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牙无线电调制解调器SiW1701原理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朔[1](2020)在《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医疗、运输、智能环境以及网络社交等领域都是物联网的主要应用范围。世界范围内的物联网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但是,随着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逐渐增多,传统的地面物联网将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失去其适用性。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限制了地面基站的建设和相应网络的使用,地面物联网在边远地区、沙漠、海洋和灾害多发地面网络易被损害地区出现了服务能力与性能需求失配的问题。为了在上述特殊应用场景中提供服务,传统物联网技术开始向卫星物联网方向发展。卫星物联网可以看成地面物联网的扩展和补充,采用低轨卫星和低功率广域网络进行大范围物联网终端设备间的数据交换。然而,卫星物联网的发展相对缓慢,并没有成熟的物理层通信标准、组网方案和协议规范。因此,研究合适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方案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物联网、线性调频技术以及频移线性调频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外低轨卫星物联网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适用于卫星物联网的通信体制方面。通过对背景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针对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方案进行详细研究,深入分析具体的调制解调硬件实现算法,并最终在FPGA上实现该调制解调器模型。本文针对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调制与解调方案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频移线性调频信号的生成方式,并对该频移线性调频信号进行时频与频谱分析,接着研究了该频移线性调频信号的正交性,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之后本文对频移线性调频信号的解调方案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频移线性调频解调的方法步骤。基于上述对频移线性调频调制解调技术原理的分析,给出了实现该调制解调器的设计流程,分别结合AWGN信道与卫星典型信道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在Xilinx ZC706开发板上实际测试完成了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器。本文在对频移线性调频调制解调原理的深入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硬件实现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器的方法步骤,最后在FPGA上实现了该调制解调器。
乔海晔[2](2019)在《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设备防护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设计通过在设备核心板和外壳之间加装霍尔传感器,在核心部件和需要保护的模块上布设LoRa基站和标签,对设备及核心部件进行监控,防止设备被非法开盖,部件被非法拆卸、盗取和移动,实现设备核心技术的双重防护。设计采用标签间隔一定的时间主动向基站发送通信信号,基站根据信号的时间间隔判断标签的位置是否异常,基站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将数据传到后台监控室,异常时发生报警。经测试,系统运行稳定,100天以上数据不间断传输,系统耗电12 VDC,平均电流40 mA,误检率小于0.1‰,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王凯[3](2019)在《FTU无接触维护终端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馈线终端FTU大多安装在柱上,巡检维护都十分不便。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使用,对难以触及的FTU终端需要采取无接触方式维护,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基于这一构想,为项目组的横向课题完成FTU无接触维护终端的设计,项目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根据项目研究的任务要求,对其需求进行分析,选择蓝牙无线通信技术作为FTU和PDA之间的通信手段。基于此,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1)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实现设计,(2)手持PDA维护终端设计,(3)手机App作为FTU维护终端的应用软件设计。首先,项目开展蓝牙通信技术的分析研究,在其通信原理和协议规范的基础上,确立了蓝牙链路建立的思想和实现方法;其次,完成基于蓝牙技术的PDA终端的设计,包括总体设计方案、终端硬件电路设计、扩展制定FTU和PDA之间的通信协议和终端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第三,根据手机小程序软件技术的发展现状,利用电子商务技术的成果,完成一款手机App作为FTU维护终端的应用软件设计;着重分析研究了手机App身份认证技术,确保手机App维护FTU的安全性,选择了动态双因子身份认证技术,实现对手机维护终端的安全把控。在此基础上,将PDA终端上的软件功能在手机上进行了移植实现。最后,对所设计开发的维护终端进行了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项目实现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项目将手机电子商务中身份认证技术应用到FTU维护终端设计,将新技术的发展成果用于工业产品技术升级设计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图38幅,表10个,参考文献69篇。
梁振[4](2019)在《低功耗、小面积BLE射频芯片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IoT)需求的日益增长,低功耗蓝牙(BLE)技术已成为无线设备的一种短距离通信的流行解决方案,尤其是BLE通信传输距离延伸后对自动化、工业控制、智慧家庭等应用变得更加实用,因此BLE不仅具有科学研究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通常BLE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工作,低功耗设计是BLE技术最重要的要求。BLE射频芯片是BLE设备中的关键芯片,同时也是功耗占比最大的芯片,如何在满足BLE射频指标要求的同时,实现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射频芯片设计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BLE射频芯片低功耗和小面积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着重对BLE射频芯片的接收链路和发射链路的核心模块进行研究和设计。所设计的BLE射频芯片通过0.11μm RFCMOS工艺进行流片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共享电感的接收前端射频方案。该方案由天线开关、匹配电路、Inductor-Less低噪声放大器(LNA)、有源混频器组成。其中Inductor-Less LNA采用电流再生技术和有源电感技术相结合的两级放大级联结构,第一级的放大利用电流再生技术在低功耗下可以获得较大的跨导,高效率利用跨导放大有用信号。第二级利用有源电感技术,通过源极跟随器中MOS管的栅极和源极形成的电容Cgs实现有源电感。混频器利用电荷注入型有源混频器技术,缓解了线性度、开关噪声和混频器增益之间的矛盾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蓝牙工作频段2.402 GHz2.483.5GHz,接收机的最大反射系数S11为-14.5 d B,发射机的最大反射系数S11为-17.5 d B,噪声系数为3.7 d B,IIP3为-15.8 d Bm,IIP2为10 d Bm,接收机射频前端功耗为1.5m W。(2)设计了一种增益可调、带宽自动校准的有源RC复数滤波器电路。增益可调范围0 d B20 d B。通过带宽自动校准电路,降低带宽对CMOS工艺偏差的敏感度。校准范围±30%,校准精度2%。校准电路工作于芯片上电期间,校准时间小于4μs,完成校准后校准电路自动断电,有效降低了芯片功耗。(3)提出了一种降低频移键控误差(FSK error)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两点调制锁相环中环路增益自动校准,有效降低两条环路增益对生产工艺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敏感度。通过压控振荡器(VCO)中的负反馈网络使偏置电流保持恒定,降低VCO低频相位噪声。通过VCO的可变电容减敏电路和交叉偏置可变电容电路,降低FSKerror对可变电容工艺偏差的敏感度,有效改善发射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压控振荡器在偏离振荡频率100 KHz、1 MHz、3 MHz的开环相位噪声分别为-95.1 d Bc/Hz、-115.4 d Bc/Hz、-124.9 d Bc/Hz,锁相环功耗为2.2 m W。(4)实现了一种加快锁相环锁定时间的粗调算法。芯片上电时通过此算法对电容阵列进行粗调,完成粗调后将电容阵列控制字与对应的BLE频点计算出来,每次切换信道自动调用。仿真结果表明,锁相环锁定时间小于30μs,加快了锁相环锁定时间,降低了锁相环锁定过程中的无用功耗。所研发的BLE射频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蓝牙工作频段2.402 GHz2.483.5 GHz,发射机的最大反射系数S11为-10.6 d B,接收机的最大反射系数S11为-11.1 d B。接收机噪声系数为7 d B,IIP3为-17.1 d Bm,IIP2为9.8 d Bm。锁相环锁定时间小于32μs,VCO震荡在4.8 GHz,偏离4.8GHz 10KHz、1MHz和3MHz的相位噪声的测量值依次为-83d Bc/Hz、-108 d Bc/Hz和-114 d Bc/Hz。射频芯片接收机的灵敏度测量值为-93 d Bm,功耗9.7 m W,发射机在0 d Bm输出功率下功耗为9.4 m W,时频移键控误差(FSK error)测量值为2.97%。射频前端面积仅为0.24 mm2,整个芯片面积为3.6 mm2(包括数字调制和解调)。射频芯片性能完全满足BLE规范要求。本论文的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BLE射频电路,还可对其它通信方式的射频电路有一定的参考。
刘松阳[5](2018)在《基于LoRa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工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智能生产为标签的“工业4.0”悄无声息的到来了。在智能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工业现场参数的采集和传输。由于我国现有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一般在工业环境中抗干扰能力较弱,常常因外界干扰问题导致采集结果不准确并且还有可能因为涌入过电流、过电压而造成模块烧毁,直接增加了系统维护的难度与成本。另外一些高性能的数据采集模块,其高昂的成本严重阻碍了数据采集系统在生产现场的普及与应用。同时对于无法布线的工业现场,现阶段的工业无线传输技术一般都存在着传输距离较短的问题,无法满足智能制造对远距离传输的更高要求。因此本文针对工业现场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调制技术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所示。1、高精度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设计和实现:首先研究了影响数据采集精度的因素和相对应的抗干扰技术;其次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配高性价比的16位模数转换器AD7792,采用PCB隔离、差分传输、电源隔离、磁耦隔离、输入保护等技术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了020mA、420mA电流信号以及05V、010V、±5V、±10V电压信号的多量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采集模块有效位数达到14位以上。2、基于LoRa调制技术和RS485总线技术的传输模块设计和实现:首先以STM8L151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配RS485隔离保护芯片和SX1278射频芯片完成了传输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除此之外为增加系统二次开发能力,选择工业现场通用的Modbus RTU协议作为整个系统的通信协议,设计并实现了Modbus报文在LoRa数据帧中的封装;最后通过实际测试表明数据传输模块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2000米以上的无线传输,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可以实现500米左右的无线传输。3、上位机界面设计与实现:使用SKworkshop组态软件在人机交互触摸屏上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实时显示、历史趋势显示、动态报警、数据存储、密码保护等功能。
陈浪[6](2017)在《基于LoRa的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交通市场增长最快的交通工具,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电动自行车采用充电式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池充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LoRa的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或者刷卡支付使用供电口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该系统的收费依据是供电口耗电量而不是采用时间。该系统在小区内组成一个基于LoRa的局域网,使其在地下室等GPRS信号弱的环境也能正常使用。目前,部分小区已经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投币供电桩。传统供电桩采用时间作为收费依据,充电时间越长,收费越高,这种收费依据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本文研究的供电桩将供电口的耗电量作为收费依据。传统供电桩采用投币式作为付费方式,这种付费方式在当今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客户。有些供电桩可以使用移动支付但是由于地下室GPRS信号差,用户体验往往很差。本文研究的供电桩通过LoRa将供电口的耗电量等信息汇总至网关,网关通过以太网或GPRS上传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进行支付充电费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当今几种传输方式,结合电动自行车供电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本课题的无线传输方式LoRa。(2)研究LoRa无线传输特性,根据课题应用情况,进行信号强度检测,验证LoRa无线传输的可行性。(3)研究电能计量原理,设计一种低成本电能计量的硬件电路。(4)研究LoRa软件驱动,根据本课题,设计一套基于LoRa的无线传输局域网。(5)设计一系列实验,验证LoRa在实际地下室中数据传输情况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文设计对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的探索,最终采用LoRa网关集中上网的数据传输方案,解决了由于地下室GPRS信号差等原因导致的支付失败等问题,运用信号强度检测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后面无线传输参数提供依据,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该方案。
刘坤[7](2016)在《低功耗蓝牙SOC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蓝牙是一项传输距离短且传输带宽窄的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无线通信技术协议规范由蓝牙特别兴趣小组负责研究和编制,从1999年开始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开始并发布传统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规范,经过十年的发展,到2009年传统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规范已经发展到3.0版本,形成了基本速率和增强型速率两种模式。此后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开始研究低功耗蓝牙技术,到2014年,该技术已经发展到4.2版本。本文针对低功耗蓝牙SOC的设计开展研究,首先深入地研究了低功耗蓝牙链路层的协议规范,将以文字描述的通信协议细节加以提取和总结,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整理出低功耗蓝牙链路层通信的所有需求,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地对链路层的软硬件处理进行划分,并详细设计了链路层控制器的硬件加速引擎。另外,本文重点研究了低功耗蓝牙SOC芯片的系统架构以及业界常用的几种低功耗设计方法学,针对低功耗蓝牙芯片的应用特点,采用了两种行之有效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系统的电路结构,电源供电结构,系统级电源管理方案以及不同低功耗模式下软硬件的操作流程。最后,为了实现芯片流片前的系统验证以及软件协议栈开发,本文从几种流行的软件无线电平台中选用了bladeRF平台,在深入研究该平台所提供的参考设计等资源后,对bladeRF原有的平台进行改进并将本设计成功集成在内,打通了完整的射频链路,与智能手机等低功耗蓝牙设备进行配对,并给出了实际的验证结果。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低功耗蓝牙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功耗蓝牙SOC芯片的设计,对于破除欧美芯片公司对这一领域的垄断,降低低功耗蓝牙芯片的成本以及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有着显着的意义。
曾文亮[8](2016)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频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整机动平衡是旋转机械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目前,工业上都是孤立地利用单向振动信息去实施整机动平衡,但是对于刚度各向差异显着的转子系统,单次平衡精度不高和平衡效率低下。此外,基于上述方法的动平衡仪器常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手持式设备或者是以PC机为核心,单片机为下位机的现场测试系统。前者数据处理能力弱,交互能力差,后者虽然具有数字化和人性化的特点,但是成本高,续航能力弱,携带不方便,上下位机间需用专用线缆通信,现场布线麻烦。针对以上缺点,本文在深入研究全频整机动平衡方法基础上,从硬件框架,通讯协议和软件实现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全频整机动平衡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出了全频整机动平衡方法。首先拾取转子系统的基准信号和水平,竖直方向的振动信号,用整周期互相关方法识别出工频振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结合FFT和全息技术进行工频故障确诊,提高不平衡确诊率。再将工频椭圆分解成正进动振动和反进动振动,用模拟和实验验证了正进动振动的初矢径能够代表刚度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振动响应,研究证明可以基于正进动的初矢径用影响系数法去识别出转子不平衡量。2.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频整机动平衡测试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主从结构,移动终端主要用于人机交互,振动监测,故障诊断,不平衡解算和数据存储,下位机是单片机,控制信号采集,上下位机通过RFCOMM数据格式的进行数据通信。3.设计了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完成了整个动平衡测试系统的软件实现。用软件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蓝牙RFCOMM信道的连接和可靠通信,实现了手机上实时振动监测、振动分析、不平衡解算和数据储存。4.用开发仪器对4-72型离心式风机进行了动平衡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全频动平衡方法比传统影响系数法单次平衡精度更高,平衡效果更显着,验证了全频动平衡方法和研制仪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李忠志[9](2013)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北斗海事终端研究》文中提出Android操作系统是由美国的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发布的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是世界上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操作系统平台。本次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依托的操作系统是Android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了利用蓝牙技术控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短报文发送接收的应用程序。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基于Android的北斗海事终端应用程序主界面和短报文发送接收界面设计。在界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完成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其次,要完成主界面种短报文发送接收界面的具体代码的编写。最后要创建Android虚拟设备对设计完成的主界面和短报文发送接收界面进行测试。接下来要完成的工作是建立Android智能手机同北斗蓝牙模块之间的蓝牙通信。在蓝牙通信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调用与蓝牙通信相关的API函数完成Android智能手机同北斗蓝牙模块的蓝牙连接。其次,完成蓝牙通信连接后,通过使用蓝牙套接字当中的输入输出函数实现数据流的输入输出。木应用程序设计的意义在于在海上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船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本次设计完成的应用程序实现短报文信息的传输。如果船舶遇险,船舶操作人员可以非常及时地向相关海事部门报告,为海事搜救和救援提供帮助。
刘鹏[10](2013)在《电视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火炮作为武器系统的重要一员,其弹药的精确化、信息化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也是今后火炮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导炮弹是弹药精确化、信息化的产物,它结合了普通炮弹和导弹的优点,发射方便、成本低,同时又具备较高的打击精度。电视遥控制导是制导炮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对于遥控制导炮弹的研发,指令传输系统的设计是其核心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电视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章首先介绍指令传输系统所工作于的电视遥控制导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原理。然后分析了该指令传输系统模型及相关原理,包括无线信道特性、编码原理和调制解调原理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给出了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案,同时利用软件Matlab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建模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正确可行性,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发射端的数据组帧编码、高斯滤波和GFSK调制等,以及接收端的下变频、载波同步和GFSK差分解调等。最后综合考虑选择了一种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的方案,利用Protel软件完成了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包括原理图、PCB设计,此外完成了部分的软件设计及调试。最终使用NRF905实现了有效数据速率为50kbps的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并实验测试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二、蓝牙无线电调制解调器SiW1701原理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蓝牙无线电调制解调器SiW1701原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卫星物联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线性调频信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LoRa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与解调原理 |
2.1 引言 |
2.2 线性调频信号与线性调频调制 |
2.3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 |
2.3.1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原理 |
2.3.2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信号时频与频谱分析 |
2.3.3 频移线性调频信号正交性分析 |
2.4 频移线性调频解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解调算法与仿真 |
3.1 引言 |
3.2 调制算法与仿真分析 |
3.2.1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算法 |
3.2.2 调制算法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3.3 解调算法与仿真分析 |
3.3.1 频移线性调频解调算法 |
3.3.2 解调算法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3.3.3 误符号率性能分析 |
3.4 系统仿真 |
3.4.1 改进后的调制解调算法仿真 |
3.4.2 卫星信道典型传播特性 |
3.4.3 系统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频移线性调频调制解调硬件实现 |
4.1 引言 |
4.2 调制器硬件实现 |
4.2.1 调制器硬件实现方案论述 |
4.2.2 仿真及其实现结果分析 |
4.3 解调器硬件实现 |
4.3.1 解调器硬件实现方案论述 |
4.3.2 仿真及其实现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设备防护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LoRa通信技术 |
2 霍尔效应实现 |
3 系统设计实现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系统模块设计 |
3.2.1 防开盖移动模块 |
3.2.2 LoRa通信模块 |
3.2.3 后台处理模块 |
3.3 系统测试 |
4 结语 |
(3)FTU无接触维护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4.1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1.5 小结 |
2 蓝牙通信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 |
2.1 蓝牙通信技术 |
2.1.1 无接触维护终端无线通信技术选取 |
2.1.2 蓝牙通信技术 |
2.1.3 蓝牙无线通信的发展过程 |
2.1.4 蓝牙无线通信的原理 |
2.1.5 蓝牙通信协议 |
2.1.6 蓝牙通信链路的建立 |
2.2 身份认证技术 |
2.2.1 身份认证技术的基本模型和目标 |
2.2.2 身份认证方式的类别 |
2.2.3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 |
2.2.4 TEA算法及在动态双因子认证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3 手持PDA维护终端设计 |
3.1 FTU的维护接口 |
3.2 蓝牙通信接口 |
3.3 PDA维护终端平台设计 |
3.3.1 需求分析 |
3.3.2 主要组件选型 |
3.3.3 总体框架设计 |
3.3.4 电源电路 |
3.3.5 复位与电源监视电路 |
3.3.6 CPU及周边电路设计 |
3.3.7 RS232和JTAG接口电路 |
3.3.8 键盘电路 |
3.3.9 液晶显示器电路 |
3.3.10 蓝牙接口电路 |
3.4 通信协议 |
3.4.1 Modbus协议 |
3.4.2 Modbus协议扩展 |
3.5 软件设计 |
3.5.1 μC/OS-II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
3.5.2 控制器应用软件架构 |
3.5.3 看门狗、实时时钟和电池告警 |
3.5.4 VT100 超级终端驱动软件 |
3.5.5 蓝牙链路管理 |
3.5.6 MMI和 FTU之间的Modbus协议通信软件包 |
3.5.7 键盘扫描 |
3.5.8 液晶显示 |
3.6 本章小结 |
4 智能手机维护软件设计 |
4.1 智能手机App作为FTU维护终端的构思 |
4.1.1 手机App作为FTU维护终端的思路 |
4.1.2 手机App作为FTU维护终端的方案 |
4.2 动态口令验证 |
4.3 MMI人机交互界面 |
4.3.1 手机App软件架构 |
4.3.2 FTU维护终端界面设计 |
4.4 与FTU的蓝牙数据通信 |
4.5 本章小结 |
5 测试和验证 |
5.1 测试情况 |
5.1.1 测试内容 |
5.1.2 测试环境和方法 |
5.1.3 测试结果 |
5.2 测试结论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4)低功耗、小面积BLE射频芯片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BLE射频芯片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BLE射频芯片系统研究与设计 |
2.1 BLE技术概述 |
2.2 BLE射频芯片关键指标分析 |
2.2.1 接收机 |
2.2.1.1 灵敏度 |
2.2.1.2 带内干扰 |
2.2.1.3 带外干扰 |
2.2.1.4 互调干扰 |
2.2.2 BLE发射机关键指标分析 |
2.2.2.1 发射功率 |
2.2.2.2 杂散辐射 |
2.2.2.3 频差容限(Frequency tolerance) |
2.3 接收机架构分析 |
2.3.1 超外差接收机 |
2.3.2 零中频接收机 |
2.3.2.1 I/Q不匹配 |
2.3.2.2 直流偏移 |
2.3.2.3 闪烁噪声 |
2.3.2.4 偶次谐波失真 |
2.3.3 低中频接收机 |
2.3.4 滑动中频接收机(Sliding-IF receiver) |
2.3.5 接收机架构比较 |
2.4 发射机架构分析 |
2.4.1 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
2.4.1.1 本振牵引 |
2.4.1.2 本振泄漏 |
2.4.1.3 边带干扰 |
2.4.2 极性调制发射机 |
2.4.2.1 混频器合成极性调制发射机 |
2.4.2.2 PA合成极化调制发射机 |
2.4.3 基于锁相环的两点调制发射机 |
2.4.4 发射机架构比较 |
2.5 BLE射频芯片架构分析与设计 |
2.5.1 各子模块指标分配 |
2.5.2 系统模型仿真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BLE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 |
3.1 低噪声放大器和天线开关设计 |
3.1.1 Inductor-Less LNA结构 |
3.1.2 LNA、天线开关的电路设计 |
3.1.2.1 天线开关设计电路设计 |
3.1.2.2 LNA电路设计 |
3.1.3 LNA匹配电路设计 |
3.1.4 噪声分析 |
3.1.5 线性分析 |
3.2 混频器设计 |
3.2.1 混频器结构 |
3.2.1.1 无源混频器 |
3.2.1.2 有源混频器 |
3.2.2 Gilbert有源混频器设计 |
3.2.2.1 有源混频器噪声分析 |
3.2.2.2 有源混频器线性分析 |
3.2.2.3 电荷注入型混频器设计 |
3.3 复数滤波器设计 |
3.3.1 复数滤波器原理 |
3.3.2 可变增益复数滤波器设计 |
3.3.3 滤波器带宽校准 |
3.4 接收机仿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锁相环的两点调制发射机的研究与设计 |
4.1 锁相环工作原理 |
4.1.1 鉴频鉴相器 |
4.1.2 电荷泵 |
4.1.3 环路滤波器 |
4.1.4 分频器 |
4.1.5 压控振荡器 |
4.2 基于锁相环的两点调制发射机设计 |
4.2.1 两点调制发射机理论 |
4.2.2 增益失配校正 |
4.2.3 基于锁相环的两点调制发射机电路设计 |
4.2.3.1 压控振荡器电路设计 |
4.2.3.2 变容二极管设计 |
4.2.3.3 锁相环粗调电容阵列 |
4.2.3.4 环路增益校准电路 |
4.3 BLE功率放大器设计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BLE射频芯片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测试平台 |
5.2 BLE接收机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 BLE发射机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 本章小节 |
总结和展望 |
一、全文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LoRa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据采集系统与工业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 |
1.2.1 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现状研究 |
1.2.2 工业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研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及原理分析 |
2.1.1 模数转换技术对比 |
2.1.2 ∑-Δ型模数转换器原理分析 |
2.1.3 模数转换器选型 |
2.2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
2.2.1 传统无线传输技术及LoRa调制技术对比 |
2.2.2 LoRa调制技术扩频原理研究 |
2.3 系统总体方案及技术指标设计 |
2.3.1 系统功能及技术指标设计 |
2.3.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精度数据采集的研究与设计 |
3.1 分析影响数据采集精度的因素 |
3.1.1 数据采集中的干扰分析 |
3.1.2 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
3.2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3.2.1 输入保护电路研究与设计 |
3.2.2 量程选择电路设计 |
3.2.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3.2.4 模数转换及数字隔离电路设计 |
3.2.5 供电电路设计 |
3.2.6 微处理器及外部电路设计 |
3.2.7 数据采集模块PCB设计 |
3.3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3.3.1 AD7792 初始化设计 |
3.3.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传输显示的设计 |
4.1 数据传输模块总体设计 |
4.2 数据传输模块硬件设计 |
4.2.1 RS485 接口电路设计 |
4.2.2 SX1278 无线射频电路设计 |
4.2.3 LoRa无线传输模块选择 |
4.3 数据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
4.3.1 串口收发程序设计 |
4.3.2 SX1278 参数配置 |
4.3.3 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帧设计 |
4.3.4 LoRa组网工作流程设计 |
4.4 上位机显示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测试 |
5.1 数据采集模块有效位数测试 |
5.2 数据传输模块远距离传输性能测试 |
5.3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
5.3.1 数据采集系统总成本测算 |
5.3.2 数据采集系统整体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LoRa的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研究计划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技术路线 |
1.4 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技术基础 |
1.4.1 LoRa通信 |
1.4.2 GPRS技术 |
1.4.3 MQTT协议 |
1.4.4 AES加密 |
第2章 供电桩整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总体需求分析 |
2.2.1 性能要求分析 |
2.2.2 传输要求分析 |
2.3 传输方式的分析 |
2.3.1 传输载体分析 |
2.3.2 无线频段的选择 |
2.4 传播可行性验证 |
2.4.1 信号强度检测 |
2.4.2 数据处理 |
2.4.3 可行性验证 |
2.5 系统整体设计 |
2.5.1 系统整体设计 |
2.5.2 系统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线数据收集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
3.2.1 供电桩的硬件与功能 |
3.2.2 中继器的硬件与功能 |
3.2.3 网关的硬件与功能 |
3.3 供电桩的电路设计 |
3.3.1 STM8性能与结构 |
3.3.2 BS66F340 |
3.3.3 SX1278性能 |
3.3.4 电能计量电路 |
3.3.5 蓝牙模块 |
3.3.6 语音芯片 |
3.4 中继器的电路设计 |
3.5 网关的电路设计 |
3.5.1 stm32f103性能与结构 |
3.5.2 网关电源电路 |
3.5.3 网关LCD电路 |
3.5.4 网关GPRS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无线数据收集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SX1278软件设计 |
4.2.1 SX1278初始化 |
4.2.2 数据发射与接收 |
4.2.3 CAD检测 |
4.3 本地存储 |
4.4 软件工作流程 |
4.4.1 供电桩的软件设计 |
4.4.2 中继器软件设计 |
4.4.3 网关软件设计 |
4.5 管理应用平台的设计 |
4.5.1 云平台搭建 |
4.5.2 网页程序设计 |
4.5.3 云端数据库的设计 |
4.6 通信协议 |
4.6.1 MQTT协议 |
4.6.2 LoRa协议 |
4.7 网关和平台之间通信的交互软件 |
4.7.1 互联网通信模块的选型 |
4.7.2 M6311模块AT指令异步通信 |
4.7.3 以太网模块通信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应用实例 |
5.1 引言 |
5.2 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实物部分 |
5.3 后台管理系统 |
5.4 电能计量电路调试 |
5.5 产品性能测试 |
5.5.1 计量测试 |
5.5.2 通信联网 |
5.5.3 终端通信距离和穿透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性 |
6.3 展望 |
附录A 程序代码和PC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低功耗蓝牙SOC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链路层协议 |
2.1 链路层概述 |
2.1.1 链路层状态 |
2.1.2 设备地址 |
2.1.3 物理信道 |
2.2 链路层分组数据格式 |
2.2.1 前导码 |
2.2.2 接入地址 |
2.2.3 分组数据单元 |
2.3 链路层位流处理规范 |
2.3.1 加解密 |
2.3.2 循环冗余校验(CRC) |
2.3.3 白化(Data Whitening) |
2.4 链路层传输协议 |
2.4.1 定时规范 |
2.4.2 设备过滤规范 |
2.4.3 链路层状态 |
2.5 链路层隐私 |
2.5.1 解析列表 |
2.5.2 私有地址产生间隔时间 |
2.5.3 广播状态的隐私处理 |
2.5.4 扫描状态的隐私处理 |
2.5.5 发起状态的隐私处理 |
2.5.6 设备隐私 |
2.6 直接测试模式 |
2.6.1 测试分组结构 |
2.6.2 测试分组数据单元结构 |
2.6.3 测试分组间隔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功耗蓝牙链路层控制器设计 |
3.1 定时产生模块 |
3.1.1 本地蓝牙时间基准的产生 |
3.1.2 睡眠模式本地蓝牙时间基准的维护 |
3.1.3 睡眠模式实现方案 |
3.2 事件控制器模块 |
3.2.1 事件管理器 |
3.2.2 广播事件控制器 |
3.2.3 扫描事件控制器 |
3.2.4 发起事件控制器 |
3.2.5 连接事件主设备控制器 |
3.2.6 连接事件从设备控制器 |
3.2.7 测试事件控制器 |
3.3 跳频选择模块 |
3.4 基带控制器模块 |
3.5 白名单搜索引擎 |
3.6 CCM引擎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功耗蓝牙SOC架构设计 |
4.1 系统硬件设计 |
4.1.1 AHB仲裁器设计 |
4.1.2 存储器子系统设计 |
4.1.3 系统时钟结构设计 |
4.1.4 系统复位结构设计 |
4.2 系统低功耗设计 |
4.2.1 低功耗设计方法 |
4.2.2 低功耗模式 |
4.2.3 SOC电源架构 |
4.2.4 电源管理控制 |
4.3 FPGA测试 |
4.3.1 bladeRF软件无线电平台 |
4.3.2 FPGA测试环境介绍 |
4.3.3 FPGA蓝牙通信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频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转子动平衡方法研究现状 |
1.3 现场动平衡仪研究现状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1.4.1 基于信息融合的全息谱技术和全频谱技术 |
1.4.2 基于蓝牙的无线通信技术 |
1.5 论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2 全频整机动平衡方法 |
2.1 概述 |
2.2 刚性转子动力学模型 |
2.3 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技术 |
2.4 相关分析技术 |
2.5 全息诊断技术 |
2.6 全频动平衡方法 |
2.6.1 计算模拟分析 |
2.6.2 实验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移动终端的动平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1 基于移动终端的动平衡测控系统总体结构 |
3.2 智能手机概述 |
3.2.1 硬件架构 |
3.2.2 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 |
3.3 蓝牙协议 |
3.3.1 蓝牙协议栈 |
3.3.2 可替代电缆协议 |
3.3.3 手机蓝牙 |
3.4 蓝牙模块选用 |
3.4.1 BC04蓝牙芯片 |
3.4.2 蓝牙模块参数设置 |
3.5 传感器选用 |
3.5.1 转速传感器 |
3.5.2 测振传感器 |
3.6 信号预处理 |
3.7 单片机模块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移动终端的动平衡系统软件实现 |
4.1 概述 |
4.2 动平衡系统软件整体结构 |
4.3 通讯协议 |
4.3.1 上位机发送消息 |
4.3.2 下位机发送消息帧 |
4.3.3 数据校验 |
4.4 下位机程序设计 |
4.4.1 主程序设计 |
4.4.2 中断程序设计 |
4.4.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4.5 上位机程序设计 |
4.5.1 用户分析控制界面 |
4.5.2 通信功能实现 |
4.5.3 分析子模块 |
4.5.4 测试数据库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和误差分析 |
5.1 实验装置 |
5.1.1 离心式风机测试实验台 |
5.1.2 基于智能终端的整机动平衡仪 |
5.2 离心式风机动平衡实验 |
5.2.1 实验操作 |
5.2.2 实验数据和分析 |
5.3 误差分析 |
5.3.1 测量通道差异性 |
5.3.2 AD采样精度和硬件测量分析 |
5.3.3 工频振动识别误差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基于Android系统的北斗海事终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 |
第2章 系统原理概述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
2.1 系统总体原理概述 |
2.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
2.2.1 北斗导航系统概述 |
2.2.2 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简介 |
2.3 Android平台 |
2.3.1 Android平台概述 |
2.3.2 Android平台的优点 |
2.3.3 Android平台的特性 |
2.3.4 Android平台的体系结构 |
2.4 蓝牙技术 |
2.4.1 蓝牙技术概述 |
2.4.2 蓝牙技术的相关关键技术 |
2.4.3 蓝牙技术的相关性能参数及技术优势 |
2.5 开发工具及硬件模块 |
2.5.1 Eclipse |
2.5.2 北斗蓝牙模块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程序的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背景介绍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 |
3.2.2 操作可行性 |
3.3 Android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 |
3.3.1 JDK、Eclipse、Android SDK、ADT软件安装 |
3.3.2 创建Android虚拟设备(AVD) |
3.4 系统的物理结构 |
3.5 系统的基本开发步骤 |
3.5.1 基于Android的北斗海事终端应用程序开发步骤 |
3.5.2 应用程序的测试 |
3.6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的流程图 |
4.2 程序界面的实现 |
4.2.1 程序主界面的设计 |
4.2.2 程序短报文发送接收界面的设计 |
4.3 蓝牙通信功能的实现 |
4.3.1 蓝牙通信的基本结构 |
4.3.2 设置蓝牙通信权限 |
4.3.3 设置蓝牙通信 |
4.3.4 发现蓝牙设备 |
4.3.5 连接蓝牙设备 |
4.3.6 管理蓝牙连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10)电视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电视遥控制导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2 电视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相关原理 |
2.1 电视遥控制导系统概述 |
2.1.1 电视遥控制导原理 |
2.1.2 GPS辅助制导原理 |
2.1.3 制导系统总体结构 |
2.2 指令传输系统模型与相关原理介绍 |
2.2.1 无线信道传输特性 |
2.2.2 指令传输系统模型 |
2.2.3 信号编码 |
2.3 调制解调原理 |
2.3.1 相关调制原理简介 |
2.3.2 调制解调研究仿真实验 |
2.3.3 GFSK调制解调 |
2.4 本章小结 |
3 指令传输系统方案设计 |
3.1 系统技术要求与总体方案 |
3.1.1 系统技术要求 |
3.1.2 系统总体方案 |
3.2 地面发射机方案设计 |
3.2.1 数据组帧与编码 |
3.2.2 高斯滤波器设计 |
3.2.3 GFSK相位成型及中频调制 |
3.3 弹载接收机方案设计 |
3.3.1 下变频设计 |
3.3.2 载波同步 |
3.3.3 位同步设计 |
3.3.4 差分解调 |
3.3.5 调制解调器级联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弹载通信系统硬件设计实现 |
4.1 通信系统弹载部分的硬件结构 |
4.2 GPS接收机硬件设计实现 |
4.2.1 GPS接收机硬件结构设计 |
4.2.2 硬件资源简介 |
4.2.3 硬件电路设计 |
4.3 弹载发射机硬件设计实现 |
4.3.1 发射机原理与硬件结构设计 |
4.3.2 硬件资源简介 |
4.3.3 硬件电路设计 |
4.4 弹载接收机硬件设计实现 |
4.4.1 接收机硬件结构设计 |
4.4.2 硬件资源简介 |
4.4.3 硬件电路设计 |
4.5 电路PCB设计 |
4.5.1 PCB开发设计流程 |
4.5.2 弹载接收机电路的PCB设计 |
4.6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6.1 软件开发环境 |
4.6.2 软件设计流程 |
4.7 工装与系统测试 |
4.8 本章小结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蓝牙无线电调制解调器SiW1701原理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性调频体制的卫星物联网调制解调算法研究与实现[D]. 冯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基于LoRa通信技术的设备防护系统设计[J]. 乔海晔.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9(08)
- [3]FTU无接触维护终端设计[D]. 王凯.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4]低功耗、小面积BLE射频芯片研究与设计[D]. 梁振.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基于LoRa的工业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松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6]基于LoRa的供电桩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陈浪.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7]低功耗蓝牙SOC的设计与实现[D]. 刘坤.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8]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全频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与开发[D]. 曾文亮. 浙江大学, 2016(07)
- [9]基于Android系统的北斗海事终端研究[D]. 李忠志.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9)
- [10]电视遥控制导指令传输系统研究及实现[D]. 刘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