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NSYS软件进行三叉滑块式万向节的应力分析

利用ANSYS软件进行三叉滑块式万向节的应力分析

一、利用ANSYS软件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应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权[1](2021)在《基于分形理论的三叉杆式万向联轴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汽车工业产业的飞速发展,万向联轴器作为其中的重要传动部件也显得愈发重要。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作为一种新型联轴器,具有结构简单、同步性能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在摩擦磨损润滑等方面的研究欠缺,大大滞缓了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首次将分形理论引入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等各个角度对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重要传动部件的接触承载、织构润滑、寿命预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该联轴器的部分结构进行创新,旨在减少配合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益于推广应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简要介绍联轴器的概念、分类和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阐述三叉式联轴器的研究现状,分形理论在粗糙表面接触、摩擦、磨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本文研究内容。(2)分析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运动情况从而获得主动轴孔与滑移销的接触特点。结合主动轴孔与滑移销的实际接触情况,以M-B分形模型为基础推导建立考虑摩擦影响的主动轴孔与滑移销分形接触模型,通过MATLAB数值模拟分析获得接触面接触长度、分形粗糙度、分形维数、材料特性参数、摩擦因数、硬度各自对接触承载情况的影响。(3)在圆柱面及球面分形理论的基础上结合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圆柱面及球面磨损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模型合理性。对主动轴孔及滑移销接触面、关节轴承的速度及受力进行分析,结合速度与受力推导各自磨损寿命公式,预测各自寿命并分析各因素对主动轴孔及滑移销接触面、关节轴承寿命的影响状况。(4)进一步研究应用于滑移销的微织构抗磨损结构,研究重点为单个微坑的坑口形状及整体造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各种造型的油膜压力特性,对比得出最优结果。同时,研究织构参数、分形参数分别对微坑压力流量因子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圆形坑口与球形微坑造型油膜压力更高,更有益于润滑。(5)研究主动轴孔与滑移销的抗挤压结构,对新、旧结构进行ANSYS有限元接触分析,获得相关应力、接触压力、接触状态云图,二者结果对比验证新结构的优势。

肖乾浩[2](2021)在《基于微织构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疲劳寿命研究》文中认为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是青岛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步性能好、传输能力强的新型等速万向联轴器,由于工作中承受交变载荷的影响,联轴器主要元件滑杆与套筒磨损严重,极大限制了联轴器的普及与应用,为改善联轴器润滑状况、延长使用寿命,本文对三叉杆万向联轴器进行了润滑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首先基于表面微织构减摩润滑机理提出织构化抗磨损结构,分析了单个二维微沟槽不同设计参数对润滑特性的影响;其次建立了联轴器三维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参数对联轴器应力及变形的影响;最后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结果,分析了不同工况参数对联轴器疲劳寿命的影响,并通过神经网络建立了联轴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织构化抗磨损结构设计背景、三叉杆式联轴器发展进程、表面织构减摩润滑特性以及润滑对疲劳寿命影响的国内外现状,由此引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针对联轴器中易磨损件滑杆设计了表面微沟槽抗磨损结构,建立了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弧形四种微沟槽模型;基于空化理论,研究了微沟槽产生空化效应的临界滑移速度,并对比分析了有无空化效应时四种微沟槽的润滑特性,进一步地研究了不同空化压力对微沟槽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滑移速度范围内,微沟槽入口处产生空化区,空化面积随着滑移速度的增大不断向出口区方向扩大;同一空化压力下,相比无空化模型,四种微沟槽的油膜压力和壁面摩擦力均减小,油膜承载力均增大,且随着空化压力的增大,油膜承载力不断增大;其中梯形微沟槽综合润滑性能最优。(3)以梯形微沟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沟槽深度h0、宽度l、倾斜角度Φ、深宽比对联轴器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基于Kriging模型联合NCGA算法,建立了表面织构几何参数寻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油膜间隙一定,分别增大微沟槽深度与宽度,油膜承载力均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系数均先减小后增大;微沟槽前后端倾斜角度增大,油膜承载力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微沟槽深度与宽度之间相互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最优比值使得联轴器动压润滑效果最优;基于NCGA算法得到了最优几何参数,油膜承载力提高12.5%,摩擦系数降低14%,联轴器润滑性能明显提升。(4)基于最优几何参数和耦合分析理论,建立了梯形微沟槽织构滑杆与润滑脂油膜间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有无空化效应时不同扭矩M、转动频率f、润滑脂粘度η0下油膜压力分布及滑杆应力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油膜压力、滑杆的最大等效应力和变形随扭矩、转动频率、滑脂粘度的增大而增大,计入空化效应时,油膜压力、滑杆应力和变形均有所减小。(5)基于疲劳寿命理论,在流固耦合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联轴器在高速重载、高速轻载、低速重载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并与无耦合状态下织构滑杆与光滑滑杆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地,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联轴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重载、高速轻载、低速重载工况下联轴器疲劳寿命不断增加;无耦合状态下,织构滑杆的疲劳寿命相对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疲劳寿命大幅减小,且光滑滑杆等效应力比织构滑杆更大,疲劳寿命更短;微织构的存在减小了应力集中,延长了联轴器使用寿命;BP神经网络较为准确地预测了滑杆的疲劳寿命,为联轴器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魏建宝[3](2021)在《基于ANSYS的船用复合涂层热匹配性能的研究与分析》文中提出舰船设备表面应用的涂层材料是对舰船结构以及设备表面进行免遭各种工况破坏的有效手段,不同船舶设备的所使用的涂料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被应用于船舶的基体钢板上的涂层材料通常称之为基体钢板防滑涂层,由于舰船基体钢板经常受到冲击,碾压、摩擦等破坏,复合涂层需具备抗冲击抗碾压抗腐蚀等性能。本课题针对舰船行驶的区域不同如南北极的极寒、赤道的极热环境,考察复合涂层在极寒、极热条件下与基体钢板基体的匹配适应性能。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船舶基体钢板应用复合涂层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当前的船舶防滑涂层材料的应用情况,特别是针对基体钢板上的复合涂层实际应用的现状来看,各个国家对于研制出能够抵抗恶劣天气以及极端温度的复合涂层的渴望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研究适用于复合涂层环境适应性分析对加速复合涂层的升级更新迫在眉睫。其次,本研究的涂层材料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基底的高性能复合涂层材料,通过对该涂层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力学性能试验发现该材料是一种非线性粘弹性材料。通过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理论分析,基于复合涂层的单轴压缩、双轴压缩、面内剪切、应力松弛蠕变试验建立复合涂层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并通过单轴压缩和剪试验数据连接曲线与本构关系的理论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材料参数要求。再次,从热分析理论的控制方程、定解条件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复合涂层的应力计算方程;采用激光测量法对复合涂层进行热导率、热传导系数、比热容的实验测量,基于材料的导热性能设置环境温差,按第三种边界条件确定复合涂层与基体的对流换热的条件。从次,基于复合涂层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和导热系数测试,对复合涂层与钢板基体进行极热和极寒两种工况下的热匹配性能仿真分析,通过极热和极寒两种极端温度下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瞬态热分析,得到复合涂层与钢板基体的变形、应力及应变分布,基于Tsai-Wu失效准则考察复合涂层和钢板基体的失效状态,确定复合涂层具有一定的抗热与抗寒特性。最后,在极热、极寒工况下对复合涂层在考虑裂纹扩展的情形下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条件、裂纹位置、裂纹尺寸等因素对复合涂层表面裂纹在实际应用下的扩展趋势。通过仿真分析考察了复合涂层在极寒、极热条件下与基体钢板基体的匹配适应性能,通过分析研究对复合涂层的环境性能分析及后续的升级换代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黄伟宽[4](2020)在《联轴器连杆在离心场下的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轴器是联接两轴的部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一同回转,保证回转过程不脱开的一种装置,是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由于其良好的可移性与缓冲性,可以提高轴系的动态性能,在机械、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连杆联轴器中的连杆具有出色的轴向位移补偿能力,在联轴器运行过程中起到调节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位移偏差的作用,因此对连杆进行力学分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连杆在离心场下的振动特性。第1章介绍了连杆联轴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连杆联轴器的各项研究成果,然后根据目前对连杆振动特性的研究不足的情况,阐述本文以连杆在离心场下振动特性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第2章对联轴器连杆舞振方向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以及轴力作用下梁的振动原理,建立连杆舞振方向的振动方程。再根据变截面梁振动特性的半解析方法,将变截面梁等效为相互连接的若干段均匀梁,利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舞振方向的特征方程,计算其舞振频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同等条件下连杆的舞振频率,将有限元结果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转速和扭矩对连杆舞振特性的影响。第3章对连杆在离心场下产生的挠度进行研究,在摆振方向上存在离心力的横向分力,连杆相当于受到沿长度方向均匀变化的横向载荷。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轴力作用下梁的振动原理,并忽略时间相关项,推导挠度方程。利用MATLAB中的边值算法(BVP5C)计算连杆的挠度,并拟合挠度方程得出连杆的变形微分方程,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数值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第4章对联轴器连杆摆振方向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上一章求出的摆振方向产生的挠度,运用Hamilton原理推导连杆摆振方向的振动方程,利用变截面梁振动特性的半解析方法,将变截面梁等效为相互连接的若干段均匀梁,利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出摆振方向的特征方程,计算其摆振频率。运用有限元软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转速和扭矩对连杆摆振特性的影响。

吴明明[5](2019)在《新型螺杆钻具万向轴结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发展,为提升采收率、增加油气田产量,水平井、侧向井、大位移井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石油钻采设备动力源由地上动力到地下动力的重大转变,极大的提高了石油钻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常用的石油钻采设备主要包括螺杆钻具和涡轮钻具。由于涡轮传动本身的结构特点,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如工作时间不稳定、钻具运行状态无法监测、钻具的选择性差以及钻具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涡轮钻具的应用。相比较而言,螺杆钻具传动轴总成具有结构比较简单、操作容易、排量大、转速低、扭矩大、能量损耗低、设备作业可靠等众多优点。螺杆钻具主要由旁通阀、马达、万向轴、传动轴组成。万向轴连接马达转子和传动轴,是螺杆钻具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马达转子的行星运动转化为传动轴的定轴转动,同时传递转矩给传动轴和钻头。在井下的恶劣工况会导致万向轴工作时出现失效问题,花瓣部分因相互之间的摩擦导致上下花瓣相互脱落,花瓣根部断裂,花瓣的开式结构导致其内部结构与钻井液直接接触,加速了承压钢球和花瓣接触面的磨损;球铰式万向轴连接轴与小刚球接触的部位被压溃,密封失效等。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疲劳分析软件对螺杆钻具万向轴进行仿真分析,完成的主要工作有:首先对螺杆钻具花瓣式万向轴、球铰式万向轴、花键式万向轴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三种扭矩传递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对三种螺杆钻具万向轴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失效形式主要由三种断裂、磨损以及密封失效;其次建立了螺杆钻具万向轴花瓣式万向轴、球铰式万向轴、花键式万向轴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三种螺杆钻具万向轴的扭矩传递部分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三种螺杆钻具万向轴Mises应力值,其中花键式万向轴所受应力最小为315.7 MPa;对花键式万向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了形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改进后的结构优化后的结构所受应力值比花键式万向轴和优化前所受应力分别减少87.2MPa、19.5MPa;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杆钻具万向轴结构,建立了该万向轴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对新型新型万向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受力情况,结构所受最大Mises应力为510.1MPa;最后对螺杆钻具万向轴结构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对比分析了四种螺杆钻具万向轴的疲劳寿命,得出万向轴寿命最长的为新型万向轴为262421次。

邵俊鹏,崔仕海,王希贵,李光毅[6](2019)在《加载平台连杆式联轴器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某一风力发电机组六自由度加载实验平台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连杆式联轴器。该联轴器一端与加载平台嵌接,在补偿加载平台所产生的各向角度及位置偏差的同时并能稳定的传递扭矩。考虑到普通膜片式联轴器的各向偏差补偿能力小,角度补偿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轴承负荷等问题,该联轴器采用连杆代替原有的膜片结构;连杆两端采用关节轴承连接,在提升各向偏差补偿能力的同时而不产生轴承负荷。基于空间几何知识建立了该联轴器连杆的分布与长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为了进一步对此联轴器进行研究,先利用ANSYS workbench对联轴器静载转矩工况进行了应力分析。得出主要部件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并进行强度校核。

孙琳琳[7](2018)在《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及传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是课题组自主开发研制的已获国家发明奖的新型联轴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步性能好、传输能力强且随偏转角增大而降低平缓、自身轴向滑移调节距离大等显着优点,拥有深远的发展前景。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涉及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多场耦合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联轴器相关知识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及传热分析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的形成方式研究抗磨损结构,分别建立了基于广义雷诺方程和计算流体力学的联轴器热弹流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常用的数值求解方法,最后对湍流模型及壁面函数作了详细的分类介绍。(3)研究了流固耦合所涉及到的软件及耦合控制方程等,建立了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几何模型,利用ICEM和FLUENT划分润滑油膜的网格,分别研究了不同压差和不同频率下,滑移销与润滑油膜的耦合情况、三叉杆套筒与润滑油膜的耦合情况,得到相关的变形量、应力、应变云图,结合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特点分析相关耦合结果,为下一步的计算打下基础。(4)研究空穴效应的基本理论与方程,通过FLUENT向流体域内添加空穴模型,研究不同压差和频率下,加入空穴模型的流固耦合情况,并与之前的耦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动网格技术建立双向耦合的计算流程,对流体域和固体域分别进行迭代求解,得到套筒和滑移销的双向流固耦合结果并与单向流固耦合结果对比,分析数据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5)研究耦合传热的相关理论与公式,建立了热固耦合仿真分析,并分析了温度及热应力变化的原因;接着对流固热三场进行多场耦合分析,计算了不同压差及频率下套筒与滑移销的流固热耦合结果并与流固耦合结果作对比,研究考虑热效应的流固耦合数据变化原因并进行总结。

陈佳[8](2017)在《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各种联轴器的应用愈加广泛,它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传动部件。联轴器的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比较方便,传动性能较好,它使运动和转矩在相交轴之间的传递成为可能。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在继承以上各个优点的基础上,还具有传递大扭矩的特点。本文以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各个组成部件(输入轴、输出轴、三叉杆、滑块、关节轴承)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为基础,得出了联轴器上各个部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根据对万向联轴器在工作时易产生摩擦磨损部位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润滑的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并对其润滑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在对联轴器的运动学分析时,在联轴器部分构件上分别建立运动坐标系和固定坐标系,并通过方向余弦矩阵的变换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出了联轴器各个构件在运动时的相对关系,即完成了联轴器的运动特性分析。在对联轴器进行动力学分析时,根据机械动力学理论的反问题分析方法,利用之前得到的运动学方程,得到了各个构件在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和力矩,进而可得到平衡方程,再利用相关方法求解方程,即可获得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其次,通过分析滑块和导向槽之间的相对运动,了解到滑块两侧和导向槽之间的接触面是产生摩擦磨损的主要部位,在对其进行润滑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润滑的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最后,对提出的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在采用润滑油和润滑脂时的润滑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在采用润滑油和润滑脂进行润滑特性分析时,首先研究了新结构在等温弹流润滑情况下的基本润滑情况和各个参数变量对润滑情况的影响,随后研究了新结构在热弹流润滑情况下的基本润滑情况和各个参数变量对润滑情况的影响。通过分析等温弹流润滑和热弹流润滑的计算结果发现,在接触面长度方向上,膜厚从入口区到出口区是逐渐减小的,且出现了颈缩现象。在宽度方向上,中心附近的膜厚大于两侧区域的膜厚。压力主要分布在宽度中心、长度偏后处,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出口区出现了二次压力峰。输入轴频率、粘度、两轴夹角、半径、压粘系数、弹性模量、载荷增、压粘系数等参数对膜厚、压力以及温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杨福芹,蒋典兵[9](2017)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节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针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节各构件之间存在相互耦合作用,整体动态特性复杂的问题,开展了万向节整体有限元动态特性研究。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环境下建立了万向节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其12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万向节的谐响应特性,计算出万向节发生共振的频率、共振幅值及主振方向,为改进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节的结构设计、完善其动力学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对改进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改进结构的可用性。

刘盛娟[10](2016)在《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是用来联接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轴,以传递运动和转矩,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运用于轧机与汽车领域。实践中,十字轴最易磨损和失效,其主要原因是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磨损,造成相连构件间的运动副的间隙增大,这种变化会使运动副间发生严重碰撞甚至猛烈的冲击,从而使联轴器机械系统内各元素间动应力增加,进而加剧磨损、增大弹性变形,引起系统的振动,产生噪声,使系统的整体传动效率下降,故障发生的概率变大,降低十字轴万向联轴器的使用寿命,进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分析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获得的结果可为设计和制造该系统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型号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仿真获得应力结果,可直观的发现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十字轴的危险部位,结合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分析十字轴的磨损寿命。首先,介绍了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并进行了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模态分析。获得了各零部件的静力学分析结果以及系统的模态结果。然后,研究了间隙、构件柔性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ANSYS和ADAMS进行联合仿真分析,根据Hertz理论,选取非线性的等效弹簧阻尼模型并考虑库仑摩擦的影响,在ADAMS中设置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接触力参数,建立了不同间隙的以十字轴和中间轴为柔性构件的刚柔耦合系统,在ADAMS软件中,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系统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接触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将动力学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实践,发现仿真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间隙和柔性体对万向联轴器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介绍了磨损的分类和机理,确定了十字轴的磨损类型。然后给出了磨损寿命的分析方法以及材料的磨损率。结合磨损量计算方法和ANSYS Workbench以及ADAMS的分析结果,对十字轴的磨损寿命进行了估算。本文使用ANSYS和ADAMS进行联合仿真分析,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模型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找出关键零部件的危险位置,并考虑了间隙和构件柔性对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摩擦学与动力学行为的耦合性进行磨损分析。仿真结果可以为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来提高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仿真方法也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的优越性。

二、利用ANSYS软件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应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NSYS软件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分形理论的三叉杆式万向联轴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联轴器
        1.1.2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叉式联轴器研究现状
        1.2.2 摩擦学中分形理论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分形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分形的概念及特征
        2.2.1 分形的定义
        2.2.2 分形的特征
    2.3 分形维数
        2.3.1 分形维数定义
        2.3.2 分形维数测定
    2.4 M-B分形接触模型
        2.4.1 接触面变形性质
        2.4.2 接触面弹塑性真实接触面积计算
        2.4.3 接触面弹塑性接触载荷
        2.4.4 接触面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分析
    3.1 滑移销滑移运动规律分析
    3.2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情况分析
        3.2.1 原结构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情况分析
        3.2.2 抗磨损结构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情况分析
    3.3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表面接触分形模型建立
        3.3.1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受力后的理论接触面积
        3.3.2 接触系数λ_j引入及接触点分布函数修正
        3.3.3 接触系数λ_j合理性分析
        3.3.4 摩擦对弹塑性临界接触面积的影响
        3.3.5 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关系
    3.4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分形接触模型预测
        3.4.1 接触长度B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4.2 分形粗糙度G~*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4.3 分形维数D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4.4 材料特性参数φ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4.5 摩擦因数f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4.6 材料硬度H对接触模型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主动轴孔滑移销接触面及关节轴承磨损分析
    4.1 Archard模型理论
    4.2 单个微凸体分形接触模型
    4.3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面磨损模型
        4.3.1 基于Archard公式的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面磨损分形模型
        4.3.2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面磨损分形模型合理性分析
    4.4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面寿命预测计算
        4.4.1 速度和受力分析
        4.4.2 磨损量及磨损寿命模型
        4.4.3 寿命计算
        4.4.4 各因素对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接触工作面寿命的影响
    4.5 基于Archard公式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分形模型
    4.6 自润滑关节轴承寿命预测计算
        4.6.1 速度和受力分析
        4.6.2 磨损量及磨损寿命模型
        4.6.3 寿命计算
        4.6.4 各因素对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寿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滑移销织构润滑分析
    5.1 滑移销抗磨损结构织构化
        5.1.1 动压油膜成形机理
        5.1.2 基于表面微织构的滑移销抗磨损模型与膜厚方程
    5.2 织构微坑形状造型的选取
        5.2.1 模型建立
        5.2.2 坑口形状分析
        5.2.3 微坑造型的仿真分析
    5.3 各因素对油膜动压力场的影响
        5.3.1 微坑半径对微坑油膜动压力的影响
        5.3.2 滑移销滑移速度对微坑油膜动压力的影响
        5.3.3 润滑剂粘度对微坑油膜动压力的影响
    5.4 基于分形特性的表面织构润滑模型建立与分析
        5.4.1 具有分形特性的表面织构油膜厚度方程
        5.4.2 表面分形特性与织构参数对流量因子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主动轴孔与滑移销抗挤压结构研究
    6.1 抗挤压结构机理分析
    6.2 ANSYS软件接触分析对比
        6.2.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6.2.2 施加载荷及约束
        6.2.3 求解及结果分析
        6.2.4 结论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

(2)基于微织构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疲劳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表面织构技术
        1.1.2 表面织构减摩机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叉式联轴器研究现状
        1.2.2 表面织构减摩润滑特性
        1.2.3 润滑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2 基于表面微沟槽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分析
    2.1 空化理论
        2.1.1 空化效应
        2.1.2 控制方程
    2.2 三叉杆万向联轴器基本模型的建立
        2.2.1 运动学模型
        2.2.2 滑杆受力分析
    2.3 基于表面微沟槽的抗磨损模型
    2.4 微沟槽CFD模型的建立
        2.4.1 微沟槽几何模型
        2.4.2 边界条件
        2.4.3 网格划分
        2.4.4 求解计算设置
        2.4.5 网格无关性验证
    2.5 基于空化效应的微沟槽润滑性能研究
        2.5.1 滑移速度对表面微沟槽空化效应的影响
        2.5.2 不同造型微沟槽润滑特性分析
        2.5.3 不同空穴压力下的润滑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表面微沟槽设计参数对润滑特性的影响
    3.1 微沟槽深度对润滑的影响
    3.2 微沟槽宽度对润滑的影响
    3.3 微沟槽倾斜角度对润滑的影响
    3.4 微沟槽深宽比对润滑的影响
    3.5 表面织构参数优化设计
        3.5.1 Kriging模型
        3.5.1.1 Kriging模型理论
        3.5.1.2 评估性参数
        3.5.2 试验设计
        3.5.2.1 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
        3.5.2.2 试验方案及结果
        3.5.3 Kriging模型的建立
        3.5.4 基于联合仿真的表面微沟槽参数优化
        3.5.4.1 遗传算法
        3.5.4.2 基于Kriging模型的NCGA算法多目标优化
        3.5.4.3 模型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表面微沟槽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分析
    4.1 流固耦合概述
        4.1.1 流固耦合基本概念
        4.1.2 流固耦合分类
        4.1.3 流固耦合研究方法
    4.2 控制方程
        4.2.1 流体控制方程
        4.2.2 固体控制方程
        4.2.3 流固耦合方程
    4.3 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4.3.1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4.3.1.1 几何建模
        4.3.1.2 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4.4 流固耦合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扭矩下的耦合结果
        4.4.2 不同转动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4.4.3 不同润滑脂粘度下的耦合结果
    4.5 基于空化效应的联轴器流固耦合分析
        4.5.1 不同扭矩下的耦合结果
        4.5.2 不同转动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4.5.3 不同润滑脂粘度下的耦合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表面微沟槽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疲劳寿命分析
    5.1 疲劳分析理论
        5.1.1 疲劳概述
        5.1.2 疲劳寿命及其分析方法
        5.1.3 S-N曲线
        5.1.4 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5.1.5 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5.2 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5.2.1 疲劳参数设定
        5.2.2 仿真结果分析
    5.3 疲劳寿命预测
        5.3.1 BP神经网络
        5.3.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5.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联轴器疲劳寿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ANSYS的船用复合涂层热匹配性能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复合涂层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复合涂层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2.3 松弛模量与蠕变柔量
    2.4 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2.5 复合涂层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2.5.1 前言
        2.5.2 复合涂层的单轴压缩试验
        2.5.3 复合涂层的双轴压缩试验
        2.5.4 复合涂层的面内剪切试验
        2.5.5 复合涂层的应力松弛试验
    2.6 复合涂层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建立
    2.7 本章小结
3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理论
    3.1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温度场计算理论
        3.1.1 温度场
        3.1.2 热传递方式
        3.1.3 温度面和温度梯度
        3.1.4 控制方程
        3.1.5 定解条件
    3.2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应力计算理论
        3.2.1 应变增量
        3.2.2 应力场的有限元求解
    3.3 复合涂层材料及基体钢板的导热试验
        3.3.1 导热实验原理
        3.3.2 试验参数
        3.3.3 试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热匹配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前言
    4.2 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方法
    4.3 复合涂层与基体钢板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4.3.1 模型建立
        4.3.2 网格划分
    4.4 复合涂层材料的铺层设置
    4.5 极热工况下复合涂层及基地钢板的瞬态热分析
        4.5.1 极热工况条件分析
        4.5.2 工况边界条件设置
        4.5.3 参数分析设置
        4.5.4 温度场及热通量结果分析
    4.6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应变与应力分析
        4.6.1 工况边界条件设置
        4.6.2 分析参数设置
        4.6.3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变形结果分析
        4.6.4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应变结果分析
        4.6.5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应力结果分析
    4.7 极寒工况下的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瞬态热分析
        4.7.1 工况分析
        4.7.2 工况边界条件设置
        4.7.3 参数分析设置
        4.7.4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温度场分析
        4.7.5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热通量分析
    4.8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应变与应力结果分析
        4.8.1 分析参数设置
        4.8.2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变形结果分析
        4.8.3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应变结果分析
        4.8.4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应力结果分析
    4.9 基于Tsai-Wu准则的复合涂层失效分析
        4.9.1 失效参数设置
        4.9.2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的失效结果分析
    4.10 本章小结
5 考虑裂纹扩展的复合涂层热性能分析
    5.1 前言
    5.2 断裂力学理论
        5.2.1 裂纹模型
        5.2.2 能量准则
        5.2.3 应力强度因子
        5.2.4 J积分理论
    5.3 有限元分析模块搭建
        5.3.1 复合涂层及基体钢板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网格划分
        5.3.3 裂纹的嵌入
        5.3.4 复合涂层嵌入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及J积分结果分析
    5.4 温度对嵌入裂纹扩展的影响
    5.5 位置对嵌入裂纹扩展的影响
    5.6 长度对嵌入裂纹扩展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联轴器连杆在离心场下的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总结
    1.4 文章研究内容
第2章 联轴器连杆舞振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连杆动力学模型
    2.3 连杆舞振方向振动方程
        2.3.1 轴力组成
        2.3.2 轴力作用下Timoshenko梁的振动方程
    2.4 传递矩阵法求解振动方程
        2.4.1 矩阵关系推导
        2.4.2 连杆边界条件
        2.4.3 方程求解
    2.5 求解结果及讨论
        2.5.1 分段数n取法
        2.5.2 方法有效性验证
        2.5.3 转速和扭矩对连杆舞振频率的影响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联轴器连杆摆振挠度的计算
    3.1 引言
    3.2 连杆动力学模型
    3.3 连杆摆振方向挠度方程
        3.3.1 轴力组成
        3.3.2 摆振方向的挠度方程
    3.4 连杆摆振方向挠度计算
        3.4.1 连杆边界条件
        3.4.2 边值问题的求解-BVP5C
    3.5 求解结果及讨论
        3.5.1 连杆挠度的数值结果
        3.5.2 连杆挠度的有限元验证
        3.5.3 连杆挠度曲线的拟合
    3.6 本章小节
第4章 联轴器连杆摆振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Hamilton原理推导振动方程
    4.3 传递矩阵法求解振动方程
        4.3.1 矩阵关系推导
        4.3.2 连杆边界条件
        4.3.3 方程求解
    4.4 求解结果及讨论
        4.4.1 方法有效性验证
        4.4.2 转速和扭矩对连杆摆振频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论文总结
    2.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新型螺杆钻具万向轴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螺杆钻具万向轴工作力学行为及失效分析
    2.1 螺杆钻具结构及工作特性
    2.2 万向轴结构及工作特性
    2.3 螺杆钻具万向轴工作特性分析
        2.3.1 螺杆钻具万向轴运动特点
        2.3.2 螺杆钻具万向轴受力分析
    2.4 螺杆钻具万向轴的失效分析
        2.4.1 万向轴断裂
        2.4.2 万向轴磨损
        2.4.3 密封失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杆钻具万向轴有限元分析
    3.1 花瓣式万向轴花瓣强度分析
    3.2 球铰式万向轴球铰轴强度分析
    3.3 花键式万向轴花键强度分析
    3.4 万向轴结构对比分析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花键式万向轴形貌优化研究
    4.1 花键式万向轴结构改进
        4.1.1 多边形万向轴强度分析
        4.1.2 圆弧式万向轴强度分析
        4.1.3 万向轴结构对比分析
    4.2 形貌优化理论及数学模型
    4.3 形貌优化结果
    4.4 花键式万向轴形貌优特征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万向轴设计与分析
    5.1 新型万向轴结构设计
        5.1.1 新型万向轴结构
        5.1.2 新型万向轴工作特性
        5.1.3 新型万向轴强度校核
    5.2 新型万向轴有限元分析
        5.2.1 新型万向轴模型建立
        5.2.2 网格划分
        5.2.3 仿真结果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万向轴的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6.1 万向轴疲劳分析方法
        6.1.1 疲劳分析方法
        6.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6.2 万向轴疲劳分析
        6.2.1 FE-safe软件功能介绍
        6.2.2 花瓣式万向轴疲劳寿命分析
        6.2.3 球铰式万向轴疲劳分析结果
        6.2.4 花键式万向轴疲劳分析结果
        6.2.5 新型万向轴疲劳分析结果
    6.3 万向轴疲劳寿命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加载平台连杆式联轴器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连杆式联轴器的结构特点
2 联轴器连杆分布及长度确定的理论分析
3 连杆式联轴器的ANSYS应力分析
    3.1 建立有限元模型及模型的导入
    3.2 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3.3 定义载荷和约束
    3.4 计算求解与结果分析
4 结 论

(7)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及传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联轴器
        1.1.2 万向联轴器
        1.1.3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摩擦与润滑领域
        1.2.2 多场耦合领域
        1.2.3 三叉式联轴器领域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内容
        1.3.3 研究的意义
2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数值计算方法
    2.1 流体动压润滑基本理论
        2.1.1 动压润滑的形成
        2.1.2 抗磨损结构
    2.2 基于广义雷诺方程的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
        2.2.1 雷诺方程
        2.2.2 数值计算方法
    2.3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
        2.3.1 流体控制方程
        2.3.2 数值计算方法
    2.4 湍流模型与壁面函数
        2.4.1 湍流模型
        2.4.2 壁面函数
    2.5 本章小结
3 理想情况下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分析
    3.1 计算流体力学
    3.2 流固耦合理论
        3.2.1 耦合的定义
        3.2.2 耦合的分类
        3.2.2.1 按耦合机理分类
        3.2.2.2 按方程求解方式分类
        3.2.2.3 按数据传递方向分类
        3.2.3 耦合控制方程
        3.2.4 流固耦合计算理论
        3.2.5 耦合面数据的传递
    3.3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单向流固耦合分析
        3.3.1 几何模型
        3.3.2 网格划分
        3.3.2.1 网格分类
        3.3.2.2 建立网格
        3.3.3 边界条件与计算方法
        3.3.4 耦合计算
    3.4 单向耦合计算结果及分析
        3.4.1 不同压差下的耦合结果
        3.4.1.1 套筒
        3.4.1.2 滑移销
        3.4.2 不同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3.4.2.1 套筒
        3.4.2.2 滑移销
    3.5 本章小结
4 实际情况下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分析
    4.1 考虑空穴效应的联轴器单向流固耦合分析
        4.1.1 空穴效应的定义
        4.1.2 空穴方程
    4.2 考虑空穴效应的联轴器流固耦合分析结果
        4.2.1 不同压差下的耦合结果
        4.2.1.1 套筒
        4.2.1.2 滑移销
        4.2.2 不同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4.2.2.1 套筒
        4.2.2.2 滑移销
    4.3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
        4.3.1 动网格的划分
        4.3.2 动网格基础
        4.3.3 收敛精度
    4.4 双向耦合计算结果及分析
        4.4.1 不同压差下的耦合结果
        4.4.2 不同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耦合传热分析
    5.1 耦合传热理论
        5.1.1 热分析基础
        5.1.2 热弹性理论
    5.2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的热固耦合
        5.2.1 温度场分析
        5.2.2 热固耦合分析结果
    5.3 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热耦合分析
        5.3.1 不同压差下的耦合结果
        5.3.2 不同频率下的耦合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联轴器简介
        1.1.1 万向联轴器
        1.1.2 等角速万向联轴器
        1.1.3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联轴器的研究现状
        1.2.2 润滑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意义
2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运动学特性
    2.1 运动学分析方法
    2.2 运动特性分析
        2.2.1 关节轴承的运动分析
        2.2.2 导向槽内滑块的运动分析
        2.2.3 输出轴的运动情况
        2.2.4 两轴转角误差和两轴角速度误差情况
        2.2.5 关节轴承在三叉杆上的运动情况
        2.2.6 滑块在导向槽内的运动情况
    2.3 本章小结
3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
    3.1 动力学分析方法
    3.2 输出轴的受力情况
    3.3 输入轴的受力情况
    3.4 滑块的受力情况
    3.5 联轴器的动力学方程组
    3.6 动力学方程组分析
        3.6.1 输入轴支撑轴承和导向槽的受力情况
        3.6.2 输出轴支撑轴承的受力情况
        3.6.3 输出轴输出力矩的情况
        3.6.4 三叉杆的受力情况
        3.6.5 两夹角的影响
        3.6.6 导向槽转动半径的影响
        3.6.7 输入轴频率的影响
        3.6.8 输入轴长度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特性
    4.1 概述
        4.1.1 润滑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4.1.2 润滑计算结果分析
    4.2 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
    4.3 本章小结
5 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特性
    5.1 采用润滑油时的润滑特性
        5.1.1 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计算
        5.1.2 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5.1.2.1 输入轴频率的影响
        5.1.2.2 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5.1.2.3 载荷的影响
        5.1.2.4 两轴夹角的影响
        5.1.2.5 滚珠半径的影响
        5.1.2.6 压粘系数的影响
        5.1.2.7 弹性模量的影响
        5.1.3 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计算
        5.1.4 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5.1.4.1 输入轴频率的影响
        5.1.4.2 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5.1.4.3 载荷的影响
        5.1.4.4 滚珠半径的影响
        5.1.4.5 弹性模量的影响
        5.1.4.6 压粘系数的影响
        5.1.4.7 两轴夹角的影响
        5.1.4.8 滑滚比的影响
        5.1.4.9 油膜层数的影响
    5.2 采用润滑脂时的润滑特性
        5.2.1 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计算
        5.2.2 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5.2.2.1 润滑脂粘度的影响
        5.2.2.2 输入轴频率的影响
        5.2.2.3 载荷的影响
        5.2.2.4 两轴夹角的影响
        5.2.2.5 滚珠半径的影响
        5.2.2.6 流变参数的影响
        5.2.2.7 压粘系数的影响
        5.2.2.8 弹性模量的影响
        5.2.3 点接触热弹流润滑计算
        5.2.4 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5.2.4.1 输入轴频率的影响
        5.2.4.2 润滑脂粘度的影响
        5.2.4.3 载荷的影响
        5.2.4.4 流变参数的影响
        5.2.4.5 滚珠半径的影响
        5.2.4.6 弹性模量的影响
        5.2.4.7 压粘系数的影响
        5.2.4.8 滑滚比的影响
        5.2.4.9 粘温系数的影响
        5.2.4.10 油膜层数的影响
        5.2.4.11 两轴夹角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节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万向节有限元建模
    (1)三维实体建模
    (2)选择材料及网格单元划分
    (3)添加边界约束条件和载荷
2 万向节模态分析
    (1)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2)模态固有频率特点分析
    (3)模态振型分析
3 谐响应分析
    (1)谐响应分析的基本理论
    (2)谐响应有限元分析
4 结构改进
    (1)改进后的结构模型
    (2)改进结构分析
5 结语

(10)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静力学分析研究现状
        1.2.2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动力学分析研究现状
        1.2.3 磨损分析的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模型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2.1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结构及运动学分析
        2.1.1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结构
        2.1.2 运动学分析
    2.2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2.2.1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概述
        2.2.2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2.2.3 十字轴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4 叉头的静力学分析
        2.2.5 中间轴的静力学分析
    2.3 模态分析
        2.3.1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模态分析
        2.3.2 共振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动力学分析
    3.1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3.1.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3.1.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3.1.3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2 考虑间隙接触碰撞的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3.2.1 间隙运动副的数学描述
        3.2.2 接触碰撞理论
        3.2.3 含间隙接触碰撞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3.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1 基于ADAMS的动力仿真分析步骤
        3.3.2 建立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几何模型
        3.3.3 建立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仿真模型
    3.4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刚柔耦合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4.1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刚柔耦合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4.2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刚柔耦合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十字轴的磨损分析
    4.1 磨损分析的基本理论
        4.1.1 磨损概述
        4.1.2 磨损率
    4.2 十字轴的磨损分析
        4.2.1 磨损寿命分析流程的搭建
        4.2.2 十字轴的磨损寿命分析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利用ANSYS软件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应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分形理论的三叉杆式万向联轴器摩擦磨损理论研究[D]. 尹权.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微织构的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疲劳寿命研究[D]. 肖乾浩.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3]基于ANSYS的船用复合涂层热匹配性能的研究与分析[D]. 魏建宝.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4]联轴器连杆在离心场下的振动特性研究[D]. 黄伟宽.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新型螺杆钻具万向轴结构研究[D]. 吴明明.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加载平台连杆式联轴器设计与分析[J]. 邵俊鹏,崔仕海,王希贵,李光毅.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9(02)
  • [7]三叉杆滑移式万向联轴器流固耦合及传热分析[D]. 孙琳琳.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8]新型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特性研究[D]. 陈佳.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9]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节动态特性研究[J]. 杨福芹,蒋典兵. 煤矿机械, 2017(03)
  • [10]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D]. 刘盛娟.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利用ANSYS软件进行三叉滑块式万向节的应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