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海水养殖

日本的海水养殖

一、日本的海水养殖业(论文文献综述)

张守都,李友训,姜勇,田敬云,刘学庆,赵喜喜,马健,苏文,胡建廷[1](2021)在《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文中指出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蛋白质供给、粮食安全保障和带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技术体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文章通过梳理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轨迹,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厘清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的路径对策建议,即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现代海洋种业、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等。

徐姣姣[2](2020)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文中提出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最为关切的两大主题,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中海洋渔业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沿海地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海水养殖业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地理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因此探究海水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整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概述了海水养殖业的六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然后基于经济学角度,结合产业集聚、区位论等理论,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四个指标分析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分布不均衡。藻类集聚现象最强,其次为贝类、甲壳类和鱼类海水养殖;(2)鱼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和山东省;甲壳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和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和广东省;藻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和浙江省;(3)海水养殖产业南北差异明显,鱼类和甲壳类主要集聚在南方省市,贝类和藻类主要集聚在北方省市。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对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经济核算、生产要素和加工与贸易方面的关联度较高。其中渔业经济产值影响因子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生产要素中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海洋渔业养殖人员数量;加工与贸易中水产品进出口和加工产品产量也是海水养殖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海水养殖规模较大的省市建议提高单产量,不能一味的扩大养殖面积;利用空间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升级;优化海水养殖模式,提高单产生态效率;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吴丹妮[3](2020)在《典型海湾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布特征及污染预警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近海生态系统影响的不断加剧,有害藻华在世界各地近海发生的频率、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加,部分有害藻产生的海洋藻毒素对近海水生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趋加重。目前,已发现的海洋藻毒素已达几百种,其中脂溶性藻毒素(LMATs)约占海洋藻毒素的90%;LMATs不仅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伤害,还能在贝类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人体中毒。21世纪以来,在近海水环境中发现的LMATs种类逐渐增多,LMATs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然而,关于近海重要养殖海湾水生环境中LMATs的组成、浓度、来源、时空变化规律的系统调查研究仍较少,LMATs在水生环境中的相分配规律也未探明。对海洋养殖环境中的多种LMATs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和早期预警,是防控养殖贝类LMATs污染的有力途径,然而,我国目前仍缺乏有效的LMATs污染风险早期预警方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我国典型养殖海湾—胶州湾为研究靶区,对胶州湾水生环境中的LMATs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对我国近海养殖环境LMATs污染全面监测和污染风险早期预警技术进行了探究。具体内容如下:为了阐明胶州湾水环境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化学多样性和时空分布格局,采用固相萃取技术(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胶州湾春、夏、秋、冬季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LMATs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存在大田软海绵酸毒素(OA)、鳍藻毒素-1(DTX1)、鳍藻毒素-2(DTX2)、米氏裸甲藻毒素(GYM)、罗环内酯毒素-1(SPX1)、扇贝毒素-2(PTX2)及其酸式结构PTX2 SA、扇贝毒素-11(PTX11)等多种溶解态和颗粒态LMATs,其中OA为溶解态LMATs的主要成分,而PTX2为颗粒态LMATs的主要成分。溶解态LMATs的总浓度占比(平均97.50%)远高于颗粒态(平均2.50%),表明LMATs在胶州湾水生环境中主要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各种溶解态LMATs在不同季节的总浓度范围为4.16 ng/L~23.19 ng/L,平均浓度13.35 ng/L。夏季溶解态LMATs的平均浓度最高(16.71 ng/L),春季颗粒相中分配的LMATs最多,而秋季LMATs的种类最丰富,说明季节变化对近海半封闭式养殖海湾水生环境中LMATs的组成、浓度和相分配有较大影响。胶州湾海水中LMATs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和湾口浓度较高,东部浓度相对较低的特点。在胶州湾的浮游植物样品中观察到Dinophysis acuminata、D.fortii和Prorocentrum minimum等常见脂溶性藻毒素产毒藻,为胶州湾水生环境中LMATs的潜在来源。针对近海养殖环境海洋藻毒素污染监测和预警技术发展滞后的问题,采用HPLC-MS/MS技术,建立了一种针对浮游植物中6类典型LMATs进行轮廓分析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一种对近海养殖区常见LMATs进行早期监测和风险预警的新技术。该方法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2.66%~11.93%)和回收率(70.28%~113.24%),对浮游植物中的各种常见LMATs能准确同步测定。随后,将该方法用于胶州湾和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中LMATs的综合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清楚地展示水生环境中LMATs组成和浓度的时空变化,说明该方法是全面监测近海养殖环境中各类LMATs污染的有效方法。此外,为了早期预防养殖环境LMATs污染,提出了基于浮游植物LMATs轮廓进行预警的思路,通过对中国近海3个典型养殖海域大量浮游植物样品LMATs浓度结果的统计分析,初步设定了中国近海养殖区LMATs污染风险预警“警戒值”:低风险为0~399ng/g,中等风险为400 ng/g~4999 ng/g,高风险为≥5000 ng/g。本研究首次基于浮游植物毒素轮廓对多类LMATs进行同步监测和预警,为近海养殖区海洋藻毒素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王博睿[4](2020)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海水养殖环境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海水养殖年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但是相关从业人员盲目地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对海水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不足,导致养殖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各类水产病害的频发,养殖产量骤降,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通常凭借肉眼观察、经验判断以及定时定点采样的方式对养殖环境进行分析,费时费力且难以反映整个养殖区域的环境状况。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对养殖区环境进行综合地分析,找出主要的环境问题,从而为养殖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降低养殖风险,使海水养殖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本文基于对一系列大数据技术的研究,结合海水养殖业实际的业务需求,设计了以Hadoop为核心的海水养殖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对海量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最终给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化支持。针对海水养殖环境复杂、影响因素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粒子群算法和BP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海水养殖水质分析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来改进BP神经网络,最终实现科学分析海水养殖水质的目标;此外,为了进一步地挖掘养殖环境和养殖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提出了以平均影响值、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海水养殖产量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各类环境数据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找到养殖环境和养殖产量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而实现对养殖产量的预测。并将上述研究模型融入到海水养殖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结合先进的分布式架构设计理念和优秀的软件开发技术,对平台的具体功能进行了实现。海水养殖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有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源,发掘出其中的潜在价值,为海水养殖环境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促使我国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

高旭东[5](2019)在《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文中认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000.70万吨,占水产养殖业总产量31.04%,同比增长4.26%,超过了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海水养殖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维护沿海经济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7年各种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98亿元,对于海水养殖保险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收益等突发灾难仍缺乏相应保障。因此推进现代海水养殖保险的长期可持续运行不但是保险公司产品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更是全社会各界利益共同的趋向。因此,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海水养殖产品在不同海水养殖区域的损失程度及养殖风险给予等级评估及区划,并利用精算技术对海水养殖保险的纯保险费率进行厘定,力求实现我国海水养殖业费率制度的革新,使其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本文根据精算评估原理,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机理,对中国海水养殖业进行了全面的数量分析及模型研究,希望为中国海水养殖保险业的发展及提高国民经济水平贡献一份技术力量。文章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及区域产量保险费率分区为研究核心,一共分为七个章节依次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了引言,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及问题,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费率厘定和费率分区及结论等六部分主要内容。具体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引言。以海水养殖保险为研究主线,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详细梳理了海水养殖保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并以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模式、补贴政策、供给与需求等核心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文献汇总与阐述。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详实的汇总,并形成了研究思路的逻辑技术框架图。最后,说明了全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本文的实际借鉴作用。第二部分对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海水养殖业的基本介绍,引出了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并客观地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包括: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等。要深入研究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必须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这些与海水养殖保险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为全文的深入分析及探索奠定了殷实的根基。第四部分是对海水养殖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的探讨,即文章第4章和第5章。首先,对海水养殖产业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运用HP滤波模型对海水养殖单产趋势进行了拟合,并使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对风险进行了有效评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地区分类别的对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及风险损失率进行了计算。最后,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理论为基础,遵循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运用指标体系法及聚类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风险区划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海水养殖风险的区划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出各海水养殖区域风险水平的差异。第五部分为文章的核心章节之一。在第6章中,以保险费率精算厘定的风险分散理论及等价交换原则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的精算模型为核心进行深入研究,从费率厘定的正态分布法、实际生产历史法、经验费率法三个模型入手回顾了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并对传统模型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介绍及评述。最后,在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保险费率厘定的新方法——DPAR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随后分别利用HP滤波法下的经验费率法、HP滤波法下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和DPAR模型法计算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纯费率,文章选择第二种方法作为后续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调整以及费率分区的基础,并给出调整后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以及基于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的费率分区。第六部分对应本文第7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给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首先在于量化了海水养殖风险的大小,为更科学地区域划分和费率厘定及分区打好基础;二是建立了海水养殖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此为根据进行了风险区划;三是引入DPAR模型法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计算;四是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给出了费率分区的方法和结果。

李豫皖[6](2019)在《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以来,农业绿色发展一直被摆到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水产养殖是沿海城市农业发展的“主业”之一,是实现保供给、促增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手段。未来,水产养殖必然是走绿色发展之路。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其产品远销海外,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在湛江海水养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水产品质量不达标、海水养殖模式落后等问题。因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改善湛江养殖环境,转变养殖观念,对湛江的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以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产业代谢理论为支撑,对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概念进行界定,重点分析了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现状,并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推动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全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背景、意义进行具体阐述,同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概况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主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及现状;第四部分,主要是用熵值法对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当前湛江海水养殖发展现状进行问题分析;第六部分,是根据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议。

王波,翟璐,韩立民[7](2018)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文中研究表明"蓝色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产业发展动态、管理制度、组织体系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有效方法及措施,基于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经验,中国应该从资源养护、制度完善、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推进中国"蓝色粮仓"建设进程,为有效发挥"蓝色粮仓"的粮食保障功能提供新动力。

陈杨航[8](2017)在《渤海湾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关键种种间关系的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扇贝养殖海域中,浮游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一方面,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生产者和能量的主要转换者,可作为扇贝及其幼体的饵料,其数量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扇贝及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引发的有害藻华则会给扇贝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近年来,渤海秦皇岛沿岸扇贝养殖海域频发抑食金球藻褐潮,并常有其它浮游植物共存,这些浮游植物的种间关系及营养特性在解释有害藻华的爆发、消散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通过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态习性、生理特征的基础研究,探索浮游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其与扇贝养殖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有害藻华的发生,促进扇贝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于2011年~2013年对渤海秦皇岛沿岸扇贝养殖海域3个采样站位山海关(119° 49’ 1.90″ E,39° 57’1.80″ N),抚宁(119° 26′ 46.20″ E,39°41’ 55.20″ N)以及新开口(119° 25’ 49.00″ E,39° 34’16.00″ N)进行了 8个航次的大面调查,共获得浮游植物水样48个。对该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以及扇贝养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对近年来在该养殖海域发生的新型生态系统破坏性藻华——“褐潮”水体中的关键浮游植物种类进行了营养生理研究,包括褐潮藻抑食金球藻与水体中的优势硅藻多形微眼藻之间的相互作用,褐潮水体分离出的多形微眼藻、玛氏骨条藻、假微型海链藻这三种硅藻与抑食金球藻的氮营养特性等,从不同角度对褐潮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渤海秦皇岛沿岸扇贝养殖海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134种,其中硅藻33属104种,甲藻14属27种,金藻1属2种,裸藻1属1种。硅藻和甲藻所占物种数的比例分别为77.61%和20.15%,是该养殖海域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浮游植物优势种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更替。春季的主要优势种是洛氏菱形藻、具槽直链藻、中肋骨条藻以及透明原多甲藻,夏季的主要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和劳氏角毛藻,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是优美旭氏藻矮小变型,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是具槽直链藻、大洋角管藻以及布氏双尾藻。2.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0.16×103 cells/L~98.7×103 cells/L之间,平均值为17.15×103 cells/L。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随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四个季节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丰度呈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趋势。3.结合水文资料和营养盐数据,通过CANOCO软件分析发现,海水温度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多样性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水动力学条件是水体中营养盐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该养殖海域环境因子中,磷酸盐浓度、硅酸盐浓度、DIN/SiO2比以及温度这四个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4.通过对浮游植物与扇贝养殖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扇贝养殖所造成的摄食压力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高放养密度带来的大摄食压力会使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硅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降低。虽然养殖扇贝和浮游植物所维持的生态平衡使该养殖海域的海水保持较好的质量状况,但是超负荷的扇贝养殖所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的加剧将会给该扇贝养殖海域带来潜在的爆发赤潮的巨大风险,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5.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都能够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来对彼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相同条件下,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在共培养体系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抑制率46%~74%)强于各自的无藻细胞滤液产生的抑制作用(抑制率6%~41%)。在共培养体系中,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之间虽然存在化感作用,但是最终二者都没有在相互竞争中胜出,而是保持共同存在。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所表现出的相似的化感作用很可能是它们在褐潮爆发期间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能够共同占优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6.多形微眼藻的平台期滤液比其指数期滤液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化感作用更强,表明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的强度与其生长阶段有关。与未经过任何加热处理的新鲜滤液相比,经过50℃或90℃加热处理的多形微眼藻滤液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都明显减弱,表明多形微眼藻滤液中的化感物质的某些成分可能具有热敏感性,在加热条件下会失去活性。二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的萃取物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0%、86%、67%,表明多形微眼藻滤液中对抑食金球藻起作用的化感物质较易溶于石油醚和二氯甲烷,GC-MS测定结果显示其滤液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物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类物质。7.将多形微眼藻、玛氏骨条藻和假微型海链的氮营养特性与抑食金球藻的氮营养特性进行比较,发现多形微眼藻与抑食金球藻具有相似的氮营养特性,并明显区别于其他两种微型硅藻,即相对于无机氮源(硝氮和氨氮),多形微眼藻和抑食金球藻更偏好有机氮源(尿素),它们在利用环境中的有机氮源方面比玛氏骨条藻和假微型海链藻更有优势。8.多形微眼藻、玛氏骨条藻和假微型海链藻这三种微型硅藻在尿素、硝氮和氨氮培养条件下的Fv/Fm值基本一致,表明不同氮源对这三种微型硅藻的光合作用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李秀平[9](2017)在《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日益污染,海洋资源过度使用,不断衰竭,海洋捕捞业持续走下坡,政府制定了“以渔业养殖为主,海洋捕捞、渔业加工共存”的渔业发展方针,成功地引导着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业转向了养殖业。宁海县海洋增养殖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海洋养殖业在近几十年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宁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当然,养殖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如何较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相当紧迫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描述法等方法,以宁海县宁沿海各乡镇,特别是海水养殖比较密集的7个乡镇的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宁海县最大的5家海水养殖公司,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人员、养殖面积、养殖品种、结构等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

黄爱苗[10](2015)在《海水养殖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资源是海洋资源,我国是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供给和需求的契合将给国内的海水养殖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模式来看,我国海水养殖经历了藻类、虾类、贝类、鱼类、海珍品五次养殖浪潮,本文拟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对虾养殖业、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周期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海洋养殖业发展的周期性及其内在动力。通过对海水养殖业、对虾养殖业、鱼类养殖业进行研究,发现都经历了起步、发展、繁荣、衰落的周期性阶段,且目前都处于产业发展的衰落阶段,因此需要对其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市场、政府、资本、科技、价格、偏好等,本文主要从国际市场、政府投资、资本投入三大因素来分析其对养殖产量变化的影响。根据协整检验以及要素贡献率的结果,在整个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对其发展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来看,在养殖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扶持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解释海水养殖业为什么发生了五次养殖浪潮,政府主导养殖产业的转移;在对对虾和鱼类养殖的研究中,国际市场的是其发展的根本影响因素,说明养殖模式是相对合理的;但对整个海水养殖业的分析发现,资本投入是影响产量的根本因素,这说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的养殖模式。

二、日本的海水养殖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的海水养殖业(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2 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内外海水养殖的研究现状
3 世界发达国家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3.1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高度发达
    3.2 海洋基础种业高度发达
    3.3 路基循环水养殖先进高效
    3.4 深远海网箱养殖模式逐渐成熟
4 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缺乏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4.2 水产种业不能有效支撑海水养殖业发展
    4.3 养殖模式亟待升级
    4.4 养殖产品附加值低
5 产业升级路径对策建议
    5.1 加强产业顶层规划设计
    5.2 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5.3 培育现代海洋种业
    5.4 持续推动养殖模式升级
    5.5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品附加值

(2)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方法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国沿海地区
        2.1.2 海水养殖业
        2.1.3 空间集聚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产业集聚理论
        2.2.2 农业区位论
        2.2.3 灰色系统理论
    2.3 相关研究综述
        2.3.1 海水养殖的相关文献
        2.3.2 空间集聚的相关文献
        2.3.3 空间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2.3.4 空间集聚的竞争优势综述
        2.3.5 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综述
第三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3.1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历程
        3.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3.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
        3.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
        3.1.4 第四阶段:20世纪末
        3.1.5 第五阶段:21世纪初
        3.1.6 第六阶段:现今
    3.2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3.2.1 海水养殖产量
        3.2.2 海水养殖面积
        3.2.3 海水养殖产值
    3.3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海水养殖业整体水平不高
        3.3.2 海水养殖业转化能力较弱
        3.3.3 海水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
        3.3.4 技术及配套服务体系落后
    3.4 国际海洋渔业空间集聚趋势
第四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
    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4.2 指标选定与测度
        4.2.1 区位基尼系数
        4.2.2 区位商
        4.2.3 产业集中率
        4.2.4 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
    4.3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时间特征
        4.3.1 海水养殖业集聚特征显着
        4.3.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阶段性特征
    4.4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4.4.1 海水养殖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
        4.4.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区域化特征
        4.4.3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南北分布差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5.1 灰色关联模型
        5.1.1 灰色关联分析
        5.1.2 灰色关联公理
    5.2 数据测算与处理
        5.2.1 原始数据选取
        5.2.2 原始数据变换
        5.2.3 计算关联系数
        5.2.4 计算关联度
    5.3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6.1 加快产业集聚升级
        6.1.1 落实适宜的发展策略
        6.1.2 运用“互联网+”平台
        6.1.3 打造特色沿海产业带
        6.1.4 培养技术型人才
    6.2 提高单产生态效率
        6.2.1 创新海水养殖技术
        6.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3 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6.3.1 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6.3.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6.3.3 发展海洋产品深加工
        6.3.4 完善海洋产品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典型海湾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布特征及污染预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1.2 常见海洋藻毒素及其分类
    1.3 脂溶性藻毒素的结构、主要来源与毒性效应
    1.4 脂溶性藻毒素污染及在近海海水中的分布现状
    1.5 海洋藻毒素污染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1.6 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胶州湾脂溶性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
    2.1 引言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实验部分
        2.3.1 仪器与试剂
        2.3.2 样品采集
        2.3.3 样品前处理
        2.3.4 海水悬浮颗粒物中脂溶性藻毒素赋存状态的分析
        2.3.5 色谱质谱条件
        2.3.6 定性定量方法
        2.3.7 质量控制方法
        2.3.8 数据处理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脂溶性藻毒素的质谱鉴别
        2.4.2 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态脂溶性藻毒素的组成与浓度
        2.4.3 胶州湾悬浮颗粒物中脂溶性藻毒素的组成与浓度
        2.4.4 胶州湾表层海水中脂溶性藻毒素的相分配规律
        2.4.5 胶州湾表层海水中脂溶性藻毒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2.4.6 胶州湾海水中脂溶性海洋毒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2.4.7 胶州湾脂溶性藻毒素的来源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浮游植物毒素轮廓分析的近海养殖区脂溶性藻毒素污染监测和预警技术
    3.1 引言
    3.2 浮游植物中六大类脂溶性藻毒素轮廓分析方法的建立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仪器与试剂
        3.2.1.2 样品前处理
        3.2.1.3 色谱质谱条件
        3.2.1.4 方法特异性
        3.2.1.5 基质效应
        3.2.1.6 线性范围和定量限
        3.2.1.7 回收率和精密度
        3.2.1.8 定性定量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2.2.1 样品采集方法选择
        3.2.2.2 方法学考察
    3.3 基于浮游植物毒素轮廓分析监测和预警养殖区脂溶性藻毒素污染
        3.3.1 研究区域和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3.3.1.1 胶州湾
        3.3.1.2 长江口邻近海域
        3.3.1.3 样品采集
        3.3.1.4 样品前处理与检测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浮游植物中脂溶性藻毒素时空变化的监测
        3.3.2.2 海产养殖环境中脂溶性藻毒素污染风险预警值的设定
        3.3.2.3 对海产养殖区海水中脂溶性藻毒素污染水平的反映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海水养殖环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海水养殖环境分析背景
        1.1.2 大数据技术背景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海水养殖环境分析研究与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大数据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与原理综述
    2.1 Hadoop分布式平台
        2.1.1 Hadoop分布式平台简介
        2.1.2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2.1.3 Map 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
        2.1.4 HBase分布式数据库
        2.1.5 Sqoop数据同步工具
    2.2 人工神经网络
        2.2.1 人工神经网络介绍
        2.2.2 BP神经网络介绍
        2.2.3 BP神经网络的并行化思想
    2.3 粒子群算法
        2.3.1 粒子群算法介绍
        2.3.2 粒子群算法的实现步骤
    2.4 遗传算法和平均影响值算法
        2.4.1 遗传算法
        2.4.2 平均影响值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海水养殖环境分析模型研究
    3.1 基于Map Reduce的 PSO-BP海水养殖水质分析模型研究
        3.1.1 粒子群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
        3.1.2 Map Reduce技术实现并行化的PSO-BP模型
        3.1.3 海水养殖水质分析模型在养殖海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3.2 基于MIV-GA-BP神经网络的海水养殖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3.2.1 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的问题
        3.2.2 MIV-GA-BP神经网络的海水养殖产量预测模型
        3.2.3 海水养殖产量预测模型在扇贝养殖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4 海水养殖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框架设计
    4.1 平台需求分析
        4.1.1 数据需求分析
        4.1.2 用户需求分析
        4.1.3 功能需求分析
        4.1.4 性能需求分析
    4.2 平台数据来源分析
    4.3 平台业务功能划分
    4.4 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海水养殖环境大数据分析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平台设计目标
    5.2 平台基础环境配置
    5.3 平台技术方案设计
    5.4 平台数据库设计
    5.5 Hadoop环境搭建
    5.6 平台主要功能实现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基础内容及发展现状
    2.1 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
        2.1.1 海水养殖保险的定义
        2.1.2 海水养殖保险的特征
        2.1.3 海水养殖保险的经济学属性
    2.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概述
    2.3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2.3.1 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严重
        2.3.2 海水养殖保险供需不足
        2.3.3 费率标准亟待制定和完善
        2.3.4 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工作亟待开展
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基础
    3.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3.1.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含义
        3.1.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基本理论
        3.1.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
    3.2 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依据
        3.2.1 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
        3.2.2 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与评估
    4.1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
        4.1.1 海洋环境风险
        4.1.2 气象风险
        4.1.3 疾病风险
        4.1.4 市场风险
        4.1.5 技术风险
        4.1.6 管理风险
    4.2 趋势产量拟合方法
        4.2.1 HP滤波法
        4.2.2 HP滤波法模型
    4.3 风险评估方法
        4.3.1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
        4.3.2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的理论模型
    4.4 海水养殖风险评估实证结果
        4.4.1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拟合及检验
        4.4.2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的计算
        4.4.3 海水养殖风险损失率的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
    5.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及方法
        5.1.1 指标体系法
        5.1.2 聚类分析法
    5.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实证分析结果
        5.2.1 海水养殖鱼类的风险区划
        5.2.2 海水养殖甲壳类的风险区划
        5.2.3 海水养殖贝类的风险区划
        5.2.4 海水养殖藻类的风险区划
        5.2.5 海水养殖其他类的风险区划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厘定与分区
    6.1 保险纯费率精算厘定的传统方法
        6.1.1 正态分布法
        6.1.2 实际生产历史(APH)法
        6.1.3 经验费率法
    6.2 基于DPAR模型法保险纯费率的精算厘定
        6.2.1 构建非参数模型
        6.2.2 MCMC方法下的Gibbs抽样
        6.2.3 费率厘定
    6.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
        6.3.1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结果
        6.3.2 三种纯费率厘定方法比较
        6.3.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调整
        6.4.1 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6.4.2 调整后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6.5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6.5.1 风险等级和平均纯费率的不匹配
        6.5.2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发展
        2.1.2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论
        2.2.3 产业代谢理论
3 湛江市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3.1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技术支撑
        3.1.2 政策支持
        3.1.3 市场带动
    3.2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现状
        3.2.1 养殖规模和种类
        3.2.2 养殖类型和苗种培育
        3.2.3 养殖龙头企业
4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4.1 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构建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4.2 评价方法
        4.2.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2.2 熵值法的原理
    4.3 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评价实证分析
        4.3.1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综合分析
        4.3.2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趋势分析
5 湛江海水养殖绿色发展的问题
    5.1 政府方面
        5.1.1 养殖管理难度大,行政效率低
        5.1.2 资金支持力度小,设施落后
    5.2 企业方面
        5.2.1 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
        5.2.2 龙头企业规模化程度低,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
    5.3 养殖人员方面
        5.3.1 人才引进困难,专业技术人员少
        5.3.2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养殖技术推广难
    5.4 养殖技术方面
        5.4.1 相关养殖技术落后,海域环境恶化严重
        5.4.2 良种选育水平低,相关科技成果转换率弱
    5.5 养殖结构方面
    5.6 养殖产品方面
6 湛江市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6.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引领措施
        6.1.1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发挥政府主体作用
        6.1.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着力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装备与设施
    6.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6.2.1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模式
        6.2.2 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共赢
    6.3 加强养殖队伍素质建设,推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进程
        6.3.1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壮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
        6.3.2 开展免费养殖课程培训,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
        6.3.3 鼓励养殖户自发组织养殖合作社,促进养殖户之间的优势互补
    6.4 全方位推动科研机构发展,为海水养殖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6.4.1 引导产学研机构协同发展,改善养殖环境
        6.4.2 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组建科研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水产种业体系
    6.5 优化养殖结构,发展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模式
    6.6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品牌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蓝色粮仓”支撑产业发展动态
    1.1 海洋捕捞
    1.2 海水养殖
    1.3 水产品加工
    1.4 水产流通贸易
    1.5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2 管理制度
    2.1 美国
    2.2 加拿大
    2.3 日本
3 组织体系
    3.1 美国
    3.2 加拿大
    3.3 日本
4 经验启示
    4.1 重视渔业资源养护
    4.2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4.3 提高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要性
    4.4 重视海洋渔业技术创新
    4.5 加强国际渔业交流与合作

(8)渤海湾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关键种种间关系的生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
    1.2 海洋养殖水域中的浮游植物
        1.2.1 浮游植物研究概况
        1.2.2 浮游植物在海洋养殖水域中的生态作用
        1.2.3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
        1.2.4 浮游植物与贝类养殖之间关系的研究
    1.3 赤潮
        1.3.1 赤潮及其危害
        1.3.2 赤潮的研究
    1.4 褐潮
        1.4.1 褐潮及其危害
        1.4.2 褐潮的研究
    1.5 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
        1.5.1 浮游植物种间关系研究概况
        1.5.2 浮游植物种间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5.2.1 化感作用
        1.5.2.2 化感物质
        1.5.3 化感作用在有害藻华研究中的意义
        1.5.3.1 群落演替
        1.5.3.2 外来种入侵
        1.5.3.3 生物防治
    1.6 有害藻华生物的氮营养特性研究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扇贝养殖的关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2.3 调查海区与站位设置
        2.2.4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处理方法及种类鉴定
        2.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2.6 技术路线
    2.3 结果
        2.3.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2.3.2 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
        2.3.3 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
        2.3.4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2.3.5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4 讨论
        2.4.1 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2.4.2 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4.3 浮游植物与扇贝养殖之间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褐潮藻抑食金球藻与优势硅藻多形微眼藻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藻种与培养基
        3.2.1.2 主要实验仪器
        3.2.1.3 主要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2.1 微藻保种培养
        3.2.2.2 微藻最大吸收峰值的确定
        3.2.2.3 共培养实验方法
        3.2.2.4 无藻细胞滤液培养实验方法
        3.2.2.5 生长时期对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的影响
        3.2.2.6 温度对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的影响
        3.2.2.7 多形微眼藻滤液化感物质粗提及粗提物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影响
        3.2.2.8 多形微眼藻滤液化感粗提物的物质成分分析
        3.2.2.9 共培养条件下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的生长模拟
        3.2.2.10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共培养的生长情况
        3.3.2 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在无藻细胞滤液培养实验中的生长情况
        3.3.3 生长时期对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的影响
        3.3.4 温度对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的影响
        3.3.5 多形微眼藻滤液化感物质粗提物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影响
        3.3.6 多形微眼藻滤液化感粗提物的物质成分分析
    3.4 讨论
        3.4.1 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的相互作用
        3.4.2 多形微眼藻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研究
        3.4.3 共培养条件下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的生长模拟
        3.4.4 化感作用对抑食金球藻和多形微眼藻群落演替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褐潮水体分离的三种微型硅藻氮营养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藻种与培养基
        4.2.1.2 主要实验仪器
        4.2.1.3 主要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2.1 藻种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4.2.2.2 藻种的鉴定
        4.2.2.3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三种微型硅藻的生长情况及光合作用情况
        4.2.2.4 三种微型硅藻的尿素吸收动力学实验
        4.2.2.5 三种微型硅藻的脲酶动力学实验
        4.2.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藻种的鉴定
        4.3.1.1 多形微眼藻(M. polymorphus)
        4.3.1.2 玛氏骨条藻(S. marinoi)
        4.3.1.3 假微型海链藻(T.pseudonana)
        4.3.2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三种微型硅藻的生长情况比较
        4.3.2.1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多形微眼藻的生长情况
        4.3.2.2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玛氏骨条藻的生长情况
        4.3.2.3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情况
        4.3.2.4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三种微型硅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比较
        4.3.3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三种微型硅藻的光合作用情况比较
        4.3.3.1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多形微眼藻的光合作用情况
        4.3.3.2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玛氏骨条藻的光合作用情况
        4.3.3.3 不同氮源培养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光合作用情况
        4.3.4 三种微型硅藻的尿素吸收动力学特征比较
        4.3.5 三种微型硅藻的脲酶动力学特征比较
    4.4 讨论
        4.4.1 不同氮源对三种微型硅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4.4.2 三种微型硅藻的尿素吸收动力学及脲酶动力学特征比较
        4.4.3 三种微型硅藻与抑食金球藻的氮营养特性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扇贝养殖的关系
        5.1.2 褐潮藻抑食金球藻与优势硅藻多形微眼藻的相互作用
        5.1.3 褐潮水体分离的三种微型硅藻的氮营养特性研究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研究
        1.2.2 海水苗种产业的研究
        1.2.3 影响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1.2.4 对策研究
        1.2.5 综合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海水养殖业的相关理论
        2.1.1 海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业的的概念
        2.1.2 海水养殖业的分类
        2.1.3 海水养殖业的特征
    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1 产业发展的概念
        2.2.2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3 产业发展理论新进展
3 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3.1 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3.1.1 发展概况
        3.1.2 发展趋势
    3.2 浙江省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4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和特点
    4.1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
        4.1.1 海水养殖人员
        4.1.2 海水养殖面积
        4.1.3 海水养殖产量和产值
        4.1.4 海水养殖品种
    4.2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4.2.1 发展特色海水养殖
        4.2.2 各乡镇各有自己的养殖品种
        4.2.3 不断调整养殖模式
        4.2.4 建立了浅海滩涂开发经营机制
        4.2.5 重视海水产品质量
5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海水养殖业基础设施落后
        5.1.2 养殖布局不合理
        5.1.3 苗种选育繁育、病害防治等体系建设滞后
        5.1.4 养殖品种销售、加工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滞后
        5.1.5 海水养殖缺乏整体规划
        5.1.6 渔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5.2 原因分析
        5.2.1 海水养殖面积减少
        5.2.2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5.2.3 养殖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
        5.2.4 影响海水养殖发展的其他因素
6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6.1 发展思路
        6.1.1 指导思想
        6.1.2 发展目标
        6.1.3 发展重点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
        6.2.2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6.2.3 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
        6.2.4 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
        6.2.5 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
        6.2.6 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海水养殖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1.2.2 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1.2.3 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1.2.4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不足之处
第二章 数据和模型解析
    2.1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2.2 模型解析
        2.2.1 Engle-Granger协整分析方法
        2.2.2 要素贡献率模型
        2.2.3 灰色关联度分析
第三章 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3.1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3.2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五次养殖浪潮
    3.3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3.3.1 协整分析
        3.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4.1 对虾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4.2 对虾产业的发展的周期性
    4.3 对虾养殖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4.3.1 协整分析
        4.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鱼类养殖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5.1 鱼类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5.2 鱼类养殖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5.2.1 协整分析
        5.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日本的海水养殖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强国背景下我国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路径分析[J]. 张守都,李友训,姜勇,田敬云,刘学庆,赵喜喜,马健,苏文,胡建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11)
  • [2]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D]. 徐姣姣.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3]典型海湾中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布特征及污染预警技术研究[D]. 吴丹妮.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2020
  • [4]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海水养殖环境分析研究[D]. 王博睿.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D]. 高旭东.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6]湛江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研究[D]. 李豫皖.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7]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蓝色粮仓”发展概况与经验启示[J]. 王波,翟璐,韩立民. 世界农业, 2018(02)
  • [8]渤海湾扇贝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关键种种间关系的生理机制研究[D]. 陈杨航. 厦门大学, 2017(01)
  • [9]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秀平.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10]海水养殖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黄爱苗. 青岛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日本的海水养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