变化,以脾胃为核心展开辨治,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调畅中焦枢纽之功,脏腑皆受其益。倪青教授以脾胃的生理病理变化为核心,运用截断扭转的思路病证结合治疗T2DM,纠正脏腑的病理状态,病证结合诊疗为基本思路,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期、诊疗,结合辨指标、辨体征,以确定诊疗方案。脏腑分治强调有主有从,横向宏观结合,关注他脏他腑同病;脾系统合治,着眼脾胃肠的气化过程,治疗以调虚实寒热升降并举。故以脾胃为基础的脏腑辨治为核心,贯彻中医整体观念,整体把握病机演变,以提高临床疗效。3.半夏泻心汤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思路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河北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初诊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患者117例,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单纯中药组、单纯西药组及中药西药联用组各39例。单纯中药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单纯西药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中药西药联用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十二甲双胍口服,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胃肠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失访脱落9例,最终108例患者完成本次观察研究,其中单纯中药组(BXXXTZ)35例,单纯西药组(EJSGZ)35例,中药西药联用组(BXXXTEJSGZ)38例。①血糖: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治疗前后组内统计对比均有意义(P<0.05),BXXXTEJSGZ血糖下降较另外两组更快更低,且中药联合西药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达标;治疗后BXXXTZ血糖控制良好7例,控制一般19例,控制不良9例;EJSGZ控制良好8例,控制一般22例,控制不良5例;BXXXTEJSGZ控制良好17例,控制一般18例,控制不良3例;②胃肠道激素水平:GLP-1:三组治疗后均能提高GLP-1水平,BXXXTEJSGZ提高血浆GLP-1的水平显着优于BXXXTZ和EJSGZ(P<0.01),且BXXXTZ提高GLP-1水平的趋势高于EJSGZ;GIP:三组治疗后GIP水平均有提高。与其他两组相比,BXXXTEJSGZ干预12周后可更明显提高患者的GIP水平(P<0.01),BXXXTZ与EJSGZ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YY:三组患者治疗后PYY分泌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三组PYY的变化统计学无明显差异;FGF21:三组治疗后FGF21水平均有提高。BXXXTEJSGZ可更明显提高患者的FGF21水平(P<0.01),BXXXTZ上升趋势要优于EJSGZ。③BMI:三组的体重水平(B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三者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XXXTEJSGZ降低体重趋势更明显;纳入研究的患者中,BXXXTEJSGZ对于肥胖人群体重的改善效果明显;④中医证候:BXXXTZ及BXXXTEJSGZ对于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显着优于EJSGZ(P<0.01),BXXXTEJSGZ有效率达92.11%,BXXXTZ有效率达88.57%;中药治疗可缓解改善口渴喜饮、多食易饥、恶心欲呕、腹胀、肠鸣矢气、嗳气、呃逆、大便溏泄、大便秘结、小便频多、胃脘疼痛等症状,而西药治疗对于相关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法改善症状;⑤安全性评估:三组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经统计均在正常范围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患者,可以控制血糖,调节胃肠类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刘淑芳[4](2021)在《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和非糖尿病肾病(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NDRD)的临床预测因素,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诊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明确诊断为CKD合并T2DM,且经肾穿刺活检并取得满意标本的患者106例。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生化指标和肾脏病理资料。按照肾活检病理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DN组和NDRD组(包括DN合并NDRD)。回顾性分析两组间中医证候、临床资料、肾脏病理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的106例患者,其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45岁)。且超半数的患者超重(67.4%),并已有糖尿病史5年以上。而84.9%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存在高血压。2 DN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BMI分组情况、24h-PRO、Scr、BUN、UA、Cys C、HCY、K、P均存在差异。且与NDRD组相比,DN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24h-PRO、Scr、BUN、UA、K、Cys C水平高,e GFR低,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血症发生率高。两组性别、年龄分布、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病史及病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镜下血尿、FBG、Hb A1c、SBP、DBP、ALB、TC、TG、HDL-C、LDL-C、VLDL-C、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本虚证中,DN组以肝肾阴虚证分布最多,其次是气阴两虚证。NDRD组脾肾阳虚证占比最大,气阴两虚证次之。脾肾阳虚证在NDRD组分布明显高于DN组,肝肾阴虚证在DN组分布明显高于NDRD组。标实证中,DN组以血瘀证分布最多,其次是湿热证。NDRD组湿热证占比最大,湿浊证次之。血瘀证在DN组分布明显高于NDRD组。4 NDRD病理类型有7种,包括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NDRD组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MN,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炎和Ig 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病理类型最多的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DN组肾脏病变程度比NDRD组严重,NDRD组患者球性硬化、小血管病变程度(有无硬化及炎细胞浸润)较轻,且统计学差异均显着(P<0.01)。两组间肾小球数、肾小球新月体发生率、间质纤维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DRD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糖尿病病程短、高肾小球滤过率、高血红蛋白是发生NDRD预测因子。进一步通过ROC曲线进行评估分析,发现肾小球滤过率预测ND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0.7%;血红蛋白预测NDRD的敏感性高达93.7%,特异性仅为62.8%。肾小球滤过率预测NDRD的曲线下面积是0.831,其最佳临界点为58.9ml/min/m2;血红蛋白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其最佳临界点为117g/L,即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8.9ml/min/m2和(或)血红蛋白超过117g/L时,发展为NDRD的风险明显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小于58.9ml/min/m2和(或)血红蛋白低于117g/L时,发展为DN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1本研究人群中NDRD患病率较高。2与NDRD组相比,DN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更长,肾功能更差,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磷血症发生率高。3中医证型中,DN组本虚证以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标实证以血瘀、湿热最为常见;NDRD组本虚证以脾肾阳虚、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标实证以湿热、湿浊最为常见。4 NDRD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Ig A肾病。两组患者肾脏病变程度不一,DN组肾脏病变程度比NDRD组严重,NDRD组患者球性硬化、小血管病变程度(有无硬化及炎细胞浸润)较轻。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是发生NDRD的独立危险因素。6应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评估发现: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8.9ml/min/m2和(或)血红蛋白超过117g/L时,发展为NDRD的风险明显增加。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小于58.9ml/min/m2和(或)血红蛋白低于117g/L时,发展为DN的风险明显增加。
孔海燕[5](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的汉化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翻译、回译、校正、专家内容效度评价、信效度检验(即标准汉化程序)形成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知识问卷(Heart Disease Fact Questionnaire,HDFQ)。使用中文版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调查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第一阶段:心脏病知识问卷汉化,信效度测试。首先获取原作者的授权,随之进行问卷翻译(Brislin双人翻译法),问卷校正、问卷文化调适则参考自评量表跨文化调适指南展开,经过预调查后形成中文版HDFQ,并以问卷法为理论依据调查纳入本次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408例)。信度方面,问卷内部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采用重测信度与Cronbach’s?系数检验;效度方面,采用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和项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因子分析测试结构效度,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和极端分组法分析区分度。第二阶段: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市某2所三甲医院、某三乙医院、某2所社区医院、淮南市某三乙医院、某2所社区医院的781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第三版糖尿病态度量表、中文版HDFQ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描述本次调查统计数据,频数与构成比描述定性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风险知识得分情况;糖尿病态度与心脏病风险知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选择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脏病风险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完成了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中文版HDFQ(HDFQ-C)。HDFQ-C包含2个维度:心脏病风险知识(16个条目),糖尿病与心脏病关系(10个条目)。总问卷Cronbach’s?=0.881,心脏病风险知识维度(条目数16个)Cronbach’s?=0.794,糖尿病与心脏病关系维度(条目数10个)Cronbach’s?=0.779,重测信度0.867。问卷S-CVI=0.904,I-CVI=0.750~1.000。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来看,相应公因子上所有条目荷载均>0.40。以原问卷结构为基础验证性因子分析HDFQ-C,验证结果证实:因子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拟合度,并且因子载荷量均>0.40,拟合指数RMSEA=0.035,RMR=0.012,GFI=0.920,CFI=0.924,IFI=0.948,χ2/df=1.486。2.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现况及影响因素。HDFQ-C总得分(17.61±2.68)分,其中心脏病风险知识与糖尿病与心脏病关系维度分别为(11.01±2.33)分和(6.60±1.6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职业、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心血管病变、是否患有高脂血症、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接受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式、糖尿病态度是T2DM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73.5%。结论1.中文版HDFQ信效度良好,可以采用中文版HDFQ对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情况展开分析评估。2.本研究结果提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心脏病风险知识,医疗机构及社区应高度关注该类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的健康宣教组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其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水平,以此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发生率。
刘佳迪[6](2020)在《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其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为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患者提供有效性及安全性依据。方法:对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门诊部及住院部患者中,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共60人。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60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受试者各30人。治疗组给予普通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0.5g,Tid,po)治疗基础上给予乌梅丸加减(400ml,Bid,po),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0.5g,Tid,po)。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12周,并将中医症候积分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身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实验数据的变化。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治疗前后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血糖的改善。经过,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FBG、2hPBG都有所降低。空腹血糖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对2hPBG的改善,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经过临床观察,并通过统计学的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所降低。而且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改善。因为体重的差异与身高有很大的联系,故不能单用体重来评定人体的肥胖程度。而由身高和体重两个数据获得的BMI是衡量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经过,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BMI都有所降低。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对中医症候疗效的改善。中医症候积分表将中医症候变化客观化。经过,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候均有所改善。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以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血糖、改善肥胖,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盈池[7](2020)在《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是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与否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选取开滦研究中参加了2016年度健康体检且完成HbA1c检测,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检测的糖尿病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HbA1c达标与不达标将观察对象分成2组:HbA1c达标组(HbA1c<7.0%),HbA1c不达标组(HbA1c≥7.0%)。以(ba PWV≥1400cm/s)诊断为动脉硬化。采用SPSS13.0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人群HbA1c达标与否与动脉硬化发生的关联。结果纳入统计学分析的观察对象共4869例,年龄范围为23~89岁,平均年龄为(59.49±9.86)岁,HbA1c水平为(7.61±1.64%),HbA1c达标者为2005例(41.18%)。HbA1c不达标组HbA1c水平为(8.60±1.42%)高于HbA1c达标组(6.19±0.48%)。HbA1c不达标组发生动脉硬化的检出率(90.61%)高于HbA1c达标组(8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心率、收缩压、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后,HbA1c不达标增加了糖尿病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OR值(95%CI)为1.60(1.28~2.02)。而性别差异对糖尿病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尚不明确,OR值(95%CI)为0.79(0.59~1.07)。将性别按男性、女性分层,校正了上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人群HbA1c不达标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高于男性糖尿病人群,OR值(95%CI)分别为1.86(1.10~3.13)和1.64(1.26~2.13)。结论HbA1c不达标增加了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图0幅;表6个;参171篇。
余娜[8](2020)在《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目前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具有胃肠胀气等副作用,为了获得活性高、安全性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本论文研究了黄酮和1-脱氧野尻霉素(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及机制,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分离纯化了基因重组的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MGAM-C/N),评价12种黄酮单体化合物对哺乳动物α-葡萄糖苷酶及纯化的MGAM-C/N的麦芽糖酶抑制活性。发现野黄芩素具有最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80.1±3.8μM,其次为黄芩素、六羟黄酮、槲皮素和2,3,4-三羟基苯乙酮。黄酮的3’,4’-羟基和5,6,7-羟基基团对发挥抑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了黄芩素、野黄芩素以及六羟黄酮与1-DNJ联用对鼠源α-葡萄糖苷酶及纯化的重组MGAM-C/N抑制活性,发现这三个黄酮和1-DNJ对MGAM-N均显示协同抑制活性,协同指数(CI)分别为0.65-0.85,0.36-0.76和0.54-0.82。对MGAM-C,仅黄芩素显示协同抑制活性,CI值为0.26和0.89之间。发现苯乙酮发挥协同作用的最小活性单元。体内麦芽糖负荷实验中,黄芩素与1-DNJ联用可协同降低正常小鼠的餐后血糖及AUC水平,降低效果与阿卡波糖相当。其次使用抑制动力学、分子对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等手段探索了黄芩素和1-DNJ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黄芩素和1-DNJ分别是MGAM-C/N的非竞争性和竞争性抑制剂,两种抑制剂的非竞争性结合是抑制剂间发挥协同抑制的基础。黄芩素和1-DNJ结合在MGAM-C/N不同的位点,改变了酶的构象,增加了彼此与MGAM-C/N结合能力,是导致酶和抑制剂结合能力增强和抑制活性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后,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药食同源中药,发现70%乙醇热回流提取黄酮效果最优。七种药食同源中药中,槐米黄酮含量最高,桂圆多糖含量最高,桑枝提取物具有最强的哺乳动物α-葡萄糖苷酶的麦芽糖抑制活性。HPLC-ESI-MS分析表明,桑枝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且桑枝黄酮与1-DNJ联用可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麦芽糖活性。本论文发现了黄芩素和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组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蔡秉洋[9](2020)在《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我国成年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64亿。2型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超重或肥胖一方面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另一方面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作为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之一的饮食疗法,对稳定血糖和调理体态有很好的作用。中医药膳与一般饮食疗法相比,注重食物的四性五味,且强调辨证论治,可以起到寓药于食的效果。稳糖窝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药膳学、营养学、食物学知识研发的一款高膳食纤维药膳主食。因此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肥胖情况,还能为在严格的饮食控制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一种新的主食选择。目的:为观察稳糖窝头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型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研究稳糖窝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初步了解稳糖窝头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干预性研究。研究人群主要来自北京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方式是以药膳主食替换一日单餐主食,餐次自选,维持初始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案不变。干预时长共14天,分为导入期、观察期。使用药膳主食名为“稳糖窝头”,由北京鑫记伟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冷冻成品。食用剂量依个体化设计,全日碳水化合物占能为每日需求能量的45%,以一日三餐计算单餐主食所含碳水化合物克数,替换为稳糖窝头颗数。观察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指标分为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细分为体型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信息,体型相关指标包含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率、腰围及内脏脂肪指数;血糖相关指标包含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分为本虚证候和标实证候,本虚证候包含有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标实证候包含有气郁证、血瘀证、肝阳上亢证、痰湿证、结热证、郁热证、湿热证。安全性指标有血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其中血脂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能包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包含尿素氮、肌酐、尿酸。统计方法使用IBM Statistics SPSS25.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结束。(1)入组一般情况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6例,其中门诊42例,住院4例。46例患者中,完成研究的患者有39例,脱落7例,剔除1例,有效样本数共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总体平均年龄56.79岁,年龄分布以51岁以上占76.31%,现病史、既往史以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2)疗效性指标分析: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表明,以稳糖窝头进行饮食干预后:①体型相关指标结果:体重下降0.43kg(P=0.008),BMI下降0.15kg/m2(P=0.01),男性腰围下降2.18cm(P=0.002),女性腰围下降2.5cm(P=0.002);②血糖相关指标结果:空腹血糖下降0.24mmol/L(P=0.021);③中医证候积分:阴虚证(P=0.000)、阳虚证(P=0.000)、气虚证(P=0.001)、气郁证(P=0.003)、血瘀证(P=0.007)、肝阳上亢证(P=0.001)、痰湿证(P=0.011)、结热证(P=0.028)、郁热证(P=0.033)、湿热证(P=0.001)的症状积分减少。其他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指标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1.05 U/L(P=0.048)。其他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以稳糖馒头替换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单餐主食,可显着减轻体重、腰围,降低BMI,且具有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调控血糖。
尹宁宁[10](2020)在《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生化指标和病人心理的干预治疗,以改善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为以后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提供运动干预的实验理论与实践依据。推广传统体育养生理念,使其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新时代“体医融合”提供新的探讨路径。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组别:健身气功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干预时间为12周,健身气功组和太极拳组的患者每周干预5次,每次60分钟,患者从始至终在同一小组同一教练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健身气功组的干预内容为健身气功自编套路,太极拳组为陈氏18式太极拳,对照组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分为生理指标和心理问卷调查。生理指标为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和C肽水平。心理问卷调查为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WB)、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结果:1)12周干预后,健身气功组、太极拳和对照组组内FBG和Hb A1C有所下降,但在干预前后组内及干预后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健身气功组C肽在干预后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C肽在干预后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呈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身气功组和太极拳组的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在干预后显着提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干预前后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在干预后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健身气功组的抑郁指数在干预后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抑郁指数有所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抑郁指数在干预后呈现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够稳定降低患者的FBG和Hb A1C水平,太极拳能够显着降低患者C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2)健身气功和太极拳有利于调节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幸福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健身气功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具有更加显着的效果。3)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适宜的治疗方式,建议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进行推广。
二、两种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高血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高血压(论文提纲范文)
(1)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糖尿病 |
2.1.1 概念 |
2.1.2 分类及特征 |
2.1.3 诊断标准 |
2.1.4 并发症 |
2.1.5 运动对糖尿病的影响研究 |
2.2 步态 |
2.2.1 步态概述 |
2.2.2 糖尿病对步态的影响 |
2.2.3 糖尿病人群步态的检测 |
2.2.4 运动对糖尿病人群异常步态的影响研究 |
2.3 健身气功·大舞及其健身功效研究 |
2.3.1 健身气功·大舞概述 |
2.3.2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3.3 健身气功·大舞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2.3.4 健身气功·大舞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
2.3.5 健身气功·大舞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3.6 健身气功·大舞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对象身体状况评估方案 |
3.1.2 实验对象的确定与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1.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研究结果比较 |
4.1.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空间参数研究结果比较 |
4.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研究结果比较 |
4.3.1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研究结果比较 |
4.3.2 健身气功·大舞干预前后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研究结果比较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指标的影响 |
5.1.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支撑期各阶段所占比例的影响 |
5.1.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空间参数的影响 |
5.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
5.3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指标的影响 |
5.3.1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与地接触面积的影响 |
5.3.2 健身气功·大舞对2 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力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身体状况安全问卷调查表 |
附录 B 相关仪器设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现状) |
1.2 相关定义(相关概念) |
1.3 理论依据(理论框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血糖管理的量性研究 |
2.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质性研究 |
第三章 结果 |
3.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血糖管理的量性研究 |
3.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质性研究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分析 |
4.2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 |
4.3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代谢控制现状及并发症现状分析 |
4.4 糖尿病知识及行为能力量表总、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总分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相关行分析 |
4.5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分析 |
4.6 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结果对临床的启示 |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的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量性研究)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质性研究) |
附录三 |
附录四 糖尿病健康知识及能力评估量表 |
附录五 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 |
附录六 质性访谈提纲 |
附录七 简易智力检测量表(Abbreviated Mental Test)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脾胃论治T2DM的研究进展 |
1 脾(胃)胰相关与2型糖尿病 |
2 脾失健运,脾胃不和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
2.1 脾失健运,脾胃不和 |
2.2 痰浊血瘀,气机失畅 |
2.3 气机失常,功能失调 |
3 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 |
4 调和脾胃祖方半夏泻心汤 |
4.1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 |
4.2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进展 |
综述二: 与糖尿病发病相关的胃肠类激素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与胃肠类激素的关系 |
1.1 胰高血糖素样肽-1 |
1.2 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样多肽 |
1.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
1.4 酪酪肽 |
1.5 胆囊收缩素 |
2 糖尿病相关的胃肠道激素治疗 |
第二章 倪青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经验 |
前言 |
1 “脾胃”的内涵 |
1.1 “脾胃”生理 |
1.2 重视“胃气” |
2 病机相互转化,重在动态把握 |
2.1 脾病及胃 |
2.2 胃病及脾 |
2.3 脾、胃病及肠 |
2.4 肠病及脾胃 |
2.5 生克制化,病及他脏 |
3 辨证施治,法随证立 |
3.1 理脾为主,脏腑分治 |
3.2 脾系统合治 |
3.3 病证结合,理楫脾胃辨治思路 |
4 验案举隅 |
第三章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1.5 研究方法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不良事件观察 |
1.8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基线比较 |
2.2 血糖指标 |
2.3 胃肠道激素水平 |
2.4 体重指数(BMI)比较 |
2.5 中医证候情况比较 |
2.7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立论依据 |
3.2 半夏泻心汤对血糖影响 |
3.3 半夏泻心汤对胃肠类激素指标的影响 |
3.4 半夏泻心汤对体重的影响 |
3.5 半夏泻心汤对中医证候改善 |
3.6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主要研宄成果 |
(4)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案 |
研究结果 |
1 纳入人群的一般特征 |
2 研究分组及各组特点 |
2.1 性别 |
2.2 年龄 |
2.3 BMI |
2.4 首次肾活检时糖尿病病程 |
2.5 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2.6 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 |
2.7 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吸烟、饮酒情况 |
2.8 CKD分期 |
2.9 实验室资料分析 |
3 中医辨证分型情况 |
3.1 本虚证 |
3.2 标实证 |
4 病理资料 |
4.1 NDRD组病理诊断情况 |
4.2 DN组与NDRD组光镜下肾脏病理特征 |
5 NDRD预测因子分析 |
5.1 Logistic回归分析 |
5.2 ROC曲线 |
讨论 |
1 DN和NDRD的临床特点 |
2 DN和NDRD的中医证候 |
3 DN和NDRD的病理特点 |
4 DN和NDRD的预测因素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
2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3.1 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 |
3.2 经典方剂 |
3.3 经验方 |
3.4 中成药 |
3.5 其他疗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的汉化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1.2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1.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
1.4 糖尿病患者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严重不足 |
1.5 国内外糖尿病知识测评工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4 技术路线图 |
研究一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
1 英文版HDFQ的汉化 |
1.1 问卷的翻译 |
1.2 问卷的回译 |
1.3 问卷的文化调适 |
1.4 目标人群预调查 |
2 中文版HDFQ的信效度检验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资料的收集 |
2.4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问卷汉化和文化调适专家的一般资料 |
3.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
3.3 问卷的汉化修订 |
3.4 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 |
4 讨论 |
4.1 中文版HDFQ的汉化 |
4.2 中文版HDFQ具有良好的效度 |
4.3 中文版HDFQ具有良好的信度 |
4.4 中文版HDFQ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
5 小结 |
研究二 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设计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资料收集 |
1.5 统计分析 |
1.6 质量控制 |
1.7 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2 T2DM 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掌握现况 |
2.3 T2DM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T2DM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
3.2 T2DM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受多种因素影响 |
3.3 小结 |
全文结论 |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介 |
致谢 |
综述 糖尿病患者知识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Ⅰ 汉化心脏病知识问卷专家函询表(第一轮) |
附件Ⅱ 汉化心脏病知识问卷专家函询表(第二轮) |
附件Ⅲ 心脏病知识问卷授权 |
附件Ⅳ 英文版心脏病知识问卷 |
附件Ⅴ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临床应用版) |
附件Ⅵ 第三版糖尿病态度量表 |
附件Ⅶ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件Ⅷ 知情同意书 |
附件Ⅸ 伦理审查批件 |
(6)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标准判定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结果 |
3.3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4 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 |
4.1 中医病名及临床症状的认识 |
4.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4.3 中医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辩证分型 |
4.4 中医学中关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 |
4.5 现代医学中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
4.6 现代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手段 |
5 方药分析 |
5.1 乌梅丸中医认识 |
5.2 乌梅丸现代药理研究 |
5.3 中药功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4 制方理论及药物配伍 |
6 疗效分析 |
6.1 对血糖的改善 |
6.2 对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改善 |
6.3 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改善 |
6.4 对中医症候疗效的改善 |
6.5 安全性评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是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3 资料收集 |
1.1.4 相关定义 |
1.1.5 统计学方法 |
1.1.6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观察对象的基线情况 |
1.2.2 影响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3 不同性别影响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2.4 非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硬化组糖尿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
1.2.5 分类变量赋值 |
1.2.6 糖尿病患者HbA1c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线性回归分析 |
1.3 讨论 |
1.3.1 糖尿病患者的HbA1c值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的关系 |
1.3.2 本研究的基线情况分析 |
1.3.3 本研究的意义 |
1.3.4 本研究的机制 |
1.3.5 其他危险因素对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影响 |
1.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1.4 结论 |
第2章 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与2型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2.1 前言 |
2.2 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2.3 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年龄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2 心率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3 吸烟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4 高血压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5 血脂异常及肥胖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6 性别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3.7 糖尿病相关因素对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
2.4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研究进展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8)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糖尿病 |
1.1.1 糖尿病分类 |
1.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1.3 糖尿病治疗药物 |
1.2 具有降糖活性的天然产物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2.3 多糖 |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1.3.1 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MGAM)和蔗糖酶异麦芽糖酶(SI) |
1.3.2 临床中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1.3.3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天然产物 |
1.3.4 药物联用抑制α-糖苷酶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思路 |
2 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动物 |
2.2.2 材料及试剂 |
2.2.3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
2.2.4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3.1 哺乳动物α-葡萄糖苷酶、重组MGAM-C/N的获得、表达、纯化 |
2.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 |
2.3.3 协同抑制的评价方法 |
2.3.4 黄芩素与1-DNJ联用对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 |
2.3.5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讨论 |
2.4.1 MGAM-C/N的纯化与鉴定 |
2.4.2 黄酮抑制α-葡萄糖糖苷酶的构效关系 |
2.4.3 5,6,7-三羟基黄酮与1-DNJ的协同作用 |
2.4.4 黄芩素与1-DNJ联用对小鼠餐后血糖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黄芩素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及试剂 |
3.2.2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
3.2.3 实验试剂及配置方法 |
3.3 实验方法 |
3.3.1 抑制类型的动力学分析 |
3.3.2 分子对接 |
3.3.3 荧光光谱分析 |
3.3.4 圆二色光谱分析 |
3.4 结果讨论 |
3.4.1 酶抑制动力学研究 |
3.4.2 分子对接研究 |
3.4.3 荧光光谱分析 |
3.4.4 圆二色光谱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药食同源植物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及试剂 |
4.2.2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
4.2.3 实验试剂及配置方法 |
4.3 实验方法 |
4.3.1 植物提取物的制备和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
4.3.2 植物提取物的黄酮成分分析 |
4.3.3 桑枝的液质正负模式检测 |
4.3.4桑枝黄酮与1-DNJ协同实验 |
4.4 结果讨论 |
4.4.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 |
4.4.2 植物提取物的黄酮成分分析 |
4.4.3 桑枝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
1.1 中医食疗的概念 |
1.2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简介 |
1.3 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
1.4 讨论 |
2 碳水化合物在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中的研究概述 |
2.1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简介 |
2.2 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 |
2.3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糖尿病研究现况 |
2.4 低碳饮食结合谷物主食干预糖尿病发展前景 |
2.5 讨论 |
第二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人群 |
2.2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案 |
3.1 基线调查 |
3.2 干预方案 |
3.3 主要评价指标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1.1 入组情况 |
1.2 脱落情况 |
1.3 剔除情况 |
1.4 性别情况 |
1.5 年龄情况 |
1.6 病史情况 |
2 疗效性指标分析 |
2.1 体型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2.2 血糖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2.3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分析 |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1 血压指标数据分析 |
3.2 血脂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3.3 肝功能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3.4 肾功能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
1 疗效性指标 |
1.1 体型相关指标 |
1.2 血糖相关指标 |
1.3 中医证候信息 |
2 安全性指标 |
2.1 血压指标 |
2.2 血脂相关指标 |
2.3 肝功能相关指标 |
2.4 肾功能相关指标 |
3 试验质量管理 |
3.1 研究计划设计 |
3.2 研究计划施行 |
3.3 试验物质 |
3.4 试验记录和报告 |
第六部分 结语 |
1 主要研究结果 |
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健康中国 2030”背景下“体医融合”亟待新的突破 |
二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日趋庞大 |
三 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2型糖尿病及治疗方法 |
一 2型糖尿病 |
二 治疗方法 |
第二节 健身气功与2型糖尿病干预 |
一 健身气功与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 |
二 健身气功与2型糖尿病 |
第三节 太极拳与2型糖尿病干预 |
一 太极拳与太极拳的健身机理 |
二 太极拳与2型糖尿病治疗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 实验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数理统计法 |
第三节 技术路线图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一节 患者的基线数据 |
一 实验流程 |
二 患者的基线数据 |
三 患者的身体参数与血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血糖生化指标的影响 |
一 干预前后受试者FBG水平的变化 |
二 干预前后受试者Hb A1C的变化 |
三 干预前后受试者C肽水平的变化 |
第三节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心理状况的的影响 |
一 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结果及分析 |
二 抑郁量表的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第一节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T2DM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 |
一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T2DM患者FBG的影响 |
二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T2DM患者Hb A1C的影响 |
三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T2DM患者C肽水平的影响 |
第二节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T2DM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
一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于T2DM患者幸福感指数的影响 |
二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T2DM患者抑郁状况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两种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人的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身气功·大舞对2型糖尿病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D]. 肖参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低收入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预测模型的构建及综合代谢现状调查[D]. 黄馥桦. 汕头大学, 2021
- [3]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胃不和证临床疗效观察[D]. 吴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特点研究[D]. 刘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知识问卷的汉化及临床应用[D]. 孔海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乌梅丸加减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D]. 刘佳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是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D]. 刘盈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黄酮与1-DNJ协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及机制[D]. 余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D]. 蔡秉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D]. 尹宁宁.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