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的监理(论文文献综述)
孙皓[1](2021)在《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加固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而道路安全作为维护人们人身安全的重要问题,更需要在此方面建立健全更完备的设施结构和保护标准。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设施建设是保证道路安全有效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促进高速公路工程成功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解决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问题。注浆加固是目前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中最常用的工程方法之一。本文以萍乡至莲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A1标段煤矿采空区K2+800-K6+000段采空区治理为例,对高速下伏采空区注浆加固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水泥粉煤灰浆液在无水和有水绝氧条件下的不同配比进行现场试验,得出两种外界环境下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趋势图同时,对比分析了自然条件下不同水固比时浆液结石体抗压强度的变化曲线,给出水泥一粉煤灰浆液的“最佳配合比区域”推荐值。根据已有采空区资料,本文建立了采空区简化模型,用有限元数值软件逐步模拟了全充填注浆的过程。结果表明,预留煤柱对采空区的变形有重要影响,上部路基均布荷载的影响却比较小。在此基础上,对萍乡至莲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A1标段下伏采空区中线剖面建立二维的地质模型,用该软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注浆全充填后采空区的变形明显减小,甚至接近于零,说明注浆效果明显,得出注浆方法合理、可行、有效的结论。据上述理论分析、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结论,结合萍乡至莲花高速公路新建工程A1标段煤矿采空区K2+800-K6+000段注浆工程项目,分析解述了注浆的全过程,包括注浆工艺的优化、注浆参数的选取和注浆效果检测与监测等,使得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实践检验三者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今后的采空区注浆工程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赵文豪[2](2019)在《桥梁下伏采空区注浆充填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依托小伙盘大桥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监理项目,分析了桥梁下伏采空区注浆充填工程的工程特点,针对性地指出了施工工序、环节所使用的监理方式,进一步剖析总结了桥梁下伏采空区充填灌浆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工后质量检测证明了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对此类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杰[3](2019)在《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能源经济的飞速发展,采空区面积增加迅速,矿区周围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为节约土地及保证建设项目安全,矿区范围内采空区地基处理成为矿区发展建设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采空区地基处理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不仅能够消除采空区可能造成的沉陷等地质灾害,而且能够增加矿区的基础建设土地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是矿区转型升级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项目,项目选址位于采空区内,采空回填区地基处理及遗留采空区处理主要解决地表土地再次进行工程建设开发利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建设项目于前期勘测、设计和后期建设中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以煤炭产区经采煤完成后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内进行较大的工程建设活动为背景,分析针对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和实施效果。项目涉及的采空区除甲醇等少部分区域未经初步处理还遗留采煤巷道,其余部分已经过初步回填治理。针对采空回填区地基处理,研究通过对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工程进度及造价等各方面考虑,根据地勘资料及建筑物设计文件,制定多套方案,成立评审专家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案评价体系,选择了经济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案,即:通过选择常用的强夯法、换填级配碎石垫层法、碎石挤密桩法等来处理地基,或用高压注浆法等对地基展开复合处理;运用轻骨料混凝土重力填充配合煤矸石注浆液高压注浆的方法来对部分位置出现的遗留采煤空巷进行空洞处理。强夯地基处理主要运用于场地条件合适的大面积回填土处理,对于因强夯地基处理震动影响、场地影响及部分高地基承载力设计的局部区域,采用高压注浆法、换填垫层法及碎石挤密桩法进行单一或复合地基处理。其中大面积强夯地基处理法在本工程的运用中具有处理效果好、适用面广、造价低、施工进度快等特点,极大的节省了建设费用及时间;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因存在卵石层及部分回填土密实度不足,极易造成塌孔,在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综合比选定桩型,有效的解决了塌孔问题,干法成孔节省了套管或泥浆护壁费用;遗留采空区治理时用地球物探方法进行采空区详勘,根据采空区及地质特点,采用了充填—压力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及夯扩桩机—直径钻机相结合的成孔工艺。因地制宜的使用了煤矸石作为主要材料的轻骨料混凝土及注浆液,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地基处理完成后经专业检测公司检测及相关参建单位统一验收,地基处理结果符合项目建设要求,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通过研究采空区进行项目建设时的地基处理,从最初方案制定至最后方案实施完成。治理后的采空区地基能满足建设活动的要求,为以后矿区在采空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极大的节约了土地。全国存在数量较多的老旧采空区,通过对采空区进行科学的处理,可以有效消除采空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大量可重新利用的土地资源,发展经济。
成继囯[4](2015)在《太中银铁路宁东采空区治理控制技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大能源,但地下煤固体矿产被开采后,形成采空区,采空区围岩容易失稳,进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塌等情况。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就太中银铁路上涉及到的采空区治理工程进行研究,在施工过程进行了控制,而且在施工结束后,通过沉降、钻探和物理探测方法,对高速铁路下采空区治理完成后的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判定其治理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主要通过采空区的探测方法对太中银采空区进行探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稳定性评价标准及采空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对宁东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处理原则。(2)通过采空区治理技术的选择、注浆施工工艺及注浆设备等研究,得出了采空区注浆的一般施工工艺和特殊施工工艺,并提出措施要求。(3)通过现场钻探取芯统计、实验研究、综合物探测试数据资料结合检测标准,对检测结果地震波速及剪切波速值进行分析,并判定注浆效果。
秦贝[5](2014)在《低等级公路下非规则采空区综合治理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认为在矿产资源的开采生产过程中,随着矿物层的开采掘出,会在地表以下形成越来越多的采空区。采空区形成后会造成许多后续影响,如地表沉降,地面下陷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对地表建构筑物、市政设施等影响严重。本文以和下路非规则采空区的处治为工程研究背景,对公路路基下采空区进行了研究,分析公路路基下的浅埋采空区覆岩的稳定性,以及在覆岩失稳的情况下引发的危及路面交通安全的情况,提出对和下路类似低等级公路非规则采空区的综合治理方案。目前国内外对矿区采空区的勘察和治理主要集中在埋深较深或采深和采高比较大的空区,对采空区的治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等级较高的公路和铁路方面,处治方式普遍为注浆处治,注浆材料也基本都是水泥粉煤灰浆材,处治造价较高,难以应用推广于等级较低的公路采空区处治。对于低等级的公路路基下非规则浅埋式采空区的综合治理,目前则不多见,也未形成系统的、经济的治理体系和成熟的技术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昆明市西山区和下路路基下采空区,该公路为四级低等级公路,路基下有较为丰富的磷矿,该采空区由于无限制的乱挖盗采路基下的磷矿所形成,造成采空区巷道分布情况不规则,采空区巷道的埋深较浅且上覆岩层主要为松散的填土和粘土。采空区由偷盗开采形成,开采方式落后,大多数是无支护的方式进行盗采,采空区巷道分布走向也无图纸可查,此种情况对和下路道路运营危害很大。因此,本文首先对和下路的采空区进行现场勘察和探测,采取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探明采空区的分布和埋深,然后针对和下路路基下采空区地质和分布特点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处治方式原则。根据和下路低等级公路特性,以及路基下非规则采空区巷道的埋置深度的不同,采空区分布疏密的不同的特点,制定了开挖回填、铺装钢筋混凝土盖板和全注浆回填三种不同处治方式。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印证了采用水泥粘土浆液代替水泥粉煤灰浆液对低等级公路采空区进行处治的可行性,计算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盖板整体跨越浅埋采空区的稳定性。为经济合理的处治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王新锋[6](2013)在《榆神高速公路路基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煤层采空区不断增多、增大,导致大量的地表塌陷和沉降。煤矿采空区不仅危及到地表建(构)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安全,甚至还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在煤炭开采区内,采空塌陷问题常有发生,规模有大有小,为了减少因采空区塌陷引发的灾害,应运而生的各种处治技术得到了不断更新、发展。根据采空区的赋存形态制定对应的处治措施。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探查采空区分布范围及空间展布形态及采空区失稳因素的分析,对采空区的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对不同埋深、不同赋存形式采空区的治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现有煤层采空区的治理手段,并提出了改进与优化的工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以榆神高速公路路基下伏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采矿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选择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方法相结合的勘察方法,掌握该路段下伏采空区的分布及空间形态,为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提供了依据。(2)掌握了采空区围岩移动形式和失稳的影响因素,对榆神高速公路路基下伏采空区进行了稳定性验算,包括开采煤层的采厚比、顶底板安全、煤柱强度以及临界开挖深度等,确定了榆神高速公路线路内存在安全隐患的采空区范围。(3)根据榆神高速公路路基载荷特点,制定了合理、经济的路基下伏采空区处治方案,保证路基下伏采空区的稳定,达到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目的。(4)根据路基与桥基的不同受力形式,确定路基与桥基下伏采空区的治理范围,提出了计算桥基下伏采空区治理范围的计算公式,缩小了治理范围,提高了经济效益。工后通过对榆神高速公路路基的变形监测及沉降观测,结合路基和桥基允许变形范围,证明榆神高速公路路基下伏采空区处治技术合理、经济,达到了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要求。
刘强[7](2013)在《阳翼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浆液扩散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阳翼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为工程背景,根据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性质,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了个沿线各采空区剩余变形量,分析其稳定性。利用理论分析,将采空区分为空洞或巷道、煤柱及岩土塌落体堆积区三种地质形态。利用正交法设计了水泥粉煤灰浆液配比试验,得到了相关优化配比方案。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典型采空区简化模型,分别模拟了浆液在空洞及巷道中的自由扩散、在煤柱中的劈裂注浆过程以及在岩土塌落堆积体中的渗透注浆过程。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各煤矿采空区剩余变形量大于高速公路相关规范要求:最大剩余倾斜值i=3mm/m;最大剩余曲率k=±0.2×10-3/m;最大剩余水平变形量ε=±2mm/m,为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施工和运营,应针对各采空区采取相应治理措施。通过对采空区各治理方案对比分析,选取全充填压力注浆法来治理煤矿采空区。(2)水泥-粉煤灰浆液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水固比在达到浆液灌注要求范围内越小越好,水泥占固相质量分数在试验范围内大于20%,养护期为28d。单个配比方案的优选条件为:水固比为1:1.5,水泥占固相质量分数为30%,养护期为28d。(3)结合注浆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浆液在采空区空洞及巷道中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充填,在松散体中主要以渗透方式充填,在煤柱中以劈裂方式充填。其中,劈裂注浆所需注浆压力较大,渗透注浆及自由扩散所需注浆压力较小。注浆使得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提高。
郭弯弯[8](2013)在《采空区环境下高速公路构筑物变形指标确定和稳定性处置》文中认为采空区是高速公路路基下的一类特殊的岩土工程问题,给高速公路建设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又不可避免地要穿越采空区,相应地会给路基、路面及其他桥隧等构筑物的安全带来风险与潜在灾害。我国在采空区的勘察、稳定性评价、施工治理技术方向已取得了大量实践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京福高速徐州绕城东西段、乌奎高速、晋焦高速、潭邵高速、太旧高速公路等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采空区地质灾害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本文以万南高速公路为依托项目,围绕高速公路下采空区中的主要问题,对采空区变形指标和稳定性处置展开分析。本文以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为中心,进行以下研究:1)介绍采空区的基本特征与变形规律,分析影响采空区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因素;系统介绍了国内采空区探测的主要技术、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不同方法与治理施工技术。2)结合项目路段的现场地质测绘资料,对工程地质条件和探测结果进行分析。3)根据不同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分别对项目路段分析,综合分析结果确定项目路段的稳定性。4)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评价稳定系数。通过计算出的采空区巷道顶板稳定的临界深度与实际深度作对比,评价项目路段稳定性。5)应用概率积分法评价地表移动变形值,计算出采空区最大变形值和剩余变形值,通过剩余变形值预计未来变形,对项目路段进行研究。6)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进行模拟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采空区路段注浆前后进行模拟,评价治理效果。7)采空区治理中重点介绍注浆充填法,根据室内试验研究,选取适合本项目的注浆材料和注浆配合比。
王新锋[9](2012)在《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原则及技术手段》文中提出目前,煤炭的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采空区越来越多,在这些区域容易出现塌陷以及严重变形等情况,因为采空区问题,导致在以后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工程不仅存在稳定问题,而且还存在质量问题,此外,还严重影响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严重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以及生态保护。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煤矿采空区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闫玉湛[10](2012)在《十大高速公路窑沟采空区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与计量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窑沟采空区是十大高速公路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文章详细阐述了采用全充填压力注浆法处治窑沟采空区的竣工验收与计量方法,以期为公路下伏采空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的监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的监理(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加固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注浆技术及方法研究现状 |
1.2.3 注浆材料配比要求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萍莲高速A1标下伏采空区地质条件分析 |
2.1 工程地质概况 |
2.2 地层情况 |
2.3 区域地质构造 |
2.4 水文地质特征 |
2.5 物探调查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注浆加固机理研究与分析 |
3.1 注浆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
3.1.1 注浆理论 |
3.1.2 研究现状 |
3.2 采空区地质区域划分 |
3.3 渗透注浆理论的分析应用 |
3.3.1 宾汉流体的一般特征及其规律 |
3.3.2 渗透注浆理论在采空区内岩土塌落体堆积区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采空区注浆材料及现场配比分析 |
4.1 尾砂-水泥浆浆材的选取和配比试验 |
4.1.1 尾砂的物化性能测试 |
4.1.2 尾砂-水泥浆材的配比试验 |
4.2 水泥-粉煤灰浆液的选取和配比试验 |
4.3 泡沫轻质土浆液的选取和配比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高速公路A1标下伏采空区注浆材料加固方案与技术措施 |
5.1 数值模拟注浆材料填充 |
5.1.1 模型的建立 |
5.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1.3 数值模拟注浆充填加固 |
5.2 施工顺序 |
5.3 钻孔探测施工 |
5.4 注浆处理技术 |
5.4.1 注浆 |
5.4.2 注浆结束标准 |
5.5 注浆效果检测 |
5.5.1 物探和钻探检测 |
5.5.2 地表抗压强度检测 |
5.5.3 综合注浆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2)桥梁下伏采空区注浆充填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项目概况 |
2 工程特点 |
3 质量监理方式 |
4 监理内容 |
4.1 开工前报审 |
4.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5 工后质量检测 |
6 结语 |
(3)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采空区的概念 |
2.2 地基处理概述 |
2.2.1 地基处理的概念 |
2.2.2 地基处理的方法 |
2.3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概述 |
2.3.1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
2.3.2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因素 |
2.3.3 地基处理方案评价 |
3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
3.1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简介 |
3.2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场地情况及地质构成 |
3.3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 |
3.3.1 本项目范围内采空区形态 |
3.3.2 采空区不进行地基处理的可能后果 |
4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1 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地基处理方案初步选择 |
4.3 基于AHP和专家打分法的地基处理方案选择模型构建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4.3.3 层次分析法指标赋权 |
4.3.4 专家打分法 |
4.4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实例分析 |
4.4.1 化产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2 焦炉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3 甲醇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4 甲醇空分装置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4.4.5 备煤火车装焦仓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
5 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
5.1 化产区域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1.1 地基处理方案 |
5.1.2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要点 |
5.1.3 强夯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2 焦炉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2.1 地基处理方案 |
5.2.2 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施工难点重点 |
5.2.3 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 |
5.2.4 桩基础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3 甲醇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3.1 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 |
5.3.2 混凝土填充—压力注浆法采空区处理施工重点及保证措施 |
5.3.3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
5.3.4 采空区处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
5.4 甲醇空分装置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4.1 地基处理方案 |
5.4.2 施工重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
5.4.3 施工中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
5.4.4 碎石挤密桩地基检测结果及分析 |
5.5 备煤火车装焦仓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 |
5.5.1 地基处理方案 |
5.5.2 工程施工重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
5.5.3 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
5.5.4 地基检测结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4)太中银铁路宁东采空区治理控制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 工程背景 |
2.2 工程地质特征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地质构造 |
2.2.4 水文地质特征 |
2.3 区域情况 |
第三章 采空区的探测与稳定性分析 |
3.1 采空区的探测方法 |
3.1.1 重力勘探方法 |
3.1.2 电磁方法 |
3.1.3 地震勘探 |
3.1.4 钻孔弹性波CT |
3.1.5 放射性测量 |
3.1.6 探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
3.2 太中银铁路宁东采空区的探测 |
3.2.1 经过采空区段落的勘查经过及工作量 |
3.2.2 采空区特征 |
3.2.3 结论及建议 |
3.3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评价 |
3.3.1 采空区对路基的危害 |
3.3.2 采空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标准 |
3.3.3 采空区的类型与等级划分 |
3.4 宁东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理原则 |
3.4.1 宁东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
3.4.2 采空区处理原则 |
第四章 采空区治理技术 |
4.1 治理技术的选择 |
4.1.1 宁东采空区的类型 |
4.1.2 采空区治理方案的选取 |
4.2 采空区注浆施工工艺 |
4.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4.2.2 注浆施工的地质与钻探工作 |
4.2.3 采空区或空洞充填注浆的一般施工工艺 |
4.2.4 采空区或空洞充填注浆的特殊施工工艺及主要措施 |
4.3 采空区注浆 |
4.3.1 注浆材料 |
4.3.2 注浆设备及机具 |
4.3.3 注浆钻孔 |
第五章 采空区质量控制与监控技术 |
5.1 防治注浆孔的偏斜措施 |
5.2 采空区治理质量监控技术 |
5.3 采空区注浆质量检测技术 |
5.3.1 物探 |
5.3.2 钻探取芯与室内试验 |
5.3.3 压水试验 |
5.3.4 地表变形观测 |
5.4 宁东采空区探测方法工作评估 |
5.4.1 钻探 |
5.4.2 物探 |
5.4.3 资料解释 |
5.5 结论 |
5.5.1 钻探 |
5.5.2 物探 |
5.5.3 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低等级公路下非规则采空区综合治理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主要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采空区勘察技术及探测方法 |
1.2.2 国内外采空区开采沉陷理论研究 |
1.2.3 国内外采空区路基变形及其稳定性研究 |
1.2.4 采空区治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采空区注浆处治中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目标 |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3.3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公路下采空区的相关概念及沉陷模式 |
2.1 采空区的概念及形式 |
2.1.1 采空区的形成 |
2.1.2 采空区上方覆岩移动形式 |
2.1.3 采空区的三带划分 |
2.2 采空区覆岩三带计算范围 |
2.3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 |
2.3.1 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 |
2.4 采空区深陷模式的研究 |
2.4.1 几何理论 |
2.4.2 地表移动和变形方法 |
2.5 随机介质理论 |
2.5.1 理论介绍 |
2.5.2 开采导致的地表位移 |
2.5.3 随机介质理论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
2.5.4 随机介质理论的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和下路路基下非规则采空区的勘察及结果分析 |
3.1 工程背景 |
3.1.1 项目概况 |
3.1.2 地形地貌 |
3.1.3 地层岩性 |
3.1.4 水文地质与气象特征 |
3.1.5 地质构造及地震 |
3.2 采空区勘察依据和技术工作 |
3.2.1 勘察依据 |
3.2.2 技术工作 |
3.2.3 勘察目标 |
3.3 采空区勘察方法 |
3.3.1 物探方法和布置 |
3.3.2 钻探方法和布置 |
3.3.3 现场矿井巷道调查 |
3.4 采空区勘察结果分析 |
3.4.1 地球物探探测结果 |
3.4.2 钻孔勘探结果分 |
3.4.3 采空区规模大小及顶板厚度 |
3.5 采空区对公路路基影响程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和下路采空区顶板稳定性评价与处治方法研究 |
4.1 采空区顶板稳定性评价 |
4.1.1 顶板安全厚度计算 |
4.1.2 数值模拟计算顶板稳定性 |
4.1.3 公路下采空区处治设计要求 |
4.2 采空区处理方法 |
4.2.1 采空区顶板厚度较小时处治办法 |
4.2.2 采空区全注浆处治办法 |
4.3 注浆充填理论与材料 |
4.3.1 注浆理论 |
4.3.2 注浆材料 |
4.4 水泥粘土充填的可行性分析 |
4.4.1 水泥粘土浆液的特性 |
4.4.2 水泥粘土浆液材料 |
4.4.3 水泥粘土浆液充填可行性计算 |
4.4.4 水泥粘土浆液的经济性 |
4.5 采空区路基加固处治 |
4.5.1 设计过程 |
4.6 采空区的处治范围 |
4.6.1 注浆处理宽度 |
4.6.2 注浆处理的长度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采空区处治数值模拟 |
5.1 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5.1.1 有限差分方法 |
5.1.2 有限差分程序介绍 |
5.1.3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1.4 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
5.2 注浆充填稳定性数值分析 |
5.2.1 计算参数及荷载的选取 |
5.2.2 模拟分析方案 |
5.2.3 监测点设置 |
5.2.4 变形特征分析 |
5.2.5 注浆结果分析 |
5.3 路基加固稳定性模拟 |
5.3.1 模型的建立 |
5.3.2 结果分析 |
5.3.3 沉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注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
6.1 注浆工艺设计 |
6.1.1 钻孔工艺 |
6.1.2 注浆工艺 |
6.2 注浆质量控制 |
6.2.1 施工控制 |
6.2.2 质量检测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榆神高速公路路基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采空区勘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
1.2.3 采空区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榆神高速公路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简介 |
2.1.2 沿线自然条件 |
2.1.3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
2.1.4 沿线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
2.2 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
2.2.1 勘察技术路线 |
2.2.2 采空区探测的方法 |
2.3 榆神高速公路采空区勘探技术应用 |
2.3.1 勘察工作方法 |
2.3.2 勘察采空区的基本特征 |
2.4 各采空区勘察成果 |
2.4.1 采空区分布及特征 |
2.4.2 存在采空区煤矿开采资料 |
2.5 小结 |
3 采空区破坏机理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
3.1 采空区围岩移动形式 |
3.2 采空区失稳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 |
3.2.1 地质因素 |
3.2.2 水文因素 |
3.2.3 环境因素 |
3.2.4 采空区几何参数 |
3.3 空洞型采空区稳定性验算 |
3.3.1 顶板强度验算 |
3.3.2 煤柱和底板强度验算 |
3.4 榆神高速公路采空区稳定性验算 |
3.4.1 物理力学参数选取 |
3.4.2 采空区稳定性验算技术路线 |
3.4.3 深厚比初步评估 |
3.4.4 顶板安全性检算 |
3.4.5 临界开采深度检算 |
3.4.6 煤柱强度检算 |
3.4.7 采空区自身稳定性综合评价 |
3.5 小结 |
4 采空区处治技术与施工方法 |
4.1 公路路基采空区处治技术 |
4.1.1 采空区上伏构筑物地基处理措施 |
4.1.2 路基路面及构筑物抗变形结构设计措施 |
4.1.3 线路绕避方案 |
4.1.4 综合处理技术 |
4.2 榆神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存在特征 |
4.3 采空区处治设计原则 |
4.4 采空区治理方案 |
4.4.1 治理范围 |
4.4.2 采空区空隙体积与注浆量 |
4.5 榆神高速公路采空区处治施工技术 |
4.5.1 钻孔施工技术 |
4.5.2 注浆工艺及参数 |
4.5.3 采空区治理施工情况 |
4.5.4 注浆施工技术要求与工艺流程 |
4.6 小结 |
5 采空区治理效果评估 |
5.1 采空区路段评估的目的 |
5.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标准 |
5.2.1 路基沉降规定 |
5.2.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规定 |
5.3 榆神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效果与检测 |
5.3.1 一般路基段采空区检测成果 |
5.3.2 桥梁段采空区检测成果 |
5.4 榆神采空区治理效果 |
附图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阳翼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浆液扩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注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
1.2.2 注浆技术应用 |
1.2.3 注浆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
2.1 自然地理环境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象与水文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水文地质条件 |
2.2.4 地质构造 |
2.2.5 地震 |
2.2.6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
3.1 沿线煤矿采空区工程地质特征 |
3.1.1 公路沿线煤矿开采概况 |
3.1.2 采空区“三带”划分 |
3.2 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
3.2.1 地表变形预测 |
3.2.2 剩余变形量的预测计算 |
3.3 采空区对公路工程的危害 |
3.4 煤矿采空区治理方案选取 |
3.5 本章小结 |
4 注浆理论及注浆加固过程分析 |
4.1 注浆理论 |
4.2 浆液的流动特征 |
4.3 浆液在采空区内塌落岩土体中渗透注浆过程分析 |
4.3.1 采空区注浆工程浆液扩散特征实例分析 |
4.3.2 浆液扩散半径分析 |
4.4 浆液在采空区煤柱中劈裂注浆过程分析 |
4.5 浆液在采空区空洞或巷道的自由扩散过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注浆材料及室内配比试验研究 |
5.1 浆材的选取及浆液要求 |
5.1.1 浆材的选取 |
5.1.2 充填材料加固机理 |
5.1.3 注浆浆液的特征要求 |
5.2 试验条件及方案设计 |
5.2.1 试验条件及方法 |
5.2.2 试验因素与水平安排 |
5.2.3 单轴压缩试验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3.1 各因素对结石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
5.3.2 满足要求的试验配比方案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典型路段采空区注浆浆液扩散数值模拟 |
6.1 数值模拟技术及FLAC简介 |
6.2 典型路段采空区工程地质概况 |
6.3 煤柱中劈裂注浆过程数值模拟 |
6.3.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6.3.2 数值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6.4 采空区空洞或巷道中浆液自由扩散过程数值模拟 |
6.4.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
6.4.2 数值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
6.5 塌落岩土体中渗透注浆充填过程数值模拟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采空区环境下高速公路构筑物变形指标确定和稳定性处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公路下采空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路下采空区探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公路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公路下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总体思路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下采空区勘察技术 |
2.1 采空区的基本特征 |
2.1.1 现代煤矿采空区基本特征 |
2.1.2 老窑和小煤窑采空区基本特征 |
2.1.3 金属和非金属矿采空区基本特征 |
2.2 高速公路下采空区勘察方法 |
2.2.1 采空区资料收集 |
2.2.2 工程地质测绘 |
2.2.3 工程物探 |
2.2.4 工程钻探 |
2.2.5 各勘察方法的综合评价 |
第三章 高速公路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
3.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标准 |
3.1.1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标准 |
3.1.2 采空区不同构筑物稳定性评价标准 |
3.2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方法 |
3.2.1 开采条件判别法 |
3.2.2 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法 |
3.2.3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 |
3.2.4 极限平衡分析法 |
3.2.5 数值模拟法 |
第四章 高速公路下采空区治理与施工技术 |
4.1 采空区治理方法 |
4.2 采空区注浆治理设计 |
4.2.1 注浆材料 |
4.2.2 注浆范围与注浆量 |
4.2.3 注浆施工技术 |
第五章 项目实例——万南高速公路工程稳定性评价 |
5.1 万南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
5.1.1 红岩煤矿概况 |
5.1.2 工程地质特征 |
5.2 万南高速公路工程勘察方法 |
5.2.1 勘察目的和任务 |
5.2.2 勘察方法与结果 |
5.2.3 不良地质现象 |
5.3 万南高速公路工程稳定性评价 |
5.3.1 稳定性评价标准的选择 |
5.3.2 按停采时间确定采空区稳定性 |
5.3.3 按采深采厚比确定采空区稳定性 |
5.3.4 按稳定系数确定采空区稳定性 |
5.3.5 按地表移动变形值确定采空区稳定性 |
5.4 总结 |
5.4.1 万南高速公路稳定性评价 |
5.4.2 万南高速公路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指标 |
第六章 项目实例——万南高速公路工程治理方案 |
6.1 治理方案的选择 |
6.2 治理方案的设计 |
6.3 注浆治理试验内容 |
6.3.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6.3.2 试验步骤 |
6.4 试验数据分析 |
6.4.1 影响浆液密度的因素 |
6.4.2 影响浆液粘度的因素 |
6.4.3 影响浆液结石率的因素 |
6.4.4 影响浆液凝结时间的因素 |
6.4.5 影响结石体强度的因素 |
6.5 工程质量检测 |
6.6 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原则及技术手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采空区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原则 |
1.1 采空区在治理过程中的原则 |
1.2 采空区在进行治理过程中的技术规范 |
2 采空区在进行治理过程中的处理措施 |
3 在进行采空区治理过程中的技术手段 |
3.1 关于注浆钻孔的步骤 |
3.2 浇铸孔口管的方式 |
3.3 关于注浆操作的工艺过程 |
4 采空区治理质量的一些控制办法 |
4.1 成孔工艺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
4.2 浆液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4.3 注浆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
5 结语 |
四、高速公路采空区治理的监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加固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 孙皓. 长安大学, 2021
- [2]桥梁下伏采空区注浆充填工程监理质量控制[J]. 赵文豪. 四川建材, 2019(06)
- [3]陕西某焦化甲醇建设项目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实施研究[D]. 王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太中银铁路宁东采空区治理控制技术分析[D]. 成继囯.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5)
- [5]低等级公路下非规则采空区综合治理研究及工程应用[D]. 秦贝. 云南大学, 2014(12)
- [6]榆神高速公路路基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D]. 王新锋.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3)
- [7]阳翼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浆液扩散规律研究[D]. 刘强.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3)
- [8]采空区环境下高速公路构筑物变形指标确定和稳定性处置[D]. 郭弯弯.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3)
- [9]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原则及技术手段[J]. 王新锋. 价值工程, 2012(26)
- [10]十大高速公路窑沟采空区治理工程竣工验收与计量方法[J]. 闫玉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