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汉字等级大纲》中汉字与韩文教育汉字的比较

《汉语能力汉字等级大纲》中汉字与韩文教育汉字的比较

一、《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胡霖莉[1](2021)在《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文中提出由于来华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在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同形词之间的对比不可避免,在汉语学习初期,与汉语词汇同形同义的韩语汉字词对于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增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亲切感。但随着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各自意义的变化,导致汉韩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的出现,又由于韩国留学生对汉字词的了解并不多,汉韩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就很可能会给汉语词汇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在表达中出现偏误。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绪论主要是对韩语汉字词本体知识和二语教学中的韩语汉字词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一章主要是结合前人的研究,对韩语汉字词的定义、来源以及在当代韩国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本土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词汇(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为主)和韩语汉字词进行分类对比,梳理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汉语生词,与对应的韩语汉字词在词形上、词义上以及语用上的差异。第三章选取出现偏误较高的汉韩同形词和异形词,结合设计的问卷调查和测试,了解留学生对韩语汉字词的认知情况,并分析汉语词汇学习时易出现的偏误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结合调查结果,针对汉韩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从音、形、义、性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词汇教学策略。最后结论部分,主要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研究结果表明,与汉语词汇意义不能完全对应的韩语汉字词,即同形部分异义词,对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影响较大,在使用时会出现较多的偏误,其次就是同形完全异义词,汉语词汇教学和学习时需要特别注意。希望本研究对汉语教师韩语汉字词词汇教学和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启发。

侯露丹[2](2021)在《“竹”部字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实用汉语》等常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共16册)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竹”部字的分布进行调查,统计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与《新实用汉语》等教材中“竹”部字的选字范围,对比《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竹”部字选字的契合度;然后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竹”部字进行实证案例考察,根据学生对“竹”部字的习得情况,将“竹”部字的书写问题分为字形、字音与字义三种问题类型,将学生的错误与偏误情况分别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问题类型分析产生错误与偏误的原因;最后从汉字教学策略角度入手,根据“竹”部字习得情况、问题类型、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适合汉字教学的教学策略。

杨浥柳[3](2021)在《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文中认为韩语中存在大量的汉韩同形动词,这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较为顽固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对韩国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关于汉韩同形动词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相关同形词的偏误研究还不多,研究成果还无法科学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对韩汉语教学中。鉴于此,本文从对韩汉语教学出发来比较分析汉韩同形词(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里甲级词为研究范围)的异同,同时通过相关语料库和问卷调查了解韩国学生对汉韩同形动词的掌握情况和偏误类型,并尝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教学策略。本篇论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明研究意义,回顾前人研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章从汉韩同形动词的语音、形式、词义和用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与分析。分析得出:形式上,虽然韩语现在已经没有汉字形式了,但在词典中和一些重要文书中仍保留有以汉字字形书写的汉韩同形动词。汉韩同形动词有完全同形,也有部分同形。部分同形又可分为汉字繁简区别造成的差异、笔画上存有差异、词序上存有差异;语音上,汉韩语音的总体特点在汉韩同形动词中同样适用。最明显的不同在于,韩语没有声调,汉语有声调;语义上,主要分为意义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和完全不同。用法上可分为同义与意义上存有差异的汉韩同形词在用法上都存有差异。第三章在前一章本体研究基础上,通过搜集到的相关语料,考察了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问卷调查分笔试和访谈两种,集中考察汉韩同形动词的形、音、义及用法。笔试调查发现,字形方面,韩国学生的偏误率较高。他们通常不能主动发现汉韩汉字的细微差异;词义方面,韩国学生对于词义的选择,完成得也不是很好;语音上,访谈发现,韩国学生大多认为汉语的声调最难。用法上,韩国学生主要存在语序、词性、与宾语的共现、介词结构的呈现形式等方面的偏误。第四章结合之前获得的汉韩同形动词异同与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出现的偏误,分析了韩国学生在习得汉韩同形动词时造成偏误的可能原因。它们主要有韩语同形动词负迁移、汉语教师对汉韩同形动词现象不够敏锐、缺乏有针对性的对韩汉语教材以及学生习得过程中代入和类推泛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对韩汉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第五章为结语。

朱慧敏[4](2021)在《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为例》文中提出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字属于形音义的统一体,同时由于体系庞大、形体众多、结构复杂等原因,往往成为留学生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一些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由于汉字“拦路虎”制约了其汉语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对中级水平留学生进行汉字学习需求分析,能对中级的汉字教学、教材编写等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理论基础,并以陈冰冰(2010)的“大学生英语需求分析整体模型”为整体框架,结合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级水平(HSK4级,HSK5级的学生)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中级水平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级汉字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概述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回顾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阐释本文的需求分析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调查研究介绍,介绍了中级留学生生汉字教学概况、问卷与访谈的设计、研究对象以及实施过程。第三章为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章笔者将中级留学生分为教学计划内无汉字课学生和教学计划内有汉字课学生,对两类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对比,旨在找到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的特点。第四章为依据调查结果针对中级汉字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按照实际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两类汉字教学模式分别给出。第五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本研究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本文所需的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问卷和访谈。在进一步的调研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质性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中级留学生认为汉字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希望每周平均能有1-2小时汉字教学时间;2)相比于初级阶段,中级水平学生认为汉字的难学程度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其已有一定汉字基础,并能够通过教学把握汉字的内在规律性和系统性;3)初级阶段时,学生认为形象联想法和部件教学法比较有用,但中级阶段认为偏旁教学法和理据识字法更加有效。

黄秋艳[5](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用初级阶段独体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要解决汉字教学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基础阶段中教哪些字、怎样教的问题,独体字在汉字系统中和汉字教学基础阶段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汉字教学中对独体字的关注度并不够。本文在汉字构形系统理论和汉字三平面理论的指导下,对现有汉语汉字教材进行考察,发现教材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独体字的选字大多随文识字、汉字教学内容停留在形音义的静态层面教学、练习内容有待完善和加强。本文利用汉字三平面理论及汉字构形理论来分析独体字的三维属性,从形体、结构、职能三个维度构建了独体字的教学新框架,为汉字基础阶段的独体字教学提供指向,拓宽独体字教学的维度与内容。基于此,本文认为在汉字教学中应当循独体字重点优先原则、系统性及三维属性原则,在教材编写中优先考虑或重点标注字源清晰、构字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独体字的教学内容在形体上以形体识别为重点和难点、在结构上独体字的理据讲解与构字能力并重,在职能上以语符职能为主文化职能为辅,重视独体字语素义对字词的联结作用。

袁三[6](2020)在《基于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西班牙《汉语1》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吕必松(1996)指出“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论文属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教材专题研究,旨在总结西班牙本土教材《汉语》第一册(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汉语1》)编写中汉字编排情况的经验与不足,为汉字教学提供教学建议。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是李运富教授提出的有别于传统“形音义”三要素的汉字学重要理论,他排除语言层面的字音和字义,将汉字的研究还原到文字层面,从形体、结构和职用三个平面对汉字进行研究。第一章阐述了国别化教材研究已经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界的研究重点,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述,对论文的指导理论——“汉字学三平面理论”——从形体、结构、职用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课题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于Matlab平台的完全统计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二章介绍了《汉语》的概况,摸清《汉语1》汉字结构及构件的底数,是科学编撰汉语国别化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前提;对《汉语》词语表进行文字录入;运用在线统计网站统计出《汉语1》汉字种类以及字频;基于Matlab平台编写程序,对比“一纲两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汉语1》用字的汉字分级、常用度以及规范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汉语1》具有用字总量偏少、用字字频偏低的特点。第三章根据李运富教授提出的“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和《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从形体研究《汉语1》用字。论文统计了《汉语1》用字的笔画和部件数量,发现《汉语1》存在用字整体难度偏低、编排的难易顺序不够科学的不足;论文对《汉语1》用字部件进行拆分,在此基础上按不同种类部件对用字进行归类,提出针对不同类型部件的教学建议。第四章是从结构研究《汉语1》用字。论文统计了《汉语1》的现代汉字构形模式分类,发现《汉语1》用字的理据性都不高,提出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理据性进行教学,可以通过理据重构降低记号字的教学难度。第五章是从职用研究《汉语1》用字。论文对单字在词语表中的构词进行统计并以表格形式列出,考察了23个高频用字在教材中的职用,发现《汉语1》用字的义项使用不够丰富,构词数也很少,提出教学中可以以核心字为基础,运用思维导图组建词汇网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汉语构词法,减少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机械记忆。第六章根据《汉语1》编写中汉字编排情况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针对《汉语1》用字形体和构形理据设计教学方案,针对《汉语1》用字职用设计职用教学思维导图。论文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创新。将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应用到国际汉语汉字教学中,在关注汉字形体的同时,也关注汉字构形和职用,并据研究发现提出相关教学建议。(2)研究方法创新。将基于Matlab平台的完全统计法应用到《汉语1》用字材料的处理中,提高《汉语1》用字计量描写的准确性。(3)研究对象创新。对西班牙本土汉语教材《汉语1》的用字进行全面描写和统计,总结西班牙本土教材《汉语1》编写中汉字编排情况的经验与不足。

张软绿[7](2020)在《基于“字本位”的韩国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外汉语教学长期面临着汉字难学的困境,其根本在于未尊重汉语本身之特点以及难以正视汉字之地位。“字本位”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构建了以“字”为核心的汉语语言学及教学研究体系,为汉语研究及教学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本文基于“字本位”,从汉字的“形、音、义”及其关系(理据)出发,在研究上采用了偏误分析与调查研究相配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汉字习得难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将“字本位”教学理论与学生习得情况相结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高级阶段的对韩汉字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概述了“字本位”理论的关于汉字的主要观点及其产生与发展概况。第一章和第二章汲取了徐通锵“字本位”有关汉字的核心理论,从汉字的“形、音、义”及其关系(理据)出发,首先分化了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而后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了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字理据的习得情况及特点,旨在发现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字习得的难点及特点。最后一章结合张朋朋“字本位”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从总体上构建了对韩的教学模式,在尊重高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习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金恩爱(KIM Eun ae)[8](2020)在《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研究》文中认为汉字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汉字教学能否顺利开展。考察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情况,是了解韩国汉字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韩国本土出版的汉语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与相关的中国版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在韩国学校收集的问卷调查结果,综合考察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情况,试图总结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编排的特点,发现其存在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的缘起,说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梳理研究现状,交代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对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情况展开分析。我们选取了针对汉语初级学习者设计的两部知名的本土汉语教材,介绍两部教材的单元构成,重点针对这两部教材中汉字编排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对中国版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编排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中韩教材汉字内容的编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先对两本中国版汉语教材中的汉字内容编排进行考察,着重从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方面,汉字的数量、等级分布方面,汉字的练习题设计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第二章的内容,对中韩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面向教师和学生对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编排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看法,间接考察韩国本土汉语教材在汉字编排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章综合阐述韩国版汉语教材中关于汉字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第六章为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概括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希望本文能为改善韩国本土汉语和汉字教材编写,改进对韩汉语教学,提高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汉字的兴趣提供一点帮助。

刘涛[9](2019)在《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术界对于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已经有所共识,但是汉语词汇理据哪些可以为教学所用,特别是针对非汉字圈零起点的外国留学生,却是鲜有研究。本文以教学是否有效为评判标准,以《新HSK四级词汇大纲》中词汇为研究范围,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本科生预科教育的非汉字圈零起点的外国预科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数据统计、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梳理汉语词汇理据的类别。根据教学应用情况,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词汇理据是有利于预科生理解和识记汉语词汇的理由和根据,全面分析《新HSK四级词汇大纲》中的理据因素。以词汇课的形式,在非汉字圈零起点的外国预科生中进行教学实践,并以实践数据证明汉语词汇理据在教学中是否行之有效。全文共包括六章:第一章,梳理相关文献,对语言理据、词汇理据、词汇理据类别、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指明本文的研究范围、对象、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要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确定汉语词汇理据的定义与范畴;认为汉语词汇理据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方便学习、记忆汉语词汇的根据或理由,并将汉语词汇理据分为文字理据和语义理据。第三章,从汉语词汇文字理据出发,对《新HSK四级词汇大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用汉字来记录汉语的特点,分析1200个词汇的文字理据因素。第四章,从汉语词汇语义理据出发,对《新HSK四级词汇大纲》的1200个词汇的语义理据进行分析。第五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详细阐述汉语词汇理据在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范围中的实践过程。努力做到具体教学结合调查问卷、随堂检测,揭示词汇理据应用数据。第六章,总结前面研究结果,并从词汇、汉语成绩与预科结业统一考试成绩相关性以及预科生词汇学习观念变化的角度,证明我们提出的词汇理据的应用是有效的。总之,本文希望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将汉语词汇教学置于高效教学模式之下,打破“词本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汉语词汇理据,为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词汇教学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希望为来华留学预科教育以及汉语国际传播尽些绵薄之力!

张晶晶[10](2019)在《“字”“词”本位下的对外汉语初阶汉字属性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交际功能为主“词本位”教学观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正流行。这种教学方式建立在汉语与印欧语的共性之上,将汉语词汇作为基本单位,主张以词造句、以句成篇。国家汉办编纂的《国际汉语通用教学课程大纲》是一本以“词本位”教学思路为指导的教学大纲,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内容及目标。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不断发展,“词本位”出现了一些弊端,部分学者将目光转向了“字本位”。“字本位”教学观是一种立足于汉字本身的对外汉语教学观念,不同于日前流行的以“词”为中心的汉语教学,“字本位”强调汉字本身的理据性,将汉字看做组词、成句和阅读等综合汉语能力的基础。在目前“字本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当属白乐桑在法国的“字本位”教学实践取得的成就最大,其编纂的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是“字本位”教学理念的代表作,在法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以“词本位”与“字本位”为基础,分别对国家汉办主编的《国际汉语通用教学课程大纲(修订版)》中的初级汉字(一级、二级)和由白乐桑、张朋朋主编的汉语教材《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第一册收字进行属性对比分析,在使用频率、表意程度、部件拆分及构词能力四方面对上述两个字表进行了属性统计与描写,由此对比分析出两个字表各自的收字用字特点,以观察“字”“词”本位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中对于汉字的要求与侧重点,由此提出汉语初级阶段的分类教学设想。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在对外汉语研究与教学中,“字本位”与“词本位”是两个不同的思路,对于汉字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目前的对外汉语研究中不乏针对“字”“词”两个本位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出现以汉字为核心来观察二者共性与个性的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字本位”与“词本位”的理论及教学模式,并对本文研究的汉字属性进行了界定。理论概述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词本位”教学法理论,它拥有完善的系统与丰富的教材,展现出“词”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二是以白乐桑在法国的汉语教学实践为例,展现了白氏在“字本位”上的创新。本文对汉字属性的界定包括使用频率、表意程度、部件拆分及构词能力四个部分,希望通过属性差异得出不同本位下字表的收字用字特点。第三部分是对《国际汉语通用教学课程大纲(修订版)》中的初级字表(第一、二级)共计300字进行上述四方面的属性分析,把握“词本位”对于汉字的收字用字要求。同样是“词本位”,一级字表与二级字表也有不同的特点。本章结合了《国际汉语通用教学课程大纲》一、二等级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不同点,揭示出“词本位”对于汉字的态度。第四部分是对《汉语语言文字启蒙1》收字表进行上述四方面的属性分析,找出“字本位”教学观下的收字用字规律。本字表汉字共计400个,较为全面地表现了白乐桑为完善“字本位”教学法所做的努力与实践,显示出了汉字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与“词本位”有显着差别。第五部分则是将《国际汉语通用教学课程大纲》初级字表与《汉语语言文字启蒙1》收字表进行收字用字的对比分析,通过对二者重合汉字与非重合汉字两个层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说明两个本位在汉字筛选与使用两个层面的共性与个性,并提出关于汉语初级阶段分类教学的设想。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进行总结概括。

二、《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韩语汉字词本体研究现状
        (二)关于二语教学中韩语汉字词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韩语汉字词
    第一节 韩语汉字词的定义
    第二节 韩语汉字词的来源
    第三节 汉字在韩国的使用
第二章 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韩语汉字词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统计情况
    第二节 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词形相同
    第三节 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词形不同
第三章 《中级综合Ⅰ》韩语汉字词习得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置
    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第三节 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习者的影响
第四章 基于《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教学建议
    第一节 面向韩国留学生的生词词汇教学策略
    第二节 其他多角度的词汇教学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2)“竹”部字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竹”部字分布与对比分析
    第一节 “竹”部字分布
        一、《大纲》中“竹”部字分布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竹”部字分布
        三、语料库中“竹”部字分布
    第二节 “竹”部字对比分析
        一、《大纲》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竹”部字对比
        二、语料库与《大纲》和教材中“竹”部字对比
第二章 语料库中“竹”部字存在问题及其分析
    第一节 语料库中“竹”部字问题类型
        一、字形问题
        二、字音问题
        三、字义问题
    第二节 语料库中“竹”部字问题分析
        一、字形问题原因分析
        二、字音问题原因分析
        三、字义问题原因分析
第三章 “竹”部字的汉字教学策略
    第一节 “竹”部字中的形声字教学策略
        一、完全表意的形声字教学策略
        二、部分表意的形声字教学策略
        三、不表意的形声字教学策略
    第二节 “竹”部字中的会意字教学策略
        一、异体会意字教学策略
        二、破体会意字教学策略
    第三节 辅助式的教学策略
        一、游戏教学策略
        二、文化教学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2 前人研究回顾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4 研究切入点与研究重点
    1.5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1.6 语料说明
第二章 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汉韩同形动词比较
    2.1 形式上的异同
        2.1.1 汉字字形相同
        2.1.2 形式上存有差异
    2.2 语音上的异同
        2.2.1 语音相同或相近
        2.2.2 语音上存在的不同
    2.3 意义上的异同
        2.3.1 意义完全相同
        2.3.2 意义上不完全相同
        2.3.3 意义完全不同
    2.4 用法上的比较
        2.4.1 同义的汉韩同形动词用法上的区别
        2.4.2 意义存有差异的汉韩同形动词用法上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的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的偏误考察
    3.1 基于HSK作文语料库的偏误统计与分析
        3.1.1 数据统计汇总
        3.1.2 数据分析
    3.2 基于测试问卷的偏误考察与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汇总
    3.3 基于HSK作文语料库与调查问卷的习得偏误情况与类型总结
        3.3.1 基于数据统计的偏误情况分析
        3.3.2 主要偏误类型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的偏误原因分析与相应对策
    4.1 可能的偏误原因分析
        4.1.1 母语的负迁移
        4.1.2 教师对汉韩同形动词现象不够敏锐
        4.1.3 缺乏有针对性的对韩汉语教材
        4.1.4 学生习得过程中代入与类推泛用
    4.2 相应对策建议
        4.2.1 教师教学建议
        4.2.2 韩国学生的学习策略
        4.2.3 对韩汉语教材编写上的建议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内容与观点
    5.2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 文献综述
        1.3.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分析综述
        1.3.2 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4.1 学习需求分析的相关理论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调研
    2.1 目前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概况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3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章 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3.1 学生背景结构调查分析
        3.1.1 教学计划内无汉字课学生的背景结构调查分析
        3.1.2 教学计划内有汉字课学生的背景结构调查分析
    3.2 学习者的个体学习信息分析
        3.2.1 汉字学习动机
        3.2.2 汉字学习难点
        3.2.3 汉字学习过程需求
    3.3 学习者的汉字学习环境需求分析
        3.3.1 教学计划内无汉字课学生汉字学习环境需求分析
        3.3.2 教学计划内有汉字课学生汉字学习环境需求分析
    3.4 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小结
        3.4.1 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特点
        3.4.2 两类学生汉字学习需求异同
第四章 基于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的教学建议
    4.1 探索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
        4.1.1 精读课内合理安排汉字教学课时
        4.1.2 精读课本内合理编写汉字内容
        4.1.3 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汉字教学方法
        4.1.4 课上汉字教学与课下自主学习相结合
        4.1.5 重视汉字作业、利用汉字考核
    4.2 开设独立的汉字课,提供系统的汉字教学
        4.2.1 编写独立的中级汉字教材,优化汉字教学内容
        4.2.2 突出汉字系统性,教学方法以偏旁分析法和理据识字法为主
        4.2.3 打造高效课堂,完善课堂设计
        4.2.4 丰富汉字作业,完善汉字考核
第五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无汉字课学生)
附录二:调查问卷(有汉字课学生)
附录三:访谈提纲(无汉字课学生)
附录四:访谈提纲(有汉字课学生)
致谢

(5)汉语国际教育用初级阶段独体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第2章 独体字的教学情况分析
    2.1 教材中独体字的分布情况
    2.2 教材生字词表中的独体字
    2.3 教材汉字知识中的独体字
    2.4 教材练习内容中的独体字
    2.5 独体字的教学情况小结
第3章 独体字的三维属性分析
    3.1 独体字的形体
    3.2 独体字的结构
    3.3 独体字的职能
    3.4 独体字的三维属性分析小结
第4章 独体字的教学建议
    4.1 独体字教学观念的革新
    4.2 独体字教材编写的建议
    4.3 独体字教学方法的改进
    4.4 小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基于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西班牙《汉语1》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2.1 增强初级阶段国别化教材汉字编写的科学性
        1.2.2 为编写国别化教材汉字教学内容提供建议
        1.2.3 提高西班牙母语学习者汉语的教学效率
    1.3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概述
        1.3.1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产生背景
        1.3.2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
        1.3.3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1.4 国内外现状分析
        1.4.1 国别化汉语教材研究现状
        1.4.2 西班牙汉语教材研究现状
        1.4.3 国际汉语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1》用字调查
    2.1 《汉语》教材介绍
        2.1.1 《汉语》教材概况
        2.1.2 《汉语1》教材结构
        2.1.3 《汉语1》教材汉字
    2.2 基于Matlab平台的完全统计法简介
        2.2.1 Matlab平台介绍
        2.2.2 Matlab应用介绍
    2.3 《汉语1》用字字量
        2.3.1 《汉语1》用字字量统计
        2.3.2 《汉语1》用字字量分析
    2.4 《汉语1》用字字频
        2.4.1 字频概说
        2.4.2 字频统计分析
        2.4.3 累计覆盖率分析
    2.5 《汉语1》用字分级统计
        2.5.1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概况
        2.5.2 《汉语1》用字分级统计
    2.6 《汉语1》用字常用度和规范度分析
        2.6.1 《汉语1》用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比较
        2.6.2 《汉语1》用字与《通用规范汉字表》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语1》用字形体分析
    3.1 《汉语1》用字笔画计量分析
        3.1.1 笔画数概说
        3.1.2 《汉语1》用字笔画数统计分析
    3.2 《汉语1》用字部件计量分析
        3.2.1 《汉语1》用字部件数量统计分析
        3.2.2 《汉语1》用字部件构字数统计分析
    3.3 《汉语1》用字部件的分类与教学研究
        3.3.1 《汉语1》用字表义部件研究
        3.3.2 《汉语1》用字示音部件研究
        3.3.3 《汉语1》用字记号部件研究
        3.3.4 《汉语1》用字标示部件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语1》用字构形理据分析
    4.1 现代汉字构形理论
        4.1.1 构形理论概述
        4.1.2 现代汉字构形模式分类
    4.2 《汉语1》用字现代构形理据分析
        4.2.1 《汉语1》会意字类统计
        4.2.2 《汉语1》形声字统计
        4.2.3 《汉语1》记号字类统计
    4.3 用字构形理据教学建议
        4.3.1 会意字和形声字理据性教学建议
        4.3.2 记号字理据重构教学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1》高频用字职用研究
    5.1 高频用字职能分析
        5.1.1 汉字职能概说
        5.1.2 《汉语1》高频用字职用研究
    5.2 高频用字职能的演变
        5.2.1 职能扩展
        5.2.2 职能缩减
    5.3 高频用字职用教学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材编写建议和教学设计
    6.1 教材编写建议
        6.1.1 字量和字频方面
        6.1.2 用字形体方面
        6.1.3 用字构形理据方面
        6.1.4 用字职用方面
    6.2 教学设计
        6.2.1 基于字形的用字教学方案设计
        6.2.2 基于构形理据的用字教学方案设计
        6.2.3 基于职用的用字教学方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汉语1》部件构字表
    附录二 :《汉语1》用字构词表

(7)基于“字本位”的韩国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字本位”产生与发展概述
    三、“字本位”理论概述
    四、研究方法及说明
第一章 基于“字本位”的韩国留学生汉字“形音义”偏误分析
    第一节 语料的选择及其分布情况
        一、语料的选择
        二、分布情况
    第二节 汉字构形层面的偏误分析
        一、结构单位
        二、整字字形
    第三节 汉字语音层面的偏误分析
        一、音近字替换
        二、同音字替换
        三、声符替换
    第四节 汉字意义层面的偏误分析
        一、意符缺失
        二、意符替换
        三、增加意符
第二章 基于“字本位”的韩国留学生汉字“形音义”理据习得情况调查
    第一节 汉字的选择及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汉字的选择
        二、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及其理据认知情况统计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二、形声字理据的认知情况
    第三节 “形音义”理据习得情况统计分析
        一、形声字理据的划分及参数设置
        二、“形音”理据习得情况及特点分析
        三、“形义”理据习得情况及特点分析
        四、“音义”互动理据习得情况及特点分析
第三章 基于“字本位”的对韩汉字教学探索
    第一节 构建“字本位”下的对韩汉字教学模式
        一、“字本位”下的汉字教学模式
        二、对韩汉字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二节 构形层面的汉字书写教学
        一、教学重点
        二、教学策略
    第三节 理据系统的汉字识记教学
        一、运用理据进行教学的原则
        二、“形音”理据与字音的识记教学
        三、“形义”理据与字义的识记教学
        四、“音义”互动理据与集中识字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对外汉字教学与汉字教材编写研究
        1.3.2 韩国汉语教学研究
        1.3.3 韩国汉字教学研究
        1.3.4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的编写与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
    2.1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内容构成简介
        2.1.1 《汉语基础会话》主要内容介绍
        2.1.2 《汉语简体字1000》主要内容介绍
    2.2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编排情况的分析
        2.2.1 教材中有关汉字字形的内容编排情况
        2.2.2 教材中有关汉字字音字义的内容编排情况
        2.2.3 教材中汉字的数量和等级
        2.2.4 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练习的设计
    2.3 小结
第三章 与中国版汉语教材的对比分析
    3.1 中国版汉语教材简介
    3.2 中国版汉语教材中汉字编排情况的分析
        3.2.1 中国版汉语教材中汉字结构的内容编排
        3.2.2 中国版汉语教材中汉字数量和等级的内容编排
        3.2.3 中国版汉语教材中汉字练习的编排
    3.3 与中国版汉语教材相比韩国教材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对韩国本土教材中汉字内容编排满意情况的调查分析
    4.1 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4.1.1 问卷的设计
        4.1.2 问卷的实施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对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4.2.2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韩国本土教材汉字内容编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2 汉字内容编排建议
第六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
    (附件-1)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调查(教师用)
    (附件-2)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调查(学生用)
致谢

(9)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语言理据理论研究综述
        1.2.2 关于词汇理据研究综述
        1.2.3 词汇理据类型研究综述
        1.2.4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对象、方法和意义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意义
第2章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定义与选择
    2.1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的定义与选择标准
        2.1.1 词汇理据选择要兼顾教学的实际与研究对象
        2.1.2 词汇理据选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
        2.1.3 词汇理据选择要考虑汉语词汇的特点
    2.2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的选择
        2.2.1 文字理据
        2.2.2 语义理据
第3章 《大纲》词汇文字理据统计分析
    3.1 《大纲》词汇基本数据分析
        3.1.1 单音节词
        3.1.2 双音节词
        3.1.3 三音节词
        3.1.4 四音节词
        3.1.5 关联结构
    3.2 《大纲》词汇所用汉字基本情况分析
        3.2.1 《大纲》词汇汉字等级分析
        3.2.2 《大纲》中多音节词汇汉字数量
        3.2.3 《大纲》中单多音节词汇中重复的汉字的数量
        3.2.4 《大纲》词汇使用的汉字总数
        3.2.5 《大纲》词汇所用汉字等级分布情况
    3.3 《大纲》词汇造字理据统计分析
        3.3.1 象形理据字
        3.3.2 指事理据字
        3.3.3 会意理据字
        3.3.4 形声理据字
    3.4 《大纲》词汇结构理据因素统计分析
        3.4.1 左右结构理据字
        3.4.2 上下结构理据字
        3.4.3 包围结构理据字
第4章 《大纲》词汇语义理据统计分析
    4.1 《大纲》词汇语义透明度理据因素分析
        4.1.1 完全透明词
        4.1.2 比较透明词
        4.1.3 比较隐晦词
        4.1.4 完全隐晦词
    4.2 《大纲》词汇义类理据分析
        4.2.1 《大纲》词汇义类分类与分析
        4.2.2 《义类词典》分类问题
第5章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教学应用
    5.1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文字理据应用
        5.1.1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词汇文字理据——造字理据教学应用
        5.1.2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词汇文字理据——书写理据教学应用
    5.2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语义理据教学应用
        5.2.1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语义透明度理据因素教学应用
        5.2.2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义类理据教学应用
第6章 结论
    6.1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教学汉语词汇理据类别
    6.2 为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词汇教学提供教学参考
    6.3 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应用词汇理据教学效果数据分析
    6.4 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学习观念的变化
    6.5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字”“词”本位下的对外汉语初阶汉字属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的对象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研究的对象
    1.2 研究现状
        1.2.1 “字本位”研究现状综述
        1.2.2 “词本位”研究现状综述
        1.2.3 “字本位”与“词本位”之争研究概述
        1.2.4 国际汉语教学常用字的属性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字”“词”本位的理论概述与汉字属性界定
    2.1 “词本位”教学研究概述
    2.2 “字本位”教学研究概述
        2.2.1 传统“字本位”教学法理论概述
        2.2.2 “法式字本位”与《汉语语言文字启蒙》
    2.3 汉字属性的界定
3 《大纲》初级字属性统计分析
    3.1 《大纲》初级字的频率调查分析
    3.2 《大纲》初级字的表意程度统计
    3.3 《大纲》初级字的部件统计分析
    3.4 《大纲》初级字的构词能力分析
        3.4.1 语素分析
        3.4.2 构词能力分析
    3.5 《大纲》初级字的收字特征分析
    3.6 小结
4 《启蒙1》收字属性统计分析
    4.1 《启蒙1》收字的频率调查分析
    4.2 《启蒙1》收字的表意程度统计
    4.3 《启蒙1》收字的部件统计分析
    4.4 《启蒙1》收字的构词能力分析
        4.4.1 语素分析
        4.4.2 构词能力分析
        4.4.3 成语启蒙功能分析
    4.5 小结
5 《大纲》《启蒙1》收字用字对比分析
    5.1 《大纲》初级字的收字用字分析
    5.2 《启蒙1》收字的收字用字分析
    5.3 《大纲》初级字与《启蒙1》收字的对比分析
    5.4 关于汉语初级阶段分类教学的设想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纲》初级字与《启蒙1》收字的表意程度统计
附录2 :《大纲》初级字与《启蒙1》收字的部件拆分统计
附录3 :《大纲》初级字与《启蒙1》收字的构词情况统计
附录4 :《大纲》初级字与《启蒙1》收字的字频排序表
附录5 :《大纲》初级词高频排序表
致谢

四、《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与韩国教育用汉字构词能力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D]. 胡霖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竹”部字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 侯露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D]. 杨浥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中级留学生汉字学习需求调查研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为例[D]. 朱慧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5]汉语国际教育用初级阶段独体字研究[D]. 黄秋艳. 暨南大学, 2020(04)
  • [6]基于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的西班牙《汉语1》研究[D]. 袁三.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基于“字本位”的韩国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D]. 张软绿.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汉字内容的编排研究[D]. 金恩爱(KIM Eun ae). 安徽大学, 2020(07)
  • [9]对非汉字圈零起点外国预科生汉语词汇理据教学应用研究[D]. 刘涛. 吉林大学, 2019(10)
  • [10]“字”“词”本位下的对外汉语初阶汉字属性对比研究[D]. 张晶晶.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汉语能力汉字等级大纲》中汉字与韩文教育汉字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