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论文文献综述)
韩万山[1](2021)在《威廉·莱斯的技术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威廉·莱斯,他的技术思想一直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无论是在莱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使用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对技术的反思。如何让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始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莱斯的技术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中因技术异化带来各种危机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本身,以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合理。本文首先考察了莱斯技术观的理论来源和历史背景。从理论来源看,莱斯深受马克思技术异化理论;霍克海默技术理性批判思想;马尔库塞“技术合理性”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其特征鲜明的技术思想。从历史背景看,莱斯技术观的形成有着显着的社会历史背景,他经历了由于技术滥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危机;他目睹了由于技术融入社会带来的社会危机;他身处于全球生态保护运动新兴时期。这些社会历史现实让莱斯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技术的本质。其次,对莱斯的技术观进行分析。在技术与控制层面从技术对自然的控制;技术对社会的控制和技术对人的控制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控制的本质。在分析技术与控制自然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时,从莱斯关于技术与知识的分析;莱斯关于生活世界的分析和莱斯关于技术理性的分析将莱斯的技术观和舍勒、胡塞尔、霍克海默的技术思想联系考察。在追求对技术的正确使用时,从对技术理性的重新认识;去技术的工具主义特性和追求技术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找寻路径。最后,对莱斯的技术观进行评价。莱斯技术观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对解决当下生态问题和社会危机具有现实意义。莱斯技术观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缺乏深入地研究;对技术本身所蕴含的解放作用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彻底。莱斯技术观对当今中国技术合理使用的启示在于,既明确中国技术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同时为中国技术的合理使用提供前车之鉴。
王子奇[2](2021)在《《启蒙辩证法》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启蒙精神所带来的技术理性依然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写的《启蒙辩证法》是阐释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经典之作,研究这部着作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对于揭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对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提供了新视角,以及当代中国辩证对待技术理性及其引导的行为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启蒙辩证法》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入手,对该书的理论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考察。《启蒙辩证法》继承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对时代问题作出回应的批判意识,对技术理性与启蒙的关系,技术理性批判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标准进行了深入和系统地阐发,契合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历史现实。最后,本文批判性地审视了《启蒙辩证法》的思想局限与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标志性成果,其中所揭示的技术理性及其蕴含的同一性逻辑深深的影响着现代人类的生存境遇。一方面,我们需要反思技术理性中所包含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技术理性的积极功能,而是应该在继承中发展,重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充分彰显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魏佳钰[3](2020)在《对霍克海默尔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入探究》文中指出19世纪的西方社会由于科技的兴起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科学技术与文化情感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霍克海默尔提出的科技思想中深刻地研究了这一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哲学道理。由此,我们知道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更要充分提倡文化情感,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
常文豪[4](2018)在《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成为人类进步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超出人类预期,科学技术发生异化。科学技术变成控制人、奴役人的工具,使现代人日益陷入生存困境之中。面对科学技术异化带来的人的生存困境,人们纷纷开始探讨消除科学技术异化的具体途径。法兰克福学派的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双重效应”进行思考的杰出代表之一。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理性渗透到社会的所有领域,技术理性成为新的统治形式。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日益意识形态化,对人进行悄无声息的操控,最终导致了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单向度,即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政治、单向度的思想和单向度的文化。科学技术已经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部纳入到“合理性”范围内,从根源上祛除了人的反抗、批判和超越意识。马尔库塞认为要突破科学技术的限制,扬弃科学技术的异化和意识形态化,真正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就必须重建新的科学技术观,发展新文明,实现人对自然的双重解放。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重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现代价值,揭示和批判了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异化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强化对人的控制的工具,并对如何走出科学技术异化提出了实现“双重解放”的新见解。但他把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统统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忽视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工人阶级的作用,夸大了科学技术的否定性和意识形态性,没有抓住科学技术异化的本质,没有找到合理的革命途径,使他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又要科学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正确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进行技术创新,用新型智能科技和生态技术化解技术的负面效应,既发展社会生产满足人一定的物质需要,又能保护好美丽的自然家园。
于春滨[5](2018)在《云南白族价值观当代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云南白族价值观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依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理论,采用多学科结合的办法,从建构价值观研究的学理基础入手,通过对云南剑川白族的实证调研,对白族居民的经济、政治、法律、婚姻、信仰价值观等进行研究。从共时性的视角,研究当今白族价值观的实际状况,发现白族价值观的特点,寻找需要加强建设的方面;从历时性的视角,研究价值观的发展脉络,探索白族价值观的发展规律和传承机制,提出白族价值观当代适应性建设的措施和建议。新中国成立后,白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白族群众的经济生活结构和特点发生了很多变化,价值观也随之变迁,既有原有传统价值观的传承问题,也有新价值观的建构问题。新价值观的建构,既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发挥,又关系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分析现时白族价值观,并与白族传统价值观、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探讨当今白族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探讨白族价值观当代适应性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讨论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推进白族地区的价值观建设。本文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绪论,阐明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缘由、要解决的问题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同时总结了研究的重点和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价值观思想的脉络。分别从西方价值观思想、我国价值观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价值观研究的历史脉络。第二章,详细的梳理了云南白族传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了其特点,对历史嬗变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章,调查了当代云南白族价值观现状,主要是以云南剑川白族为案例,通过量表编制、施测、汇总、分析和实地访谈,对白族价值观进行实证分析,把握白族价值观的现实状况。重点结合文献搜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掌握的材料,从经济、政治、法律、婚姻、信仰、幸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是分析云南白族价值观在当代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章,主要是提出云南白族价值观的当代调适路径。明确提出,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不断增强白族的价值观自我调适能力,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促进白族价值观的当代调适,并在调适中实现国家认同。结语部分,分析白族价值观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白族人民对国家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使白族民众能充分融入到国家主导下的现代生活中,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等能有一整套相对稳定的价值观进行指导。同时阐释改善白族地区群众生活对于白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白族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就是白族现代生活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白族民众主观世界的改造,为边疆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创造条件。文末总结了探索和创新之处。
朴文哲[6](2017)在《试论霍克海默的哲学思想》文中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无疑是进步和发展的体现,然而,凡事具有两面性,工业社会也不例外。霍克海默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工业社会在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整一性与强制性,批判了工业社会对人类个性以及自由的束缚。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高,势必会驱走蒙昧,弥补无知,纠正错见,简言之,推进人的启蒙。霍克海默关于启蒙的相关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人们对启蒙的认识与思考,对于我们把握启蒙的本质以及启蒙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他将犹太教所主张的摩西十戒奉为圭臬,提倡仁爱、宽容与友善,反对极端、杀戮与侵略,更反对盲目的宗教狂热与个人崇拜,倡导宗教宽容和理解,提倡在拥有信仰的同时,追求更多与更高层次的知识。这些主张对于维护宗教信仰自由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伦理观既能丰富我们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又能对家庭伦理道德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他主张不能将道德视为统治和愚弄民众的工具,不可以藉此向大众灌输意识形态的内容,道德更应该是个人心中的一种自由。此外,他也曾深入考虑工业社会中家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强调了女性或母亲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章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霍克海默个人简介与其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三章阐述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重点论述社会批判理论、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第四章阐述霍克海默的启蒙理论,重点分析启蒙的自反省与当代启蒙的现实困境。第五章阐述霍克海默的宗教观与伦理观。第六章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探讨霍克海默哲学思想的局限性与价值。第七章梳理和汇总研究结论。
郭建[7](2017)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学技术化的加深和医学专科化的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越发凸显。医疗上的"高消耗和低效益",医疗服务费用急剧攀升,而医疗品质却在逐渐下降,医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忙、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却越来越少等,这一切让很多人对现代医学产生了质疑,也使现代医学的发展陷入史无前例的困境和危机。现代医学技术异化问题不仅是我国医疗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研究主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考察了临床医学实践中常见医学技术异化现象的具体事例,例如诊断指标的数字化和过度客观化、躯体疾病的过度诊断现象、心理疾病诊断的泛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过度依赖、抗生素滥用、精神科药物滥用、心血管介入手术和剖宫产手术的过度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异化、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基因检测技术的异化以及对疫苗接种的过度推崇等,并深度解析了由异化而带来的危害,如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医疗辐射暴露、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物化、医学边界模糊、医学主体变更、医生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女性生育自主权的剥夺等,从而体现出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第二部分,本研究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生物医学等多学科,运用技术异化理论、社会建构论、唯物辩证法、利益理论、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等多种理论,具体从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深入探讨了现代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第三部分,本研究从技术控制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想中汲取营养,在生态学和系统观的启发下,在理论层面探索出若干条应对和预防医学技术异化的方法或策略。本研究认为医学技术异化既具有自发性,又具有人为性,自发性的异化现象由医学技术的反自然性、价值负载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决定,技术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医学技术异化现象是医学技术化的一个必然后果,而人为性的异化现象又告诉我们医学技术异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医学科技的主体是人,任何技术如果忽视人类的个性,丧失了真正为人类服务的本质,只追求单向度的技术目标,就会变成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探讨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并从哲学层面反思其消解的路径,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医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本质,完善医疗改革顶层设计,也可以规范医学技术的合理使用,稳步推动医学科技的健康发展。
安占双[8](2014)在《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指导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面对当前社会的复杂情况,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题中之意,同样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所以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其能够更好的指导社会实践,就必须发展批判的马克思主义。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本质,发挥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它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值得借鉴和学习。分析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含义和特征,清楚的认识到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质,发展社会批判理论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辩证的批判,对于今天完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有较为重大的意义。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而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使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其批判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性变化,使人的异化和物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弱化。因此,必须站在社会批判理论的维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批判,也是社会与历史相统一的批判。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立足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维度,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维度。
黄慧鲜[9](2013)在《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尔库塞是一位以人为探究中心的哲学家。综观马尔库塞的整个思想体系,不难看出,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人的问题。在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的发展等方面,他阐明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大大拓宽了人的问题的研究视野。本文将通过对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力求全面了解其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把握该思想的精神实质,并尝试挖掘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价值以及对我国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的积极意蕴。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马尔库塞的生平,回顾了其学术生涯,概述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旨在说明研究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部分重在揭示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方法论平台和社会背景。马尔库塞在借鉴、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变化后的社会现状,努力探究人的发展问题,这体现了他对人的问题的积极关注和不懈探索。第三部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从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主体力量、人的发展的基本道路以及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方面系统阐述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力求全面呈现马尔库塞对人的发展的思考,着力于从人学角度深刻领悟其思想内涵。第四部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辩证分析和客观评价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揭示该思想的人文关怀价值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以便全面把握该思想的精神实质。第五部分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现代意蕴。这一部分的主旨在于阐明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现代价值,挖掘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现代意蕴,发挥其对我国处理发展问题的指导作用。第六部分结语。这一部分重申了研究人的问题的重要性,肯定了马尔库塞对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总结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积极的展望。
卢建敏[10](2013)在《人文视阈下的医疗高新技术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高新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医务工作者对人文认识不够,医疗过程中人文精神的丧失,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化等问题。因此,从人文角度对医疗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辩证思考与评估,分析医疗高新技术应用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在尽可能避免其负面影响,使其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以及促使医疗高新技术更加符合医学人文、人道特征。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对患者应用医疗高新技术,应实施人文关怀、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论文提纲范文)
(1)威廉·莱斯的技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莱斯技术观的理论来源与历史背景 |
一、莱斯技术观的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 |
(二)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 |
(三)马尔库塞的“技术合理性” |
二、莱斯技术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一)技术滥用导致自然环境的危机 |
(二)技术融入社会带来的社会危机 |
(三)生态保护运动的兴起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三章 莱斯技术观的分析 |
一、技术与控制 |
(一)技术对自然的控制 |
(二)技术对社会的控制 |
(三)技术对人的控制 |
二、技术与控制自然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
(一)莱斯关于技术与知识的分析 |
(二)莱斯关于技术与生活世界的分析 |
(三)莱斯对技术理性的分析 |
三、技术的正确使用 |
(一)对技术理性的重新认识 |
(二)去技术的工具主义特性 |
(三)追求技术的合理性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第四章 莱斯技术观的评价 |
一、莱斯技术观的理论贡献 |
(一)莱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发展 |
(二)莱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本质认识的深化 |
(三)莱斯技术观对解决当下生态问题和社会危机的意义 |
二、莱斯技术观的不足 |
(一)对马克思的技术思想缺乏深入的研究 |
(二)对技术自身解放作用的认识不足 |
(三) “易于生存的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彻底 |
三、莱斯的技术观对当今中国技术合理使用的启示 |
(一)中国技术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
(二)莱斯技术观对当今中国技术合理使用的借鉴作用 |
本章小结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启蒙辩证法》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的思想来源 |
第一节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的时代背景 |
一、资本主义发展 |
二、极权主义盛行 |
第二节 《启蒙辩证法》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溯源 |
一、对马克思思想的吸收与继承 |
二、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继承 |
三、对马克斯.韦伯社会合理化理论的继承 |
第二章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技术理性批判的理论基础 |
一、启蒙与神话 |
二、技术理性的启蒙后果 |
第二节 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的演化 |
一、启蒙思想中的“技术理性” |
二、技术理性引发的结果 |
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性反思 |
第三章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的贡献与局限 |
第一节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的贡献 |
一、全新的文化与社会批判视野 |
二、新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异化理论 |
三、提供生态问题现代性批判的新视域 |
第二节 《启蒙辩证法》技术理性批判的局限性 |
一、启蒙理性建设性架构的缺失 |
二、技术理性批判中存在的悲观主义取向 |
第三节 《启蒙辩证法》中技术理性批判对中国的启示 |
一、正确对待技术理性 |
二、限制过度膨胀的技术理性 |
三、超越片面的技术理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对霍克海默尔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霍克海默尔与法兰克福学派 |
二、霍克海默尔科学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三、对霍克海默尔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入研究 |
四、总结 |
(4)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重点和难点 |
1.5 创新点 |
1.6 不足之处 |
第2章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
2.1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社会背景 |
2.1.2 文化背景 |
2.2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来源 |
2.2.1 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2.2.2 对当代西方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
2.2.3 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
第3章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的主要内容 |
3.1 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 |
3.1.1 技术理性就是统治理性 |
3.1.2 科学技术的压抑性 |
3.1.3 科学技术的非中立性 |
3.2 科学技术异化的后果 |
3.2.1 单向度的人 |
3.2.2 单向度的政治 |
3.2.3 单向度的思想 |
3.2.4 单向度的文化 |
3.3 消解科学技术异化的路径 |
3.3.1 非压抑性文明的提出 |
3.3.2 新技术理论的创建 |
第4章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的评析 |
4.1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的合理性 |
4.1.1 重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价值 |
4.1.2 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
4.1.3 凸显以人为本的思想 |
4.1.4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产生了影响 |
4.2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的局限性 |
4.2.1 科学技术悲观主义倾向 |
4.2.2 夸大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 |
4.2.3 革命主体和实现途径的乌托邦 |
4.3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观的当代价值 |
4.3.1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双重维度 |
4.3.2 积极应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
4.3.3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
4.3.4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4.3.5 建设生态家园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云南白族价值观当代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价值 |
二、价值观 |
三、白族价值观 |
四、当代适应性 |
第四节 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重点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价值观思想的脉络 |
第一节 西方价值观思想的脉络 |
一、西方古代价值观思想 |
二、西方近现代价值观思想 |
第二节 我国价值观思想的历史脉络 |
一、我国古代价值观思想 |
二、我国近现代价值观思想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的脉络 |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 |
二、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 |
第二章 云南白族传统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
第一节 云南白族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
第二节 云南白族传统价值观的嬗变 |
一、社会转型中的白族价值观 |
二、传统与现代交互中的白族价值观 |
三、复杂嬗变中的白族价值观 |
第三章 当代云南白族价值观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云南白族价值观现状调查的方式 |
一、样本选择 |
二、量表编制 |
三、实地访谈 |
第二节 云南白族价值观现状调查结果 |
一、白族政治价值观 |
二、白族经济价值观 |
三、白族法律价值观 |
四、白族婚姻价值观 |
五、白族信仰价值观 |
六、白族幸福价值观 |
第四章 云南白族价值观在当代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白族价值观在当代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白族价值观民族特性存在弱化趋向 |
二、白族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摩擦 |
三、白族民众价值观变迁速率的不平衡性 |
第二节 云南白族价值观在当代适应性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乏力 |
二、白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
三、多重差异导致的不平衡 |
第五章 云南白族价值观的当代调适路径 |
第一节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白族价值观调适 |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白族价值观的关系 |
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白族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
第二节 增强白族价值观的自我调适能力 |
一、增强自我意识,提升白族价值观的自我调适能力 |
二、引导个体或群体需要,提升白族价值观自我调适能力 |
三、加大宣传教育,提升白族价值观的自我调适能力 |
第三节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白族价值观的当代调适 |
一、在社会实践中调适价值观 |
二、在法律规范中调适价值观 |
第四节 在价值观调适中实现国家认同 |
一、价值观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 |
二、政策调控对促进国家认同发挥重要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试论霍克海默的哲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霍克海默生平及哲学思想背景 |
2.1 霍克海默生平 |
2.2 霍克海默哲学思想背景 |
第三章 批判理论 |
3.1 社会批判理论 |
3.1.1 大众文化批判 |
3.1.2 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
3.2 工具理性批判理论 |
3.2.1 工具理性的内涵 |
3.2.2 工具理性的弊端 |
第四章 启蒙理论 |
4.1 启蒙的自反性 |
4.1.1 启蒙对神话的超越 |
4.1.2 启蒙对神话的回归 |
4.2 当代启蒙的现实困境 |
4.2.1 启蒙对自由的宰制 |
4.2.2 启蒙对文明的侵蚀 |
第五章 宗教观与伦理观 |
5.1 宗教观 |
5.1.1 对犹太教的肯定 |
5.1.2 对宗教与真理关系的思考 |
5.2 伦理观 |
5.2.1 抨击道德工具论 |
5.2.2 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反思 |
第六章 霍克海默哲学思想的局限性与价值 |
6.1 霍克海默哲学思想的局限性 |
6.2 霍克海默哲学思想的价值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医学技术的演进及现代医学技术化 |
2.1 医学技术历史演进和医学技术化 |
2.2 现代医学技术化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 |
2.2.1 对人类预防诊治疾病能力的提升 |
2.2.2 对患者生命质量和大众健康状况的改善 |
2.2.3 对医疗保健事业和社会发展的推动 |
2.2.4 对医学科学知识的深化 |
2.3 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与潜在风险 |
2.3.1 应用速度快范围广但负效应认识滞后 |
2.3.2 医学技术的协同演化 |
2.3.3 某些技术全面应用风险的隐蔽性和扩散性 |
第3章 从医学技术化走向医学技术异化 |
3.1 技术异化思想溯源 |
3.1.1 人本主义和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 |
3.1.2 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异化思想 |
3.1.3 埃吕尔和温纳的技术异化思想 |
3.2 医学技术化和医学技术异化的关系 |
3.2.1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概念的提出 |
3.2.2 从医学技术化走向医学技术异化 |
3.2.3 技术异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
3.3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基本特征 |
3.3.1 医学技术的主体化 |
3.3.2 医学技术的资本化 |
3.3.3 医学技术的权力化 |
3.3.4 医学技术的机械化和过度客观化 |
第4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现象试析 |
4.1 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异化现象 |
4.1.1 躯体疾病的过度诊断 |
4.1.2 心理疾病诊断的泛化 |
4.1.3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过度依赖 |
4.2 现代医学治疗技术的异化现象 |
4.2.1 药物滥用现象——以抗生素为例 |
4.2.2 高风险手术演变为常规治疗——以心血管介入手术和剖宫产为例 |
4.2.3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异化问题 |
4.3 现代医学预防技术的异化现象 |
4.3.1 健康人群的普遍性癌症筛查 |
4.3.2 基因检测技术的异化 |
4.3.3 对疫苗接种的过度推崇 |
第5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成因分析 |
5.1 从本体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
5.1.1 医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医学影像学诊断为例 |
5.1.2 医学技术的两重性 |
5.1.3 医学本体的复杂性 |
5.2 从认识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
5.2.1 "实在论"疾病观的影响 |
5.2.2 "机械论"身体观的影响 |
5.2.3 狭隘生命观的影响 |
5.3 从方法论层面分析医学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 |
5.3.1 生物医学还原论导致人性的物化和异化 |
5.3.2 医学技术主义的兴起导致医学人文精神的衰落 |
5.3.3 循证医学的过度强调导致技术僭越了医学艺术 |
第6章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哲学反思 |
6.1 现代医学技术异化的哲学根源 |
6.1.1 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 |
6.1.2 科学功利主义的影响 |
6.1.3 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 |
6.1.4 主客二分自然观的影响 |
6.2 技术控制主义对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启示 |
6.2.1 技术控制主义的兴起及对医学的影响 |
6.2.2 提倡发展和使用医学适宜技术 |
6.2.3 发展补救性技术控制医疗差错 |
6.2.4 公民有权参与医学技术精英的民主控制 |
6.3 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回顾和展望现代医学 |
6.3.1 后现代主义兴起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
6.3.2 后现代主义与新人文医学的建立 |
6.3.3 后现代主义与生态医学的发展 |
6.3.4 后现代主义与中医药走向世界 |
6.3.5 后现代主义与东西方医学融合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专有名词索引 |
中外人名索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
1.1 传统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禁锢 |
1.1.1 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 |
1.1.2 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 |
1.2 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弱化 |
1.2.1 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
1.2.2 人的“异化”和“物化” |
2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途径:社会批判理论 |
2.1 社会批判理论的内涵 |
2.1.1 何为“批判理论” |
2.1.2 以“批判理论”命名的原因 |
2.2 社会批判理论的特征 |
2.2.1 跨学科的综合批判 |
2.2.2 唯物主义的批判 |
2.2.3 辩证的批判 |
2.3 社会批判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
2.3.1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
2.3.2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继承 |
3 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归宿: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
3.1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批判 |
3.2 社会和历史相统一的批判 |
4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
4.1 重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维度 |
4.2 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历史维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附件 |
(9)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二、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 理论来源 |
(二) 方法论平台 |
(三) 社会背景 |
三、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 人的本质观 |
(二) 人的发展观 |
(三) 人的发展的主体力量 |
(四) 人的发展的基本道路 |
(五) 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 |
四、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 |
(一) 温暖的人性关怀 |
(二) 唯心主义的单向发展观 |
(三) 现代乌托邦 |
五、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的现代意蕴 |
(一) 总体性回归与自由全面发展 |
(二)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
(三) 总体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人文视阈下的医疗高新技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新技术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 |
2 高新技术的使用应与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 |
3 高新技术应用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
4 医务人员应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 |
四、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论文参考文献)
- [1]威廉·莱斯的技术观研究[D]. 韩万山.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启蒙辩证法》中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研究[D]. 王子奇.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对霍克海默尔科学技术思想的深入探究[J]. 魏佳钰. 山西青年, 2020(01)
- [4]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D]. 常文豪. 信阳师范学院, 2018(11)
- [5]云南白族价值观当代适应性研究[D]. 于春滨. 云南大学, 2018(01)
- [6]试论霍克海默的哲学思想[D]. 朴文哲. 延边大学, 2017(05)
- [7]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D]. 郭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11)
- [8]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分析[D]. 安占双. 辽宁大学, 2014(04)
- [9]马尔库塞人的发展思想研究[D]. 黄慧鲜.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10]人文视阈下的医疗高新技术应用分析[J]. 卢建敏. 医学与社会,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