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常轲祎[1](2016)在《改良四杯法在前列腺炎诊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前列腺液(EPS,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细菌培养新方法;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chronic prostatitis)患者的病原学及其致病菌情况,分析前列腺液及精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96例,采用改良四杯法(Improved four-glass test)分别收集患者“初段尿、末段尿、前列腺液+按摩后尿、精液”,并于医院细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均仔细阅读并认真填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itis Symptom Index)评分表。结果:3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258例患者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阳性率65.15%,其中1例患者前列腺液及精液中均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其他均为细菌。238例患者前列腺液共培养出细菌333株,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占83.18%;161例患者精液共培养出细菌207株,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占80.66%;其药敏结果显示:仅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敏感率达1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较高;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显示,仅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厄他培南及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较高,而其他细菌对常规的抗生素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改良四杯法”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也可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细菌检出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革兰阳性球菌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占有较大比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中的病原微生物也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与前列腺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这一诊断的合理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WBC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有一定相关性;前列腺液及精液中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多为一种,混合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病原微生物对常规抗生素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联合应用抗生素及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并严格掌控抗生素的应用指征。
李志江,李国栋,程新登,严哲[2](2014)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及诊治意义,为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1年1-12月的8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测、药敏试验及荧光标记PCR技术检测。结果 86例患者中沙眼衣原体DNA阳性2例、解脲脲支原体DNA阳性14例、淋菌DNA阳性5例、细菌培养阳性52例,分别占2.33%、16.28%、5.81%、60.47%;52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共检出细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81.43%,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18.5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达94.12%,对万古霉素100.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6.36%,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5.45%,对万古霉素100.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为77.27%。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可促进医师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对病情的临床诊治意义重大。
刘静[3](2014)在《冬瓜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冬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消痈排脓等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痈、肠痈及白浊、遗精、水肿等疾病。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冬瓜子收载于全国各地方标准,但其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导致其质量参差不齐,很难保障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作为泌尿男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而常规用药抗生素因前列腺包膜的药物屏障很难渗透到病灶达到治疗效果,又因其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使得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注意力转向天然药物以寻求治疗方法。研究中医学认为该病属“精浊”、“白浊”等范畴,湿热瘀滞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之一,而冬瓜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可治疗白浊、淋病等,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冬瓜子具有抑菌、抗炎镇痛、及抗前列腺增生等药理活性,因此,可推测冬瓜子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目前未见有关该方面的药理研究。因此,为了使冬瓜子得到更安全、更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对冬瓜子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并观察冬瓜子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同时探讨其作用机理。首先,本文对冬瓜子基础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无机元素及脂肪酸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冬瓜子的有效物质基础,并建立与疗效相关的质量标准。结果显示,冬瓜子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脯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较高,还有少量的瓜氨酸;冬瓜子油中亚油酸含量颇丰;冬瓜子无机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镁、铁、锌等元素含量较高,并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其次,本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相关方法,依次对冬瓜子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了质量标准的研究。建立了冬瓜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制定了相关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大于13.0%,总灰分不大于5.0%,浸出物含量不低于6.0%(单边冬瓜子)、12.0%(双边冬瓜子),瓜氨酸含量不低于0.50mg/g,总皂苷含量不低于0.50%,总酚含量不低于1.50mg/g;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和系统适应性试验,以首次分离得到的异香兰素为参照,对14批不同来源冬瓜子进行考察,建立了冬瓜子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指纹图谱中包含19个共有峰,不同来源冬瓜子之间相似度较高,异香兰素含量范围为13.4646.80μg/g。最后,本文制备了冬瓜子水提取物、冬瓜子醇提取物、冬瓜子油,考察了这三种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治疗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本实验中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环丙沙星对照组、冬瓜子水提物组、冬瓜子醇提物组、冬瓜子油组,每组10只。采用在前列腺局部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CBP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各用药组分别灌胃相应的环丙沙星、冬瓜子水提物、冬瓜子醇提物及冬瓜子油,空白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用药2周后取材,观测指标。(1)肉眼观察前列腺外观形态,光镜下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2)测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WBC)和卵磷脂小体密度(SPL);(3)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粘附分子-1(ICAM-1)的含量变化;(4)检测前列腺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三种冬瓜子提取物均能显着减小CB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减轻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能显着降低炎细胞浸润、腺泡变化和间质纤维增生程度;降低CBP前列腺组织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且冬瓜子醇提物效果最好;三种冬瓜子提取物均能显着降低CBP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粘附分子ICAM-1含量,能显着升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综上所述,本课题对冬瓜子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建立了冬瓜子指纹图谱,为更好地控制冬瓜子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证实了三种冬瓜子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CBP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冬瓜子醇提物效果最好,且初步推断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和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抗炎效果的,该结果充分肯定了传统中医药理论对现代疾病的指导意义,也为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王博[4](2013)在《慢性前列腺炎致病微生物研究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前列腺炎(CP)是男性常见病,易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微生物感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新进展进行综述。
郭超[5](2012)在《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探究三金片的作用机制,为三金片应用于临床提供药理学方面的依据,使三金片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方法:取250±20g的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诺氟沙星组,三金片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大肠杆菌菌液注射的方法制造病理模型。以空白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诺氟沙星组作为阳性对照。造模成功后第14天,各组按体重灌胃给药。其中,三金片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10.50g/kg、5.25g/kg、2.63g/kg(按临床常用剂量的20、10、5倍计算)。诺氟沙星给药剂量为0.14g/kg(按临床常用剂量10倍计算),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各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每7天记录一次体重变化。连续给药21天后,对各个组别进行标本采集,并进行指标测定:(1)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各组别大鼠,在大鼠麻醉状态下,取大鼠前列腺按摩液(EPS),置于载玻片上。测定EPS的pH值,并通过显微镜,对EPS中的卵磷脂小体密度和白细胞个数(WBC)进行观察。(2)各组大鼠分别称重后脱颈椎处死,取其前列腺组织,称取前列腺湿重。之后每只大鼠取部分前列腺组织,用新配制的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各组别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3)各组大鼠脱颈椎处死,取前列腺组织,按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前列腺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SIgA、IL-1β、TNF-α的含量。(4)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取前列腺制成10%匀浆,用比色法测定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NO、Zn2+、NOS的含量。(5)三金片的体外抑菌实验:以诺氟沙星为对照,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三金片在体外的抑菌作用。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在给药2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三金片给药组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卵磷脂密度与前列腺按摩液的pH值恢复正常。(2)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在给药21天后,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三金片给药组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间质充血水肿程度、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有明显的减轻。(3)前列腺匀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三金片能够提高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SIgA、Zn2+的含量,并能降低前列腺组织中NO、iNOS、IL-1β、TNF-α的含量。(4)体外抑菌实验表明,三金片在体外对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抑菌作用。结论:三金片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免疫,抗炎,升高Zn2+浓度等有关。
陈伟红,张晓平[6](2011)在《92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确定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25例CP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普通细菌、淋病奈瑟菌(NG)、支原体、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结果在分离出的648株病原体中,普通细菌占54.17%,其中以革兰阳性葡萄球菌为主;NG、真菌、支原体以及CT分离率分别为4.01%、7.10%、25.93%和8.79%,合并感染患者69例,占受检者的7.46%。普通细菌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剂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系统综合地分析CP患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诊断、合理用药有一定价值。
袁金玲[7](2011)在《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的检查、细菌涂片的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DNA基因的检测,探讨前列腺液病原微生物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指导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1)观察218例标本中白细胞的半定量计数的情况,比较WBC≥10个/视野和WBC<10个/视野二种情况时,培养法和PCR法中细菌的检出率,及支原体、衣原体的检出率;将WBC≥10个/视野的前列腺液标本用瑞氏染液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探讨不同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白细胞分类是否不同;将前列腺液标本用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在油镜下查找是否有细菌感染,同时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阳性率。(2)将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支原体、衣原体培养,同时做药敏试验。普通培养采用血琼脂平皿、沙氏培养皿、L型培养皿;支原体采用解脲人型双向选择培养基,沙眼衣原体采用胶体金法。(3)采用PCR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DNA基因,结果与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常规方法检查白细胞,发现在细菌培养和PCR二种鉴定方法中,WBC<10个/视野和WBC≥10个/视野的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的升高为主。直接用前列腺液做细菌涂片中发现,细菌涂片的阳性率低于细菌培养法和PCR法。但适合于门诊患者和急需拿到检验结果的患者。(2)218例前列腺炎患者普通培养中单一菌感染122例,混合感染1例;L型培养中与普通培养共同阳性且为同一种菌者76例,单纯L型培养阳性者3例;支原体、衣原体培养阳性46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中出现了1例中敏,仅万古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氏菌中对阿米卡星、磷霉素、美洛培南、哌拉西林、头孢类(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肟)、喹诺酮类(包括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呋喃妥因等敏感性较高。(3)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DNA基因,218例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124例,这124例培养阳性标本PCR法全部为阳性,均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在培养法阴性的93例标本中,PCR法阳性率84.9%。细菌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PCR法的阳性率高于培养法。结论(1)Ⅱ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白细胞并不一定都出现升高,出现前列腺炎症状即使白细胞处于正常也建议做病原学检查,以免被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2)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如出现白细胞升高,则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3)细菌涂片适用于门诊病人和急需做出诊断的患者。(4)细菌感染是引起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也是引起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5)16SrDNA基因的检测可提高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率。
朱寅超[8](2011)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内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探索和讨论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影响和作用。材料与方法:对门诊275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且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测定,结果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规定进行判断。结果:2759份前列腺液标本,1655例(60%)细菌培养呈阴性,1104例(40%)细菌培养呈阳性,其中G-菌占10%(110/1104),G+菌占90%(994/1104),在994例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83株,占80%(883/1104),远远高于其他菌种,检测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 A)294株,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3.3%(294/883),所有MRSA株均产出β-内酰胺酶;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显着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并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例相当高,达到33.3%(294/883),并且MRSA呈多重耐药;所以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非常严格的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发生,预防和抑制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从而使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原,但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的构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进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随着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的增加,其细菌阳性检出率也升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阳性率与白细胞计数没有相关性。
何杜[9](2009)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菌种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5株,占73.3%,其中又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测出34株,占45.3%;在检测出的45株葡萄球菌中,MRS36株,占80%。革兰阴性菌20株,占26.7%,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测出9株,占12%;在1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产ESBLs株3株,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为22.2%。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低于10%。结论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关键是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素。
何丽清[10](2009)在《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1文献综述全面查阅整理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研究文献资料,掌握了目前西医、中医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用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而抗生素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容易复发。中医药既可调节机体整体状况,又针对前列腺局部的病理变化,有独特的优势。当归贝母苦参丸主要用于治疗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且治疗效果很好,但对本方的实验研究和全方的药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至今仍是空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西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BP与湿热和血瘀的关系。CBP的发生与湿热、血瘀血虚密切相关,湿热兼瘀证是其常见证型,其治则当是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兼以温补。通过参考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全方及方中药物的论述,分析了该方的组方特点为苦辛同用,清宣兼施,利湿之中有润燥之品相兼,治血之中有理气之味匡助,气血并调,上下兼顾,药味简炼,配伍精当。阐明了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用该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实验研究目的:(1)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2)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体重250±2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3天后,利用微创技术开腹在直视下前列腺局部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各组大鼠灌胃用药。当归贝母苦参丸由传统的丸剂改为适合用于实验的煎剂,按成人临床每日服用剂量当归15g、浙贝母20g、苦参15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成人用药剂量的14倍、7倍和3.5倍,含生药浓度为1.1667g/ml、0.5833g/ml和0.2917g/ml。西药对照组用诺氟沙星悬浮液,按成人每日用量0.8g的7倍,药物浓度为0.0093g/ml。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等容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按1ml/100g体重/d,每日1次,用药4周后取材,观测指标。(1)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大小、硬度、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2)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3)各组大鼠前列腺白细胞(WBC)及卵磷脂小体(SPL)计数;(4)测各组大鼠全血粘度;(5)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6)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7)放免法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双氢睾酮(DH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改变;(8)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从基因水平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mRNA、TNF-α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1)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减小CBP大鼠病变范围,减轻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能显着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间质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腺腔内分泌物;能显着减少CB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白细胞数,增加其中的卵磷脂小体数。实验数据表明,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治疗CBP的效果为最好。(2)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对于CB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组织,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可以显着升高其中的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可显着降低其中DHT的含量;对其中的SIg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能显着下调其中ICAM-1的表达;能显着升高其中的IL-2含量和降低IL-8含量,而对IL-6含量有轻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能显着减少其中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产生,这不仅是在细胞水平基础上,而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上得到印证。(3)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在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升高其前列腺组织中的SOD、IL-2的含量,降低其中ICAM-1、TNF-α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降低其中的IL-1β、IL-8、DHT含量,降低其前列腺组织中TNF-αmRNA、IL-1βmRNA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1)本课题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CBP具有良好的效果,证实了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CBP疗效的确切性。(2)从前列腺组织的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杀菌作用;②可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对腺体有促分泌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药物在前列腺中的渗透;③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④能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DHT;⑤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的免疫分子有调节作用,降低ICAM-1的阳性表达,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这为临床上使用本方提供了确切证据,表明本研究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和创新性。但本实验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调节前列腺中IL-6和SIgA水平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四杯法在前列腺炎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设备材料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设备材料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结果 |
3 396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 |
4 396例患者前列腺液中WBC数与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
5 主要细菌培养的药敏结果:表 5.1 |
6 治疗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1 前列腺炎的分型变化 |
2 一种新的前列腺炎病原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改良四杯法 |
3 前列腺液中WBC数与培养阳性率的关系 |
4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的菌株分布情况 |
5 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男性生殖系统炎症致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细菌学检测 |
1.2.3 药敏试验 |
1.2.4 荧光标记PCR技术检测 |
2 结果 |
2.1 病原体分布 |
2.2 主要细菌耐药率 |
3 讨论 |
(3)冬瓜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章 冬瓜子的研究进展 |
1. 冬瓜子原植物 |
2 冬瓜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 |
3. 冬瓜子的化学成分 |
4. 冬瓜子的药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冬瓜子的营养成分研究 |
1. 冬瓜子氨基酸分析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冬瓜子脂肪酸分析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冬瓜子无机元素分析 |
3.1 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冬瓜子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1. 冬瓜子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研究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冬瓜子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冬瓜子瓜氨酸、总皂苷、总酚含量测定 |
3.1 冬瓜子瓜氨酸含量测定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1.3 讨论 |
3.2 冬瓜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2.3 讨论 |
3.3 冬瓜子总酚含量测定 |
3.3.1 材料与仪器 |
3.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3.3 讨论 |
4. 冬瓜子指纹图谱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综述 |
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前列腺炎分类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究 |
1.4 诊断 |
1.5 治疗 |
参考文献 |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前列腺的生理功能 |
2.2 中医学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探讨 |
2.3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探讨 |
2.4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 |
2.5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冬瓜子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效研究 |
1. 冬瓜子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实验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冬瓜子提取物对实验性 CBP 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冬瓜子提取物对实验性 CBP 大鼠前列腺组织 WBC、SPL 计数的影响 |
3.1 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4. 冬瓜子提取物对实验性 CBP 大鼠前列腺组织 TNF-α、IL-6、ICAM-1 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冬瓜子提取物对实验性 CBP 大鼠前列腺组织 SOD、MDA 的影响 |
5.1 材料与仪器 |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创新点与展望 |
一、论文创新点 |
二、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慢性前列腺炎致病微生物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列腺炎的感染因素 |
2 前列腺炎的致病微生物病原谱 |
3 结语 |
(5)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模型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实验讨论 |
1.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三金片对CBP大鼠前列腺液成分及PH值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讨论 |
2.4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三金片对CB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实验讨论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三金片对CBP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实验讨论 |
4.5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三金片的体外抑菌实验 |
5.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5.2 实验结果 |
5.3 实验讨论 |
5.4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全文总结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6.2 创新和意义 |
6.3 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92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病原体培养与检测结果 |
2.2 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 |
2.3 普通细菌检出种类及构成比 |
2.4 主要细菌药敏结果 |
3 讨 论 |
(7)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和设备 |
2.1.1 质控菌株 |
2.1.2 试剂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实验用主要抗生素 |
2.1.5 16SrDNA基因测定的引物 |
2.2 方法 |
2.2.1 临床病例 |
2.2.2 标本采集 |
2.2.3 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检查和细菌涂片检查 |
2.2.4 细菌培养 |
2.2.5 药敏试验 |
2.2.6 前列腺液中16SrDNA基因的检测 |
2.2.7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前列腺液的白细胞检查和细菌涂片检查结果 |
3.1.1 白细胞的半定量计数结果 |
3.1.2 白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 |
3.1.3 细菌涂片结果 |
3.2 前列腺液病原学检测结果 |
3.2.1 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
3.2.2 L型细菌培养结果 |
3.2.3 真菌培养结果 |
3.2.4 支原体、衣原体培养结果 |
3.3 药敏结果 |
3.3.1 细菌培养药敏的结果 |
3.3.2 支原体药敏结果 |
3.4 前列腺液中16SrDNA基因的检测结果 |
3.4.1 扩增产物分析 |
3.4.2 PCR法与培养法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药敏实验 |
3.1.1 病原菌的构成 |
3.1.2 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3.2 前列腺液中16SrDNA基因的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的意义 |
3.3 细菌涂片的临床实用性 |
3.4 白细胞与慢性前列腺炎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对象 |
2.1 研究方法 |
2.2 实验仪器、试剂 |
2.3 方法及统计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275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及菌种构成比 |
3.2 110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培养阳性标本的细菌药敏测试结果 |
3.3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阳性率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
3.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阳性率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的关系 |
3.5 慢性前列腺炎与衣原体和支原体的关系 |
3.6 8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与产β-内酰胺酶分布 |
第四章 讨论 |
4.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和分类 |
4.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研究 |
4.3 细菌耐药的定义和机制 |
4.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与其中白细胞计数以及患者年龄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3 诊断 |
4 治疗 |
5 预防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探讨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治疗及用药 |
4 其它治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研究进展 |
1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2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的临床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篇 理论研究 |
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湿热的关系 |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血瘀的关系 |
3 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的论述 |
4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组方特点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效研究 |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WBC和SPL计数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DHT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SIgA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CAM-1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L-2、IL-6和IL-8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TNF-α、IL-1β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四杯法在前列腺炎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 常轲祎. 郑州大学, 2016(03)
- [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分析[J]. 李志江,李国栋,程新登,严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1)
- [3]冬瓜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 刘静.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4]慢性前列腺炎致病微生物研究新进展[J]. 王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8)
- [5]三金片对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郭超.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6]92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陈伟红,张晓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
- [7]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D]. 袁金玲. 中南大学, 2011(01)
- [8]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研究[D]. 朱寅超. 中南大学, 2011(04)
- [9]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何杜. 中国实用医药, 2009(30)
- [10]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D]. 何丽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