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感叹句

论英语感叹句

一、浅谈英语中的感叹句(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娇[1](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多”“少”的英汉对比研究》文中指出

杨娜,昝华静[2](2021)在《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同语言的感叹句都有自己的感叹标记,感叹句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以英语为代表的wh-词移位语言的感叹句由疑问代词引领,而以汉语为代表的wh-词原位语言则主要通过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等语法手段来实现句子的感叹义,还有的语言是利用语义和语调来标记感叹。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对多种语言感叹标记的差异进行分析。首先,疑问代词的感叹功能具有明显的显赫度差异,疑问代词在充当感叹标记时,在两种语言中的位置也不相同;其次,在各种其他语法手段的标记上,wh-词原位语言词类标记明显多于wh-词移位语言。对感叹句中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汉外感叹句及多种语言体系的认识。

毛诗妤,张健[3](2020)在《汉英感叹句的焦点标记对比》文中提出感叹句是用以表达说话人强烈情感的语句,而焦点标记则具有凸显句子焦点的功能。通过对比汉英感叹句的焦点标记,分析了两种语言的感叹句在焦点标记上所表现出的异同。

柳真(Yoo Jin)[4](2020)在《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为研究对象,在迄今为止汉语感叹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语言学、言语行为、语言类型学和对比语言学等原理,尝试对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表现语法形式、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通过对汉语感叹表达范畴的系统化研究,以期发现现代汉语感叹句所包含的功能语言学上的意义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特征,具体包括汉语感叹表达的形式、语义、语用表现的描写和解释,并在第九章就汉语和韩国语感叹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全文由十章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缘起、对象与范围,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综述国内外感叹句研究现状,说明可能的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主要对现代汉语感叹句与感叹表达进行界定,结合感叹句和感叹表达的性质、功能而感叹表达做出界定,并且根据感叹标记的有无将感叹表达分类,宏观描写感叹表达的形式特征。第三章主要考察感叹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语义方面先分为根据感叹指向、感叹内容特征和感叹表达语境来进行研究。语用功能方面对具体的言语行为理论基础上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非字面意义的感叹表达和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进行研究。第四章主要对感叹表达标记词中的语气成分——语气词和语气副词进行研究。先考察语气的定义和感叹表达的语气,然后考察语气词的定义以及感叹表达中的语气词实例和作用。同时考察语气副词的界定并对出现在感叹句中的典型副词“多(么)”、“好”、“可”、“太”、“真”等结合实例以及其他语气副词的实例进行细致地描写分析。第五章主要对感叹表达中的叹词和疑问词进行研究。叹词方面,本文区分为原型叹词、准感叹词和新兴叹词,描写感叹表达中叹词的语义及语用特征;疑问词方面,主要考察感叹表达中用由疑问词“什么”和“怎么”构成的感叹表达形式的语义和功能特征。第六章主要对感叹表达中出现的固定短语进行研究。将固定短语区分为经历了语法化而凝固的表示提醒对方和超预期的话语标记、用“得”的和不用“得”的程度补语、“X+不得”和“不得+X”的惯用性固定短语等小类。同时,具体考察这些固定短语形式的语义及语用特征。第七章主要考察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的固定格式,将固定格式按照感叹表达形式区分为“你+这个NP”、“都是NP”、“这/那+叫一个X”和“好+一(个)X”进行专题研究。第八章对汉语感叹表达的组合模式分成独语句感叹表达和标记组合的感叹表达等两类进行考察。独语句感叹表达可分为名词独语句、动词独语句和形容词独语句。标记组合的感叹表达可以选择一种感叹方式,也可以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叹方式。第九章对汉韩两种语言的感叹表达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对韩国语感叹表达加以概述,就韩国语感叹表达的界定、语义性质和语用功能进行解释说明,然后将韩国语感叹表达分为使用典型标记的和使用其他句类的感叹表达两类进行考察。最后,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对比汉韩感叹表达的共同点和区别。第十章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本文在感叹表达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

Elizabeth Shinnick[5](2020)在《英语母语语调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四声调掌握的迁移研究 ——以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汉语声调一直被认为是学习汉语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于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尤其如此。本文探讨了以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可能会遇到困难的一些原因。本文首先回顾了与该主题相关的先前研究,特别是迄今为止对汉语音调和学习新语言时母语负迁移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回顾了先前的研究之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英语语调对汉语声调的影响,特别是从英语语调到汉语声调的负迁移。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对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录音调查,以分析英语语调在陈述句,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对汉语声调的影响。此外,还对一些被试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他们学习汉语声调的经验和困难。被试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一共有29名参与者,有些是初级汉语二语学生,汉语只学习了一个学期。也有汉语水平比较高的被试,他们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他们首先完成了有关其学习汉语的背景信息调查,并报告自己在汉语发音方面的难度。之后,他们完成了 60个句子的录音,其中20个是陈述句,20个是疑问句,20个是感叹句。四个中国母语人者收听了所有的录音,并标记了参与者所有的声调错误。从这29名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中,我们选择了 6名被试进行后续采访。访谈包括一些有关声调的难度,声调学习困难可能的原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汉语声调教学中利用正迁移等几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单个语音和声调的难度评价不是很高,但是对于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而言,区分相似语音和相似声调可能会更加困难。调查结果还显示,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在记忆单词的声调方面有很大的困难。对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朗读中文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的录音的分析结果发现,第三声调给被试带来的困难最大。研究还发现,与其他类型的句子相比,疑问句中声调错误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表明疑问句中常见的英语语调模式会干扰英语母语者的汉语声调产出。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汉语声调教学方法,以及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如何利用正迁移来帮助英语母语者掌握汉语声调方面的建议。

方甜[6](2020)在《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在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典型语气词功能的“有限变异”假说:典型语气词功能之间差异是有限的,都可以在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减有限的特征来生成。我们对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基本功能以及其他功能之间的生成方式进行分析,并对这些语气词与其在方言、上古汉语、英语及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表达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探寻其间的差异和共性,以此为基础分析留学生相关习得特点,为实际教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着重探讨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基本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二是分析不同语言语气词间的差异,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三是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在中国留学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语气词的情况;四是以上述问题的研究结论为依据,对以往有关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的教学进行反思,同时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综述了现有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本体研究、汉英差异研究、习得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情况,期望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主要功能。我们认为其中“吗”“吧”“呢”“啊”四个语气词各功能之间的差异是有限的,都可以在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减有限的特征来生成。“吗”的基本功能为表“询问”,询问可以是“有疑而问”,也可以是“无疑而问”,用在是非问的“吗”因疑而问,用在反问句的“吗”则删去[+疑惑]这一特征,仅表示“问”。“吧”用在祈使句末,在“不完全确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商量]这一特征;用在疑问句和陈述句末,说话人因不完全确定命题的答案从而增加了[+揣测]的特征;用在句中,在“不完全确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停顿]或[+商量]或[+勉强]的特征。语气词“呢”的基本功能为表示“确信”和“提醒”,用在陈述句和感叹句末具有[+高确信度][+提醒]特征;用在疑问句末,[+高确信度]这一特征被删除,同时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探究];“呢”用在祈使句末[+高确信度]这一特征被删除,仅具有[+提醒]这一特征;用在句中,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停顿]的特征。语气词“啊”的基本功能为“传信”和“加强语气”,用在陈述句末,其[+加强语气]的特征被删除,只有[+传信]的特征;用在疑问句末,[+传信]的特征被删除,只有[+加强语气]的特征;用在感叹句末,具有[+传信][+加强语气]的特征;用在祈使句末,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敦促]的特征;用在句中,[+传信]的特征被删除,并增加了[+停顿][+提醒]的特征。语气词“的”“了”比较特殊,虽然它们同样具有多功能性,但意义比较单一,“的”具有[+主观确定][+强调]的特征;“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第四章主要是语气词的跨语言对比,通过将普通话典型语气词与上古汉语、安庆方言语气词以及与其他语言语气词或语气表示方式对比,我们发现各语言的语气词间既存在共性又有个性。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与其他语言之间有很多语气词是可以一一对应的,但并不完全一致。每种语气词都自成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系统。通过对语料的搜集整理及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语言语气表达手段主要有语气词、语序、动词屈折、语调等四种。汉语主要用语气词来表示语气,位于句末。泰语,韩语语气词与汉语类似且同样位于句末。英语等欧洲语言没有语气词,表示不同的语气主要是通过移动语序或使用动词屈折形式。俄语中能与现代汉语对应的语气词很少,句子的语气主要是通过调型表示。语调在表示不同语气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汉语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各地方言,语调重心大部分都是落在句末音节上的,调型不变,泰语与汉语类似;韩语的语调重心也是落在句末音节上的,但调型有变化;俄语的语调重心主要是落在句子成分上。第五章主要是习得实证方面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功能的掌握情况,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和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我们发现留学生还不能完全习得六个典型语气词的不同功能。但随着对汉语学习的不断深入,留学生对每个语气词的掌握程度也逐渐提升,尤其是高级组的留学生习得结果与汉语母语组几乎无异。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针对语气词学习,大多数留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谈话法和练习法,最难习得的语气词是“的”与“了”的各用法。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关这两个语气词的语法点少、教师没系统讲解过以及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六章探讨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大纲、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建议。第七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指出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刘彬,袁毓林[7](2020)在《疑问与感叹的相关性及其转化机制》文中指出疑问范畴与感叹范畴是语言中重要的两大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表现在疑问可以转化为感叹。疑问和感叹之间具有类似的语义结构和认知理据,即超出说话人原有的预期、信念或知识经验。疑问和感叹在形态-句法上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感叹标记与疑问标记同形,并且多数感叹标记往往是从疑问标记发展而来的。文章着重揭示了疑问向感叹转化的条件与机制,其中反问句用法是疑问向感叹转化的中间环节,而惊异是推动反问向感叹转化的关键性语义和情感因素。

何鸣[8](2019)在《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汉语语气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过去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碍于汉语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时至今日,学界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仍未能达成共识。例如汉语中各语气词的核心语法义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界定?作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频繁,分布最广的语气词,“啊”的核心语法义一直都有争议。文献显示,过去对“啊”核心语法义的描述众多,失于零散,难以统一。鉴于以往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视角,以及汉语语气研究中“随文释义”方法传统的制约,本研究拟结合当前国内外对语法、语义、语用三者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Ariel(2008,2010)的编码-推论模式,从语法-语用互动视角,通过考察大量的语料,探究“啊”的核心语法义,及其语用意义与功能。具体而言,本研究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用在哪些句法位置中?“啊”句具有什么样的句法、语义特征?(2)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核心语法意义是什么?(3)现代汉语语气词“啊”在具体语境中表达哪些不同的语用意义?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通过语料库获取语料,对收集到的5234个“啊”用例进行了分析。采用四个步骤:第一步,对“啊”的句法位置进行标注;第二步,对不同位置中“啊”的用例进行单项和综合数据统计;第三步,对“啊”在不同位置的意义及功能进行分析;第四步,考察“啊”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所指向的语法意义,同时结合语境因素考察其表达的语用意义。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发现:(1)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啊”用在四种不同句式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感叹句、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啊”在陈述句、感叹句中的位置特别灵活,可用于从句末到靠近句子述谓成分一端,再到靠近句子非述谓成分一端,最后到句首的多个句法位置中。而在祈使句、疑问句里,“啊”的位置则相对固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也可出现在呼语后,而且句末带“啊”的陈述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句法、语义特征。从句法上看,陈述句、感叹句中超过50%句式都是典型的判断句或评判结构;感叹句中,总数超过30%的用例包含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结构,以加强相关对象所具有的性状、数量等方面的程度;祈使句一般由单音节动词或简单动词加上“啊”直接构成,或者是由“要”、“得”、“一定”、“别”、“不许”、“不能”、“不要”加上动词或动词短语后构成。从语义上看,陈述句和感叹句主要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对象的一种评判或看法,祈使句要么表达呼救、命令或提醒,要么表达对听话人的一种要求,要么表达劝阻和禁止听话人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的情感态度。(2)语气词“啊”是一个典型的情态标记语,其所编码的核心语法义在于加强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或命题内容等所持看法或评价的肯定态度,本质上是说话人强化自身有关话语作为断言、感叹、祈令以及问询等的态度,从而达到加强话语语气的目的。通过加强话语语气,结合话语内容,以及以说话人的知识、信念及心理状态为主的相关语境信息,“啊”又帮助传递并凸显说话人的某种情感或情绪,即体现在具体语境下说话人表达的语用含义。数据分析表明,语气词“啊”的使用,既有语法的一面,也有语用的一面;对其理解既包含对其编码意义进行解码的过程,又包含基于话语内容以及相关语境进行推论的过程。(3)语气词“啊”在不同类型的句式里,以及在这些句式的不同位置中,其表达的意义或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除核心语法义和语用意义外,“啊”在陈述句、部分感叹句句中,以及使用在句首时,体现说话人在组织会话结构、话语信息结构,以及凸显说话人情感或情绪等方面所做出的目的安排:在陈述句句中,“啊”主要表示停顿,兼有标记话题、标记话语连续性,以及表示例举和列举的功能,已逐渐演变为功能性标记语;在陈述句句首,“啊”表示认同或肯定、发起会话,以及接管话轮等话语功能或语用功能,已逐渐演变为互动标记语;在感叹句句中、句首,主要表示凸显并增强说话人情感的功能,已逐渐演变为感叹标记语。此外,说话人的话语中带“啊”时,通过韵律特征以及说话方式等,体现出说话人的某种神态和表情。但这类用法只是体现话语的副语言特征。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得出结论: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使用已高度地规约化,其表达的不同意义及功能是其核心语法义与语境语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用法的背后体现了语法-语用之间选择与顺应的互动关系,综合表现为:言语使用者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从现代汉语语气情态资源系统中,选择“啊”(以区分“吧”、“呀”等)表达情态意义;“啊”的基本核心语法义是强化对话语内容或命题内容所持肯定的态度,而在具体语境中为了顺应言语使用者在组织会话结构、话语信息结构,以及凸显说话人情感或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其强化语气的核心语法义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并赋以其语用意义及语用功能。本研究的结论基于对大量语料的考察与分析,同时采用语法-语用互动关系的理论视角,旨在探求解释语气词“啊”的用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也是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传统研究重于描写的方法相比,有其简化、抽象化、概括化的特点,更能加深对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认识,克服“见树不见林”的弊端,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杨耀梅[9](2019)在《《茶馆》英译本中语气词“啊”的翻译初探》文中研究指明语气词是汉语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英语的语气主要是由主语和动词的限定成分次序来决定,语气表达方式的差异,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啊”作为常用语气词之一,使用频率颇高,前人已对“啊”的功能和意义作了深入、详细的研究,然而对语气词“啊”的翻译问题却关注甚少。本文选取《茶馆》中的语气词“啊”进行功能分析,并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英若诚、霍华先生的两部《茶馆》译本对“啊”的英语翻译进行探讨,试图找出能传达一致语气的最佳翻译方法。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语料选取与研究方法进行说明;并简要介绍本文选用的翻译指导原则—一功能对等理论。第一章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气系统,指出英汉语言学界对“语气”认识的差异,并明确本文“语气”的概念是汉语的“语气”,包括英语的“语气和情态”;同时,分析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手段,阐明各自的特点,为后文探讨汉语语气词的英译奠定基础。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分析“啊”用于陈述句末、祈使句末、疑问句末、句中及呼语之后的各种用法及其功能,并对其英语翻译进行探讨。首先,按照句法分布,本文对所有“啊”的例句进行分类,分析其具体表达功能。其次,参考英若诚和霍华两位先生的译本,分析其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语气词“啊”的英译策略,得出常用的策略包括以下五种:一是保持形式/语气类型的一致;二是利用英语中的情态词、副词或增加感叹词;三是使用英语中固定的短语或句型;四是改变句型;五是语调补偿。最后,归纳文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汪沁[10](201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中,程度意义常用程度副词表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很”为代表的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使用频率高,但是留学生在习得这类词时却经常出现偏误,尤其是对“高量级程度副词”内部的差别难以区分。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其语法意义复杂多样,语用环境多样,很容易造成误用。本文基于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及相关语言学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进行检索,在此基础上对“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语义、句法及语用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对留学生使用“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出现的偏误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现代汉语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语义、句法、语用研究,第三部分是“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第四部分是“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对象、“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本体研究现状和对外汉语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依据及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意义和方法的总结。第二部分是关于“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三个平面研究。我们针对“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特点、语义特点和语用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分析。在本章的讨论中,我们对搜集到的大量相关语料进行了甄别、筛选,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主要句法功能、语义、语用功能给予了充分讨论。第三部分主要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进行归类并分析成因。我们将“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大致分为误用、遗漏、误加、误代这四种类型,并在分类基础上对这几种偏误类型进行了具体说明。关于“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成因,我们将其偏误成因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语内干扰、学习工具的影响及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本身的复杂性。第四部分探究“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策略并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我们根据“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成因,提出以下三点教学策略:层级性与综合性结合教学;注重对比教学:重视语境教学。关于教学设计,我们提供了两个教学设计:副词“多”的个案教学设计;副词“很”与“好”的对比教学设计。

二、浅谈英语中的感叹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英语中的感叹句(论文提纲范文)

(2)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不同类型语言中感叹句的表达方式
    (一)疑问代词充当感叹标记
    (二)语气助词、感叹形终结词尾和程度副词标记感叹
    (三)利用语义和语调标记感叹
    (四)利用特殊句式标记感叹
三、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
    (一)疑问代词感叹的功能差异
    (二)其他感叹标记的功能差异
四、结语

(3)汉英感叹句的焦点标记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一、感叹句
    (一)汉语感叹句分析
    (二) 英语感叹句分析
二、相关理论
三、汉英感叹句焦点标记分析
    (一)汉语感叹句焦点标记分析
    (二)英语感叹句焦点标记分析
四、汉英感叹句焦点标记异同
    (一)汉英感叹句焦点标记之同
    (二)汉英感叹句焦点标记之异
五、结语

(4)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感叹句的句类研究
        1.5.2 感叹句的形式表现
        1.5.3 感叹句的语义语用特点
        1.5.4 感叹句跨语言研究
第二章 现代汉语感叹表达与感叹句
    2.1 感叹句的界定
        2.1.1 感叹句的性质
        2.1.2 感叹句的功能
    2.2 汉语感叹表达的范围
        2.2.1 有标记的感叹表达
        2.2.2 无标记的感叹表达
    2.3 小结
第三章 汉语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点
    3.1 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征
        3.1.1 感叹表达语义指向
        3.1.2 感叹表达的内容特征
        3.1.3 感叹表达的语境
    3.2 感叹表达言语行为
        3.2.1 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
        3.2.2 非字面意义的感叹表达
        3.2.3 间接言语行为的感叹表达
    3.3 小结
第四章 感叹表达与语气成分
    4.1 句子与语气
    4.2 语气词
        4.2.1 语气词的界定
        4.2.2 具体的语气词
        4.2.3 语气词的功能
    4.3 语气副词
        4.3.1 语气副词的界定
        4.3.2 感叹标记副词
        4.3.3 其他语气副词
    4.4 小结
第五章 感叹表达与非语气成分
    5.1 叹词与感叹表达
        5.1.1 叹词的界定
        5.1.2 原生叹词
        5.1.3 准叹词
        5.1.4 新兴叹词
    5.2 疑问词
        5.2.1 感叹表达中的疑问词
        5.2.2 “什么”用于感叹表达
        5.2.3 “怎么”用于感叹表达
    5.3 小结
第六章 感叹表达与固定短语
    6.1 话语标记
        6.1.1 提醒对方的话语标记
        6.1.2 超预期话语标记
    6.2 程度补语
        6.2.1 用“得”连接的程度补语
        6.2.2 不用“得”连接的程度补语
    6.3 三音节固定短语
        6.3.1 了不得
        6.3.2 要不得
        6.3.3 不得了
    6.4 小结
第七章 感叹表达与固定格式
    7.1 “你这个NP”
        7.1.1 名词N
        7.1.2 偏正短语NP
    7.2 “都是NP”
        7.2.1 自责
        7.2.2 责怪听话人
        7.2.3 责怪第三方、外部世界
    7.3 “这/那+叫一个X”
        7.3.1 “X”为形容词
        7.3.2 “X”为动词
        7.3.3 “X”为成语等
    7.4 “好+一(个)X”
        7.4.1 积极性感叹表达
        7.4.2 消极性感叹表达
    7.5 小结
第八章 感叹表达的组合模式
    8.1 独语句感叹表达
        8.1.1 名词独语句
        8.1.2 动词独语句
        8.1.3 形容词独语句
    8.2 感叹标记组合表达
        8.2.1 单一标记感叹表达
        8.2.2 两种标记的线性分布
        8.2.3 三种及以上标记的线性分布
    8.3 小结
第九章 汉韩感叹表达对比
    9.1 韩国语感叹表达概述
        9.1.1 韩国语感叹表达的界定
        9.1.2 韩国语感叹表达的语义语用特征
    9.2 韩国语感叹表达分类
        9.2.1 使用典型标记的感叹表达
        9.2.2 使用其他句类的感叹表达
    9.3 汉韩感叹句表达对比
        9.3.1 汉韩感叹表达的共同点
        9.3.2 汉韩感叹表达的区别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10.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1.1 语法形式特征
        10.1.2 语义特点
        10.1.3 语用功能特征
        10.1.4 与韩国语对比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英语母语语调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四声调掌握的迁移研究 ——以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现状
        2.1.1 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汉语声调习得问题的缘由
        2.1.2 汉语二语声调教学法
    2.2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理论
        2.2.1 正迁移
        2.2.2 负迁移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
        3.1.3 数据收集
    3.2 录音调查
        3.2.1 录音对象
        3.2.2 录音材料
        3.2.3 录音程序
    3.3 跟踪访谈
        3.3.1 访谈对象
        3.3.2 访谈内容
第四章 声调习得困难的原因分析
    4.1 调查问卷分析
        4.1.1 汉语发音主要困难的数据分析
        4.1.2 发音问题产生原因的数据分析
        4.1.3 汉语声调学习主要困难的数据分析
        4.1.4 声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4.2 录音数据分析
        4.2.1 词汇层面的语调分析
        4.2.2 句子层面的语调分析
第五章 汉语四声调难以掌握的原因
    5.1 英语母语的负迁移
        5.1.1 汉语四声调的特殊性
        5.1.2 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声调
        5.1.3 以英语的语调来感知汉语的声调
    5.2 对汉语声调学习的畏惧心理
        5.2.1 对不同的语调产生的畏惧
        5.2.2 害怕说不好别人产生误解
    5.3 平时怯于练习汉语口语
        5.3.1 洋腔洋调怕人笑话
        5.3.2 越怕说错越不敢开口
第六章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6.1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6.1.1 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变调问题
        6.1.2 汉语二语语音语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6.2 对汉语教学的建议
        6.2.1 关于母语语调的正迁移在汉语二语语调教学中的建议
        6.2.2 关于母语语调的负迁移在汉语二语语调教学中的建议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语文献
    汉语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录音材料
    附录三 访谈记录

(6)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经验总结
    2.1 研究现状
        2.1.1 语气词的界定、分类、意义及功能研究
        2.1.2 现代汉语六个典型语气词的本体研究
        2.1.3 语气词相关的语言对比和二语习得研究
    2.2 前人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第三章 普通话典型语气词各种功能的生成
    3.1 语气词“吗”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1.1 语气词“吗”各功能间的差异
        3.1.2 语气词“吗”各种功能的生成
    3.2 语气词“吧”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2.1 语气词“吧”各功能间的差异
        3.2.2 语气词“吧”各种功能的生成
    3.3 语气词“呢”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3.1 语气词“呢”各功能间的差异
        3.3.2 语气词“呢”各种功能的生成
    3.4 语气词“啊”的多功能性及各功能的生成
        3.4.1 语气词“啊”各功能间的差异
        3.4.2 语气词“啊”各种功能的生成
    3.5 语气词“的”各功能的生成
    3.6 语气词“了”各功能的生成
第四章 语气词的相关语言对比
    4.1 普通话语气词与上古汉语语气词对比
        4.1.1 普通话语气词与上古汉语语气词的共性表现
        4.1.2 上古汉语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之间的个性表现
    4.2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对比
        4.2.1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的共性表现
        4.2.2 普通话语气词与安庆方言语气词的个性表现
    4.3 其他语言的语气表示方式
第五章 留学生现代汉语句典型语气词习得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问题
    5.2 被试信息
    5.3 问卷设计
    5.4 实验结果
    5.5 访谈结果分析
    5.6 讨论
第六章 对大纲、教材及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和建议
    6.1 对大纲与教材的解读与建议
        6.1.1 对大纲的解读
        6.1.2 对教材的解读
        6.1.3 对大纲和教材的建议
    6.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疑问与感叹的相关性及其转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疑问和感叹的认知相关性及形态-句法体现
    2.1疑问和感叹的认知相关性
    2.2疑问和感叹相关的形态-句法体现
三疑问向感叹转化的条件与机制
四结语

(8)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回顾
    2.1 语气词“啊”的历史来源
    2.2 语气词“啊”研究概观
        2.2.1 语气词“啊”的意义研究
        2.2.2 语气词“啊”的功能研究
        2.2.3 语气词“啊”研究存在的问题
    2.3 国外语气/情态研究概观
        2.3.1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2.3.2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2.3.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2.3.4 交际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情态研究
        2.3.5 国外语气/情态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3.1 汉语界语法、语义与语用三个平面的关系研究
        3.1.1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
        3.1.2 两个“三角”的语法研究
    3.2 国外语法、语义与语用三者的关系研究
        3.2.1 语法与语用的互动研究
        3.2.2 解释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编码-推论模式
    3.3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基于语料库的语料收集
    4.2 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五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分布与“啊”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1 “啊”的使用分布
    5.2 “啊”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2.1 句末带“啊”陈述句和感叹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2.2 句末带“啊”祈使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6.1 陈述句里“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6.1.1 陈述句句末的“啊”
        6.1.2 陈述句句中的“啊”
        6.1.3 陈述句句首的“啊”
    6.2 感叹句里“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6.2.1 感叹句句末的“啊”
        6.2.2 感叹句句中的“啊”
        6.2.3 感叹句句首的“啊”
    6.3 祈使句句末“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6.4 疑问句句末“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6.4.1 特指问句的“啊”
        6.4.2 是非问句的“啊”
        6.4.3 反复问句的“啊”
        6.4.4 反诘问句的“啊”
        6.4.5 选择问句的“啊”
    6.5 本章小结:“啊”的意义、性质与功能
第七章 现代汉语中“啊”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阐释
    7.1 “啊”的语法意义
    7.2 “啊”的语用意义
    7.3 “啊”的使用条件
    7.4 “啊”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语料中“啊”的句法位置的手动标记一览
    附录 B:语料中“啊”的意义及功能的手动标记一览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茶馆》英译本中语气词“啊”的翻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语气词的翻译研究
        0.2.2 语气词“啊”的意义与功能研究
    0.3 语料选取与研究方法
    0.4 理论基础
        0.4.1 功能对等理论
        0.4.2 功能对等理论对语气词英译的适用性
1. 英汉语气系统对比
    1.1 语气的界定
        1.1.1 中国语言学界的认识
        1.1.2 西方语言学界的认识
    1.2 语气的表达手段
        1.2.1 汉语表达语气的手段
        1.2.2 英语表达语气的手段
        1.2.3 英汉语气表达手段的共性与个性
2. 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及英译
    2.1 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2.1.1 说明类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2.1.2 评价类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2.2 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2.2.1 说明类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2.2.2 评价类陈述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2.3 小结
3. 祈使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及英译
    3.1 祈使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3.2 祈使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3.3 小结
4. 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及英译
    4.1 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4.1.1 “啊”不是疑问语气词
        4.1.2 真实类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4.1.3 反诘类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4.2 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4.2.1 真实类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4.2.2 反诘类疑问句末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4.3 小结
5. 句中及呼语之后的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及英译
    5.1 句中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5.2 句中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5.3 呼语后的语气词“啊”的功能分析
    5.4 呼语后的语气词“啊”的英语翻译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对外汉语教学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
    第三节 语料来源与理论基础
        一、语料来源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现代汉语的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
    第一节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语义研究
        一、词典释义
        二、语义特征
    第二节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句法研究
        一、句法结构
        二、句法功能
    第三节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语用研究
        一、句类和语气
        二、语体
第二章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统计
    第二节 高量级程度副词的偏误类型
        一、误代
        二、遗漏
        三、误加
        四、错序
    第三节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一、母语的负迁移
        二、目的语的语内干扰
        三、学习工具的影响
        四、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本身的复杂性
        五、教学主体的影响
第三章 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教学建议一
    第一节 教学策略
        一、层级性与综合性结合教学
        二、重视对比教学
        三、注重语境教学
    第二节 教学设计
        一、个案教学设计
        二、对比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谈英语中的感叹句(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多”“少”的英汉对比研究[D]. 李雪娇. 南昌大学, 2021
  • [2]感叹标记的跨语言差异研究[J]. 杨娜,昝华静. 现代语文, 2021(04)
  • [3]汉英感叹句的焦点标记对比[J]. 毛诗妤,张健.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6)
  • [4]现代汉语感叹表达研究[D]. 柳真(Yoo Jin).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英语母语语调对汉语二语学习者四声调掌握的迁移研究 ——以美国汉语二语学习者为例[D]. Elizabeth Shinnick. 浙江大学, 2020(02)
  • [6]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典型语气词研究[D]. 方甜. 安徽大学, 2020(07)
  • [7]疑问与感叹的相关性及其转化机制[J]. 刘彬,袁毓林. 世界汉语教学, 2020(01)
  • [8]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意义和功能研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D]. 何鸣.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9]《茶馆》英译本中语气词“啊”的翻译初探[D]. 杨耀梅. 广西大学, 2019(01)
  • [10]对外汉语教学中高量级绝对程度副词的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D]. 汪沁.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论英语感叹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