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辅助药物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比较

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辅助药物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比较

一、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1](2022)在《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进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高发病,近些年本病的患病人数有不断增多趋势,特别是冬春季发病率较高。该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严重的损害,也会占用更多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快速推进。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手段,有局部用药、减小迅速、疗效高等诸多优势特征,为进一步探讨雾化吸入疗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丁楠[2](2021)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都属于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13.7%。2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这两种疾病的疾病负担都很重,而且频繁地急性加重会导致工作和生活的障碍,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吸气性糖皮质激素等吸入药物是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最重要的药物,也是全球各类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吸入药物具有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在肺部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这类药物发挥治疗作用依赖于患者正确的操作及恰当吸入方式的应用。尤其是干粉吸入剂,这类剂型需要患者主动吸气作为驱动力将药物从装置中激发出来并且与包裹药物的载体解聚,从而吸入肺部达到治疗作用。因此药物的正确操作及恰当的吸入流速对于药物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目前临床上干粉吸入剂使用的规范性,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横断面调查,对85位既往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患者,药物操作技术及吸气峰流速进行了调查。尽管国外已有文献对不同干粉吸入剂给出了最小和恰当吸气峰流速的推荐,在我国大陆地区患者吸气峰流速的评估尚未见报道。我们发现干粉吸入剂的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患者总操作错误的发生率为65.9%,日常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发生率为38.8%。高龄是发生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危险因素(OR?=?1.06,95%CI 1.01–1.1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发生吸气流速不恰当的危险因素(OR?=?6.59,95%CI 1.14–38.15)。文化程度低是发生操作错误的危险因素因素,而文化程度越高,发生操作错误的可能性越低(OR?=?0.63,95%CI 0.40–0.99)。目前对干粉吸入剂的吸入方式,指南推荐用力、深长的吸气,但缺乏量化的标准,无法为患者用药指导时提供客观、科学的培训方法。虽然吸气峰流速是影响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重要参数,但是其他吸气参数,包括吸气体积、吸气加速度、吸气时间等,亦可对药物肺部沉积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探索了吸气参数对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规律,从而为将来患者吸气方式的训练提供客观标准。第二章,我们介绍了自行开发了一款吸气训练仪。该仪器可以模拟吸气装置阻力,并可实时记录患者的吸气曲线,继而采集相应的吸气参数。这为我们后续研究吸气参数对干粉吸入剂肺部沉积的规律提供了基础。第三章,我们通过对32位患者吸气曲线的记录、吸气参数的采集以及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疾病条件下,患者的吸气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阻肺患者的吸气峰流速低于哮喘患者(P=0.003),慢阻肺患者吸气体积低于哮喘患者(P=0.001),慢阻肺患者从吸气峰流速到恢复到基线水平的时间短于哮喘患者(P=0.003)。我们还发现患者的呼吸峰流速(PEF)是影响吸气峰流速和吸气加速度的影响因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是影响吸气体积和吸气总时间的影响因素。这提示我们肺功能参数指标偏低的患者,吸气参数可能也偏低。同时我们发现所调查的慢阻肺患者吸气训练仪测定吸气体积和肺功能测定的深吸气量分别为1.4±0.5L和1.6±0.7L。而药典中吸入粉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测试和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都规定吸入体积为4L。提示药典设置的吸入体积难以反映患者吸入的真实体积。在第四章,我们对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肺功能指标作为诊断发生吸气峰流速不恰当的诊断准确性和诊断界值。我们发现PEF、FEV1、FEV1/预计值和深吸气量(IC)这些指标预测患者使用吸乐装置发生吸气峰流速不恰当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约登指数的计算,得出FEV1/预计值的诊断界值为46.5%,PEF的诊断界值为2.7L/min,FEV1的诊断界值为1.1L,IC的诊断界值为1.7L。低于以上指标时患者可能出现吸乐装置吸气峰流速不恰当。其中PEF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预测准确性最高(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100.0%)。第五章,我们通过体内体外相关性实验,研究吸气参数与肺部沉积量之间的规律。将12条来自患者的吸气曲线输入到呼吸模拟器中,并连接逐级撞击器,通过定量转移、高效液相分析,得到每条吸气曲线对应的药物总喷射剂量、微细粒子剂量、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等。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吸气体积对微细粒子剂量有线性关系(P=0.003),吸入体积越大,微细粒子剂量越大。微细粒子是发挥药效的粒子,也是体外沉积实验中的重要参数,因此吸气体积可能对肺部沉积有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吸气峰流速、吸气体积、达峰时间对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有线性关系,且多元回归发现吸气峰流速是影响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危险因素(P<0.001)。因此吸气峰流速可能影响药物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粒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影响肺部沉积的因素可能是复杂而综合的,对于吸乐装置,建议患者吸入最大的吸气体积,并达到30l/min恰当的吸气流速。吸气训练仪可以为患者吸气训练提供一种可视化、可量化的工具。临床上干粉吸入剂的使用还不够规范,需要包括药师在内,多方参与提高用药的规范性。通过对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我们发现吸气体积对微细粒子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我们培训患者吸入干粉吸入剂时,不仅需要重视吸气峰流速是否恰当,同时应指导患者注意吸入体积、更加充分地吸入药物。吸气训练仪可以辅助药师个体化指导患者的吸气方式。此外,患者的吸气方式与药典对吸入粉雾剂质量控制模拟的吸气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慢阻肺患者难以达到4L的吸入体积,这在吸入粉雾剂研发中应加以重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3](2021)在《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局部抗菌治疗在耐药菌肺部感染、慢性肺部感染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但抗感染药物经气道应用的适应证和适用药物均有限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有待评价;与此同时,国内专用制剂较少且存在静脉制剂局部应用、药品配制等争议和问题。本共识在梳理常用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特性、用法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提出成人经气道局部抗感染治疗的指征、药物和用法,为规范经气道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指导意见。

王媛[4](2021)在《比较压缩吸入机与超声雾化吸入机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采用压缩吸入机以及超声雾化吸入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采取压缩吸入机治疗手段和超声雾化吸入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压缩吸入治疗组(60例)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状况,咳嗽症状等,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呼气高峰流量。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哮喘发作频率和呼气流量差距较小(P>0.05)。压缩吸入治疗组呼吸状况,哮喘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改善例数较少。另外,对比吸入治疗60s后患者的呼气高峰流量显示,压缩吸入治疗组(4.37±0.21)L,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3.24±0.52)L,上述数据均具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压缩吸入治疗后,患儿的哮喘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因此,在今后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可优先选用压缩吸入机进行治疗。

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2020)在《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文中研究指明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合理地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药学工作者及儿科医护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指南从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儿童抗病毒治疗核心问题及策略、儿童抗病毒治疗临床用药基本原则、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研发前景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指导和参考。

郭妙笛[6](2020)在《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后工业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医疗模式逐步转型。一方面是数据化医疗的发展,使得医疗产品的更新和服务系统运行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设计方向,另一方面是在当下的自我康复模式下的自助式医疗系统和医疗产品的更有效的配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效率。运用服务设计思维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我们有序开展设计流程,实现面向用户的产品创新。本文以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服务设计发现、探索、实践过程中,设计出一整套产品创新方案和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平台,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产品创新中,实现产品和数据信息相结合进行全程的监护。在儿童哮喘医疗监护系统中将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将服务设计理念运用到儿童哮喘医疗产品创新设计中,对服务设计理论进行概述,运用服务设计流程方法进行用户调研和产品分析洞察,从哮喘儿童和家属在诊疗过程中问题和情感出发,通过分析儿童哮喘医疗产品服务系统中的各项因素,寻找设计机会,洞察发展趋势,完成产品及服务系统构建。二、儿童哮喘监护产品设计创新,针对哮喘儿童在家庭自我管理模式中经常使用的产品设计和改进。包含治疗时期和慢性护理时期的监护产品,对吸入药物的雾化吸入器和数据监测的峰值流速仪进行设计。设计出系列智能医疗产品,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相结合,肺功能呼气值检测(PEF)数值、雾化器输出用药时间和用药量等信息数据化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三、儿童哮喘监护产品服务软件平台设计,将整合患者在诊疗、产品使用、产品数据管理和医患沟通问题等多方因素,在软件平台中构建产品监护信息、就诊信息、治疗信息等功能页面,以哮喘APP的形式作出服务平台的创新。本文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将整个设计流程要素进行梳理,将产品治疗和信息监护过程相统一,实现监护医疗产品全方位的管理,为监护过程提供更多的服务,设计出实际的产品和应用的案例。

郭淳[7](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陈梦琳[8](2020)在《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鱼金注射液是由鱼腥草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但关于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这一新途径的研究较少,故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作用及其在体外对多种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明确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活性及雾化吸入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鱼金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及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及临床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及临床分离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标准株ATCC32204、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及临床分离菌株及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及其临床分离株及黏液型等13株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药效学试验:(1)解热试验:采用15%干酵母皮下注射大鼠复制发热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发热大鼠体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2)抗炎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复制炎症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3)镇咳试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4)祛痰试验: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法,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酚红排泄量的影响。结果:1.鱼金注射液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对菌液浓度为104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的MIC值为2.5 μg/ml;(2)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ATCC 49619及临床分离株的MIC 值分别为 0.039 μg/ml、0.15625 μg/ml、0.3125 μg/ml、1.25 μg/ml;(3)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标准株ATCC 32204的MIC 值分别为0.15625μg/ml、0.3125 μg/ml。2.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显示:(1)鱼金注射液高剂量组雾化吸入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有显着的解热作用;(2)鱼金注射液中剂量组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鱼金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其咳嗽次数,且鱼金高剂量组能够延长浓氨水刺激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考虑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增加咳嗽小鼠血清IL-10含量的产生。结论:鱼金注射液在体外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具有解热、镇咳、抗炎等药效作用。

石亮[9](2020)在《雾化吸入电喷雾头特性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近年来雾化吸入疗法成为应对呼吸系统疾病关键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医用雾化器存在药物利用率低等缺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单分散液滴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适中的雾化液滴粒径大小及分布能够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有效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而电喷雾是一种极其柔和且能产生均匀单分散液滴的技术,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一体式感应静电雾化喷头,对其结构配置参数及雾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与优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从喷针排布方式及电极尺寸等方面对喷头结构配置参数进行分析与优化,利用Ansoft Maxwell仿真软件对不同配置的模型进行电场强度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阵列方式、电极尺寸以及喷嘴-电极间距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搭建相关试验平台,围绕工作条件、溶液性质等影响因素,对不同结构的喷头进行雾滴荷质比及粒径分布测量试验,从荷电性能及雾化液粒径两方面考察了喷头的雾化特性,并通过MATLAB数学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曲线方程拟合,达到了对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喷针采用圆周阵列方式且半径为6mm、电极外径为36mm、喷嘴与电极间距为0(喷针末端与电极表面平齐)时,电场分布最优,雾化效果最好。充电电压对荷质比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液体流量对荷质比的影响程度,而两者对雾滴粒径的影响程度都较大。更高的充电电压、更小的液体流量将产生更好的雾化液滴荷电效果及粒径分布,而在溶液性质方面,拥有更高电导率及更小表面张力的雾化液将更容易获得较好的雾化效果。

洪文英[10](2019)在《临床药师干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疗效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0-12月和2018年10-12月入住我院儿科2-7岁的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喘憋症状患者纳入临床观察,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将筛选合格的170名儿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我院2018年1月开始在住院儿科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参与儿科查房、医嘱审核、不良反应监测、规范雾化吸入等,为了解干预氧气雾化吸入前后的效果,选择儿科常见的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因冬春季节肺炎高发,因此选择2017和2018两年10-12月作同季节比较。将2017年10-12月纳入85名儿童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氧气雾化;2018年10-12月纳入85名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抗感染、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下的氧气雾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临床药师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干预对患者的体温变化有显着影响,试验组人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36天,显着优于对照组的1.6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咳嗽症状的有效率(95.29%)略优于对照组(88.23%),临床药师从氧气流量、雾化时机、体位、稀释剂等多方面的细节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咳嗽症状,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但提高程度尚不明显;3、治疗3天后,两者患者肺部听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有效率(89.41%)略高于对照组(84.71%),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氧气雾化吸入对患者的肺部听诊情况有一定改善,但不明显。4、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辅助检查比较,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人均西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人均西药费用低对照组41.37元,降低比例为6.18%,两组患者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比较,试验组272.77元显着低于对照组384.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增量-效果分析评价显示相对于试验组而言对照组消耗的成本及获得的健康产出均小于试验组,试验组为优势方案。6、两组患者出院后总体疗效和平均住院日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按不同住院日(6天、7天、8天)分组比较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好转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好转例数(7,17,0)明显优于对照组(5,10,7);7、临床药师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9%,明显较对照组28.23%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儿童肺炎患者氧气雾化能明显降低氧气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1.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对咳嗽症状、肺部听诊情况影响不明显,但有改善趋势,对辅助检查情况无明显影响;按不同住院日分组比较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治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但总体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2.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显着可以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对西药费用有一定降低作用但尚不明显,不能排除与纳入病例较少有关;3.临床药师的干预能明显降低氧气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之,加强氧气雾化吸入的药学服务,能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对雾化药物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程度提高。

二、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吸道疾病的概述
2. 雾化吸入治疗
3.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类型
4. 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
5.小结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干粉吸入剂操作技术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章 吸气训练仪的开发及验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患者吸气参数的采集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探索吸气峰流速不恰当的肺功能诊断指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五章 吸气参数和体外药物沉积关系的探索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吸入装置的演变过程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工作简介
致谢

(4)比较压缩吸入机与超声雾化吸入机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压缩吸入机治疗方法。
        1.2.2 超声雾化吸入机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呼气高峰流量对比
3.讨论

(6)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哮喘现状
        1.1.2 哮喘管理体系发展
        1.1.3 哮喘监护产品管理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实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服务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儿童哮喘监护医疗服务管理现状
        1.3.3 国内外儿童哮喘监护医疗产品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儿童哮喘监护医疗产品服务设计理论分析
    2.1 服务设计理论
        2.1.1 服务设计概念与原则
        2.1.2 服务设计流程与方法
        2.1.3 产品服务设计
    2.2 儿童家用自我管理哮喘监护产品分析
        2.2.1 哮喘呼气监测类产品
        2.2.2 哮喘吸入类治疗产品
        2.2.3 哮喘监护产品服务平台
        2.2.4 哮喘监护医疗产品发展趋势
    2.3 服务设计理念下的哮喘监护医疗产品创新
        2.3.1 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服务流程设计应用方法
        2.3.2 医疗产品服务设计指导意义
第三章 儿童哮喘医疗产品服务设计研究
    3.1 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用户研究
        3.1.1 目标用户分析
        3.1.2 问卷调查
        3.1.3 用户访谈
        3.1.4 用户画像创建
        3.1.5 用户旅程图
    3.2 服务系统模型构建
        3.2.1 服务系统图构建
        3.2.2 服务蓝图构建
    3.3 服务设计策略
        3.3.1 服务触点与情境分析
        3.3.2 服务缺口分析
        3.3.3 设计方向输出
第四章 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设计实践与验证
    4.1 医疗监护产品设计方案衍生
        4.1.1 产品设计方案目标
        4.1.2 设计原则
        4.1.3 设计要素
    4.2 哮喘监护医疗产品设计生成
        4.2.1 产品造型推演
        4.2.2 三维模型
        4.2.3 产品结构
        4.2.4 场景效果图
    4.3 哮喘监护医疗产品软件界面设计
        4.3.1 系统功能架构
        4.3.2 原型和界面设计
    4.4 服务评估
        4.4.1 评估目标
        4.4.2 评估过程
        4.4.3 评估结果
        4.4.4 问题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7)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1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鱼金注射液中单药及复方的研究概况
        1 鱼腥草的研究概论
        2 金银花的研究概论
        3 鱼金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前言
    1 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2 鱼金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作用等药效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小结
        2.5 讨论
    3 结论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雾化吸入电喷雾头特性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静电雾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3 雾化吸入发展现状
        1.3.1 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疗法
        1.3.2 雾化吸入装置研究现状
    1.4 论文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静电雾化理论及雾化吸入喷头的设计
    2.1 荷电雾滴在电场中的受力及动力学方程
    2.2 荷电液滴的破碎机理
    2.3 雾化液滴的充电方式
        2.3.1 电晕充电
        2.3.2 接触充电
        2.3.3 感应充电
    2.4 医用静电雾化喷头的设计
        2.4.1 静电雾化在雾化吸入器上的设计构想
        2.4.2 静电雾化喷头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电雾化喷头电场分布的仿真模拟
    3.1 Ansoft Maxwell有限元原理及简介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阵列方式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3.2.2 不同阵列半径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3.2.3 不同环形电极几何尺寸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3.2.4 不同喷嘴电极间距对电场强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电雾化喷头荷电效果实验研究
    4.1 荷质比测量方法
    4.2 主要试验仪器介绍
    4.3 荷质比影响因素与测量试验设计
    4.4 试验结果分析
        4.4.1 充电电压对荷质比的影响
        4.4.2 流量对荷质比的影响
        4.4.3 溶液物性对荷质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电雾化喷雾雾滴粒径分析
    5.1 影响因素与测量试验设计
    5.2 设备工作原理及试验平台
        5.2.1 设备工作原理
        5.2.2 实验平台
    5.3 电压、流量对雾化粒径的影响
        5.3.1 不同工作电压下的粒径分布
        5.3.2 不同流量下的粒径分布
    5.4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雾化粒径的测量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临床药师干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四、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疗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药物吸入辅助治疗呼吸道疾病进展研究[J]. 王青.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03)
  •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吸入药物关键吸气参数的探索研究[D]. 丁楠.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成人抗感染药物下呼吸道局部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4)
  • [4]比较压缩吸入机与超声雾化吸入机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J]. 王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04)
  • [5]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J]. 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9)
  • [6]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哮喘医疗监护产品设计研究[D]. 郭妙笛.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7]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D]. 陈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雾化吸入电喷雾头特性分析与优化[D]. 石亮.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10]临床药师干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观察研究[D]. 洪文英.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雾化泵与超声雾化器辅助药物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