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韦红玉[2](2001)在《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邓华亮,朱庆均,李媛,张丹[3](2019)在《中医院校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探索》文中指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用分子生物学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我校自1996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以来,选课需求逐年增加,建立符合中医院校办学特色的医用分子生物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将介绍多年来我们不断进行的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隋丽丽,苗丽华,董微,于千[4](2013)在《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探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不足,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作用,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

孙伟,饶芹[5](2012)在《多媒体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文中认为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走向,各行业对于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也愈加常见,教育领域自然也面临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医护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医用化学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该学科教育方法的改革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医用化学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多媒体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刘涛,付君,孟晓谕[6](2010)在《多媒体技术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教学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与应注意的问题。

张利萍[7](2010)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经历着数学化的发展进程.随着数学与医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医用高等数学在改善医学人才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要适应新的需要,必须要在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改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这些方面下功夫,才使之更好地与医学实际相结合.

盛永琴,张莹[8](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王苗苗[9](2021)在《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文中提出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的控制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定点分布,并在微观上构建具有适合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为细胞提供了真正的三维均衡生长环境,使得骨软骨再生成为可能。本研究课题以聚乳酸(PLA)和磷酸三钙(TCP)为基础材料,主要围绕“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展开研究。(1)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支架材料的亲疏水性测试、压缩和拉伸性能测试、乙醇及环氧乙烷残留的测定。结果显示:5%TCP/PLA和25%TCP/PLA复合支架材料均为亲水性材料,有益于细胞的生长、粘附及增殖;该支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其加工助剂乙醇及灭菌剂环氧乙烷残留量皆在标准规定的安全限值范围内。(2)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通过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支架材料共培养的方式,来评价该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HUC-MSCs细胞大部分都能很好的粘附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及三维孔隙中,结合细胞增殖实验,在实验设定的时间点内,HUC-MSCs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均呈现增长趋势,综合分析可得,该支架材料具有很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3)支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按照GB/T 16886的标准,选择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兔子皮内刺激实验、豚鼠致敏反应实验、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小鼠淋巴瘤tk基因突变实验(MLA)、溶血实验及亚慢性全身毒性实验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骨软骨修复支架无细胞毒性、无急性全身毒性及亚慢性全身毒性、无皮内刺激反应、无致敏反应、无遗传毒性及无溶血反应。通过以上对骨软骨修复支架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架材料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4)以SPF级的新西兰白兔制备骨损伤模型,评价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手术所有实验动物均无死亡、异常、术后感染等。所有组别均无组织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出血和异物引起的组织反应,其中假手术组和支架样品组的骨损伤修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样品组,但假手术组和支架样品组修复效果的比较,还需进一步探究。本部分通过对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对骨损伤的修复效果的研究,为之后该支架材料在动物原位修复实验以及此类3D打印骨修复支架的有效性实验中骨损伤造模、观察时间等的设计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10](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认为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二.多媒体医用生物教学的实际操作
    1.计算机课件制作
        (1) 做法
        (2) 效果
        (3) 体会
    2.显微摄像的应用
        (1) 做法
        (2) 效果
        (3) 体会
    3.投影、录像的应用
        (1) 做法
        (2) 效果
        (3) 体会

(3)中医院校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2 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结构与内容
    2.1 知识构成与能力构成的比例
    2.2 讲述内容与自修内容的比例
    2.3 课程内容
    2.4 课程拟解决的问题
3 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所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主要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3.2 体现课程特点与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
4 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5 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建设规划
    5.1 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5.2 课程建设规划

(4)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生动有趣, 直观
    1.2 内容丰富, 重点、难点突出
    1.3 化学实验的真实展示
2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1 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2 学生记笔记影响听课效果
    2.3 降低教师的教学主动性
3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5)多媒体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
2 多媒体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拓展教学内容, 贴近学生生活受限于医用化学
    2.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
    2.3 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愉快教学爱因斯坦说过“兴
    2.4 深入浅出析理, 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传递不在
3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多媒体应用与课堂教学虽然本文强调了多媒体
    3.2 多媒体应用与化学实验化学医学是一门实验科
    3.3 多媒体应用与板书板书, 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
    3.4 多媒体应用与教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必须要
4 结论

(7)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3 找准医学与数学的结合点
4 改善课程设置, 丰富课堂内容
5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6 注重培养创新与应用能力
7 结束语

(8)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9)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生物3D打印
    1.3 生物3D打印技术的分类
        1.3.1 立体光刻成型打印技术
        1.3.2 喷墨打印技术
    1.4 常用的生物3D打印材料
        1.4.1 天然高分子修复材料
        1.4.2 人工合成高分子修复材料
        1.4.3 复合修复材料
        1.4.4 纳米材料
    1.5 生物3D打印在骨科领域的基础研究
        1.5.1 骨组织打印
        1.5.2 软骨组织打印
        1.5.3 骨软骨组织双相打印
    1.6 生物3D打印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1.6.1 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6.2 在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2 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亲疏水性能测试
        2.2.2 拉伸和压缩性能测试
        2.2.3 乙醇残留的测定
        2.2.4 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亲疏水性能测试
        2.3.2 拉伸和压缩性能测试
        2.3.3 乙醇残留的测定
        2.3.4 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3 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实验
    3.1 实验材料
        3.1.1 细胞选择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实验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HUC-MSCs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3.2.2 支架材料和HUC-MSCs细胞复合培养的制备
        3.2.3 细胞粘附
        3.2.4 细胞增殖
        3.2.5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DAPI染色观察
        3.3.2 扫描电镜(SEM)观察
        3.3.3 细胞增殖
    3.4 本章小结
4 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4.1 实验材料
        4.1.1 细胞选择
        4.1.2 实验动物来源
        4.1.3 实验主要仪器
        4.1.4 实验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毒性实验
        4.2.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4.2.3 兔子皮内刺激实验
        4.2.4 豚鼠致敏反应实验
        4.2.5 细菌回复突变实验
        4.2.6 小鼠淋巴瘤tk基因突变实验
        4.2.7 溶血实验
        4.2.8 亚慢性全身毒性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细胞毒性实验
        4.3.2 急性全身毒性实验
        4.3.3 兔子皮内刺激实验
        4.3.4 豚鼠致敏实验
        4.3.5 细菌回复突变实验
        4.3.6 小鼠淋巴瘤tk基因突变实验
        4.3.7 溶血实验
        4.3.8 亚慢性全身毒性
    4.4 本章小结
5 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对骨损伤的有效性评价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样品
        5.1.3 实验主要仪器
        5.1.4 实验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方法
        5.2.3 Micro-CT影像学观察
        5.2.4 H&E染色
    5.3 实验结果
        5.3.1 术后日常观察及取材样本大体观察
        5.3.2 Micro-CT影像学观察及分析
        5.3.3 组织病理学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一)史前医学时期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一、心脏主题展
        二、大脑主题展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与致谢
附件

四、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多媒体技术在医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韦红玉. 右江医学, 2001(06)
  • [3]中医院校研究生医用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探索[J]. 邓华亮,朱庆均,李媛,张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2)
  • [4]多媒体技术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 隋丽丽,苗丽华,董微,于千.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3)
  • [5]多媒体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孙伟,饶芹.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11)
  • [6]多媒体技术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刘涛,付君,孟晓谕.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05)
  • [7]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张利萍. 大学数学, 2010(04)
  • [8]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9]生物3D打印骨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D]. 王苗苗. 烟台大学, 2021(11)
  • [10]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标签:;  ;  ;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