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0例(论文文献综述)
卢晶晶[1](2021)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估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导师的辨证思路以及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样本量估算得到需要的样本量为62例。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福州市中医院肾病科门诊62例符合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第九版《内科学》中慢性肾炎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对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基线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肾功能、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93.10%,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疗效指标:(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尿镜检红细胞数、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安全性指标: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收集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2、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3、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后,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镜检红细胞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单纯西医治疗;4、益肾健脾通络方在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向月[2](2020)在《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2-3a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2-3a期(脾肾气虚兼水湿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寻求更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手段。方法: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收集60例CKD2-3a期(脾肾气虚兼水湿证)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一般治疗(低盐、高质量、低蛋白饮食,戒烟和适当运动,补充必需氨基酸/复方α-酮酸)、西医基础治疗(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钠代谢紊乱,高血压管理等)及口服肾衰方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贴敷剂,对照组加用灸热贴。两组贴敷均贴于命门穴、关元穴、双侧肾俞穴、双侧脾俞穴,每日申时至酉时(15时-19时)贴敷,每天4h,2周一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对患者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24hUpro)、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使用SPSS20.0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Scr和Bun均降低,肾功能的改善显着(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都可改善肾功能损伤,并且治疗是等效的。在降低尿蛋白、24hUpro及升高血清白蛋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由治疗前的18.63±4.60降至7.30±4.50,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8.03±3.89降至9.80±4.73,差异均极具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为96.67%,对照组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的进展,且疗效相当。2.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可显着改善慢性肾脏病2-3a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3.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2-3a期患者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朱小林[3](2019)在《基于加权关联规则的中医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挖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理论框架和诊疗模式,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载体,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药物、剂量和用法,按照配伍原则有机组合而成的药方。配伍是选择药物进行组合、配合应用的方法,是方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关健。慢性肾脏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疾病,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关联规则挖掘技术能有效挖掘方剂配伍规律,推进中医方剂配伍研究的现代化继承与发展,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客观化依据,减少临床组方不确定性,辅助医生合理设计疾病治疗方剂配伍,为新药研制提供决策支持。论文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开展中医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挖掘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为提高方剂配伍模式挖掘效率,提出基于高压缩前缀树结构(Highly Compressed Prefix Tree,HCPT-tree)的关联规则算法HCPT-growth实现慢性肾脏疾病配伍频繁模式挖掘,获得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常用核心药物、药对和药物组合。通过采用路径计数节点,HCPT-tree支持更多前缀共享,显着减少树节点数量,故HCPT-growth能有效减少递归调用数量并提升挖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LP-growth、NSFI、MAFIA-FI等算法相比,HCPT-growth运行速度更快,内存消耗更小,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2)疗效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而现有配伍模式挖掘研究多关注药物支持度,存在所挖掘的支持度最高药物或组合可能未必是有效药物或组合的问题;同时由于未考虑临床疗效,存在忽略支持度低但临床疗效好的药物或组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高压缩加权前缀树结构(Weighted Highly Compressed Prefix Tree,WHCPT-tree)的加权关联规则算法WHCPT实现面向疗效的中医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为医生提供疗效好的核心药物、药对和药物组合辅助决策,所挖掘药物及组合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加权关联规则挖掘中最小加权支持度阈值设置过低将导致大量短模式,设置过高则造成有用长模式遗漏。针对现有最小加权支持度阈值确定过程繁琐且易引发低效挖掘问题,提出一种高效TOP-K加权关联规则算法(top-k Prescription Weighted Frequent Patterns growth,PWFP-growth),实现面向疗效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主模式挖掘。通过设置期望挖掘的有效药物组合最大长度和每种长度的药物组合数量,PWFP-growth实现全局树构建过程中预估最小加权支持度阈值并对非加权频繁项目剪枝,实验结果表明PWFP-growth运行效率高于CRMN、BOMO等算法。(4)临床环境下中医方剂持续增长,现有中医方剂配伍模式挖掘聚焦静态方剂挖掘,鲜见慢性肾脏疾病中医方剂增量挖掘研究,提出增量TOP-K加权关联规则算法(Incremental top-k Weighted Frequent Patterns growth,IWFP-growth)实现慢性肾脏疾病方剂配伍主模式动态增量挖掘。实验结果显示,针对持续增加的动态方剂数据,IWFP-growth算法实现增量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有效药物组合挖掘,减少疗效差的药物组合数量,有效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用药调整,设计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合理方剂。
刘尚建[4](2017)在《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徐荣谦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着名中医儿科专家。早年随家父徐绍恩学习,1990年师承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京城小儿王"刘弼臣教授。本文分为两部分介绍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并通过系统分析80例临床病例以总结徐荣谦教授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第一部分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1、徐荣谦教授学术渊源概述回顾了徐荣谦教授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之路,通过家学耳濡目染,诵经典打基础,科班系统教育,多抄方扩阅历,传道教学相长,勤总结成体系,终成一代中医儿科专家。2、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体系概述重点论述徐荣谦教授临床理论体系,徐荣谦教授从医50余载,逐渐形成以"少阳学说"为理论核心,"五脏为纲的辨证论治体系,突出从肝胆论治与从肺论治"临床疾病相结合的临证医疗特色。3、徐荣谦教授临床经验总结选出徐荣谦教授临证最能体现其临床理论思想的名方应用和临证经验。通过7病3方进行总结归纳,很多已是成熟经验,在此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二部分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目的:总结徐荣谦教授的临床经验,客观评价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次观察病例均来源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门诊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对照平行的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纳入研究。分别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徐荣谦教授五草肾炎方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并记录积分、临床生化指标(尿常规、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方面(P>0.05),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评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50%,治疗组在疾病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证候积分下降,而对照组证候积分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对比,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治疗后证候积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证候积分疗效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疲倦乏力、夜尿频、腰膝酸痛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生化指标比较: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降低患者尿蛋白、尿潜血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肾功能指标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较前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因药物自身反应出现咳嗽者5例,出现头痛者3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自行缓解。2组均无剔除及脱落病例。其余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毒副作用。结论: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并针对不同的标证随证加减,从整体上扶正祛邪、助邪外出。治以培元固本,补脾益肾、宣通肺窍给邪出路。清热祛湿、活血行气以祛外邪,共奏扶正祛邪、宣肺祛邪之目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疲倦乏力、夜尿频多、浮肿的症状。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蛋白尿、血尿。可以保护和稳定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良好。
姬赐祥[5](2014)在《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提高临床肾炎血尿的治疗效果,从中医基本理论出发提出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学术思想,观察运用基于肺肾理论经验方养肺滋肾方治疗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探索肾炎血尿的切实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按照试验设计标准,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炎血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血尿安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养肺滋肾方,4个疗程之后观察尿潜血、尿蛋白、症状体征,并用统计学对两组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将尿潜血的疗效进行对比,两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5.17%,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尿潜血的改善明显是要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2)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常规检查,将尿蛋白的疗效进行对比,两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65.52%,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慢性肾炎尿蛋白的改善明显是要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3)通过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描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治疗组28例病人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58.62%,经统计学分析P=0.017<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于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对于常见腰痛、乏力、易感以及咽喉部不适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明显降低尿潜血及尿蛋白,对临床症状体征也有明显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6](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袁竹芳[7](2012)在《何学红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文中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常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且病情迁延反复,后期绝大多数患者可发展为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一般临床预后较差。何学红教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尤其对慢性肾炎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的发生病因可概括为正虚邪实,且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多与肺、脾、肾三脏亏虚及三焦、膀胱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邪实可分为湿、热、瘀、毒四种,且常以水湿、湿热、瘀血互结为患。导师在治疗上注重攻补兼施之法,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清热祛毒等辅助疗法,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将对何学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
窦立芸[8](2011)在《宣肺益肾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肾炎的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由于该病容易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加之疾病的经济负担高,所以及早控制慢性肾炎的进一步发展对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意义重大。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激素及各型免疫抑制剂,临床疗效欠佳且副作用较大,故而深入开展慢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中医学理论认为其发生、发展及反复与肺肾两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学理论认为,肺主气、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封藏、为气之根,肺为肾之母。慢性肾炎病程冗长,日久耗伤肾气,肾气亏虚致卫外不固,则易感受外邪,外邪袭肺,致肺气失宣,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异常,以致津液上不能宣发外达从汗而解,下不能肃降气化从尿而解,从而引起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气机失调,清浊失于宣降,致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精微下泄,而见尿中出现蛋白、管型及红细胞;肺为肾母,肺脏有病,母病及子,更伤肾气,肾失封藏,精关不固,精微下泄,从而发生蛋白尿及/或血尿。在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邹燕勤教授及王钢教授多年来临床辨治慢性肾炎的经验及案例,对宣肺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运用规律进行了探讨及剖析,为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黄燕琛[9](2011)在《柴苓汤加减方与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把导师的经验方柴苓汤加减方与近年来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炎康复片作比较,探讨两方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患者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3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柴苓汤加减方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肾炎康复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1)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其中显效率为48%, B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亦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3%,其中显效率为21%。两种方法在改善腰脊酸痛、疲倦乏力、食少纳呆等方面无显着差异。在改善浮肿、皮肤疖肿疮疡、小溲黄赤等方面, A组优于B组,说明A组在改善湿热证症状上优于B组。(2)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蛋白尿方面均具有治疗意义,但A组在改善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B组。(3)A、B两组均可以有效降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论:柴苓汤加减方及肾炎康复片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均有治疗作用,但是柴苓汤加减方对于治疗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肾炎康复片。通过对蛋白尿改善情况及湿热证症状等比较,柴苓汤加减方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上优于肾炎康复片。
尹潇爽[10](2011)在《肾性血尿中医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肾性血尿是指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等,见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尤以IgAN(IgA肾病)最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尿血"范畴。现将中医治疗肾小球性血尿情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叶氏认为尿血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主要病因责之于热与虚,热为湿热、瘀热,虚为阴虚、气虚,病机为热动血络、邪实
二、康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分组标准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分期 |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同时具备) |
4 排除标准(具备任何一项) |
5 剔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7 治疗方案 |
7.1 基础治疗 |
7.2 分组治疗 |
8 观测指标 |
8.1 一般信息 |
8.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8.3 安全性观测指标 |
9 疗效判定标准 |
9.1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9.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9.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10 安全性评价 |
10.1 安全性分级 |
10.2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 |
11 统计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
4 临床疗效评定 |
5 中医疗效评定 |
6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流行病学 |
2 现代医学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
2.2 西医治疗 |
2.3 预后 |
3 中医理论依据 |
3.1 病名 |
3.2 病因病机 |
3.3 对“血尿”与“蛋白尿”的中医认识 |
3.4 古今名医经验 |
3.5 导师辨证思路 |
3.6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组方依据 |
3.7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方解 |
3.8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部分药物药理研究 |
4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疗效分析 |
4.1 临床疗效分析 |
4.2 中医疗效分析 |
4.3 安全性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慢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2-3a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1.4 中药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
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临床表现 |
2.3 进展机制 |
2.4 CKD的西医治疗原则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退出和中止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方案设计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1.1 患者的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比较 |
1.3 患者的原发病情况比较 |
2 相关疗效指标 |
2.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 24 小时尿蛋白情况比较 |
2.5 两组患者尿蛋白情况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
3.2 总疗效分析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肾衰方组方原理及药理机制 |
3 穴位贴敷的择时、择穴及药物选用 |
4 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分析 |
4.1 一般资料 |
4.2 中医证候改善效果 |
4.3 肾功能治疗效果 |
4.4 血清白蛋白治疗效果 |
4.5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治疗效果 |
4.6 总治疗效果 |
5 安全性评价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3)基于加权关联规则的中医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挖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慢性肾脏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 |
1.2 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 |
1.3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中医方剂配伍与关联规则挖掘 |
2.1 中医方剂配伍 |
2.2 关联规则挖掘 |
2.2.1 常用基本关联规则算法 |
2.2.2 加权关联规则算法 |
2.2.3 TOP-K关联规则算法 |
2.2.4 增量关联规则算法 |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HCPT-growth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 |
3.1 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框架 |
3.2 基于高压缩前缀树的关联规则算法HCPT-growth |
3.2.1 高压缩前缀树HCPT-tree |
3.2.2 HCPT-tree构建 |
3.2.3 HCPT-tree分析 |
3.2.4 HeaderTable重用 |
3.2.5 频繁模式的挖掘 |
3.3 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疗效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 |
4.1 面向疗效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框架 |
4.2 基于高压缩前缀树结构的加权关联规则算法WHCPT |
4.2.1 配伍权值确定 |
4.2.2 WHCPT-tree的构建 |
4.2.3 加权频繁模式挖掘 |
4.3 面向疗效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模式挖掘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TOP-K加权关联规则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主模式挖掘 |
5.1 基于TOP-K加权关联规则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主模式挖掘框架 |
5.2 TOP-K加权关联规则算法PWFP-growth |
5.2.1 基于动态增加阈值的全局PWFP-tree构建 |
5.2.2 全局PWFP-tree构建复杂度分析 |
5.2.3 TOP-K加权频繁模式挖掘 |
5.3 基于PWFP-growth的慢性肾脏病配伍挖掘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增量加权关联规则的慢性肾脏疾病配伍主模式挖掘 |
6.1 面向疗效的慢性肾脏病配伍增量更新主模式挖掘框架 |
6.2 增量加权关联规则算法IPWFP-growth |
6.2.1 IWFP-tree构建 |
6.2.2 IWFP-tree重构 |
6.2.3 增量更新加权频繁模式挖掘 |
6.3 慢性肾脏病配伍增量更新主模式的实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摘要 |
ABSTRACT |
一、徐荣谦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
徐荣谦教授简介 |
1 家学耳濡目染,诵经典打基础 |
1.1 家父徐绍恩学术思想影响 |
2 科班系统教育,跟名师扩阅历 |
2.1 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影响 |
2.2 名家张奇文教授学术思想影响 |
2.3 名医王烈教授学术思想影响 |
3 传道教学相长,勤总结成体系 |
二、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 五脏为纲的辨证论治体系 |
2 从肝胆论治与从肺论治 |
2.1 从肝胆论治 |
2.2 从肺论治 |
3 徐荣谦教授小儿"少阳学说"学术思想 |
3.1 少阳学说的概念 |
3.2 少阳学说的内涵 |
三、徐荣谦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
1 徐荣谦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经验 |
1.1 支气管哮喘的诊疗 |
1.2 典型病案 |
2 徐荣谦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经验 |
2.1 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
2.2 典型病案 |
3 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癫痫经验 |
3.1 癫痫的诊疗 |
3.2 典型病案 |
4 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经验 |
4.1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治 |
4.2 典型病案 |
5 徐荣谦教授治疗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临床经验 |
5.1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 |
5.2 典型病案 |
6 徐荣谦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经验 |
6.1 慢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
6.2 典型病案 |
7 徐荣谦教授治疗小儿便秘 |
7.1 小儿便秘的诊治 |
7.2 典型病案 |
8 徐荣谦教授运用大青龙汤治疗儿童外感类肺系疾病经验 |
8.1 大青龙汤之渊源 |
8.2 小儿常见外感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 |
8.3 典型病案 |
9 徐荣谦教授运用四芽三仙汤治疗儿科病经验 |
9.1 四芽三仙汤临床应用 |
9.2 典型病案 |
10 徐荣谦教授运用息愤汤治疗临床疾病经验 |
10.1 息愤汤临床应用 |
10.2 典型病案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
文献综述 |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证候分型 |
1.4 中医诊断 |
1.5 治则治法 |
2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病理类型 |
2.3 相关实验室指标及诊断 |
2.4 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2 诊疗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标准 |
2.6 病例脱落标准 |
2.7 剔除脱落病例的处理 |
2.8 观察与评价指标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样本例数 |
3.3 随机方法 |
3.4 盲法 |
3.5 治疗方法 |
3.6 统计学处理 |
3.7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一般情况资料 |
4.2 组间基线情况比较 |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
4.4 安全性评价 |
5 讨论 |
5.1 徐荣谦教授运用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理论基础 |
5.2 五草肾炎方的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3 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符号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疗效分析 |
3、脱落病例 |
4、不良反应 |
讨论 |
1、立论依据 |
2、现代医学对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 |
3、现代医学对肾炎血尿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
4、从现代医学中寻找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理论 |
5、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中医理论探讨立论依据 |
6、药物分析 |
7 结果分析 |
结论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7)何学红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古代医学对肾病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临床用药体会 |
5 疾病防护与调养 |
6. 病案病例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宣肺益肾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病名释义 |
2.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 |
3.慢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
4.小结 |
第二部分 宣肺益肾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理论研究 |
1.慢性肾炎从宣肺论治的理论依据 |
1.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1.2 肺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
1.3 宣肺与祛风的联系 |
1.4 宣肺法的临床运用分类 |
1.5 古代医家相关论述 |
1.6 现代医家相关论述 |
1.7 现代医学从宣肺论治慢性肾炎的意义 |
2.慢性肾炎从益肾论治的理论依据 |
2.1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
2.2 病因病机 |
2.3 益肾法的临床运用分类 |
2.4 现代医家相关论述 |
第三部分 宣肺益肾法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及规律总结 |
1.临床典型案例分析 |
2.临床运用规律探讨 |
2.1 益肾为本,兼顾五脏 |
2.2 宣降肺气,贯穿始终 |
2.3 分清标本,辨证运用 |
2.4 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
小结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柴苓汤加减方与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现状 |
1.1 定义 |
1.2 西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
1.3 中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 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表现及治疗 |
2.1 湿热证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证候 |
2.2 湿热证的治法 |
2.3 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方药列举 |
3. 本课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及辨证标准 |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一般临床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综合疗效判断 |
2.2 主要症状比较 |
3. 讨论 |
3.1 柴苓汤加减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治疗效果 |
3.2 柴苓汤加减方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治疗效果优于肾炎康复片的原因探讨 |
3.3 运用柴苓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思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肾性血尿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分型论治 |
3 单方验方 |
4 中成药治疗 |
5 其他治法 |
6 小结 |
四、康肾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D]. 卢晶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肾衰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脏病2-3a期疗效观察[D]. 向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于加权关联规则的中医慢性肾脏疾病配伍挖掘的研究[D]. 朱小林.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徐荣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五草肾炎方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D]. 刘尚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基于肺肾理论养肺滋肾方从肺论治肾炎血尿的临床研究[D]. 姬赐祥. 宁夏医科大学, 2014(11)
- [6]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7]何学红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D]. 袁竹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8]宣肺益肾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D]. 窦立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柴苓汤加减方与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的疗效比较[D]. 黄燕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肾性血尿中医治疗进展[J]. 尹潇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