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村级债务管理的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村级债务管理的对策

一、浅谈当前农村村级负债管理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程亚飞[1](2021)在《S市C镇村级债务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孟守东[2](2021)在《中国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安徽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光伏扶贫发源于中国安徽省,具有见效迅速、收益稳定、带贫精准、风险较小、绿色环保等优点,被中国确定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通过“十三五”期间的推广建设,有效加快了贫困地区增收脱贫进程,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创举和标志性工程,为2020年全面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反贫困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安徽)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的起因、历程、政策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光伏扶贫产业的建设模式、工作机制和主要成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收益分配、运维管理和综合利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了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结合模糊评价法根据权重计算出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最大程度保持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及发电收益分配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努力实现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对继续发展农村光伏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宣传推广光伏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走出国门、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光伏产业和扶贫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加快实现中国乡村振兴和加快发展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安徽)智慧和中国(安徽)方案。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一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安徽)光伏扶贫产业发展历程、政策演变、理论依据、建设模式、工作机制、发展进程、主要作用、监测评估、制约因素等,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中国首见,对有效促进光伏扶贫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针对光伏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难题,笔者原创提出了扶贫小额信贷自我发展、合伙发展、合作发展、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开辟了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的金融资金来源,得到国家肯定并向中国推广。2019年,该模式被IBRD(世界银行)、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IFAD(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WFP(世界粮食计划署)、ADB(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网等7家单位评为首届全球减贫案例最佳减贫案例奖,并收录进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中外减贫案例库及在线分享平台,为破解贫困人口“贷款难、贷款贵、用得好、还得上”的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安徽)智慧和中国(安徽)模式。笔者因此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三是积极参与匀光型光伏农业系统的实验与研究,创新了基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分光补光光伏农业技术,有效兼顾了植物生长和光伏发电,对充分利用光伏扶贫电站光伏板下闲置土地资源、发展光伏生态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电站综合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四是在围绕将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开发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科学测算了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研究提出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实现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路径和优化策略,创新了光伏扶贫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五是阐述了中国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现有标准的局限性和制订优化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维护专用标准的必要性,并基于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维护情况的调研结果和实证分析,创新提出了可作为管理依据及标准制定基础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绩效监测指标体系。

王熠[3](2021)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民社会保障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厘清了资产范围,进行了股权量化,但同时继承了历史遗留的债务。这些债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债务构成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债务形成的原因,研究通过政策与法律途径解决历史遗留的负债问题,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与经营管理行为,控制新增不良债务,对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学术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集体债务数据,并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债务构成及成因进行梳理,针对解决农村集体债务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的政策与法律建议。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发展,具体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高度集中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发展与农村产权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个发展阶段。第二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其成因分析,分为旧村级债务、新村级债务及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三部分。旧村级债务包括垫付税费导致的债务、兴办村企导致的债务、“普九”等公益性事业导致的债务等;新村级债务包括维持农村集体日常运转形成的债务、“项目制”形成的债务、村集体发放福利负债等;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按用途划分为经营性债务、公益事业债务、管理费用债务、历年税费尾欠及其他支出债务等。第三部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不清、通过资产清偿债务的困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等方面。其中,困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支持不足、法律主体资格缺位、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授信主体缺位、盘活集体资产困难、吸引人才和社会资本困难等。第四部分,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有效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必须运用政策化解债务、分类解决历史遗存的债务、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事主体资格与资产偿债范围、探索“债转股”清偿机制及终止破产清算程序、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加强监管遏制过度举债等对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呈现出形成时间长、类型多样、债务构成复杂、解决债务难度大等诸多特点,因而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策的与法律的措施与手段,特别需要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是解决农村集体债务的治本之策。

李姗姗[4](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接近尾声,进入收官之际,到2020年底党和国家将带领全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加注重做好两者的衔接,并且提前做好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规划和部署,这对农村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泰安市山口镇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村在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从乡村振兴视角,总结山口镇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弄清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导致问题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有针对性的提出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山口镇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着,已基本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但目前农村可持续发展还面临村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体收入来源少、集体负债沉重、农村治理能力不强、农民主体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文化建设力量薄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口结构老龄化、“三农”带头人综合素质不高、农村资源要素缺乏、致富途径少、法治宣传不够等等。国内外农村发展的典型经验为山口镇提供了借鉴,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制定以规划引领农村可持续发展、整合农村可持续发展资源、强化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人员素质、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现代化治理等方面。

陶周景[5](2020)在《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以下简称“消薄”)的部署。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期,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思想引导等手段完善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和维护基层治理稳定的重要途径。T县自2017年实施“消薄”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县域内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以T县为研究对象,对T县“消薄”扶持政策制定、执行、效果及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指出T县“消薄”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法律保障体系分散、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发展模式简单粗放、人才培育和激励保障不足。最后,本文在综合当前政策环境和T县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评估主体,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立足T县实际,探索多元化经营;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杨明宇[6](2020)在《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村建设的重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各项基本制度;更深层次的保护农民的利益;推广集体经济的功能及概念,加速村集体经济的推进发展;建立新型村集体经济经营发展模式,以规模化发展为主,整合村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村集体经营体系。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村级集体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为新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保证和丰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可以推动基层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步伐,有效实现对农村资源的全面融合,从而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本文以长春双阳区为例,通过分析长春双阳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运行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先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及功能进行概述,并对产权理论、农业合作经济理论进行阐述,为后期相关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分析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结合长春市双阳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价,结合问卷调查法,选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指标,通过回归和因子分析,得出绩效评价结果。通过上述分析验证方法得出了制约长春市双阳区村集体经济的因素。最后,在运用大量详实数据,借鉴村集体经济发展包括张家港永联村(村企合一型)、杭州四季青街道三叉社区(城镇带动型)、富阳市黄公望村(美丽乡村型)、江苏旺山村(乡村旅游型)四个案例,并根据案例总结出其对长春市双阳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启示及经验,提出了发展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总体思路,并针对提出的组织监督发展不健全、经济发展走向表现粗犷和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财政扶持政策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五点问题,提出了发展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在科学建立激励监督机制、正确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完善基层组织管理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五点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为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应用价值,对类似情况提供借鉴意义。

王妍[7](2020)在《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更多的关注点向我国的经济主体转移,那就是村级经济体系的管理与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形式,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合作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壮大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体系,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复苏。而就集体经济而言,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就当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虽然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仍旧存在巨大的差距。而就经济体系来说,我国长期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简而言之,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一种以多种所有制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而究其根本,也就是仍旧以另一种形式的集体经济进行快速的发展与创新。但就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其虽然也在不停的进行现代化的发展与建设,但现代化水平就城市地区有所落后,且可供分配的生产资料有限,完全依靠传统模式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系,是不利于当前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创新的。所以,本文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就当前国内外有关村级集体经济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结合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使得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新的发展动力,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建设。

刘君行[8](2020)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村集体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被统称为村级集体“三资”,为村集体成员共同所有。“三资”管理对于保障社会民众公共利益,促进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为构建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更需做好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做强集体经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经营机制符合时代要求,要在村集体试点“三变”运行机制与实现形式。但在村级经济发展,集体积累持续增多的同时,村级“三资”监控不严、责任不清、产权归属不明等问题愈发明显,限制了农村集体社会经济进步。为强化村级“三资”管理,探寻符合村级“三资”管理新方向。本文以国内外村级“三资”管理研究及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寻租理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目前“三资”存在体量大、区域差异大、整体运营良好等现况,归纳了现代“三资”管理模式具有规章健全、分配合理、监管严密等特点。夏各庄镇地处北京近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三资”管理效果明显,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本文选取夏各庄镇“三资”管理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对全镇15个村全面清产核资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村“三资”管理的现况,经研究发现,虽然夏各庄镇各村的“三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资源利用、资产交易、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架构、监督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漏洞。通过问卷调查及从管理主体、管理机制、管理过程等多角度研究分析,认为管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培训力度的不足、制度缺位及环境差异等是导致“三资”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论文在最后,借鉴了国内“三资”管理的成功案例,提出了为最大限度缓解矛盾纠纷,避免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发展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活用闲置“三资”、提高管理者能力、强化监管及完善相关规章法制等方法等是优化“三资”管理的重要途径。

董晓宇[9](2020)在《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农村是重要的基层组织治理和管理单元,在新时代承载着自治、管理、服务等功能越来越多,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村庄突出问题,实现村庄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向多元化和融合性方向发展,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学术界基于中国的复杂性,提出应该走差异化的道路。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改革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的体制改革路径探索。从国家政策中的因地制宜到学术界的差异化道路再到现实乡村多样化改革实践,对于我国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和定论。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和是否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规律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未来建立城乡生活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论文旨在探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及其一般性规律问题。通过比较的和实践调研的方法选取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最接近的城中村和城郊村两种类型的村庄进行研究,且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虽然不能代表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体制改革情况,但是可以有针对性的从中寻找规律和思路。在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写作框架,选取领导体制、自治体制、经济发展体制和管理服务体制四个维度,对两个案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运行效果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两者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积极和不足效果,进而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之后的思考与反思提供内容和材料铺垫。最后在两个案例村庄的治理体制改革比较的基础上,思考影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反思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并最终归属到差异性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为未来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理论来源于实践,将学术理论与农村现实考察相结合,通过比较的视角下,可以对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中发现其差异性原因与一般性规律进行探讨与分析,认识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握当前和今后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孙鹤松[10](2020)在《Y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居多且经济发展较不平衡的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新农村建设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村集体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中央对各地农村有大量的专项资金投放,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农村的发展稳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2017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工作,加强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因此研究和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规范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Y镇60个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发现Y镇三资管理存在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规范、债权清收难与债务负担重、资产结构单一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且落实难、集体资产监管机制不完善、基层财务管理队伍混乱、轻视村级资产资源管理等方面。本文对Y镇提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盘活农村集体三资等对策,旨在保证Y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得到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和开发利用,集体经济能够高质量发展。

二、浅谈当前农村村级负债管理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当前农村村级负债管理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安徽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光伏发电
        1.2.2 光伏扶贫产业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说明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4.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反贫困理论
    2.2 产业发展理论
        2.2.1 产业政策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产业结构理论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4.1 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
        2.4.2 光伏产业政策研究方面
        2.4.3 光伏扶贫模式研究方面
        2.4.4 光伏扶贫案例研究方面
        2.4.5 研究述评
第3章 光伏扶贫的发展
    3.1 光伏扶贫政策规定
        3.1.1 中国光伏扶贫主要政策
        3.1.2 安徽省光伏扶贫主要政策
    3.2 实施机构及流程
        3.2.1 组织实施机构
        3.2.2 项目实施流程
    3.3 光伏扶贫发展历程
        3.3.1 萌芽发端阶段(2013.6—2014.9)
        3.3.2 探索试点阶段(2014.9—2016.3)
        3.3.3 推广建设阶段(2016.3—2017.5)
        3.3.4 规范提升阶段(2017.5—2019.12)
        3.3.5 巩固拓展阶段(2019.12至今)
    3.4 光伏扶贫发展现状
        3.4.1 装机容量及纳入国家补助目录情况
        3.4.2 资金投入情况
        3.4.3 电站并网情况
        3.4.4 发电收益情况
        3.4.5 收益分配情况
        3.4.6 电站运维管理情况
    3.5 光伏扶贫调研检测情况
        3.5.1 合规性检查
        3.5.2 建设资金筹措
        3.5.3 发电收益分配
        3.5.4 电站发电性能
        3.5.5 电站安全性能检测
        3.5.6 关键设备质量检查
        3.5.7 施工质量检查
        3.5.8 运维能力评估
    3.6 光伏扶贫效果
        3.6.1 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3.6.2 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3.6.3 推进农村新能源发展
第4章 光伏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分析
    4.1 光伏产业扶贫机制分析
        4.1.1 资金筹措机制
        4.1.2 建设管理机制
        4.1.3 运行维护机制
        4.1.4 收益分配机制
        4.1.5 综合利用机制
    4.2 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分析
        4.2.1 户用光伏电站扶贫模式
        4.2.2 村级光伏电站扶贫模式
        4.2.3 集中式光伏电站扶贫模式
        4.2.4 有益贫作用的商业光伏电站模式
        4.2.5 不同类型光伏扶贫电站模式比较
第5章 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3.1 层次分析法及其计算步骤
        5.3.2 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各层指标权重确定
    5.4 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
        5.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5.4.2 模糊综合评价实证结果
第6章 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
    6.1 电站建设质量均衡性不够
        6.1.1 关键设备质量
        6.1.2 施工质量
    6.2 发电和安全性能可靠性不够
        6.2.1 电站发电性能
        6.2.2 电站安全性能
    6.3 运行维护管理科学性不够
        6.3.1 发电能力检测和评估结果
        6.3.2 低效电站运维方面原因分析
    6.4 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性不够
        6.4.1 建设资金不够到位
        6.4.2 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6.4.3 收益分配不够科学
        6.4.4 系统应用不够充分
    6.5 运行维护标准操作性不够
    6.6 运维机构队伍专业性不够
    6.7 综合利用开发统筹性不够
        6.7.1 光伏农业发展有待加快
        6.7.2 碳排放权交易有待开拓
第7章 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强化光伏扶贫资产管理
        7.1.1 精准确权
        7.1.2 有序清欠
        7.1.3 强化光伏扶贫电站改造
        7.1.4 建章立制
    7.2 完善运维管理机制
        7.2.1 建立健全运维管理架构
        7.2.2 构建光伏物联网
        7.2.3 完善并推广应用监测系统
        7.2.4 开展运维管理工作考核
    7.3 加强发电收益科学分配
        7.3.1 明确发电收益分配方式
        7.3.2 强化公益岗位开发管理
        7.3.3 提高智能管控效率
    7.4 制订完善运维标准
        7.4.1 制订电站运行维护专用标准必要性
        7.4.2 制订运维专用标准及指标体系
    7.5 开展综合利用
        7.5.1 发展光伏农业
        7.5.2 开展碳交易
    7.6 有效防范风险
        7.6.1 创设光伏保险产品
        7.6.2 研究电站废弃物回收利用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实现光伏扶贫电站持续稳定高效发电
        8.1.2 实现电站发电收益科学精准分配
        8.1.3 实现电站综合利用有效开展
        8.1.4 实现电站监督考核方式创新完善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8.3.1 助力中国(安徽)乡村全面振兴
        8.3.2 加快“走出去”步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4-2020年中国光伏扶贫主要政策摘编
附录二 2013-2020年安徽省光伏扶贫主要政策摘编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生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高度集中阶段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发展
    四、农村产权改革背景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章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构成及其成因分析
    一、旧村级债务
        (一)垫付税费导致的债务
        (二)兴办村企导致的债务
        (三)“普九”等公益性事业导致的债务
    二、新村级债务
        (一)维持农村集体日常运转形成的债务
        (二)“项目制”形成的债务
        (三)村集体发放福利负债
    三、产权改革核查的债务
第三章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困境
    一、债权债务法律关系不清的困境
    二、通过资产清偿债务的困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
        (一)财政支持不足
        (二)“特别法人”特别性不明确
        (三)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授信主体缺位
        (四)盘活集体资产的困境
        (五)吸引人才与社会资本的困境
第四章 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性化解农村集体债务
    二、分类解决历史遗存的债务
    三、明确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特别属性
    四、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偿债范围
    五、探索“债转股”清偿机制
    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化债
    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终止及破产清算程序
    八、加强举债监督管理,遏制过度举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及方法
    0.5 论文创新点
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农村脱贫
        1.1.2 乡村振兴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政府治理理论
2 山口镇农村脱贫现状
    2.1 山口镇介绍
        2.1.1 山口镇简介
        2.1.2 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2 农村脱贫情况调查
        2.2.1 访谈内容设计
        2.2.2 访谈对象选取
        2.2.3 访谈情况汇总
    2.3 农村脱贫工作取得的成绩
        2.3.1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3.2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2.3.3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2.3.4 基层干部素质提高
        2.3.5 扶贫参与主体广泛
    2.4 农村脱贫后面临的问题
        2.4.1 村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4.2 集体收入来源少
        2.4.3 集体负债沉重
        2.4.4 农村治理能力不强
        2.4.5 农民主体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
        2.4.6 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2.5 农村脱贫后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2.5.1 人才流失严重
        2.5.2 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
        2.5.3 “三农”带头人综合素质不高
        2.5.4 发展的资源要素不足
        2.5.5 缺乏发展的致富途径
        2.5.6 法治宣传不够
3 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借鉴
    3.1 国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发展经验
        3.1.1 江苏省永联村产业发展模式
        3.1.2 浙江省高家堂村旅游业发展模式
        3.1.3 天津市王村社会治理发展模式
    3.2 国外农村脱贫发展经验
        3.2.1 韩国“新村运动”发展模式
        3.2.2 日本“一村一品”发展模式
        3.2.3 德国“村庄更新”发展模式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以规划引领农村可持续发展
        4.1.1 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4.1.2 制定规划落实方案
        4.1.3 培养农村发展“智囊”
    4.2 整合农村可持续发展资源
        4.2.1 整合土地资源
        4.2.2 整合资金资源
        4.2.3 整合人力资源
    4.3 强化农村产业发展
        4.3.1 发展乡镇企业
        4.3.2 建立农村产业链
        4.3.3 加快招商引资
    4.4 提升农村人员素质
        4.4.1 吸引外部“智力”
        4.4.2 提升农村人口素质
    4.5 创新农村文化建设
        4.5.1 培养发掘文艺人才
        4.5.2 打造文化传播阵地
    4.6 加强农村现代化治理
        4.6.1 构筑乡村社会组织网络体系
        4.6.2 推进法治农村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问卷调查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统计分析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村级集体经济
        2.1.2 集体经济薄弱村
        2.1.3 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
    2.2 相关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 T县“消薄”扶持政策评估和存在问题分析
    3.1 T县“消薄”扶持政策评估分析
        3.1.1 扶持政策制定分析及评价
        3.1.2 扶持政策执行分析及评价
        3.1.3 扶持政策效果分析及评价
        3.1.4 扶持政策的成功经验
    3.2 T县“消薄”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法律保障体系分散
        3.2.2 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
        3.2.3 发展模式简单粗放
        3.2.4 人才培育和激励保障不足
4 坚持和完善“消薄”扶持政策的思考
    4.1 明确“消薄”扶持政策的主要目标
        4.1.1 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和壮大
        4.1.2 相关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4.1.3 政策保障措施全面加强
        4.1.4 带动实现乡村振兴
    4.2 优化“消薄”扶持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2.1 实事求是原则
        4.2.2 系统协同原则
        4.2.3 可行预测原则
        4.2.4 民主参与原则
        4.2.5 稳调兼顾原则
    4.3 坚持和完善“消薄”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4.3.1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创新体制机制
        4.3.2 优化政策评估主体,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4.3.3 立足T县实际,探索多元化经营
        4.3.4 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T 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专题调查问卷
致谢

(6)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村级集体经济的概念
        2.1.2 村级集体经济的功能
        2.1.3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合作经济理论
第3章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3.1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3.1.1 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单一
        3.1.2 集体经济薄弱村与强村发展差距较大
        3.1.3 政府政策适配集体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稍弱
    3.2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3.2.1 企业带动城乡融合集体经济产品市场化模式
        3.2.2 以政府主导集体经济产业产品顺利转变商品模式
        3.2.3 旅游业试点推动模式
第4章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价
    4.1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置
        4.1.1 调查对象
        4.1.2 问卷设置
    4.2 评价指标选取
        4.2.1 政策指标
        4.2.2 财务指标
        4.2.3 制度指标
    4.3 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绩效评价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因子分析
        4.3.3 回归分析
第5章 影响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5.1 组织监督发展不健全
    5.2 经济发展走向表现粗犷、单一
    5.3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5.4 财政扶持政策不足
    5.5 人才流失严重
第6章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6.1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6.1.1 张家港永联村(村企合一型)
        6.1.2 杭州四季青街道三叉社区(城镇带动型)
        6.1.3 富阳市黄公望村(农村集体经济型)
        6.1.4 江苏旺山村(乡村旅游型)
    6.2 国内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对双阳区启示
        6.2.1 合理科学的进行监督与规划
        6.2.2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产业
        6.2.3 健全管理与经营体制
        6.2.4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第7章 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科学建立激励监督机制
        7.1.1 不断完善股权管理制度
        7.1.2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7.1.3 创新集体经济组织体系
    7.2 正确引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
        7.2.1 坚定走发展集约化之路
        7.2.2 鼓励走经营多元化之路
        7.2.3 探索走企业现代化之路
        7.2.4 加快走村(社区)企合作化之路
    7.3 完善基层组织管理机制
        7.3.1 着力优化班子整体素质结构
        7.3.2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作用
    7.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7.4.1 合理控制福利分红
        7.4.2 积极化解镇村不良债务
    7.5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农村集体经济
        2.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3.股份合作制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理论基础
        1.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2.委托代理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4.乡村振兴战略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作用
    (一)有利于稳定化增加农民收入
    (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
    (四)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2.发展阶段
    (二)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成就
        1.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局面得到改善
        2.多种村集体经济模式并存更加完善
        3.村级集体产业规模得到快速壮大
        4.农民创业途径更加多样化
    (三)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2.部分村级负债负担过重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
        4.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5.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四)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政策与体制制约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重视程度较低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生产要素匮乏而受阻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
五、国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
    (一)国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
        1.澳大利亚中介组织模式
        2.美国农场主合作社模式
        3.日本中介组织推动模式
        4.政府推动的韩国模式
    (二)国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
        1.珠江三角洲紫南村模式
        2.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陡箐乡木果村模式
        3.台湾桃米社区模式
        4.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淘宝村模式
    (三)国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的启示
六、完善辽宁省建昌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统一思想并坚定信心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
        2.加快并扩大农村市场建设
    (二)培养好集体经济“带头人”
        1.优选配强村两委班子
        2.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三)促进农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多元化发展
        1.优化现有模式
        2.探索创新模式
        3.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
    (四)落实村级集体经济保障措施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落实土地支持政策
    (五)加大改革创新与政策扶持力度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加强政府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致谢

(8)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1.2 农村集体“三资”
        2.1.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1.4 农村集体“三资”的“三变”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寻租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3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3.1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历程
        3.1.1 初步形成时期
        3.1.2 飞速发展时期
        3.1.3 基本确立时期
    3.2 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3.2.1 农村集体“三资”总量大
        3.2.2 农村集体“三资”区域差异大
        3.2.3 农村集体“三资”整体经营情况良好
    3.3 我国优化“三资”管理的实践
    3.4 “三资”现代管理模式的特点
        3.4.1 健全的“三资”制度建设
        3.4.2 合理的“三资”分配方式
        3.4.3 立体的“三资”监管网络
        3.4.4 综合的“三资”发展手段
4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数据来源
        4.1.2 夏各庄镇区位及自然环境
        4.1.3 夏各庄镇农业发展现状
        4.1.4 夏各庄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环境
    4.2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4.2.1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历程
        4.2.2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总领与结构
        4.2.3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与成效
    4.3 夏各庄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出现的问题
        4.3.1 村级集体资金管理问题
        4.3.2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
        4.3.3 村级集体资源管理问题
        4.3.4 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不规范
        4.3.5 村级“三资”管理架构不完善
        4.3.6 村级“三资”监管缺位
    4.4 夏各庄镇“三资”管理满意度调查
        4.4.1 信度分析
        4.4.2 因子分析
        4.4.3 实证分析
        4.4.4 分析结论
    4.5 夏各庄镇村级“三资”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5.1 主观认识存在偏差
        4.5.2 村级发展资金短缺
        4.5.3 政策法律缺乏完善
        4.5.4 委托代理博弈失衡
        4.5.5 管理人员培训不足
        4.5.6 环境、资源存在差异
5 优化村级“三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5.1.1 资金管理合理化
        5.1.2 资产管理安全化
        5.1.3 资源管理精细化
    5.2 改进集体“三资”管理配套政策建议及创新
        5.2.1 健全“三资”法律政策
        5.2.2 提高“三资”管理能力
        5.2.3 创新“三资”监管方式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所在及是否存在一般性规律?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2.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样本介绍
        1.选择城中村与城郊村作为样本的原因
        2.两个案例村庄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村庄治理体制
        2.村庄治理体制改革
    (二)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路径的争论及何为有效的治理体制改革
        1.学界对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道路的争论
        2.何为有效的治理体制改革
    (四)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考察维度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动力比较
    (一)村庄经济发展——各自经济发展难题需解决
        1.城郊村X村:村办企业发展困境及村庄经济负债
        2.城中村D村:底不清与账不明造成干群经济矛盾
    (二)村庄治理结构——党领导下的治理结构需创新
        1.城郊村X村:“政经合一”难以保障村民的各类权益
        2.城中村D村:村庄自治缺乏有效监督及干部腐败
    (三)村庄管理与服务——管理与服务难落实
        1.城郊村X村:因利益带来的村民矛盾纠纷多及服务不到位
        2.城中村D村:村民多样性强带来的管理与服务难度大
    小结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比较
    (一)领导体制:构建党建引领型体制
        1.城郊村X村:村社融合型党组织领导体制
        2.城中村D村:村庄服务型党组织领导体制
    (二)自治体制:创新多层次型自治体制
        1.城郊村X村:构建社区—村庄—小组的自治体制
        2.城中村D村:构建村两委—村民小组及代表—村民的自治体制
    (三)管理服务体制:强化功能及主体多元的管理服务体制
        1.城郊村X村:管理上提与服务下放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制
        2.城中村D村:“一站四会”与群众参与的管理服务体制
    (四)经济发展体制: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化运行体制
        1.城郊村X村:以经济实体及租赁为主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
        2.城中村D村:以出租及租赁为基础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
    小结
四、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效果比较
    (一)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效果
        1.治理结构及体制层面:社区治理转型VS自治结构完善
        2.管理服务层面:管理服务社区化VS干群协同管理服务
        3.经济层面:解决负债实现增收VS保障村民经济权益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
        1.治理结构及体制层面:政经关系仍旧模糊VS自治权力过度集中
        2.管理服务层面:形式化显着VS矛盾未消且服务缺失
        3.经济层面:缺乏风险防控VS经济增收受限
    小结
五、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性特征分析
    (一)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共性特征
        1.通过政经分离构建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
        2.重构党领导下的多层次村庄治理结构
        3.细化管理强化服务成为村庄转型的重要内容
        4.实施集体产权改革实现多种类股份化经济运行方式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特征
        1.多村联合型社区治理VS强化原有村庄自治
        2.投资经济实体VS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3.以社区为核心综合服务供给VS村庄党群协同服务供给
    小结
六、思考与总结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何以形成及改革的一般性规律
    (一)影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因素思考
        1.经济发展条件
        2.村庄形态与原有治理基础
        3.农村文化与认同
        4.地方政策推动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
        1.国家宏观政策为改革的差异性探索提供自主性空间
        2.村庄差异性使得治理体制改革呈现特色实践逻辑
        3.村庄内生力量影响农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化推进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一般性规律
        1.改革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
        2.治理结构: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
        3.运行方式:建立开放性和市场化的政经分类运行机制
        4.发展方向:构建公共生活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型社区治理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情况

(10)Y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价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集体三资
        2.1.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2.1.3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第三章 Y镇村级财务及清产核资概况
    3.1 Y镇村级财务概况
        3.1.1 Y镇基本情况
        3.1.2 2017 年Y镇村集体收入情况
        3.1.3 Y镇现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3.2 Y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概况
        3.2.1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背景
        3.2.2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组织
        3.2.3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梳理
第四章 Y镇清产核资数据筛查发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Y镇清产核资数据筛查发现的问题
        4.1.1 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4.1.2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4.1.3 会计核算不规范
        4.1.4 债权清收难与债务负担重
        4.1.5 资产结构单一与资源利用率低
    4.2 Y镇清产核资存在问题的成因
        4.2.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4.2.2 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且落实难
        4.2.3 集体资产监管机制不完善
        4.2.4 基层财务管理队伍混乱
        4.2.5 轻视村级资产资源管理
第五章 对Y镇清产核资的后续整改意见
    5.1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5.1.1 规范设计集体财务管理流程
        5.1.2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5.1.3 严格会计核算制度
        5.1.4 完善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5.1.5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监管制度
    5.2 加强基层财务队伍建设
        5.2.1 优化基层财会队伍结构与质量
        5.2.2 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5.3 盘活农村集体三资
        5.3.1 清产核资理清底数
        5.3.2 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5.3.3 推动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运营活动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当前农村村级负债管理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S市C镇村级债务成因与对策研究[D]. 程亚飞.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2]中国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安徽的实证分析[D]. 孟守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
  •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问题研究[D]. 王熠. 兰州大学, 2021(02)
  • [4]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口镇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姗姗.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5]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D]. 陶周景.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4)
  • [6]长春市双阳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 杨明宇. 吉林大学, 2020(04)
  • [7]辽宁省建昌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妍.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研究 ——以平谷区夏各庄镇为例[D]. 刘君行.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9]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D]. 董晓宇.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10]Y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数据研究[D]. 孙鹤松. 河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浅谈当前农村村级债务管理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