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杂货码头转向集装箱(论文文献综述)
马世飞[1](2020)在《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控制设计人员不仅要解决底层设备的实时控制问题,还要解决上层数据集成管理所带来的综合自动化问题。港口调度与管理是保证港口装卸作业按计划组织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部署、指挥、检查、监督、协调和平衡的总称,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我国某内陆港口生产作业环节多,作业流程复杂,建立了散杂货码头和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四种现代启发式求解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选择离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为提升离散差分进化算法求解速度和稳定性,本文还对其进行了改进,实验表明算法改进有效。此外,在需求分析、港口码头多目标优化调度建模和求解问题解决基础上,作者还完整开发了一个港口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提高内陆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协调企业生产资源合理分配,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某港口企业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以及用户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明确了企业生产调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系统要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其次,本文在分析散杂货码头作业流程和各作业环节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多目标散杂货码头装卸和堆存集成调度的优化模型,使用离散差分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综合求解效果最好的离散差分进化算法作为该调度问题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和选择的求解算法可有效解决散杂货码头泊位和堆场集成调度优化问题。和人工调度对比,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船舶总在港时间,提高泊位利用率,缩短运输机械行驶总距离,并大大缩短生产调度计划的制定时间。然后,本文分析了油港码头与散杂货码头生产调度的不同之处,综合考虑油港码头的接驳、卸载和储存等作业环节的特点,创新性地建立了油港码头生产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选择离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为进一步提升离散差分进化算法性能,本文还对该算法的缩放因子和交叉概率设定进行了改进,给出了经验计算公式。实例结果表明本文工作能够为油港码头统筹企业全局资源提供辅助优化决策功能,大大减少油港码头生产调度计划的制定时间。最后,本文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架构和数据库的设计工作。采用Java作为智能优化算法开发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Spring、Spring MVC和My Batis作为系统的后端开发框架,Bootstrap和Angular JS作为系统前端界面的开发框架,完成了基于B/S架构的港口调度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从系统功能、安全性以及兼容性这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功能需求。
宋长利[2](2019)在《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规模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过程中,全球港口呈集聚化发展趋势。我国沿海港口为了提升在全球竞争范围中的整体实力,逐渐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由于港口群形成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港口环境,从而使得港口产生出巨大的聚集经济辐射效应,推动腹地经济不断向港口群四周及内陆扩展。聚集经济效应不仅推动了港口群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我国港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港口群区域内港口之间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港口群整体,发挥港口群聚集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关于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的经验,总结沿海港口群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并分析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其次,对影响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基于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各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港口吞吐量等生产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分别对各沿海港口群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港口进行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对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港口群港口进行产业集聚水平评价;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Geoda软件计算对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各沿海港口群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港口群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的是总结当前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和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各沿海港口群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明确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为我国沿海港口群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史庭超[3](2019)在《上港集团于航运业萧条背景下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海运业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并延续至今。恶劣的市场环境使许多承运商倒闭或被迫兼并,进而减少了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尽管全世界范围内海运业已于近年开始趋于复苏,但对经济状况反应较慢的航运业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恢复。上港集团是上海港的主要运营商,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企业。海运业状况不佳对上海港的主要业务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上港集团采用了新的战略来对抗这一局面。本文从上港集团2015-2018年的财报入手,以对上港集团所处的一般环境的分析为基础,对财务报告进行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以此寻找集团在战略上的转变所获得的成果。由财务报表分析可知,上港集团采用了发展性战略以求应对航运业的不景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港口定位的转型,以及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港口转型使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逆势而上,而多元化投资为集团带来了丰富的现金流,使集团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推进企业战略和维护主营业务。此外,上港集团开始推进港口信息化和高科技化,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并减少了员工薪酬成本;前向一体化战略使集团拥有了自己的运能,为集团未来的发展打好了基础。集团目前还面临着竞争优势减退,部分多元化业务业绩不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上港集团战略决策提供参考,由于集团在国内码头服务业的领衔地位,本研究也可以被作为其他国内港口企业的参考资料,为其经营和发展提供帮助。
黄祝佳[4](2019)在《广州港智慧港口评价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出了国内外典型港口智慧化发展的途径,梳理了国内外对智慧港口的理论研究现状。对影响智慧港口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提出主要的关键技术为智能自动化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并对这些新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研究,提出了智慧港口的定义与内涵,并绘制出了智慧港口的技术框架。在此定义和框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广州港智慧化程度进行评价。实际操作中,通过前期分析与研究工作,建立了以基础设施设备、运营与管理、物流服务、创新服务、信息服务、港口可持续发展为一级指标,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智慧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将最低层的评价指标作为AHP方法里的备选方案,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AHP权重。最后,提出了广州港建设智慧港口的目标与原则,结合对广州港的业务发展现状、智慧化现状评价与智慧港口的技术框架,提出了广州港建设智慧港口的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港口散杂货码头物联网集成应用平台、港口物流“一单制”无纸化网上营业厅与“互联网+港口”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等六项智慧化重点建设内容。
何众颖[5](2019)在《基于排队论的岑港港区锚地需求计算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各港口吞吐量屡创新高,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五大港口、中国三大港口,其吞吐量一直保持全球前列,对应各港区所到达的船舶量也屡屡增长,锚地资源不足、利用率低下、锚地发展规划滞后不仅制约着港口的发展,还会给锚泊船的锚泊安全带来一定威胁。因此,通过对锚地需求计算与优化可以分析锚地资源的状况、利用程度以及锚地规划的合理性。首先,本文对宁波舟山港的岑港港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港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梳理、对港区近年来的交通量进行了统计分类、对目前港区的锚地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港区发展趋势,分析锚地资源配布之不合理性,从而提出岑港港区锚地分析的必要性。其次,本文对应用于港区锚地资源计算的排队论进行了概述,阐述排队系统的基本特征、排队系统中所涉及的参数以及排队问题的计算形式。基于基本的排队论模型,从输入过程、排队服务规则、服务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建立适合船舶到港锚泊的排队模型。并且根据船舶到港锚泊的排队模型,分别从参数的选择与转换、指标的计算等方面,列举了最优锚位数的计算方法。再次,为得到更具有适用性的锚地资源配布,本文对未来到港船舶量进行预测,因此建立了优化后的到港船舶预测模型。对预测方法类型、预测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以及常用预测方法的总结,本文着重对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预测以及指数平滑法预测进行了理论介绍,对其各自的适用类型以及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基于该三种预测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到港船舶预测的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并根据岑港港区实际到港量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得到模型可用性的结论。最后,本文对岑港港区近年来的到港船舶现状进行归类与分析,并根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未来港区到港船舶量进行预测,统计整理港区目前与未来的船舶到港量。再基于排队论模型分别对目前锚位需求量和未来锚位需求量进行计算,分析锚地资源分布是否合理,最终对港区锚地资源进行优化配布,并分析宁波舟山港规划,得到优化配布之合理性。
潘赓翔[6](2019)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战略研究 ——一个基于H公司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等国家经济政策的引领下,港口货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在应用过程中也获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H公司的战略制定能否兼顾利益相关者和公司的健康发展,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分析企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开始,确定H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目标、对企业的影响、重要性以及对企业战略选择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得到H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一般战略及特定计划,接着对公司发展的愿景、使命以及短期、中期和远期目标进行更新及完善,从而确定企业的整体战略:以业务多元化为保障,同时要将侧重点放于集装箱装卸业务;加速港口管理的转型升级,加快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内部深入挖掘企业管理潜力,外部紧密加强利益相关者合作,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将港口运输过程的安全管理放在更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对货物进出港口过程的安全检查与风险应对管理工作;同消费者形成战略联盟,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为消费者定制产品、拓展业务。最后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优化及保障,提出通过理顺各层级子公司管理机制,增设母公司职能部门,加强品牌形象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树立共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对策助力战略实施。我国港口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除考虑股东及经济利益之外,还需要考虑承担更多企业社会责任,制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战略,有利于我国港口企业把握机遇,实现有规划、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刘帆[7](2018)在《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航运作为费用最低的运输方式,在进出口贸易市场占据很大的份额。港口作为航运业的核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具有建设和经营运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大等特点,要想实现高风险的高回报,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在风险矩阵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项目风险进行研究,并应用到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中。首先,陈述了课题开展的背景及意义,研习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并对港口建设投资的特点及风险特征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符合规划发展要求,填补了散杂货通过能力需求缺口。再次,识别了项目内部、外部环境风险因素,根据指标确定原则,选取两级指标并构建项目综合评价体系,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权重,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根据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结合各类风险因素,港口投资风险一般防控措施,对曹妃甸港散杂货码头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
杨筱冰[8](2017)在《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国内外港口经营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的经营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文献、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多方面的数据资料,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深刻剖析造成公司效益下滑的各种因素,查找导致亏损的原因。通过分析看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比例越来越高,散装货物吞吐量呈日益萎缩的趋势,而QD港周边多个港口竞争日趋激烈,散杂货码头公司吞吐量和收入均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各种装卸作业的模式逐步多样化,由于散杂货码头的机械化程度仍然较低,特别是QD港老港区受生产作业场地狭小、堆场面积不足的制约,又面临人工成本、燃物料费用等各类成本刚性增长,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目前,QD港的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均面临着货源不足、收入降低、成本增长的严峻形势,经营利润逐年下滑,徘徊在亏损边缘。通过研究港口收入提升和成本控制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拓展产业链条等,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提升经营绩效的对策,寻求保持公司长期盈利的途径。本文一方面为老港区码头公司经营效益提升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同类散杂货码头装卸公司的转型升级和改进提供些许借鉴。
周珊萍[9](2015)在《作业成本法在散杂货码头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本文从散杂货码头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成本作业法概述及其优势和散杂货码头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散杂货码头运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帮助,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成本控制与核算,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陈光[10](2014)在《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促使世界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东亚地区,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带动了我国港口经济的迅速发展,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珠江三角洲港口群所形成的沿海港口格局推动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工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基础行业对能源与生产原料的需求有增无减,从而使得散杂货运输在航运市场的重要性有所提高。然而,对于当前经济发展最快的环渤海地区,以天津港为中心的津冀港口群、以大连港为中心的港口群和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山东沿海港口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群内部港口之间为抢占发展先机,盲目地扩建港口规模使得区域港口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天津港是环渤海地区的综合性大港,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发展的重要门户,其散杂货业务是支撑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大连港和青岛港发展规模的扩大,威胁着天津港在散杂货运输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天津港散杂货码头要正视自身发展水平,在与其它港口的激烈竞争中分析比较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寻求长远发展之道。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港口竞争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的竞争形势,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的竞争力水平为“中”,最后结合码头发展的现状和评价结果分析,从提高码头的通达性、充分利用腹地经济优势、加强码头自身建设以及建立良性的港口竞合关系四个方面对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的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二、散杂货码头转向集装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散杂货码头转向集装箱(论文提纲范文)
(1)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散杂货码头国内外调度研究现状 |
1.3.2 油港码头国内外调度研究现状 |
1.3.3 港口生产调度系统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港口调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港口企业调研概况 |
2.1.1 散杂货码头概况 |
2.1.2 油港码头概况 |
2.1.3 生产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
2.2 系统需求分析难点与对策 |
2.3 系统的主要目标 |
2.4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5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
2.5.1 基础设备资料管理 |
2.5.2 油港码头调度计划管理 |
2.5.3 散杂货码头调度计划管理 |
2.5.4 设备实时状态管理 |
2.5.5 历史业务数据管理 |
2.5.6 系统管理 |
2.6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与求解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问题描述 |
3.3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 |
3.3.1 模型假设 |
3.3.2 模型符号定义 |
3.3.3 目标函数 |
3.3.3.1 生产成本 |
3.3.3.2 船舶在港总时间 |
3.3.3.3 泊位利用率 |
3.3.3.4 运输机械行驶总距离 |
3.3.4 约束条件 |
3.3.4.1 泊位约束条件 |
3.3.4.2 船舶靠泊约束条件 |
3.3.4.3 堆场存量约束条件 |
3.3.4.4 堆场剩余空间约束条件 |
3.3.4.5 船舶装卸约束 |
3.4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问题求解 |
3.4.1 四种求解算法的选择与求解步骤 |
3.4.1.1 离散差分进化算法 |
3.4.1.2 遗传算法 |
3.4.1.3 模拟退火算法 |
3.4.1.4 禁忌搜索算法 |
3.4.2 求解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
3.4.2.1 编码设计 |
3.4.2.2 初始化 |
3.4.2.3 解码处理 |
3.4.2.4 适应度函数设计 |
3.4.2.5 算法终止条件 |
3.5 算例验证 |
3.5.1 算例数据 |
3.5.2 四种求解算法求解速度与收敛性对比分析 |
3.5.3 计算机求解与人工调度结果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与求解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问题描述 |
4.3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 |
4.3.1 模型假设 |
4.3.2 模型符号定义 |
4.3.3 目标函数 |
4.3.3.1 港口生产利润 |
4.3.3.2 油轮总在港时间 |
4.3.4 约束条件 |
4.4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问题求解 |
4.4.1 DDE求解算法选择及其改进 |
4.4.2 算法流程设计 |
4.4.3 求解中关键问题处理 |
4.5 算例验证 |
4.5.1 算例数据 |
4.5.2 DDE 算法与改进的DDE 算法求解对比 |
4.5.3 计算机求解与人工调度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口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1.1 系统软件运行架构设计 |
5.1.2 系统软件逻辑架构设计 |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
5.2.2 数据库设计流程 |
5.2.3 数据表关系 |
5.2.4 数据表结构设计 |
5.3 系统开发技术框架选择 |
5.3.1 系统软件开发技术选择 |
5.3.2 前端技术框架介绍 |
5.3.3 服务端技术框架介绍 |
5.4 系统数据库技术实现 |
5.4.1 数据库访问实现 |
5.4.2 缓存数据库实现 |
5.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举例 |
5.5.1 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实现 |
5.5.2 权限控制功能实现 |
5.5.3 PC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现 |
5.5.4 港口调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
5.5.4.1 动态数据管理实现 |
5.5.4.2 调度计划制定功能实现 |
5.5.4.3 调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
5.5.5 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
5.5.6 设备实时状态管理功能实现 |
5.5.7 历史业务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
5.6 系统测试 |
5.6.1 测试环境 |
5.6.2 系统功能测试 |
5.6.3 系统安全测试 |
5.6.4 系统兼容性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2)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章 港口群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港口群发展相关理论 |
2.1.1 港口群经济 |
2.1.2 规模经济 |
2.1.3 产业聚集与扩散 |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 |
2.2 港口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2.3 港口群经济研究相关方法 |
2.3.1 DEA绩效评价理论 |
2.3.2 聚集度评价 |
2.3.3 空间计量经济 |
第3章 我国港口群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
3.1 历史沿革 |
3.1.1 起步阶段(1950-1970 年代) |
3.1.2 恢复建设(1970-1980 年代末) |
3.1.3 快速发展(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末) |
3.1.4 形成港口群(2000 年至今) |
3.2 发展现状 |
3.2.1 环渤海港口群 |
3.2.2 长三角港口群 |
3.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
3.2.4 珠三角港口群 |
3.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
3.3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3.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2 主要成因 |
第4章 港口群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
4.1 国民经济效应 |
4.1.1 港口群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4.1.2 港口经济效益 |
4.1.3 加强港口群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机制建设 |
4.2 联动发展效应 |
4.2.1 港口群经济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
4.2.2 腹地经济对港口群经济的促进作用 |
4.3 创新发展效应 |
4.4 开放发展效应 |
4.5 技术创新效应 |
第5章 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产业集聚水平与空间经济分析 |
5.1 我国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评价 |
5.1.1 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意义 |
5.1.2 基于超效率DEA的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
5.1.3 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 |
5.1.4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
5.2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评价 |
5.2.1 环渤海港口群 |
5.2.2 长三角港口群 |
5.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
5.2.4 珠三角港口群 |
5.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
5.2.6 我国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分析 |
5.3 我国沿海港口群空间经济分析 |
5.3.1 港口群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模型建立 |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6章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6.1 国际贸易环境 |
6.1.1 国际贸易分工 |
6.1.2 国际贸易变化 |
6.2 “一带一路”倡议 |
6.2.1 “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 |
6.2.2 “一带一路”下我国的贸易发展 |
6.2.3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合作发展 |
6.3 贸易协定影响 |
6.3.1 中美贸易协议 |
6.3.2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
6.3.3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
6.3.4 TTIP贸易协定 |
6.4 亚太自贸组织 |
6.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6.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第7章 对策建议与发展展望 |
7.1 对策建议 |
7.1.1 明确战略定位 |
7.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7.1.3 完善公平透明的宏观政策 |
7.1.4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
7.1.5 明确评价与激励机制 |
7.1.6 推动港口群基础设施高效衔接 |
7.1.7 构建一体化运输体制 |
7.1.8 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
7.2 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展望 |
7.2.1 环渤海港口群——新时代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 |
7.2.2 长三角港口群——长江经济带 |
7.2.3 东南沿海港口群——扩大两岸合作交流 |
7.2.4 珠三角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7.2.5 西南沿海港口群——一带一路、东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3)上港集团于航运业萧条背景下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 |
2.1 战略管理 |
2.1.1 战略管理的步骤 |
2.1.2 公司层战略 |
2.2 财务报表分析 |
2.2.1 会计分析 |
2.2.2 财务分析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 |
2.3.2 国内文献 |
第3章 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3.1 一般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 |
3.1.2 自然环境 |
3.1.3 技术环境 |
3.1.4 社会文化环境 |
3.2 产业环境分析 |
3.2.1 买方分析 |
3.2.2 周边港口竞争状况分析 |
3.3 外部环境小结 |
第4章 上港集团的战略转变——基于财报的分析 |
4.1 上港集团企业概况 |
4.2 会计分析 |
4.2.1 资产分析 |
4.2.2 负债分析 |
4.2.3 所有者权益分析 |
4.2.4 利润表分析 |
4.2.5 现金流量表分析 |
4.3 财务分析 |
4.3.1 集团盈利能力分析 |
4.3.2 集团营运能力分析 |
4.3.3 集团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4.3.4 集团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
4.3.5 集团成长能力分析 |
4.3.6 杜邦分析 |
4.4 财报分析总结 |
4.4.1 业务转型带来主营业务增长 |
4.4.2 多元化发展为集团获取大量现金流 |
4.4.3 投资操作频繁 |
4.4.4 科技兴港战略效果 |
第5章 上港集团战略转变效果分析 |
5.1 战略实施效果 |
5.1.1 港口转型 |
5.1.2 多元化和一体化战略 |
5.1.3 战略实施后与同行业企业的对标比较 |
5.2 潜在问题分析 |
5.2.1 部分多元化战略的业绩不佳 |
5.2.2 多元化经营导致财务报表和指标大幅变动 |
5.2.3 竞争优势减退 |
5.2.4 贸易局势和承运方的压力 |
5.3 解决思路 |
5.3.1 巩固航运中心地位,推进中转业务发展 |
5.3.2 设法推进邮轮客运业复兴 |
5.3.3 与宁波舟山港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 |
5.3.4 贯彻多元化发展路线 |
5.3.5 寻求国际化发展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州港智慧港口评价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港口智慧化对比 |
1.2.1 国外港口智慧化情况 |
1.2.2. 国内港口智慧化情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智慧港口框架研究 |
2.1 相关技术概述 |
2.1.1 影响智慧港口的关键技术 |
2.1.2 港口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
2.2 智慧港口的定义与构成 |
2.2.1 智慧的定义 |
2.2.2 智慧港口的定义与内涵 |
2.2.3 智慧港口的构成 |
2.3 智慧港口的总体框架 |
2.3.1 智慧港口的功能架构 |
2.3.2 智慧港口的技术框架 |
第三章 智慧港口评价体系设计 |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2. 港口智慧化指标体系框架 |
3.3 港口智慧化评价模型 |
3.3.1. 评价方法选取 |
3.3.2 评价模型建立 |
第四章 广州港建设智慧港口的现状与评价 |
4.1 广州港发展现状概况 |
4.2 广州港智慧化现状评价 |
4.2.1 广州港智慧化现状评分 |
4.2.2 广州港智慧化现状总结分析 |
第五章 广州港智慧港口方案设计与建设内容 |
5.1 广州港智慧化评价体系指标需求分析 |
5.2 方案设计 |
5.2.1 建设思路 |
5.2.2 设计原则 |
5.3 广州港智慧港口建设重点内容 |
5.3.1 基础设施与设备: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 |
5.3.2 运营与管理:基于无人机测绘的港口堆场库存精确管理辅助系统 |
5.3.3 信息服务:基于“互联网+”的集装箱物流信息平台 |
5.3.4 物流服务:港口物流“一单制”无纸化网上营业厅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三级指标的比较判断得分表和判断矩阵 |
附录2 广东省港口智慧化情况调研问卷 |
附录3 评分标准 |
附录4 回收问卷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排队论的岑港港区锚地需求计算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概况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3 论文创新之处 |
1.4.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岑港港区锚地优化必要性 |
2.1 岑港港区现状分析 |
2.1.1 港区概况 |
2.1.2 港区交通流概况 |
2.1.3 锚地现状 |
2.2 锚地优化的必要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船舶到港排队论 |
3.1 排队论概述 |
3.1.1 排队系统的基本特征 |
3.1.2 排队系统的参数 |
3.1.3 排队问题计算形式 |
3.2 船舶到港锚泊排队模型 |
3.2.1 船舶到港输入过程 |
3.2.2 船舶排队服务规则 |
3.2.3 船舶服务 |
3.3 最优锚位数的计算方法 |
3.3.1 相关参数选择 |
3.3.2 相关指标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排队论的预测理论基础及模型构建 |
4.1 预测理论 |
4.1.1 预测方法的分类 |
4.1.2 预测的基本原理及遵循准则 |
4.1.3 预测的基本步骤 |
4.1.4 常用的预测方法 |
4.2 预测模型 |
4.2.1 灰色预测 |
4.2.2 马尔科夫预测 |
4.2.3 指数平滑法预测模型 |
4.3 优化型船舶到港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1 指数灰色GM(1,1)马尔科夫链模型 |
4.3.2 模型的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岑港港区锚地需求计算与优化 |
5.1 岑港港区到港船舶量计算 |
5.1.1 船舶到港量现状 |
5.1.2 预测船舶到港量 |
5.2 岑港港区锚地需求量 |
5.2.1 锚位需求量现状分析 |
5.2.2 锚位需求量现状计算 |
5.2.3 预测未来锚位需求量 |
5.3 岑港港区锚位优化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战略研究 ——一个基于H公司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战略理论综述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其发展 |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三、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
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战略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启示 |
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
三、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战略互相影响 |
第三节 制定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战略 |
一、分析特定利益相关者 |
二、利益相关者一般战略 |
三、利益相关者综合战略 |
四、利益相关者战略制定步骤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H公司简介 |
第一节 H公司介绍 |
一、H公司基本情况 |
二、H公司业务简介 |
三、H公司资源能力的主要优势分析 |
第二节 H公司现有战略分析 |
一、H公司现有愿景、使命及目标 |
二、H公司现有战略 |
第三节 H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
一、内部经营数据分析 |
二、行业竞争对手比较分析 |
第四节 H公司面临利益相关者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
一、新经济形势要求H公司为国家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
二、新竞争格局要求H公司关注更高企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
三、新环保形势要求H公司推进节能减排 |
四、新安全形势要求H公司承担更多保护公众安全责任 |
五、新国际形势要求H公司“走出去” |
六、H公司资源能力存在较多劣势 |
第四章 H公司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一节 H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情况及其主要目标 |
一、公司的债权人 |
二、公司的所有者股东 |
三、公司的经营者 |
四、公司的员工 |
五、公司的供应商 |
六、公司的消费者 |
七、政府 |
八、公众 |
九、联盟 |
第二节 H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分析 |
一、H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影响性分析 |
二、H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可预测性分析 |
三、H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动态矩阵分析 |
第三节 H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的影响程度分析 |
一、评价要素 |
二、评价模型 |
三、综合评价 |
第四节 H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选择的要求分析 |
一、消费者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二、经营者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三、供应商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四、政府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五、员工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六、公众的战略选择要求分析 |
第五节 H公司利益相关者一般战略及特定计划 |
第五章 H公司的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的优化保障 |
第一节 H公司的发展预期 |
一、公司的愿景 |
二、公司的使命 |
三、公司的目标 |
第二节 H公司的战略选择 |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总体战略定位确定 |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目标细分市场确定 |
三、公司的战略选择 |
第三节 战略实施过程的优化建议及保障措施 |
一、优化建议 |
二、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之处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港口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的特点 |
2.2 港口建设投资特点及投资风险特征 |
2.2.1 港口建设投资特点 |
2.2.2 港口建设投资风险特征 |
2.3 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要方法 |
2.3.1 风险评价的方法 |
2.3.2 风险控制的方法 |
2.4 港口建设基本的风险应对措施 |
2.4.1 风险回避 |
2.4.2 风险减轻 |
2.4.3 风险转移 |
2.4.4 风险自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项目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基本情况 |
3.1.1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简介 |
3.1.2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内外部环境 |
3.1.3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经济分析 |
3.2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外部环境风险识别 |
3.2.1 项目市场风险识别 |
3.2.2 项目融资风险 |
3.2.3 政策与环境风险 |
3.3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内部环境风险识别 |
3.3.1 项目技术风险识别 |
3.3.2 项目管理与运营风险 |
3.4 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4.2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风险矩阵方法的项目风险评价 |
4.1 项目风险评价基本程序 |
4.2 风险矩阵方法进行项目风险评价 |
4.2.1 风险矩阵方法概述 |
4.2.2 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
4.3 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
4.3.1 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综合评价 |
4.3.2 本项目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风险控制 |
5.1 本项目风险应对与防范措施 |
5.1.1 市场风险应对与防范措施 |
5.1.2 技术风险应对与防范措施 |
5.1.3 管理与运营风险应对与防范措施 |
5.1.4 融资风险应对与防范措施 |
5.1.5 政策与环境应对与防范措施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概述 |
2.1 公司历史和现状 |
2.2 公司近年绩效情况 |
第3章 QD港散杂货公司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
3.1 影响收入因素 |
3.1.1 外部环境 |
3.1.2 货种结构 |
3.1.3 市场定价 |
3.1.4 国家政策法规 |
3.2 影响成本因素 |
3.2.1 固定性成本 |
3.2.2 变动性成本 |
3.3 公司管理因素 |
3.3.1 单货种效益测算 |
3.3.2 内控管理 |
3.3.3 事故因素 |
3.3.4 信息化 |
3.3.5 外部环境 |
3.4 影响利润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4章 提升QD港老港区散杂货公司利润的策略 |
4.1 提升散杂货公司收入 |
4.1.1 提升市场占有率 |
4.1.2 科学定价提高收入 |
4.2 降低散杂货公司成本 |
4.2.1 降低人工成本 |
4.2.2 降低生产性成本 |
4.3 加强内部管理 |
4.3.1 运用分货种效益测算指导生产 |
4.3.2 运用先进管理手段提升绩效 |
4.4 提高信息化程度 |
4.4.1 构建统一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 |
4.4.2 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
4.5 扩大增值服务 |
4.5.1 提供装卸过程增值服务 |
4.5.2 推行“门到门”全程物流 |
4.5.3 开展跨区域合作经营 |
4.5.4 推进“港口产业+贸易金融”新业态 |
4.6 实施风险防范和分担 |
4.7 配套服务体系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作业成本法在散杂货码头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散杂货码头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
二、成本作业法概述及其优势 |
三、散杂货码头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
(10)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港口竞争力相关理论概述 |
2.1 竞争力理论概述 |
2.1.1 竞争力的概念 |
2.1.2 竞争力特点 |
2.1.3 竞争力分类 |
2.2 港口竞争力理论概述 |
2.2.1 港口竞争力的定义 |
2.2.2 港口竞争力产生原因 |
2.2.3 港口竞争力层次划分 |
2.2.4 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 |
2.3 港口竞争力评价意义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态势分析 |
3.1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发展概况 |
3.2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因素分析 |
3.2.1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自然条件 |
3.2.2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基础设施 |
3.2.3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集疏运条件 |
3.2.4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服务水平 |
3.2.5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腹地经济水平 |
3.3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环渤海港口群竞争现状 |
3.3.2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评价研究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1.1 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 |
4.1.2 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比选 |
4.2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简介 |
4.2.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
4.2.2 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2.3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流程 |
4.3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评价与结果分析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2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评价 |
4.3.3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策略研究 |
5.1 提高码头的通达性 |
5.1.1 增强铁路集疏运能力 |
5.1.2 完善码头立体集疏运网络 |
5.1.3 挖掘库场堆存能力 |
5.2 充分利用腹地经济优势 |
5.2.1 积极拓展腹地区域 |
5.2.2 增强腹地货源吸引力 |
5.2.3 巩固多方交流合作 |
5.3 加强码头自身建设 |
5.3.1 重视基础设施管理 |
5.3.2 深化码头信息化建设 |
5.3.3 落实低碳绿色经营理念 |
5.4 建立良性的港口竞合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Metlab程序 |
附录B 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散杂货码头转向集装箱(论文参考文献)
- [1]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D]. 马世飞. 东南大学, 2020(01)
- [2]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D]. 宋长利. 辽宁大学, 2019(11)
- [3]上港集团于航运业萧条背景下的战略研究[D]. 史庭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4]广州港智慧港口评价与建设研究[D]. 黄祝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基于排队论的岑港港区锚地需求计算与优化研究[D]. 何众颖.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战略研究 ——一个基于H公司的案例分析[D]. 潘赓翔. 厦门大学, 2019(08)
- [7]曹妃甸港通用散杂货码头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 刘帆. 燕山大学, 2018(05)
- [8]QD港老港区散杂货码头公司经营利润提升研究[D]. 杨筱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9]作业成本法在散杂货码头的应用探讨[J]. 周珊萍. 财经界, 2015(23)
- [10]天津港散杂货码头竞争力研究[D]. 陈光.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