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的专科学院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鄢彩玲[1](2021)在《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诉求。至2021年8月,33所高校进入"职业本科"试点阶段;然而对于现有试点高校如何转型为"职业本科"的问题,具体实现路径仍在摸索中。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基于招生制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的协同合作,能够有效高层次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的职责。借鉴德国人才培养经验,针对我国"如何试"的困境,对当前"职业本科"试点提出三方面解决建议。第一,构建"职教高考"制度,吸纳中职生源,从源头保障职业教育本科的"职业性"和"高等性;第二,完善从企业招收教师的相关体制,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为人才培养闭环和生态圈建设铺设基础;第三,设置科学培养方案,在符合职业发展规律和专家知识学习特征的基础上,落实职业教育本科内涵建设。
王祎然[2](2021)在《住培制度国际实践》文中认为美国:(4+4)+X+Y模式美国的临床医师培养主要是(4+4)+X+Y模式,即4年非医学本科教育+4年医学教育+X年住院医师培训+Y年专科医师培训。美国医学教育属于本科后教育,即高中毕业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大学完成4年的本科教育后才能申请就读医学院。医学院通常偏爱理工科学生,要求学生具备生物、
尚静,王江海[3](2021)在《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中德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开展实践教学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评价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应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教学经验,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实践课程,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优化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马俊,杨雪玲[4](2021)在《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述析》文中指出台湾工业设计教育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变革,经初创、停顿、扩容、深耕四个阶段,不仅形成包含专科、大学、硕士和博士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也在学科办学思路、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依据的动态调整格局。其发展经验与逻辑可为大陆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有益借鉴。
魏亚,刘学东[5](2021)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预测——基于江苏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江苏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数年,其层次结构的发展对其他省域乃至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运用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自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根据一定的参照系,形成普及化阶段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综合预测方案,8位专家学者对综合预测方案进行了讨论和指导,提出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未来发展的建议:建立健全四层次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度增加本科院校数量,扩大专业学位教育规模;逐步提高层次结构重心,适度扩大博士教育规模;谨慎对待双轨制结构模式。
雷家彬[6](2021)在《国际比较视域下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分层与分类作为院校分化的基本形式,常常处于一种矛盾但共生的状态。这种共生关系有四种典型模式,即强分层、弱分类的"圈层"系统,强分层、强分类的"分体系协同"系统,弱分层、弱分类的"二元平行"系统,弱分层、强分类的"专门性"系统。典型国家的实践表明,这些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国家文化和教育传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高等教育内部分类与分层自然转化等影响;伴随系统扩张,高校分化受诸多因素影响,高等教育体系优化是系统工程,并没有最好的模式和方案。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普及化阶段我国需要更高水平的院校多样性,要适应系统生态动态调整院校结构,发挥政府与市场在高校分层分类中的不同作用,提高高校分化政策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张耀嵩[7](2021)在《德、美、英、日四国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本科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较高层次,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职业教育本科在发展历程、产生方式、办学载体、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发展历程方面与该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职教主线型、职普并行型和职普合一型等实现路径;在产生方式方面与该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体系架构紧密相连,包括升格方式、衍生方式和混合方式;在办学载体方面与该国职业教育体系互为支撑,包括应用科技大学、多科技术学院、社区学院、普通大学等载体;在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招生方式上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分析四国职业教育本科,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本科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开展试点工作,优先考虑优质职业教育院校作为办学载体,教育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类型属性。
梅兵,唐玉光,荀渊[8](2021)在《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演变及我国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世界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举措是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体系,确立大学系统中教师教育的专业地位,实现专门化师范教育向专业化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比较当前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历程发现,教师教育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开放式"与"混合式"两种发展模式。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我国已由"老三级"师范教育体系转向"新三级"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从政策导向与发展趋势看,坚持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成为当下选择。这样既有利于综合性大学以学科综合优势来支撑教师教育以提高学科专业的学术性,又可以促进师范大学强化多学科优势以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
刘志军[9](2021)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进、发展逻辑与路径指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本科教育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大体经历了萌生、发展和确立三个阶段,其发展逻辑是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的主动选择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职业本科教育从政策研制到落地试点既离不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强劲引力,也离不开党和各级政府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不断释放各种政策利好的不懈助力,更离不开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本身对丰富层次、完善结构追求的内生动力。在路径指向上,要统一思想,明确高职院校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夯实基础,加强法律、标准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保障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坚守职业本科教育属性的典型职教类型特质。
陈洪捷,王兆义[10](2021)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为何要进行博士生培养》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造就了德国高等教育功能分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总体实力不断提高。在技术和生产双重革新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而应用科学大学凭借其积累的后发优势对这些要求进行了积极回应。随着博洛尼亚进程下三级学位制的逐步实施,在应用科学大学多元化的学生结构中,读博深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应用科学大学自身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了许多应用科学大学积极争取"博士授予权",朝着自主开展博士生教育的目标迈进。应用科学大学自主培养博士生是其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色定位的强化,体现出其"转型"而非"转向"的发展趋势。
二、德国的专科学院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的专科学院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建设现状与问题 |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现状与相关经验解析 |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现状解析 |
1. 生源招生 |
2. 师资队伍 |
3. 人才培养方案 |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相关经验总结 |
1. 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形成人才培养的动态闭环 |
2. 依据专家知识的学习特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生态 |
三、对我国的启示 |
(一)构建“职教高考”制度 |
(二)完善从企业招收教师的相关机制 |
(三)设置科学培养方案 |
(2)住培制度国际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4+4)+X+Y模式 |
德国:学院教育与职业资格界限清晰 |
英国:5+2+X模式 |
日本:注重毕业后继续教育 |
(3)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中德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比较 |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比较 |
(一)专业设置比较 |
(二)课程设置比较 |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比较 |
(一)实践教学基地比较 |
(二)师资队伍 |
四、实践教学评价的比较 |
五、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
(一)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实践课程 |
(二)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教学基地建设 |
(三)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
(四)优化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
(4)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述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工业设计教育在中国台湾的发展沿革 |
三、工业设计教育各阶段发展特色 |
(一)专科教育时期 |
1. 学制方面,五年制为主。 |
2. 教师队伍,以美、日、德培训为主[1]。 |
3. 课程设置方面,受日本、德国影响深远。 |
4. 教材建设方面,以日本教材为主,德国教材为辅。 |
(二)大学教育时期 |
1. 学制与教育体系方面,高教与技职教育体系并存。 |
2. 教师队伍方面,早期工业设计专科或大学毕业生成为师资主体。 |
3. 课程设置方面,形成模块化、组合式的课程结构。 |
4. 教材建设方面,借鉴多国家工业设计教材经验。 |
(三)研究生教育时期 |
1. 教育体系方面,形成从专科至博士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 |
2. 师资队伍方面,以本土培养为主。 |
3. 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研究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
四、中国台湾工业设计教育的特色 |
(一)与产业发展高度关联 |
(二)高度关注设计竞赛 |
(三)培养目标趋向多元化 |
五、中国台湾设计教育发展问题剖析 |
(一)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模大,高质量设计人才稀缺 |
(二)工业设计学生就业门槛高,出现一高一低现象 |
(三)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契合度不高,所学与所用有差距 |
六、中国台湾工业设计教育的借鉴与思考 |
(一)契合产业发展需要 |
(二)培养方向多元化 |
(三)师资培养多渠道 |
(5)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预测——基于江苏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现状 |
1.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2.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展历程 |
3.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展展望 |
二、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展预测 |
1.聚类分析法预测 |
(1)低方案(9国模型): |
(2)中方案(4国模型): |
(3)高方案(2国模型): |
2.回归分析法预测 |
(1)低方案: |
(2)中方案: |
(3)高方案: |
3.自回归分析法预测 |
(1)低方案: |
(2)中方案: |
(3)高方案: |
三、预测方案综合与讨论 |
1.综合预测方案 |
2.综合预测方案讨论 |
四、对江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未来发展的建议 |
1.建立健全四层次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
2.适度增加本科院校数量,扩大专业学位教育规模 |
3.逐步提高层次结构重心,适度扩大博士教育规模 |
4.谨慎对待双轨制结构模式 |
(6)国际比较视域下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形态 |
1. 高校分类与分层的互涉 |
2. 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 |
二、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模式 |
1. 强分层、弱分类的“圈层”系统:英国 |
2. 强分层、强分类的“分体系协同”系统:美国 |
3. 弱分层、弱分类的“二元平行”系统:德国 |
4. 弱分层、强分类的“专门性”系统:法国 |
三、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环境 |
1. 文化和教育传统 |
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3. 分类与分层的动态转化 |
四、结论与启示 |
1. 高校多样化没有最好的模式,要适应系统生态动态调整院校结构 |
2. 规模扩张与多样化相得益彰,普及化阶段需要更高水平的院校多样性 |
3. 体系优化是系统工程,要发挥政府与市场在高校分层分类中的不同作用 |
4. 高校分化受诸多因素影响,要提高高校分化政策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
(7)德、美、英、日四国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及特点 |
(一)发展历程——职教主线 |
(二)产生方式——升格模式 |
(三)办学载体——应用科技大学 |
(四)教育教学——重视实践 |
二、美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及特点 |
(一)发展历程——职普并行 |
(二)产生方式——衍生模式 |
(三)办学载体——社区学院和普通大学 |
(四)教育教学——注重多元 |
三、英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及特点 |
(一)发展历程——职普合一 |
(二)产生方式——升格模式 |
(三)办学载体——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 |
(四)教育教学——学术倾向 |
四、日本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及特点 |
(一)发展历程——职教主线 |
(二)产生方式——混合模式 |
(三)办学载体——技术科学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专攻科” |
(四)教育教学——贯通培养 |
五、比较分析与借鉴启示 |
(一)职业教育本科发展历程与四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职教主线型、职普并行型和职普合一型等实现路径 |
(二)职业教育本科产生方式与四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体系架构紧密相连,产生升格方式、衍生方式和混合方式等不同方式 |
(三)职业教育本科的办学载体与四国职业教育体系互为支撑,形成应用科技大学、多科技术学院、社区学院、普通大学等不同办学载体 |
(四)四国职业教育本科的教育教学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和招生方式上各具特色 |
(8)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演变及我国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模式:从专门化培养到专业化教育 |
(一)教师专门化培养与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体系转型 |
二、 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老三级到新三级 |
(一)独立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 |
(二)开放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 |
三、我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未来选择 |
(9)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进、发展逻辑与路径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进 |
(一)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萌生(1998-2014年) |
(二)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发展(2015-2018年) |
(三)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的确立(2019年至今) |
二、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逻辑 |
(一)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
(二)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经验的主动选择 |
(三)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
三、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路径指向 |
(一)统一思想,明确高职院校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二)夯实基础,加强法律、标准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保障建设 |
(三)深化产教融合,坚守职业本科教育属性的典型职教类型特质 |
(10)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为何要进行博士生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高等教育的“大变局” |
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新发展 |
(一)规模大幅增长 |
(二)开展集体更名 |
(三)引进“双元制”培养(Duales Studium) |
(四)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
(五)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博士生培养 |
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博士生培养总体推进情况 |
四、来自“博士授予权母体”的质疑 |
五、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争取“博士授予权”的动因辨析 |
(一)科技革新背景下应用科学大学对企业需求的回应 |
(二)“博洛尼亚进程”扫清制度障碍 |
(三)学生结构多元化产生新的学习生涯需求 |
(四)科研实力提高强化了现实需求 |
四、德国的专科学院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职业教育本科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探索——基于德国经验借鉴[J]. 鄢彩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2)
- [2]住培制度国际实践[J]. 王祎然. 中国卫生, 2021(12)
- [3]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学模式的中德比较[J]. 尚静,王江海. 职教通讯, 2021(11)
- [4]工业设计教育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述析[J]. 马俊,杨雪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4)
- [5]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预测——基于江苏数据的分析[J]. 魏亚,刘学东.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1(05)
- [6]国际比较视域下高校分类与分层的共生关系研究[J]. 雷家彬.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10)
- [7]德、美、英、日四国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比较研究[J]. 张耀嵩.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21(03)
- [8]世界教师教育发展模式的演变及我国的选择[J]. 梅兵,唐玉光,荀渊. 教师教育研究, 2021(05)
- [9]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进、发展逻辑与路径指向[J]. 刘志军. 职业技术教育, 2021(26)
- [10]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为何要进行博士生培养[J]. 陈洪捷,王兆义. 教育发展研究,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