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生丝细度偏差及检测丝长问题的研究

缩短生丝细度偏差及检测丝长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缩短生丝纤度偏差检验丝长问题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1](2019)在《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及检测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生丝纤度检测是对规定长度生丝直径均匀度的评价。根据国家标准,生丝检测样品是由生丝切断工序随机产生的50个丝锭组成。装置绕丝机构对每个丝锭绕取生丝100回(1.125m/回)并重复4次。装置称量模块称量每次绕取的生丝重量,再根据纤度公式计算出生丝的纤度。根据实验产生的200组生丝纤度数据计算出样品生丝的平均纤度、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三个参数并确定生丝样品的等级。目前传统生丝纤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检测工序:绕丝机构绕取200绞100回的生丝、摇丝机将200绞的生丝摇成小丝、ZSX-98生丝纤度仪称量出每绞生丝的纤度并打印生丝纤度检测报表。本论文在项目组提出一种生丝纤度检测装置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生丝纤度检测装置将传统生丝纤度检测工序集成于一体,自动完成绕丝、制丝、计算纤度、数据保存、生丝定级等工序。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生丝断丝检测传感器设计、装置改进后的检测数据分析和新装置的不确定度、检测精度评定。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主要包括硬件部分和程序部分。硬件部分改进包括对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串口通信电路、电源电路、接口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完成了装置电机控制程序、断丝信号检测程序、以及数据处理程序的编写和移植。检测装置的断丝传感器根据光电对射原理,实现对生丝断丝的实时检测。传感器光电接收管接收由光电发射管发射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感器过丝勾信号关断机构对生丝断丝前后光电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差异进行放大。传感器的断丝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供单片机采集,最后实现了对生丝断丝故障的准确检测。根据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改进前后产生的实验数据,计算出装置与人工的检测不确定度,确定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改进前后的性能。通过对比新装置和人工产生的纤度数据,分析装置改进后的检测精度。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新装置运行的更稳定并且新装置的检测不确定度和精度得到明显改善。

毕海忠,姚方,汪小东,陈锦明,李振华[2](2018)在《生丝质量检验流程与关键控制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相关生丝国家标准的规定,对生丝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及关键控制点进行全流程介绍,希望对我国生丝质量检验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和统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许建梅,周颖,陆尧,王欢,薛毅,白伦[3](2017)在《生丝纤度检验中样本数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主导的生丝纤度检验国际标准的制定已进入委员会阶段,为了给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样本数量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通过对三种常规规格生丝进行大批取样与纤度实测,建立生丝纤度样本库,并对此样本库进行反复的有放回抽样,得到不同样本数量下生丝纤度偏差的平均值与抽样误差的变化图。结果表明了200绞样本数量的合理性。

许建梅,周颖,李淳,伍冬平,白伦[4](2016)在《生丝线密度检验精密度的评价与测定》文中认为为准确评价采用生丝线密度仪进行线密度检验的精密度(即重复性与重现性误差),掌握样本的非均质性对检验结果精密度的影响程度,利用抽样数量为200绞100回(112.5 m)时不同规格生丝线密度检验的精密度数据,设计了2种试验方案进行精密度的测定。一是采用同一样本进行5个实验室间的循环比对试验;二是由5个实验室分别对同一批丝的不同样本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同一样本进行检验时精密度水平很高,重复性与重现性平均误差变异小于3%,而采用不同样本时,平均误差变异达到了10%左右,表明生丝样本的非均质性对生丝线密度检验精密度的影响较大,应用该试验方法进行精密度评价和测定时应考虑样本的非均质性,以便真实地反映实际检验的精密度水平。

王晨[5](2016)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电子检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生丝为丝绸行业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初级产品,它的质量是影响丝织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生丝外观检测主要依靠人工视觉检测。随着机器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检测代替人工检测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的生丝外观检测研究,基于现有的相关技术,提出了采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对生丝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生丝的检测精度,并提出了适合本方法的生丝评级标准。首先是整个生丝外观检测平台的搭建,通过双罗拉牵引装置使生丝以一定的速度运行,采用线阵CCD图像传感器、LED光源、远心镜头组成的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打背光的方式在Halcon软件的平台下实现生丝图像的连续采集。采集生丝图像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图像分析。通过采用阈值分割、形态学开运算的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生丝主干和直径计算,进而得到其CV值。为了验证本方法的计算结果,我们将上述生丝检测相关装置搭建在乌斯特条干仪ME100之上进行同步检测,将匀度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者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对于生丝疵点部分,本文根据现有的生丝检验国家标准提出了面积法将生丝的疵点划分为5大类。其中特大疵点、大疵点、普通疵点对应于清洁检验;小疵点对应于洁净检验;微小疵点是黑板检验所无法检测到的,但可对鲜茧缫制生丝外观质量和剑杆织机高质量经丝要求提供保障的新一类疵点,本文将其统计结果纳入到洁净成绩中,形成新的洁净成绩。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采用SVM的方法对生丝疵点进行识别,并且得到了较高的识别效率。最后参照生丝黑板检验的各项指标,本文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外观电子检测实现这些指标的基础上,以20/22D的生丝为例,通过对6A、5A、2A丝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检测方法的生丝外观评级标准。实验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电子外观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并且更精确地进行生丝外观检测。

刘欣[6](2011)在《基于cRIO的生丝品质实时电子检测软件系统的开发》文中提出生丝是我国丝绸行业的重要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垄断性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生丝品质在生丝的条干均匀度和疵点检测项目上仍采用黑板人工目光检验。这种检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检验人员的主观影响,检验结果主观性强,重现性较差。随着丝绸行业的技术进步,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日益提高,生丝电子检测已迫在眉睫。论文介绍了自行研发的一套生丝品质电子检验系统。该系统硬件上采用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CompactRIO平台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以改进型SD-1生丝细度仪(采样率为10k S/s)采集的电压值序列为判别依据,利用NI cRIO(CompactRIO)平台内置的FPGA(可编程门阵列)芯片μs级的时间控制特性以及内装的9014实时控制系统;软件上借助NI 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FPGA以及RealTime模块来开发软件系统,其中,重点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系统的开发。论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包括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以及准确性实验,并对不同等级的生丝进行了大量采样,分析了实验数据与生丝品级的对应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生丝品质的快速,准确,单锭、多锭,在线检测和分析。系统的推广应用将会提高生丝品质的检测效率,同时,对我国生丝电子检测手段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周国丽[7](201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生丝匀度电子检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丝的均匀度、清洁和洁净是生丝品质的主要指标,对丝绸产品的质量及出口创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生丝的匀度、清洁和洁净检验仍沿用传统的黑板检验,完全依靠人眼目光评定,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丝绸行业迫切希望能采用一种不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客观的测试生丝质量的电子检测设备和实验方法。生丝电子检测主要是围绕以上三项检验指标展开,正在研究的传感方式主要有电容式和光电式两种。国内生丝电子检测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某些关键技术不能取得突破,影响了国产化的进程。本研究室围绕生丝电子检测中匀度、清洁和洁净的国产化问题展开攻关,本文主要深入研究基于虚拟仪器的生丝匀度的电子检测及影响指标的细节问题。本研究以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为开发环境,采用改进的光电式生丝纤度动态检测装置和DAQ 6024E采集卡采集数据,应用LabVIEW编程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与电容式长丝条干仪同步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光电式测量的原理及可行性;利用编写的去除疵点程序分析生丝疵点对匀度CV%产生的影响;通过计算一定丝长的切断变异系数,探讨生丝长短轴不匀对光电式电子检测的影响;最后结合颣节判别程序一起,深入研究基于CompactRIO平台的FPGA(可编程门阵列)进行单锭、高速、实时的在线检测与分析,确立整套生丝电子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范蓉蓉[8](2010)在《实时无线生丝纤度测量的研究》文中认为生丝纤度偏差是生丝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丝的等级及其各种工艺性能,生丝纤度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织物的质量和使用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目前纤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生丝纤度检验标准的改变等使人们对生丝纤度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一套在缫生丝纤度实时无线监测系统,利用实验室自制的改进的生丝纤度测试装置,对缫制中的湿态生丝直径进行测量,以期从根本上来寻求提高生丝纤度品质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通过选取可靠的NI WLS系列无线传输设备进行了数据的传输、采集,避免了在工厂进行实时采集时需大量布线的麻烦,实现了远距离的监控。在工厂实现了在线数据采集和远距离数据传输,并对改进的生丝纤度测试装置测量的电压值与莱卡显微镜测量的生丝直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出了输出电压值和生丝直径之间的转换关系式,通过曲线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此为依据对曲线图所反映出的在缫生丝纤度变化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解释。此外,根据工厂实际调查情况设计了一套粒符数统计管理系统,可方便得到车间内各组车粒符数中心率及允许率,并结合生丝纤度曲线对该厂的生丝添绪时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失添、多添现象的规律。

史佳丽[9](2010)在《基于CRIO的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系统》文中指出我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垄断性的资源优势,但在评定生丝质量上,对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仍采用黑板人工目光检验。这不仅使检验的公正性受到影响,而且在效率、精确度方面也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电子方法检测生丝,已成为业内期待的一件大事。随着现代电子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速织机的普及,化纤、棉纺、毛纺行业电子检测手段不断升级,丝绸行业也迫切希望生丝检验也能采用电子仪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本论文探讨了国内外生丝颣节的电子检验方法,并总结了目前取得的一些进展,结合本研究室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系统。本系统运用现代光电传感器技术和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结合NI(National Instrument)公司的LabVIEW软件和CompactRIO硬件,实现生丝颣节的电子检验。软件上,用LabVIEW编写了一套完整的生丝颣节判别程序,包括颣节的分类计数程序和生成报表程序等,并通过自编的一套生丝颣节模拟波形程序完成对判别程序的验证测试。硬件上,将改进的生丝纤度检测装置与NI CompactRIO连接起来,通过网络通讯接口将上位机上的程序下载到实时处理器中,利用I/O模块内置的可直接与传感器相连的信号调理以及FPGA中的采集程序将纤度传感器的生丝数据传到FPGA中,并利用RIO FPGA内置的核心数据传输机制,负责将数据传到实时处理器中以进行实时分析,离线处理或数据记录,并将结果保存于实时处理器的非易失性存储中。最后通过FPGA接口将保存的数据传到上位机上进行显示和生成报表。本论文对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以及可重复性等,测试结果证明系统基本能够实现生丝颣节的快速,准确,多锭,在线检测和分析。

许建梅[10](2007)在《生丝电子检验中纤度变异系数分级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目前使用的生丝检验标准中,检验指标主要为纤度偏差、匀度、清洁、洁净。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电子检验手段的推广,国外生丝消费方面对于生丝电子检验的需求不断加强。自从1995年国际丝绸协会1995年发表《95`生丝便览》,提出了以生丝纤度变异系数(CV系数)为主要质量检验指标的提案以来,生丝电子检验技术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生丝生产与需求方面因为所采用的标准不一致而发生的各种贸易纠纷日趋激化,并且直接造成了像中国这样生丝出口总额占世界80%的生丝出口大国的利益损失。可以说生丝电子检验标准的制定不但事关国家利益,而且决定了生丝贸易的国际竞争成败。为了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国际生丝质量评价与贸易的平台,争取在国际化生丝检验标准研制中的主导权和发言权,以保护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最大生丝出口份额的我国丝绸产业的利益,积极开展生丝电子检验标准相关理论研究,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在我国有关部门支持下,本课题就生丝电子检验标准研发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国际生丝检验标准研究中各国共同关注的生丝纤度变异系数为质量指标的生丝检验分级标准相关理论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为了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丝电子检验标准体系,本文对生丝纤度变异系数质量指标的分布及其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结合大量的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实测数据,以生丝抽样分级理论为指导,得到了以生丝纤度变异系数为质量指标的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及分级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对分级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具有相关性的正态总体的随机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布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种情况下的变异系数抽样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并详细分析了正态总体特征参数及子样容量对变异系数抽样分布形态及其数字特征的影响。变异系数抽样分布的导出不仅是对概率论中变异系数抽样分布理论作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补充与完善,而且还为后面以纤度变异系数为质量指标的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2、基于独立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布,根据生丝检验中生丝纤度样本值是连续变化的特点,对具有相关性的正态总体的连续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等效样本的方法,推导了生丝电子检验中抽样丝段的变异系数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等效分布能够很好的描述实际抽样检验中样本变异系数的分布,同时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等效所产生的误差的影响。3、探讨了生丝电子检验中样本容量问题。利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索了合理的样本数量范围。在本研究采用的检验体系内生丝检验的抽样丝长采用800-1000米,检验筒子数采用30-40个时,检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而且检验效率比较高;从而提出了较合理的抽样方法。4、利用生丝纤度偏差比公式,分析了不同检验丝长的生丝纤度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利用纤度偏差比来估计反映生丝纤度波动特性的两个参数(拟似周期T和衰减率λ)的值,并给出了不同检验丝长的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5、根据上面研究得到的变异系数抽样分布和抽样方法,对不同检验丝长的生丝纤度变异系数的等级设定理论及分级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检验,给出了各不同检验丝长变异系数的抽样分布,从而得到了纤度变异系数的分级精度表达式及等级界限值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不同规格生丝的分级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分级方案的合理性和精确性。6、对卷装间条干均匀度的差异,即变异系数的波动特性及其分级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CV系数的变异系数的近似分布,及其分级精度的数学表达式,从而提出了分级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对该分级方案进行了验证。

二、关于缩短生丝纤度偏差检验丝长问题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缩短生丝纤度偏差检验丝长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及检测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丝纤度光电检测方法
        1.2.2 电容式检测方法
        1.2.3 CCD图像检测方法
        1.2.4 称重检测方法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1.3.1 论文结构
        1.3.2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
    2.1 概述
    2.2 装置检测原理
    2.3 装置组成部分
    2.4 硬件电路改进
        2.4.1 单片机电路
        2.4.2 电源电路
        2.4.3 RS232串口电路
        2.4.4 断丝传感器接口防护电路
    2.5 程序部分改进
        2.5.1 正常运行程序
        2.5.2 补丝运行程序
    2.6 本章小结
3 装置断丝检测传感器设计
    3.1 概述
    3.2 混合式断丝检测传感器原理
    3.3 传感器机械部分设计
    3.4 传感器电路系统设计
        3.4.1 电路原理
        3.4.2 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3.5 实验与结果分析
        3.5.1 试验准备
        3.5.2 试验分析
        3.5.3 实物展示
    3.6 本章小结
4 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4.1 概述
    4.2 不确定度来源
    4.3 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3.1 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评定
        4.3.2 A类的不确定度评定
        4.3.3 B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4.3.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4.4 本章小结
5 装置检测精密度分析
    5.1 概述
    5.2 检测精密度分析
    5.3 试验
        5.3.1 试验方案的设计
        5.3.2 试验结果和分析
        5.3.3 数据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生丝质量检验流程与关键控制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丝的组成与基本性质
2 生丝检验技术
    2.1 检验项目
    2.2 检验基本流程
    2.3 检验操作技术
        2.3.1 抽样
        2.3.2 重量检验
        2.3.3 外观检验
        2.3.4 品质检验
        (1) 切断
        (2) 纤度检验
        (3) 强力检验
        (4) 抱合检验
        (5) 均匀度检验
        (6) 清洁、洁净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3)生丝纤度检验中样本数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抽样检验方法的评价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论

(4)生丝线密度检验精密度的评价与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密度计算方法
2 试验方案的设计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原始检测数据
    3.2 精密度计算
4 结论

(5)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电子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生丝匀度检验
        1.1.1 匀度检验的原理
        1.1.2 匀度检验的方法
        1.1.3 匀度检验的标准
    1.2 传统生丝疵点检验
        1.2.1 清洁检验及其方法
        1.2.2 洁净检验及其方法
    1.3 国内外生丝外观检验研究情况
        1.3.1 基于电容检验法的研究
        1.3.2 基于光电检验法的研究
        1.3.3 黑板检验和电容检验的对比研究
        1.3.4 电容检验和光电检验的对比研究
        1.3.5 生丝抽样检验分级理论的研究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生丝电子检测系统
    2.1 机器视觉系统简介
        2.1.1 机器视觉系统的概述
        2.1.2 机器视觉系统的检测原理
    2.2 系统的硬件配置
        2.2.1 线阵CCD传感器
        2.2.2 远心镜头
        2.2.3 LED光源
        2.2.4 图像采集卡
        2.2.5 罗拉牵引装置
        2.2.6 计算机
    2.3 系统的性能测试
        2.3.1 系统的稳定性测试
        2.3.2 系统的重现性测试
    2.4 生丝图像的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丝匀度检验
    3.1 生丝的图像处理
        3.1.1 阈值分割
        3.1.2 形态学处理
    3.2 生丝匀度检验的实现
        3.2.1 生丝直径的获取
        3.2.2 CV值的计算
        3.2.3 检测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丝疵点检验
    4.1 生丝疵点的划分
        4.1.1 现有的生丝疵点划分标准
        4.1.2 基于面积法的生丝疵点划分
    4.2 基于SVM的生丝疵点识别
        4.2.1 特征提取
        4.2.2 实现生丝疵点识别的多类SVM构造
        4.2.3 识别的效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丝电子检测系统的生丝评级
    5.1 匀度指标的设定和统计
        5.1.1 均匀度变化条数的设定
        5.1.2 CV值的统计
    5.2 对比黑板检验结果的疵点分析和统计
        5.2.1 清洁成绩的设定
        5.2.2 洁净成绩的设定
        5.2.3 微小疵点的划分
    5.3 基于本系统的生丝评级标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6)基于cRIO的生丝品质实时电子检测软件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传统的生丝检验概述
        1.1.1 传统生丝匀度检验概述
        1.1.2 传统生丝颣节检验概述
    1.2 生丝电子检验概述
        1.2.1 生丝电子检验的必然趋势
        1.2.2 现阶段研究的生丝电子检测方式
        1.2.3 国内外生丝电子检测现状
    1.3 传统黑板检验存在的缺陷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环境
    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2.2 系统设计要求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
    2.4 软件系统的编程环境及其模块
        2.4.1 LabVIEW 简介
        2.4.2 FPGA 模块
        2.4.3 Real-Time 模块
第三章 系统设计的相关定理及硬件介绍
    3.1 数据采集设备及选型标准
        3.1.1 数据采集的原理简介
        3.1.2 数据采集卡的主要指标
        3.1.3 被测试信号的连接方式
    3.2 主流的测控系统简介
    3.3 NI COMPACTRIO 简介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编程
    4.1 电子检测系统的理论依据
        4.1.1 匀度的检测算法
        4.1.2 颣节的检测算法
    4.2 程序设计流程
        4.2.1 开发FPGA Ⅵ
        4.2.2 开发RT Host Ⅵ
第五章 系统数据的传送及其报表
    5.1 文本数据的传递方式
    5.2 系统报表生成程序
        5.2.1 报告模板
        5.2.2 生丝品质报表程序设计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集成
    6.2 系统稳定性测试
    6.3 系统准确性测试
        6.3.1 系统判别模拟生丝颣节
        6.3.2 系统判别定值电压的匀度CV
        6.3.3 PC-based 系统与cRIO-based 系统的比较
    6.4 实验数据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本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
    7.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基于虚拟仪器的生丝匀度电子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丝匀度检验的发展概述
        1.1.1 匀度的重要性
        1.1.2 匀度检验的发展概述
    1.2 生丝匀度黑板检验
        1.2.1 匀度检验原理
        1.2.2 匀度检验方法
        1.2.3 黑板检验缺陷
    1.3 生丝匀度电子检测
        1.3.1 生丝电子检测的由来
        1.3.2 国内外生丝匀度电子检测现状
    1.4 生丝匀度检验标准
        1.4.1 生丝匀度黑板检验标准
        1.4.2 生丝匀度电子检测标准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
第二章 光电式传感器测量原理分析
    2.1 电容式生丝匀度检测原理
    2.2 光电式生丝匀度检测原理
    2.3 实验数据采集
        2.3.1 编程软件LabVIEW 简介
        2.3.2 实验数据采集设备
        2.3.3 实验数据采集条件
    2.4 实验数据分析
        2.4.1 生丝匀度CV%的计算公式
        2.4.2 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第三章 疵点对生丝匀度CV%的影响
    3.1 生丝疵点的分类
    3.2 生丝疵点的编程思路
    3.3 去除生丝疵点的编程方法
    3.4 疵点对生丝匀度CV%的影响分析
        3.4.1 长丝条干仪测量结果分析
        3.4.2 不同等级生丝测量结果分析
第四章 CV_b%与纤度均方差的关系及CV_(nm)%的意义
    4.1 CV_b%与纤度均方差的关系
        4.1.1 CV_b%的概念及计算
        4.1.2 纤度偏差的检验
        4.1.3 CV_b%与纤度均方差的关系
    4.2 切断变异系数的计算意义
        4.2.1 切断变异系数的概念
        4.2.2 切断变异系数的计算
        4.2.3 切断CV%值对比分析
        4.2.4 CV_(1m)%的计算意义
        4.2.5 实验及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CompactRIO 的实时检测分析
    5.1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简介
    5.2 CompactRIO 简介
    5.3 本文所用cRIO 系统配置
    5.4 基于cRIO 的实时检测分析
        5.4.1 实时检测的装置
        5.4.2 实时检测程序分析
        5.4.3 实时检测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实时无线生丝纤度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定纤生丝的纤度理论
        1.2.1 生丝纤度均方差
        1.2.2 茧丝纤度
        1.2.3 细限纤度
        1.2.4 定纤生丝纤度模型
    1.3 纤度管理
        1.3.1 感知器的校验
        1.3.2 纤度调节
        1.3.3 绪粒数管理
        1.3.4 目前纤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对生丝纤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对在缫生丝纤度测量的研究现状
        1.4.2.1 隔距片摩擦力测试方法
        1.4.2.2 光电感知测试方法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硬件介绍
    2.1 SD-1 型生丝纤度动态测试仪
        2.1.1 SD-1 型纤度仪工作原理
        2.1.2 改进的生丝纤度测试装置准确性测试
    2.2 无线通信技术
        2.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2.2 基于ZigBee 技术的无线传感器
        2.2.3 NI Wi-Fi 无线数据采集设备
        2.2.4 两种设备的测试比较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流程图
    3.3 LabVIEW 简介
    3.4 程序设计
        3.4.1 系统采集、储存程序
        3.4.2 系统数据读取、分析程序
    3.5 系统稳定性测试
第四章 工厂实际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4.1 工厂实际采集与遇到的问题
    4.2 数据处理手段
        4.2.1 频谱分析
        4.2.2 滤波
第五章 结果分析
    5.1 生丝纤度数据分析
        5.1.1 细限纤度
        5.1.2 CV%计算
    5.2 绪符数分布
        5.2.1 一绪生丝绪符数统计
        5.2.2 绪符数统计管理设计
    5.3 生丝添绪时间
    5.4 系统误差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CRIO的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传统的生丝颣节检验方法
        1.2.1 传统生丝检验的回顾
        1.2.2 传统的生丝颣节检验
        1.2.2.1 清洁检验
        1.2.2.2 洁净检验
        1.2.3 传统生丝检验存在的问题
    1.3 生丝电子检验的概述
        1.3.1 生丝电子检验的趋势
        1.3.2 目前国内外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的研究概况
        1.3.3 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系统的工作环境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软件工作环境
    2.2 系统的硬件工作环境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2.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2.3.2 系统的设计过程
        2.3.2.1 设计原理
        2.3.2.2 设计过程中的测试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生丝纤度检测装置
        3.1.1 生丝纤度检测装置的原理介绍
        3.1.2 生丝纤度检测装置的一系列改进
    3.2 NI CompactRIO
        3.2.1 CompactRIO组件介绍
        3.2.2 CompactRIO的构建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编程
    4.1 系统程序设计方法
    4.2 系统主要程序及其界面介绍
        4.2.1 用户界面程序
        4.2.2 判别应用程序
    4.3 生丝颣节的模拟
        4.3.1 实测生丝纤度曲线特点
        4.3.2 模拟生丝疵点程序
        4.3.2.1 模拟思路
        4.3.2.2 模拟程序
        4.3.3 模拟程序验证判别程序
        4.3.4 程序参数调整
第五章 系统数据的传送与分析报表
    5.1 系统数据的传送
    5.2 系统数据的报表生成
        5.2.1 报表生成程序
        5.2.2 报表生成模板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稳定性测试
    6.2 系统准确性测试
        6.2.1 系统判别模拟生丝
        6.2.2 系统判别人为疵点的生丝
    6.3 系统实测与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
    7.1 本论文主要贡献
    7.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生丝电子检验中纤度变异系数分级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国际生丝检验及分级标准的发展历史
        1.1.1 早期生丝检验及分级标准的研究情况
        1.1.2 二战后生丝检验分级标准的发展及国际化
    1.2 中国生丝检验及分级标准的发展历史
    1.3 生丝电子检验方法及标准的研究工作
        1.3.1 生丝电子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1.3.2 生丝抽样分级标准的理论研究
    1.4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1.4.1 生丝传统检验方法与电子检验方法的比较
        1.4.1.1 传统检验
        1.4.1.2 电子检验
        1.4.2 生丝电子检验及其标准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5.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5.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正态总体的变异系数抽样分布
    2.1 变异系数的抽样分布研究概况
    2.2 变异系数的抽样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2.2.1 变异系数的抽样分布定理
        2.2.2 子样变异系数的数字特征
        2.2.2.1 子样变异系数的期望值
        2.2.2.2 子样变异系数的方差
    2.3 均值为零的正态总体的变异系数的抽样分布
    2.4 变异系数抽样分布的形态
        2.4.1 子样容量对抽样分布形态的影响
        2.4.2 总体变异系数对抽样分布形态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具有相关性的正态总体的变异系数连续抽样分布
    3.1 连续抽样方法与随机抽样方法
    3.2 连续样本生丝纤度方差的解析
    3.3 与连续样本等效的随机样本方差与变异系数
    3.4 连续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3.5 等效样本误差
        3.5.1 衰减率与等效样本误差
        3.5.2 拟似周期与等效样本误差
        3.5.3 子样容量与等效样本误差
        3.5.4 总体纤度方差与等效样本误差
        3.5.5 总体纤度平均值与等效样本误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丝纤度电子检验样本容量研究
    4.1 抽样检验方法的评价
    4.2 生丝抽样检验的计算机模拟
        4.2.1 生丝纤度自相关系数模型
        4.2.2 生丝纤度自回归模型
        4.2.3 生丝纤度检验的计算机模拟
        4.2.4 纤度波动性检验指标及检验方法
    4.3 生丝纤度抽样检验模拟结果与讨论
        4.3.1 抽样误差与抽样丝长的关系
        4.3.2 抽样误差与检验筒子数的关系
        4.3.3 抽样误差与拟似周期的关系
        4.3.4 抽样误差与衰减率的关系
    4.4 生丝电子检验中其它纤度变异系数指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丝纤度变异系数分级标准的设定方法
    5.1 抽样分级的基本理论
        5.1.1 变异系数的分布
        5.1.2 错误定级率
        5.1.3 两次抽检定级差异的概率
        5.1.4 变异系数的等级区间划分
        5.1.4.1 区间数K_c的确定
        5.1.4.2 区间划分
        5.1.4.3 不同规格生丝等级区间划分
    5.2 纤度变异系数CV50m%分级方案
        5.2.1 分级精度参数的确定
        5.2.2 常规规格生丝的CV50m%分级方案
        5.2.3 其它规格生丝的CV50m%分级方案
        5.2.4 模拟实验
    5.3 纤度变异系数CVeven%分级方案
        5.3.1 分级精度参数的确定
        5.3.2 CVeven%分级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丝纤度变异系数的波动检验
    6.1 生丝纤度变异系数的波动CVb%及其抽样检验方法
    6.2 CVb%的分布及数字特征
        6.2.1 CVb%的数字特征
        6.2.2 CVb%的分布
    6.3 CVb%分级方案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I 部分源程序代码
附录II 模拟检验数据
致谢

四、关于缩短生丝纤度偏差检验丝长问题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生丝纤度检测装置控制系统改进及检测数据分析[D]. 陈宇. 中国计量大学, 2019
  • [2]生丝质量检验流程与关键控制点[J]. 毕海忠,姚方,汪小东,陈锦明,李振华. 中国纤检, 2018(12)
  • [3]生丝纤度检验中样本数量的研究[J]. 许建梅,周颖,陆尧,王欢,薛毅,白伦.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7(01)
  • [4]生丝线密度检验精密度的评价与测定[J]. 许建梅,周颖,李淳,伍冬平,白伦. 纺织学报, 2016(09)
  • [5]基于机器视觉的生丝电子检测方法[D]. 王晨. 苏州大学, 2016(01)
  • [6]基于cRIO的生丝品质实时电子检测软件系统的开发[D]. 刘欣. 苏州大学, 2011(06)
  • [7]基于虚拟仪器的生丝匀度电子检测的研究[D]. 周国丽. 苏州大学, 2010(02)
  • [8]实时无线生丝纤度测量的研究[D]. 范蓉蓉. 苏州大学, 2010(02)
  • [9]基于CRIO的生丝颣节电子检验系统[D]. 史佳丽. 苏州大学, 2010(02)
  • [10]生丝电子检验中纤度变异系数分级理论研究[D]. 许建梅. 苏州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缩短生丝细度偏差及检测丝长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