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ATLAB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吴锴[1](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网极限传输容量预测分析》文中提出传统的断面精细规则制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将非线性电力系统转化为线性模型求解,计算过程复杂。而近年来机器学习在电力系统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故考虑将机器学习用于电力系统关键断面极限传输容量的预测分析中。把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数据抽象转化为特征属性,经过降维处理后择优择重选取部分属性作为系统断面关键特征,将所选出的特征属性组成关键特征属性库,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向量,经过人工神经网络重复训练构建系统关键特征量和断面极限传输容量的非线性对应关系。实现机器学习在断面极限传输容量预测方面的应用将对电网调控环节智能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为获取用于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所需要的大量数据样本,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PSASP的开放性功能,构建了PSASP-MATLAB互联仿真接口,通过该接口实时传递数据,以帮助PSASP快速完成批量潮流计算,并将计算后的数据保存至PSASP中的mysql数据库。而针对电网数据量过多且数据之间冗余度过大的问题,采用基于聚类算法对系统数据进行分区降维处理。经过K-means聚类分析后将系统初始特征集合分成不同子集合,通过定义评价准则求出子集合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系数以及数据和目标集合之间的关联度系数,从众多初始特征属性中选出可以描述系统关键断面极限传输容量的属性组成关键特征集合,最后通过IEEE9节点系统进行关键特征选择的验证。最后将所选出的关键特征集合和互联仿真生成的大量数据样本用于人工神经网络训练,通过PSASP系统的7机36节点系统分析得到特征属性和系统断面极限传输容量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关键断面极限传输容量预测方法,既满足时效性要求又能有效提高断面极限传输容量预测的精确性。
华涛[2](2020)在《重载车辆Watt-Ⅱ型转向机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重载车辆的Watt-Ⅱ型转向机构,重点对该转向机构进行了尺寸综合,转向机构的运动学仿真以及该转向机构车辆的运动轨迹分析,主要研究如下:首先介绍了转向机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车辆的理想转向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综合的基本方法,精确点的选取等,得到设计前所需要的各处转向肘节臂转动的精确角度。其次根据理想的车辆转向阿克曼原理对转向机构的各处肘节臂转向角度进行了计算,选取转向过程中部分精确转向角度,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并利用机架转换的方法结合刚体位移矩阵对满足精确点位置的各轴转向机构进行了尺寸综合,得到不同轴转向机构的尺寸,再将各轴的转向机构结合某重载车辆的实际轴距耦合成为Watt-Ⅱ型四轴转向机构。然后在Pro/E中建立了 Watt-Ⅱ型转向机构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了仿真,得到同轴左右肘节臂的转动角度误差以及不同轴左侧肘节臂相对于第一轴左侧肘节臂、不同轴右侧肘节臂相对于第一轴右侧肘节臂的转动角度误差,并绘制误差曲线,得出同轴左右肘节臂的转向角度误差和不同轴单侧肘节臂的转动角度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基本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将三维模型导入Vrep中,对转向机构添加车轮建立关节,并设置车轮和车身的动力学属性,选取中立位置和右转的三个角度进行仿真,得出转向路径,并使用Matlab对路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转弯半径,与理论转弯半径进行比较,得出转弯半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说明使用该转向机构车辆能够平稳顺畅的进行转弯,符合汽车转弯的条件。
蔡绍洁[3](2020)在《MATLAB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高中函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教师也可以使用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二是可以更好的教授知识,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我国是十分重视在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有关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部分。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要求教师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同时,要求在函数这一章的教学中,要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函数抽象性的问题[1]。本文主要研究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查找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然后在实习学校进行实例研究。本文研究首先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研究函数部分哪些知识可以使用MATLAB,然后进行整理。通过在某高中实习,对目前高中函数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调查目前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师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目前高中教师与学生对于MATLAB的了解情况和使用情况。将MATLAB与函数教学有效结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提出教师直观演示课型,进行实例分析。本文研究以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利用MATLAB进行高中函数的可视化教学。在教学评价主要包含学生满意度调查、测试题成绩、教师评价三部分,在教学评价后,及时的完善教学设计。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对数函数题目的测试,对成绩进行汇总,验证结论。通过对结果分析,发现新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使用MATLAB,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函数的探索精神,比传统的函数教学模式更具有优势。
畅梦[4](2020)在《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控制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功能代步机器人是为老年人和下肢残疾人提供的一种代步工具,是一种以电动轮椅为基础的机器人。本文涉及的内容是为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轮式运动提供一种可视化控制仿真平台,可为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一种有用的工具。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可视化仿真平台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2)分别介绍了V-REP和MATLAB,选择它们作为构建多功能代步机器人可视化控制仿真平台的理由,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交互流程和方法。(3)分别建立了基于V-REP的多功能代步机器人运动的实验室环境模型,多功能代步机器人模型;介绍了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碰撞检测和距离计算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车载超声波传感器模型;介绍了多功能代步机器人驱动轮的控制方法并证明了驱动轮速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4)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驱动控制程序是一种基于MATLAB的M语言程序,仿真时,同时运行MATLAB控制程序和V-REP仿真平台。M语言程序通过数据交互机制将多功能代步机器人运动数据传递给V-REP仿真平台,在V-REP仿真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及是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可视化提示。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可视化机器人控制仿真平台实现了对于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控制仿真,其中包括典型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转弯运动)的仿真,碰撞运动以及无碰撞运动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论文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张杰[5](2020)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运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蛇形机器人具有模块化、高冗余度的结构特点,能够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步态,在军事、民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蛇形机器人的众多步态中,攀爬运动的应用最广,在桥梁安全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解耦思想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了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运动的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并基于弹性包络思想对攀爬运动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对研究所用的蛇形机器人实体的组成部分进行了细致的展开与讲解,探讨了连接各个关节模块的多种方式,描述了蛇形机器人位于不同部位的关节模块的结构特点,对采用的舵机、电源、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也相应地做出了参数化的介绍。接着本文基于运动学细致地分析了蛇形机器人的基本步态和变直径攀爬运动,并展开了相应地仿真实验。首先,在旋量理论的基础之上,利用指数积公式建立了运动学模型,简化了建模步骤,然后介绍了蛇形机器人的步态生成方法,并采用控制函数步态生成法得到了蛇形机器人的基本步态。然后针对攀爬运动进行改进,基于解耦思想和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了变直径攀爬运动,最后基于弹性包络思想对蛇形机器人攀爬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蛇形机器人进行了力学分析。首先基于旋量理论和凯恩方程建立了蛇形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然后把动力学问题简化为静力学问题,基于弹性包络思想求解蛇形机器人的安全攀爬系数和与之对应的控制参数,最后基于ADAMS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最后本文基于研制成功的蛇形机器人实体机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并与对应地仿真结果相比对,验证了各种基本步态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证实了蛇形机器人仿真结果与实体实验的一致性,为变直径攀爬运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陈杰颖[6](2020)在《考虑成本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转变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局面,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当前趋势的引导下,走进工厂已然是建筑生产的最好选择。针对目前建筑业的问题,如果对装配式建筑的一些技术进行有效研究,则可以大大的提升我国建筑质量、减少建筑业的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对于传统的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做初步结构设计时,一般不考虑工程造价问题,并且设计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最优解。假设在初步结构设计中应用考虑成本的结构设计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既考虑了结构的成本,又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论文选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结构设计优化,以成本作为目标函数,寻求工程造价最低的最优解。首先根据结构设计的一般模型建立了预制柱、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板的目标函数和构件的约束条件。然后运用Matlab工具箱通过一个寻找Rastrigin函数的最小值的例子来实现遗传算法,再以此为依据进而实现改进遗传算法。最后针对某个项目建立了预制构件考虑成本的目标函数和限制条件,从而建立了改进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程序,得出优化结果。用优化后的结构尺寸,利用PKPM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对结构的各项指标如:轴压比、位移比、周期比、剪重比、层间位移角等参照现有相关规范进行了检验校核且都满足要求。结果表明1.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避免设计人员在对结构进行初步设计时,只注重结构是否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而忽视了工程造价也是衡量设计结果好坏的标准;2.将遗传算法和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相结合,不仅能扩大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算法的应用范围,而且还可以为装配式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一种有效的方法;3.Matlab具有编程效率高、用户使用方便、扩充能力强、语句简单,内容丰富等特点,简化了遗传算法的实现,提高结构优化效率。
刘沛均[7](2020)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功率励磁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作为发电机控制核心的励磁系统,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尤其是励磁系统发生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电力事故发生,所以对励磁系统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本文首先对励磁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励磁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其次在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励磁系统功率单元仿真模型,并在此模型上对晶闸管开路、短路故障以及正常运行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并对各个故障波形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以单桥励磁功率单元为基础,搭建了多桥并列运行的励磁功率单元仿真模型,并对晶闸管开路故障进行了仿真,并对不同类型故障的特征进行了分类分析。本文还对励磁系统较为复杂、严重的失磁故障进行了建模仿真,并对励磁电压、励磁电流等故障特征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励磁系统三种典型故障的仿真分析,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励磁系统故障诊断策略。然后通过对故障机理的分析和故障特征提取,在MATLAB平台利用提取的各个故障特征构建了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实现了对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开路和短路故障、多桥并列的励磁功率单元开路故障以及失磁故障的诊断。最后本文将励磁系统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分成了两级,一级是现地级,另一级是厂站级。现地级实现对励磁系统晶闸管开路故障、短路故障等简单故障的诊断和监测,并将结果上传至后台;厂站级建立MATLAB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融合算法对励磁系统失磁故障等较复杂的综合性故障进行诊断,并显示诊断结果。
郭强友[8](2020)在《MATLAB可视化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进步,越来越多新兴技术应用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在教学活动领域内,教学媒介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使许多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以及在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具体事物的辅助。比如在学习振动这一物理概念时需要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除了具体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图像等同样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外电路电功率与外电路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出表达式,再借助软件工具将函数图像展示出来。而绘制图像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的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的辅助。如MATLAB、MAP LE等一些优秀的科学数据处理软件。MAT LAB软件的符号计算、数据绘图等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应用到高中物理中的方程计算,数据运算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等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MATLAB软件具有函数简单易懂等优点,教师熟练掌握MATLAB软件后,能够在备课过程中更加自主创新,绘制符合自己需求的图片而不是随意在网页上下载图片,将物理知识以图形图像等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到国内外MATLAB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国内对MATLAB软件在物理教学中研究主要集中在:求解物理方程、实验数据处理、模拟仿真与可视化教学等方面,在一些着名期刊杂志上均发表了不少相关学术文章。但涉及到的实践研究则较少,本文尝试对实践研究部分做一些补充研究。根据《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7版)》中教学目标,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知识进行筛选,找到适合并且能够借助MATLAB软件进行呈现的知识,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以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教学案例主要从MATLAB软件的绘图功能绘制高中物理的图形曲线:MATLAB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以及MATLAB的图形界面程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举例。绘图功能通过调用绘图函数和改变参数可以自主绘制符合要求的曲线;实验中的线性拟合、插值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均可以借助MATLAB软件方便快捷的进行处理,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则允许用户通过自定义的按钮,坐标轴,滑动条等对象构造符合自己需求的图形界面。为继续深入研究MATLAB软件的可视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增加了实践研究部分。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实验对象学校中高一学生的物理知识图形表征认识的现有水平并通过设计试卷检验出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分析MATLAB软件的可视化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主要在第五章中展现,第一小节通过绘图功能绘制了不同的图形曲线;第二小节以实例的形式展现了MATLAB数据处理功能的应用;第三小节用图形用户界面设计了两个小的应用程序展现了GU I的图形用户界面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限于完成论文工作的时间关系,设计的实例较为简单,但均经过实际的检验能够起到作用。若需要设计功能更多的实例还需要继续学习MATLAB的软件知识,更深入的研究高中物理知识从而使两者结合的更为紧密。为了解MATLAB软件的可视化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的有效性,在第六章设计了教学实践章节,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目和教学实施案例在高中进行了具体实施。通过实施结果分析验证有效性。限于研究时间关系,本文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研究成果比较分散,不成系统。研究内容比较肤浅,没有更好的深入,MAT LAB软件应用还不熟练不能够随心所欲地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融合,还需要后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
刘贵山[9](2020)在《倒立摆的跟踪控制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倒立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多变量、欠驱动、强耦合、非最小相位的非线性系统。在控制过程中,倒立摆系统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性、镇定性、随动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控制领域中经常使用倒立摆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倒立摆也在航空航天、军事领域、机械系统、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倒立摆的分类及其基本结构。其次,对倒立摆系统常用的几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倒立摆系统的特点,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法详细推导了倒立摆系统的建模过程。为实现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和跟踪控制,本文根据不同类型倒立摆系统的特征,分别为直线倒立摆、X-Z平面倒立摆和三维空间倒立摆设计了PID控制系统,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降低倒立摆PID控制系统中控制参数的整定难度,本文采用粒子群算法、混合蛙跳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三种智能优化算法分别对不同类型倒立摆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且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经过优化后的控制系统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另外,本文参考交流电机控制领域经常使用的级联控制方法,分别为X-Z平面倒立摆和三维空间倒立摆设计了级联控制结构。通过级联控制结构,将倒立摆控制系统分解为外部位置控制环和内部姿态控制环,并实现了时间尺度的分离,降低了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级联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为了更容易的观察到控制过程中被控对象的所有自由度,帮助人们对整个系统做出更加准确的初步评估,使人们更加直观的理解动态模型的最终结果,本文使用V-Realm Builder工具绘制了三维空间倒立摆的3D虚拟现实模型,并且通过虚拟现实工具箱中的VR Sink模块建立了3D虚拟现实模型与MATLAB/Simulink模型之间的连接,最终,通过动态仿真在虚拟现实场景中展示了三维空间倒立摆跟踪控制过程。
陈宇迪[10](2019)在《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文中研究表明滑坡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也是多发于我国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指历史上曾经运动过的斜坡或正在运动的斜坡。常见的滑坡治理方法包括减重削坡压脚、控制爆破、支挡工程、排水和注浆加固等。其中抗滑桩支挡工程治理办法因其工程量小,不易受滑坡体环境限制,对滑坡体完整性破坏低,且施工量小,施工成本低,施工安全,布置灵活等优点,在国内外滑坡治理工程都有广泛应用。虽然越来越多的滑坡整治工程项目选择抗滑桩来进行治理,但其设计工序复杂,计算系数繁多,而且单个抗滑桩治理项目中通常需要布置数十根抗滑桩,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被引入的抗滑桩设计工程当中。可目前商业性质的CAD辅助软件造价昂贵、开放性不佳,操作流程复杂等缺陷,而本论文开发研制的抗滑桩设计软件将以安全、开源、简单易懂且自动化的操作环境,为业内人员提供便利,达到工程设计经济、高效、安全的效果。本论文所研究的抗滑桩设计软件将对该类结构的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软件中所包含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和智能配筋优化及自动可视化这三大功能都为抗滑桩设计流程提供了跟高效的途径、提高了效率,同时,本软件所采用的模块化的软件架构、窗口化人机交互界面以及开源化设计理念,使得抗滑桩设计工作更加便捷、容易,使用成本更低。本论文通过学习抗滑桩设计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开发设计出抗滑桩设计计算与自动可视化软件。该软件以Matlab软件与Auto CAD软件为系统的基础模块,利用Matlab的GUI工具箱编制抗滑桩设计公式程序来实现抗滑桩设计计算的自动化;通过Auto CAD软件的Visual LISP语言读取文本文件来实现对Auto 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从而实现挡土墙设计图的自动绘制。将抗滑坡体相关参数输入到抗滑桩设计计算软件模块中,模块中包含的算法程序便可利用已知参数计算出桩的内力和桩体参数,包括桩身的剪力矩阵、弯矩矩阵,最大弯矩值位置,最小钢筋截面积等;再将计算所得的内力参数和桩体参数输入到抗滑桩优化配筋软件模块中,计算出配筋参数,从而完成抗滑桩计算与实现配筋功能优化。之后将计算软件模块求得的桩体参数和钢筋参数写入指定文本文档中,通过Visual LISP语言编写的Auto CAD用Lisp语言编程来读取该文本文档,从而实现抗滑桩设计软件的自动可视化功能。该软件可以实现桩体参数标注,平面和横断面绘图,配筋情况等诸多抗滑桩设计元素的自动化绘图,最终实现抗滑桩设计的自动化、可视化。本系统是在WINDOWS 10环境下实现的,利用MATLAB软件内的GUI工具箱来设计抗滑桩计算软件和Auto CAD软件中的Visual LISP语言来实现抗滑桩的自动化绘图。系统具有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且各模块功能明确,保证了软件的易操作性。本论文通过列举工程实例,在用户输入所软件所需的相应参数后,按照界面提示进行操作,最后便可根据参数和工程需求绘制抗滑桩工程设计图。本系统提供了结构内力计算,桩体设计计算,配筋组合计算,施工图自动成图等诸多功能,是一种快捷、实用、易操作的抗滑桩设计辅助系统。该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设计流程,提高自动化程度,使得抗滑桩设计过程简单快捷。
二、MATLAB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TLAB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网极限传输容量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TTC概述 |
1.3.1 TTC基本计算原理 |
1.3.2 TTC常用计算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1 基本研究方案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机器学习简介 |
2.1 概述 |
2.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介绍 |
2.2.1 BP神经网络 |
2.2.2 深度信念网络 |
2.2.3 循环神经网络 |
2.2.4 长短期记忆网络 |
2.2.5 卷积神经网络 |
2.3 人工神经网络训练 |
2.3.1 参数设置 |
2.3.2 前向传递 |
2.3.3 反向传播 |
2.3.4 参数迭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SASP-MATLAB互联仿真关键技术 |
3.1 概述 |
3.2 互联仿真接口的原理 |
3.2.1 PSASP软件概述 |
3.2.2 PSASP-MATLAB数据传输接口 |
3.3 基于联合仿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 |
3.3.1 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
3.3.2 基于NSGA-II的多断面TTC协调优化 |
3.4 pareto最优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TTC预测方法 |
4.1 概述 |
4.2 算法框架 |
4.3 基于AP聚类的关键断面搜索 |
4.3.1 AP算法工作原理 |
4.3.2 相似度矩阵的构建 |
4.3.3 关键断面划分 |
4.4 基于K-means聚类的分布式特征属性选择 |
4.4.1 K-means特征聚类 |
4.4.2 分布式特征选择 |
4.4.3 算例分析 |
4.5 断面TTC预测 |
4.5.1 仿真大数据模拟 |
4.5.2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重载车辆Watt-Ⅱ型转向机构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重载车辆的发展概况 |
1.2 转向技术发展概况 |
1.3 连杆机构概述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 Watt-Ⅱ型转向机构设计的理论基础 |
2.1 重载车辆转向系统概述 |
2.2 理想转向原理 |
2.3 平面连杆机构综合的基本问题 |
2.4 刚体位移矩阵 |
2.5 精确点的选取 |
2.6 本章小结 |
3 Watt-Ⅱ型转向机构的设计 |
3.1 中心臂转向机构的转向原理 |
3.2 最小转弯半径 |
3.3 转向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 |
3.4 六杆机构的尺寸综合 |
3.5 Matlab求解机构尺寸 |
3.5.1 Matlab简介 |
3.5.2 Matlab求解 |
3.6 本章小结 |
4 Watt-Ⅱ型转向机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4.1 Watt-Ⅱ型转向机构的建模 |
4.2 虚拟样机技术 |
4.3 ADAMS简介 |
4.4 基于ADAMS的 Watt-Ⅱ型转向机构仿真分析 |
4.4.1 ADAMS中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4.4.2 Watt-Ⅱ型转向机构模型仿真 |
4.5 Watt-Ⅱ型转向机构误差分析 |
4.5.1 误差分析 |
4.5.2 转向机构误差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Watt-Ⅱ型转向机构车辆运动轨迹仿真 |
5.1 Vrep简介 |
5.1.1 Vrep软件介绍 |
5.1.2 Vrep用户界面 |
5.2 Watt-Ⅱ型转向机构Vrep建模 |
5.3 运动轨迹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MATLAB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高中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背景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主要术语界定 |
1.6 文献综述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MATLAB简介 |
2.2 使用MATLAB原因 |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 史密斯-瑞根教学设计模式 |
3 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应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
3.1 高中数学教师使用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情况的调查 |
3.2 高中学生对于MATLAB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
3.3 问卷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
4 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的实例分析 |
4.1 高中函数相关的应用示例 |
4.1.1 高中函数知识 |
4.1.2 MATLAB在函数教学的应用实例 |
4.2 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应用的实例分析 |
4.3 MATLAB应用于高中函数教学的教学设计 |
4.4 教学过程设计 |
5 MATLAB应用于高中函数教学的教学评价 |
5.1 对数函数测试成绩 |
5.2 学生满意度的调查 |
5.3 教师的评价 |
6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
结论与建议 |
不足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教师对MATLAB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高中学生对于函数教学使用MATLAB的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高中函数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 D 对数函数测试题 |
附录 E MATLAB应用于函数课堂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F“MATLAB应用于函数教学的教学评价”访谈提纲 |
附录 G 对数函数的教案 |
附录 H MATLAB绘制对数函数的程序 |
致谢 |
(4)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控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可视化控制仿真平台构建 |
2.1 可视化环境的简介 |
2.1.1 可视化环境的含义 |
2.1.2 可视化环境的特性 |
2.2 可视化环境的需求分析 |
2.2.1 可视化仿真的任务目标 |
2.2.2 可视化仿真的功能要求 |
2.3 可视化机器人仿真平台 |
2.3.1 可视化机器人仿真平台的现状 |
2.3.2 V-REP机器人仿真平台 |
2.3.3 V-REP的API框架 |
2.4 控制仿真软件 |
2.4.1 控制仿真软件的现状 |
2.4.2 MATLAB简介 |
2.5 V-REP与MATLAB的数据交互 |
2.5.1 结构配置 |
2.5.2 数据交互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运动环境和多功能代步机器人建模 |
3.1 概述 |
3.2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建模 |
3.2.1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概述 |
3.2.2 机器人实体模型的建立 |
3.3 运动环境的建模 |
3.3.1 运动环境概述 |
3.3.2 运动环境的模型建立 |
3.3.3 运动环境中的碰撞检测 |
3.4 代步机器人控制系统建模 |
3.4.1 超声波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
3.4.2 代步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建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控制与仿真 |
4.1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控制仿真步骤 |
4.2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运动仿真曲线 |
4.3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直线运动 |
4.4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右转运动 |
4.5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左转运动 |
4.6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碰撞运动 |
4.7 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无碰撞运动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A:代步机器人直线运动程序 |
附录B:代步机器人右转运动程序 |
附录C:代步机器人左转运动程序 |
附录D:代步机器人无碰撞运动程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蛇形机器人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1 运动学建模研究现状 |
1.3.2 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
1.3.3 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4 攀爬运动研究现状 |
1.4 相关软件简介 |
1.4.1 MATLAB简介 |
1.4.2 Ros和 Gazebo简介 |
1.4.3 Unreal engine4 简介 |
1.4.4 ADAMS简介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蛇形机器人样机 |
2.1 引言 |
2.2 蛇形机器人连接结构 |
2.2.1 常见关节连接方式 |
2.2.2 正交连接的蛇形机器人机体 |
2.3 蛇形机器人整体介绍 |
2.4 关节模块简介 |
2.4.1 蛇头关节模块简介 |
2.4.2 蛇身关节模块简介 |
2.4.3 蛇尾关节模块简介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蛇形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基于旋量理论的运动学建模 |
3.2.1 旋量理论 |
3.2.2 蛇形机器人运动学建模 |
3.3 蛇形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步态 |
3.3.1 蛇形机器人的蜿蜒步态和行波步态 |
3.3.2 U形翻滚运动 |
3.3.3 螺旋攀爬运动 |
3.4 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运动 |
3.4.1 蛇形机器人关节的解耦合 |
3.4.2 扩展卡尔曼滤波 |
3.4.3 基于解耦合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变直径攀爬运动 |
3.5 蛇形机器人的弹性包络思想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蛇形机器人力学分析 |
4.1 引言 |
4.2 蛇形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 |
4.2.1 常见的动力学建模的方法 |
4.2.2 基于凯恩方程和旋量理论的动力学建模 |
4.3 蛇形机器人安全攀爬性能分析 |
4.4 动力学仿真实验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蛇形机器人运动实验 |
5.1 引言 |
5.2 控制软件 |
5.3 样机实验与仿真结果 |
5.3.1 基本运动步态实验验证 |
5.3.2 变直径攀爬运动仿真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考虑成本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装配式建筑概述 |
1.2.1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
1.2.2 装配式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结构设计优化研究现状 |
1.3.1 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 |
1.3.2 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
1.3.3 装配式结构设计优化研究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
2.1 遗传算法简介 |
2.1.1 从生物进化到遗传方法 |
2.1.2 遗传算法的发展简史 |
2.1.3 遗传算法的研究内容及前景 |
2.2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2.3 遗传算法与其它搜索方法的比较 |
2.4 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 |
2.4.1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 |
2.4.2 确定编码方案 |
2.4.3 初始群体的设定 |
2.4.4 适应度函数(评价函数) |
2.4.5 遗传算子的设计 |
2.4.6 控制参数的选择 |
2.5 改进遗传算法 |
2.5.1 改进遗传算法的介绍 |
2.5.2 本文采用的改进策略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
3.1 结构优化设计的一般数学模型 |
3.2 预制构件的优化模型 |
3.2.1 预制柱目标函数的建立 |
3.2.2 预制叠合梁目标函数的建立 |
3.2.3 预制叠合板目标函数的建立 |
3.2.4 预制构件约束条件的建立 |
3.3 基于Matlab遗传算法的实现 |
3.3.1 Matlab的简介 |
3.3.2 基本遗传算法的实现 |
3.3.3 改进遗传算法的实现 |
3.3.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项目介绍 |
4.1.1 工程概况 |
4.1.2 设计依据 |
4.2 考虑成本的目标函数的建立 |
4.2.1 预制柱目标函数的建立 |
4.2.2 预制叠合梁目标函数的建立 |
4.2.3 预制叠合板目标函数的建立 |
4.3 约束条件的建立 |
4.3.1 预制柱约束条件的建立 |
4.3.2 预制叠合梁约束条件的建立 |
4.3.3 预制叠合板约束条件的建立 |
4.4 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 |
4.4.1 预制柱遗传算法优化 |
4.4.2 预制叠合梁遗传算法优化 |
4.4.3 预制叠合板遗传算法优化 |
4.5 结构安全性验证 |
4.5.1 PKPM的简介 |
4.5.2 PKPM建模及参数输入 |
4.5.3 PKPM计算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退火交叉算法程序 |
附录2 预制柱遗传算法程序 |
附录3 预制叠合梁遗传算法程序 |
附录4 预制叠合板遗传算法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功率励磁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励磁系统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
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简介 |
2.1 励磁系统的基本结构 |
2.1.1 灭磁系统 |
2.1.2 励磁调节器 |
2.1.3 功率整流柜 |
2.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任务 |
2.2.1 控制发电机的机端电压 |
2.2.2 合理分配发电机间的无功功率 |
2.2.3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2.3 本章小结 |
3 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建模仿真与特征提取 |
3.1 仿真软件MATLAB简介 |
3.2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仿真分析 |
3.2.1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MATLAB仿真建模 |
3.2.2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分类 |
3.2.3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仿真分析 |
3.3 多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仿真分析 |
3.3.1 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工作原理 |
3.3.2 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故障分类 |
3.3.3 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MATLAB仿真 |
3.3.4 双桥并列运行功率单元典型故障仿真分析 |
3.4 失磁故障仿真分析 |
3.4.1 失磁故障数学模型 |
3.4.2 失磁故障MATLAB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功率励磁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
4.1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简介 |
4.2 神经网络简介 |
4.3 BP神经网络简介 |
4.3.1 BP神经网络结构 |
4.3.2 网络的算法 |
4.3.3 构建BP神经网络 |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桥励磁功率单元故障诊断 |
4.4.1 同步时窗的基本概念 |
4.4.2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特点及故障编码 |
4.4.3 单桥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诊断 |
4.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故障诊断 |
4.5.1 双桥并列运行功率单元典型故障特点及故障编码 |
4.5.2 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诊断策略 |
4.5.3 双桥并列运行励磁功率单元典型故障诊断 |
4.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励磁系统失磁故障诊断 |
4.6.1 失磁故障诊断系统的基本结构 |
4.6.2 失磁故障诊断策略 |
4.6.3 失磁故障诊断 |
4.7 本章小结 |
5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平台设计 |
5.1 在线监测系统 |
5.1.1 现地监控层 |
5.1.2 厂站监控层 |
5.2 故障诊断系统 |
5.2.1 现地级故障诊断系统 |
5.2.2 厂站级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
5.3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8)MATLAB可视化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引文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动机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 研究基础与可行性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认知发展阶段论 |
2.2 信息加工理论 |
2.3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 |
2.4 高中生的思维品质特点 |
第3章 MATLAB软件简介 |
3.1 MATLAB软件简介 |
3.1.1 数值计算 |
3.1.2 符号求解 |
3.1.3 函数绘图 |
3.2 MATLAB软件优势 |
第4章 MATLAB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
4.1 实施目标 |
4.2 实施原则 |
4.3 内容选取 |
4.4 教学设计 |
4.5 教学反思与评价 |
第5章 MATLAB软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实例 |
5.1 MATLAB绘图在物理中的应用 |
5.1.1 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
5.1.2 抛体运动 |
5.1.3 电场强度曲线 |
5.1.4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曲线 |
5.2 MATLAB在高中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5.2.1 摩擦系数的测量 |
5.2.2 伏安法测量电池电动势与内阻 |
5.2.3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测量 |
5.2.4 玻意耳定律 |
5.3 MATLAB可视化教学实例 |
5.4 MATLAB GU I程序实例 |
5.4.1 平抛运动 |
5.4.2 光的双缝干涉 |
第6章 教学实践研究 |
6.1 实践研究方案 |
6.1.1 实验目的 |
6.1.2 实验对象 |
6.1.3 调查问卷设计 |
6.2 教学实践案例 |
6.2.1 自由落体运动分析与模拟 |
6.2.2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
6.2.3 绘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
6.3 实践及结果分析 |
6.3.1 实践实施 |
6.3.2 实验数据分析 |
6.3.3 实验结论 |
6.3.4 实践总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小结 |
7.2 研究不足与建议 |
7.3 研究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 位期 间取 得的 研究 成果 |
致谢 |
(9)倒立摆的跟踪控制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倒立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倒立摆的研究现状 |
1.3 倒立摆系统概述 |
1.3.1 倒立摆系统的组成 |
1.3.2 倒立摆的分类 |
1.3.3 倒立摆系统的工作原理 |
1.3.4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方法 |
1.3.5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方法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2章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 |
2.1 引言 |
2.2 直线倒立摆建模 |
2.2.1 直线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
2.2.2 直线倒立摆MATLAB/Simulink模型的搭建 |
2.3 X-Z平面倒立摆建模 |
2.3.1 X-Z平面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
2.3.2 X-Z平面倒立摆MATLAB/Simulink模型的搭建 |
2.4 三维空间倒立摆建模 |
2.4.1 三维空间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2 三维空间倒立摆MATLAB/Simulink模型的搭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倒立摆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优化 |
3.1 引言 |
3.2 倒立摆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 |
3.2.1 PID控制器简介 |
3.2.2 直线倒立摆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3.2.3 X-Z平面倒立摆的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3.2.4 三维空间倒立摆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3.3 基于PSO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 |
3.3.1 PSO算法简介 |
3.3.2 直线倒立摆PSO参数优化控制 |
3.3.3 X-Z平面倒立摆PSO参数优化控制 |
3.3.4 三维空间倒立摆PSO参数优化控制 |
3.4 基于SFLA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 |
3.4.1 SFLA算法简介 |
3.4.2 SFLA算法的数学模型 |
3.4.3 直线倒立摆SFLA参数优化控制 |
3.4.4 X-Z平面倒立摆SFLA参数优化控制 |
3.4.5 三维空间倒立摆SFLA参数优化控制 |
3.5 基于DE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器设计 |
3.5.1 DE算法简介 |
3.5.2 直线倒立摆DE算法参数优化控制 |
3.5.3 X-Z平面倒立摆DE算法参数优化控制 |
3.5.4 三维空间倒立摆DE算法参数优化控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倒立摆级联控制设计与仿真 |
4.1 引言 |
4.2 倒立摆的级联控制结构简介 |
4.3 X-Z倒立摆的级联控制设计 |
4.4 三维空间倒立摆的级联控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倒立摆系统3D虚拟现实仿真 |
5.1 引言 |
5.2 V-Realm Builder简介 |
5.3 绘制三维空间倒立摆VR模型 |
5.4 三维空间倒立摆3D Simulink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抗滑桩应用 |
1.2.2 抗滑桩计算 |
1.2.3 抗滑桩设计软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抗滑桩设计理论 |
2.1 前言 |
2.2 抗滑桩的介绍 |
2.2.1 抗滑桩设计应满足的条件 |
2.2.2 抗滑桩的作用力系 |
2.2.3 抗滑桩的平面位置和间距 |
2.2.4 抗滑桩的截面与计算宽度设计 |
2.2.5 弹性抗滑桩与刚性抗滑桩的判别 |
2.3 抗滑桩计算方法的介绍 |
2.3.1 概述 |
2.3.2 刚性桩的计算 |
2.3.3 弹性桩的计算 |
2.3.3.1 M法 |
2.3.3.2 K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抗滑桩设计计算与配筋优化程序开发 |
3.1 前言 |
3.2 MATLAB简介 |
3.3 GUI工具箱简介 |
3.4 计算软件实现步骤 |
3.4.1 设计流程图 |
3.4.2 计算软件主界面介绍 |
3.4.3 抗滑桩设计计算软件代码 |
3.5 配筋优化软件设计步骤 |
3.5.1 设计流程图 |
3.5.2 配筋软件界面介绍 |
3.5.3 抗滑桩设计计算与配筋优化软件代码 |
3.6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UTOCAD的 VLISP语言抗滑桩可视化程序开发 |
4.1 AUTOCAD简介 |
4.2 LISP语言介绍 |
4.2.1 AUTOLISP软件介绍 |
4.2.2 VISUAL LISP软件介绍 |
4.3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软件实现步骤 |
4.3.1 设计流程 |
4.3.2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程序介绍 |
4.3.3 抗滑桩设计自动可视化程序代码 |
4.4 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应用 |
5.1 工程实例介绍 |
5.2 软件应用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介绍 |
致谢 |
四、MATLAB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网极限传输容量预测分析[D]. 吴锴. 山西大学, 2021(12)
- [2]重载车辆Watt-Ⅱ型转向机构设计与性能分析[D]. 华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MATLAB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高中函数为例[D]. 蔡绍洁.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多功能代步机器人的控制与仿真[D]. 畅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蛇形机器人变直径攀爬运动[D]. 张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考虑成本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优化研究[D]. 陈杰颖.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大功率励磁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 刘沛均.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8]MATLAB可视化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 郭强友.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倒立摆的跟踪控制及仿真研究[D]. 刘贵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10]基于MATLAB和AutoCAD二次开发的抗滑桩优化设计及可视化[D]. 陈宇迪.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8)
标签:机器人论文; matlab论文; bp神经网络matlab实例论文; 遗传算法matlab程序论文; 仿真软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