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

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

一、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安航航[1](2018)在《高碳钢大方坯凝固机理与宏观偏析关键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高碳钢连铸大方坯由于碳含量高、两相区宽以及凝固时间长,铸坯宏观偏析尤为严重,而碳偏析一直是影响后续大断面轧材内部质量和性能不均匀的重要因素。铸坯的宏观偏析形成于凝固过程,与钢的凝固特性、微观偏析及组织密切相关。目前在高碳钢大方坯连铸生产过程中,采用复合电磁搅拌(结晶器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及轻压下协同技术可对偏析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控制过程存在技术难点。本文围绕高碳钢大方坯凝固过程两相区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行为、凝固组织的演变规律以及宏观偏析的控制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为采用不同技术路线最大程度改善高碳钢大方坯宏观偏析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针对高碳钢大方坯的实际工况条件,建立考虑到δ/γ相变的微观偏析模型,获得了高碳钢精确的固液相线温度,以及温度与固相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碳钢凝固过程仅析出γ相,凝固末期S、P和C元素偏析严重,其次为Mn、Si、Cr等元素;C元素含量对钢的零强度温度(ZST)、粘滞性温度(LIT)和零塑性温度(ZDT)影响明显,S、P和Mn等元素含量以及冷却速率对零塑性温度(ZDT)影响较大。为研究连铸工艺参数对高碳钢大方坯凝固组织的影响,利用元胞自动机—有限元法(CA-FE)建立了连铸方坯凝固过程宏观传热—微观组织耦合模拟模型,研究了不同拉速、过热度和比水量对高碳钢大方坯中心等轴晶率、晶粒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深入地对高碳钢大方坯凝固过程特征及凝固组织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以增加铸坯中心等轴晶率来改善宏观偏析为目的,提出了可优先“降低过热度+优化电磁搅拌”的措施。基于差示扫描法和高温热模拟法对不同碳含量高碳钢大方坯的高温热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建立的凝固传热模型,对高碳钢大方坯的凝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的高碳钢大方坯凝固规律相同;从结晶器弯月面至二冷区出口,对应的铸坯柱状晶区凝固坯壳厚度与凝固时间满足线性关系,符合平方根定律;二冷区出口至凝固终点,对应的铸坯等轴晶区凝固坯壳厚度与凝固时间为非线性关系;相比于二冷比水量和过热度,拉速对凝固终点和中心固相率的影响更大。为有效地控制高碳钢大方坯宏观偏析,首先基于电磁力矩理论设计了结晶器电磁力矩仪,结合高斯计和工业试验对结晶电磁搅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大电磁感应强度与最大电磁力矩对应的搅拌频率不同;断面越大,对应最大电磁力矩的搅拌频率越小。对于310mm×360mm断面高碳耐磨球钢BU,理论确定最优搅拌频率为1.8Hz;采用优化后的搅拌频率,铸坯中心等轴晶率增加了 30%,中心碳偏析指数从1.1降低到1.05且分布更均匀。其次结合高碳耐磨球钢各钢种的高温物理性能与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结果,理论优化主要的连铸工艺参数,通过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了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和轻压下复合技术对铸坯宏观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10mmX 360mm断面高碳耐磨球钢BU、B6和B3,采用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与轻压下复合技术,最优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处中心固相率小于0.1,BU和B3钢最优压下区间中心固相率为0.3~0.75;拉速要控制高以满足轻压下压下区间的要求,对应的拉速分别为0.52m/min和0.5m/min;总压下量为17mm,在开始压下较小固相率(0.3~0.4)时,单辊的压下量小于2mm,在较大固相率(0.5~0.7)采用大的压下量;采用以上优化的工艺参数,BU和B3钢铸坯纵截面中心线碳偏析指数可达到0.97~1.04和0.97~1.08,V型偏析和中心缩孔完全消除,可有效避免中间裂纹。基于数值模拟和工业试验,对于220mm×260mm断面轴承钢GCr15,仅采用复合电磁搅拌技术,末端电磁搅拌最佳搅拌位置处铸坯的中心固相率为0.1~0.2,拉速要控制低以满足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的要求,合适拉速为0.75m/min,铸坯纵截面中心线碳偏析指数为0.93~1.12,但对宏观偏析的改善有限;对于相同断面的BU钢,采用复合电磁搅拌和轻压下协同技术,末端电磁搅拌最佳搅拌位置处铸坯的中心固相率小于0.1,合适的拉速为0.9m/min,铸坯纵截面中心线碳偏析指数为0.95~1.02,可明显改善铸坯的宏观偏析。

赵冠夫,马传庆,何庆文,杨密平,刘金玲,范夕荣[2](2010)在《莱钢方圆坯连铸机优化改造及生产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莱钢方圆坯连铸机优化改造的具体实施情况。改造效果显示各项优化改造合理,连铸坯表面光洁,坯形完美,凹陷、脱方问题基本杜绝;连铸坯等轴晶率大幅度提高,组织细密、均匀,铸坯中心疏松和缩孔大大改善。该改造为连铸机向品种化、高效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春玉,庄辉,马佐仓,李丰功[3](2010)在《莱钢炼钢技术进步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莱钢炼钢的总体概况,介绍了莱钢炼钢在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二次精炼、连铸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阐述了近年来自主开发集成技术的现状和水平,这些技术的采用为莱钢开发生产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出了莱钢炼钢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装备水平,生产洁净钢种,优化、完善炼钢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环保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梁建国,何庆文,张海霞,邵明海,刁峰[4](2009)在《莱钢特钢厂方圆坯改造新技术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莱钢特钢厂充分利用现有连铸机的生产能力,对方坯连铸机进行方圆坯改造。本文介绍了方圆坯连铸机改造后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四恒操作技术、液压振动技术、二冷动态配水技术、组合电磁搅拌运用技术等,对同行业的连铸机设计与改造有一定参考作用。

赵激[5](2005)在《短流程炼钢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广东德润钢铁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钢材,其中一期年产50万吨钢材技改工程为基础,对该项目电炉—连铸—连轧生产工艺——即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中所应用的一系列新技术,如超高功率电炉(水冷炉壁)、氧一燃烧嘴、废钢预热、钢包精炼炉、偏心炉底出钢、电炉炼钢热点问题、小方坯连铸及其主要生产技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套设备正常运行近两年来,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实现了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杜涛[6](2005)在《关于钢铁企业气体污染物减量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和污染物排放大户。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由于我国钢产量持续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呈增长趋势,钢铁工业的继续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钢铁生产流程是影响钢铁企业成本、能耗和环境负荷的关键因素,流程不同,其能源、非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钢铁生产流程的物质流、能耗和环境负荷减量化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产品结构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工艺和设备参数,综合考虑流程优化、节能降耗和减少环境负荷,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对钢铁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探索生态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即以该主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提出了钢铁企业吨钢环境负荷的基本概念;分析了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特点及我国钢铁企业现状,确定了以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为研究边界的半生命周期环境负荷研究方法;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负荷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探讨了评价体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钢铁工业环境负荷问题和钢铁企业生态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应用基准物流图,建立了钢铁生产流程的物流对气体污染物排放量影响的分析方法,讨论了各种物流状态及其变化对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产生的影响;以某企业的典型流程为例,在一个实际生产周期内,分析了实际生产中的各股物流对吨钢或吨材气体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指出了影响吨钢或吨材气体污染物排放量的两类因素及其减量化对策和措施。 同时考虑钢铁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产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构造了能源一环境负荷投入产出表;应用物质平衡理论,建立了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能量转换过程数学模型;给出了工序能耗、产品能值和吨钢能耗表达式,以及工序、产品和吨钢环境负荷计算公式;分析了影响上述指标的各种因素,以及能流、物流和污染物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应用建立的钢铁企业能耗和环境负荷模型,研究和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和环境负荷的变化与进步,指出了影响环境负荷的因素及减少环境负荷应采取的措施。

干勇,王忠英[7](2005)在《国内特殊钢连铸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各主要特殊钢厂先后自建或引进大容量电弧炉和合金钢连铸机,从而推动了我国特殊钢连铸技术的发展。合金钢连铸方坯的规格为1 3 0mm×1 3 0mm至3 50mm×470mm ,板坯为1 0 3 0mm×1 60mm至1 90 0mm×3 0 0mm。国内特殊钢连铸比由1 998年的2 1 .7%增加至2 0 0 3年的61 . 1 7%。根据国外特殊钢企业连铸关键技术和进展,以及对近几年我国特殊钢连铸生产装备、流程、生产量及主要产品质量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特殊钢连铸技术发展和研究的工作重点。

蔡开科[8](2004)在《连铸技术发展》文中认为简要评述了我国连铸技术的发展概况 ,传统连铸技术的发展 ,薄板坯连铸技术发展以及薄带坯连铸技术发展。对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

李全君,王勤朴,张佩[9](2003)在《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文中提出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采用无氧化全保护浇注系统、快速更换定径水口专利技术、渐进矫直技术,实现了合理的炉机匹配,连铸机作业率达到90%,连铸坯合格率达到99%以上,满足了生产高温无缺陷连铸坯的需要。

车连房,封常福,郑巧英[10](2003)在《山东炼钢工艺现状及发展简析》文中认为介绍了山东炼钢工艺装备现状,从高效连铸、紧凑式短流程工艺、转炉煤气回收、溅渣护炉、炉外精炼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炼钢工艺特点,指出山东炼钢工艺仍需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和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二、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高碳钢大方坯凝固机理与宏观偏析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连铸坯宏观偏析形成机理及改善措施
        2.1.1 宏观偏析的形成机理
        2.1.2 改善措施
    2.2 连铸坯两相区溶质微观偏析研究现状
    2.3 连铸坯凝固组织控制研究现状
        2.3.1 连铸坯凝固特点及组织特征
        2.3.2 枝晶凝固的研究进展
        2.3.3 铸坯凝固组织控制的研究进展
    2.4 连铸坯宏观偏析控制技术现状
        2.4.1 电磁搅拌技术的研究进展
        2.4.2 轻压下技术的研究进展
    2.5 本论文研究意义、内容及思路
        2.5.1 研究意义及内容
        2.5.2 研究思路
    2.6 本论文的创新点
3 连铸凝固过程两相区微观偏析行为研究
    3.1 微观偏析模型方程的建立
    3.2 有限差分方程
    3.3 模型的求解
    3.4 模型的验证
        3.4.1 枝晶间溶质元素的分布
        3.4.2 凝固特征温度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两相区内枝晶间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规律
        3.5.2 溶质元素的微观偏析对钢凝固特征温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高碳钢连铸方坯凝固组织控制研究
    4.1 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假设
        4.1.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1.3 边界条件
        4.1.4 初始条件
    4.2 铸坯凝固微观组织模型的建立
        4.2.1 晶粒形核模型
        4.2.2 晶粒生长模型
    4.3 模型物性参数的选取
        4.3.1 连铸设备及工艺参数
        4.3.2 钢种的高温热物性参数
        4.3.3 微观组织模型模拟参数
    4.4 模型耦合计算过程
    4.5 模型的验证
        4.5.1 铸坯凝固传热模型的验证
        4.5.2 凝固组织模拟的验证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1 GCr15大方坯凝固组织的形成与分析
        4.6.2 连铸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典型特征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高碳钢大方坯凝固规律研究
    5.1 钢的高温性能参数的测定
        5.1.1 液固相线温度测量
        5.1.2 高温铸坯的热力学性能研究
    5.2 方坯二维稳态凝固传热模型
        5.2.1 模型的建立与边界条件
        5.2.2 连铸工艺参数选择
        5.2.3 钢种物性参数选取
    5.3 凝固传热模型的验证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4.1 高碳钢大方坯凝固规律探讨
        5.4.2 连铸工艺参数对BU钢大方坯凝固进程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复合电磁搅拌+轻压下协同技术对宏观偏析的影响研究
    6.1 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方法
        6.1.3 研究内容
    6.2 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优化
        6.2.1 电磁力矩仪的设计
        6.2.2 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的数值模拟
        6.2.3 结晶器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的理论优化
        6.2.4 工业优化试验
    6.3 末端电磁搅拌与轻压下复合技术工艺参数理论优化
        6.3.1 末端电磁搅拌工艺参数理论优化
        6.3.2 轻压下工艺参数理论优化
    6.4 末端电磁搅拌位置与轻压下优化的工业试验
        6.4.1 轻压下压下位置工业优化试验
        6.4.2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优化试验
        6.4.3 轻压下压下量分配优化试验
    6.5 本章小结
7 复合电磁搅拌与轻压下技术对宏观偏析影响的对比研究
    7.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7.1.1 研究背景
        7.1.2 研究内容
    7.2 220mm×260mm断面轴承钢GCr15末端电磁搅拌位置的优化
        7.2.1 凝固末端电磁搅拌位置的优化
        7.2.2 试验方案与结果
    7.3 220mm×260mm断面BU钢末端电磁搅拌与轻压下位置的优化
        7.3.1 末端电磁搅拌与轻压下位置的优化
        7.3.2 试验方案与结果
    7.4 结果分析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莱钢炼钢技术进步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炼钢工序的技术进步
    2.1 铁水预处理
    2.2 转炉
        2.2.1 高效吹炼技术
        2.2.2 转炉复吹技术
        2.2.3 炉龄控制技术
        2.2.4 低磷低硫工艺技术
    2.3 电炉
    2.4 二次精炼
        2.4.1 精炼装备概况
        2.4.2 主要工艺技术
    2.5 连铸
        2.5.1 主要装备和功能
        2.5.2 新技术的应用
    2.6 资源综合利用
        2.6.1 转炉除尘灰和钢渣的综合利用
        2.6.2 蒸汽和煤气的回收利用
3 自主开发集成的主要技术
    3.1 智能炼钢技术
    3.2 铁水+矿石转炉炼钢技术
    3.3 电炉第4孔除尘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4 展望

(5)短流程炼钢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短流程炼钢新技术介绍
    1.1 钢铁工业发展简介
    1.2 国内外钢铁生产流程技术的发展
    1.3 短流程与长流程的比较
        1.3.1 炼钢能耗
        1.3.2 工程经济分析
    1.4 目前短流程炼钢发展趋势
        1.4.1 世界短流程炼钢发展趋势
        1.4.2 中国短流程炼钢发展情况
第二章 德润钢铁公司短流程电炉炼钢厂情况
    2.1 工艺流程布置
    2.2 主要技术装备
    2.3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2.4 炼钢车间工艺设计特点
    2.5 运行状况
第三章 短流程电炉炼钢新技术
    3.1 废钢预热
    3.2 水冷炉壁和水冷炉顶
    3.3 氧-燃烧嘴与炉门碳氧枪
        3.3.1 电炉炼钢化学能供应
        3.3.2 氧-燃烧嘴
        3.3.3 炉门碳氧枪
    3.4 电炉冶炼造泡沫渣
        3.4.1 泡沫渣
        3.4.2 电弧炉造泡沫渣的作用
        3.4.3 产生泡沫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4.4 泡沫渣的控制
        3.4.5 电炉造泡沫渣
    3.5 电炉底部惰性气体搅拌
        3.5.1 电炉底搅拌原理及其优越
        3.5.2 电炉底部搅拌设备
        3.5.3 电炉底部搅拌冶金效果
    3.6 电炉炉底出钢
        3.6.1 电炉炉底出钢方式
        3.6.2 SSF竖式电炉 RBT出钢
        3.6.3 采用 EBT或 RBT出钢的冶炼工艺效果
    3.7 电炉炼钢所用铁源
        3.7.1 废钢铁
        3.7.2 炼钢生铁
        3.7.3 直接还原铁 DRI
        3.7.4 碳化铁(Fe_3C)
第四章 有关现代电炉炼钢的一些技术热点问题
    4.1 我国发展DRI生产的问题
    4.2 热装铁水问题
    4.3 电炉用氧与辅助化学能
    4.4 废钢预热问题
第五章 LF精炼炉
    5.1 LF炉精炼钢液的特点
        5.1.1 炉内气氛
        5.1.2 氢气搅拌
        5.1.3 埋弧加热
        5.1.4 白渣精炼
    5.2 LF炉的设备和特点
        5.2.1 LF炉炉体
        5.2.2 LF炉炉盖
    5.3 LF炉精炼工艺
        5.3.1 LF炉精炼的基本工艺
        5.3.2 LF炉脱氧反应
        5.3.3 LF炉脱硫反应
第六章 小方坯连铸
    6.1 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
    6.2 钢水接收与中间包控制
        6.2.1 钢水接收
        6.2.2 中间包控制
    6.3 结晶器与中包浇注
        6.3.1 铸坯传热与凝固
        6.3.2 结晶器冷却
        6.3.3 结晶器润滑
    6.4 电磁搅拌技术
        6.4.1 电磁搅拌技术及其在连铸中的应用
        6.4.2 德润连铸机电磁搅拌技术
    6.5 连铸机的二次冷却
    6.6 拉矫、切割与出坯
    6.7 引锭装置
    6.8 铸坯切割设备
    6.9 出坯系统
    6.10 钢坯热送
        6.10.1 目前实施热装热送的方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6)关于钢铁企业气体污染物减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概述
    1.1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1.1.1 粗钢产量
        1.1.2 能耗指标
        1.1.3 结构调整和优化
    1.2 钢铁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 钢铁企业物耗、能耗及环境负荷
    1.4 钢铁生产流程演进及发展趋势
        1.4.1 钢铁生产流程演进
        1.4.2 钢铁生产流程发展方向
    1.5 钢铁工业生态化
        1.5.1 工业生态化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1.5.2 钢铁工业生态化模式
        1.5.3 钢铁工业生态化对策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钢铁企业环境负荷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2.1 研究内容及范围界定
        2.1.1 研究边界
        2.1.2 钢铁生产流程
    2.2 环境负荷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2.2.1 环境负荷指标及其分类
        2.2.2 “源头”指标
        2.2.3 “末端”指标
        2.2.4 “关联”指标
    2.3 研究方法
        2.3.1 基准物流图法
        2.3.2 投入产出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钢铁生产流程的物流及其对大气环境负荷的影响
    3.1 钢铁生产流程的物流
        3.1.1 基准物流
        3.1.2 实际工序物流
        3.1.3 实际流程物流
    3.2 物流对大气环境负荷的影响分析
        3.2.1 根据实际生产流程构建基准物流图
        3.2.2 物流对吨材气体排放量影响分析
        3.2.3 物流对吨钢气体排放量影响分析
        3.2.4 环境负荷v-p分析法
    3.3 应用实例
        3.3.1 宝钢实际生产流程气体排放量
        3.3.2 宝钢实际生产流程吨钢物流图
        3.3.3 构建基准物流图
        3.3.4 物流对吨钢大气环境负荷影响的定量分析
        3.3.5 物流对吨材大气环境负荷影响的定量分析
        3.3.6 各股物流对工序大气环境负荷的影响
        3.3.7 各股物流单位增减量对流程大气环境负荷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钢铁企业能源消耗与环境负荷分析
    4.1 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描述
        4.1.1 投入产出表
        4.1.2 直接消耗系数
        4.1.3 完全消耗系数
        4.1.4 直接排放系数
        4.1.5 工序能耗
        4.1.6 产品能值
        4.1.7 工序环境负荷
        4.1.8 产品环境负荷
    4.2 能源消耗模型和环境负荷模型
        4.2.1 物质平衡概念
        4.2.2 钢铁生产系统内的物质流动模型
        4.2.3 吨钢能耗模型
        4.2.4 吨钢环境负荷模型
        4.2.5 吨钢环境消耗负荷与排放负荷之间的关系
    4.3 模型应用
        4.3.1 1980~2003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吨钢环境负荷变化
        4.3.2 吨钢环境负荷影响因素剖析
    4.4 本章小结
5 钢铁生产的典型流程与分析
    5.1 流程构造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5.1.1 基本思想
        5.1.2 遵循原则
        5.1.3 背景说明
    5.2 高炉长流程
        5.2.1 产量600~800万t/a的平材生产流程
        5.2.2 产量240~280万t/a的平材生产流程
        5.2.3 产量140万t/a的长材生产流程
        5.2.4 产量170万t/a的长材生产流程
    5.3 电炉短流程
        5.3.1 产量60~70万t/a的合金钢长材生产流程
        5.3.2 产量180~200万t/a的长材生产流程
        5.3.3 产量100万t/a的普通长材生产流程
    5.4 典型流程分析
        5.4.1 资源效率
        5.4.2 能源效率
        5.4.3 环境效率
        5.4.4 流程指标汇总
    5.5 本章小结
6 应用研究——莱钢生态化建设方案
    6.1 概况
        6.1.1 莱钢概况
        6.1.2 生态化建设背景
        6.1.3 生态化钢厂的特征
    6.2 生态化钢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6.2.1 物料和能源界定
        6.2.2 生态化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
    6.3 现状分析
        6.3.1 主要技术指标
        6.3.2 主要产品产量
        6.3.3 铁素资源
        6.3.4 工艺流程
        6.3.5 能源消耗和利用情况
        6.3.6 废弃物产生和回收利用情况
        6.3.7 莱钢2003年指标计算
        6.3.8 存在问题分析
    6.4 总体思路和目标
        6.4.1 总体思路
        6.4.2 建设目标
    6.5 建设方案及技术支撑
        6.5.1 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6.5.2 发挥能源转换功能,促进余热余能高效利用
        6.5.3 二次资源的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末端治理
        6.5.4 拓展钢铁企业的社会功能,提高产品性能
    6.6 莱钢建设生态化钢厂方案研究数据
        6.6.1 流程设计
        6.6.2 铁资源消耗
        6.6.3 能源消耗
        6.6.4 2010年指标预测
    6.7 2010年莱钢生态化的展望
7 结论
附表1 宝钢实际流程生产数据
附录1 宝钢实际流程气体排放量
附录2 物流对SO_2排放量的影响
附录3 物流对NOx排放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国内特殊钢连铸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特殊钢连铸关键技术及进展
    1.1 洁净钢生产技术
    1.2 中间包冶金和保护浇注
    1.3 选择合理的连铸坯断面
    1.4 低过热度浇铸及配套技术
    1.5 电磁搅拌技术
    1.6 合理的冷却制度
    1.7 液芯压下技术及适用范围
2 国内特殊钢连铸生产与产品质量
    2.1 国内特殊钢连铸生产情况
    2.2 国内特殊钢连铸品种质量情况
3 目前国内特殊钢连铸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3.1 国内特殊钢连铸存在的问题
    3.2 特殊钢连铸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2.1 提高钢液洁净度
        3.2.2 提高铸坯质量
4 国内特殊钢连铸的几点建议

(10)山东炼钢工艺现状及发展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炼钢工艺生产和装备现状
    2.1 转炉工艺
    2.2 电炉工艺
3 炼钢工艺生产特点及指标分析
    3.1 全连铸高效生产, 实现合理炉机匹配
    3.2 紧凑式、短流程工艺得到发展
    3.3 转炉煤气回收和溅渣护炉技术得到推广
    3.4 采用炉外精炼技术
    3.5 炼钢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4 山东炼钢工艺简析
5 结语

四、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碳钢大方坯凝固机理与宏观偏析关键控制技术研究[D]. 安航航. 北京科技大学, 2018(02)
  • [2]莱钢方圆坯连铸机优化改造及生产实践[J]. 赵冠夫,马传庆,何庆文,杨密平,刘金玲,范夕荣. 冶金丛刊, 2010(04)
  • [3]莱钢炼钢技术进步与展望[J]. 郑春玉,庄辉,马佐仓,李丰功. 山东冶金, 2010(01)
  • [4]莱钢特钢厂方圆坯改造新技术应用[A]. 梁建国,何庆文,张海霞,邵明海,刁峰. 山东省金属学会2009年炼钢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09
  • [5]短流程炼钢新技术研究[D]. 赵激. 贵州大学, 2005(11)
  • [6]关于钢铁企业气体污染物减量化研究[D]. 杜涛. 东北大学, 2005(12)
  • [7]国内特殊钢连铸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干勇,王忠英. 特殊钢, 2005(03)
  • [8]连铸技术发展[J]. 蔡开科. 山东冶金, 2004(01)
  • [9]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J]. 李全君,王勤朴,张佩. 山东冶金, 2003(S2)
  • [10]山东炼钢工艺现状及发展简析[J]. 车连房,封常福,郑巧英. 山东冶金, 2003(S2)

标签:;  ;  ;  ;  ;  

莱钢特钢厂小方坯合金钢连铸机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