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扎罗汀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莫灿龙[1](2020)在《毛兰素对角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树状介孔硅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难以根治的皮肤疾病,它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角质细胞的过度增殖以及异常的分化。毛兰素作为一种提取自鼓槌石斛的联卞类小分子量天然化合物,在肿瘤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增殖抑制和抗血管生成的功能。然而,关于毛兰素在对于银屑病致病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角质细胞的相关作用,目前仍然没有相关的报道。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纳米药物载体应用于皮肤局部给药方面,大大增加了药物在皮肤疾病上的治疗效果和减少了药物进入到系统循环而引起的不必要毒性。而无机材料中的介孔硅纳米载体,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等特点,在近几年尤其是皮肤递送方面,出现了不少的报道。因此,本文一方面探讨毛兰素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细胞的增殖功能和凋亡方面的作用,以及探讨其潜在的药理机制,另一方面为了增强毛兰素的抑制细胞增殖能力,以及解决毛兰素水溶性差,难以到达皮肤组织发挥作用的缺点,我们构建了树状介孔硅透皮递送纳米载体。本文使用MTT试验评价毛兰素对HaCaT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凋亡分析法分析毛兰素对HaCaT细胞的凋亡影响,使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了HaCaT细胞的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毛兰素对HaCaT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与cleaved caspase-3的生成水平影响,以及检测了JNK/c-Jun信号通路和AKT/m TOR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我们通过一步双相方法合成两种具有相似粒径但不同孔径的中心放射性中空通道的树状介孔硅,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包括平均粒径、zeta电位、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的外观形貌、氮气吸附脱附曲线等。我们利用旋转蒸发方法将毛兰素载入到树状介孔硅里,并对其进行上述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定X射线衍射光谱XRD,以探讨毛兰素与树状介孔硅的结合方式,通过热重分析TGA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量毛兰素的含量,利用透析袋法测定树状介孔硅载毛兰素的体外释放行为,并利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测定载药树状介孔硅卡波姆胶的透过猪皮的性能。我们通过合成FITC荧光标记的树状介孔硅,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摄取的行为,并探讨其可能的细胞摄取途径。然后通过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凋亡分析法、JC-1染色法和fluo-4 AM染色法比较负载毛兰素的树状介孔硅和单纯的毛兰素对HaCaT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法继续比较两者对线粒体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Bcl-2、Bax、cytochrome c,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和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PERK、ATF6、IRE1α和CHOP)的影响。最终我们发现,毛兰素对HaCaT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促进HaCaT细胞的凋亡,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生成,上调HaCaT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可能通过活性氧ROS介导的JNK/c-Jun信号通路和AKT/m TOR信号通路来发挥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合成出来的两种树状介孔硅的平均粒径均在160nm左右,孔径分别为3.5nm和4.6nm,载药率大约都在50%左右,并且通过表征分析得知毛兰素不仅分布在树状介孔硅的孔道里面,也有部分处于树状介孔硅的表面。和纯毛兰素组相比,树状介孔硅组能够很好地增加毛兰素的皮肤滞留量,并且树状介孔硅组能够降低毛兰素的皮肤透过量。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毛兰素从树状介孔硅里释放出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爆发释放和缓慢释放阶段,最终药物累积释放量均达到70%以上。在细胞摄取行为方面,大孔径树状介孔硅的细胞摄取量比小孔径树状介孔硅的细胞摄取量大概高出3倍左右。小孔径树状介孔硅能够分别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细胞膜陷穴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和Na+/H+离子交换受体介导的大胞饮三条途径进入到HaCaT细胞里,而大孔径树状介孔硅则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进入到HaCaT细胞里。和毛兰素组比较,载药树状介孔硅能够增强毛兰素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并且大孔径的效果相对明显。毛兰素能够影响HaCaT细胞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信号通路和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来发挥促进HaCaT细胞的凋亡作用,并且树状介孔硅作为药物载体,能够增强此过程。
高招[2](2020)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寻常型银屑(psoriasis vulgaris)病最为常见,病情常反复发作,还可合并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等其它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银屑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差异,并通过与正常皮肤组织对照,以初步分析两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分别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采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分析,以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计量两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强度,来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组及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差异,从而分析它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实验数据,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定位表达分析示: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TGF-β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部分真皮乳头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CTGF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棘细胞层和/或基底细胞层,部分角质形成细胞颗粒层、血管内皮细胞、真皮浅层炎性细胞少量表达。2、定量结果分析示: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TGF-β1(0.0562±0.0064)的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比正常皮肤组织TGF-β1(0.0075±0.0012)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CTGF(0.1452±0.0492)的平均光密度值(IOD/area)也较正常皮肤组织CTGF(0.0077±0.0020)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3、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TGF-β1和CTGF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5,P<0.05)。结论:1、TGF-β1及CTGF在寻常型银屑病组织中呈高表达,说明两者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某些重要作用。2、TGF-β1及CTGF在寻常型银屑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正相关性,其具体相互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3、TGF-β1及CTGF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均呈低表达。
刘武阳[3](2020)在《黄连活性成分分离及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疾病,青春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约90%。目前,中医临床上治疗痤疮多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但并未对其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深入展开研究。黄连作为清热解毒类中药代表,临床上多用黄连配伍治疗痤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外治湿疹,湿疮,痈肿疔疮。因此,明确黄连治疗痤疮的活性物质基础,进一步展开治疗痤疮的机制研究,并研发出新的治疗痤疮外用药是很有必要的。方法和结果:1、收集黄连原药材,酸水渗漉提取得滤液,经浓缩后得到含有黄连生物碱的浸膏。通过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浸膏进行萃取,分为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5个部位。通过高效液相分析可知,正丁醇部位主要为生物碱活性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初步划段和进一步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氢谱(1H-NMR)鉴定化合物结构,最终分离鉴定15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别是:小檗碱(1),巴马汀(2),非洲防己碱(3),黄连碱(4),表小檗碱(5),药根碱(6),木兰花碱(7),格兰地新(8),8-氧化黄连碱(9),13-甲基小檗碱(10),阿魏酸(11),4-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12),5-羟甲基糠醛(1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2、为确定黄连抗痤疮的活性物质基础,对分离出的7种主要生物碱单体进行体外抑制人皮脂腺细胞(SZ95细胞)雄性激素合成的活性筛选。通过酶联免疫(ELISA)实验筛选出抑制SZ95细胞5α-双氢睾酮合成及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黄连活性成分对SZ95细胞5α-双氢睾酮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巴马汀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呈浓度依赖性。进一步通过ELISA实验发现巴马汀在高浓度下能明显地抑制雄激素受体的表达(P<0.05)。3、基于以上结果,本课题对巴马汀抑制SZ95细胞5α-双氢睾酮合成的机制进一步展开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巴马汀对SZ95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巴马汀对SZ95细胞Ⅰ型5α-还原酶(Srd5α1)mRNA的表达;为确定巴马汀抑制SZ95细胞雄性激素合成后,是否进一步抑制细胞质脂质合成,通过尼罗红染色观察巴马汀对SZ95细胞质中脂质积累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其是否基于PI3K/AKT,MAPK途径抑制细胞质脂质合成。结果如下:经过不同浓度的巴马汀处理后,对细胞周期或凋亡并没有影响;而当睾酮刺激SZ95细胞后,Srd5α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不同浓度巴马汀处理后,高浓度条件下Srd5α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尼罗红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得,经过睾酮和亚油酸共同刺激下荧光明显增强,说明SZ95细胞质脂质积累增多,但经过巴马汀处理后,SZ95细胞质脂质积累显着降低;PI3K,AKT,SREBP-1c,p-P38,p-JNK,p-ERK等蛋白与脂质合成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现巴马汀能显着下调SREBP-1c,PI3K,p-AKT,p-P38,p-JNK,p-ERK蛋白表达(P<0.05),因此巴马汀可能是基于PI3K/AKT途径和MAPK途径抑制脂质合成。4、根据体外实验筛选出抑制SZ95细胞雄性激素合成活性强的巴马汀,制备富含巴马汀的活性部位,进行产品的综合设计和研发。通过对基质进行考察和筛选,最终制得黄连祛痘软膏,并考察外观性状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连祛痘软膏延展性好、稳定性好。5、为进一步研究黄连祛痘软膏抗痤疮的疗效,选用金黄地鼠进行体内实验验证。实验过程设计空白组(NC),模型组(TC),阳性药物组,黄连制剂组,巴马汀组,采用睾酮对金黄地鼠背部皮脂腺斑造模。30 d后,取血处死,取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间血清中双氢睾酮的含量;H&E染色观察皮脂腺斑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脂腺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皮脂腺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给药后,黄连祛痘软膏组、巴马汀组都有抗痤疮作用,其皮脂腺斑面积减小,皮脂腺排列疏松,液化小囊增多,且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显着下降,脂质积累明显降低,但各组间血清中双氢睾酮含量并无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本文对黄连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对得到的7种主要生物碱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及初步阐明了黄连活性成分—巴马汀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机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巴马汀能够显着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5α-双氢睾酮的合成,主要是通过抑制Ⅰ型5α-还原酶的表达,而不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阻滞细胞周期。另外,巴马汀通过下调SREBP-1c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雄激素分泌过多刺激脂质积累。动物实验表明巴马汀及黄连祛痘软膏对睾酮诱导的痤疮模型具有抗痤疮作用,为黄连治疗因皮脂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痤疮提供理论基础。
卢月[4](2020)在《银屑灵优化方通过调控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我国皮肤科唯一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禤国维教授以养血润燥化瘀、凉血解毒止痒为法,创制银屑灵片。经卢传坚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对该处方进行精简优化得到银屑灵优化方。银屑灵优化方由莪术、赤芍、肿节风、土茯苓等中药组成。课题组的临床研究表明银屑灵优化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基础研究提示银屑灵优化方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类银屑病模型的皮损症状以及抑制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但银屑灵优化方对银屑病病理关键环节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的作用亟需阐明。本研究采用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小鼠类银屑病模型,以及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HaCaT细胞模型和IL-17A诱导HUVEC细胞模型,观察银屑灵优化方对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银屑灵优化方对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明确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方法:1.建立小鼠类银屑病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MQ造模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MQ软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7天进行类银屑病造模,造模过程中隔日测量和评估小鼠红斑、鳞屑、浸润程度、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soriasis areas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第七天拍照取材,HE染色。2.Western blot检测银屑灵优化方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和PI3K/Akt/mTOR通路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银屑病小鼠皮损中p-mTOR的表达和分布情况。3.采用TNF-α诱导人角质HaCaT细胞制备银屑病细胞模型,细胞分组包括:空白对照组、TNF-α模型组、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AV-PI流式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 3活性。4.RT-PCR检测HaCaT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aCaT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检测HaCaT细胞中自噬泡的数量;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tg16L1的表达和MTT检测细胞增殖,分析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和自噬抑制剂3-MA对TNF-a刺激HaCaT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5.Western Blot检测HaCaT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tg16L1的表达和MTT检测细胞增殖,分析PI3K抑制剂LY294002对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6.建立小鼠类银屑病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MQ造模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IMQ软膏涂抹小鼠背部皮肤7天进行类银屑病造模,实验第7天剪开各组小鼠背部皮损部位翻转进行照相,分光光度法检测皮损组织中氧化应激分子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皮损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VEGF和HIF-1 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IMQ小鼠皮损组织中VEGFR1、Angiopoietin 1 和 HIF-1 α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皮损中 MAPK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7.采用IL-17A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体外血管新生模型,MTT法检测各组HUVEC细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HUVEC细胞迁移,分光光度法检测HUVEC细胞中氧化应激分子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UVEC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中HIF-1 α和VEGF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UVEC细胞中血管新生分子和MAPK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1.银屑灵优化方对IMQ诱导的小鼠类银屑病模型的改善作用及调控自噬机制A.银屑灵优化方对小鼠类银屑病模型的改善作用对小鼠类银屑病皮损改善的影响:IMQ软膏可诱导小鼠背部皮肤银屑病样皮损,与人类银屑病皮损相似,PASI评分增高,MTX及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和高剂量可改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并降低PASI评分。对皮肤病理组织学的影响:HE染色结果表明,IMQ造模组小鼠皮损出现银屑病样的组织学形态,MTX组及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银屑病样组织学形态改善。B.银屑灵优化方对小鼠类银屑病模型皮损中自噬蛋白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MQ组皮损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比正常组显着降低;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皮损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IMQ造模组小鼠皮损中PI3K 85 α、Akt、mTOR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可以显着抑制PI3K 85 α、Akt、mTOR分子的磷酸化;p-mTO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表皮及真皮层褐色沉淀颗粒面积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多,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及MTX组真表皮中褐色沉淀颗粒面积比IMQ造模组显着减少。2.银屑灵优化方对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作用机制A.银屑灵优化方对TNF-α激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细胞比,TNF-α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与TNF-α组比,0.625 mg/ml-10 mg/ml的银屑灵优化方明显抑制HaCaT细胞增殖。根据结果,我们选用2.5 mg/ml和5 mg/ml作为后续细胞实验银屑灵优化方的给药浓度。流式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细胞比,TNF-α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TNF-α组比,2.5 mg/ml和5 mg/ml银屑灵优化方组和MTX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与空白组细胞比,TNF-α组HaCaT细胞Caspase 3活性无明显变化:与TNF-α组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组和MTX组HaCaT细胞Caspase 3活性显着升高。此外,自噬抑制剂3-MA和凋亡抑制剂Z-VAD可以在给予银屑灵优化方的基础上不同程度促进细胞增殖。B.银屑灵优化方对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TNF-α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Atg 5、Atg 12、Atg 7、Atg 16L1、Atg 3 mRNA水平显着降低;与TNF-α组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组和MTX组HaCaT细胞中Beclin 1、Atg 5、Atg 12、Atg 7、Atg 16L1 mRNA水平明显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TNF-α组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 1、Atg 5、Atg 12、Atg 7、Atg 16L1、Atg 3 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TNF-α组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组HaCaT细胞中Beclin 1、Atg 5、Atg 3、Atg 12、Atg 16LI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透射电镜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TNF-α组自噬泡数量减少,内容物减少;与TNF-α组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组HaCaT细胞中自噬泡数量增加。给予HaCaT细胞自噬诱导剂Rapamycin,观察银屑灵优化方和自噬诱导剂合用对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TNF-α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与自噬诱导剂合用组、自噬诱导剂组、银屑灵优化方组,三组均可显着上调自噬蛋白Atg 16L1的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TNF-α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与自噬诱导剂合用组、自噬诱导剂组、银屑灵优化方组,三组均可显着抑制TNF-α刺激HaCaT细胞增殖,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给予HaCaT细胞自噬抑制剂3-MA,观察银屑灵优化方和自噬抑制剂合用对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TNF-α组比,银屑灵优化方组可显着上调自噬蛋白Atg 16L1的表达;与TNF-α 比,自噬抑制剂组、银屑灵优化方与自噬抑制剂合用组可显着抑制自噬蛋白Atg 16L1的表达;与TNF-α组比,自噬诱导剂组可显着促进TNF-a刺激HaCaT细胞增殖。C.银屑灵优化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TNF-α组p-PI3K 85 α/PI3K 85α、p-Akt/Akt、p-mTOR/mTOR的比例显着增加;与TNF-α组比,低剂量和高剂量银屑灵优化方组 HaCaT 细胞中 p-PI3K 85 α/PI3K 85 α、p-Akt/Akt、p-mTOR/mTOR 的比例显着下降。给予HaCaT细胞PI3K抑制剂LY294002,观察银屑灵优化方和PI3K抑制剂合用对细胞自噬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TNF-α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与PI3K抑制剂合用组、PI3K抑制剂组、银屑灵优化方组,三组均可显着上调自噬蛋白Atg 16L1的表达;与TNF-α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与PI3K抑制剂合用组、PI3K抑制剂组、银屑灵优化方组,三组均可显着抑制TNF-α刺激HaCaT细胞增殖,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D.银屑灵优化方对IMQ模型小鼠皮损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第7天剪开各组小鼠背部皮损部位翻转进行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同正常对照组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血管新生数量增加明显,血管迂曲增多;与IMQ造模组比,MTX组、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皮损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血管迂曲改善。分光光度法检测皮损组织中氧化应激分子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同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SOD的水平显着降低,LDH、MDA和CAT水平显着升高;与IMQ造模组比,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SOD的水平显着升高,LDH、MDA和CAT水平显着降低。RT-PCR实验结果表明,同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IL-6、TNF-α、IL-17A和IL-17F 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IMQ造模组比,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皮损组织中IL-6、TNF-α、IL-17A和IL-17F mRNA表达水平降低明显。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VEGF和HIF-1 α 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IMQ造模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皮损组织中VEGF和HIF-1 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VEGFR1、Angiopoietin 1、HIF-1 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IMQ造模组皮损组织表皮及真皮层褐色沉淀颗粒颜色和面积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着增多,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及MTX组皮损组织真表皮中褐色沉淀颗粒颜色和面积比IMQ造模组显着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同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VEGFR1、Angiopoietin 1和HIF-1 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IMQ造模组比,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和MTX组皮损组织中VEGFR1、Angiopoietin 1和HIF-1 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同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IMQ造模组皮损组织中p-ERK/ERK、p-P38/P38、p-JNK/JNK的比值显着升高;与IMQ造模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MTX组皮损组织中p-ERK/ERK、p-P38/P38、p-JNK/JNK的比值显着降低。E.银屑灵优化方对IL-17A刺激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细胞比,IL-17A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与IL-17A组比,1.25 mg/ml-15 mg/ml浓度的银屑灵优化方明显抑制HUVEC细胞增殖。根据结果,我们选用1.25 mg/ml和2.5 mg/ml作为后续细胞实验银屑灵优化方的给药浓度。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细胞比,IL-17A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多;与IL-17A组比,1.25 mg/ml和2.5mg/ml浓度的银屑灵优化方组HUVEC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分子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IL-17A组HUVEC细胞中SOD的水平显着降低,LDH、ROS、MDA、GSH和CAT水平显着升高;与IL-17A组比,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细胞中SOD的水平显着升高,ROS、GSH、MDA和CAT水平显着降低。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IL-17A组HUVEC细胞中IL-1β、TNF-α、IL-6水平显着升高;与IL-17A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细胞中IL-6的水平显着降低,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细胞中TNF-α水平显着降低。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IL-17A组HUVEC细胞中HIF-1 α和VEGF 水平显着升高;与IL-17A组比,银屑灵优化方高剂量组细胞中HIF-1 α的水平显着降低,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细胞中VEGF水平显着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IL-17A 组HUVEC 细胞中 VEGFR1、VEGFR2、Angiopoietin 1 和 HIF-1α 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IL-17A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细胞中VEGFR1、VEGFR2、Angiopoietin 1和HIF-1 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空白组比,IL-17A组HUVEC细胞中p-ERK/ERK、p-P38/P38、p-JNK/JNK的比例显着升高;与IL-17A组比,银屑灵优化方低剂量组和MTX组细胞中p-ERK/ERK、p-P38/P38、p-JNK/JNK的比例显着降低。结论:1.在IMQ诱导的小鼠类银屑病模型中,银屑灵优化方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化,上调类银屑病模型小鼠皮损组织中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善IMQ诱导的小鼠类银屑病样皮损。2.在TNF-α刺激HaCaT细胞体外模型中,银屑灵优化方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磷酸化,上调HaCaT细胞自噬水平,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3.在IL-17A诱导HUVEC细胞模型中,银屑灵优化方可以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抑制IL-17A刺激HUVEC细胞中血管新生相关分子:VEGFR1、VEGFR2、Angiopoietin 1和HIF-1 α合成,抑制氧化应激分子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4.在IMQ诱导的小鼠类银屑病模型中,银屑灵优化方可以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活化,抑制氧化应激分子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抑制小鼠皮损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合成,进而抑制皮损部位血管新生。
姜博文[5](2019)在《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银屑病是一种增生性、炎症性、慢性皮肤疾病,此病发生率高且极易复发,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银屑病存在发病周期长、治愈难度高等特征,使患者精神及身体皆承受压力和痛苦,明显干扰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故此病被视为当前皮肤科领域内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目前,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维A酸类、维生素(Vit)D3类似物与糖皮质激素等,还有部分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等也用于此病的治疗,但这些药物及治疗手段均存在一些治疗局限性及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更安全的银屑病治疗药物。1.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化合物的筛选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银屑病相关的细胞模型-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对250余种传统中药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杠柳苷元能够显着抑制HaCaT细胞的活力,但在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对人成纤维细胞Hs-68的活力几乎无影响,提示杠柳苷元可能具有作为银屑病治疗候选药物的潜力。为了获得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高效低毒的化合物,我们检测了6种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最后选取了对HaCaT细胞抑制作用较强,但对正常Hs-68细胞低毒的杠柳苷元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作为后续研究的化合物,并将其与杠柳苷元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2.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根据已有文献报道,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观察到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具有很强的生长、增殖和分化能力,并且凋亡受到抑制。因此,在探究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时,我们首先检测了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Ki67、cyclin D1和cyclin 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增加p21蛋白表达,诱导HaCaT细胞G1/S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其增殖。随后,我们通过检测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HaCa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凋亡相关蛋白casapase-3的激活情况、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抑制剂z-VAD-fmk的抑制效果,分析杠柳苷元及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但在通过DAPI染色观察HaCaT细胞形态时发现,经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处理后的HaCaT细胞其细胞核稀疏成网状,染色质向边缘聚集、细胞肿胀最终破裂。这一形态学变化与细胞坏死的特征相似,暗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可能诱导HaCaT细胞发生坏死。随后,PI染色及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检测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的作用使得HaCaT细胞的细胞膜失去完整性。此外,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还可使HaCaT细胞的ATP水平下降,促进细胞坏死。透射电镜也可清楚地观察到两种化合物处理后的细胞出现细胞坏死的典型特征。同时,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能够有效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证实了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确实是通过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从而抑制细胞活力的。进一步探索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发现在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作用后的HaCaT细胞中ROS表达水平升高,而活性氧清除剂NAC、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和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均能抑制ROS的产生,并且NAC和apocynin还能够阻断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诱导的程序性坏死。以上结果表明,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HaCaT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发生ROS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来实现的。3.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前面的结果显示,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明显的抗银屑病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两种化合物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我们构建了两种诱发性银屑病小鼠模型,诱导剂分别为咪喹莫特(IMQ)和佛波酯(TPA),并探讨了两种化合物对模型鼠银屑病样病变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杠柳苷元或铃兰毒苷涂抹治疗可明显缓解由咪喹莫特和佛波酯所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肤损伤,并显着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血管周围炎症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CD11b+/CD11c+树突状细胞、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T细胞和Vγ4+T细胞的浸润,同时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也下调了相关炎症因子IL-17A、IL-17F、IL-22、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发现,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可通过抑制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细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来改善银屑病小鼠的皮肤损伤,从而缓解银屑病的症状。本研究从细胞和动物模型的水平揭示了两种高效低毒天然化合物的抗银屑病效果,为研发新一代银屑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先导化合物。
黄文娟,刘丽芳[6](2013)在《润肤止痒乳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磷酸化P38MARK含量变化。【结果】润肤止痒乳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他扎罗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等浓度的润肤止痒乳亦能抑制细胞中磷酸化P38MARK的表达。【结论】润肤止痒乳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道的激活,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黄文娟,刘丽芳[7](2012)在《润肤止痒乳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VEGF分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对银屑病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体外观察润肤止痒乳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VEGF分泌的影响。结果:润肤止痒乳在0-485.5 mg/mL浓度范围内对角质形成细胞无毒副作用,在该浓度范围内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他扎罗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该浓度范围内润肤止痒乳可减少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的含量。结论:润肤止痒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作用,且能减少VEGF的分泌。
黄文娟[8](2011)在《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P38MAPK信号通道和VEGF含量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对体外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研究P38MAPK信号通路与VEGF表达两者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改良无血清培养技术,体外分离培养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进行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2.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润肤止痒乳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无细胞毒副作用的浓度范围。3.在无毒浓度范围内对倍稀释润肤止痒乳,取4个浓度组,另外加他扎罗汀组、抑制剂组和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4.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P38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VEGF分泌的变化。结果:1.体外培养的细胞具有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经角蛋白染色阳性。2.润肤止痒乳在0-0.4855g/ml浓度范围内对角质形成细胞无毒副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润肤止痒乳在0.4g/ml、0.2g/ml和0.1g/ml浓度时对角质形成细胞有显着的抑制增殖的作用(P<0.01),在0.05g/ml浓度时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扎罗汀组比较,在0.4g/ml浓度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别无显着意义(P>0.05)。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浓度在0.4g/ml、0.2g/ml时,磷酸化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当浓度在0.1g/ml时,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他扎罗汀组与抑制剂组的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当药物浓度在0.4g/ml和0.2g/ml时VEGF的分泌明显减少(P<0.01);当药物浓度在0.1g/ml时,VEGF的分泌减少(P<0.05);抑制剂组对VEGF的分泌较空白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润肤止痒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抑制作用于他扎罗汀无差异。2.润肤止痒乳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道的激活,从而起到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3.润肤止痒乳可减少VEGF的分泌,但其分泌与P38MAPK信号通道的激活无关。
叶超然[9](2008)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TGF-β受体活化Smads与共有Smad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在维持表皮内环境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Smad蛋白参与了TGF-β信号从膜受体到细胞核的细胞内转导和调节。根据其序列特点和在信号转导中的功能,Smad可分为三类:受体活化Smad (the receptor-activated Smads,R-Smads)、共有Smad (the common-partner Smad,Co-Smad)和抑制性Smad (the inhibitory Smads,I-Smads)。寻常型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发病机制。其中,TGF-β信号转导障碍可能有助于银屑病皮损的形成。近年来的研究已发现,银屑病皮损表皮中存在着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某些重要环节的异常,包括T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而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s,Smurf)和抑制性Smad之一——Smad7表达上调。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我们设想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还可能存在着Smad家族中其它重要成分之表达水平的改变。银屑病皮损中TGF-β受体活化Smad(Smad2和Smad3)和共有Smad(Smad4)表达水平有何变化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TGF-β受体活化Smad和共有Smad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以进一步加深对TGF-β信号转导途径异常改变参与寻常型银屑病表皮过度增殖形成机制的理解。方法:应用反转录(R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2、Smad3和Smad4的mRNA表达水平。Eli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与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Real time PCR分析显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Smad2、Smad3和Smad4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正常皮肤显着下调。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与对照正常皮肤的表皮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表皮中存在着TGF-β受体活化Smad和共有Smad的表达下调。这些Smad表达下调可导致TGF-β信号下传受阻。在其它促炎症因素和促增殖因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失去TGF-β抑制作用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活跃地增殖且加速成熟,终致寻常型银屑病表皮增殖性病理改变的形成。本研究和既往研究结果提示银屑病皮损表皮中存在着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多个环节的异常。
段行武[10](2007)在《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当前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得以阐明,治疗仍然存在疗效不满意和易于复发的问题。现代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基本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分化不全,以及真皮毛细血管的增生。我院内制剂——消银解毒饮在我科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近期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临床研究显示,其治疗银屑病的总有效率为91.8%,显着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用药治疗4周后,患者鳞屑中IL-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其对SEB诱导的小鼠血清IL-8的升高有拮抗作用,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功能。为探讨消银解毒饮除通过免疫调节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外,是否尚具有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直接作用;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有何影响;以及消银解毒饮中凉血、解毒、祛风除湿等三组主要成分在治疗银屑病时所起的作用。我们运用药理血清的研究方法,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为研究对象,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后各组药物血清对其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药物对其凋亡的影响;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药物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通过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位。并为中医辨证组方规律的研究以及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显示:①MTX组较蒸馏水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差异亦加大,在浓度高于10%时二者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消银解毒饮组和凉血方组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存活率明显降低,且细胞的存活率与含药血清浓度呈负相关,浓度越高存活率越低。消银解毒饮组在浓度为5%、10%时较蒸馏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到20%时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凉血方组在浓度为10%时较蒸馏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到20%时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而解毒方组和祛风除湿方组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存活率有所降低,但各个浓度组与蒸馏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在含药血清浓度为20%时,解毒方组、祛风除湿方组、凉血方组等三组细胞的凋亡率与蒸馏水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而消银解毒饮组、MTX组凋亡率显着增高,与蒸馏水组相比有极为显着性差异(P<0.001)。③在5%浓度下,MTX组、消银解毒饮组和凉血方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所降低,但只有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为显着的差别(P<0.05)。在1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及MTX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所下降,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和MTX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凉血方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较为显着的差别(P<0.05)。在2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祛风除湿方组、凉血方组以及MTX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下降,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及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祛风除湿方组有较为显着差异(P<0.05)。④在5%浓度下,MTX组和消银解毒饮组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分泌VEGF有抑制作用,消银解毒饮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在1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及MTX组对COLO-16细胞分泌VEGF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和解毒方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消银解毒饮组P<0.001,解毒方组P <0.01)。在2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凉血方组以及MTX组对COLO-16细胞分泌VEGF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及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凉血方组及MTX组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VEGF含量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果表明:①消银解毒饮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并诱导其凋亡。②消银解毒饮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生亦具有的抑制作用。③消银解毒饮还可抑制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④在消银解毒饮的拆方中,凉血药物对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发挥主要作用,解毒药物对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起主要作用;而三组药物的协同配合可使各种作用明显加强,从而对银屑病的有效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⑤消银解毒饮除通过免疫调节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外,还可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直接抑制及诱导其凋亡,抑制真皮微血管的异常增生而发挥治疗作用。消银解毒饮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靶点对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为临床运用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他扎罗汀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他扎罗汀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毛兰素对角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树状介孔硅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银屑病 |
1.1.1 发病机制 |
1.1.2 角质细胞扮演的角色 |
1.1.3 治疗策略 |
1.2 毛兰素 |
1.2.1 来源 |
1.2.2 药理作用 |
1.3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1.3.1 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
1.3.2 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
1.3.3 内质网应激(ER srtress,ER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
1.4 纳米透皮给药系统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毛兰素对角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细胞增殖实验 |
2.3.3 细胞凋亡实验 |
2.3.4 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检测 |
2.3.5 Western blot实验 |
2.3.6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毛兰素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 |
2.4.2 毛兰素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 |
2.4.3 毛兰素诱导HaCaT细胞的活性氧ROS生成 |
2.4.4 毛兰素通过活性氧ROS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
2.4.5 毛兰素影响JNK/c-Jun和 AKT/mTOR信号通路 |
2.4.6 毛兰素可能通过活性氧ROS调控JNK/c-Jun和 AKT/m TOR信号通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树状介孔硅透皮给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树状介孔硅纳米粒的合成 |
3.3.2 载药 |
3.3.3 药物定量 |
3.3.4 表征 |
3.3.5 体外透皮试验 |
3.3.6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装载毛兰素的树状介孔硅的表征 |
3.4.2 体外透皮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树状介孔硅纳米给药载体对角质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树状介孔硅纳米粒的合成 |
4.3.2 载药 |
4.3.3 药物定量 |
4.3.4 表征 |
4.3.5 体外药物释放 |
4.3.6 细胞培养 |
4.3.7 细胞摄取实验 |
4.3.8 细胞增殖实验 |
4.3.9 细胞凋亡实验 |
4.3.10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4.3.11 胞内钙离子浓度检测 |
4.3.12 Western blot实验 |
4.3.1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体外药物释放和细胞摄取 |
4.4.2 载药树状介孔硅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 |
4.4.3 载药树状介孔硅可能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促进HaCaT细胞的凋亡 |
4.4.4 载药树状介孔硅可能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来促进HaCaT细胞的凋亡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2)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 |
1.3 实验对象纳入标准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实验仪器 |
1.6 实验方法 |
1.6.1 实验步骤 |
1.6.2 检测及定量结果分析方法 |
1.6.3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基线比较 |
2.2 TGF-β1及CTGF在各皮肤组织上的定位表达分布 |
2.3 TGF-β1及CTGF在皮肤组织上的定量表达比较 |
2.4 TGF-β1及CT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银屑病 |
3.2 IL-23/Th17细胞轴与银屑病 |
3.3 TGF-β1与银屑病 |
3.3.1 TGF-β超家族及Smad蛋白家族 |
3.3.2 TGF-β1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
3.3.3 TGF-β1与银屑病 |
3.3.4 TGF-β1与IL-23/Th17 轴 |
3.4 CTGF与银屑病 |
3.5 CTGF与 TGF-β1 在银屑病及其他疾病中的相关性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TGF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黄连活性成分分离及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 |
文献综述 |
1.痤疮的研究现状 |
2.黄连的研究概况 |
引言 |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章 黄连活性成分分离及其结构鉴定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小结 |
第2章 黄连活性成分体外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3章 黄连生物碱活性单体对抑制人皮质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及抑制脂质合成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章 黄连抗痤疮产品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5章 黄连祛痘软膏治疗痤疮疗效研究 |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讨论与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创新点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4)银屑灵优化方通过调控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章 自噬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一、自噬的过程与功能 |
二、自噬与银屑病 |
第二章 Th17-HIF1α-VEGF介导的血管新生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一、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银屑病血管生成 |
二、HIF-1α在Th17极化和银屑病中的作用 |
三、HIF-1α是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
第三章 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
一、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试验研究基础 |
二、银屑灵优化方治疗银屑病的动物和细胞实验研究基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自噬研究银屑灵优化方治疗小鼠类银屑病模型的作用和机制 |
第一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MQ诱导的类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二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类银屑病小鼠表皮自噬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
第三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TNF-α刺激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第四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五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TNF-α刺激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二章 银屑灵优化方对皮损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MQ模型小鼠皮损血管新生的影响 |
第二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MQ小鼠皮损中氧化应激分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三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MQ小鼠皮损中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四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L-17A刺激HUVE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第五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L-17A刺激HUVEC细胞中氧化应激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六节 银屑灵优化方对IL-17A刺激HUVEC细胞中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银屑病 |
(一)银屑病的概述 |
(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
(三)银屑病的治疗 |
(四)银屑病样模型 |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 |
(一)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信号通路 |
(二)细胞程序性坏死与活性氧ROS |
(三)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特征 |
(四)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检测方法 |
三、杠柳苷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一)杠柳苷元的简介 |
(二)杠柳苷元的生物学活性 |
(三)铃兰毒苷的简介 |
(四)铃兰毒苷的生物学活性 |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实验材料 |
(一)化合物 |
(二)细胞株 |
(三)实验动物 |
(四)实验试剂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方法 |
(一)细胞的培养 |
(二)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筛选 |
(三)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及Hs-68 细胞IC_(50)和IC_(10)的检测 |
(四)免疫荧光染色 |
(五)BrdU掺入检测 |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七)免疫印迹分析 |
(八)DAPI染色 |
(九)TUNEL染色 |
(十)抑制剂作用的检测 |
(十一)细胞形态观察和PI染色 |
(十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 |
(十三)ATP检测 |
(十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 |
(十五)透射电镜实验观察细胞结构 |
(十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的ROS水平 |
(十七)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
(十八)TPA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制备 |
(十九)HE染色 |
(二十)ELISA检测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量 |
(二十一)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 |
(二十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二十三)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的筛选 |
(一)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中药化合物筛选 |
(二)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 |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抑制HaCaT细胞活力的机制研究 |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 |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 |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HaCaT细胞坏死的影响 |
(四)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诱导HaCaT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
三、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
(一)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
(二)杠柳苷元和铃兰毒苷对TPA诱导的银屑病样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润肤止痒乳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药物制备 |
1.3 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 |
1.4 MTT法检测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
1.5 免疫印迹法 |
1.6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 各组磷酸化P38MAPK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
3 讨论 |
(8)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P38MAPK信号通道和VEGF含量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1 主要仪器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药物制备 |
1.4 实验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1 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 |
2.2 细胞计数 |
2.3 细胞传代 |
2.4 细胞冻存 |
2.5 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2.6 MTT法检测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无毒浓度范围 |
2.7 MTT法检测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
2.8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38的表达 |
2.9 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分泌的VEGF含量 |
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鉴定 |
1.1 形态学鉴定 |
1.2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
2. 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无毒浓度范围检测 |
2.1 润肤止痒乳作用下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变化 |
2.2 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
3. 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
4. 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P38MAPK信号通道的影响 |
5. SB203580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6. 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含量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
2. 中医外治法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现状 |
3. 润肤止痒乳组方依据和临床研究 |
3.1 组方依据 |
3.2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
3.3 临床研究 |
4. 润肤止痒乳治疗银屑病的机理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TGF-β受体活化Smads与共有Smad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注释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TGF-β受体活化Smad 与共有Smad 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银屑病中细胞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的调节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词表 |
文献综述 |
一、中药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进展 |
二、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三、银屑病中医内治概况 |
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 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增殖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实验三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 分泌VEGF 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他扎罗汀对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毛兰素对角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树状介孔硅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 莫灿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2]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意义[D]. 高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黄连活性成分分离及抑制人皮脂腺细胞雄性激素合成机制研究[D]. 刘武阳. 西南大学, 2020(01)
- [4]银屑灵优化方通过调控表皮自噬和血管新生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D]. 卢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杠柳苷元及其结构类似物铃兰毒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博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润肤止痒乳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J]. 黄文娟,刘丽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5)
- [7]润肤止痒乳对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VEGF分泌的影响[J]. 黄文娟,刘丽芳. 中医药导报, 2012(05)
- [8]润肤止痒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P38MAPK信号通道和VEGF含量的干预作用[D]. 黄文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9]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表皮TGF-β受体活化Smads与共有Smad的表达[D]. 叶超然.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
- [10]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D]. 段行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