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剖宫产有关因素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孙义,超群,李洲倩,郭欣[1](2022)在《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郑州地区的剖宫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地区21所助产机构(其中市区机构3所,县城机构6所,乡镇机构12所)在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的产后42 d复诊产妇为调查对象进行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剖宫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效回收1 825份调查问卷,产妇年龄20~45岁;产检次数2~14次,平均(7.36±3.02)次;初产妇810名(44.38%),经产妇1 015名(55.62%);自然受孕1 634名(89.53%),辅助生殖191名(10.47%);有不良孕产史496名(27.18%)。1 825名产妇中有719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3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有年龄越大(OR=4.289)、文化程度越高(OR=1.570)、城市户籍(OR=2.083)、市级及以上分娩医院(OR=3.184)、孕前BMI≥28.0 kg/m2(OR=1.984)、经产妇(OR=0.260)、受孕方式为辅助生殖(OR=1.496)、不良孕产史(OR=2.465)、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OR=11.314)以及孕检次数≥8次(OR=2.203)。结论郑州市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和推广自然分娩方式,并针对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陶丽杰,贺琰[2](2021)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调查和干预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病因调查,总结干预对策,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对策,提升剖宫产孕妇分娩安全水平。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产妇1 13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产妇均于术后24 h开始观察并随访至出院后42 d,观察产妇是否出现产后晚期出血。根据产妇是否发生术后晚期出血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1 110例和晚期出血组20例。制定可能影响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病因指标调查方案,收集整理两组患者调查因素并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病因为与晚期出血相关的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进行危险病因分析。总结剖宫产晚期出血干预对策及预后情况,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措施。结果 (1)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率为1.77%,出血量为(613.27±64.13)ml,产后出血时间(7.13±1.38)d;(2)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相关因素:产妇年龄、合并子宫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凝血功能障碍、急诊剖宫产、胎盘剥离面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子宫复旧不全、胎盘息肉、子宫下段横切口、宫内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宫颈疾病及手术时机(P<0.05);(3)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胎盘残留、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裂开及合并宫颈宫腔疾病为剖宫产术后产后晚期出血的高危因素。(4)20例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均针对病因予以干预,均有效止血。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与术中处理和术后康复干预措施不足关系较为密切,围术期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全面综合评估,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干预方案,降低产后晚期出血风险,提高产妇产后康复水平。
刘苗苗,梁心瑚,黄志坚[3](2021)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剖宫产瘢痕妊娠复发情况,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7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24例,复发率13.48%。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后复发孕妇分型为Ⅰ型1例(4.17%),Ⅱ型16例(66.67%),Ⅲ型7例(29.17%)。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后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在体重指数、孕囊体积、首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年龄、贫血、孕次、剖宫产次数、早孕期阴道流血、流产次数、胎盘粘连史、胎盘早剥史、治疗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上次剖宫产时间、盆腹腔手术史、前置胎盘史、胎盘植入史、人工胎盘剥离术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剖宫产次数>2次、流产次数>2次、治疗方式选择均是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高,危险因素包括首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分型、剖宫产次数>2次、流产次数>2次、治疗方式选择,应予以个体化的治疗与预防举措。
李雄英,胡娟,童巧李,严玲红,徐冰玢[4](2021)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结局,并采集所有产妇临床数据(包括入院子宫颈评分、分娩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判断上述指标对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149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产妇中,成功106例(71.14%),其中自然分娩占94.34%,产钳助产占5.66%;失败43例(28.86%),其中转急诊剖宫产指征中胎位异常占20.93%,胎儿窘迫占30.23%,子宫下段压痛疑似先兆子宫破裂(术中未发现瘢痕破裂)占13.95%,因试产过程中惧怕疼痛强烈要求实施剖宫产(宫口开大均低于4 cm)占25.58%,产程异常占9.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与分娩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入院子宫颈评分、既往自然分娩史、临产入院、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年龄(OR=0.924,95%CI=0.872~0.979)、妊娠前体质指数(OR=0.918,95%CI=0.850~0.991)、入院子宫颈评分(OR=1.294,95%CI=1.131~1.480)、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3.152,95%CI=2.023~4.911)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入院子宫颈评分、分娩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656、0.773、0.710。结论入院子宫颈评分、分娩年龄、妊娠前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黄琬苹[5](2021)在《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对各种针灸疗法的防治效果进行排序,并评出最优选择,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优化方案。方法:对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CBM)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6月。根据已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 Risk-of-Bias tool(ROB 2.0)对进行文献风险偏倚评估评价。采用STATA和OpenBUGS进行干预网络图的绘制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章129篇,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防治、术后疼痛的治疗、术后缺乳的预防、术后出血的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治疗等6个方面,共7项结局指标经行了研究。(1)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10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艾灸、电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按摩。(2)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一共包含了5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针刺、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联合疗法。(3)术后24hVAS评分(治疗术后疼痛):一共包含了 7种干预措施:西药、假针刺、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单一疗法最好的是电针。(4)泌乳始动时间(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针灸联合疗法、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按摩、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针灸联合疗法、穴位埋线。(5)术后24h泌乳量评分(预防术后缺乳):一共包含了 5种干预措施: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耳穴压豆、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穴位按摩、穴位敷贴、针灸联合疗法。(6)术后24h出血量(预防术后出血):一共包含了 4种干预措施: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穴位敷贴、西药。疗效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其次是艾灸。(7)术后尿潴留有效率(治疗术后尿潴留):一共包含了 8种干预措施: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针灸西药联合疗法、艾灸、耳穴压豆、西药、常规护理。疗效排名前三的干预措施依次是:针灸联合疗法、穴位注射、电针。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促进胃肠排气,预防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佳单一疗法是穴位埋线;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也是针灸联合疗法;缩短泌乳时间的最佳方案是穴位按摩,增加泌乳量最佳的也是穴位按摩;治疗术后疼痛最佳的选择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预防术后出血,效果最好的是针灸西药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艾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最佳选择是针灸联合疗法,最好的单一疗法是穴位注射。在某项具体指标上,联合疗法不一定仍获得叠加效应,具有更好的疗效。由于文章质量、临床研究的局限性和针灸疗法的复杂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黄瑜[6](2021)在《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及VSD技术在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poor abdominal incision healing,PAIH)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治疗剖宫产后PAIH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改善PAIH的相关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0年0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产妇7630例,统计PAIH发生率;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机筛选相同例数的对照组,比较PAIH组(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与对照组(同期行剖宫产,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剖宫产术后PAIH的影响因素。2.筛选福建省立医院产科2017年09月至2020年09月剖宫产术后PAIH产妇62例,随机分为VSD组及对照组。VSD组20例采用VSD技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比较两组PAIH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换药次数。对两组PAIH产妇在剖宫产术后第3、7、11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比较,以评价VSD技术的临床疗效。比较VSD组和对照组PAIH产妇剖宫产术后第3、7、11天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此初步阐释VSD技术改善手术切口愈合机制。结果:1.763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中98例发生术后PAIH,PAIH发生率为1.28%;PAIH多于术后第5天(2~6天)发现;PAIH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试产(OR=3.765,P=0.029)、高糖化血红蛋白(OR=2.041,P=0.033)及妊娠期中重度贫血(OR=2.224,P=0.033)是剖宫产术后PAIH的独立危险因素。2.VSD组剖宫产术后住院时间12.10±2.40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5.38±3.8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8,P=0.001);VSD组住院费用18399.44±4421.67元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6.27±4348.3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4,P<0.001);VSD组术后换药5.70±1.34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2.81±4.0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1,P<0.001)。VSD组和对照组PAIH产妇术后第3天的VAS分别为5.50±1.10分及5.88±1.04分,无统计学差异(P=0.191);VSD组术后第7天的VAS2.70±0.87分显着低于对照组4.50±0.94分,有统计学差异(t=7.028,P<0.001);VSD组术后第11天的VAS 1.45±0.51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98±0.64分,有统计学差异(t=9.293,P<0.001)。VSD组和对照组PAIH产妇术后第3天血清VEGF、PDGF、IL-1β、hs-CRP水平均无显着差异(P>0.05)。VSD组术后第7天血清VEGF119.09±18.97 ng/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08.87±15.40 ng/L(P=0.027);VSD组术后第11天血清VEGF 144.68±15.07 ng/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26.33±14.89 ng/L(P<0.001)。VSD组术后第7天血清PDGF 51.49±4.67 ng/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7.74±5.30 ng/L(P=0.009);VSD组术后第11天血清PDGF 60.88±6.56 ng/L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3.87±6.78 ng/L(P<0.001)。VSD组术后第7天血清IL-1β1.86±0.54ng/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82±1.19 ng/L(P<0.001);VSD组术后第11天血清IL-1β0.74±0.57 ng/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56±0.87 ng/L(P<0.001)。VSD组术后第7天血清hs-CRP 4.29±0.97 mg/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73±1.56 mg/L(P<0.001);VSD组术后第11天血清hs-CRP 1.68±1.02 mg/L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66±2.21 mg/L(P<0.001)。结论:1.剖宫产后瘢痕子宫试产、高糖化血红蛋白及妊娠期中重度贫血是剖宫产术后PAIH的独立危险因素。2.VSD技术可能通过提高血清VEGF和PDGF水平及降低血清IL-1β和hs-CRP水平,促进剖宫产术后PAIH患者切口愈合。3.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试产、高糖化血红蛋白及妊娠期中重度贫血的剖宫产产妇。
葛凡[7](2021)在《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联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对我院2015-2019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且分娩孕龄≥28孕周、活胎、非因胎儿畸形引产的1785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分娩孕龄、产次、临产方式、胎位、胎儿数量、引产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等。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分为第1-10组),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布情况。最终所有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5-2019年内我院总剖宫产率从53.4%下降至41.9%,但总体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年内初产妇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2019年内我院阴道助产技术使用率(阴道助产产妇例数/经阴道分娩产妇总例数)仅为0.1%。3、第1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自然临产组)和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a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引产临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产妇构成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剖宫产率变化与该组剖宫产率变化相关性最大(r=0.995,P<0.05)。5、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第5组)产妇人群中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在26.4%-39.7%之间,对剖宫产率贡献最大;单胎臀位妊娠组、多胎妊娠组、单胎斜位或横位组(第6、7、8、9组)产妇人群构成比相对稳定,对总剖宫产率变化影响不大;单胎头位早产组(第10组)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为10.6%(877/8264),该组首要剖宫产手术指征为剖宫产术分娩史。6、引产失败及剖宫产术分娩史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其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巨大儿、脐带因素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人群特征的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差异明显。2、为控制剖宫产率,临床重点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产妇,即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及单胎头位早产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目前产科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3、联合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类法对于往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剖宫产率的研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罗树志[8](2021)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初产妇825例,依据是否愿意并实际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分娩镇痛组(EA组,410例);未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C组,415例)。其中分娩镇痛组(EA组)根据产妇分娩结局,又分为两组:剖宫产组(36例)和顺产组(374例)。采用Student’s 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探索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果(1)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为8.78%(n=36),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12.05%(n=50),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方位异常(52.78%)、胎儿窘迫(27.78%)、产程时间异常(8.33%)、社会因素(5.55%)和其它(5.55%);对照组的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56.0%),社会因素(26.0%),胎方位异常(16.0%)和其它(2.0%);分娩镇痛组社会因素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5.6%vs 26.0%,p<0.05),胎儿窘迫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7.8%vs 56.0%,p<0.01),胎方位异常指征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52.8%vs 1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分娩镇痛组总产程时间、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M(P25~P75)分别为557.5(449.5~686.5)min、490.0(390.0~620.0)min、52.5(38.0~77.3)min,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406.0(318.5~519.5)min、360.0(275.0~460.0)min、39.0(24.5~6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器械助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5minApgar评分≤7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会阴侧切率(18.72%vs 10.96%,p<0.01)、产程中导尿发生率(47.8%vs 15.9%,p<0.01)、产间发热发生率(8.05%vs 1.93%,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4.88%vs 1.69%,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组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肌力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和顺产组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产BMI、新生儿体重、药物/时间比、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1.005(1.002-1.008),p<0.001],疼痛变异度[3.680(1.987-6.814),p<0.001]是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结论(1)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疼痛,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2)硬膜外分娩镇痛和第一、二产程时间延长有关,但不影响母婴结局;(3)镇痛时间、疼痛变异度是分娩镇痛产妇经阴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
严艳[9](2021)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自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各城市普遍在40%以上,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0%~15%。疼痛作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型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临床上认为除了镇痛药物,正确的健康教育也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目的调查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探讨传统健康教育和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的干预效果,以提高其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方法1.现状调查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7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2.类实验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0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围术期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产妇在接受术后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外,同时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两组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得分、疼痛评分、自控镇痛泵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双人核对。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编制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行为共43个条目。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41,重测信度为0.80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现状调查378例剖宫产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分别为(36.35±1.94)分、(39.49±0.67)分、(31.13±0.94)分和(107.09±2.80)分。影响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总分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副反应、子女情况(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540和0.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类实验研究306例剖宫产产妇干预一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和KAP总得分四个维度均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产妇术后VAS得分、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相关知识、信念、行为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同时,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有子女、月收入水平高且有副反应的产妇知信行水平高。3.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
吴仲然[10](2021)在《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一般特点、试产情况及妊娠结局,为规范管理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VBAC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取试产成功的225例产妇作为VBAC组,再将VBAC组根据是否使用分娩镇痛分为VBAC1组(使用分娩镇痛),VBAC2组(未使用分娩镇痛),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149例作为对照组,分为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分析各组产妇的一般特点、试产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另外收集了16例试产过程中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VBAC组的孕周小于初产妇组及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年龄、孕次、体重指数高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经产妇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BAC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产妇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VBAC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均小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均大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第三产程时长与初产妇组及经产妇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VBAC组产时干预率及分娩镇痛率低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高于初产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时干预率略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盘早剥率等并发症与初产妇组及经产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VBAC1组与VBAC2组在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1组总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小于VBA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VBA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初产妇组及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率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本研究收集了16例中转剖宫产者,中转手术的原因有头盆不称、产程停滞、不能耐受分娩痛、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术前一例怀疑先兆子宫破裂者术中证实为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余15例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均无不良反应。结论:VBAC组产妇的分娩孕周较小,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产时干预措施较少,产程时间介于初产妇与经产妇之间,试产过程中可综合考虑后给予分娩镇痛,VBAC试产并未增加母婴不良结局。产房内应设有手术室,做好急诊剖宫产的准备,以及助产士、临床医师、新生儿科医生的相互合作,保证母婴安全。
二、影响剖宫产有关因素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剖宫产有关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剖宫产现况 |
2.3 剖宫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4 剖宫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调查和干预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制订可能影响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因素观察指标方案[7-8] |
1.2.2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
1.2.3 相关因素数据测评、收集整理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情况 |
2.2 影响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相关因素分析 |
2.3 影响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2.4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干预对策和预后情况 |
3 讨论 |
(3)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情况 |
2.2 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的基线资料分析 |
2.3 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2.1 试产过程管理方案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分析 |
2.2 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单因素分析 |
2.3 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入院子宫颈评分与临床特征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率的预测价值 |
3 讨论 |
(5)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文献检索 |
1.1 检索数据库 |
1.2 检索词 |
1.3 检索策略 |
1.4 检索时间 |
1.5 文献筛选 |
1.6 数据提取 |
1.7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风险偏倚评估 |
2.4 干预措施网络图 |
2.5 网状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西医认识 |
3.2 中医认识 |
3.3 纳入特征与质量评估 |
3.4 穴位分析 |
3.5 干预分析 |
3.6 局限性分析 |
3.7 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及VSD技术在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剖宫产术后PAIH影响因素研究 |
2.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的临床应用研究 |
结果 |
1.剖宫产术后PAIH影响因素 |
2.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的临床疗效 |
3.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的作用机制 |
讨论 |
1.剖宫产术后发生PAIH的影响因素探讨 |
2.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临床疗效分析 |
3.VSD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PAIH促进愈合机制探讨 |
4.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相关定义 |
2.2.3 质量控制 |
2.2.4 伦理审查 |
2.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产妇基本情况及产科相关特点 |
3.2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产妇特征构成比变化 |
3.3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剖宫产率比较 |
3.4 Robson十分类各组产妇剖宫产率变化 |
3.5 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1 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2 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无剖宫产术分娩史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5.3 单胎头位早产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
3.6 剖宫产手术前后巨大儿预测准确率变化 |
3.7 引产产妇的引产指征变化 |
第4章 讨论 |
4.1 基本情况分析 |
4.2 产妇人群特征分析 |
4.3 产妇剖宫产率变化整体分析 |
4.4 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整体分析 |
4.5 Robson十分类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层分析 |
4.5.1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剖宫产率 |
4.5.2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组剖宫产率 |
4.5.3 控制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 |
4.6 展望与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头位分娩评分法 |
附录二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
附录三 新旧产程标准的比较 |
综述 Robson剖宫产十分类法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
3.3 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的比较 |
3.4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
3.5 两组产妇产程中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的比较 |
3.6 分娩镇痛产妇中剖宫产组与顺产组单因素分析 |
3.7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4.2 分娩镇痛产妇中转剖宫产相关因素结果分析 |
4.3 分娩镇痛影响剖宫产指征和产程时间的机制讨论 |
4.4 局限性和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镇痛方法及对产妇分娩结局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第二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1 研究方法 |
2 预调查 |
3 结果 |
4 预调查结果 |
5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6 讨论 |
第三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干预效果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入组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三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VBAC组与两对照组产程时长的比较 |
3.3 VBAC组与两对照组分娩情况的比较 |
3.4 VBAC1 组与VBAC2 组母婴情况比较 |
3.5 VBAC组与两对照组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
3.6 阴道试产失败者母婴情况 |
4 讨论 |
4.1 TOLAC 率及VBAC 率的影响因素 |
4.2 TOLAC过程中应用缩宫素的安全性 |
4.3 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在TOLAC中的应用 |
4.4 VBAC组产妇的产程特点 |
4.5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分娩镇痛及在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影响剖宫产有关因素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郑州地区产妇剖宫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孙义,超群,李洲倩,郭欣. 华南预防医学, 2022(01)
- [2]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调查和干预对策分析[J]. 陶丽杰,贺琰.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9)
- [3]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分析[J]. 刘苗苗,梁心瑚,黄志坚. 中国性科学, 2021(08)
- [4]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临床价值[J]. 李雄英,胡娟,童巧李,严玲红,徐冰玢.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2)
- [5]针灸防治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 黄琬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及VSD技术在治疗中的作用[D]. 黄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 葛凡. 扬州大学, 2021(02)
- [8]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D]. 罗树志. 山东大学, 2021(12)
- [9]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 严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初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D]. 吴仲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