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物锂电池

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物锂电池

一、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锂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黄霞[1](2020)在《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施路径与选择机制》文中指出传统的正向创新由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发起,在发达国家完成原始研发和初次产业化,随后将新产品向新兴国家市场输出。逆向创新指的是后发企业根据新创意在本土完成新产品研发,却成功将创新产品引入至发达国家市场的创新活动。其中,在发展中国家完成研发是逆向创新的根本,成功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是逆向创新的最终标志。截至目前,逆向创新的实施主体有两类企业,一是发达国家企业,二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即所谓后发企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由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所发起和主导的逆向创新活动。对于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其原始概念是指产品或解决方案首先在发展中国家产业化,然后再成功输入发达国家市场的特定创新流程。尽管核心思想不变,发展至今,逆向创新的实践路径已经因企业情境差异而出现了多元化的流程再造。在战略管理领域,逆向创新引发了新兴国家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强烈关注。原因在于,尽管该创新思想起源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然而随着全球创新中心的迁移,新兴国家正在逐步替代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创新的集聚地,进而后发企业成为了实践逆向创新战略的真正主力军。在战略价值方面,逆向创新不仅为广大后发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和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新的战略思想,而且还可以通过跨国界资源转移为后发企业创造全球性的附加商业价值,从而为新兴国家的后发企业更深层地融入全球化格局、挖掘全球化机会、创造全球化价值提供新契机。在此背景下,研究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实质、模式与路径选择,以及后发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实施逆向创新并持续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后发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托创新链思想,重构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要素,归纳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条及其对应的创新实施路径。本文研究内容包含三个问题:第一,基于理论思辩和文献研究方法解析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构成要素,进而提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概念,并由此对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本质与流程形成理论界定。第二,基于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三要素,归纳逆向创新链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第三,对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路径选择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在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理论界定方面,归纳得出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应包括创意要素、研发要素和市场进入次序要素。通过对逆向创新活动的纵向案例探索,考察了我国后发企业在逆向创新过程中,由创意来源、技术创新战略与市场进入路径三要素所构成的创新链演化过程。随着国际化进程持续深入,创意来源、技术创新战略与市场进入路径三要素,不仅各自呈现“阶梯性”升级过程,而且因素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体现为同一发展阶段的静态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动态螺旋上升式共同演进关系,揭示了逆向创新链的逐步升级特征。其次,在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的识别与类型归纳方面,解析出了六条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并简述对应路径类型的产品故事线。从市场进入次序这个关键因素的角度,对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进行了归类,根据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国别类型以及扩张轨迹,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划分为市场渐进型与市场跳跃型。最后,在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选择方面,以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为因变量,以创意来源、产品的技术创新程度和企业技术实力和企业国际化经验为解释变量,研究发现若产品的创意来源于海外,后发企业倾向于选择跳跃型逆向创新路径;产品的技术创新程度更高,主导逆向创新活动企业的技术实力更强,后发企业倾向于选择跳跃型逆向创新路径;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在逆向创新路径选择中并未产生显着作用。

何钰彬[2](2020)在《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依靠互联网产生的硬件设备也应运而生,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消费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由于需求的大力带动,各种电子产品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企业也随之发展,努力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丰富着供应市场。本文选取的A新能源公司就是以聚合物软包电池为主打产品,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龙头企业,与苹果、联想、华为、摩托罗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拥有稳固的市场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本文聚焦A新能源公司在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推广中的战略目标和面临的挑战,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模型等方法工具对其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深入调研其营销策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市场营销STP理论和4P理论,制定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方案。本文的研究能为同类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助于企业增加销售量,获得市场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一、阐述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二、介绍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三、分析了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环境;四、介绍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推广策略的现状与问题;五、针对聚合软包电池推广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营销推广策略优化;六、提供了市场推广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七、市场推广策略应用案例介绍;八、总结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刘朝阳[3](2020)在《柔性电化学智能伤口贴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肥胖、糖尿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伤口的护理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课题。对伤口标志物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按需给药,可以显着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近场通讯技术的无线无源、柔性智能贴片用于伤口的监测和治疗。该装置包含电路部分与电极部分,其中电极部分又可分为传感模块与药物控释模块。手机靠近贴片时,传感模块检测伤口标志物浓度并发送至手机,手机可以发送指令控制药物控释模块释放抗生素对伤口进行治疗,从而构成闭环回路。传感模块通过电化学沉积聚苯胺及氧化石墨烯与纳米金复合物分别构建pH、尿酸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方法表征电极特性,并探究了传感器的线性、灵敏度、特异性、长时间稳定性等。特别的,测试了尿酸传感器受温度及pH的影响程度以方便对尿酸结果进行校正。药物控释模块通过电化学沉积掺杂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双层聚吡咯制备,双层膜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药物的自由扩散。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化学方式对掺杂药物的聚吡咯进行表征分析。抗生素累积释放曲线说明在-0.6V电压刺激下,药物控释模块可以受控地释放药物到伤口中。将该模块用于抑菌环实验,通过比对不同条件下抑菌环的面积验证该模块的效果。最后,进行了整个系统的动物伤口实验,以验证系统用于伤口护理的可行性。该智能贴片提供了一个在无线无源柔性平台上的闭环伤口护理平台,为伤口护理产品在监测治疗领域的应用开发提供新思路。

徐美琼[4](2018)在《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国际化是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华为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展全球化业务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取得了业务的突破性增长,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近年来,华为终端不仅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增长明显,而且其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等在全球各大品牌价值榜单的排名也连年提升,当之无愧成为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典范。因此,本文以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品牌传播策略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将华为终端品牌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创期(2003年——2011年)、成长期(2012年——2015年)、成熟期(2016年——至今),并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其理论支点,分析其品牌传播策略及传播效果。文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以及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对文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华为终端产品的变迁与现状;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即不同时期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的品牌传播策略;第五部分则是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品牌传播实践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分析,得出华为终端在欧洲市场上采取的品牌传播策略对其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影响力、品牌价值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这些“成就”除了要归功于华为终端在欧洲市场所采取的正确的品牌传播策略以外,最重要的是华为终端产品以其过硬的产品品质、完善的服务体系、强大的企业文化及独有的精神内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此外,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品牌传播实践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国产品牌在国际层面的传播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李晓晶[5](2018)在《基于专利数据的石墨烯领域技术竞争态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墨烯在2004年面世后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材料,其相关技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有科学家甚至预言其将“彻底改变21世纪”。石墨烯目前在晶体管、柔性显示屏、新能源电池等都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在储能方面,石墨烯是作为电池制造的重要材料。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石墨烯成为了各国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机构和研发人员非常有必要了解其他国家以及国内外一些机构的研究现状,而在新的、复杂的信息资源环境下,科研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展示出石墨烯领域的专利数据,本研究对石墨烯专利中技术内容作态势分析,通过这样一种专利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能够形象地展示石墨烯领域技术的发展历史、所涉及的技术以及专利权人的竞争态势及研发方向。本文将专利计量等研究方法引入石墨烯领域的态势分析中,主要包含以下工作:一是对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意义进行阐述,并对本文中引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其次是关于技术竞争情报理论、实证应用的相关研究的述评以及石墨烯专利计量相关研究的综述。二是对石墨烯领域整体技术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德温特数据库中关于石墨烯所有年份的专利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研发国家划分专利,分析了石墨烯相关专利在国家的分布,以及各国申请石墨烯专利的趋势,发现中国所拥有的石墨烯专利数量占比最高,近几年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快速上涨的状态。其次,对石墨烯专利文献中的相关技术分类进行识别,分析了随着时间不同重点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最后通过专利地图展示整体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三是对企业技术竞争实力以及合作情况的分析。在企业技术竞争实力分析部分,首先选取以314个企业为分析对象,分析其在石墨烯领域整体专利以及近5年专利申请数量的情况,重点比较企业在近5年专利数量的情况,发现不管是整体还是近5年的情况,在申请数量排在前2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其次,通过多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了筛选出的企业的专利质量,并对企业所拥有的核心专利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在专利申请数量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反而拥有较高的专利质量,其中没有中国的企业。最后,通过德温特手工代码筛选出属于石墨烯应用领域的代码,对该领域的所筛选出的企业做专利组合分析,划分企业的技术竞争地位。在合作情况的分析中,使用社会网络呈现企业合作的态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结论:在申请数量上,中国石墨烯专利申请量最多且发展快速;石墨烯应用研发备受瞩目,制备技术研发热度不减;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许多专利申请数量少的企业专利质量较好;不同企业在不同子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企业间合作少有紧密合作。最后针对国内进行石墨烯相关研发的企业提出了建议。

刘剑[6](2017)在《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墨烯及其应用技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过程中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工作是石墨烯产业化瓶颈问题之一,该工作对指导石墨烯产业终端应用和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然而,这方面见诸文献的报道很少。论文选择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矿床学、矿物学、晶体化学与晶体物理学、资源产业经济学、石墨烯制备过程中原料选择及品质控制研究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方法,引进石墨矿床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这样一个新命题,探讨了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从新视角入手以揭示特定成矿地质条件约束的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下游应用的适用性。论文主要结论:(1)全球鳞片石墨、脉型石墨和土状石墨的形成条件主要是热力学条件、碳源、有机生物、沉积建造等方面。(2)天然石墨成因及石墨化程度决定了石墨晶体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化学特征,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对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结构、属性及电化学性能、导电性能有重要影响。(3)鳞片石墨的成因是影响石墨烯属性及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石墨烯制备过程中氧化-还原产物性能的重要因素。(4)天然石墨都能作为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初始原料,根据赋矿地质条件可以预测石墨矿物对石墨烯下游应用的适用性,且能够预先确定特定地质条件产出石墨矿物制备的石墨烯粉体适合或不适合供给下游前沿新材料石墨烯企业。(5)从企业集团、产业集群、数据库系统、石墨烯资源经济带、区域协调政策、环境法规、行业标准、动态检测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石墨烯产业化的建议。论文创新性表现在:(1)绘制了天然石墨成矿过程框架图,将天然石墨成矿过程概括为“碳质来源+含矿岩石+热力学条件+石墨化”,定义为天然石墨成矿的四要素。(2)构建了下游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的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的理论模型。表达式为Ggeo= F(Bat,Flex,Bio,Cor,Com,Thermo)= αBat + βFlex + γBio + δCor +εCom + ζThermo模型限定了成矿地质条件→石墨矿物→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材料的逻辑关系,以及制备的石墨烯粉体适合或不适合作为石墨烯材料的原料,为石墨烯产业终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3)探索了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具可控性的技术方法,认为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缺陷度、固定碳含量、碳质来源、变质相、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多种因素对其有不同影响,可根据对石墨烯的层数或性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天然石墨原料。(4)基于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将石墨烯看作战略性矿产资源并提出了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范式。

王清辉[7](2017)在《基于碳纳米管膜的柔性电缆式电池与高电压电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各种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快速发展。柔性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决定了电源系统要具有长的续航能力、可弯曲、折叠等操作能力。锂离子电池(LIBs)成为了首选储能电源,然而,传统LIBs集流体采用金属Al箔、Cu箔,活性材料与其间的界面强度不够,不能用于弯曲,折叠等操作。针对上面问题,本课题使用柔性碳纳米管宏观膜(Carbon nanotube macro-film,CMF)作为电极集流体,正、负极分别采用LiCoO2(LCO)、Li4Ti5O12(LTO)涂覆于CMF表面,组装成电缆式电池,并研究其电化学性能与可操作性。研究发现这种柔性电缆式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稳定,具有可弯曲、缠绕、打结等可操作性,但工作电压比较低(2.5 V),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为解决这一难题,本课题主要针对CMF,利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对CMF表面改性,建立疏电解液硅氧烷层,然后利用纳米Cu纤维与纳米Cu片(Nano copper fiber and sheet,NFSC)构建活性材料与CNTs导电桥梁通道和纳米结构表面,碳化处理去除杂质后,石墨直接涂覆其复合膜表面,提高了全电池的工作电压。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对氟化改性后的CMF表面基团进行表征,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电沉积NFSC后复合膜表面形貌,并使用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相关元素表征。结果表明:对CMF表面进行改性构建能够作为高电压电池负极Graphite集流体。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该电缆式电池装置具有可弯曲、缠绕、打结等操作而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发挥,具有作为导线与储能双功能特性。具有稳定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和高达125 Wh kg-1能量密度与370 W kg-1功率密度,及0.98 mAh cm-1长度容量密度。2)利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对CMF表面进行氟化修饰改性,嫁接了一层具有疏油性质的硅氧烷膜。电沉NFSC积构建纳米表面结构,利用NFSC建立电子传输桥梁通道,连接CNTs与活性材料石墨,使得NFSC-FCMF(氟化CMF)复合膜具有高导电性,表面纳米结构有利于负极石墨粘结,使其可作为高电压平台全电池负极集流体。3)LCO-CMF/Graphite-NFSC-FCMF(碳化处理)全电池电压在3.7 V,相比较LCO-CMF/LTO-CMF全电池电压提高了1.2 V,这种新型CMF表面氟化修饰构筑,构筑NFSC-FCMF集流体具有一定的疏电解液性能,LCO-CMF/Graphite-NFSC-FCMF(碳化处理)全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优良,充放电循环100次之后放电比容量为94.1 mAh g-1,保持率为93.2%。

佟泽汉[8](2016)在《3D打印机在柔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它具有无模化、个性化和快速化等特点,是工业4.0平台的构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引导工业互联网化、实现互联网+的重要技术。锂离子电池因为其本身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绿色电池。目前制作的锂离子电池以传统方式为主,不容易实现极片制作的个性化的同时也不容易实现制膜过程的数据化。柔性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锂离子电池的优秀特征,并且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上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是为物联网底层器件供电的极佳选择。本文通过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锂离子电池和柔性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作中,验证此种新工艺的可能性。首先通过修改3D打印机部分源代码和重构部分底层架构,为其增添实时日志功能、中断功能和缩放功能,使3D打印机功能更丰富,架构更合理,更适应打印电池极片。其次通过软件优化后的3D打印机制作出电池极片的涂片,确定活性材料比例、配置可打印活性材料并组装模拟电池。测试在3D打印机打不同厚度和不同填充角度情况下制作的极片组装成的模拟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最后通过过塑机和胶水将正负极极片封装在一起组装成柔性全电池,测试并分析其电化学性能。手工对柔性电池疲劳测试并分析疲劳测试过后柔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根据疲劳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疲劳测试仪器的设计方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柔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造工艺,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并且意义重大的尝试,为电池制造技术与3D打印技术融合做了一些基础性探索。本文初步验证了通过3D打印制作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性能,在现有制作条件下取得了成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何继昌[9](2014)在《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时无刻,企业都在经历成长的考验,在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中,成长是可敬的,失败的时候比较多,成功的时候相对少,要如何发掘成长的动能与蓝海?在全球经济的大浪后,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定下未来的成长模型?高新产业进步神速,局势即刻转变,如何在不同成长阶段及变局制订合适的成长策略,一再考验跨国公司经营者的智慧,而企业怎样通过本体的竞争实力与上下游合作得以继续屹立在时代的交替与亘变,正是许多企业高管、股东与全体员工关心的议题。为此,本文用此为研究并结合经济理论和多年高新产业实务经验,发展出一套可供产业应用的方法论。当前环境变形的幅度和复杂性也驱使企业找寻新的创造利润方程式,也有一部份的企业和学者从资源和组织下手来寻求企业的增长。企业成长有待新的模型引领,从前的企业成长的评量方法在循环变动充满不确定的二十一世纪要有系统性的升级,与传统产业衡量的模式有极大的变异,相关的研究并未见到。基于上述理由,本研究将以移动通讯为研究目标,分析其供应链,用博弈及内部化等经济理论来建构一个新型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也进一步推导出实证研究相对应的假设,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具体建议。目的在分析手机市场博弈竞争格局变化并建构高新企业成长的构面及模式,进而了解企业成长策略的模式与局限,可做跨国公司改善的依据及指导方针,此外,研究成果也可做为建构新一代的企业成长模式理论之参考,来实践企业关键成长价值的最大化,亦可供往后学界加以探讨及研究。

王定友[10](2009)在《全固体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设计制作及特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发展对能源的微型化、集成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固体薄膜锂离子电池因其良好的继承兼容性和电化学性能成为MEMS和VLSI能源微型化、集成化的最佳选择。同样在军事、航天等领域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全固体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同太阳电池复合形成的薄膜电池组,不需维修工程即可成为半永久型电源,可以为人造卫星及宇宙空间站提供稳定持久电力,并能减轻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重量,减少火箭的整体起飞重量,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同时,重量轻、不漏液等特点也提高了卫星和空间站的安全性,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本论文详细阐述了全固态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设计制作过程和性能评测结果。采用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等全固态物理成膜技术分别在玻璃、不锈钢薄片、铜片、有机材料等基片上成功制备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通过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优异。此外,在有机可柔基片上制作的电池具有可柔特性,可应用在有形状弯曲功能的电子产品上,如有机可柔显示屏等。本论文阐述了,在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开发出的粉末磁控溅射法,采用该项工艺已成功制备出多种阴极薄膜、固体电解质薄膜材料。粉末源材料相对烧结块状靶价格低廉许多,从而降低了全固态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制作成本,而且可轻易实现电池粉末材料任意化学计量比的掺杂溅射,提高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为了进一步降低电池的制作成本,且考虑到任意形状用电器对电池可任意裁剪特性的要求,我们首次尝试在纸张上进行电池制作,结果显示,正负极之间出现电压,但镀上最外层集电极后,正负集电极间电压消失。初步分析,因纸张表面纤维结构松散而不平整,造成电池内部局部点出现短路。因此,要全面实现纸电池的制作成功还需要对纸张表面做进一步的改性研究,使其表面符合薄膜电池的制作要求,一旦实现,纸电池的应用前景将不可限量。

二、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锂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锂电池(论文提纲范文)

(1)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施路径与选择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2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逆向创新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2.2 领先企业的逆向创新
    2.3 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
        2.3.1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提出
        2.3.2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类型及模式
        2.3.3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施路径
        2.3.4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成功因素
第3章 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链
    3.1 逆向创新链的基本涵义
    3.2 逆向创新链的构成要素
        3.2.1 创意要素
        3.2.2 研发要素
        3.2.3 市场进入次序要素
        3.2.4 要素间的共演关系
    3.3 基于创新链的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施路径归纳
    4.1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描述
        4.1.1 DDDA路径
        4.1.2 ADDA路径
        4.1.3 ADAA路径
        4.1.4 ADAD路径
        4.1.5 DDAD路径
        4.1.6 DDAA路径
    4.2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归类
        4.2.1 市场渐进型
        4.2.2 市场跳跃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实施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研究设计:实证研究
        5.1.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1.2 研究变量
    5.2 数据采集与整理
    5.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1 模型建构
        5.3.2 模型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局限与展望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2)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PEST分析模型
    2.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3 SWOT分析模型
    2.4 STP理论
    2.5 4P理论
第三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环境分析
    3.1 基于PEST的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2 替代品的威胁
        3.2.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4 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同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营销渠道分析
        3.3.2 人力资源分析
        3.3.3 财力资源分析
        3.3.4 技术资源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第四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4.1 A新能源公司概况
    4.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现状
        4.2.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推广目标
        4.2.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推广策略
    4.3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策略优化
    5.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目标市场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营销新策略制定
        5.2.1 产品策略
        5.2.2 定价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人员配置
    6.2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6.3 优化客户关系管理
    6.4 提高营销执行效率
第七章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市场营销策略应用案例
    7.1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营销推广
    7.2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营销推广
    7.3 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在智能穿戴产品市场的营销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柔性电化学智能伤口贴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伤口与伤口标志物简介
        1.1.1 伤口简介
        1.1.2 伤口标志物简介
    1.2 伤口敷料与药物控释简介
        1.2.1 伤口敷料简介
        1.2.2 药物控释材料简介
    1.3 基于智能手机的穿戴式系统概述
        1.3.1 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检测技术
        1.3.2 基于智能手机的伤口护理平台研究进展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智能伤口贴片总体与软硬件设计
    2.1 智能伤口贴片总体设计
        2.1.1 智能伤口贴片系统概述
        2.1.2 技术关键
    2.2 智能伤口贴片硬件与软件设计
        2.2.1 芯片选型与硬件设计
        2.2.2 温度传感器
        2.2.3 系统软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伤口贴片传感检测模块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聚苯胺的氢离子传感
        3.2.1 实验部分
        3.2.2 氢离子传感器的表征
        3.2.3 氢离子传感器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基于氧化石墨烯与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尿酸传感
        3.3.1 实验部分
        3.3.2 基于氧化石墨烯与纳米金复合物的尿酸传感器的表征
        3.3.3 尿酸传感器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伤口贴片药物控释模块设计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基于聚吡咯载药电极的制备与测试
        4.2.2 抑菌环实验
    4.3 药物控释模块表征与结果分析
        4.3.1 掺杂药物的聚吡咯电极表征
        4.3.2 载药电极的测试
        4.3.3 抑菌环试验
    4.4 基于智能伤口贴片系统的动物实验
        4.4.1 伤口造模与贴片应用实验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4)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品牌传播文献综述
        (二)品牌国际化传播的文献综述
        (三)华为品牌文献综述
        (四)华为欧洲文献综述
    五.理论基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一)理论简介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起源
        (三)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四)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
第一章 相关概念定义界定
    一、品牌
        (一)品牌的定义
        (二)品牌的特征
        (三)品牌的作用
    二、品牌传播
        (一)品牌传播的定义
        (二)品牌传播的重要性
        (三)品牌传播的特点
        (四)品牌传播的作用
    三、品牌传播策略
        (一)品牌传播策略的定义
        (二)品牌传播的手段
        (三)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传播策略
    四、品牌的市场周期
        (一)品牌生命周期
        (二)广义和狭义的品牌生命周期说
        (三)品牌市场周期的界定
第二章 华为终端产品的变迁与现状
    一、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的变迁
    二、华为终端产品的现状
第三章 欧洲市场华为终端产品初创期品牌传播策略
    一、华为的品牌命名
    二、华为的品牌标识设计
    三、华为的品牌价值观
        (一)华为的企业文化
        (二)华为公司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华为的企业理念
    四、积极参加各种大型展会
第四章 欧洲市场华为终端产品成长期品牌传播策略
    一、赞助体育赛事和俱乐部
    二、多渠道投放产品广告
    三、发布品牌专属歌曲
    四、开设线下体验店
第五章 欧洲市场华为终端产品成熟期品牌传播策略
    一、邀请国际顶级巨星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二、推出品牌形象广告
    三、举办突出产品特点的高端摄影展
    四、品牌联合,增加高端背书
第六章 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传播实践启示与反思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专利数据的石墨烯领域技术竞争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调查法
        1.4.2 拟定量分析法
        1.4.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技术竞争相关理论研究
    2.2 基于专利的技术竞争态势实证研究
    2.3 基于石墨烯专利技术竞争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石墨烯领域竞争态势分析框架构建
    3.1 框架构建思路
    3.2 相关方法及指标的选取
        3.2.1 整体技术竞争态势分析维度的选择
        3.2.2 企业技术竞争实力指标的选取
    3.3 基于石墨烯专利的竞争态势分析框架
        3.3.1 石墨烯竞争态势分析框架
        3.3.2 相关方法概述
        3.3.3 相关指标概述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专利数据处理
        4.1.1 数据来源、采集
        4.1.2 数据分析工具
        4.1.3 数据清洗、整理
    4.2 整体技术竞争态势分析
        4.2.1 研发国家专利申请分布及趋势
        4.2.2 技术领域识别
        4.2.3 技术领域交叉共现的发展
        4.2.4 热点技术主题分布
    4.3 企业技术竞争态势分析
        4.3.1 企业整体综合竞争实力分析
        4.3.2 企业近5年综合竞争实力分析
        4.3.3 企业近5年不同技术领域竞争态势分析
        4.3.4 企业合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立题思想
1.2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计划安排
    1.4.4 主要工作量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创新点与特色 第2章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分析
2.1 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1.1 国外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1.2 国内石墨矿床研究现状分析
2.2 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2.1 国外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2.2 国内石墨矿物学研究现状分析
2.3 石墨烯制备研究现状分析
    2.3.1 石墨烯
    2.3.2 国内外石墨烯制备研究现状分析
2.4 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4.1 石墨烯产业化
    2.4.2 国外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4.3 国内石墨烯产业化现状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石墨矿地质矿产特征
3.1 石墨资源概况
    3.1.1 石墨工业类型
    3.1.2 全球石墨资源概况
    3.1.3 中国石墨资源概况
3.2 石墨矿床主要类型
    3.2.1 深变质石墨矿床
    3.2.2 浅变质石墨矿床
    3.2.3 接触变质石墨矿床
    3.2.4 重熔花岗岩浆型石墨矿床
    3.2.5 伟晶岩脉型石墨矿床
3.3 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
    3.3.1 全球石墨矿成矿背景
    3.3.2 中国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
3.4 石墨矿空间分布
    3.4.1 全球石墨矿空间分布
    3.4.2 中国石墨矿空间分布
3.5 石墨矿时间分布
    3.5.1 全球石墨矿时间分布
    3.5.2 中国石墨矿成矿时代
3.6 小结 第4章 典型石墨矿床
4.1 晶质(鳞片)石墨矿
    4.1.1 全球鳞片石墨矿
    4.1.2 黑龙江鸡西市柳毛石墨矿床
    4.1.3 河南淅川县小陡岭石墨矿床
    4.1.4 内蒙古兴和县黄土窑石墨矿床
    4.1.5 山东平度市刘戈庄石墨矿床
4.2 脉型(块状、致密结晶状)石墨矿
    4.2.1 全球脉型石墨矿
    4.2.2 麻粒岩型石墨矿床(Granulite-hosted deposits)
    4.2.3 火成岩型石墨矿床(Igneous-hosted deposits)
    4.2.4 脉型石墨矿成矿作用
4.3 隐晶质(土状、无定形、微晶)石墨矿
    4.3.1 全球隐晶质石墨矿
    4.3.2 内蒙古大乌淀石墨矿床
    4.3.3 湖南鲁塘石墨矿床
4.4 小结 第5章 天然石墨成矿过程
5.1 石墨的形成条件
    5.1.1 热力学条件
    5.1.2 碳源
    5.1.3 前寒武纪生态系统
    5.1.4 前寒武纪沉积建造
5.2 石墨矿床矿化特征
5.3 成矿模式
5.4 小结 第6章 典型矿床石墨矿物学
6.1 石墨晶体结构
6.2 石墨晶体特征
    6.2.1 光学性质
    6.2.2 X射线衍射谱线及晶胞参数
6.3 物理化学性质
    6.3.1 物理性质
    6.3.2 热效应
    6.3.3 石墨化学组分
6.4 石墨物理化学参数
    6.4.1 石墨化
    6.4.2 石墨化程度
    6.4.3 石墨化程度检验
    6.4.4 变质相检验
6.5 小结 第7章 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
7.1 模型构建的依据及思路
    7.1.1 天然石墨与石墨烯产业
    7.1.2 天然石墨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因素
    7.1.3 模型构建的思路
7.2 石墨成矿地质特征的专属性
    7.2.1 石墨矿石学
    7.2.2 石墨岩系物源性质及沉积环境
    7.2.3 石墨岩系变质及矿化蚀变
    7.2.4 石墨碳同位素组成
    7.2.5 地球动力学及生态演化
7.3 石墨晶体化学特征的专属性
7.4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属性
    7.4.1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属性
    7.4.2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属性
7.5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性能
    7.5.1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电容性能
    7.5.2 天然石墨制备的石墨烯的吸附性能
    7.5.3 天然石墨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
7.6 石墨烯原料选择原则
    7.6.1 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的原料选择
    7.6.2 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表征
7.7 石墨烯的特性与应用前景
7.8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的原料选取及品质控制的理论模型
    7.8.1 天然石墨制备石墨烯原料选择的影响因素
    7.8.2 物理模型构建
    7.8.3 数学模型构建
7.9 小结 第8章 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实证研究
8.1 实验
    8.1.1 原料与化学试剂
    8.1.2 氧化石墨(烯)制备
    8.1.3 氧化石墨烯还原
    8.1.4 结构表征方法
    8.1.5 石墨烯的性能实验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天然鳞片石墨的表征
    8.2.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表征
    8.2.3 石墨烯的导电性能
    8.2.4 石墨烯超级电容性能
8.3 实验结论
8.4 理论模型验证
    8.4.1 物理模型有效性分析
    8.4.2 数学模型有用性分析
8.5 小结 第9章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及建议
9.1 资源战略的界定
9.2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9.2.1 SWOT分析原理
    9.2.2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
9.3 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分析
    9.3.1 石墨矿勘查战略
    9.3.2 石墨矿开发战略
    9.3.3 石墨提纯技术突破战略
    9.3.4 前沿新材料石墨烯突破战略
9.4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9.4.1 石墨烯技术专利驱动战略
    9.4.2 石墨烯资源产业集群式开发战略
    9.4.3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战略
9.5 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及建议
    9.5.1 产业倾斜政策
    9.5.2 区域协调政策
    9.5.3 健全完善环境法规和行业相关标准
    9.5.4 建立石墨烯资源开发利用动态检测数据库
9.6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研究成果
10.2 结论
10.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碳纳米管膜的柔性电缆式电池与高电压电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
        1.1.1 LIBs简介
        1.1.2 LIBs结构组成
    1.2 柔性LIBs
        1.2.1 碳纳米管(CNTs)及其膜材料
        1.2.2 基于CMF的柔性LIBs
    1.3 电缆式电池研究
        1.3.1 CMF应用于LIBs优缺点
    1.4 基于CMF高电压LIBs构想
        1.4.1 CMF表面改性
    1.5 本课题论文研究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柔性电缆式电池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步骤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电缆式电池组成结构
        2.3.2 电缆式电池电化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MF表面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步骤
        3.2.3 测试仪器及实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FSC特征
        3.3.2 CMF氟化表面修饰改性
        3.3.3 氟化CMF表面电沉积NFSC混合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MF高电压LIBs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实验步骤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氟化膜电沉积NFSC未碳化处理电化学性能研究
        4.3.2 氟化膜电沉积NFSC碳化后电化学性能研究
        4.3.3 Graphite-NFSC-FCMF电极碳化处理全电池电化学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3D打印机在柔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1.2.1 3D打印技术发展现状
        1.2.2 柔性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1.2.3 我国3D打印技术和柔性锂离子电池制作技术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工作内容及行文结构
        1.3.1 本文的工作内容
        1.3.2 本文的行文结构
第二章 实验设计方案分析
    2.1 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和思路
    2.2 3D打印机和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计量
        2.2.1 3D打印机性能的计量
        2.2.2 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计量
    2.3 电池材料的制备和测试
        2.3.1 电极活性材料的制备
        2.3.2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第三章 3D打印机软件优化
    3.1 3D打印机简介
        3.1.1 引言
        3.1.2 3D打印机硬件结构
        3.1.3 3D打印机软件结构
        3.1.4 本文所用3D打印机分层算法简介
        3.1.5 3D打印机软件可优化点分析
    3.2 3D打印机软件功能优化
        3.2.1 3D打印软件实时日志功能的添加
        3.2.2 3D打印软件中断功能的添加
        3.2.3 修改3D打印软件中速度相关参数的架构
        3.2.4 成比缩放放工件尺寸
    3.3 3D打印机修改结果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D打印机制作极片
    4.1 引言
    4.2 活性材料的选择和配置
        4.2.1 活性材料配比的确定
        4.2.2 3D打印机打印涂布的步骤
        4.2.3 可打印材料扩散性能测试
        4.2.4 模拟纽扣电池的组装
    4.3 3D打印极片的化学性能测试
        4.3.1 涂布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3.2 填充角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和测试
    5.1 柔性锂离子电池的封装
        5.1.1 引言
        5.1.2 封装方式的选择
    5.2 柔性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结果
        5.2.1 柔性锂离子电池性能
        5.2.2 柔性电池形变后的性能
    5.3 基于实验提出一种疲劳仪器的方案
        5.3.1 疲劳仪器提出的初衷
        5.3.2 疲劳仪器的整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四节 论文架构与研究流程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综论
        2.1.1 当代跨国公司的成长与特征
        2.1.2 跨国公司的内部化
    第二节 策略理论
        2.2.1 策略定义
        2.2.2 边缘策略
        2.2.3 有限战策略
    第三节 博弈论
        2.3.1 博弈论综论
        2.3.2 博弈论衍生的理论
第三章 移动通讯的进程
    第一节 移动通讯产业与技术的演化
    第二节 移动通讯的分支与互补
    第三节 移动通讯产业供应链
        3.3.1 手机芯片
        3.3.2 面板
        3.3.3 触控
        3.3.4 玻璃基板
第四章 成长策略模式
    第一节 通讯产业成长N模式
    第二节 通讯产业成长S模式
    第三节 通讯产业成长B模式
    第四节 通讯产业成长P模式
    第五节 通讯产业成长U模式
        4.5.1 独特化
        4.5.2 U模式传达的价值
        4.5.3 U模式造成的效应
    第六节 通讯产业成长D模式
        4.6.1 山寨机的兴衰
        4.6.2 新兴品牌的崛起
    第七节 通讯产业成长M模式
    第八节 通讯产业成长V模式
        4.8.1 解读V模式
        4.8.2 V模式的弹性与升华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进入市场策略分析
        5.1.1 既有一线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1.2 新进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1.3 手机市场进入博弈
        5.1.4 既有一线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5.1.5 新进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第二节 抢地盘策略分析
        5.2.1 手机集团厂家背景介绍
        5.2.2 手机集团厂家抢地盘博弈
        5.2.3 抢地盘手机集团后续发展
    第三节 技术研发策略分析
        5.3.1 投入研发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3.2 手机厂家投入研发博弈
        5.3.3 投入研发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第四节 专利攻防策略分析
        5.4.1 运用专利攻防的背景介绍
        5.4.2 手机集团厂家专利攻防博弈 #i00
        5.4.3 专利攻防手机集团厂家后续发展
    第五节 供应链策略分析
    第六节 蓝海策略分析
        5.6.1 找寻并进入新的高利润市场
        5.6.2 由内而外的奏效策略
    第七节 内部化策略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
        6.1.1 白牌手机的消长
        6.1.2 智能手机的趋势
    第二节 理论与实务意涵
    第三节 对后续研究者之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学习经历
    二、学术论文
    三、电子版专着
    四、获奖

(10)全固体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设计制作及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3.1 本论文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2 电池发展概述
    2.1 常用二次电池简介
        2.1.1 铅蓄电池
        2.1.2 镍镉二次电池
        2.1.3 镍氢二次电池
    2.2 锂离子电池
        2.2.1 锂离子电池概论
        2.2.2 锂离子电池原理、发展及特点
        2.2.3 常用负极材料
        2.2.4 常用正极材料
        2.2.5 常用电解质材料
3 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
    3.1 实验设备
        3.1.1 真空蒸镀设备
        3.1.2 溅射镀膜设备
    3.2 测试仪器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3.2.2 电池测试系统
4 全固体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研究
    4.1 电池的结构设计
    4.2 电池的动作原理
    4.3 电池的制备
        4.3.1 底层集电极薄膜的制备
        4.3.2 正极薄膜的制备
        4.3.3 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4.3.4 负极薄膜的制备
        4.3.5 顶层集电极薄膜的制备
    4.4 电池的性能测试
    本章小结
5 粉末溅射法的开发和纸电池的初步研究
    5.1 粉末溅射法
        5.1.1 粉末溅射原理
        5.1.2 粉末溅射工艺
    5.2 纸电池的初步研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致谢

四、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锂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 [1]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实施路径与选择机制[D]. 黄霞.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2]A新能源公司聚合物软包电池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何钰彬.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8)
  • [3]柔性电化学智能伤口贴片研究[D]. 刘朝阳. 浙江大学, 2020(02)
  • [4]华为终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 徐美琼. 兰州大学, 2018(11)
  • [5]基于专利数据的石墨烯领域技术竞争态势研究[D]. 李晓晶.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天然石墨的成因、晶体化学特征及对石墨烯产业化的约束[D]. 刘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11)
  • [7]基于碳纳米管膜的柔性电缆式电池与高电压电池研究[D]. 王清辉. 江西理工大学, 2017(01)
  • [8]3D打印机在柔性锂离子电池极片制作中的应用[D]. 佟泽汉.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9]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D]. 何继昌. 南开大学, 2014(04)
  • [10]全固体薄膜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设计制作及特性评价[D]. 王定友. 重庆师范大学, 2009(08)

标签:;  ;  ;  ;  ;  

诺基亚推出超薄聚合物锂电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