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商风险管理中的排序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周昂[1](2020)在《A公司的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此期间,我国的整个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健全,市场竞争逐渐趋向资源整合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位置也随之前移。在此基础上,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并为国内经济系统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证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的供应链管理助推密切相关,特别是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受益于当地便捷的交通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周期性金融危机频繁冲击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不断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使部分供应链体系遭受重创,部分行业企业运行也因此近乎瘫痪。从而在现有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经营中稍有不慎就会遭受供应链的损失,原有的简单粗放式供应链管理逐步被淘汰,这无疑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以专为央企提供原材料供应链服务的A公司为例,对供应链业务风险及其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以期为A公司及其它企业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借鉴。首先,从A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入手,对它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其次,识别A公司经营业务中的风险因素。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构建A公司的风险体系并评估。最后,提出相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帮助A公司降低风险,优化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武翘楚[2](2020)在《科研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ITER项目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研工程着眼于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前沿性探索。由于科研工程具有系统复杂的特点,往往被分解为众多项目并由多个单位共同完成。科研工程项目的重点在于科学技术研发,在实际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着重于技术的发展,对于项目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投入相对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增强项目风险管理来提高研究项目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中的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科研工程项目的风险特点,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科研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在风险识别阶段运用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判断法对项目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风险评价过程中构建ITER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推导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同时对该项目的风险应对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制定了应对策略,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ITER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全周期的风险管理过程,对项目的风险按照权重进行了有效监控,保证了大部分风险全部受控。通过研究,制定了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化的回顾和总结了该类项目风险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完善了组织过程资产中的相关历史数据,为以后承接同类项目奠定了基础。
滕艳芬[3](2020)在《W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应用,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潜在风险。大量事实证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都会给企业供应链带来风险,影响供应链的稳定,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整条供应链瘫痪。因此,如何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专家学者和企业的研究课题。汽车企业拥有典型的供应链网络,企业的供应链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和汽车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汽车销售量大幅下降,企业利润明显下滑。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因此,研究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可以帮助汽车企业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风险管理过程为指导,将W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汽车供应链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外部环境风险、供应商风险、物流因素风险、生产制造流程风险以及合作关系风险在内的五大类准则层风险指标,又将准则层风险指标进一步细分为20个因素层风险指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W公司汽车供应链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首先借助层次分析法建立专家打分的判断矩阵,并通过MATLAB系统处理相关数据,得出准则层和因素层风险指标的权重大小及排序;然后构建表示各因素风险等级的评语集,为进一步的模糊综合评价打下基础;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向量对各风险因素和汽车供应链整体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各个准则层因素的风险等级。其中风险等级最高的是合作关系风险,其他依次为生产制造流程风险、物流因素风险、供应商风险以及外部环境风险。整体风险等级为Ⅲ级,说明W公司汽车供应链整体风险处于中等水平。最后,按照实证分析得出的各个准则层因素的风险等级大小,依次对各因素层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例如,针对合作关系风险的控制策略: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优化汽车供应链结构;针对生产制造流程风险的控制策略:提高研发能力、尊重人才以及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针对物流因素风险的控制措施:采取零库存和分类库存模式、完善人力资源制度以及利用RFID技术;针对供应商风险的控制措施:采取多供应商模式、完善供应商评审制度以及供应商激励等;针对外部环境风险的控制措施:加强对政策法规的解读和风险转移等。
路辉[4](2020)在《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能够顺利进军汽车电子市场,公司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许多新的合作伙伴陆续被选择及加入到公司的供应商队伍中。供应商可以弥补企业生产能力的不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供特殊设备和专门技术,稳定或提高企业产成品的品质。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约有80%的成本是来自于原材料供应商,对供应商管控绩效的优劣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在整车供应链中,因供应商原因导致的异常,如影响到终端汽车大厂的生产计划,每日停线损失至少以万元每分钟计算;如导致整车在市场上召回,那对于一个企业将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完善对产品品质和成本等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及重要供应商的管理,加强对各管理环节控制点的识别与梳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商开发及管理流程中要实施控制的环节众多,要实现高效的运营目标应固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升效率。作为总公司在中国最大的封装基地,公司上下始终保持将供应链的安全作为实现客户满意的终极目标,高度重视对供应商管理控制,实施期间虽取得一定成绩与收益,但在供应商管理的很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供应商开发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改善措施不到位、员工管理供应商的能力偏低、信息化系统缺乏造成信息不对称、供应链有中断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提高对供应商的管理控制能力是当前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当今对交付汽车电子客户的次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文献的研究内容缺乏实践总结作为参考,在理论指导层面和实际运用上有欠缺。本文基于对管理控制理论、控制点、关键控制点、供应商管理理论相关文献的概括和总结,以汽车电子客户对CW公司上游供应商管理模块稽核的关注点为基础,从十三个维度的管理控制模块进行展开并作为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的一级指标,同时又有多个二级指标对其做更深一层的阐述。运用文献综述分析、专家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二级指标对应的管理控制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对其重要性展开问卷调查评价,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及去除区分度低的指标项目,最终得到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的157项指标,其中供应商寻源3项、潜力分析和风险评估6项、客户特殊要求及合约签核管理8项、供应商定点发包管理5项、供应商样品过程开发及评估管理18项、供应商审核管理25项、合格供应商名册录入管理9项、小批量试单管理7项、批量采购管理15项、供应商质量管理17项、供应商评价及持续改进管理23项、供应商关系管理16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5项。按照数据均值对所有二级指标排序,得分在5.84分以上指标46项,被定义为关键控制点;得分在5.52~5.82之间指标64项,被定义为重要控制点;得分低于5.51分的指标47项,被定义为为一般控制点。在对问卷进行信度检测通过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 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分类体系。要实现高效的供应商管理应抓住控制目标的核心环节,抓住了关键点,就控制了全局。结合公司供应商开发及管理现状,以控制点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供应商管理的具体改进策略,为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的实施提供可执行面的参考,为进一步进军汽车电子市场提供实施保障。
张大伟[5](2020)在《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研究 ——以C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所需元器件基本都是从市场采购的,这些元器件规格多、种类广,供应商地域分布散布国内外。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日益发展,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管理的成效将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继而影响企业经营的成败。本文以C通讯设备制造企业(简称C企业)为研究案例,针对C企业的部分供应商交付配件不准时、配件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建立供应商风险评价和选择体系,甄别供应商的风险,保障供应链的有效运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对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分析C企业供应商管理现状,提出了 C企业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然后,在运用卡拉杰克矩阵对C企业供应商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供应商的特点,运用专家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适合C企业的供应商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有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并确定了每个指标相对于上一层目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对C企业印制电路板(PCB)的供应商选择的具体案例,验证了本文建立的供应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以及降低供应商风险的可行性,为同类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提供了实践参考。
王旭州[6](2020)在《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后,为满足绿色、环保、节能、经济性需要的钢结构车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地钢结构车间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带动贫困户就业,以扶贫车间为代表的钢结构车间工程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阜阳市颍上县共建成钢结构的扶贫车间90个,并持续推进在全县348个行政村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阜阳市颍上县的钢结构车间工程方兴未艾,因此对钢结构车间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钢结构工程的管理现状入手,在对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钢结构车间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首先是阐述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而分析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分析如何识别钢结构车间工程存在的风险,包含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技术风险等等风险,并对上述风险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是结合本人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建设和管理扶贫车间的实践经验,在借鉴钢结构车间建筑工程等工程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等四个手段分阶段对风险进行应对,分阶段的对上述的几种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钢结构车间工程的风险管理。
刘海洋[7](2020)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研究》文中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倡导将绿色环保意识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来,通过合理选择绿色供应商,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和环境(不确定性权重,不确定性需求,风险),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供应商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给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带来挑战。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和分配订单,既能有效的降低企业遇到供应中断的风险,同时也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与采购成本,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企业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在绿色供应链及不确定性环境的背景下,充分考虑未知权重,随机需求,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系统研究了绿色供应商的选择和订单分配问题,并以实际算例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未知指标权重情况下的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评价问题。针对绿色供应商选择中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如指标权重未知、指标值是模糊语义而不是确定值等,并考虑时间动态性引发的时序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DEMATEL-模糊KMA-模糊VIKOR的两阶段动态混合决策方法。第一阶段采用模糊DEMATEL法确定评价指标。然后,在第二阶段,采用基于模糊理论的动态评价方法,通过模糊KMA计算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VIKOR排序。最后,通过案例验证和对比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研究了考虑需求数量随机的绿色供应商订单分配问题。针对动态随机变化的客户需求,以最大化生产利润和绿色环保为优化目标,在考虑生产成本,产能约束,订货量,交通、库存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模糊集理论,多准则决策理论和群智能算法理论为支撑,提出了基于NSGA-Ⅱ的绿色供应商订单分配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适用性。3.集成研究了风险影响下的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问题。针对随机的客户需求和风险,以最大化生产利润,绿色环保,风险最小为优化目标,在考虑成本,产能约束,订货量,提前期,延误惩罚,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模糊集理论,多准则决策理论,风险理论和群智能算法理论为支撑,提出了基于改进NSGA-Ⅱ的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模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思想,对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和订单分配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为本领域在“未知权重”、“动态或随机需求”、“风险”、“集成研究选择评价和订单分配”等背景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黄章军[8](2020)在《欧米特苏州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已使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扩展至整个供应链。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而言,一旦发生原料供应风险,就极可能会面临正常经营受阻、供应链断裂,甚至可能会出现企业倒闭现象。疫情当前,许多中小型企业正是因为面临高度的供应链风险,而积极要求早日复工。因此,作为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制造企业,其原料供应风险问题正所谓迫在眉睫。因此,研究制造企业的原料供应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十分必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小型制造企业欧米特(苏州)机械有限公司(简称OMET)为企业样本,着重对该公司原料供应风险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针对原料供应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进行调研,归纳出OMET面临的社会政治风险、市场经济风险、供应商风险、采购风险、技术风险、物流风险、质检风险等七大风险源,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对原料供应风险点所引发的风险事故在风险管控中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其次,找出公司原料供应方面的主要风险源来自于:供应商风险、采购风险和技术风险三个主要方面,并确定风险事故排序,首先是时间,其次为质量,再到数量,最后是价格。由此将风险点以及风险事故排列出来,并找出其重点,以此为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提供数据分析基础。第三,依据前述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料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实施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即具体的分层分类的原料供应风险管理方案。最后,作者为OMET实施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提出了实践步骤、难点和重点,并为落实上述策略提供了具体的保障措施。希望本文研究成果不但能为OMET降低原料供应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也能为其他小型制造企业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原料供应持续性问题有所借鉴。
宋玮[9](2019)在《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多属性决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决策无处不在”,而最具代表性的多属性决策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在供应链管理、应急管理、交通管理、金融分析、工业工程等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传统的多属性决策往往假定决策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完全确定的、静止的,而且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完全理性,学者们更多地运用期望效用理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但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通常表现出有限理性,决策的内外部环境也并非静止不变,运用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可能并不适合。另一方面,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运用,对于个体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发挥了显着的促进作用,而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内容,大致上历经了从传统供应商管理到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再到绿色供应商管理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针对供应商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内涵和研究方法。一些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绿色供应商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相对比较零散,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同时,缺乏特定背景下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与制造任务分配的集成研究。因此,在考虑行为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框架下,对绿色供应商的选择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的研究围绕主题由浅入深展开,以绿色供应商的静态选择、绿色供应商的动态选择、考虑风险和柔性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和制造任务分配的集成研究为论文的主线,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本文在全面阐述绿色供应商的概念、内涵、特征,明确绿色供应商与非绿色供应商区别的基础上,针对“考虑行为”、“有限理性”思想在绿色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静态选择问题的研究框架。具体来讲,设计了包含环境效益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类型指标属性值,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范式,构建了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解决了“有限理性”、“不同类型数据”情况下的指标值确定和比较问题,为解决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静态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方法。(2)本文研究了包含“缺陷信息”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方法。具体来讲,在与绿色供应商静态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的指标体系,引入了符合动态决策特性的第三代前景理论(PT3)和广义优序法;再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不同时期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针对绿色供应商表现的一致性水平,为避免个别企业快速或恶意提升评价结果的情况,定义了时间衰减因子,采用指数变权法,引入惩罚函数,并通过定义认可程度和惩罚水平,对于广义优序数低于认可程度的候选绿色供应商进行惩罚,所计算的时序权重既反映了时间效用,也体现了对不稳定或刻意提高评价效果的候选绿色供应商的厌恶和排斥,为解决包含“缺陷信息”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3)本文研究了考虑风险和柔性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及制造任务分配问题。鉴于供应商风险和柔性因素对于评价结果具有显着影响,本文将绿色供应商风险和柔性因素引入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中,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第三代前景理论(PT3)、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提出了一个综合评价模型;同时,考虑到绿色供应商动态评价的多周期、多因素和复杂性的特点,引入了变权重理论,明确了“制造任务分配”问题的研究背景和假设,构建了绿色供应商的动态选择与制造任务分配模型;最后,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求解,为解决考虑风险和柔性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排序选择及制造任务分配问题的集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综上所述,本文运用行为决策理论的思想,对绿色供应商的静态和动态选择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集成研究了动态选择情况下制造任务的分配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绿色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框架,特别为本领域在“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因素”、“动态选择”、“模糊数据”、“缺陷信息”、“集成排序选择与制造任务分配”等背景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吴茜[10](2019)在《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量与日俱增,相应的机电设备采购亦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物资采购法律法规,招投标方式己成为机电设备采购的主要方式,因机电设备具有技术复杂,种类繁多,价值高昂等特点,采购环节一旦发生问题,将造成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机电设备采购过程中应以科学的管理方法评估出有效的风险要素,做出必要的风险应对解决方案。风险管理作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在机电设备招标采购过程中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机电设备采购发展现状,对国内外风险管理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在风险识别中利用头脑风暴法和专家调查法总结出风险因素。其次,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专家调查法采集机电设备采购风险分析有关数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然后通过计算对采购风险要素排序,最后进行项目整体风险分析。再次,针对机电设备风险要素的特点,合理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本文为需要机电设备采购的其他公司防范和控制采购风险提供了借鉴意义,为以后类似项目建立历史资料,以备参考,针对机电设备采购的特点,帮助采购决策者在应对风险管理决策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管理,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供应商风险管理中的排序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应商风险管理中的排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的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风险管理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
2.1.1 风险管理理论 |
2.1.2 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2.2 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2.2 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
2.3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
2.3.1 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
2.3.2 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第三章 A公司现状分析 |
3.1 A公司的概况 |
3.1.1 A公司简介 |
3.1.2 A公司组织架构 |
3.2 A公司的供应链业务现状 |
3.3 基于PEST方法的宏观环境分析 |
3.4 A公司供应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3.4.1 A公司供应链业务存在的问题 |
3.4.2 A公司供应链业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A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识别和评估 |
4.1 A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识别 |
4.1.1 A公司供应链业务存在的风险分析 |
4.1.2 A公司供应链业务的风险识别 |
4.2 A公司供应链业务的风险评估 |
4.2.1 风险评估方法 |
4.2.2 基于AHP法的供应链业务风险评估 |
4.3 A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分级 |
第五章 A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应对和管控 |
5.1 供应链业务风险应对策略 |
5.1.1 Ⅰ级风险应对策略 |
5.1.2 Ⅱ级风险应对策略 |
5.1.3 Ⅲ级风险应对策略 |
5.2 构建A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
5.2.1 构建内部管理体系 |
5.2.2 构建物资管理体系 |
5.2.3 构建供应商管理体系 |
5.2.4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
5.2.5 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
5.2.6 构建人员管理体系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2)科研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ITER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科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 |
2.1.1. 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特点 |
2.1.2. 大科学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
2.2. 风险管理 |
2.2.1. 规划风险管理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的评估 |
2.2.4. 规划风险应对 |
2.2.5. 实施风险应对 |
2.2.6. 控制风险 |
第三章 ITER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项目简介 |
3.2. 项目组织结构及项目实施流程 |
3.3.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
3.4. 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ITER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框架 |
4.1. 项目风险规划 |
4.1.1. 风险小组 |
4.1.2.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4.1.3. 风险分类 |
4.1.4. 风险等级 |
4.2. 项目风险识别 |
4.3. 风险评价 |
4.3.1.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3.2. 确立指标权重 |
4.3.3. 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五章 ITER内部线圈接头研发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
5.1. 规划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 |
5.1.1. 技术风险 |
5.1.2. 质量风险 |
5.1.3. 管理风险 |
5.1.4. 外部风险 |
5.2. 风险监督和控制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W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和相关研究综述 |
2.1 风险管理及其相关理论 |
2.1.1 风险管理的定义 |
2.1.2 风险管理的理论 |
2.1.3 风险管理的过程 |
2.2 汽车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章 W公司供应链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
3.1 W公司概况 |
3.2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识别 |
3.2.1 供应链风险因素确定 |
3.2.1.1 外部环境风险 |
3.2.1.2 供应商风险 |
3.2.1.3 物流因素风险 |
3.2.1.4 生产制造流程风险 |
3.2.1.5 合作关系风险 |
3.2.2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章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估中的实证研究 |
4.1 W公司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
4.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矩阵构建及其权重计算 |
4.1.2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估中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计算 |
4.1.3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估实证计算中层次分析法部分的结果分析 |
4.2 W公司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 |
4.2.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语集建立和相应计算 |
4.2.2 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估中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证计算部分 |
4.2.2.1 建立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价因素集 |
4.2.2.2 建立W公司供应链风险评语集 |
4.2.2.3 W公司供应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4.2.2.4 针对W公司供应链风险的综合计算 |
4.2.3 W公司风险评估中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分析 |
第五章 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 |
5.1 合作关系风险控制策略 |
5.2 生产流程风险控制策略 |
5.3 物流因素风险控制策略 |
5.4 供应商风险控制策略 |
5.5 外部环境风险控制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4)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管理控制理论 |
2.1.1 管理控制的概念 |
2.2 控制点理论 |
2.2.1 国内外控制点理论综述 |
2.2.2 关键控制点识别依据 |
2.3 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研究综述 |
2.3.1 供应商基本概念 |
2.3.2 国内外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现状 |
3.1 公司概况 |
3.2 公司发展战略 |
3.3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现状分析 |
3.3.1 基本控制状况 |
3.3.2 供应商管理绩效指标达成现状 |
3.3.3 体系层面原因分析 |
3.3.4 信息化系统层面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的选择 |
4.1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指标体系的初步获取 |
4.1.1 专家访谈 |
4.1.2 问卷设计与发放 |
4.1.3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4 指标的初步获取 |
4.2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成 |
4.2.1 问卷设计与样本描述 |
4.3 数据分析 |
4.3.1 项目分析 |
4.3.2 控制点重要性排序 |
4.3.3 信度检测 |
4.4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分类体系 |
4.5 关键控制点分析 |
第五章 汽车级供应商管理的改进策略 |
5.1 完善供应商开发及管理体系 |
5.2 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
5.3 完善供应商选择及评价机制 |
5.4 加强供应商管理的成本控制 |
5.5 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内部审核 |
5.6 完善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管理 |
5.7 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研究 ——以C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主要研究的内容 |
1.2.2 主要研究的方法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3.1 主要技术路线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供应商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管理 |
2.1.1 供应链管理 |
2.1.2 供应商管理 |
2.2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
2.2.2 国内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
2.3 供应商风险评价与选择理论 |
2.3.1 供应商风险评价理论 |
2.3.2 供应商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
第三章 C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C企业的概况 |
3.1.1 C企业基本情况 |
3.1.2 供应商管理组织架构 |
3.2 供应商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3.2.1 供应商管理现状 |
3.2.2 供应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C企业供应商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4.1 评价指标模型确定的原则 |
4.2 供应商风险因素分析 |
4.3 风险评价指标确立 |
4.3.1 对现有供应商进行分类 |
4.3.2 专家确立具体评价指标 |
4.3.3 供应商风险评价和选择指标说明 |
4.4 构建风险评价系统 |
4.4.1 构造递阶层次结构图 |
4.4.2 运用两两比较法构造所有判断矩阵 |
4.4.3 计算项目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度 |
4.5 确定所有评价指标的权重 |
4.5.1 计算层次单排序权重 |
4.5.2 计算层次总排序的权重 |
第五章 C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评价系统应用 |
5.1 PCB和PCB供应商概况 |
5.2 PCB供应商风险评价 |
5.2.1 专家初评供应商 |
5.2.2 运用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
5.2.3 计算各PCB供应商得分和排序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供应商风险评价一级指标调查表 |
附录B 供应商风险评价二级指标调查表 |
附录C 供应商风险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调查表 |
附录D PCB供应商风险评价指标评分调查表 |
(6)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钢结构车间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总结分析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工程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工程管理的含义 |
2.1.2 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3 工程管理的原则 |
2.1.4 工程管理的重难点 |
2.2 风险相关概念 |
2.2.1 风险的概念 |
2.2.2 风险管理的概念 |
2.2.3 风险管理主体的行为 |
2.3 相关理论 |
2.3.1 项目管理理论 |
2.3.2 内部控制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情况 |
3.1 工程基本情况 |
3.1.1 工程建设背景 |
3.1.2 工程建设模式 |
3.1.3 工程分阶段建设现状 |
3.2 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3.2.1 风险管理的运行流程 |
3.2.2 风险管理分阶段现状 |
3.2.3 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3.2.4 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风险识别 |
4.1 风险识别原则与流程 |
4.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
4.1.2 风险识别流程 |
4.2 风险因素分析 |
4.2.1 政策风险 |
4.2.2 财务风险 |
4.2.3 环境风险 |
4.2.4 施工风险 |
4.2.5 技术风险 |
4.3 风险指标体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风险评估 |
5.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
5.1.1 FMEA方法的定义 |
5.1.2 FMEA方法的优势 |
5.1.3 FMEA方法的可行性 |
5.2 风险评估的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的风险应对 |
6.1 应对的基本策略 |
6.1.1 风险回避 |
6.1.2 风险控制 |
6.1.3 风险转移 |
6.1.4 风险自留 |
6.2 分阶段的风险应对 |
6.2.1 决策阶段的风险应对 |
6.2.2 设计阶段的风险应对 |
6.2.3 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 |
6.2.4 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应对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不确定性环境下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文献检索情况说明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
2.1.1 绿色供应链 |
2.1.2 绿色供应链管理 |
2.1.3 绿色供应商管理 |
2.1.4 绿色供应商管理与传统供应商管理的比较研究 |
2.2 模糊集理论 |
2.2.1 模糊数 |
2.2.2 模糊算子 |
2.3 多准则决策理论 |
2.3.1 灰色关联法 |
2.3.2 DEMATEL方法 |
2.3.3 TOPSIS方法 |
2.3.4 VIKOR方法 |
2.4 群智能算法理论 |
2.4.1 遗传算法 |
2.4.2 NSGA相关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未知权重的绿色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基于模糊DEMATEL-KMA-VIKOR的绿色供应商选择模型 |
3.2.1 模糊DEMATEL确定评价指标 |
3.2.2 模糊KMA计算指标权重 |
3.2.3 模糊VIKOR供应商优选 |
3.3 案例分析 |
3.3.1 案例背景描述 |
3.3.2 案例计算过程 |
3.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随机需求下基于NSGA-Ⅱ的绿色供应商订单分配研究 |
4.1 问题提出 |
4.2 订单分配模型的构建 |
4.2.1 假设与定义 |
4.2.2 订单分配模型构建 |
4.3 案例分析 |
4.3.1 案例背景描述 |
4.3.2 案例计算过程 |
4.3.3 结果讨论与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考虑风险的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集成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1.1 绿色供应商风险来源和评价 |
5.1.2 参数定义与假设 |
5.2 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任务分配模型 |
5.2.1 基于惩罚机制和前景理论的的供应商风险量化 |
5.2.2 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 |
5.3 算法设计和说明 |
5.4 案例分析 |
5.4.1 案例背景描述 |
5.4.2 案例计算过程 |
5.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6.2 管理启示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供应商风险指标的模糊评价值 |
附录B 判断矩阵表 |
附录C AHP的MATLAB编程代码 |
附录D 三个时间段的供需数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欧米特苏州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 |
2.1.1 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 |
2.1.2 供应链的本质与特征 |
2.1.3 采购管理特征 |
2.2 风险管理 |
2.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
2.2.2 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2.2.3 风险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
2.3 原料供应风险管理 |
第三章 欧米特公司原料供应风险识别与评价 |
3.1 欧米特公司原料供应概况 |
3.1.1 原料采购流程 |
3.1.2 采购供应管理 |
3.1.3 供应商关系 |
3.1.4 原料供应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
3.2 原料供应风险调研分析 |
3.2.1 调研设计 |
3.2.2 调研实施 |
3.2.3 风险调研分析与评估 |
3.3 原料供应风险层次分析 |
3.3.1 确定原料供应风险的分析层次 |
3.3.2 确定各类风险事故的重要性排序 |
3.3.3 确定不同原料供应风险点中的风险权重系数 |
3.4 原料供应风险供应节点分布 |
第四章 欧米特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
4.1 策略制定的目标、准则与思路 |
4.1.1 目标 |
4.1.2 准则 |
4.1.3 思路 |
4.2 具体风险管理策略 |
4.2.1 实施供应商分类管理,应对供应商风险 |
4.2.2 对不同原料实施分类管理,保障原料的可靠供应 |
4.2.3 针对不同风险事故点,完善采购管理,有效防范采购风险 |
4.2.4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技术风险 |
4.2.5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管理其它一般风险 |
第五章 欧米特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欧米特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步骤 |
5.2 欧米特公司实施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的保障措施 |
5.2.1 组织架构优化设计 |
5.2.2 强化计划控制 |
5.2.3 完善合同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供应商原料供应风险调查问卷 |
附件2 原料供应风险节点分布矩阵表 |
(9)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多属性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优选绿色供应商的重要性 |
1.1.2 面向绿色供应商选择的管理决策问题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结构安排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 |
2.1.2 文献情况分析 |
2.1.3 学术趋势分析 |
2.2 多属性决策研究现状 |
2.2.1 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 |
2.2.2 考虑行为的多属性决策 |
2.3 绿色供应商选择研究现状 |
2.3.1 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
2.3.2 绿色供应链风险和绿色供应商风险 |
2.3.3 绿色供应链柔性和绿色供应商柔性 |
2.3.4 绿色供应商选择方法 |
2.4 现有研究的贡献、不足及研究启示 |
2.4.1 主要贡献 |
2.4.2 不足之处 |
2.4.3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基础理论 |
3.1 考虑行为的多属性决策理论 |
3.1.1 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 |
3.1.2 累积前景理论 |
3.1.3 第三代前景理论 |
3.2 绿色供应商选择的基础理论 |
3.2.1 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商的界定 |
3.2.2 绿色供应商选择的作用 |
3.2.3 绿色供应商风险 |
3.2.4 绿色供应商柔性 |
3.2.5 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选择的概念模型 |
3.3 多属性决策方法 |
3.3.1 广义优序法 |
3.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3.3.3 解释结构模型法 |
3.3.4 网络层次分析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绿色供应商静态选择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评价指标体系及参数分析 |
4.2.1 评价指标选取及定义 |
4.2.2 参数定义及指标值分析 |
4.3 基于前景理论的绿色供应商选择模型 |
4.3.1 收益和损失确定 |
4.3.2 综合前景值确定 |
4.4 案例分析 |
4.4.1 案例背景描述 |
4.4.2 案例计算过程 |
4.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第三代前景理论和广义优序法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 |
5.1 考虑时间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问题 |
5.1.1 问题描述 |
5.1.2 动态环境的内涵 |
5.1.3 绿色供应商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 基于PT3和广义优序法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模型构建与分析 |
5.2.1 总体描述和模型假定 |
5.2.2 候选绿色供应商的权重确定 |
5.2.3 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步骤及说明 |
5.3 案例分析 |
5.3.1 案例背景描述 |
5.3.2 案例计算过程 |
5.3.3 结果讨论与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考虑风险和柔性因素的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和制造任务分配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绿色供应商风险来源分析 |
6.3 绿色供应商柔性的量化研究 |
6.4 绿色供应商选择过程分析及参数定义 |
6.4.1 绿色供应商选择的描述 |
6.4.2 参数定义与假设 |
6.5 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及任务分配模型 |
6.5.1 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模型的构建 |
6.5.2 绿色供应商动态选择与制造任务分配模型 |
6.5.3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
6.6 案例分析 |
6.6.1 案例背景描述 |
6.6.2 案例计算过程 |
6.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工作 |
7.2 管理启示 |
7.3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管理含义 |
2.1.2 风险管理原则 |
2.1.3 风险识别方法 |
2.1.4 风险评估方法 |
2.2 机电设备采购的相关理论 |
2.2.1 机电设备采购的范围 |
2.2.2 机电设备采购的特点 |
第3章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识别 |
3.1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概况 |
3.1.1 A物资公司简介 |
3.1.2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流程 |
3.1.3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方式 |
3.2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识别 |
3.2.1 风险识别过程 |
3.2.2 风险识别结果 |
第4章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评价 |
4.1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
4.1.1 指导思想 |
4.1.2 总体目标 |
4.1.3 设计原则 |
4.2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确定指标体系 |
4.2.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4.2.3 构造判断矩阵 |
4.2.4 确定特征向量 |
4.2.5 进行归一化处理 |
4.2.6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4.2.7 确定指标权重 |
4.2.8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权重分析 |
4.3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4.3.1 确定评语集及标准 |
4.3.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4.4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章 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控制措施 |
5.1 招标过程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
5.1.1 招标公告公开程度风险控制措施 |
5.1.2 资格审查风险控制措施 |
5.1.3 招标人员道德风险控制措施 |
5.1.4 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措施 |
5.2 合同风险控制措施 |
5.2.1 合同价格风险控制措施 |
5.2.2 汇率及供货延期风险控制措施 |
5.3 招标决策风险控制措施 |
5.3.1 评标技术方法选择风险控制措施 |
5.3.2 忽视专家意见风险控制措施 |
5.3.3 招标方式选择风险控制措施 |
5.4 供应商风险控制措施 |
5.4.1 供应商欺诈行为风险控制措施 |
5.4.2 供应商相关问题风险控制措施 |
5.5 其他风险控制措施 |
5.5.1 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
5.5.2 社会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专家意见咨询表 |
附录 B: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因素调查评估问卷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供应商风险管理中的排序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的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周昂.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科研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ITER项目为例[D]. 武翘楚.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W公司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 滕艳芬.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CW公司汽车级供应商管理控制点研究[D]. 路辉. 山东大学, 2020(05)
- [5]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供应商风险管理研究 ——以C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为例[D]. 张大伟. 南昌大学, 2020(01)
- [6]阜阳市颍上县钢结构车间工程的风险管理研究[D]. 王旭州.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不确定性环境下绿色供应商选择和订单分配研究[D]. 刘海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8]欧米特苏州公司原料供应风险管理策略[D]. 黄章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9]考虑行为的绿色供应商多属性决策研究[D]. 宋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5)
- [10]A物资公司机电设备采购风险管理研究[D]. 吴茜.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标签:风险管理论文;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供应商审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