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高燕青[1](2021)在《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选用自拟中药灌肠方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艾迪莎)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与单用艾迪莎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临床试验的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艾迪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艾迪莎。12周疗程结束后,从中医和西医两方面对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评定比较,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单项症状疗效评定:经t检验,两种治疗方案都能改善患者临床表现中的主要症状(P<0.05),但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艾迪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两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艾迪莎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卡方检验,治疗后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艾迪莎中西医结合治疗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单用艾迪莎治疗。(3)临床疗效评定: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缓解率、临床有效率、内镜应答率以及黏膜愈合率这四项评价指标,对两种方案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艾迪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单用艾迪莎能更有效提升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4)生活质量:通过IBDQ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经t检验,治疗后两组的本项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在上升幅度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艾迪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单用艾迪莎能使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自拟中药灌肠方联合艾迪莎与单用艾迪莎相比,两者均可改善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前者在各项指标的评定中有明显优势,且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说明自拟中药灌肠方临床治疗UC(大肠湿热证)安全有效,与西药联合疗效更佳。

孙屿昕[2](2021)在《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文献角度梳理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现况,理清现有干预措施种类及结局指标类型,了解临床对该病研究侧重点,确定待加强研究领域,为学者开展领域内研究提供参加依据。2.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成药进行疗效评价与排序,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nae Library从建库至2021.03(更新检索时间)。纳入不同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干预措施包括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疗法,不区分剂型与给药途径;对照措施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不做限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学指标、血液指标、电子肠镜表现、肠道菌群。研究采用Mapping review研究方法绘制纳入研究的证据分布情况,并使用AMSTAR 2评估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报告质量。研究二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6月收录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工作,分析其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三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框架下的网状Meta分析方法,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量表,使用Revman 5.3进行直接比较分析,使用ADDIS 1.16.5和STATA 16软件进行网状间接比较分析,对每个结局指标绘制网状结构图和Rank排序图,寻求当前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方案于2020年10月注册于PROSPERO平台(CRD420213867)。结果研究一纳入73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报告质量都为极低。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限定为疾病活动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缓解期,1.4%(1/73)系统评价受试者为非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13.7%(10/73)系统评价不限制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其他研究未对受试者病情做明确限定。46.6%(34/73)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仅为中医药干预,其余均为中西医结合干预。干预措施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灌肠、栓塞纳肛、静脉注射、穴位贴敷、超声诱导。对照措施通常包括西医临床一线用药,如美沙拉秦、柳氮磺胺吡啶、激素制剂、肠道益生菌、安慰剂等。没有研究使用空白对照。58.9%(43/73)的研究报告了有基金支持,39.7%(29/73)的研究未报告受试者的诊断标准。研究二纳入410项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5727名受试者。方法学特征方面,单中心试验占比最多(337/410,82%),10.9%(45/412)试验未报告研究对象来源,双中心的试验有18项,3中心试验7项,4中心试验1项,9中心试验1项,13中心试验1项,18中心试验1项。5.1%(21/410)试验对患者或研究者进行盲法,没有试验报告结局评价人员相关盲法信息。1.7%(7/410)试验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64.9%(266/410)试验未报告详细的随机序列生成方法,29.5%(/121/410)使用简单随机方法,其中随机数字表法是最常用的(n=109),随机抽签法(n=9),抛硬币法(n=1),有1项试验仅报告使用简单随机未说明具体方法;另外还包括中央随机法(n=3)、软件随机(n=13)、区间随机法(n=1)。有1项试验报告了样本量估算。0.5%(2/410)试验报告有方案注册。8.5%(35/410)试验报告了存在缺失数据,27.1%(111/410)试验报告有基金支持。平均样本量为(84.2±40.3)例。临床特征方面,59.3%(243/410)试验针对活动期UC患者,2.2%(9/410)试验针对缓解期患者,1项试验针对活动期+缓解期患者,其余38.3%(157/410)未报告疾病分期情况。涉及干预措施265种,其中中成药21种。有3种干预措施的试验超过10项,包括18种中药剂型。干预组中的中药给药途径包括7种,频率前三依次是口服(n=214)、灌肠(n=128)、口服结合灌肠(n=86),其次为药物纳肛(n=4)、静脉点滴(n=1)、口服结合贴敷(n=1)、口服结合静脉点滴(n=1)。纳入研究报告最多的结局指标是临床综合疗效指标,其次为安全性结局、中医症状评分等。研究三纳入33项中成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涉及2862例,其中男性受试者多于女性受试者(男性1209例,女性960例),每组的基线特征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33篇RCT中,42.4%(14/33)的试验没有报告随机数字生成的方法。三项研究实施了双盲。没有试验对结局统计分析人员实施盲法。18.2%(6/33)的试验得到了资金支持。研究共涉及19种干预措施,多数为中成药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单独应用中成药的研究较少。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脓血便/腹痛消失率方面使用锡类散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并且安全性可能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在腹泻消失率/里急后重消失率方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可能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结论关于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数量较多,方法学和临床特征的报告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整体研究质量偏低,并且对照措施采用安慰剂的研究较少,目前得出的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阳性结果结局指标尚不能被视为确证性结论。领域内涉及干预措施范围较广,需要关注对于缓解期患者的药物干预及卫生经济学、生命质量、安全性指标等结局指标的报道,有针对性的开展数量更多、方法学设计更严谨、研究报告质量更高的临床研究。

李江甜[3](2021)在《温阳清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温阳清肠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的临床效应及不良反应,客观评价此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探索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临床依据和方法。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原则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口服温阳清肠方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温阳清肠方每日1剂,水冲服200ml,分早晚二次空腹温服。美沙拉秦肠溶片1.0g,每日两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每次2.0g,每日两次。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症状疗效、肠镜疗效及安全性评定。研究所采集的相关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结果:综合疗效方面:1.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中临床有效27例,对照组中临床有效2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10%、66.6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在临床缓解率方面,治疗组中临床缓解25例,对照组中临床缓解1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6.20%、56.6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疗效方面:1.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93.1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提示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两组各单项症状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均能改善脾肾阳虚证候。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腹痛、腹胀、食少纳差、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余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脾肾阳虚证候,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肠镜疗效方面:1.黏膜愈合率比较:治疗组复查肠镜提示肠粘膜愈合18例,对照组复查肠镜肠粘膜愈合10例,治疗组、对照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62.07%、33.33%,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的黏膜愈合率优于对照组。2.结肠镜治疗积分比较:进行组内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经检验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脾肾阳虚证,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本临床观察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温阳清肠方联合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胡霞[4](2021)在《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七大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1年1月9日,以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检索关于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依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名评价员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对系统评价的结果进行阐述和讨论。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026篇,最终共纳入3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共2031例患者,其中单用疏肝健脾法治疗组617例,对照组606例;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406例,对照组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27,95%CI[2.31,4.64],Z=6.64,P<0.00001)、治愈率(OR=2.15,95%CI[1.42,3.26],Z=3.61,P=0.0003<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4.05,95%CI[-5.92,-2.19],Z=4.26,P<0.0001)、腹痛、胸胁胀痛、腹胀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白细胞介-8水平(SMD=-2.04,95%CI[-2.53,-1.55],Z=8.13,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SMD=-2.71,95%CI[-4.35,-1.07],Z=3.24,P=0.001<0.01)、提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SMD=1.23,95%CI[0.91,1.55],Z=7.54,P<0.00001),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OR=0.17,95%CI[0.06,0.46],Z=3.52,P=0.0004<0.01)、结肠镜评分、改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疏肝健脾组在改善白细胞介素-6水平、降低疾病活动程度、降低复发率、提高肠道黏膜愈合情况方面与西医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疏肝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较西医常规治疗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73,95%CI[2.24,6.21],Z=5.04,P<0.00001)、治愈率(OR=2.72,95%CI[1.82,4.05],Z=4.91,P<0.00001)、改善总体中医症状(WMD=-2.70,95%CI[-3.94,-1.46],Z=4.27,P<0.0001)、腹痛、腹泻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能明显降低疾病活动程度(WMD=-1.37,95%CI[-1.81,-0.93],Z=6.13,P<0.00001)、改善结肠镜评分(WMD=-0.92,95%CI[-1.33,-0.51],Z=4.40,P<0.0001)、改善抑郁情绪,但对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焦虑情绪等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总体而言,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有良好优势,可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而文献关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一氧化氮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肠道菌群数量、Baron内镜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屏障功能等指标报告较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缺少关于其他指标(疾病活动指数、凝血功能指标、病理组织学改善等)的报告,且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偏倚风险较高,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今后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大样本、结局指标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尽量使用盲法和分配隐藏,增加远期随访,关注安全性指标,并增加疏肝健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谭高展[5](2021)在《针刺中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全面收集针刺中药并用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文献,并筛选出其中符合要求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评价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针药并用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找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相关医学数据库如知网、Pubmed中所有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及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Meta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23篇RCT文献,涉及188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针刺中药并用组)949例,对照组(西药组)933例。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UC总有效率为95.02%(801/8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0%(640/829),整体检验效应Z=9.81(p<0.00001),OR=5.79,95%CI=[4.08,8.22],提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的总体临床疗效较好。在治愈率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49.5%(345/697),对照组为28.8%(197/683),OR=2.80,95%CI=[1.99,3.92],整体检验效应值Z=5.97(p<0.00001),提示针刺中药并用组治愈率高于西药组。在肠镜疗效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镜疗效为96%(105/109),对照组为70%(77/110),OR=8.67,95%CI=[2.97,25.34],整体检验效应值Z=3.95(P<0.0001),提示针刺中药并用组肠镜疗效较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研究结果显示Z=3.84(p=0.0001),SMD=-0.85,95%CI=[-1.29,-0.4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后TNF-α结局指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血清白介素-8(IL-8)的研究结果显示SMD=-1.65,95%CI=[-3.56,0.27],Z=1.68(p=0.0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对IL-8结局指标较好。在安全性方面,5篇文献进行了安全性指标的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1%,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7.7%,整体检验效应值Z=3.53(p=0.000<0.05),OR=0.08,95%CI=[0.02,0.33],提示针药并用治疗U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对干预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目前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中,针刺取穴常选经络及穴位(前10位)为:足阳明经-上下巨虚和足三里,足太阴经-阴陵泉和三阴交,任脉-水分、天枢、气海和中脘,足太阳经-脾俞;所用高频(前10位)中药为:黄连、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甘草、白术、党参、白及、地榆及薏苡仁。结论:本次Meta分析提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治愈率、肠镜下疗效以及降低TNF-α、IL-8的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虽然存在纳入文献质量总体不高,目前尚无针刺中药并用对比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西药的临床研究等不足之处,但对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

宫宇澄[6](2021)在《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3个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2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检索时间从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Drugs,Chinese Herbal;ulcerative colitis”等作为英文检索词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等作为中文检索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文献。根据制定的纳排标准,搜索及筛选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其中文献研究的干预措施包括:试验组:单独使用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寒热并用法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以总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将筛选后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最终所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与探讨。结果:本系统评价共纳入71篇文献,涉及5714例患者。根据中药处方的组成,可将纳入研究分成芍药汤类、泻心汤类、乌梅丸类、连理汤类及不属于以上4类的其他类,共5类中药处方。Meta结果显示:1、芍药汤类:①芍药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8,95%CI(1.21,1.36),P<0.0001]②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92,95%CI(-1.58,-0.25),P=0.007];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52,95%CI(-0.74,-0.29),P<0.00001];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84,95%CI(-1.11,-0.57),P<0.00001];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MD=-0.74,95%CI(-0.92,-0.55),P<0.00001]③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SMD=-0.99,95%CI(-1.17,-0.81),P<0.0001]④芍药汤类组改善 UC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MD=37.66,95%CI(29.67,45.64),P<0.00001]⑤芍药汤类组改善 UC 患者 Geboes 指数优于对照组[MD=-0.54,95%CI(-0.68,-0.40),P<0.00001]。2、泻心汤类:①泻心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6,1.28),P<0.0001]②泻心汤类组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MD=1.25,95%CI(0.96,1.53),P<0.00001]③芍药汤类组改善UC患者Geboes指数优于对照组[MD=-0.53,95%CI(-0.70,-0.36),P<0.00001]3、乌梅丸类:乌梅丸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3,1.31),P<0.0001];4、连理汤类:①连理汤类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6,95%CI(1.11,1.22),P<0.0001]②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68,95%CI(-2.08,-1.27),P<0.00001];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19,95%CI(-1.38,-0.99),P<0.00001];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41,95%CI(-2.17,-0.64),P=0.0003];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33,95%CI(-1.87,-0.79),P<0.00001];③连理汤类组改善UC患者 Baron 评分优于对照组[MD=-0.66,95%CI(-0.95,-0.38),P<0.0001]。5、其他类:①其他类组中药处方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6,95%CI(1.21,1.32),P<0.0001]②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腹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40,95%CI(-2.30,-0.51),P=0.002];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脓血便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53,95%CI(-2.49,-0.57),P=0.002];其他类组改善UC患者腹痛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1.22,95%CI(-1.75,-0.69),P<0.00001];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里急后重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SMD=-0.37,95%CI(-0.60,-0.14),P=0.001]③其他类组中药处方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MD=-1.26,95%CI(-1.66,-0.78),P<0.0001]。结论:①运用寒热并用法治疗UC的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可提高治疗UC的有效率,无论单用寒热并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均可提高UC治疗有效率。②芍药汤类、连理汤类及其他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更有效;③芍药汤类、连理汤类及其他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Baron评分均更有效。④芍药汤类、泻心汤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更有效。⑤芍药汤类、泻心汤类寒热并用中药处方与常规西药比较,无论单用中药处方或是与西药联用,改善UC患者Geboes指数均更有效。

孔海霞[7](2021)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辨证用药的寒热规律分析目的:已通过检索近十年文献得到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用药特点,活动期以清热药为主,缓解期以补虚药为主,而在药性的统计中,活动期以寒凉药物为主,缓解期以温热药为主。进一步明确我院中医药治疗UC不同疾病分期下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和肛肠科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录入其住院病历处方药物组成建立数据库,对单药药味、药性及功效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得到UC活动期重度共计用药100味,使用总频次共474次,中度用药110味,使用总频次共681次,轻度用药141味,使用总频次共977次,缓解期用药117味,使用总频次共496次;在药类分布上,UC活动期的重度和中度均以清热药为主,活动期的轻度及缓解期均以补虚药为主;在药性分布上,UC活动期重度使用的药物性味以寒凉药为主,频率41.77%;中度、轻度及缓解期使用的药物性味以温热药为主,频率分别为41.41%、40.94%、38.31%;聚类结果显示,UC活动期以白头翁汤为基础方,随着疾病的活动度下降,温热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多,缓解期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结论:UC主要治疗原则以祛邪泻实、调和脾胃气机为主,活动期偏重清法和缓解期偏于补法,活动期随着病情活动度减轻,使用的药物药性偏于温热。第二部分经典寒热方剂对肠道温度受体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在基于疾病分期进行寒热辨证的基础上,观察经典寒热方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温度受体TRPV1和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寒热辨证施治法起效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1.分组:将SD大鼠44只,体质量218~224 g,于实验开始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选取4只大鼠留取肠道标本作为基线数据。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25只;对照组分别于造模第10天、17天、24天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留取数据;模型组大鼠于造模第10天随机处死5只,并随机分出5只作为清热组;模型组造模第17天随机处死5只,并随机分出5只作为温阳组。2.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大鼠予蒸馏水自由饮用,模型组通过自由饮用4.5%硫酸葡聚糖钠盐溶液(DSS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第10天起,模型组大鼠继续自由饮用1%DSS溶液维持7天;造模第17天起,所有动物均自由饮用蒸馏水。3.给药:造模第10天起,清热组予以白头翁汤10.5 g/kg/d;造模第17天起,温阳组予以理中汤8.4g/kg/d,均予每日1次灌胃并持续治疗1周。4.每日记录大鼠一般情况、饮水量,每日称取体重记录。5.通过HE染色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对大鼠进行模型确认及疾病分期。6.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温度受体TRPV1、TRPM8蛋白的表达。明确UC大肠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大鼠温度受体表达的特点,同时评价经典寒热方剂对UC的治疗作用及对TRPV1、TRPM8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1.由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在自由饮用4.5%DSS溶液第10天大鼠表现为易激惹、明显的粘液脓血便以及体重的下降,提示大鼠UC模型诱导成功。2.体重: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体重逐渐增加,无异常。造模第10天、第17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第24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重上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同期模型组体重值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炎症评分: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评分显着上升,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予以白头翁汤、理中汤分别治疗1周后,炎症评分均有下降,P<0.01,具有显着性差异。4.模型组温度受体表达情况:基线及各对照组中均可见TRPV1的阳性表达,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D10)、模型组(D17)、模型组(D24)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TRPV1表达下调。基线及各对照组中均可见TRPM8的阳性表达,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D10)、模型组(D17)、模型组(D24)与同期空白对照组相比,TRPM8表达逐渐下调(P>0.05)。5.治疗组温度受体表达情况:清热组较同期模型组TRPV1表达水平下调(P>0.05),温阳组较同期模型组TRPV1的表达上调(P>0.05)。清热组TRPM8较同期模型组表达水平上调(P>0.05)。温阳组TRPM8较同期模型组表达上调(P>0.05)。6.发现了 rV1/M8变化曲线。基线组大鼠是寒温平衡,以此数据作为基线,用TRPV1及TRPM8表达量的比值(缩写为rV1/M8)可得到一条寒热相对变化曲线,可看出,在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极期时,rV1/M8表达上升,TRPM8快速下调,TRPV1下调不明显,与UC活动期以大肠湿热证的辨证相一致;在炎症后期,TRPV1表达快速下调,TRPM8下调趋势缓慢,rVl/M8表达下调,与UC缓解期的脾胃虚寒证的辨证相一致。经白头翁汤治疗后,rV1/M8较模型组同期下调明显,同时低于寒温平衡线;经理中汤治疗后,rV1/M8下调,且低于寒温平衡线。结论:1.DSS溶液可以诱导出的大鼠UC模型,具有良好的剂量-时间-病理相关性,能够基本模拟UC的大肠湿热及脾胃虚寒证,适合进行UC的寒热证研究。2.随着UC辨证阶段转化,温度受体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在大肠湿热阶段,TRPV1、TRPM8下调;在脾胃虚寒阶段,TRPV1下调,TRPM8下调。3.寒温方剂按照传统分阶段辨证使用能够有效减轻肠道组织炎症,同时可干预温度受体的表达水平。清热方剂可降低TRPV1表达,温阳方剂可提升TRPV1表达;清热方剂可提升TRPM8表达,但温阳方剂也可提升TRPM8表达。温度受体可能是传统寒热药物的疗效作用靶点之一。4.rV1/M8与UC的传统寒热辨证具有较好的契合性,需要进行进一步验证并深入研究。

邢潇潇[8](2021)在《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的循证医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涉及到多学科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密不可分,发病率日益增高,为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部分UC患者在接受不同周期与浓度的西药治疗失败后,出现肠道炎症加重,甚而继发贫血、水钠潴留、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而此时围手术期的风险与手术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更是有着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应在疾病缓解期尽快给予有效治疗方法。除应用常规西药缓解患者症状外,中医药在UC的治疗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使用发现,经典名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对于湿热证型的UC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最新指南中中药治疗亦提及上三方,但此三方临床治疗UC的疗效无明确比较,对于证型相似、症状难以明确区分的患者该如何选择,仍有待研究。目的此研究旨在探索经典名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治疗湿热证型UC的疗效对比,为临床方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循证医学,传统Meta分析通过对病理检查评分、结肠镜检查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17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1 β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6评分等连续性变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Cohen’s d、95%CI等方法;对二分类变量总有效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95%CI和L’Abbe图等方法分析;不同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通过Q统计与I2进行评价;异质性来源可通过Meta回归及气泡图辅助分析;运用剪补分析的漏斗图和Egger检验来评估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贝叶斯分析通过运用Stata16.0及GeMTC软件绘制纳入文献的临床总有效率的证据网络图、校正漏斗图、预测区间图、计算各闭合环的不一致性大小,运用GeMTC绘制总有效率概率排序图。结果基于循证医学的传统Meta分析结果:(1)初步检索收录1268篇文献,最终纳入10项研究,观察组431例,对照组430例;(2)运用白头翁汤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RR=1.28,95%CI[1.09,1.50],p=0.00);(3)白头翁汤治疗组在肠黏膜病理检查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SMD=-1.38,95%CI[-1.70,-1.06],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4)白头翁汤治疗组的结肠镜检查评分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分数低于对照组(SMD=-1.25,95%CI[-1.57,-0.93],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白头翁汤治疗组TNF-α水平(SMD=-1.33,95%CI[-1.70,-0.95],p=0.00)、IL-17 水平(SMD=-1.54,95%CI[-1.89,-1.19],p=0.00)、IL-1 β 水平(SMD=-2.75,95%CI[-3.18,-2.32],p=0.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葛根芩连汤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SMD=-0.81,95%CI[-1.07,-0.54],p=0.00)、IL-6水平(SMD=-1.20,95%CI[-2.00,-0.41],p=0.00)方面均较对照组疗效显着,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芍药汤较对照组在改善UC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疗效显着(RR=1.31,95%CI[1.11,1.53],p=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通过补充纳入28篇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芍药汤与柳氮磺吡啶比较(OR=10.14,95%CI[2.56,41.09]),白头翁汤与柳氮磺吡啶比较(OR=6.99,95%CI[1.91,27.71]),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与柳氮磺吡啶比较(OR=4.62,95%CI[1.27,17.16]),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OR=2.93,95%CI[1.61,5.41]),结果差异均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传统Meta分析表明,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较常规西药可更有效地提高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诸多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网状Meta分析表明,在改善UC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芍药汤合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

王婷玉[9](2021)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和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负累。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往往不能给患者带来满意的疗效,并且常伴有不良反应发生。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针对本病脾虚失运,湿热蕴肠的基本病机,以健脾清肠法治疗UC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评价指标、方法学质量的差异,导致结论不完全统一,具体疗效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判断。同时,由于各研究间中药方剂的不同,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或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健脾清肠法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挖掘其核心药物组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6个数据库中2020年10月前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由2名评价者相互独立完成文献检索、筛选工作,再由第3名评价者对比两者获得的文献,并做出最终决定。其后提取纳入文献资料,规范文献内中药名称,评价文献质量。通过Revman软件和R软件完成Meta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获取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和蛋白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TTD及OMIM数据库中获取UC相关靶点。对两者取交集后,输入STRING平台获取PPI参数,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图,筛选潜在的重要靶点和蛋白质功能模块。运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共同靶点涉及的细胞组成、分子功能、生物进程和信号通路,对富集程度较高的条目进行描述。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的网络图,筛选核心药物组合治疗UC的关键成分和靶点。研究结果1 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2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治疗UC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41,95%CI(2.46,4.72),P<0.00001]、临床治愈率[OR=2.84,95%CI(2.18,3.71),P<0.00001]、中医证候有效率[OR=3.19,95%CI(1.71,5.97),P=0.0003],降低肠镜总积分[SMD=-0.57,95%CI(-0.91,-0.24),P=0.0009]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41,95%CI(0.20,0.84)]。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临床治愈率方面,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相较于单纯口服效果更优。次要观察指标中,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法可明显降低症状总积分[SMD=-1.22,95%CI(-1.84,-0.61),P<0.00001]、腹泻症状积分[SMD=-0.72,95%CI(-0.93,-0.51),P<0.00001]、腹痛症状积分[SMD=-0.77,95%CI(-1.22,-0.32),P=0.0008]、脓血便症状积分[SMD=-0.55,95%CI(-0.93,-0.18),P=0.004]、里急后重症状积分[SMD=-0.66,95%CI(-0.89,-0.43),P<0.00001]、复发率[OR=0.36,95%CI(0.17,0.80),P=0.001]及血清 IgM 水平[MD=-0.52,95%CI(-0.98,-0.06),P=0.03],但在血清 ESR 水平[MD=-1.19,95%CI(-4.42,2.04),P=0.47]、IgA 水平[MD=-0.17,95%CI(-0.36,0.02),P=0.08]、IgG 水平[MD=0.40,95%CI(-3.12,3.93),P=0.82]和补体C3水平[MD=-0.04,95%CI(-0.55,0.46),P=0.86]改善方面与西药治疗无明显差异。纳入文献共计使用中药种类17种,药物61味,总使用频次297次。使用频次前6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白术、木香、茯苓、党参、黄连,类别方面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使用较多。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黄连、白术、木香。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核心药物组合共有11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33个蛋白质靶点,UC相关靶点有1227个。两者的交集靶点共131个。构建PPI网络筛选其中互相作用较为密切的靶点56个,主要蛋白质功能模块参与的生物进程包括对脂多糖的应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和对活性氧的应答。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42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等;主要作用靶点55个,包括PTGS2、ESR1、NOS2、PPARG、MAPK14等。主要信号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1.运用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西药相比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修复,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2.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抗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

王艳茹[10](2021)在《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UC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生物学过程及分子信号通路,来确定理论可行性;临床验证中以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作为治疗组,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症状的前后评分,观察血清、肠黏膜组织中相关影响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评估痛泻要方加味的临床疗效,努力为轻中度UC寻找安全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以明确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UC(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理论研究:在TCMSP数据库中搜索痛泻要方加味所有中药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DrugBank四个数据库获取UC的受体靶点,制作Venny图以寻找药物和疾病的共有靶标;结合Cytoscape软件对中药复方调控网络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展示;在STRING数据库中寻找靶点蛋白图,安装Network Analysis插件构建网络核心;运行R及per1脚本,得到GO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核心蛋白进行3D结构的重建,实现Vina分子对接。临床验证:依据拟定的病例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78例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查随机数字表确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治疗8周,治疗期间均停服其它可能会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且饮食、休息、锻炼等基础治疗相同,8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查。观察不同阶段主要和次要症状、肠镜下的黏膜评分及相关影响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①在疾病数据库中得到UC的靶点共4635个,TCMSP数据库中整合的中药成分98个,简化后的药物靶点共231个,药物和疾病的共有靶标有161个。②在STRING数据库中寻找核心蛋白,筛选出AKT1蛋白受体与中药的有效成分能进行高效对接,结合能低,构象稳定。③对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有生物学过程(BP:2352条)、细胞组分(CC:68条)、分子功能(MF:190条),KEGG通路与类固醇激素、精氨酸生物的合成,色氨酸、谷胱甘肽代谢等密切相关。④剔除中途退出者,最终被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共75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⑤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各项症状及影响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各证候评分及总评分、血清5-HT、肠黏膜AKT1及NF-kBmRNA的表达水平差值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两组的影响因子指标治疗后均能改善,且两组疗效相当;在5-HT及NF-kBmRNA表达水平上,降幅快于对照组,治疗组显示有优越性。⑥对照组7例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现象,呕吐评分高于治疗组的1例评分。⑦治疗组的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5.7%),且达到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的比重较高(57.9%)。⑧两组三个月内的复发率均占有一定比例,但复发率有差异,治疗组有优越性。结论:①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从理论层面证实了痛泻要方加味对UC起治疗作用的可能性;②提出AKT1、5-HT蛋白可作为临床验证的观测指标;③临床上证实了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及美沙拉秦肠溶片口服对UC的肝郁脾虚证型确有疗效,且中药治疗组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④中药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改善上强于对照组;⑤用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⑥对于提取的血清5-HT、肠黏膜AKT1及NF-kBmRNA,治疗组的数据总体上优于对照组;⑦研究表明在患者的总有效率、总体症状改善及3个月复发率层面,中药治疗组都展现了很大的优势。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对肝郁脾虚型UC的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实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不足与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 1 改良的 Mayo 活动指数
    表 2 单项症状评分表
    表 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表
    表 4 临床疗效评定表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文献综述
    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概述
        1.1 定义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 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2. 流行病学信息
    3. 患者生活质量
    4. 疾病治疗
        4.1 现代医学治疗现况
        4.2 我国传统医学治疗现况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图评价
    1. 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数据提取与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2.5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
        3.2 文献基本情况
        3.3 文献发表情况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5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3.6 证据分布图
    4. 讨论
        4.1 研究主要发现
        4.2 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特征系统性评价
    1. 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研究方法学设计特征
        3.3 纳入研究临床特征
        3.4 结局指标报告情况
    4. 讨论
        4.1 该领域RCT方法学特征存在的不足
        4.2 该领域RCT临床特征存在的不足
        4.3 研究的局限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成药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的网状Meta分析
    1. 背景
    2. 方法
        2.1 研究方案注册
        2.2 资料来源与检索
        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偏倚风险评估
        2.7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筛选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6 一致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3.7 Rank排序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温阳清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
    2.5 统计方法
3.研究数据分析
    3.1 患者入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3.3 疗效结果分析
    3.4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
        4.1.1 UC病因及发病机制
        4.1.2 UC治疗的认识
        4.1.3 对照组用药依据
    4.2 中医学对UC的认识
        4.2.1 UC中医病因病机
        4.2.2 脾肾阳虚证
    4.3 温阳清肠方治疗UC的研究
        4.3.1 温阳清肠方组方
        4.3.2 温阳清肠方组方依据
        4.3.3 组方单味药功效及药理作用分析
5.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1.7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
    2.3 “疏肝健脾法VS西医常规”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3.1 临床总有效率
        2.3.2 临床治愈率
        2.3.3 中医症状积分
        2.3.4 炎症因子水平
        2.3.5 改良Mayo活动指数与结肠镜评分
        2.3.6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2.3.7 IBDQ评分
        2.3.8 肠道黏膜愈合疗效
        2.3.9 复发率
        2.3.10 不良反应
        2.3.11 其他
        2.3.12 发表偏倚分析
    2.4 “疏肝健脾法+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治疗U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临床治愈率
        2.4.3 中医症状积分
        2.4.4 ESR、CRP水平
        2.4.5 改良Mayo活动指数和结肠镜评分
        2.4.6 SAS 评分和SDS 评分
        2.4.7 复发率
        2.4.8 不良反应
        2.4.9 其他
3 讨论
    3.1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1 流行病学研究
        3.1.2 发病机制
        3.1.3 治疗
    3.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1 病名
        3.2.2 病因
        3.2.3 病机
    3.3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依据
    3.4 疏肝健脾类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3.4.1 柴胡
        3.4.2 白芍
        3.4.3 防风
        3.4.4 陈皮
        3.4.5 黄芪
        3.4.6 白术
        3.4.7 茯苓
        3.4.8 甘草
    3.5 主要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3.5.1 炎症因子水平(IL-6、IL-8、IL-10、TNF-α)
        3.5.2 改良Mayo活动指数
        3.5.3 Baron内镜评分
        3.5.4 HAMA评分和HAMD评分
        3.5.5 IBDQ评分
        3.5.6 ESR、CRP水平
        3.5.7 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NK水平)
    3.6 疗效总结
    3.7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数据库检索式与检索结果
附录2:Jadad评分量表
附录3: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
附录4:改良Mayo活动指数
附录5: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针刺中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筛选
    1.3 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文献特征描述
    2.3 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2.4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UC中医病因病机
    2.针刺中药并用治疗UC的作用机制
    3.结果讨论
    4.验案举隅
    5.创新点
    6.总结优势和局限性
    7.展望与未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个人简介
    附录3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环境因素
        1.2 遗传因素
        1.3 微生物因素
        1.4 免疫因素
        1.5 其他因素
        2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2.1 药物治疗
        2.2 非药物治疗
        3 祖国医学治疗进展
        3.1 中医内治
        3.2 中医外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寒热并用法治疗UC
        2.1 现代名医经验
        2.2 寒热并用经典方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范围及方法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Meta分析结果
        3.2 局限性
        3.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图
    附录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表
    附录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基本情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分期辨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RPV1和TRPM8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特征及中药的调控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辨证用药的寒热规律分析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资料总计
        2.2 频数分布
        2.3 类别分布
        2.4 UC不同疾病分期聚类分析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药物频数
        3.2 药类药性分布
        3.3 聚类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典寒热方剂对肠道温度受体TRPV1、TRPM8的表达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2.2 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制备
        2.3 大鼠给药方法
        2.4 大鼠称重方法
        2.5 大鼠整体观察
        2.6 实验动物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处理
        2.7 结肠组织的固定、切片及HE染色
        2.8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RPV1、TRPM8蛋白表达
        2.9 统计学处理数据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状态观察
        3.2 大鼠体重变化(单位 g)
        3.3 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切片下观察
        3.4 DSS诱导的大鼠UC结肠组织TRPV1、TRPM8蛋白表达特点
        3.5 白头翁汤、理中汤对DSS诱导的大鼠UC结肠组织TRPV1、TRPM8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发现rVl/M8与溃疡性结肠炎传统的寒热辨证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具有作为寒热证指标的潜力
    4. 讨论
        4.1 炎症不同时期温度受体变化的特点
        4.2 白头翁汤调控温度受体的表达
        4.3 理中汤调控温度受体的表达
        4.4 白头翁汤、理中汤调控rV1/M8的表达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附录2 综述一中筛选的文献目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的循证医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1 西医对UC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对UC治疗的研究进展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1 促炎性细胞因子
        2 抗炎性细胞因子
        3 其他因子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资料与设计
        2 文献检索与处理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药物治疗的贝叶斯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检索与处理
        3 数据提取与分析
        4 结果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PubMed检索策略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检索策略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中药名称规范
        7 质量评价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文献筛选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研究的中药使用情况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5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
        3 存在的不足
        4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健脾清肠法核心药物组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5 基因本体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结果与分析
        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筛选
        2 UC相关靶点筛选
        3 核心药物-UC共同靶点筛选
        4 共同靶点PPI网络图构建
        5 GO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6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
        讨论
        1 有效成分
        2 关键靶点
        3 GO分析
        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学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症候
        1.4 中医治疗
    2 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学认识
        2.1 西医病因病机
        2.2 溃疡修复与影响因子
        2.3 西医治疗
    3 小结
1 研究方法
    1.1 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
    1.2 临床验证
2 结果
    2.1 理论成果
    2.2 临床结果
3 讨论
    3.1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认识
    3.2 痛泻要方加味的认识
    3.3 网络药理学视角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4 临床验证角度探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附表: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观察表
    影响因子检测方法
个人简介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高燕青.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中药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证据图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D]. 孙屿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温阳清肠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李江甜.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4]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胡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针刺中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谭高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6]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D]. 宫宇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溃疡性结肠炎中寒热药物临床使用规律及对温度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 孔海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患者的循证医学分析[D]. 邢潇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婷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痛泻要方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作用机制的研究[D]. 王艳茹.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