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一、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琴[1](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升高,冠心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是重要机制之一,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其水平下降直接提示机体抗氧化应激功能的下降,近年来SOD的水平变化和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目前认为心率变异性(HRV)是能准确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动态平衡的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冠心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可呈无痛性,因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何及时地发现冠心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冠心病诊断仍依靠有创检查即冠脉造影,我们旨在寻找一种简便且相对无创的检测方式便于冠心病患者高危人群的筛查,而SOD及HRV指标均与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有关,因此本研究欲通过分析单纯冠心病及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SOD及HRV指标的变化特点,研究其心脏自主神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SOD和HRV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两者在筛查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6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既往史及血糖分为三组: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T2DM):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8例;2.单纯冠心病组(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既往无糖尿病史,现也未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210例;3.正常对照组(CK):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为非冠心病,既往无糖尿病史现也未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19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1型糖尿病、急性感染、重度心衰、急性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研究方法:1.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既往有无吸烟史以及2型糖尿病病程(DM病程),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2.所有患者均空腹12h,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由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统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3.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HRV指标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特征,数值由配套软件自动计算生成。4.对入选对象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三组间基础特征比较三组患者 BMI、SBP、DBP、TC、结果相似(P>0.05);CHD 组和 CHD+T2DM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明显高于CK组(P<0.05);与CHD及CK组相比,CHD+T2DM组FBG、HbA1c、TG、LDL水平明显升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三组间SOD、HRV指标、Gensini评分组间比较与CK组相比,CHD和CHD+T2DM组SOD、HRV指标降低,Gensini评分升高(P<0.05),且 CHD+T2DM 组 SOD、HRV 更低,Gensini 评分更高(P<0.05)。三、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法分析依据Gensini评分将所有冠心病患者按照四分位数法分组,分为低、中、高、极高Gensini评分四组。各组间年龄、血压、BMI、TC、TG、LDL、HDL水平相似(P>0.05),高、极高Gensini评分组患者男性比例、吸烟人数比例、DM病程、FBG、HbA1c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SOD、HRV各指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极高Gensini评分组DM病程、SOD、SDNN、SDANN、PNN50与高Gensini评分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SDNN值在四组中均有显着差异(P<0.05)。四、Gensini评分、SOD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Genisini 评分与 FBG、HbA1c、DM 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 SOD、HRV 指标呈负相关(P<0.05);而SOD与DM病程、FBG、HbA1c呈负相关,与HRV指标呈正相关。五、Gensini评分与各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Gensini’=127.75-0.31*(SOD)-0.28*(RMSSD)-0.13*(SDNN)-0.25*(SDANN)+1.86*(DM 病程)。六、ROC曲线分析2型糖尿病病程、Gensini’评分均对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有意义,其中Gensini’评分灵敏度(0.96)及特异性(0.73)较高,对筛查冠心病的价值较大。结论1.冠心病患者抗氧化应激功能减退,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2型糖尿病可加重这一趋势,且随着病程延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及冠脉病变程度进行性加重。2.联合检测SOD与HRV指标,结合2型糖尿病病程可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筛查冠心病高危人群。

邵正斌,黄平,夏铭蔚,梁国庆,戚先伟,左强,戴小华[2](2021)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同时经临床证实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包括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同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人以气阴两虚证(55.3%)为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中度狭窄占50.5%,重度狭窄占37.2%,完全闭塞占56.1%)及阳虚血瘀证(重度狭窄占35.9%)为主,且与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病人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双支及多支病变病人以气虚痰瘀证为主,并且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气阴两虚证、气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血瘀证的Gensini积分最高,与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3](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认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刘圣均[4](2020)在《糖代谢异常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中国2018心血管疾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2.9亿。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亦逐年增多。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中国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多因素回顾分析研究(RIPPER)的临床数据,探究糖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19家临床研究中心共1059例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于2010年1月~2016年7月行冠脉造影并在之后12-24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两次造影均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对病变程度进行分析。基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情况进一步分析:1.患者基本情况、合并症、用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单因素分析;2.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病变特征分析和定量分析;3.基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交互分析;4.基于二元logistics回归和LASSO回归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多因素分析;5.基于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情况的匹配倾向性分析。结果:1.1059例存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的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出现病变进展,占总病例数14.2%。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期餐后2小时血糖较高、男性比例较高、基线期和随访期C反应蛋白较高(p<0.05)。两组之间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1059例患者共有记录到1531处冠脉病变。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原位病变参照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及狭窄率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两组间原位病变所在血管基线期支架植入比例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在糖代谢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1.4%、16.1%和18.4%。伴随性别(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血压偏高等危险因素时,随着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加重,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比例显着升高。4.Logistic回归及LASSO回归均提示基线期餐后2小时血糖、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个数、性别为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匹配倾向性分析提示:排除血压、血脂代谢、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血管个数等混杂因素后,基线期餐后2小时血糖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情况仍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基线期餐后2小时血糖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密切相关,性别(男性)、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血压偏高可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

马文岩[5](2020)在《西宁地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回顾性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心功能变化、临床特点,了解其发病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从而更进一步确定糖尿病的重要性,监测和控制好血糖,为冠心病的防治和预后奠定基石,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2.方法:回顾性收录2018年1月-2019年10月间就诊于青海省心脑血管专科医院的患者608人,其中T2DM+CHD组(n=369),CHD组(n=239)。根据Hb A1c水平将T2DM+CHD的患者分为两组:Hb A1c≤7%组和Hb A1c>7%组。再根据糖尿病病程将T2DM+CHD的患者分为三组:Y<5年组,5年≤Y≤10年组,Y>10年组。对各个样本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冠脉造影、心脏彩超数据,采用SSPS2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3.结果:3.1T2DM+CHD组和CHD组临床资料的比较(1)两组间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民族、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比T2DM+CHD组男性占比多,且在吸烟史、饮酒史、汉族占比上均高于T2DM+CHD组。而在高血压检出率上,T2DM+CHD组高于CHD组。(2)两组间在FPG、Hb A1c、TG、HDL、HBG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2DM+CHD组在FPG、Hb A1c、TG高于CHD组,T2DM+CHD组HDL、HBG低于CHD组。(3)两组间在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受累血管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HD组以单支病变受累,血管狭窄以中度,重度为主,T2DM+CHD组以多支病变受累,血管狭窄以重度、闭塞为主。T2DM+CHD组LAD、RCA、LM受累略多于CHD组,LCX略少于CHD组。(4)两组间在LAS、LVEF、FS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2DM+CHD组LAS高于CHD组;T2DM+CHD组LVEF、FS低于CHD组。3.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 A1c、糖尿病病程与临床资料的比较3.2.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 A1c与临床资料的比较(1)两组间FPG、Hb A1c、TG、TC、HDL、BUN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7%组FPG、TG、TC、BUN高于Hb A1c≤7%组;Hb A1C>7%组HDL低于Hb A1c≤7%组。(2)两组间在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b A1c>7%组以多支血管受累、血管狭窄以重度,闭塞为主。(3)两组间在LVD、LVEF、FS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b A1c>7%组LVD高于Hb A1c≤7%组;Hb A1c>7%组LVEF、FS低于Hb A1c≤7%组。3.2.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病程与临床资料的比较(1)三组间在FPG、Hb A1c、TC、HDL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Hb A1c、FPG、TC逐渐升高,HDL逐渐下降。(2)三组间在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受累血管分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联(Gamma系数0.368,p<0.001),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管狭窄的程度逐渐加重。糖尿病病程与冠脉受累支数有关联(Gamma系数0.394,p<0.001),即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受累支数逐渐增加。Y<5年组和5年≤Y≤10年组以LAD血管受累为主,Y>10年组以RCA血管受累为主。(3)三组间在LVSD、LVEF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Y>10年组LVSD高于Y<5年组。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4.结论:(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比单纯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以三支病变为主,血管狭窄以重度、闭塞多见。(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Hb A1c水平的升高,心脏收缩功能逐渐减退。(3)Hb A1c、糖尿病病程是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脏功能的危险因素。

徐贺[6](2020)在《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研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氧化三甲胺水平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lylamine oxid,TMAO)水平,初步探讨氧化三甲胺检测在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按纳排标准纳入2019年04月至2020年01月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以中医“胸痹”收入住院或门诊就诊的病人。2.纳入的“胸痹”患者按照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分为胸痹痰湿体质组和胸痹非痰湿体质组,每组最终纳入各95例。两组患者中又将分别经冠脉CTA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患者分别按照冠心病的临床分类标准(慢性冠脉病变、急性冠脉综合症)、冠脉CTA或CAG检查所示冠脉病变支数结果(单支病变、多支病变)、冠脉CTA或CAG检查所示冠脉病变程度结果(以Gensini评分分为冠脉轻度病变、冠脉重度病变)进行收集资料的分析。3.所有纳入的190例“胸痹”患者均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个人史包括有无吸烟史,既往病史包括有无2型糖尿病、有无高血压病史,家族史为是否有同种疾病遗传史。各项检查结果包括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lylamine oxid,TMAO)、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冠脉 CTA 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等登记在病例信息采集表。中医体质辨识情况等登记在痰湿体质自我辨识表及痰湿体质特征计量化积分表。对所有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在血浆TMAO以及其他各项指标上的差异,比较分析冠心病患者中不同冠心病临床分型、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在血浆TMAO以及其他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研血浆TMAO水平是否为冠心病及痰湿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1.比较66例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29例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LDL-C水平、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吸烟史所占百分比、家族史所占百分比均高于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家族史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2.将前述66例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29例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后所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高TMAO水平是痰湿体质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3.比较痰湿体质冠心病中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25例慢性冠脉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MAO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慢性冠脉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HDL-C水平低于慢性冠脉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痰湿体质冠心病中42例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和24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浆TMAO、TC、TG、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吸烟史所占百分比、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TC、TG水平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血HDL-C水平明显低于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比较痰湿体质冠心病中30例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和36例冠脉重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冠脉重度病变患者血浆TMAO、TG水平、吸烟史所占百分比、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脉重度病变患者血浆TMAO水平、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冠脉重度病变患者的血HDL-C水平明显低于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比较57例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和38例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TC、LDL-C水平以及家族史所占百分比高于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家族史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而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HDL-C水平低于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将前述57例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38例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后所得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TMAO水平、家族史、低HDL-C水平是非痰湿体质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8.比较非痰湿体质冠心病中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31例非慢性冠脉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MAO、BMI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慢性冠脉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比较非痰湿体质冠心病中40例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和17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浆TMAO、TC、TG、LDL-C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TC、TG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10.比较非痰湿体质冠心病中36例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和21例冠脉重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浆TMAO、血TC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血浆TMAO水平以及合并高血压所占百分比、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11.比较66例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和57例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TC、TG、BMI水平、吸烟史所占百分比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以及合并2型糖尿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12.将前述66例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57例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后所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TMAO水平是冠心病患者中痰湿体质的危险因素(P<0.05)。13.TMAO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氧化三甲胺对冠心病患者中痰湿体质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 0.711(95%CI:0.621~0.802,P<0.001),其中 TMAO 截断点为 6.71umol/L,敏感度0.712,灵敏度:0.614。结论:1.所观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冠心病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2.所观察的123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中医痰湿体质两者之间存在有一定相关性。3.所观察的123例冠心病中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4.冠心病痰湿体质患者,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血浆TMAO水平值得关注,其临床意义期待未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工作的开展。

闵梦宜[7](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文中提出背景: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人数越来越多,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更为常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可望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计564人。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NDM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和DM(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其中,DM组有303例,男183例,女120例,平均年龄67.03±10.92岁;NDM组有261例,男138例,女123例,平均年龄为63.28±8.67岁。搜集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冠脉造影、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DM组吸烟率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NDM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程度方面比较,DM组与N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较NDM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弥漫性病变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M组较NDM组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较ND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M组与NDM组并发症都以心力衰竭最常见,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M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中3支冠脉病变的的尿酸水平最高,2支冠脉病变的尿酸次之,1支冠脉病变的尿酸平均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DM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中3支冠脉病变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2支冠脉病变的同型半胱氨酸次之,1支冠脉病变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以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多见,心脏功能较差,血脂、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抽烟率较高。

张明帅,于曼,石现,张臻,林珊珊[8](2019)在《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其与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间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02例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0例)和无糖尿病组(15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GLU)、高血压病史及Gensini指数均高于无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无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Gensini指数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WBC及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UA、TG、TC、HDL-C、LDL-C、HbA1c、GLU、Hb、RBC、PLT、FIB、BMI、SBP及DBP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多见于多支病变,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张驰[9](2019)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和阴阳两虚络阻证型的分布情况,辨证特点及相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和阴阳两虚络阻各证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因素。3.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差异性。4.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和阴阳两虚络阻四种证型的冠状动脉病变差异性。5.应用心灵丸联合通心络胶囊,观察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研究方法研究一、研究二:开展回顾性研究,纳入自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对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基于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总结归纳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四种证型的辨证特点。(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四种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常见血脂血糖指标的相关性。(3)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ACS的影响因素,分组探讨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各证型患者发生ACS的影响因素。研究三、四:开展横断面分析,纳入自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形态表现角度比较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性。(2)将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证四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证型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3)各证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CS分为两组,比较各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与发生ACS的相关性。研究五:开展干预性研究,纳入自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于我院心血管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患者单盲。实验组给予心灵丸和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医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积分变化、热毒内盛络阻证积分变化,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接受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益气活血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和中医证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研究一:回顾性研究共分析统计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69例。所有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证候总计85种,共出现21375频次。中医症状以气短553例(82.66%)、胸闷527例(78.77%)最多见,舌象以舌质暗淡454例(67.86%)最多见,脉象以脉细弱366例(54.71%)最多见。中医基本证型以血瘀证416例(24.82%)、气虚证413例(24.64%)最多见。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基于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学说,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标准,本研究针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四个证型进行探讨:气虚血瘀络阻证(149例,27.5%)、气阴两虚络阻证(138例,25.5%)、热毒内盛络阻证(118例,21.8%)和阴阳两虚络阻证(137例,25.3%),共计542例。气虚血瘀络阻证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胸闷,自汗,舌质暗,舌体胖,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青曲,苔白,脉弦或结代。气阴两虚络阻证主要表现为胸闷痛,气短,乏力,口干,舌质淡,暗,苔少,苔干,脉细弱或沉涩。热毒血瘀络阻证主要表现为胸绞痛,头痛,发热,尿黄赤,口臭,口苦,口干,便秘,舌暗红,苔黄厚,苔腻,脉滑,脉数。阴阳两虚络阻证主要表现为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多尿,双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吸烟史比例高于气阴两虚络阻证,气虚血瘀络阻证的TC、LDL-C水平低于其他三组证型,气虚血瘀络阻证的TG水平低于阴阳两虚络阻证和热毒内盛络阻证;热毒内盛络阻证、阴阳两虚络阻证的Hb A1c水平高于气虚血瘀络阻证和气阴两虚络阻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TC、Hb A1c水平越高气虚血瘀络阻证发生率越小;有吸烟史患者气阴两虚络阻证可能性越小;吸烟史(P=0.008<0.05,OR=1.793)、TC水平(P=0.009<0.05,OR=1.744)是热毒内盛络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二:回顾性分析研究一中四组证型患者共542例。根据患者本次是否发生ACS分为两组,ACS组245例,非ACS组29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S组年龄大于非ACS组,ACS组的吸烟史、既往血运重建治疗史、高血压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比例高于非ACS组,ACS组TC、LDL-C、FBG水平高于非ACS组,非ACS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率、糖尿病神经病变率高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医证型是影响CAD合并T2DM发生ACS的相关因素,气虚血瘀络阻证(P=0.015<0.05,OR=1.934)、热毒内盛络阻证(P=0.000<0.05,OR=2.837)、阴阳两虚络阻证(P=0.010<0.05,OR=2.070)患者发生ACS的可能性较气阴两虚络阻证更大。此外,影响CAD合并T2DM患者发生ACS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有年龄(P=0.000<0.05,OR=2.554)、吸烟史(P=0.011<0.05,OR=1.665)、血运重建病史(P=0.009<0.05,OR=1.903)、高血压病史(P=0.015<0.05,OR=1.741)和T2DM病程(P<0.05)。各证型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不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络阻证发生ACS的危险因素是患者年龄(P=0.021<0.05,OR=2.674),吸烟史(P=0.012<0.05,OR=2.927),血运重建病史(P=0.044<0.05,OR=2.583)和高血压病史(P=0.036<0.05,OR=2.555);气阴两虚络阻证发生ACS的独立因素是年龄(P=0.000<0.05,OR=7.909);热毒内盛络阻证发生ACS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史(P=0.030<0.05,OR=3.105)和FBG水平(P=0.026<0.05,OR=3.149);阴阳两虚络阻证发生ACS的危险因素是年龄(P=0.015<0.05,OR=2.847)和FBG水平(P=0.006<0.05,OR=3.381)。研究三:横断面研究共分析统计冠心病患者210例,其中CAD合并T2DM组患者100例,单纯CAD组患者110例。CAD合并T2DM冠脉病变更重。CAD合并T2DM组GS总分高于CAD组(Z=2.094,P=0.036<0.05),CAD合并T2DM组GShigh比例高于CAD组,CAD合并T2DM组GSlow比例低于CAD组(?2=5.824,P=0.016<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影响CA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脉病变支数(P<0.05)、冠脉弥漫病变(P=0.001<0.01,OR=3.258)、高血压(P=0.003<0.05,OR=2.621)和高脂血症(P=0.003<0.05,OR=2.621)。研究四:研究三中CAD合并T2DM患者100例,根据证型分为四组:气虚血瘀络阻证30例(30.0%),气阴两虚络阻证24例(24.0%),热毒内盛络阻证23例(23.0%),阴阳两虚络阻证23例(23.0%)。各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气虚血瘀络阻证GS总分低于热毒内盛络阻证(Z=-3.640,P=0.002<0.05);气阴两虚络阻证GS总分低于热毒内盛络阻证(Z=-3.053,P=0.014<0.05);热毒内盛络阻证GShigh比例大于气虚血瘀络阻证(?2=-3.308,P=0.006<0.008)、大于气阴两虚络阻证(?2=-2.738,P=0.007<0.008);气虚血瘀络阻证冠脉病变支数小于阴阳两虚络阻证(?2=-3.498,P=0.003<0.008);气阴两虚络阻证冠脉病变支数小于阴阳两虚络阻证(?2=-3.387,P=0.004<0.008);气虚血瘀络阻证冠脉弥漫病变少于阴阳两虚络阻证(?2=17.835,P=0.000<0.008);气阴两虚络阻证冠脉弥漫病变少于阴阳两虚络阻证(?2=9.591,P=0.002<0.008)。各证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不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AD合并T2DM患者存在冠脉弥漫病变,则辨证为气虚血瘀络阻证可能性小;冠脉病变GS分级是CAD合并T2DM热毒内盛络阻证的危险因素(P<0.05);冠脉病变支数(P=0.046<0.05,OR=1.594)、冠脉弥漫病变(P=0.011<0.05,OR=6.685)是CAD合并T2DM阴阳两虚络阻证的危险因素。100例CAD合并T2DM患者根据是否为ACS分为两组:ACS组55人(55.0%),非ACS组45人(45.0%)。ACS组冠脉病变程度更重。ACS组GS总分高于非ACS组(Z=2.720,P=0.007<0.05),ACS组GSmid与GSlow比例大于非ACS组(?2=6.031,P=0.014<0.017);ACS组三支病变与单支病变比例大于非ACS组(?2=7.573,P=0.006<0.0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阴两虚络阻证ACS发生率高于阴阳两虚络阻证(?2=7.982,P=0.005<0.008)。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史(P=0.011<0.05,OR=3.060);冠脉病变支数(P=0.007<0.05,OR=4.806)是影响CAD合并T2DM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各证型发生ACS的危险因素不同。吸烟史(P=0.0012<0.05,OR=21.613)、脑卒中病史(P=0.041<0.05,OR=9.723)是影响CAD合并T2DM气虚血瘀络阻证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回旋支病变是影响CAD合并T2DM气阴两虚络阻证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P=0.009<0.05,OR=14.667);冠脉病变支数是影响CAD合并T2DM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P=0.029<0.05,OR=1.594);血运重建病史是影响CAD合并T2DM阴阳两虚络阻证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P=0.039<0.05,OR=2.962)。研究五:干预性研究纳入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入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给予心灵丸和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医治疗。治疗后实验组的心绞痛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5.192,P=0.023<0.05);实验组患者的热毒内盛络阻证候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21.696,P=0.000<0.05);治疗后实验组热毒内盛络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t=-2.117,P=0.039<0.05),治疗后实验组胸闷胸痛评分(t=-2.500,P=0.016<0.05)、便秘评分(t=-2.957,P=0.005<0.05)、舌苔黄厚腻评分(t=-6.015,P=0.000<0.05)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TC水平(Z=-4.317,P=0.000<0.05)、LDL-C水平(Z=-2.913,P=0.004<0.05)、FBG水平(Z=-2.454,P=0.014<0.05)下降率均大于对照组。将实验组根据热毒内盛络阻证候疗效分为有效、无效两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支数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未提示患者异常。研究结论基于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学说,CAD合并T2DM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四类证型,其中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心脉痹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改变。各证型的辨证特点不同。各证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同: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证血脂水平较低,热毒内盛络阻证、阴阳两虚络阻证的Hb A1c水平高于气虚血瘀络阻证和气阴两虚络阻证。吸烟史、TC水平是热毒内盛络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证型是影响CAD合并T2DM患者发生ACS的相关因素,气阴两虚络阻证发生ACS的可能性低于其他证型。此外,影响CAD合并T2DM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还有年龄、吸烟史、血运重建病史、高血压病史和T2DM病程。各证型患者发生ACS的危险因素不同,年龄和高血压病史是较为常见的危险因素。CAD合并T2DM患者比CA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更重,表现为GS评分更高,冠脉病变支数更多,冠脉弥漫病变发生率更高。CA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脉病变支数、冠脉弥漫病变、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络阻、热毒内盛络阻、阴阳两虚络阻各证型的冠脉病变程度不同:热毒内盛络阻证冠脉病变更重,表现在GS总分、GS分级更高;阴阳两虚络阻证冠脉病变更重,表现在冠脉病变支数更多、冠脉弥漫病变更多;气阴两虚络阻和气虚血瘀络阻证GS总分较低,冠脉病变支数较少,冠脉弥漫病变较少。CAD合并T2DM发生ACS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重,表现为GS总分高,冠脉病变支数多。应用心灵丸和通心络胶囊,以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益气活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能够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热毒内盛络阻证候,降低TC、FBG水平。胸闷胸痛、便秘、舌苔黄厚腻评分是热毒内盛络阻证的重要观测指标。

郭彬[10](2019)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患者术后的中医证候要素初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行PCI且临床资料完善的患者共121例,将病例资料数据录入SPSS20.0数据库。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82例(占67.8%)和糖尿病组39例(占32.2%)。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原始数据不满足t检验的条件可以用秩和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双向无序行×列的X2检验采用PearsonX2公式计算统计量。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从两组患者不同年龄阶段分布情况来看,非糖尿病组中女性患者在绝经前年龄发病率与同龄男性患者相比发病率低(P<0.05)。2.危险因素:两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及生化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3.冠脉病变特点:左主干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病变类型上A型病变、B型病变、C型病变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中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组中C型病变占患者的64.1%,非糖尿病组患者的C型病变占患者48.8%。4.中医证候要素: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中的血瘀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虚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中虚证的主要证候要素是阴虚证(92.3%)。痰浊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中的痰浊证多于糖尿病组。两组分布最为普遍的证候是血瘀证,均在90%以上。在糖尿病组中两证组合前三位是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非糖尿病组中两证组合前三位的是血瘀痰浊证>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糖尿病组中三证组合前三位的是气虚阴虚血瘀证>阴虚血瘀痰浊证>气虚阴虚痰浊证、气虚血瘀痰浊证;非糖尿病组中三证组合前三位的是气虚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浊证>阴虚血瘀痰浊证。从冠脉病变支数与冠脉病变特点的证侯要素分布情况来看,阴虚证在两组患者中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C型病变、B型病变中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气虚证在两组双支病变的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均在糖尿病组中的分布率较高。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中医证候主要是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初步阐明了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虚证以阴虚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证、阳虚证;单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虚证以气虚证为主,其次为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为两组患者的主要实证证候。

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基础资料收集
        2.2.2 根据冠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积分
        2.2.3 心率变异性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间基础特征比较
    3.2 三组间SOD、HRV指标、Gensini评分比较
    3.3 Gensini评分四分位数法分组分析
    3.4 Gensini评分、SOD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5 Gensini评分与各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
    3.6 ROC曲线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糖代谢状态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1.糖代谢异常
        1.1 定义及概述
        1.2 诊断及筛选
        1.3 与疾病的关系
    2.糖代谢异常引起冠脉病变的机制
        2.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2.2 凝血机制障碍,促进血栓形成
        2.3 脂类代谢障碍
        2.4 增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3.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3.1 糖尿病前期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3.2 糖尿病对冠脉病变的影响
        3.3 糖代谢状态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影响
        3.4 糖代谢异常与冠心病预后
    4.低血糖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5.应激性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6.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及相关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胸痹合并消渴的中医诊断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冠状动脉造影
    1.3 方法
        1.3.1 基本资料收集
        1.3.2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病人性别、病程比较
    2.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2.2.1 各狭窄程度支数分布
        2.2.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病例数分布
    2.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比较
3 讨 论

(3)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4)糖代谢异常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简写索引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诊断标准
        2.2.1 冠状动脉病变原位进展的定义
        2.2.2 其他诊断标准
    2.3 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收集
    2.4 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资料收集与分析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研究主体
    3.2 病史及辅助检查描述与分析
    3.3 基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危险因素交互分析
        3.3.1 糖代谢异常的分类及其与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关系
        3.3.2 性别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影响
        3.3.3 低密度脂蛋白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影响
        3.3.4 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影响
        3.3.5 肾功能异常与糖代谢异常状态的关系及其对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的影响
    3.4 两组患者的病变特征和定量分析结果比较
    3.5 以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为临床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3.5.1 基于二元logistics回归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风险多因素分析
        3.5.2 基于LASSO回归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风险多因素分析
    3.6 基于餐后2 小时血糖达标情况的匹配倾向性分析
        3.6.1 匹配倾向性分析的定义及目的
        3.6.2 初步筛选混杂因素
        3.6.3 匹配倾向性分析倾向得分分布及分析
        3.6.4 匹配倾向性分析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附录1 匹配倾向性分析R语言代码
    附录2 LASSO回归R语言代码
8、致谢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工作经历
10、临床医学专业(4+4)学位论文要求

(5)西宁地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
        2.4.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2.4.2 冠心病诊断标准
        2.4.3 高血压诊断标准
    2.5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5.1 一般资料采集
        2.5.2 生化指标采集与测定
        2.5.3 冠脉造影术
        2.5.4 超声心动图检查
        2.5.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3.1.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一般资料比较
        3.1.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3.1.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比较
        3.1.4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3.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A1c、糖尿病病程与临床资料的比较
        3.2.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HbA1c与临床资料的比较
        3.2.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病程与临床资料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流行病学特点
    4.2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病变特点
    4.3 吸烟与糖尿病心血管危险
    4.4 高血压与糖尿病心血管危险
    4.5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心血管危险
    4.6 高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危险
    4.7 HbA1c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危险
    4.8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变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糖尿病与心血管危险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6)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研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氧化三甲胺水平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冠心病中医学研究
        1.1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2 中医学治疗对冠心病的进展
    2. 冠心病现代医学研究
        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2.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2.3 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评价标准
    3. 中医学痰湿体质历史沿革
        3.1 中国古代医家对体质的认识
        3.2 现代中医体质学说
        3.3 痰湿体质的体质特征
        3.4 痰湿体质的指标客观化研究进展
    4. 胸痹心痛与痰湿体质的相关性
        4.1 古代中医学对胸痹心痛与“体质”关系的认识
        4.2 痰湿体质为冠心病的好发体质之一
    5. 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痰湿体质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5.1 肠道菌群的研究概述
        5.2 肠道菌群与痰湿体质相关性
        5.3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在冠心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数据采集及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情况
    2.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1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2.2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比较
        2.3 痰湿体质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痰湿体质冠心病中不同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比较
        3.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慢性冠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3.2 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和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3 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和冠脉重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4. 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4.1 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4.2 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与非痰湿体质非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比较
        4.3 非痰湿体质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 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中不同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比较
        5.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慢性冠脉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5.2 冠脉单支病变患者和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5.3 冠脉轻度病变患者和冠脉重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6.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和非痰湿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6.1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和非痰湿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比较
        6.2 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和非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血浆TMAO水平比较
        6.3 冠心病患者痰湿体质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6.4 氧化三甲胺的ROC曲线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痰湿体质与氧化三甲胺的相关性分析
    2. 冠心病与氧化三甲胺的相关性分析
    3. 冠心病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与氧化三甲胺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
    2.方法和观察指标
    3.诊断标准
    4.冠状动脉造影
    5.分组
    6.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见表3-1、3-2)
    2.危险因素比较(见表3-3)
    3.DM组与NDM组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见表3-4)
    4.DM组与NDM组心功能的比较(见表3-5)
    5.DM组与NDM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比较(见表3-6)
    6.DM组不同病变支数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见表3-7)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八、致谢

(8)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变血管支数及受累血管情况
    2.3 Gensini评分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进展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临床治疗
    四、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认识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
    一、“络风内动”病机学说研究进展
    二、基于络病相关学说认识冠心病和糖尿病
    三、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CAD合并T_2DM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2 中医证候信息分布
        3 中医证候证型聚类分析
        4 一般临床资料与中医证型的单因素分析
        5 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单因素分析
        6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单因素分析
        7 各证型患者内科治疗情况比较
        8 各证型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较
        9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客观指标与中医证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1 CAD合并T_2DM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2 CAD合并T_2DM中医各证型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二 CAD合并T_2DM气虚血瘀络阻证、气阴两虚络阻证、热毒内盛络阻证和阴阳两虚络阻证与ACS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4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一般病例资料与AC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 血脂水平与AC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3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AC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AC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5 中医证型与ACS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6 中医辨证分型与ACS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7 各证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ACS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1 CAD合并T_2DM患者发生ACS的相关危险因素
        2 CAD合并T_2DM各证型患者发生ACS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
研究三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入选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CAD合并T_2DM和CAD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 CAD合并T_2DM和CAD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比较
        3 冠脉病变程度与CAD合并T_2DM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研究四 CAD合并T_2DM气虚血瘀络阻证、气阴两虚络阻证、热毒内盛络阻证和阴阳两虚络阻证与冠脉病变及发生ACS的相关性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入选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CAD合并T_2DM各证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2 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CAD合并T_2DM患者冠脉病变和中医证型与发生ACS的相关性分析
        4 气虚血瘀络阻证患者冠脉病变与ACS的相关性分析
        5 气阴两虚络阻证患者冠脉病变与ACS的相关性分析
        6 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冠脉病变与ACS的相关性分析
        7 阴阳两虚络阻证患者冠脉病变与ACS的相关性分析
    三、讨论
        1 CAD合并T_2DM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2 CAD合并T_2DM冠脉病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3 CAD合并T_2DM中医证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五 心灵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热毒内盛络阻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入组要求
        3.研究方法
        4.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评分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热毒内盛络阻证候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6 热毒内盛络阻证候临床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7 两组患者安全性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患者术后的中医证候要素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1. 古代医家的认识
        2. 现代医家的认识
        3. 治疗方面
        4. 动物实验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的研究概况
        2. 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概况
        3. 临床特点
        4. 冠脉病变特点
        5. 介入治疗研究状况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生化检查与冠脉病变情况
    3. 舌象与脉象
    4. 中医证候要素
讨论
    1. 相关危险因素
    2. 冠脉病变情况
    3. 舌象脉象的分布
    4. 中医证候要素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氧化应激对冠脉病变的影响[D]. 陈晓琴. 扬州大学, 2021(02)
  • [2]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J]. 邵正斌,黄平,夏铭蔚,梁国庆,戚先伟,左强,戴小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01)
  • [3]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4]糖代谢异常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进展中的作用[D]. 刘圣均.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西宁地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和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 马文岩. 青海大学, 2020(02)
  • [6]基于肠道菌群学说探研痰湿体质冠心病患者氧化三甲胺水平的临床意义[D]. 徐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D]. 闵梦宜.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5)
  • [8]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J]. 张明帅,于曼,石现,张臻,林珊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20)
  • [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张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PCI患者术后的中医证候要素初步分析[D]. 郭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