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太阳杏塑料大棚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孟海凤[1](2015)在《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虽然我国早中熟桃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在中秋、国庆两个较大的节日中,桃的需求量远大于供给,特别是高品质桃更是鲜为少见,而品质优良的旭日桃正好填补了“双节”中桃上市的市场空缺。本试验以设施栽培油桃品种“旭日”(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 Xuri)为试验对象,于2012-201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站设施果树示范园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田间试验,主要探究了设施桃栽培过程中一些环境因子的调节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对环境因子、营养因子、休眠因子等进行综合调控的基础上,对桃果实生育期间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合理优化,可以达到丰产优质的效果,可为进一步深入进行旭日桃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分析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旭日桃树的特性发现,设施栽培条件下旭日桃树的自花结实能力、坐果率及果实品质高于露地栽培。设施栽培还可以使旭日桃树的物候期、花期、成熟期提前。2.设施栽培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提前大约16和18天,并且设施栽培的初花期花量和盛花期时的花量都较露地栽培模式的高。3.采用橡皮头铅笔点粉法和鸡毛掸子滚粉法可显着提高坐果率,与不授粉相比,坐果率可分别提高1.46%和0.74%。4.不同修剪程度对旭日桃果实的品质影响较小,不同修剪程度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5.短时间冰冻低温有利于解除桃芽的自然休眠,但冰冻低温时间过长会降低桃树叶芽及花芽的存活率。
王鹏[2](2014)在《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目前设施栽培条件下杏树主要栽培品种解除休眠的需冷量、光合特性、提高座果率及设施环境调控技术等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根据多年来杏树设施栽培的研究成果,总结制定出配套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旨在解决目前杏树设施生产中的扣棚升温时间、光照条件和气体条件的调控等重点、难点问题,为设施杏树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杏树低温需求量研究应用杏树花枝水培、设施内盆栽试验等方法,得出了不同杏树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在此基础上,根据0℃-7.2℃积温模型并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测算出杏树不同品种的需冷量为860小时—1100小时。这为不同地区合理地确定最佳的设施扣棚升温时间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2、杏树的光合特性科学系统地对杏树在设施条件下的光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设施条件下的日变化规律,应用关联度分析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测算出不同杏树品种的光与CO2的饱和点、补偿点,为杏树的设施环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3、杏树的设施栽培提高座果率研究采集7个果实发育期较短且已经进入盛果期品种的铃铛花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得知采集的授粉花粉最好现采现用,如果需要进行花粉贮藏时,可在15℃25℃的环境下贮藏,时间不宜过长。利用蜜蜂对设施内的杏树进行传粉,经济省时简单有效,在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对花期时的温度范围作了界定,应在6℃16℃范围内,不要超过18℃;绝大多数杏的国内品种几乎都自花不育,国外引进的比如凯特杏有一定的自花结实率,但是异花授粉可以提高杂交优势,因此,建造杏园的时候,必须选配花期一致的授粉树。4、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总结制定了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园地选择、设施建造、杏园建造及管理、设施环境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内容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在生产实践中易于推广应用。
本刊编辑部[3](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指出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王娜[4](2010)在《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试验以杏树品种凯特杏为试材,对其在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测定温室环境因子对杏树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露地栽培相比,日光温室栽培始花期比露地提早40 d左右,温室花期持续天数9 d,露地5 d,花期较露地延长了4 d。温室栽培凯特杏成熟期较露地提前了30 d左右。2)日光温室栽培凯特杏杏叶片干鲜重比、比叶重下降,相对含水量增加,新梢显着加长,单叶面积显着扩大。温室条件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紧致度减小,叶片气孔密度下降,气孔长度、宽度均小于露地,气孔长度不存在显着差异。3)新梢速长硬核期,温室栽培凯特杏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233.3μmol·m-2·s-1和45.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282,露地栽培凯特杏的LSP和LCP分别为1387.5μmol·m-2·s-1和87.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17,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低于露地凯特杏,光饱和点下降11.1%,补偿点下降48%,表观量子效率下降11%。4)新梢速长硬核期,温室栽培凯特杏的CO2饱和点(CSP)和CO2补偿点(CCP)分别约为1090.8μmol·m-2·s-1和80μmol·m-2·s-1,露地栽培凯特杏的CSP和CCP分别约为1522.5μmol·m-2·s-1和87.5μmol·m-2·s-1,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CO2饱和点和补偿点比露地的CO2饱和点和补偿点都要低,CO2饱和点平均下降28.4%,补偿点平均下降8.6%。5)在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温室栽培和露地栽培凯特杏两个时期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了双峰型曲线,峰值在10:00和15:00左右,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分别降低了32.3%和35.9%;但叶绿素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叶绿素总量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升高了50%,叶绿素a、b含量分别升高了44%和69.8%,叶绿素a/b的比值降低。6)研究表明,PAR与Pn日变化呈显着正相关,空气CO2浓度和温度通过调节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影响Pn的日变化,且Gs和Tr与Pn都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通过中午放风,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因子对Pn的抑制作用,避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7)Pn季节变化表明,在果实发育期内温室和露地栽培凯特杏Pn分别在4月份果实膨大期和5月份硬核期达到最大值10.02μmol·m-2·s-1和13.36μmol·m-2·s-1,温室杏Pn明显低于露地,且Pn总体水平降低,可能与光照强弱有关。8)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南部具有较低的Tr和较高的WUE,说明南部适应能力较强;与露地栽培相比,温室栽培Tr和WUE均下降,说明温室栽培对高温干旱等逆境环境适应性较差,生产上应加强温室栽培杏的水分管理。9)丙二醛(MDA)的含量在温室和露地栽培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成熟期最高。温室内叶片MDA含量高于露地,可能由于初春低温和土壤缺水等原因导致温室MDA含量升高,应及时加强温室的保温和浇灌工作,避免使温室杏处于低温和干旱逆境下。1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温室低于露地,在硬核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略微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相同,温室明显低于露地,但一直呈上升趋势。二者含量均表现为温室低于露地,可能也与光合强弱有关,而可溶性糖在果实成熟期下降,可能由于此时生殖生长旺盛时期,叶片光合产物用于果实发育而叶片积累较少。11)研究了几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POD、SOD活性温室均低于露地,温室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但CAT活性则相反,温室则高于露地,温室南部低于中部和北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冯磊[5](2009)在《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就杏树品种需冷量、保护地条件下光合特性、环境因子调控技术,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等展开系统深入研究,旨在解决杏树保护地栽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制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测算出不同杏树品种的需冷时间为860—1100小时,确定出杏自然休眠结束期为12月底至1月初。系统的对7个杏品种在保护地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光合日变化规律,测算出光与二氧化碳的饱和点、补偿点。得出如下结果:1.凯特杏当年植苗、当年扣棚、翌年丰产栽培技术试验探索和总结出新建幼园杏树和利用盛果期老资源杏树进行保护地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使杏树当年植苗、当年扣棚、翌年产量可达到919kg/666m2,提出1年生杏树的促花壮树技术。2.杏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自然休眠结束期为12月底—1月初,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和0-7.2℃积温模型,测算出不同杏树品种的需冷量为860-1100小时,为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3.杏树光合特性研究通过对杏树光合特性的测定的研究,根据保护地杏树的光合日变化规律,应用关联度分析找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算出光与二氧化碳的饱和点、补偿点,为果树保护地栽培的环境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4.大棚杏提高座果率试验硬核初期为杏落果高峰期,提高坐果率的各种措施、方法应在硬核初期前进行。幼果膨大期喷0.1%硼酸、15—25ppm的GA3与KH2PO4、蔗糖、葡萄糖的混合液及300倍防落增色剂能提高坐果率。硬核初期喷100ppmB93000倍必多收可防止后期落果。
冯殿齐[6](2008)在《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就设施栽培条件下杏、桃、樱桃、葡萄、李子的需冷量、光合特性展开系统深入研究;同时根据十多年来的杏树设施栽培的试验研究成果,制定出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解决设施栽培中的适时扣棚、补光、补充二氧化碳等重点和难点问题,为设施果树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樱桃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2个树种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樱桃需冷量为1100—1280,杏的为860—910小时。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系统地对杏、桃、樱桃、李子、葡萄在保护地条件下的光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保护地果树的日变化规律,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是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测算出5个树种13个品种的光与二氧化碳的饱和点、补偿点。杏的光饱和点在840—1500μmol.m-2.s-1间,光补偿点在40—110μmol.m-2.s-1间;杏的CO2饱和点在1000—1600μl.l-1间,多为1200μl.l-1;补偿点在60—90μl.l-1间。葡萄的光饱和点为840—11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75.9—209.2μmol.m-2.s-1 ;葡萄的CO2饱和点为980—1515μL.L-1,补偿点为52—250μL.L-1。早美丽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分别为1620、280 umol.m-2.s-1;红美丽的分别为2000μmol.m-2.s-1和192 umol.m-2.s-1樱桃的光饱和点为978-1036μmol.m-2.s-1,光补偿点为40-200μmol.m-2.s-1;CO2饱和点为840-978μL.L-1,补偿点为24-39μL.L-1。早露蟠桃光饱和点、补偿点分别为860 umol.m-2.s-1、103.2 umol.m-2.s-1制定了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包括保护地选择、设施建造、建园及管理、微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内容细致、全面,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易于掌握和操作,易于推广和应用。
万四新,王尚堃,张传来[7](2008)在《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金太阳杏高产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3~5月研究了金太阳杏在塑料大棚内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大棚内光照度(I)与外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棚内低于棚外。透光率晴天为41.2%~49.6%,阴天为61.1%~69.2%。棚内气温(Ta)旬变化为13.5~26.6℃,0cm地温(Ts0)为12.5~23.3℃,20cm地温(Ts20)为9.8~20.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RH)旬变化为55.4%~80.3%,日变化晴天为44%~88%,阴天为53%~94%。晴天和阴天,T、Ta、Ts0先升后降,峰值和谷值均出现在14:00pm。在不同因子变化中,T起主导作用,Ta、Ts0与I呈正相关,RH与T、Ta、Ts0呈负相关。Ts0在1天内较为平稳少变,受Ta影响较小。[结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李玲[8](2007)在《设施杏生长发育特性及授粉生物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金太阳杏和凯特杏等为试材,于2004~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实习基地及群星园艺场进行,主要研究了杏树不同种质资源的低温需求量;设施中杏树的果实生长发育、新梢生长发育和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动态;杏树的远缘杂交及杂种不孕性。主要结果如下:1.杏树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有明显差异,需冷量的高低与果实成熟期成正比,成熟期早,则需冷量低,反之亦然;同一品种其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不一致,基本趋势是花芽的需冷量高于叶芽,花芽为800-920c.u,叶芽为790-910c.u;不同品种的需冷量年际间有差异。2.凯特和金太阳杏的果实生长发育呈双S型曲线。从授粉到充分成熟,果实的生长发育大致可分为第一次迅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第二次迅速生长期。第一次迅速生长期主要进行细胞分裂,相对较低的温度,不仅能延长细胞分裂的时间,而且也能诱导更多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合成来促进细胞分裂;果皮和果肉细胞迅速增大引起果实的第二次迅速增加,人为给予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果实发育期,提早成熟。3.设施中杏树的新梢在一年中有两个快速生长期。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出现在花后的第5~6周,正是果实的第一个迅速膨大期,因此营养竞争激烈,需加强树体管理,才能促进果实发育。果实采收后进入第二个迅速生长期。4.设施栽培条件下,杏树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出现三个峰值,且“午休”现象不明显。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因品种而异。金太阳杏光合—光反应曲线的结果表明:金太阳杏对设施中的弱光条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对弱光的利用率提高。5.设施中杏树的始花期为2月17日,而露地杏的始花期为3月29日,相差40d。设施条件下杏雌蕊败育花比例明显提高。设施栽培条件下的花期较露地延长2~3d,为人工授粉和蜜蜂授粉赢得了宝贵时间。设施栽培下的金太阳杏不完全花比例比露地栽培的高33.25%;而在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下的凯特杏,其不完全花比例差异不显着,说明凯特适合设施栽培环境。6.设施栽培条件下凯特杏的白花结实能力较强,金太阳杏的自花结实能力弱。同一杂交组合在母本的不同花期授粉,其坐果率差异显着。不同杏品种进行杂交组合后,其果实坐果率和杂种不育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进行幼胚培养是防止或减少杂种胚的中途败育、获得更多远缘杂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王发林[9](2007)在《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果树日光温室促早栽培,生长期多处于冬、春季节,外界自然日照时间短、光强较弱,且受大棚薄膜的影响,温室内的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均小于室外,晴天条件下的透射率在50%左右,阴天的透射率不足50%;温室平均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空气湿度大;CO2浓度平均高于露地,且变化幅度大。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温室条件下果树的生长发育。本论文研究分析了日光温室内、外不同条件下生长的5年生的杏、桃的各三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主要生态因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对油桃、杏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为今后日光温室适宜品种选择,改善露地、温室栽培措施等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凯特、金太阳、二花曹三个杏品种露地条件下对光能及CO2的利用率基本一致。温室内凯特杏光饱和点时最大光合效率为22.37μmol m-2 s-1,较金太阳杏16.55μmol m-2 s-1,二花曹杏16.12μmol m-2 s-1分别高出35%、38.8%。且凯特杏在温室条件下对CO2的利用率提高。露地条件下,欧美品种(凯特、金太阳)最适光合温度比我国华北生态型品种二花曹最适温度高出约5℃,为35℃。温室内,二花曹杏与露地基本相同(30℃);但金太阳杏、凯特杏的最适光合温度则由35℃分别下降到了30℃、22℃,在各自最适光合温度下,凯特杏的净光合速率由露地的16.5μmol m-2 s-1上升到了20.9μmol m-2 s-1,金太阳杏由露地的16.21μmol m-2 s-1上升到19.5μmol m-2 s-1,而二花曹两种栽培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基本相同,为14.8μmol m-2 s-1。2.露地条件下,日平均光合速率为凯特杏(11.74μmol m-2 s-1)>金太阳杏(10.05μmol m-2 s-1)>二花曹杏(7.63μmol m-2 s-1)。温室条件下,日平均光合速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为:凯特杏(8.25μmol m-2 s-1)>二花曹杏(6.6μmol m-2 s-1)>金太阳杏(6.28μmol m-2 s-1)。三个品种在露地生长条件下,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测得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及光系统Ⅱ的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在14:30左右出现最低值,但数值大小不同。温室内Fv/Fm均在中午12:00左右降至最低值,与光合作用的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一致。3.华光、艳光、早红珠三个油桃品种在露地条件下对光能的利用率,艳光略高。但华光在日光温室内的光能利用率比其它两个品种高,最大光合速率由露地的18.6μmol m-2 s-1升高到了21.5μmol m-2 s-1,提高了15.6%,而艳光则由20.47μmol m-2 s-1降低到了18.7μmol m-2 s-1,降低了8.7%。在长期的温室栽培条件下,华光表现出比露地条件下更好的光能利用能力,而艳光的光能利用效率则有所下降。三个油桃品种在露地条件下对CO2的利用率基本相同。温室内三个品种在各自的CO2饱和点时最大光合速率均略有提高,但均无显着性差异。油桃净光合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曲线表明,在25—30℃之间Pn值达到最大。胞间CO2浓度对温度的响应曲线模式与净光合速率对温度的响应曲线模式呈现负相关,即胞间CO2浓度在25—30℃之间下降到最低。气孔导度对温度的响应极为敏感,在20℃以下,气孔导度随着温度的上升,略有上升(2000μmol m-2 s-1左右),之后急骤下降到一个低值(<500μmol m-2 s-1),且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而缓慢降低。4.早红珠和华光的日平均光合速率在日光温室内升高,早红珠由露地的8.25μmol m-2 s-1升高到9.97μmol m-2 s-1,华光则由8.37μmol m-2 s-1升高到8.43μmol m-2 s-1,相反,艳光则由8.09μmol m-2 s-1下降到了7.40μmol m-2 s-1。三个油桃品种露地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PSⅡ光合效率Fv/Fm日变化在15:00左右均出现一个明显下降,Fv/Fm值由0.8以上可以降到0.65以下,其中以艳光油桃下降最为严重,最低值达到了0.55,两个品种日变化曲线呈典型双峰曲线。相对露地条件下,在日光温室内,Fv/Fm的变化相对缓和,基本在0.85到0.75之间变化,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露地三个品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效率在中午时间的下降幅度大于日光温室内,早红珠下降最为严重,华光最轻。5.三个油桃品种的叶绿素a的含量在日光温室生长条件下均有所下降,而叶绿素b的含量则增加,尽管叶绿素a+b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不变,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却发生的显着变化,日光温室内三个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均显着低于露地。6.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因基因型的不同,对日光温室生态环境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各品种在日光温室内的光合特性,与实际生产中生物产量的表现吻合,但不能通过测定露地条件下的光合或荧光特性来直接筛选适合于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而日光温室条件下测定的光合特性指标,能够作为选择适宜栽培品种的重要参考依据。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直观反应出光系统的状态,可作为分析判断叶片光合能力的辅助手段。
王善波[10](2006)在《鲜食杏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杏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的果树之一,曾经在我国果品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吕增仁,2002)。但目前我国杏树栽培存在着面积小、产量低而不稳、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王少敏, 2002),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品种更新太慢。国内近几年尽管也引进并选育了一大批杏新品种,但对这些新品种尚缺乏系统的比较试验研究。本试验就以国内栽培比较广泛的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11个杏新品种为试材,在菏泽学院果树科技示范园内,对11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并根据生产中存在的坐果率低、易发生花期冻害和夏秋涝害等实际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或改善措施。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供试验的11个品种中,欧洲生态系统中的金太阳、凯特、大棚王杏以其败育花少、坐果率高、结果早、丰产性强、果个较大或特大、外观较好、品质较优、适应性较强等优良的综合性状,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在生产中推广;玛瑙、意大利1号、黄金杏尽管也表现出早果早丰性强等优点,但因其或果个偏小、或风味太酸、或品质稍差等缺点,建议不宜再作为主栽品种大规模引种、推广。华北生态系统的德州果杏表现出坐果率高、早果早丰性强、品质优良等众多优点,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红丰、新世纪两品种,尽管早果性稍差,但也表现出早熟、优质、外观艳丽等众多优点,通过采取合理配置授粉树、加强夏季修剪、提高花芽分化质量、提高坐果率等栽培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其产量水平,仍将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试管早红和试管早荷两品种,尽管也表现出早熟、优质等优良性状,但其早果、丰产性差,在没有探索出提高其早果、丰产性的有效措施之前,应限制大规模发展。2、参试的6个欧洲生态系统品种与5个华北生态系统品种相比普遍表现出完全花比率高、自交亲和性强、自然授粉结实率高、早果性和丰产性强等优良性状,且自然授粉结实率与完全花比率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性。3、通过试验得出:于萌芽前10天喷施250倍的PBO液或花期喷800
二、金太阳杏塑料大棚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太阳杏塑料大棚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2 果树设施栽培原理 |
1.2.1 果树自然休眠的解除和需冷量 |
1.2.2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1.2.3 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
1.2.4 设施栽培的优越性 |
1.2.4.1 桃设施栽培的品种优良性状的选择 |
1.2.4.2 设施栽培条件适宜 |
1.2.4.3 设施栽培扩大了桃的栽植范围 |
1.3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 |
1.3.1 简易设施 |
1.3.2 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 |
1.4 旭日桃设施栽培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点基本情况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内容和方法 |
2.3.1 植物学性状调查 |
2.3.2 果实品质测定 |
2.3.2.1 糖含量的提取 |
2.3.2.2 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 |
2.3.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3.2.4 总酸含量的测定 |
2.3.2.5 花青苷含量的测定 |
2.3.2.6 果实Vc含量测定 |
2.3.3 主要物候期观测 |
2.3.4 短时间冰冻低温对桃芽的伤害程度与自然休眠解除解除效果测定 |
2.3.5 授粉试验研究 |
2.3.6 修剪效应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品种特性 |
3.1.1 植物学特征 |
3.1.2 果实经济性状 |
3.1.3 物候期 |
3.1.4 抗逆性及适应性 |
3.2 建园技术 |
3.2.1 园地选择 |
3.2.2 栽植时间、密度及方式 |
3.2.3 排灌设施系统设置 |
3.3 水肥管理 |
3.3.1 施肥管理 |
3.3.2 水分管理 |
3.4 整形修剪 |
3.5 花果管理 |
3.5.1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旭日桃成花的影响 |
3.5.2 促花措施 |
3.5.3 疏花疏果与提高坐果 |
3.5.4 果实套袋 |
3.6 不同程度的修剪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7 短时间冰冻低温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与冰冻伤害程度 |
3.8 旭日桃的棚内环境调控 |
3.8.1 光照 |
3.8.2 温度 |
3.8.3 湿度 |
3.8.4 二氧化碳 |
3.9 病虫害防治 |
3.9.1 加强果园综合管理 |
3.9.2 炭疽病防治方法 |
3.9.3 根癌病防治方法 |
4 讨论 |
4.1 环境因子的调控作用 |
4.1.1 温度调控的不可替代性 |
4.1.2 湿度调控的重要性 |
4.1.3 光照调控关键作用 |
4.1.4 二氧化碳调控的有效性 |
4.2 营养因子的调控作用 |
4.3 管理因子的调控作用 |
4.3.1 有效的树势控制 |
4.3.2 整形修剪的重要性 |
4.3.3 设施栽培的综合管理 |
4.3.3.1 栽培管理 |
4.3.3.2 施肥管理 |
4.3.3.3 灌水管理 |
4.3.3.4 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 |
4.4 设施桃栽培存在的问题 |
4.4.1 果实品质下降 |
4.4.2 温度控制不当 |
4.4.3 综合管理不当 |
4.4.4 连作障碍或忌地 |
4.4.5 病虫害严重 |
4.4.6 设施技术不成熟 |
4.5 今后研究方向 |
4.5.1 优良品种的改良 |
4.5.2 设施结构的改良 |
4.5.3 产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杏树设施栽培现状、低效低产原因分析 |
1.1.1 杏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杏树设施栽培低效低产的原因分析 |
1.2 果树的低温需求量研究进展 |
1.2.1 诱导芽休眠的因素 |
1.2.2 果实成熟早晚与需冷量的关系 |
1.3 国内外果树光合作用研究概述 |
1.3.1 国内外果树的光合特性研究 |
1.3.2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
1.3.2.1 内部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2.2 外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3 设施杏光合特性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设施杏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1.4.1.1 栽培品种方面 |
1.4.1.2 产量和质量方面 |
1.4.1.3 设施方面 |
1.4.1.4 栽培技术方面 |
1.4.2 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
1.4.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杏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2.1.1 花枝采集 |
2.1.2 花枝水培 |
2.1.3 萌芽率统计 |
2.1.4 自然休眠结束期及需冷量确定 |
2.2 杏树在设施内的光合特性研究 |
2.3 杏树设施栽培提高座果率研究 |
2.3.1 杏树不同品种花粉萌芽率的测定 |
2.3.2 泰安水杏的花粉生命力测定 |
2.3.3 应用蜜蜂进行传粉 |
2.3.4 人工授粉 |
2.3.5 蜜蜂传粉+人工点授 |
2.3.6 自花授粉 |
2.4 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 |
2.4.1 制定的依据原则 |
2.4.1.1 适用性 |
2.4.1.2 先进性 |
2.4.1.3 长远性 |
2.4.2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内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杏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3.1.1 水培杏花枝物候期的测定 |
3.1.2 不同采条期、不同品种的花芽萌发率 |
3.1.3 杏休眠结束期的确定 |
3.1.4 杏需冷量的计算 |
3.2 杏树在设施内的光合特性研究 |
3.2.1 光强不同对设施杏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2 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3 日光合速率变化 |
3.2.4 光合影响因子关联度分析 |
3.3 杏树设施栽培提高座果率研究 |
3.3.1 杏树不同品种花粉萌芽率的测定 |
3.3.2 泰安水杏花粉的生命力 |
3.3.3 利用蜜蜂进行传粉 |
3.3.4 人工授粉 |
3.3.5 蜜蜂传粉+人工点授 |
3.3.6 自花授粉对坐果的影响 |
3.4 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3.4.1 范围 |
3.4.2 设施建造地的选择 |
3.4.3 设施的建造 |
3.4.3.1 日光温室 |
3.4.3.2 塑料大棚 |
3.4.4 杏树栽植 |
3.4.4.1 品种选择 |
3.4.4.2 授粉树的配置 |
3.4.4.3 定植密度 |
3.4.4.4 定植时间 |
3.4.4.5 定植方法 |
3.4.4.6 栽后管理 |
3.4.5 现有的杏园设施地的利用 |
3.4.6 温室和大棚的扣棚升温与人工预冷技术 |
3.4.7 杏树管理 |
3.4.7.1 幼树管理 |
3.4.7.2 扣棚后的管理 |
3.4.7.3 去膜时间 |
3.4.7.4 去膜后管理 |
3.4.8 杏树的设施环境调控 |
3.4.8.1 温度调控 |
3.4.8.2 湿度调控 |
3.4.8.3 光照调控 |
3.4.9 采收、分级和包装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系统地对杏树的低温需求量进行了研究 |
4.2 系统地对杏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
4.3 系统对杏设施栽培提高坐果率进行了研究 |
4.4 制定了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类 |
1.特色桃树成主流 |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
3.核桃 |
4.苹果 |
5.樱桃 |
6.枣 |
7.李 |
9.梨 |
10.杏 |
11.枸杞 |
12.猕猴桃 |
13.其他 |
二、绿化苗木 |
1.绿化造林苗 |
2.乔木苗 |
3.花灌木 |
4.彩叶树 |
5.花卉 |
6.种子 |
7.新品种 |
8.其他 |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
1.蔬果作物 |
2.农副深加工产品 |
四、农资农药 |
1.农药化肥 |
2.农用材料 |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
(4)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杏树概述 |
1.2 设施果树栽培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1.2.2 我国果树设施栽培概况 |
1.2.3 果树设施栽培模式及设施类型 |
1.2.3.1 栽培模式 |
1.2.3.2 设施类型 |
1.3 设施环境因子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1 设施条件下植物的光照生理 |
1.3.1.1 设施的光照特点 |
l.3.1.2 设施光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
1.3.1.3 设施光照调节 |
1.3.2 设施条件下植物的温度生理 |
1.3.2.1 设施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
1.3.2.2 设施温度调节 |
1.3.3 设施其他环境条件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1.3.3.1 气体对植物的影响 |
1.3.3.2 空气湿度对植物的影响 |
1.4 设施果树生物学特性研究 |
1.4.1 需冷量 |
1.4.2 物候期 |
1.4.3 生长发育特性与生长调控 |
1.4.4 果实产量与品质研究 |
1.5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1.6 设施果树生理学特性研究 |
1.7 我国设施杏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物候期观察 |
3.2.2 叶片与茎组织形态结构的测定 |
3.2.2.1 叶片干鲜重、比叶重、相对含水量和新梢生长量测定 |
3.2.2.2 叶片解剖性状测定 |
3.2.2.3 茎解剖性状的测定 |
3.2.2.4 气孔的测定 |
3.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
3.2.3.1 大气温度的测定方法 |
3.2.3.2 光照度的测定方法 |
3.2.4 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 |
3.2.4.1 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 |
3.2.4.2 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的测定 |
3.2.4.3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
3.2.4.4 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的测定 |
3.2.5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3.2.5.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3.2.5.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3.2.5.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2.5.4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2.5.5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3.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物候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4.1.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开花物候期的影响 |
4.1.2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果实发育的影响 |
4.2 日光温室内外叶片及茎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
4.2.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枝叶生物量的影响 |
4.2.2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3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茎组织结构的影响 |
4.2.4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
4.2.4.1 日光温室栽培与露地栽培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比较 |
4.2.4.2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凯特杏叶片气孔特性比较 |
4.3 日光温室内外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
4.3.1 日光温室气温日变化 |
4.3.2 日光温室光照强度日变化 |
4.3.2.1 日光温室内外不同部位光照强度日变化 |
4.3.2.2 日光温室内外光照度日变化 |
4.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的光合特性研究 |
4.4.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2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 |
4.4.3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Pn)的季节变化 |
4.4.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光合参数日变化 |
4.4.5 各项光合参数相关性分析 |
4.4.6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 |
4.4.6.1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
4.4.6.2 日光温室内外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及表观量子效率 |
4.4.7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净光合速率对CO_2 的响应 |
4.4.7.1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 |
4.4.7.2 日光温室内外光合速率-CO_2 响应曲线 |
4.4.8 日光温室内外光照强度和CO_2 响应参数 |
4.4.9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水分利用效率 |
4.5 日光温室内外杏叶片生理生化动态变化研究 |
4.5.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5.2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5.3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5.4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叶片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5.4.1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SOD 活性的影响 |
4.5.4.2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POD 活性的影响 |
4.5.4.3 日光温室对凯特杏 CAT 活性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日光温室栽培对凯特杏物候期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5.2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叶片与茎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 |
5.3 日光温室内外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
5.4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光合特性研究 |
5.5 日光温室内外凯特杏生理生化动态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5)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杏树设施栽培现状、低产原因及发展前景 |
1.1.1 杏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杏树设施栽培低产的原因 |
1.1.3 发展前景 |
1.2 杏树低温需求量研究进展 |
1.3 国内外果树光合作用研究概述 |
1.3.1 国内外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1.3.2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1.3.2.1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
1.3.2.2 影响果树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
1.3.2.3 果树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
1.4 大棚杏提高座果率试验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杏树低温需求量实验材料 |
2.1.2 杏树光合特性的研究材料 |
2.1.3 大棚杏提高座果率试验研究材料 |
2.1.4 杏树当年植苗、当年扣棚、翌年丰产栽培技术试验材料 |
2.2 试验概况 |
2.3 试验方法 |
2.3.1 低温需求量实验 |
2.3.2 光合特性的研究 |
2.3.3 提高座果率 |
2.3.3.1 人工授粉 |
2.3.3.2 自花授粉 |
2.3.3.3 水杏花粉的生命力测定 |
2.3.3.4 利用蜜蜂传粉对坐果率的影响 |
2.4 当年植苗、当年扣棚、翌年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
2.4.1 建园 |
2.4.2 树形培养 |
2.4.3 肥水管理 |
2.4.4 大棚管理技术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杏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结果 |
3.1.1 杏花枝水培法测定的需冷量 |
3.2 杏树光合特性研究 |
3.2.1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2 CO2 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 提高座果率试验研究 |
3.3.1 不同品种花粉的萌发率结果分析 |
3.3.2 泰安水杏花粉的生命力 |
3.3.3 利用蜜蜂传粉对坐果率的影响 |
3.3.4 人工授粉对杏坐果影响 |
3.4 保护地栽培试验 |
3.4.1 保护地栽培的效益 |
3.4.2 保护地栽培试验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凯特杏当年植苗、当年扣棚、翌年丰产栽培技术 |
4.2 杏树低温需求量 |
4.3 杏树光合特性 |
4.4 大棚杏提高座果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1 世界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1.2 我国古代设施栽培历史 |
1.1.3 中国果树设施栽培现状 |
1.2 果树低温需求量研究进展 |
1.2.1 诱导芽休眠的因素 |
1.2.2 果实成熟早晚与需冷量的关系 |
1.2.3 低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4 中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5 高温热激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2.6 变温对休眠解除的影响 |
1.3 国内外果树光合作用研究概述 |
1.3.1 设施桃光合特性研究 |
1.3.2 设施杏光合特性研究 |
1.3.3 设施李子光合特性研究 |
1.3.4 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研究 |
1.3.5 设施樱桃光合特性研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设施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
1.4.2 亟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
1.4.3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果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2.1.1 花枝采集 |
2.1.2 花枝水培 |
2.1.3 萌芽率统计 |
2.1.4 自然休眠结束期确定及需冷量确定 |
2.2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2.2.1 杏 |
2.2.2 葡萄 |
2.2.3 大樱桃 |
2.2.4 李子 |
2.2.5 桃 |
2.2.6 数据计算 |
2.3 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
2.3.1 编制原则 |
2.3.2 编制过程 |
2.3.3 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内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果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3.1.1 杏需冷量测算 |
3.1.2 大樱桃休眠期确定 |
3.2 设施果树光合特性研究 |
3.2.1 杏光合特性 |
3.2.2 葡萄光合特性 |
3.2.3 李子光合特性 |
3.2.4 樱桃光合特性 |
3.2.5 桃光合特性 |
3.2.6 光合速率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2.7 小结 |
3.3 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
3.3.1 范围 |
3.3.2 术语和定义 |
3.3.3 保护地选择 |
3.3.4 设施的建造 |
3.3.5 杏树栽植 |
3.3.6 现有杏园保护地利用 |
3.3.7 扣棚时间与人工预冷技术 |
3.3.8 杏树管理 |
3.3.9 杏树大棚微环境调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设施杏生长发育特性及授粉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果树低温需求量的研究 |
1.2 果树设施栽培及生长发育的研究 |
1.3 光合特性的研究 |
1.4 设施杏授粉生物学及远缘杂交研究 |
1.5 本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低温需求量的测定 |
2.1.1 试验材料 |
2.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1.3 低温累积时数的计算 |
2.2 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果实生长发育的测定 |
2.2.2.2 新梢生长发育的观测 |
2.3 光合特性的研究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4 设施杏授粉生物学及远缘杂交研究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方法 |
2.4.2.1 花型的调查 |
2.4.2.2 花粉的采集与贮藏 |
2.4.2.3 人工去雄、套袋 |
2.4.2.4 授粉 |
2.4.2.5 试验结果的调查与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杏不同品种的需冷量 |
3.2 设施杏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3.2.1 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
3.2.2 新梢的生长和发育 |
3.3 光合特性的研究 |
3.4 设施杏授粉生物学及远缘杂交研究 |
3.4.1 设施栽培对杏花物候期的影响 |
3.4.2 设施栽培对杏花型的影响 |
3.4.3 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座果情况比较 |
3.4.4 母本的不同花期授粉对坐果率的影响 |
3.4.5 不同杂交组合对坐果率的影响 |
3.4.6 不同杂交组合对杂种不育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低温需求量 |
4.2 设施条件下杏树的生长发育规律 |
4.2.1 设施杏果实的生长发育分析 |
4.2.2 新梢的生长变化 |
4.3 金太阳杏净光合速率的探讨 |
4.4 设施杏授粉生物学及远缘杂交研究 |
4.4.1 设施杏授粉生物学研究 |
4.4.2 设施杏远缘杂交研究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列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
1.1 光 |
1.1.1 光强 |
1.1.2 光周期与光抑制 |
1.1.3 光质 |
1.2 CO_2 |
1.3 温度 |
1.4 水分 |
1.5 矿质营养 |
2 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2.1 种与品种特性 |
2.2 叶龄 |
2.3 叶位 |
2.4 叶绿素 |
2.5 气孔 |
2.6 果实的有无 |
2.7 同化物的输出 |
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3.1 光抑制 |
3.2 低温胁迫低 |
3.3 热胁迫 |
3.4 水分和盐害胁迫 |
3.5 营养胁迫 |
3.6 病虫害胁迫 |
3.7 环境污染胁迫 |
4 设施果树栽培 |
4.1 国外生产现状 |
4.2 国内生产现状 |
4.3 我国设施果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缺乏专用品种 |
4.3.2 基础研究滞后,未能很好掌握设施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的有效调控技术 |
4.3.3 温室结构不够合理,性能较差 |
5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地点 |
2 研究材料 |
3 研究方法 |
3.1 试材准备 |
3.2 测定时期与测定对象确定 |
3.3 日光温室内、外不同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1 Pn-PAR响应曲线: |
3.3.2 Pn-CO_2浓度响应曲线: |
3.3.3 Pn-TL响应曲线: |
3.4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光合日变化测定 |
3.5 日光温室内外杏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3.5.1 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的测定 |
3.5.2 光适应条件下的参数测定 |
3.5.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日变化 |
4.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一部分 杏光合特性研究 |
1 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1.1 露地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 温室光照强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 日光温室内外Pn-PAR响应的比较 |
2 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2.1 露地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2.2 温室CO_2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2.3 日光温室内外CO_2-Pn响应的比较 |
3 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3.1 露地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3.2 温室温度对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
3.3 光合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比较 |
4 杏光合作用(PN)日变化 |
4.1 三个杏品种温室内外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4.2 金太阳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4.3 凯特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4.4 二花曹杏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5 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
5.1 露地条件下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 |
5.2 温室条件下三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 |
5.3 三个杏品种露地、温室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比较 |
第二部分 油桃光合特性 |
1 光照强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1.1 露地光照强度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 温室光照强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 日光温室内、外光响应能力比较 |
2 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2.1 露地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2.2 温室CO_2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2.3 日光温室内、外CO_2响应能力比较 |
3 温度对油桃光合作用的影响 |
4 日变化 |
4.1 晴天日光温室内、外油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4.2 阴天日光温室内、外油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 |
5 叶绿素荧光参数 |
5.1 PSⅡ光合效率日变化 |
5.2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效率ETR |
6 叶绿素含量 |
第四章 讨论 |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2.CO_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4.光合作用日变化 |
5.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
6.光合效率与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鉴定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10)鲜食杏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学位论文原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杏树品种引种、选育与发展状况的研究 |
1.3 杏树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 |
1.4 杏品种特性评价因素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2.1 不同品种树体生长情况调查 |
2.2.2 不同品种结果情况调查 |
2.2.3 不同品种物候期调查 |
2.2.4 不同品种花器官发育情况与自然授粉坐果率调查 |
2.2.5 不同品种果实性状测定 |
2.2.6 不同品种自花授粉结实试验 |
2.2.7 提高杏树坐果率试验 |
2.2.8 杏树花期霜冻调查及防冻试验 |
2.2.9 杏园涝害调查及防涝试验 |
2.2.10 试验品种特性评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
3.1.1 不同品种树体生长情况 |
3.1.2 不同品种结果情况 |
3.1.3 不同品种物候期 |
3.1.4 不同品种花器官发育情况与自然授粉坐果率 |
3.1.5 不同品种果实性状 |
3.1.6 不同品种自花授粉结实率 |
3.1.7 提高杏树坐果率试验 |
3.1.8 不同处理对花期冻害的影响 |
3.1.9 不同处理对杏树涝害的影响 |
3.1.10 试验品种特性的综合评价 |
3.2 杏树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与推广 |
3.2.1 园址选择 |
3.2.2 品种选择及授粉品种配置 |
3.2.3 合理密植 |
3.2.4 土肥水管理 |
3.2.5 整形修剪 |
3.2.6 花果管理 |
3.2.7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4 讨论 |
4.1 关于试验品种的综合性状评价 |
4.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四、金太阳杏塑料大棚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旭日桃的设施栽培研究[D]. 孟海凤.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8)
- [2]杏树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研究[D]. 王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
- [3]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J]. 本刊编辑部.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01)
- [4]温室栽培环境下杏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D]. 王娜.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5]杏树保护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D]. 冯磊.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6]设施果树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冯殿齐.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7]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J]. 万四新,王尚堃,张传来.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8]设施杏生长发育特性及授粉生物学研究[D]. 李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4)
- [9]温室内外杏、油桃的光合特性研究[D]. 王发林. 兰州大学, 2007(04)
- [10]鲜食杏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王善波.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