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用车安全滑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论文文献综述)
范鑫[1](2017)在《山区旅游公路线形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山岳型景点成为人们观光揽胜的首选,而复杂的地形及频发的交通事故,使得山区旅游公路的安全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为避免破坏原有地貌、植被和景致,多数旅游公路顺势而建,常出现技术等级低、弯急、坡陡的路段,甚至突破设计规范中部分参数的极限值,加重驾驶员的心理负荷,易诱发交通事故。为确保旅游车辆和游客安全,开展山区旅游公路的线形安全性研究,可为山区旅游公路的线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三因素构成的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选取每个因素的特征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驾驶员在典型山区旅游公路上进行实地实验,采集驾驶员、车辆、道路的代表性评价指标,运用SPSS、MATLAB等软件,分析驾驶员心率增长率(N)与道路线形(纵坡坡度i、圆曲线半径R)、行车速度(v)及车辆动力、制动性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驾驶员、道路线形指标、车辆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N(i)、N(R)、N(i,R,v)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半径减小,纵坡增大,心率增长率整体上升;当前主流轿车动力及制动性能可以适应大部分山区旅游道路;限速或增大圆曲线半径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并建议山区旅游公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应大于20m,最大纵坡应小于8.5%,计算得到圆曲线半径及对应行车速度建议值,尤其是R(27)15m(突破规范极限值)时,行车速度不应超过15km/h。最终结合线形敏感路段的特点,提出了山区旅游公路的安全防护措施。本文对山区旅游公路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设计、建设者提供从人-车-路综合考虑的设计理论依据,以提高山区旅游公路的安全性,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张培栋[2](2014)在《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客车制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永磁式缓速器是一种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新型辅助制动装置,具有质量轻、节能环保、免维护等优点,可以有效分担行车制动器的制动负荷,降低其制动效能热衰退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方法,对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客车制动效能和制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道路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介绍了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制动机理、制动力矩计算,及其在汽车上的安装和控制方式。客车匹配永磁式缓速器时,其制动力矩并非越大越好,应保证后轮地面制动力不能大于附着力;缓速器作用在后轮上的初始制动力不应太大,应保证β线与Ⅰ曲线有交点;应适当增大制动力分配系数β,以减弱后轮先抱死的趋势,并缩短后、前轮先后抱死的时间差。建立了客车联合制动系统模型,从平直路面上持续制动、连续下长坡的稳定车速、平直路面上紧急制动、下长坡时紧急制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平直沥青路面,高速(100-50km/h)、中速(80-40km/h)、低速(60-30km/h)区间,永磁式缓速器单独制动分别缩短制动距离46.5%、55.7%、52.3%;排气制动分别缩短31%、55.8%、40.2%;二者联合制动分别缩短56%、71.8%、74.1%,显着提高了制动效能。与道路试验车速数据进行了对比,仿真值与其最大误差仅为2.3km/h,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模型。
孙宝红[3](2014)在《农用车常见错误操作及特殊路面驾驶注意事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和学习经验,总结了农用车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操作,以及在特殊路面上行驶的注意事项。
蒋泽[4](2013)在《浅谈农机驾驶员、操作手安全知识培训》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购机农户实施补贴惠农政策,我县的农用运输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耕作机械、排灌机械等农业机械逐年增加。目前,我县的农用拖拉机(含多功能变型拖拉机)已有2000余台,农产品加工机械、耕作机械、排灌机械等已达3万多台套,并且还在呈两位数增长。众多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
陈海林[5](2012)在《农用车轮胎的使用与修补》文中研究指明指出了农用车轮胎是机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农用车轮胎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农用车轮胎的修补方法。
梁艳萍[6](2011)在《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文中认为黑龙江省泰来县汤池镇农村经我省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室外的温度很低,最低的时候达到零下40℃,由于我省属于农业大省,农用运输车的保有量很大,因此,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结合具体的发动机理论,将农用车在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做一总结,希望能给广大农用车驾驶员带来帮助,提高农用车的使用寿命。
于秋丽[7](2011)在《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文中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属农业大省,农用运输车的保有量很大,而我省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室外温度低,最低可达零下40℃,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结合具体的发动机理论,将冬季农用车使用的注意事项做一总结。
苏东兰[8](2011)在《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及交通安保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公路在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农村公路的进一步发展。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环境复杂,道路等级低,重大或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研究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方法和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方法,对提高道路安全性、加快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与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调查云南农村公路的基本情况、交通安全现状和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情况,分析总结了云南农村公路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通过对云南农村公路的交通事故的深入分析,掌握了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以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论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已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对云南农村公路的适用性,提出了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道路安全评价系统,建立了基于IHSDM的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系统。结合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资金水平、道路等级和交通特点,对交通安全保障设施的设置位置、形式选择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推荐了适用于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保障设施。
张铁山[9](2010)在《简述农机使用中应掌握的基本要领》文中认为正确掌握保养、检查和使用农业机械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陈作明[10](2008)在《农村驾驶员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用机动车和农村驾驶员数量迅猛增加,农村驾驶员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安全教育不到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车、路矛盾的加剧,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据公安部2003年的交通事故资料统计,从伤亡人员类型来看,农村人口分别占死亡和受伤总人数的11.4%和9.0%,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起数每年都占公路事故总数的80%左右。一些群死群伤的重大、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从路段上来看,许多都是发生在农村公路上,整个农村地区及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开展对农村交通安全的研究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文分别从农村驾驶员组成情况、文化素质、安全教育状况、安全意识现状等方面的调查来分析我国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总体现状;借助科研背景重点对重庆市部分县乡农村公路的有关客运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了随机调查,详细调查了驾驶员基本情况、驾驶技术与习惯、安全意识和知识、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理及驾驶执照考试等几个部分,归纳总结出了驾驶员方面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九大因素。论文还分析阐述了车辆特性、道路状况、交通环境及自然因素对农村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在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从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的角度,针对交通设施的设置与选取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针对农村驾校的现状,阐述了农村驾驶员培训的内容与手段。加强农村驾驶员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重点在加强驾驶员的教育,提高驾驶员以及农民的安全意识,强化法律意识,做到自觉的遵纪守法,同时做到严格执法,而对模范驾驶员予以奖励维等方面,以维护交通安全。其次是要改善农村现有的交通条件,改善农村公路条件、提高农村车辆的安全性能、加强农村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真正有效的农村驾驶员行业管理协会,更好的管理农村驾驶员,服务于农村驾驶员。在推广交通安全新技术以及加强公路设计与使用管理的同时,应大力推行改变农村驾驶员行为的执法措施和交通安全技术的宣传与教育。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安全管理体系,科学地、有效地采取交通安全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农村交通事故的目的,最后,本论文构建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模型来对农村驾驶员进行管理。
二、农用车安全滑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用车安全滑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旅游公路线形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山区旅游公路的特征及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2.1 山区旅游公路的特征 |
2.1.1 山区旅游公路定义 |
2.1.2 山区旅游公路需求 |
2.1.3 主要特点与交通事故分析 |
2.1.4 典型山区旅游公路 |
2.2 驾驶员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评价指标 |
2.2.1 驾驶员对山区旅游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2.2.2 驾驶员评价指标选取 |
2.3 车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评价指标 |
2.3.1 车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2.3.2 车辆评价指标选取 |
2.4 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评价指标 |
2.4.1 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2.4.2 道路线形评价指标选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方案及数据处理 |
3.1 实验方案 |
3.1.1 实验目的 |
3.1.2 实验路段、设备、驾驶员及车辆 |
3.1.3 实验原理与指标 |
3.1.4 实验注意事项 |
3.2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
3.2.1 VBOX测试数据 |
3.2.2 动态心电图仪 |
3.2.3 实验数据处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车-路三因素在山区旅游公路条件下的安全性影响分析 |
4.1 人在山区旅游公路行驶的安全性影响分析 |
4.1.1 平面线形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影响 |
4.1.2 纵面线形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影响 |
4.1.3 平面线形及行车速度对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影响 |
4.2 车辆在山区旅游公路行驶的安全性分析 |
4.2.1 小客车动力性能分析 |
4.2.2 小客车制动性能分析 |
4.3 山区旅游公路道路线形安全性分析 |
4.3.1 山区旅游公路平面线形分析 |
4.3.2 山区旅游公路纵面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区旅游公路敏感路段确定及安全防护措施 |
5.1 山区旅游公路敏感路段确定 |
5.2 安全防护措施 |
5.2.1 视觉诱导设施及限速设施 |
5.2.2 护栏防撞设施 |
5.2.3 道路工程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成果 |
致谢 |
(2)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客车制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的应用 |
1.1.2 汽车加装辅助制动装置的必要性 |
1.1.3 常用汽车缓速器对比分析 |
1.1.4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永磁式缓速器的应用现状 |
1.2.2 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
1.2.3 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汽车制动性能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永磁式缓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 永磁式缓速器结构与制动机理 |
2.1.1 磁铁轴向滑动式结构 |
2.1.2 磁铁周向转动式结构 |
2.1.3 铁磁保持架周向转动式结构 |
2.2 永磁式缓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与控制 |
2.2.1 永磁式缓速器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 |
2.2.2 永磁式缓速器在汽车上的控制方式 |
第三章 永磁式缓速器对客车制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
3.1 制动时客车的受力情况 |
3.2 对客车制动效能的影响分析 |
3.2.1 制动减速度的分析 |
3.2.2 制动距离的分析 |
3.3 对客车制动时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3.3.1 对制动力分配特性的影响 |
3.3.2 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 |
3.3.3 对制动时方向稳定性的影响 |
3.4 客车匹配永磁式缓速器的注意事项 |
第四章 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客车联合制动系统模型 |
4.1 客车联合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 |
4.1.1 整车动力学模型 |
4.1.2 轮胎动力学模型 |
4.1.3 行车制动器模型 |
4.1.4 永磁式缓速器模型 |
4.1.5 发动机排气制动模型 |
4.2 客车联合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 |
4.2.1 联合制动系统仿真模型 |
4.2.2 车轮系统子模块 |
4.2.3 永磁式缓速器子模块 |
4.2.4 发动机排气制动子模块 |
4.3 仿真模型输入参数设置及评价指标 |
第五章 客车制动性能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
5.1 总体试验方案及评价指标 |
5.2 平直路面上持续制动效能仿真分析 |
5.2.1 永磁式缓速器单独作用时的制动效能 |
5.2.2 永磁式缓速器和排气制动联合作用时的制动效能 |
5.3 连续下长坡时的稳定车速仿真分析 |
5.3.1 永磁式缓速器单独作用时的稳定车速 |
5.3.2 永磁式缓速器和排气制动联合作用时的稳定车速 |
5.4 平直路面上紧急制动情况仿真分析 |
5.5 下长坡时紧急制动情况仿真分析 |
5.6 试验验证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农用车常见错误操作及特殊路面驾驶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 拖拉机驾驶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操作 |
1.1 猛踩、猛松油门 |
1.2 上坡时不按直线行驶 |
1.3 回方向时松开方向盘 |
1.4 下坡时滑行启动 |
1.5 猛抬离合器踏板 |
1.6 半踏离合器减速 |
1.7 不摘档分离离合器便停车 |
1.8 用手拍变速杆 |
1.9 机车行驶中脚不离开离合器、刹车踏板 |
2 在特殊路面上行驶的注意事项 |
2.1 泥泞道路 |
2.2 漫水道路 |
2.3 涵洞与隧道 |
2.4 铁路道口 |
2.5 冰雪路面 |
2.6 山路 |
2.7 乡村道路 |
2.8 阴雨天气 |
(4)浅谈农机驾驶员、操作手安全知识培训(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机驾驶操作员安全知识须知 |
2 农机驾驶操作中要掌握的安全驾驶和政策法规 |
(5)农用车轮胎的使用与修补(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据农用车型号选择轮胎的规格类型 |
2 轮胎安装要合理 |
3 轮胎的气压要定期检查 |
4 轮胎严禁超载使用 |
5 要定期进行轮胎换位 |
6 行车要合理 |
7 农用车轮胎的修补 |
7.1 轮胎的拆卸 |
7.2 内胎的修补 |
7.3 外胎的修补 |
7.3.1 冷补 |
7.3.2 热补 |
7.4 轮胎的装配 |
(6)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农用车冬季用冷却液 (水) 的注意事项 |
1. |
2.农用车长时间不用, 冷却液放净时, 使用时要在发动机打火前加冷却液。 |
3.农用车长时间作业后熄火时不要马上放水。 |
4.发动机放水时要注意使水全部放出。 |
5.大中型农用车放水时要摇转曲轴数圈使水放净。 |
二、要加强机体保温和蓄电池维护 |
三、冬季如何正确选用燃油和润滑油 |
四、农用车冬季的行车安全事项 |
(7)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用车冬季用冷却液 (水) 的注意事项 |
二、要加强机体保温和蓄电池维护 |
三、如何正确选用燃油和润滑油 |
四、农用车冬季行车安全事项 |
(8)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及交通安保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
1.1.2 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
1.1.3 我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云南农村公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云南省地形地貌特征 |
2.2 云南省气候特征 |
2.3 云南省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
2.3.1 农村公路概况 |
2.3.2 政策 |
2.3.3 技术 |
2.3.4 资金 |
2.4 云南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 |
2.4.1 农村公路使用者 |
2.4.2 农村公路行驶车辆 |
2.4.3 农村公路交通特点 |
2.5 云南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调查与分析 |
2.5.1 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 |
2.5.2 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养护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研究 |
3.1 交通事故数据的来源及筛选 |
3.1.1 数据的来源 |
3.1.2 数据的筛选 |
3.2 云南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研究 |
3.2.1 事故时间分布 |
3.2.2 事故车型分布 |
3.2.3 事故形态分布 |
3.2.4 事故路段分布 |
3.3 云南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
3.3.1 交通违法行为 |
3.3.2 事故严重程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1 "人"的因素对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4.1.1 驾驶员 |
4.1.2 行人及道路沿线居民 |
4.2 车辆对高原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的影响 |
4.3 道路对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4.3.1 道路线形 |
4.3.2 路面状况 |
4.3.3 构造物 |
4.3.4 交通安全保障设施 |
4.4 环境对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4.5 交通安全管理对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4.6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4.6.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4.6.2 权重系数确定 |
4.6.3 权重系数分析 |
4.6.4 权重分析结果应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5.1 国内外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分析 |
5.1.1 宏观评价方法 |
5.1.2 微观评价方法 |
5.1.3 适用性分析 |
5.2 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指南及安全审查程序对农村公路的适用性研究 |
5.2.1 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指南 |
5.2.2 现有道路安全审查程序 |
5.2.3 适用性研究 |
5.3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方法 |
5.3.1 评价方法遵循的原则 |
5.3.2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IHSDM的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系统 |
6.1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系统建立的意义 |
6.1.1 评价系统建立的意义 |
6.1.2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系统与评价方法的关系 |
6.2 国内外道路安全评价系统分析比较 |
6.3 IHSDM系统适用性研究 |
6.4 IHSDM系统介绍 |
6.4.1 IHSDM系统的体系框架、运行环境和评价模块 |
6.4.2 IHSDM系统的数据结构 |
6.4.3 IHSDM系统的道路编辑与显示 |
6.5 IHSDM系统应用流程 |
6.6 应用实例 |
6.6.1 设计一致性评价 |
6.6.2 事故预测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选用与设置研究 |
7.1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选用与设置原则 |
7.2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标线选用与设置研究 |
7.2.1 交通标志标线的分类 |
7.2.2 交通标志的选用与设置 |
7.2.3 交通标线的选用与设置 |
7.2.4 低造价交通标志 |
7.3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视线诱导设施选用与设置研究 |
7.3.1 视线诱导设施的选用 |
7.3.2 示警桩的设计 |
7.3.3 轮廓标的设计 |
7.3.4 低造价视线诱导设施 |
7.4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护栏选用与设置研究 |
7.4.1 安全护栏的设置位置 |
7.4.2 安全护栏的形式选择 |
7.4.3 低造价安全护栏 |
7.5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振动减速带选用与设置研究 |
7.5.1 振动减速带的设置位置 |
7.5.2 振动减速带的形式选择 |
7.5.3 低造价振动减速带 |
7.6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避险车道的选用与设置研究 |
7.6.1 避险车道的设置位置 |
7.6.2 避险车道结构及参数设置 |
7.7 高原山区单车道农村公路错车道的选用与设置研究 |
7.7.1 错车道的设置 |
7.7.2 紧急停车带的设置 |
7.7.3 兼顾紧急停车功能的错车道的设置 |
7.8 高原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设施推荐 |
7.8.1 交通标志标线推荐 |
7.8.2 视线诱导设施推荐 |
7.8.3 安全护栏推荐 |
7.8.4 振动减速带推荐 |
7.8.5 避险车道推荐 |
7.8.6 错车道推荐 |
7.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1.研究主要结论 |
2.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简述农机使用中应掌握的基本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农用车日常养护 |
2.农机用后的维护保养 |
3.春季确保农机不染“病” |
4.初春农机使用注意事项 |
5.农机操作中的常见错误 |
(10)农村驾驶员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典型事故分析 |
1.3 问题的提出 |
1.3.1 关于农村驾驶员界定 |
1.3.2 驾驶员属性研究现状 |
1.3.3 驾驶员管理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农村公路交通与研究现状 |
1.4.1 美国乡村公路 |
1.4.2 我国农村公路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
1.5.1 研究的目的 |
1.5.2 研究的意义 |
1.5.3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现状调查 |
2.1 我国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总体现状分析 |
2.1.1 农村驾驶员基本概况 |
2.1.2 农村驾驶员安全教育状况调查 |
2.1.3 农村驾驶员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
2.2 重庆市县乡公路交通驾驶员现状调查 |
2.2.1 驾驶人员基本情况 |
2.2.2 驾驶技术与习惯 |
2.2.3 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 |
2.2.4 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进行调研 |
2.2.5 驾驶员培训调查情况 |
2.2.6 驾驶员因素影响安全的分析总结 |
2.3 小结 |
第三章 交通条件对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1 "路"的因素对农村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的影响分析 |
3.1.1 农村公路现状与特点 |
3.1.2 路面状况对农村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影响分析 |
3.1.3 道路形式对农村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影响分析 |
3.2 "车"的因素对农村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的影响分析 |
3.2.1 农村车辆现状与特点 |
3.2.2 "车"对农村驾驶员安全行驶的影响分析 |
3.3 交通环境对农村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的影响分析 |
3.4 自然因素对农村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的影响分析 |
3.4.1 气候条件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
3.4.2 其它自然因素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农村驾驶员培训与管理现状分析 |
4.1 驾驶员基本素质分析 |
4.1.1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
4.1.2 疲劳驾驶过程中的反应特性 |
4.1.3 道德水准及法制观念 |
4.2 农村驾校现状分析 |
4.2.1 拖拉机驾驶员培训 |
4.2.2 农用车驾驶员培训 |
4.2.3 机动车(汽车)驾驶员培训 |
4.3 农村驾驶员培训内容与手段 |
4.3.1 培训的内容 |
4.3.2 培训的手段 |
4.4 农村驾驶员的管理 |
4.5 小结 |
第五章 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
5.1 提高农村公路交通驾驶员安全意识 |
5.1.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
5.1.2 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执法 |
5.1.3 奖励模范安全行驶标兵 |
5.2 改善交通条件 |
5.2.1 改善农村公路条件 |
5.2.2 提高农村车辆的安全性能 |
5.2.3 加强农村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 |
5.3 建立真正有效的农村驾驶员行业管理协会 |
5.4 构建农村驾驶员安全管理功能模型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农用车安全滑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旅游公路线形安全性研究[D]. 范鑫.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2]装用永磁式缓速器的客车制动性能研究[D]. 张培栋. 广西大学, 2014(03)
- [3]农用车常见错误操作及特殊路面驾驶注意事项[J]. 孙宝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9)
- [4]浅谈农机驾驶员、操作手安全知识培训[J]. 蒋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1)
- [5]农用车轮胎的使用与修补[J]. 陈海林. 当代农机, 2012(09)
- [6]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J]. 梁艳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04)
- [7]农用车冬季使用的注意事项[J]. 于秋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1(03)
- [8]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安全评价及交通安保技术研究[D]. 苏东兰. 长安大学, 2011(04)
- [9]简述农机使用中应掌握的基本要领[J]. 张铁山. 装备制造, 2010(01)
- [10]农村驾驶员安全管理研究[D]. 陈作明. 重庆交通大学,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