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肺癌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何杰,张维,任心怡,孙建[1](2021)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87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使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输注2 00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糖盐水水化,0.9%氯化钠溶液100 mL分别稀释多西他赛注射液及顺铂注射液,37.5 mg/m2,先缓慢注入稀释后多西他赛,间隔30 min再注入稀释后顺铂。灌注化疗间隔3周,共4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输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3 mg/kg,每2周用药1次,直至患者不耐受或病情进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5.26%,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0.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化疗前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增加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CYFRA21-1水平较化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显着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显着升高(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对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良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资料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
郭立文,郑家平,郝伟远,曾晖,章浙伟,邵国良[2](2021)在《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DEB-BACE)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行DEB-BACE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10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3~24个月),手术的技术成功率100%,首次DEB-BACE治疗6周后疗效评估客观缓解率(ORR)为20%,疾病控制率(DCR)为90%;随访12周时,ORR为40%,DCR为60%。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mPFS)是4个月(3-24个月),中位生存(mOS)是15个月(3~24个月),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恶心(n=8)、呕吐(n=8)、咳嗽(n=7)和白细胞数降低(n=7),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中度(1/2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DEB-BACE治疗晚期NSCLC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金福军,罗小平,熊均,郑晓敏,韩洋[3](2020)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在难治性NSCLC中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在难治性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治疗的80例难治性中央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施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轻-中度咯血症缓解率(40.0%vs.78.9%)、客观缓解率(ORR,42.5%vs.65.0%)、1年生存率(55.0%vs.77.5%)、2年生存率(40.0%vs.67.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咯血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陈芋屹,樊庆胜,张怡,刘梓燊,杨国旺[4](2020)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传统全身化学治疗对于不可切除、无驱动基因突变且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已达瓶颈。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晚期NSCLC是较为成熟的局部微创姑息治疗技术,在提高药物浓度、阻断肿瘤血供、减轻全身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机制、获益人群特征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曾雁伟[5](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5。外科根治性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大多数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目前,针对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和化疗。由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等因素,放化疗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8%。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创新,介入放射学在晚期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经动脉栓塞或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成熟的常规介入治疗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肿瘤供血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以达到局部药物高浓度以及阻断肿瘤供血动脉。载药微球化疗栓塞(Drug-eluting beads-TACE,DEB-TACE)是加载化疗药物的载药微球在肿瘤局部起到了缓慢稳定释放化疗药物以及阻断肿瘤血供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目前只有日本学者Kennoki报道了 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案例,取得了显着的短期疗效。但目前缺乏大宗临床数据证实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本课题目的是评估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晚期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中心收治的33例晚期肺癌,每位患者均采用BAI联合DEB-TACE的治疗方案。根据肺癌的病理类型、体表面积、年龄、体质等个体化选择化疗药物和剂量。灌注化疗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雷替曲赛4mg;小细胞肺癌为顺铂50-70mg和依托泊苷100mg。非小细胞肺癌选择吡柔比星(THP)60mg、小细胞肺癌选择伊利替康80mg,加载于载药微球(CalliSpheres,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直径300-500um)。透视下寻找到肿瘤供养动脉,根据肿瘤供血动脉的数目以及染色程度合理分配灌注化疗药物的剂量。灌注后经导管或微导管缓慢推注载药微球,栓塞至肿瘤染色基本消失。记录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国际常见不良反应标准(CTCAEv3.0)进行分级)。术后30天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1.1)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均通过住院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生存期、死亡日期以及原因,随访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至最后随访日期2020年3月15日。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寻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BAI及DEB-TACE 1-2个周期。术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病灶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3例。术后总疾病控制率(DCR)为90.9%,总客观有效率(ORR)为72.7%。11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咯血,而术后未再出现咯血,14例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例置入气管支架,12例术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中位总生存期为11.2个月(95%CI 7.9-14.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染色程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R(95%CI),0.398(0.226-0.702))。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咯血、呼吸困难等晚期肺癌合并症有着确切的疗效,这是一种新颖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晚期肺癌治疗手段。
王可武,胡琴,张涛,王秀明[6](2020)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5例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疗治疗的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1例;周围型12例,中央型23例。总结其肿瘤的血供特点、近期疗效、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染色较周围型肿瘤稍明显。病灶直径>30 mm者富血供率90.3%,直径≤30 mm者富血供率50.0%。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5例,进展(PD)2例,肿瘤有效控制率为80.0%。1年生存率为63.6%,2年生存率为54.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肺鳞癌,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刘洪萌[7](2020)在《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CT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及(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进行全身化疗。行6个月的临床随访。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0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15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17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术后均按周期完成化疗。(1)2、4、6个月后客观缓解率(ORR=CR+PR)分别为50.0%(21/42)、59.5%(25/42)、54.8%(23/42),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 83.3%(35/42)、90.5%(38/42)、88.1%(37/42)。随访期内患者生存率为 100%。(2)2个月后咳嗽、胸闷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和74.1%(20/27)。治疗前KPS评分为(72.4±7.6)分,治疗2个后月为(81.7±8.8)分,与治疗前对比局部症状(咳嗽、胸闷)、KP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中CEA、CA199、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术中及术后有6例(14.2%)患者出现气胸,5例(11.9%)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存在发热(9.5%)、3例(7.1%)出现胸痛、4例(9.5%)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CT引导下局部微创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ⅢB-Ⅳ期NSCLC,是局部联合全身的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穆亚,高斌,张宇东,彭晓正[8](2020)在《125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癌胚抗原(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中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联合组和灌注组术后1、3、6、12月缓解率分别为14.3%、54.7%、66.6%、72.2%和8.8%、28.8%、38.6%、39.3%,联合组缓解率高于灌注组,术后两组CEA及CYFRA21-1浓度均较术前下降,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低于灌注组(P<0.05)。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着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CEA和CYFRA21-1降低组有效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EA和CYFRA21-1增高组(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且CEA、CYFRA21-1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穆亚[9](2020)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前后CEA、CYFRA21-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选择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87例无法手术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6岁,分为两组:联合组42例行125I粒子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灌注组45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病理类型为鳞癌36例,腺癌5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血清CEA、CYFRA21-1浓度的动态改变及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两组术后1、3、6及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35.7%、54.7%、66.6%、71.4%和15.6%、28.8%、38.6%、39.3%,术后联合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组与灌注组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95%CI:14.92~25.08)和15个月(95%CI:13.16~16.8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95%CI:8.29~13.71)和7个月(95%CI:5.12~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EA增高组(χ2=6.935,P=0.00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95%CI:16.01~19.93)和8个月(95%CI:5.45~10.55)。CYFRA21-1降低组总生存率高于CYFRA21-1增高组(χ2=4.264,P=0.03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95%CI:16.94~21.06.93)和12个月(95%CI:8.33~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均有所下降,术后联合组血清CEA及CYFRA21-1浓度明显低于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治疗前后CEA及CYFRA21-1变化情况分为增高组及降低组,CEA和CYFRA21-1降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及灌注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7个月,联合组生存率显着高于灌注组(χ2=11.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能显着减小肿瘤瘤体大小及降低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的浓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唐春梅[10](2019)在《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一)回顾分析某院肺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情况,探讨肺癌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在用药方案、化疗剂量、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表现出的优缺点,为解决在个体化治疗中,面对循证医学上表明有多个给药途径均能有效控制患者肿瘤的情况时,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最佳给药途径,提供各肺癌化疗给药方式临床参考。(二)总结各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特点,为临床药师面对具体化疗给药途径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并住院的331名患者所接受共计1307次的化学疗程为研究对象。调阅其电子病历,住院信息总表及临床病历、医嘱,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包括:病案号、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时间、肿瘤类型、分期、转移情况、KPS评分、化疗方案、用药途径、化疗用药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在表现、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措施、化疗不合理用药等情况。归纳该院肺癌患者化疗用药特点,利用excel软件和Graphpad Prism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肺癌不同用药途径的化疗药物选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相关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一)共计1307次肺癌化疗中,经外周静脉途径占45.98%、中心静脉途径占38.48%、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占9.94%、胸腔内灌注占4.36%、口服化疗占1.22%。(二)化疗用药种类及剂量:中心、外周静脉给药途径化疗的用药种类及剂量基本一致;胸腔灌注化疗方案单一为顺铂注射液;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均为联合化疗用药;口服化疗使用替吉奥胶囊无指征用药较常见;使用顺铂注射液化疗的多个给药途径中,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顺铂使用剂量以中心静脉化疗及周围静脉化疗最大,支气管动脉灌注次之,胸腔灌注剂量最小。(三)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中:外周静脉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药物外渗32例中有5例导致严重组织坏死,32例中,70岁以上患者共计24例占75%;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中,无药物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9%低于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胸腔灌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为胸膜反应,其中1例并发脑梗塞,胸腔灌注穿刺点感染发生率8.77%高于其它途径;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为股动脉血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消化道及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方面,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多于口服及胸腔灌注给药途径。(四)2863条化疗医嘱中,合格医嘱2682条,医嘱合格率为93.68%。肺癌化疗不合理用药表现为:口服给药途径存在选药不合理;胸腔灌注化疗给药途径存在着给药操作不合理、适应症不合理、用药方案不合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给药预处理用药不合理、剂量不合理,手术后复发患者适应症不合理;静脉给药途径常见用药方案、剂量、辅助用药不合理等。结论:(一)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化疗给药途径治疗肺癌:两者在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使用剂量上基本一致,相对于外周静脉给药途径而言,中心静脉给药有避免药物外渗、组织坏死、降低外周静脉炎的优点,这对于血管脆性较大的老年患者、其它容易导致化疗时药物外渗的人群以及反复接受化疗的人群具有获益性;但中心静脉给药容易发生药物注射侧肢体深静脉血栓,故对于血液高凝状态及伴有静脉血栓疾病、脑梗塞的血栓人群建议使用周围静脉给药途径。(二)支气管动脉灌注给药途径的肺癌患者中,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股动脉血肿,住院科室与介入治疗科之间的衔接失误可导致预处理不合理;对于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选取给药途径前,需查询手术记录是否切断供血侧支气管动脉。(三)胸腔灌注给药治疗肺癌中,化疗药物选择单一,相对于其它给药途径其优点是:顺铂使用剂量最小,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较轻;缺点是:存在着胸膜反应甚至诱发脑梗塞等严重病例、穿刺点感染、反复有创操作胸穿放液等,故在选择该途径时建议提前预防并并做好沟通。针对普通患者小剂量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的情况,本文发现对于进食较少伴有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顺铂未强调水化,可出现急性肾衰,故建议类似情况充分水化有利于患者获益。(四)肺癌化疗的口服药物制剂可供选择种类相对较少,临床上应避免使用替吉奥胶囊等无肺癌治疗适应症药物。口服给药存在部分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例,用药前需检查有无消化道溃疡,及时预防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获益。(五)各给药途径的不合理用药呈现不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为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提供参考,提高化疗用药安全。
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肺癌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肺癌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穿刺方法 |
1.3.2 化疗方案 |
1.4 疗效评价标准[12] |
1.5 观察指标 |
1.5.1 KPS评分 |
1.5.2 肿瘤标志物 |
1.5.3 免疫功能 |
1.5.4 不良反应情况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 两组KPS评分比较 |
2.4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2.5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2)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化疗方案及药物加载方法 |
1.2.2 介入治疗过程及随访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特征 |
2.2 疗效分析 |
2.3 生存情况 |
2.4 安全性分析 |
3 讨论 |
(3)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在难治性NSCLC中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穿刺方法 |
1.2.2 化疗方法及剂量 |
1.2.3 疗效评价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轻-中度咯血缓解率比较 |
2.2 两组ORR比较 |
2.3 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 |
1.1 BAI和BACE的作用机制 |
1.2 BACE和BAI获益人群特征 |
2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 |
2.1 单独应用 |
2.2 联合应用 |
2.2.1 联合射频消融 |
2.2.2 联合粒子植入 |
2.2.3 联合气道介入治疗 |
2.2.4 联合放疗 |
3 展望 |
3.1 力求精确定位靶动脉 |
3.2 栓塞剂 |
3.3 药物多样化 |
3.4 保留灌注CCSA |
3.5 综合治疗模式 |
(5)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支气管动脉血供特点判断 |
1.4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缩略词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诊疗的应用与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125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设备与材料 |
1.2.2 两组的治疗方法 |
1.2.3 肿瘤标志物测定方法 |
1.2.4 肿瘤疗效评价及随访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
2.3 生存分析 |
2.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3 讨论 |
(9)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临床疗效 |
3.2 肿瘤标志物变化 |
3.3 生存分析 |
3.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对照表 |
致谢 |
肺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肺癌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纳武利尤单抗联合DP方案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 何杰,张维,任心怡,孙建.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8)
- [2]载药微球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J]. 郭立文,郑家平,郝伟远,曾晖,章浙伟,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01)
- [3]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在难治性NSCLC中的疗效研究[J]. 金福军,罗小平,熊均,郑晓敏,韩洋. 重庆医学, 2020(18)
- [4]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现状[J]. 陈芋屹,樊庆胜,张怡,刘梓燊,杨国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06)
- [5]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肺癌[D]. 曾雁伟. 郑州大学, 2020(02)
- [6]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肺鳞癌的临床应用[J]. 王可武,胡琴,张涛,王秀明. 临床医药实践, 2020(05)
- [7]微创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刘洪萌. 郑州大学, 2020(02)
- [8]125I 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J]. 穆亚,高斌,张宇东,彭晓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4)
- [9]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价[D]. 穆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肺癌化疗药物给药途径的调查分析[D]. 唐春梅.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肺癌论文; cyfra21-1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cea论文; 肿瘤免疫治疗论文;